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四篇

來源:文書谷 1.24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説課稿,通過説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我們該怎麼去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4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門】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四篇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1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下午好!

首先,説説我對都教材的理解。

《我們愛祖國》是西師版四年級(下)的一首現代詩。全詩共有8小節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1—4節,圍繞“什麼是祖國”這個問題,詩人以行去流水般的文字,展現了祖國各個方面的風貌,視野開闊一氣呵成;第二部分為5—8節,圍繞“什麼是對祖國的愛”這個問題引導我們在生活和學習的各個細節中去捕捉,實現自己對祖國的愛。全詩語言優美,節奏明快,朗朗上口,極富感染力,易激起學生的愛國之情。

其次,談談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設計。

本課教學分為兩課時,我根據本單元訓練重點和中年級學生的學段目標,結合新教育有效課堂教學框架,我為第二課時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A類:熟讀詩歌,理清詩歌的結構。

B類: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作者生動的語言所展示的詩情畫意,仿寫詩句。

C類:感受祖國悠久的歷史文明和蓬勃的發展,激發孩子們愛祖國,為祖國驕傲、自豪之情。

教學學重點:

通過誦讀、瞭解詩歌大意,體會詩歌所展示的詩情畫意,並有意識地學着仿寫詩句。

教學難點:

將優美的詩句通過積極的體會、想象轉化為對祖國的全新認識,激發學生對祖國澎湃的愛。理解詩歌詞句、體會詞句的美,詩歌的美。

第三、説説教法學法

德國教育學蒂惠斯説過教育的藝術是激勵、喚醒和鼓舞。《語文課標》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本課我採用情境教學法、語言描迷法、質疑引探等教學法,學生採用讀中感悟,自主創造的學習方式來提高自己寫作能力。發展創新思維。

第四、説説教學程序

《語文課標》指出: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閲讀教學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我以學生為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重誦讀,重感悟、重探究、重創新。整個教學,以“愛”為基調進行着。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1 教材內容簡介

今天,我準備的説課內容是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課文《燕子》,《燕子》是現代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的一篇寫景狀物的散文佳作,長期以來就是國小語文教材的必選篇目,文質兼美,這篇散文描繪了春天裏燕子活潑機靈的外形體態,特別是在春光飛掠和憩息的畫面,着力寫出了它“為春天增添了許多生機”,充分表現了小燕子的可愛。全文按照主要意思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寫燕子的外形特點;第二部分寫燕子為春光增添生機;第三部分寫燕子飛掠和憩息的特點。我設計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思路及方法。

2 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設計

根據教學大綱對本冊的要求,即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聯繫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或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抓住重點觀察事物,養成勤於觀察思考和樂於動筆的習慣;陶冶愛美情趣,擬定本課教學目標:

⑴ 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俊俏、聚攏、增添、五線譜、盪漾、音符”等詞語

⑵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背誦全文。

⑶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和光彩奪目的春天景色,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⑷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的觀察和表達方法。

《燕子》一文描寫細緻生動,感情充沛激越,字裏行間流露着作者對報春使者——小燕子的喜愛之情,因此,怎樣引導學生從作者對春天裏的小燕子的描寫中體會燕子的可愛和生機勃勃的景色就是本課學習的重點。由於國小生受自身活動範圍及全面分析認識事物能力的限制,難以體會文章的寫作特色,基於此,本課的難點是體會作者在觀察的基礎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

本課擬定二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將重點實現目標1、2、3。

二、説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還要求教師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根據課標精神,我的整個教學設計立足點在於:教學中,一方面要靈活地利用教材,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啟迪聯想……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師的灌輸,用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答案。《燕子》篇幅短小,描寫生動,文筆優美,很適合學生朗讀品味,讀中品味,讀中感悟,因此,本課教法以朗讀教學為主,新課標倡導探究、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包括引導、點撥、範讀以及必要的講解、歸納和小結。

三、説學法

課堂是學生活動的舞台,我們學校提出的教學理念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所以課堂上應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預習質疑可以採取自學方式,因為每個學生的個體素質是存在差異的,自學階段,學生容易有自己的獨特體驗,交流探討則是互學階段,“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己之短”,通過小組討論或單獨發言,達到解疑的目的。課堂積累可以算是共學階段,在全體學生的吟喔誦讀中感受知識的魅力,體會習得的快樂。

四、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出示課題,激發興趣

由齊唱耳熟能詳的少兒歌曲《小燕子》引入課題。這樣導入,即觸動孩子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增強趣味性,也從另一個角度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歌詞裏的“我問燕子你為啥來,燕子説,這裏的春天最美麗”,與課文結尾“譜寫一曲春天的讚歌”有異曲同工之效。這樣,學生就會很快走入課文裏那個光彩奪目的春天,感受到小燕子為春天增添的生機,不必用教師點撥,學生的體驗就已經在潛移默化中實現了教學目標。

第二環節:初讀,整體感知

首先自由通讀課文,因為通讀課文能為識字教學創設語言環境,為感情朗讀打基礎,為理解語言作鋪墊。學生通讀時,教師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同時巡迴指導,留意糾正學生不標準的字音,並將犯有較普遍的錯誤的生字詞板書,然後由學生們自己查字典正音,糾偏,以鍛鍊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然後,由學生歸納本文的主要內容,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生命的壯歌》這篇文章是蘇教版四年級第八冊第五單元 的一篇課文。

這篇課文有 二個故事《蟻國英雄》和《生命橋》,《蟻國英雄》講的是一羣螞蟻團結合作,扭成一團,肝膽俱裂戰勝火海的感人故事。

《生命橋》講的一羣羚羊在狩獵隊的追擊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橋,年輕羚羊秩序井然地飛躍懸崖以求生存的感人故事。故事場面悲壯,揪人心肺。是頗具匠心的,內涵極其豐富。

首先這兩個小故事都謳歌了區區弱者在生死的關健時刻所表現出的合作與獻身精神,對學生體驗生命的價值、情操的薰陶無疑是積極奮進的。其次,兩個故事的悲劇的產生都是人為造成的,是人類自己進行反思的好例子。再次,兩個故事語言優美,字字句句感人肺腑,震撼着讀者的心靈……。

因此,本文是老師引導下學生與文本對話、交流體驗、學好語文、感受生活、薰陶情感、體驗生命的極具人文性的佳作。

我預期的教學目標是: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課文,憑藉課文語言材料,讓學生感受到螞蟻、羚羊團結合作、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亡留給自己的偉大的獻身精神。

3、關注學生體驗交流中新生成的資源,引導學生關愛他人,學習動物的合作和獻身精神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通過語言文字理解課文。

2、通過學習感受動物的偉大精神。

教學難點:感悟動物的偉大,體驗生命的偉大。

二、説教學方法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慾望,導入新授。

在教學前 我通過以下幾個問題:學生一定想知道題目為什麼叫《生命壯歌》?《蟻國英雄》“英雄”做了什麼?“生命橋”是怎樣搭成的?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新授學習開創一個良好的開端。

2、巧抓互動點,教師“穿針引線”。

首先,重視指導通過朗讀的理解。對國小四年級的學生來説,這是一篇難以理解的文章。很多地方能意會而不會言傳。在這樣的情況下,只有反覆地朗讀體驗,以讀促思,才能獲得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在本文的朗讀方式上,我不僅採用了個別朗讀、小組齊讀、全班齊讀等方式,而且還多次採用了師生接讀,合作朗讀。這樣的方式,大大激發了學生朗讀的激情,幫助學生更快地進入情境。

其次,理解的牽引。讓學生讀、畫、議、再讀的方式抓關鍵的句子和詞語。當學生説不出來的時候,不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巧妙地引導學生去感悟。備課時,為每一個環節,巧設小問題。出示的課件中,通過理解一些典型詞語螞蟻和羚羊的捨身精神。讓學生知道動物它們不能用語言商量,卻能在危機前,在那麼短暫的時間內,做出決定。這表現了動物的什麼精神?這樣的提問,一下子促動了學生的思維,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中,大家的理解又會加深一層。總之,恰到好處的點撥,是開啟學生智慧大門的鑰匙。

3、巧抓想象點,使學生“情感蔓延”

一切創造都伴隨着想象。要給“創造未來”的孩子從小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想象的功能,是推進創造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我在文中設計了兩處想象訓練:A、通過學了這個感人的故事你想對這些動物説些什麼? B、生活中你知道那些人具有螞蟻和羚羊的精神?學生一下子就情動才湧,理解到深處,自然就有説不盡的想法。

4、重視學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本篇課文有兩個故事,我通過一扶一放的方式。既能讓學生有實效的理解課文,又能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藉助於第一個學習故事的方法,讓學生總結學法,以此運用這個方法來學習的第二個故事,學生採用了讀、畫、議、再讀等一些方法,親自走進文感悟故事的內涵,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5、多媒體的恰當運用更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在教學時,我注意製作一些直觀而且對教學發揮實效作用的教學課件,有有聲有色的引人入神的羚羊跳崖動畫課件,有螞蟻被烈火包裹的壯觀畫面,以及有美觀漂亮的幻燈片,這些課件都為學生的學習起到了輔助作用。

三、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學習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

1、讓學生帶着問題讀書,畫出自己感受深的地方。

2、彙報學習結果。説出自己感動的原因。

3、教師小結並讓學生總結學習的方法。

( 二)利用學法,自讀自悟。

1)通讀課文,初步感知。

1、學生自讀,自學生詞,讀通語句。

2、檢查。

3、指名完整朗讀課文,幫助學生把課文讀通。

2)精讀課文,讀出感受。

1、學生自讀,教師隨機瞭解學生學習情況。

(注:教師的隨機瞭解既是與學生合作交流,又是幫助輔導,更是獲取學生學習的信息,以便更好地駕馭課堂。)

2、彙報交流。(順學生思路進行教學)

(三)由此及彼,昇華認識。

這個故事讀完了,但想到了些什麼呢?你想對它們説些什麼?

總之,想通過一些有效的手段結合學生的實際以此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讓學生受益匪淺。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中彩那天》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語文第五冊第五組教材中的一篇課文。課文講述的是一名修理廠的技工,無意中抽中了大獎,但是抽中大獎的彩票卻是他幫同事代買的。經過思想鬥爭,他把大獎送給了同事。作者讚揚了這種誠實、守信的品質。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14個生字,理解課文內容。

2、能力目標:

①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②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體會到課文中的父親、母親的人格魅力,做一個誠實、有信用的人。

(三)教學重點:理解父親從不願意把大獎還給同事,到最後還給同事的矛盾經過。

(四)教學難點:理解父親面臨的道德難題。

二、説教法

本課具有較強的.教育意義和文字感染力,藴含着一個做人的道理,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情感訓練的好文章。 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採用了對比朗讀、自由讀、嘗試性讀、帶着疑問去讀、比較讀、互問互讀、分角色表演讀等多種方法,讓生在反覆讀,反覆感受文中的人和事的過程當中,從而領悟課文,感知課文所要表達的情感。尤其是本課的重點,要讓學生理解父親從不願意把大獎還給同事,到最後還給同事的矛盾經過。因此,我決定引導學生抓住描寫父親動作、神態的句子反覆讀、體會、交流,感受父親的高尚品質,在感悟語言的同時受到崇高人格的薰陶和感染。

三、説學法

識字教學仍然是中年級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但與低年級有所區別,要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運用查字典自主識字,具有初步的識字能力。因此,在教學本課之前,我安排學生預習生字新詞,為讀好課文作好鋪墊。

教師不再用自己對課文的分析講解去取代學生自身的主體感受,而是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都儘可能地讓學生自我活動,去讀書、去思考,參與議論,參與交流,使他們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接觸課文,從而更好地去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只有讓他們多讀讀課文,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從讀中理解內容,從讀中領悟父親前後兩次不同的心情。讓學生自己去發揮想象,自己去發現,自己去討論,在讀中不斷去體會。而且,我設計這節課主要採取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給學生相宜的課堂學習“自由度”,給學生“自主感受體驗的時間和空間塊”,給學生獨立閲讀、思考的時間,讓學生自由讀,讀中思,思中悟,體會課文中父親高尚的品格。使課堂真正成為一個學生思維浪花相互激趣、強烈碰撞的信息交換場。

四、説教學設計

這篇課文所展示的社會和人生畫卷,能啟迪學生對社會、對人生的深入思考,有助於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我將引導學生在讀、思、想、説的教學活動中受到思想教育,去體驗、去感受、去領悟人格美。具體的教學設計如下:

1、啟疑,導新課,初讀感知

一開課,教師便出示一個模型,通過識字比賽的方式獎勵給一位同學,並讓他談談得到這份獎品的心情。隨後,教師便引出“我們中獎了都會很高興。可是有一個人,他雖然中獎了,但是他神情嚴肅,沒有一絲喜悦,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從而揭示課題《中彩那天》。接下來,讓學生帶着疑問去讀課文,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在初讀中感知了課文內容。隨後再採用多種識字方法檢查學生預習的生字新詞的情況,使學生感到老師是尊重他們的勞動的。

2、解疑,看插圖,細讀理解

本文共有兩幅插圖,一幅畫的是父親中彩後卻神情嚴肅,看不出一點高興。另一幅畫的是父親打電話給庫伯,要把車子還給他,臉上洋溢着笑容。這兩幅圖其實也就是表現了父親中獎後的思想變化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兩幅圖,找出與之相對應的句子讀一讀,邊讀邊想。重點引導學生抓住描寫父親動作、神態的句子反覆讀,並把自己讀後的體會、想法與周圍的小夥伴進行交流,在交流合作中實現了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學習。

3、爭論,抓重點,精讀欣賞

為了激發學習的參與興趣,我將安排一個“小小辯論會”,讓認為車子應該還給庫伯的同學作為正方坐在右邊,認為可以留下車子的同學作為反方坐在左邊。先讓他們在組內討論,準備充分的理由,可以在課文中找,也可以自己想像。在爭辯過程中,當覺得對方言之有理時,可以改變選擇,變動座位。讓學生的情感、興趣、個性、思維、人格等在爭辯、交流中得以反映,在爭辯中進行自主的語言實踐活動。

4、表演,看動畫,分角色讀

學生在自由爭辯的過程中逐步感受到父親的人格魅力,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此時,教師播放課文內容的動畫,讓學生為其中的人物配音。這樣,讓學生走進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中,去貼近人物的心靈,入境動情,獲得了思想啟迪,而且有助於創造力的培養。

5、想象,解難點,暢談體會

課文語言有一些未定點,教師應憑藉這些未定點,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拓展學生心靈的空間。如庫伯派人把汽車開走後,“我”和爸爸、媽媽是怎樣的心情,可能有些什麼對話。可以引導學生想象畫面,摹擬對話,引導學生感受人物的形象美,從而使思維動起來,體驗真起來,語言活起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