關於二年級上冊語文説課稿模板五篇

來源:文書谷 1.05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要怎麼寫好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上冊語文説課稿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二年級上冊語文説課稿模板五篇

二年級上冊語文説課稿 篇1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假如》這篇課文。課文可分為兩個課時,我現在要進行的是第二課時的説課。

一、教材

本單元的開篇導語是“如果我有一支神筆,我會畫很多東西給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點出了本單元的專題是關於愛的,具有一定的德育價值,主要在於培養學生對他人、對生活、對世界的愛。《假如》是一首充滿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詩,語言清新活潑,充滿兒童的想像力、創造力。全詩用並列結構的形式,借“馬良的神筆”,表達“我”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這些關愛,顯示了兒童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朗讀這首詩,學生可能會產生心靈的共鳴,可能會產生許多新的“假如”。全詩以“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筆……”結束,給學生想像的空間,滿足孩子情感表達的需要。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編排的特點,結合二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本課確定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由於閲讀教學最根本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因此我把這節課的知識與技能目標定在着力培養學生的書面語言能力(即閲讀能力)。那就是學生能理解課文,能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從而在朗讀中和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如個體品讀、相互賽讀、學生輪讀、師生接讀、整體悟讀等。使學生在讀中學、在讀中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閲讀、感悟和教師的啟發,產生關愛他人、關愛環境、關愛生活的美好願望,並嚮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三、教學的重難點

根據教材編排的特點和本單元的教學要求,結合第一學段國小生的實際閲讀能力,在教學目標的實現過程中,我確定了這樣的教學重點。

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在品讀中激發同情心、愛心,關愛他人、關愛生活。

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四、教法學法

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根據教材的內容和編排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的教法學法。

1、教法

本課以“教——扶——放”為主線,以“對話式”閲讀教學方法為主,創設情境、啟發探討等方法為輔,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提供展示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2、學法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根據這一基本理念,通過“讀讀—説説—議議—讀讀”這樣一個過程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在學生疑難處適當點撥,從而突破重難點。

五、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第一學段閲讀教學目標是“讓閲讀成為一種樂趣”,為了讓學生在閲讀中感受樂趣,我創設了一個充滿兒童情趣的情境導入課文。開課時我拿出那支課前準備好的 “神筆”,欣喜地對學生們説“同學們,你們瞧這是什麼?馬良用神筆為窮人畫了很多東西,那文中的小作者説,假如她有這支神筆,她會畫些什麼呢?”相關聯的問題質疑以及生動活潑的情境運用,即刻吸引了所有學生的注意力以及促動了他們學習課文的慾望。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應使他們形成對學習的興趣,對學習的內在動機,使學習擁有一種遊戲的感覺和求知的興奮。

2、朗讀課文、感悟內容

語文課上的讀,是最古老也是最現代的教法。在這堂課上,我搭建了誦讀感悟的平台,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不同要求的讀,如個體品讀、相互賽讀、學生輪讀、整體悟讀,使學生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感悟文字後的情感。如在第三小節的教學中,我這樣引導學生體會小女孩的愛心及幫助他人所帶來的快樂:同學們,當西西擁有一雙好腿後會對小作者説些什麼呢?這樣可以激發學生也要做一個有愛心的孩子的情感。難點也由此得到了突破。

3、聯繫自身、激發情感

一位外國作家説過:“每個兒童都是一名詩人。”對這句話我深有同感,兒童極具想象力和創造力。在他們的心靈裏,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天馬行空般的奇思妙想,有着成人遙不可及的奇幻。新課標也強調,語文學科應以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力為重點,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如在學生理解全文並體會到文中小作者對他人,對自然、對生活的無限關愛之後,我提出了一個具有啟發性、開放性的問題:“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最想用它來畫什麼?”學生各抒己見,他們的創新思維迸發出了火花!一邊展開想象,一邊將想到的內容以詩歌的形式來表達出來。這一設計在激發學生創造力的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課上到這裏,差不多接近尾聲,這時我説到:“回去之後,你們把想要説的話寫下來,還有把想畫的東西畫出來,下節課帶過來給老師和同學們看看。讓大家一起來感受你那美好的心願!”

六、板書設計

由於整篇課文采用並列式的結構,因此為了鞏固學生記憶,我採用了結構式的板書設計,整潔明瞭。

總之,整個設計我注意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的保持,做到樂學,主動地學,學有所得,在輕鬆愉悦中掌握知識,發展語言,感悟生活。

上完本節課我有幾點收穫:

1、必要的範讀、教讀可以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2、創設情境是感情朗讀不可或缺的外在條件,理解課文內容是感情朗讀的前提條件。

3、精彩的生成來自和諧的課堂。

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1、有感情的朗讀指導不夠到位。

2、課堂上沒有留給學生充足的寫話時間。

3、板書不夠完整、美觀。

二年級上冊語文説課稿 篇2

一、 説教材

這是一片情景交融的散文。全文生動地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外遊玩的情景,表現了孩子們沉浸在秋天大自然的歡快心情。

全文共有4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簡要敍述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外秋遊。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別描寫了秋天的天空和田野的美麗景象。作者按照從天上到地面的順序,抓住秋天裏天空、白雲、稻子、高粱、棉花等形態和色彩上的特點,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氣的秋景圖。第四自然段敍述了同學們秋遊時在草地上盡情玩耍的情景,充分展現了同學們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盡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課文具有以下特色:

(1)抓住特徵,繪形繪色。作者抓住秋天裏天空一望無邊、白雲變幻無窮的形態特點,以及稻子、高粱、棉花的色彩特點,繪形繪色。

(2)情景兼備,真切細膩。本文篇幅短小,但是情景兼備,真切細膩。寫秋景處處關情,字裏行間流淌着喜悦;寫秋遊處處涉景,由遠而近,由景及人,絲絲入扣。插圖與課文內容緊密配合,意境優美生動。

(3)句式整齊,富有節律。第二、第三、四自然段多有短句排列,句式整齊,簡約靈動,富有節律,是朗讀背誦的好文章。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掌握“郊”、“涼”兩個生字,會用“有的……有的……有的……”説一句話。

3、背誦課文。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

如何在美讀課文中讓學生去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培養學生流利正確地説話。

二、説教法

1、直觀教學法

我們所面對的學生是生活在四季如春的海南,對秋天這個季節的景物特徵沒有一個直觀的印象,因而我在教學這一課時,運用了自制的大幅掛圖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課文的空間距離,時空差異,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對秋天景物有一個深刻認識。

2、以讀代講法

新課標指出:“朗讀是閲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本文語言文字生動優美,讓學生通過多種讀的方式(如:配樂朗讀、表演朗讀等。)反覆誦讀,熟讀成誦,深入領會課文描寫的意境,以受到美的薰陶。 3、情境教學法

俄國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説:“沒有任何興趣,被迫地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向。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力量,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迸發出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此,我在本節課一開始就運用了師生拍手齊誦兒歌《秋天到》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另外,我還讓學生動手把秋天的美景畫下來,這一環節的設計,就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既培養了學生動手的能力,又讓學生在畫畫中深刻感受到了秋天的美景。

4、遊戲教學法

心理學研究表明,低年級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我除了在以上環節中運用畫畫等多種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還設計了“摘蘋果”競賽遊戲,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始終處於積極狀態,並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遊戲活動中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三、説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採用“讀讀——畫畫——練練——説説“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眼口手腦並用,充分激活學生的思維,在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中理解課文,注重“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三主模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陶冶情操。

四、説教學程序

一、開門見山,揭示主題

這節課我們還是去郊外秋遊。請大家打開課文。

課本上有一幅非常美麗的秋景圖,你們都看到了什麼?(學生暢所欲言的同時,教師相機出示圖畫。)

二、進入情境,美讀課文

(配樂)呀,這兒真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師範讀第一自然段)想和老師一起到郊外遊玩的小朋友,請站起來和老師一起走吧!

請同學們繼續自由地美美地把課文讀一讀,一會兒告訴老師你覺得哪個自然段寫得最美?(生自由讀課文)

(隨機教學)

1、讓學生在讀、評、畫、議中學習第二、第三自然段,感受秋天的美景。

讀: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讀一讀,採用多種鼓勵的方式激發學生讀的興趣。

評:讓學生實實在在的發表自己的意見。

畫:給學生一幅輪廓圖,讓學生給各種景物塗上顏色。抓住“顏色美”這一特點,更深入地感受秋天的美。

議:讓學生自由走動交流、展示自己的畫。

2、讓讓學生在玩、讀、評中學習第四自然段,感受郊外秋遊的快樂。

玩:讓學生根據第四自然段的內容進行表演,在表演中切身體會快樂的感覺,激發學生用快樂的心情朗讀課文。

(讀、評的方式同上。)

三、做“摘蘋果”的遊戲,進行説話、識字訓練。

1、小朋友們今天表現得可真棒,秋姑娘可高興了,她給大家送來了一棵蘋果樹。呀!滿樹的蘋果又大又紅,你們想摘嗎?可是,秋姑娘説了,你們要回答出她的問題才能摘。

2、 出示問題:

①藍藍的天空一望無邊,幾朵白雲有時像……,有時像……。

②用“有的……有的……有的……”説一句話。

③“郊”怎樣讀?你用什麼辦法記住這個字?你會寫嗎?

④“涼”怎樣讀?你用什麼辦法記住這個字?你會寫嗎?

四、整體感知,深化主題

1、再讀課文。

2、秋天的景色美嗎?你們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讚美一下秋天嗎?

(學生思考,發言。)

二年級上冊語文説課稿 篇3

《酸的和甜的》是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國小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本組課文是圍繞着怎樣看問題,想問題這一主題展開。本課是一篇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講的是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説葡萄酸。它用這種精神勝利法安慰自己卻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要不是小猴子敢於親自嘗一嘗,它們都將錯過這頓美餐。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遇到事情不能光聽別人説,要敢於親自去嘗試。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點: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能聯繫上下文來理解“迫不及待”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並把這個小故事表演出來。

3、通過朗讀,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教學流程

一、直接導入課題

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17課《酸的和甜的》,請大家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

1、我們已讀過了這個童話故事,故事有哪幾個小動物?

(狐狸、猴子、松鼠、白兔)

2、這些小動物圍繞“酸的和甜的”發生了一個什麼樣的小故事呢?

(讓學生簡單複述課文,達到整體 感知課文的目的)

3、課後老師又讓你們再讀了課文,你們讀了嗎?説説你是怎麼讀的?

(讓學生交流讀書的方法)

學生可能説出:劃出生字,劃出好詞,劃出好句。

肯定學生的讀書方法:小朋友們真會學習,學習的過程中劃出好的詞語、句子,注意積累,學習效果會更好一些。

三、設疑激趣

談話:有沒有發現什麼問題的?

學生可能提出:

1、狐狸為什麼説葡萄是酸的呢?

2、小猴子聽了小松鼠、小白兔的話,為什麼還大口大口吃葡萄呢?

3、“迫不及待”什麼意思?

提出問題後,讓其餘學生先嚐試回答,老師不肯定答案。旨在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知識和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然後激勵學生:小朋友那麼愛學習、愛動腦,老師相信這節課你們再認真讀讀課文,肯定能自己解決這些問題。

(學生自由讀課文)

四、細讀感悟

〈一〉 重點引導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段課文,其餘學生體會一下狐狸的心情。

2、老師範讀,學生戴頭飾表演。

談話:小狐狸,你們轉來轉去的在幹什麼?(摘葡萄)可當你想盡辦法也摘不到葡萄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着急、唉聲歎氣、難過、失望等)

3、體會了狐狸的心情,相信你會讀得更好,誰再來讀一讀?(多找幾個學生讀)

4、齊讀

5、解決問題:狐狸為什麼説葡萄是酸的呢?

引導:先讓提出這個問題的學生回答,如能答上來就表揚他既能提出問題,又會自我解決問題。如答不上來,再讓其餘學生幫助他解決。

可能會説:

1、狐狸很自私,他不想讓別人吃到葡萄。

2狐狸摘不到葡萄,就説葡萄是酸的,來安慰自己。

〈二〉選取自己喜歡的部分讀

1、重點引導第四段

(1)、找學生試讀,其餘學生評價。

(2)、課件展示“一串葡萄”和“一串串葡萄”,讓學生明確“一串串”是形容有許許多多的葡萄。象這樣的詞還有很多,(課件展示)看看你還可以説什麼?

(3)、你能聯繫實際生活再舉些例子嗎?

(這一環節讓學生通過直觀感受,不僅學習了“一串串”的用法,還豐富了學生的詞語積累)

(4)、小朋友們,想象一下。葡萄架上掛滿了一串串葡萄,密密麻麻,那葡萄粒紫中帶紅,好象水都要流出來了。看到這一切,你會怎麼做?(學生自由回答)看出來,你們都很着急,所以小猴子就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課件展示)你明白“迫不及待”什麼意思了嗎?(找提出這個問題的學生回答)

重點句: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紅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誰來讀讀這句話,把小猴子着急的神情讀出來。(多讀幾遍)

齊讀,看哪隻猴子最着急。

2、談話:小猴子爬上葡萄架,他吃到葡萄了嗎?(吃到了)從哪讀出來的?

課件展示:小猴子聽了,什麼也沒説,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來。

解決問題:小猴子聽了小松鼠,小兔子的話,為什麼還大口大口地吃起來呢?

談話;大口大口吃説明他吃得怎麼樣?(投入、津津有味、開心、香等)

有感情朗讀這一句話。

“讓我們也伸手摘下一顆嘗一嘗,味道怎麼樣?”用課文裏的話。(啊,真甜)

“發自內心的還不夠,再來一遍。”

齊讀最後一段。

3、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嗎?

讀是閲讀教學的重中之重,本環節的設計,我摒棄了面面俱到的分析,抓住了重點詞句,讓學生入情入境,自讀自悟。尊重了學生的個性,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

五、表演遷移,創新學習

熟讀課文後,採用課本劇表演的形式,把自己領悟到的課文內容、情感,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表情小組合作表演出來。表演過程中,學生大膽創新,用自己的肢體語言把小動物們的神態、動作、表情惟妙惟肖地刻畫出來。語言上也有所突破,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從而也體現了閲讀教學“整體——部分——整體”的原則。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輕鬆。

六、口語互動,明確故事的教育意義

談話:看了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們,你們有什麼話想對他們説?或者有什麼建議提出來。

如:“小狐狸,你太狡猾了,自己吃不到葡萄就説葡萄是酸的。”小狐狸説:“我以後再也不狡猾了。”真正做到口語互動。

學生還可能會説:

1、小猴子,你敢於親自嘗試,我真佩服你。

2、小松鼠、小兔子,你們再不要隨意輕信別人的話,遇到事情要親自嘗試等等。

“你有沒有話要對同學們説?”(如×××,希望你今後不要一遇到難題,就問老師,問同學,要敢於親自嘗試。)

(讓學生在相互溝通中,能聯繫生活實際,明確文章的教育意義。同時也訓練了口語交際能力。)

二年級上冊語文説課稿 篇4

一、 教材分析

用心讀過《父親和鳥》一文後,我就深深地感受到用“真摯感人”這個詞來形容這篇課文是最合適不過的了。“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還有愛唱歌的鳥。”這第一句,是本文的開篇句,真切地告訴我們,父親和鳥的關係不同尋常。讀着課文,你會打心眼裏感受到“知鳥者父親也,愛鳥者亦父親也。”他的話和鳥的活動配合得那麼默契,他和鳥是那麼親密無間,好似一家人。可貴的是作者並沒有寫“父親”是怎樣保護鳥的或為鳥的生活環境提供什麼方便,而是通過敍述“父親”對鳥的深層瞭解來表現“父親”的愛鳥。課文通篇是“我”和“父親”關於鳥的對話,從“父親”的話語中我們發現,他通過看動靜、聞氣味就知道林中有鳥,還知道鳥兒什麼時候愛唱歌,什麼時候最容易受到傷害。而“知鳥”,不正是對鳥深深的愛嗎?課文最後説,“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多麼稚氣又多麼純真,誰説“我”不會像“父親”那樣知鳥愛鳥呢?

課文從頭到尾沒有一點説教的痕跡,反覆閲讀,用心體味,卻會讓人有一種深深的心靈感悟。讓你領略到人與自然本應是十分和諧、十分融洽的。

二、 教學目標(通過對課文內容的分析,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親”的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願。

3.主動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練習用“我會讀”中的詞語説句子。

4.能夠選擇或創造自己喜愛的方式進行護鳥的實踐活動。

三、 課時安排 2課時

(整篇課文我打算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進行識字教學,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意。第二課時一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親”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願;二是引導學生進行合適的護鳥實踐活動。)

四、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而體會“父親”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願,激發學生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

五、 學情分析、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我運用讀思議結合法、情境導入法、媒體輔助法等方法教學。學生是在輕鬆和諧的課堂氛圍中進行自主合作,朗讀感悟,合作探究、拓展實踐等學習活動。

六、教學流程(下面我就第二課時的教學流程向各位老師談談自己的拙見)

整篇課文我抓住一條探究“父親、鳥和我”之間的情感的主線展開

1、自讀課文,感悟體驗

自由朗讀課文後,我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體會來改寫課題,把《父親和鳥》中間這個“和”字改掉,這形似改課題其實是讓孩子們説出自己讀後對父親的感受,初步瞭解父親和鳥之間的關係——知鳥愛鳥。

緊接着順水推舟地給孩子們一個研究的問題:

“聰明的小讀者是從哪些地方讀出父親是那麼地知鳥愛鳥?”

2、自主合作,深入探究。

新課標中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探究的過程中,創造一個真誠傾訴和啟迪思想碰撞的機會,,讓每個孩子都有體驗成功的機會,都能發表自己的見解,並且在與人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分享彼此的探究成果。所以對於這個研究主題我採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請孩子們四人小組盡情地討論,説説自己是從哪些句子詞語中體會到父親對鳥的熟悉和熱愛,多給孩子們一些時間,能體會到多少就説多少,哪怕只是一點也是好的。

在對這個問題進行集體彙報交流的過程中,我着重引導孩子們細細品味父親和我的對話,父親的語氣以及父親的動作神態。我想語文教學要想讓孩子們真情流淌,就必須牢牢抓住文中的重點句、關鍵詞,讀讀、品品、議議,讓孩子們在品中感悟,從而積蓄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本課中我引導孩子們自主地體會站定、望了又望、聞了又聞、喃喃、話音很輕、生怕等詞語的涵義,體會父親和我説的話,相信孩子們會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中觸摸到父親內心深處的東西。既而,讓孩子們體會課文中的“我”看到自己的父親那麼知鳥愛鳥又會對父親產生怎樣的感情?

在這番體會之後,我讓孩子們帶着自己的感悟再讀課文,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夥伴分角色朗讀,指導學生讀好父親説話喃喃的,親切自然的語氣,讀好“我”天真快樂,敬佩父親的語氣。孩子們有了前面的深入體會,自然能讀好了。

至於我和鳥的關係,有了前面的探究也就顯而易見了,引導孩子們品讀課文的最後一句“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不難體會到受到父親的感染我也愛鳥,想要護鳥。

自此,孩子們在自主的朗讀中感悟,在相互的交流、溝通、影響中探究,再在深入的體會後再朗讀,定能對課文產生較為深刻又極富個性的獨特的感悟。

3、積累運用,拓展延伸

自從我和孩子們的情感投入到課文中去以後,我們也就是課文中的一部分,我們也一定會深深地被父親感動着,所以我讓孩子們自己選擇一種方式來愛護小鳥,例如,收集有關鳥類的知識和大家交流;寫一寫護鳥的口號;畫一畫護鳥的宣傳畫等等,孩子們可以展開各自的語文實踐活動。

七、板書

知、愛

父親 鳥

我 鳥

二年級上冊語文説課稿 篇5

説教材分析

《風娃娃》是一篇看圖學文。本文共有三幅圖,八段文字。課文以國小生喜愛的故事形式出現,生動有趣,層次清楚。通過風娃娃既乖得可愛,又“傻”得可愛,生動形象地向學生介紹了風為人們帶來的好處和壞處,課文結尾留給孩子們一個問題,讓孩子們通過思考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真的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説學習內容

本節課教學內容為本課的第二課時。這節課以讀為主,以讀定教,通過學生入情入境地感情朗讀,從而體會文章所藴涵的道理。課標提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本課的`設計力求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實際,以學生的主體活動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以情為基礎,以讀為訓練的主線,讓學生自主發展,主動探究,增強合作意識。採用多種手段感受閲讀的興趣,力求使每位學生都喜歡讀書,能主動地讀書。

説學習目標

二年級的學生能借助拼音識記生字,熟讀課文,有簡單的自學能力和合作意識。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同學們已經較好掌握了本課要求會認會寫的字,課文能讀通順,對課文內容有一個大概的印象、整體的瞭解。知道風娃娃幹過哪些好事,哪些不好的事。在此基礎上,根據新課標所倡導的三維目標特制定第二課時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複習檢查課後的生字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在個人讀,集體讀、品讀中積累語彙,獲得言語美感。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中體會風娃娃的好心和傻氣。

★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説學習重難點

★感情讀文

★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教與學的方法

教法:情境創設法,圖文結合法,扶放相結法

學法:自學探究法,角色扮演法,合作學習法。

學習準備

課件

學習過程

一、直入課題,巧設情境:

1、直入課題,板書課題。

2、聽風,出示風娃娃圖片,和風娃娃打招呼

(富於特色的情境教學顯現出了它越來越多的優越性。它以優化的情境為空間,以創設情境為主線,以營造一種富有情境的學習氛圍為手段,使學生的學習活動變得鮮活、生動、有趣。它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興趣和能力。所以,在課始,我就用聲音,圖片,言語創設了虛擬的情境,使學生們帶着美好的童話般的想象和期待開始這節課的學習。當學生們對這節課充滿着興趣和喜悦的時候,這節課也就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複習檢查、認讀字詞:

1、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課文下面帶拼音的生字多讀幾遍。

2、認讀課件上出示的12個課後生字。重點:給極和吸組詞,區分字形;再讀駛和示,區別音近字;箏,輕聲。

3、開火車讀12個詞。

(通過指名認,開火車認這兩種方式快速地檢查同學們對12個字詞的掌握情況。將幾個容易出錯的,重點的字,進行強調。如:給“極”和“吸”通過組詞來區分字形,給“示”和“駛”通過比較讀來區分字音,還有“箏”的輕聲讀法。以鞏固學生們的識記。)

三、圖文結合,深入研讀

1、導語:風娃娃們,看來你們已經長大了,聽聽風媽媽會對你們説什麼?

(在深入學文的開始,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風娃娃們,看來你們已經長大了,聽聽風媽媽會對你們説什麼?風媽媽的出現,讓學生們獲得了更真實的角色體驗,風媽媽的話就是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由此自然巧妙地過渡到第二自然段的學習中。)

2、重點學習第二自然段。

(在這節課的教法設計當中,第二段是重點指導,重點學習的段落。我設計了幾個層次的朗讀,來幫助學生體會字理行間所表露的感情。像先觀察圖再讀,通過演示實驗來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語“斷斷續續”來讀句子,這一點符合新課標對於1、2年級的閲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就是:“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閲讀中積累詞語。”然後學着風娃娃的樣子做動作讀句子,最後用“高興”和“高興極了”做對比使學生準確體會風娃娃的心情,每一次讀文前,不管是指名讀,還是齊讀,都給學生提出明確的讀的目標,帶着要求讀,帶着問題讀,帶着感情讀,這樣才能讀出效果。將這一段學精,讀透,能保證學生們下面的自學順利的進行。)

3、半扶半放學習第三自然段。

(第三段和第二段有着相同的結構,句子排列,感情變化。所以,這一段的學習就相對簡單,處於半扶半放的狀態了。只是通過觀察圖片體會縴夫們拉船的辛苦,及需要人幫助的心理,以此襯托風娃娃們在聽到感謝後極其高興的心情。在想象縴夫們會怎樣表達謝意這一點上,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也得到了鍛鍊。)

4、提讀第四自然段。疑問:只要有力氣就行了,是這樣的嗎?

(第四自然段是研學風娃娃做“好事”和“好心辦壞事”這兩個模塊的轉折點,風娃娃的想法也是淺顯易懂的。這一段的最後,設計了一個用關聯詞説話的環節。這是一個隨文進行的説話訓練,目的是將知識能力目標滲透在學文中。)

5、自學5、6、7、8四個自然段。

(有了前面兩個自然段學習的基礎,後四個自然段就放手讓學生自已學。自讀自想,自已動筆圈畫,考慮黑板上的板書,以提高總結歸納的能力。不會的地方和同桌商量或請教小組內的其它同學,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這一部分的學習集中體現了新課標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自身的探索與研究,不僅找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了合作,學會了用自己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認識。在第五自然段中,使用了一個省略號,這是課文的留白部分,是最適合學生髮揮想象的時機,我讓學生再看看圖,圖上除了大風颳走了風箏,刮跑了衣服,刮斷了小樹,還造成了哪些破壞,圖上沒畫出來的,你能想象到嗎?想象是孩子們的天性,有想象才會有創造。這一環節的設計對學生看圖觀察能力,圖文結合能力,思維創造能力都有訓練。)

四、啟發思考,突破難點:

1、同學們,你們能不能告訴風娃娃,為什麼它想幫人們做好事,可人們卻還要責怪它呢?(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有用。)

2、談談生活中,你象風娃娃那樣經常幫助別人嗎?有沒有發生過類似的好心辦壞事的情況?

(本課的難點是: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有用”的道理。通過前面的深入學文和自學所知,同學們應該可以順利地幫風娃娃解決問題。再用“生活中,你像風娃娃那樣常幫助人嗎?發生過類似的好心辦壞事的情況嗎?”這樣一個問題把學生們帶回到現實生活當中,使同學們跳出課文,迴歸自已。通過教師的言語引導和學生們的集體交流,使同學們更加明晰地瞭解風,瞭解課文所藴涵的道理,並將其應用到自已的生活實際中。我想語文的學習有了生活的源泉,才會有生命和活力。課堂是用風媽媽的話開始,又用風娃娃的話結束,這在情境的創設上是完整的,能起到首尾照應的作用。)

五、拓展延伸 鞏固積累:

1、總結課文。

2、讀根據這篇課文改編的“三字經”

風娃娃,風娃娃,做好事,大家誇。大風車,轉得歡,秧苗長,樂哈哈,吹帆船,幫大忙,呼啦啦,呼啦啦。風娃娃,風娃娃,做壞事,責怪他。大風箏,翻跟頭,吹衣服,折小樹,出蠻勁,盡惹禍,呼啦啦,呼啦啦。

六、作業:

明白道理的風娃娃又會做哪些好事呢?

説板書設計:

吹風車

吹船帆 做 好事 笑臉(圖)

風娃娃(圖)

吹風箏

吹衣服 好心辦壞事 哭臉(圖)

吹小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