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説課稿模板彙總十篇

來源:文書谷 9.6K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説課稿,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我們該怎麼去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説課稿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説課稿模板彙總十篇

説課稿 篇1

説教材:

教材簡析

《天上的街市》它是屬於“奇思妙想”主題中的一篇。

本單元編選四位作家從天上到人間,從事物到人物,從現實到未來,馳騁想象奇妙無比。《天上的街市》選自郭沫若第二部詩集《星空》。《星空》寫於五四以後詩人最苦悶的時期。當時詩人正在日本留學,其間於1921年4月和次年暑假兩度回國。面對當時中國現實,詩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現實,嚮往光明的未來。

但五四期間那種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熱情已經消退,有的只是“潮退後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死寂”(郭沫若語)。所以,在《星空》中,詩人流露出較濃重的失望和悲愁情緒,雖然表現了要求奮飛、新生和自由的願望,但另一方面又包含了逃避現實、獨善其身的消極情緒。這是《星空》給人的整體閲讀印象。而《天上的街市》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妙世界。

1、《天上的街市》詩內有豐富的想象,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描繪出想象中的理想生活。有寫實的詩句,有想象的詩句,而想象的正代表着詩人的嚮往和追求。

2、《天上的街市》由街燈聯想到天上的明星,又由明星聯想到天上的街燈,再由天上的街燈聯想到天上的街市,於是想象便在作者一連串的聯想當中放飛了。

3、《天上的街市》對牛郎織女的傳説的全新詮釋,這個反傳統的創作,形象地抒發了詩人的理想和追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習課文自然的聯想和豐富的想象。

2.感受語言樸素、節奏和諧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1.朗讀詩歌,感受音韻美。

2.理解詩歌,體會意境美。

3.品味詩歌,感悟情感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詩人對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嚮往的思想感情。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感悟詩歌的情感美。

教學難點:

學習聯想和想象手法的運用。

説教法:

教學詩歌,要以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從精練的詩句中解讀出詩歌的豐富內涵來。本節課,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設境。適當介紹詩人在創作《天上的街市》(1921年)前後的生活經歷和思想情緒,以幫助對詩歌內容的理解。

2、誦讀。圍繞朗讀來設計教學,在讀中感受詩歌的音韻美,在讀中理解詩歌的意境美,在讀中感悟詩歌的情感美。

3、感悟。啟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天上的街市》有豐富的想象和由此及彼的聯想,因此指導學生也要通過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去品味詩歌的意境和藴含,去搜索學過的詩歌中運用聯想和想象的句子,發揮聯想和想象,用優美的語言描繪天上的牛郎織女的幸福生活。

4、比較。把《天上的街市》對牛郎織女的描寫與民間傳説中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做比較,從兩者生活狀況的不同上去理解詩人的理想和追求。

5、拓展。通過學習郭沫若《靜夜》讓學生再次感受到郭沫若式的想象,加深對想象的理解和運用。在教學手段上,採用多媒體配樂朗讀。

説學法:

葉聖陶先生指出:“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於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苦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乃為善教者也。”

1、誦讀法。反覆誦讀逐步加深理解。誦讀時注意節奏和重音。

2、想象法。在誦讀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想象在自己腦海中構建出天上的街市的具體形象,在意念中創造出一個與詩歌內容相一致的生動而豐富的境界。

3、比較法。比較詩歌與民間傳説的異同,比較《靜夜》與《天上的街市》之間寫法上的異同,瞭解詩人對自由、美滿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説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者及背景

1、導入語

同學們,晴朗的夜空,往往星光燦爛,當我們仰望星空時,常常會有許多遐思幽想,我們一些女同學甚至常常把心裏話告訴星星,讓星星分享我們的快樂、憂愁……五四運動以後,有一位著名的詩人,他也獨自仰望星空,他不僅用眼睛眺望繁星,更用心靈去感受星星,讓心靈與天宇直接對話,借那幽幽的閃星寄託了自己的追求和嚮往,這位詩人就是郭沫若。

[出示郭沫若簡介]

原名郭開貞,筆名沫若,四川樂山縣人。我國著名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社會活動家。主要文學作品有詩集《女神》《星空》,戲劇《屈原》《蔡文姬》《棠棣之花》等。

2、簡介作者及背景;

當革命處於低潮,作者面對“冷酷如鐵,黑暗如漆,腥穢如血!”的黑暗現實,心中無比憤怒,思想上一度陷入了感傷和苦悶,他在《獻詩》中這樣寫道:[出示投影片]

啊,閃爍不定的星辰啊!

你們有的是鮮紅的血痕,

有的是淨朗的淚晶——

在你們那可憐的幽光之中,

含蓄了多少深沉的苦悶!

但詩人並沒有因此而絕望,而是執著的追求,我們今天將要學習他的一首情詩《天上的街市》,這首詩充滿了對自由光明幸福生活的嚮往。下面就讓我們共同感受作者與星空的私語(對話)吧。

二、朗讀詩歌,感受音韻美

1.學生自讀課文

請同學們結合剛才介紹的背景,根據自己對詩歌的理解自由朗讀這篇課文。

2.指名學生朗讀

指名學生朗讀並請學生説明這樣朗讀的理由並作點評。

3.聽錄音朗讀

指出學生朗誦時在感情基調、節奏重音等方面的問題,同時請同學們聽錄音朗誦,拿起筆來,邊聽邊勾畫出詩歌的節奏、重音。

(重音就是突出句中主要思想,強調句中的特殊感情的字詞,要加重音,表強調突出。)

4.劃出節奏、重音

老師根據自己的理解,把這首詩的節奏、重音已標好,請同學們對照一下自己的劃分,看看有何不同,然後對照課件上的重音、節奏醖釀一下感情,自己自由練讀,指名朗讀全詩。

三、理解詩歌,體會意境美

詩是藝術,讀詩同樣是藝術。人們常説:“三分詩七分讀。”剛才我們通過朗讀來感同身受郭沫若的脈搏,下面我們將通過文章的學習走進詩人的內心,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同學輕聲朗讀課文,討論解決下面三個問題)

1.這首詩美在哪裏?詩人有哪些奇思妙想?

景美,街市美,物品美,人物美,生活美

街市——縹緲的、美麗的、陳列着、珍奇

牛郎織女——騎着牛兒,閒遊,提着燈籠

2.詩人藉助什麼手法勾畫了充滿詩情畫意、令人神往的美妙境界?

(1)點撥聯想與想象的區別

(2)思考什麼地方用了聯想?什麼地方用了想象?完成板書

(3)學過的課文,讀過的詩歌中舉出一些聯想和想象的例子

聯想: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靜夜思》)

想象:《桃花源記》高處不勝寒

《浪淘沙》劉禹錫(想象)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詠柳》賀知章(想象)

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古朗月行》李白(想象)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夜宿山寺》李白(想象)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3.發揮聯想和想象,請用優美的語言描寫牛郎織女天上的生活。

他們獲得了自由,能夠騎着牛兒,趟過不甚寬廣的天河,時時來往,天天相見,他們白天男耕女織,夜幕降臨,他們手提燈籠閒遊天街,賞景購物,一家四口過得其樂融融,美滿幸福。

四、品讀詩歌,感悟情感美

愛因斯坦説:“想象比知識更重要。”聯想想象是可貴的,但情感也是不可缺少的,想象最高揚的時候也是情感最充沛的時候。下面再請一位同學朗讀一下(配樂),其他同學思考並回答下列兩個問題;

1.詩中描寫的牛郎織女的命運與傳説中的牛郎織女有何不同?

在詩人想象中天河不再成為阻隔牛郎織女的障礙,他們自由來往,無拘無束,過着自由快樂、幸福的美好生活。

2.本課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追求光明自由嚮往美好幸福的生活。讓我們一齊把課文朗讀一遍,用聲音詮釋我們的感受,我們的體會,我們的感悟。

五、比較閲讀,拓展延伸

郭沫若的詩歌以想象奇特詭異著稱,甚至有人因此評論他是“文妖”。下面請同學欣賞郭沫若的另一首詩《靜夜》,再次感受一下郭沫若式的想象。

[出示課件]

月光淡淡

籠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雲團團,

漏出了幾點疏星。

天河何處,

遠處的海霧模糊。

怕會有鮫人在岸,

對月流珠。

什麼地方運用了想象?它與《天上的街市》在寫法上有什麼異同?

六、小結全文

《天上的街市》這首詩風格恬淡,用自然清新的語言,整齊的短句、和諧優美的韻律,表達了詩人追求光明、自由,嚮往幸福美好的生活的理想,那意境都是平常的,那節奏也是緩慢的,如細流,如漣漪,但就是這平淡的意境帶給了我們豐富的想象,讓我們的心靈隨着詩歌在遙遠的天空中展開雙翼像鳥兒一樣自由翱翔,盡情馳騁美好的夢想。

詩歌因想象而精彩!

佈置作業:

1.聯想想象訓練

初冬時節,落葉飄零,看到紛紛墜下的落葉,你會想到什麼?走在鋪滿落葉的鄉間小路上,你又會想起什麼?

2.推薦閲讀郭沫若的詩《夕暮》《海上》《新月》《白雲》《偶成》等。

説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學內容的簡縮,通過板書學生能直觀抓住要點摒棄繁瑣。我的板書整體造型是一隻展翅的鳥兒,它寓示着詩歌因想象而精彩。

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兩隻小獅子》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話故事。課文圖文並茂,語言淺顯易懂,藴涵了做人應該自食其力的道理。文章主要講述了兩隻小獅子的不同生活態度:一隻小獅子非常勤奮,每天練習生活的本領;另一隻卻認為憑着父母的本領和地位就可以生活得很好,於是,整天懶洋洋地曬太陽,什麼也不幹。通過一懶一勤兩隻小獅子的對比,以及懶獅子和小樹的對話,刻畫了一頭怕吃苦、想依賴的小獅子,並借獅媽媽意味深長的話語告訴孩子們只有勤學苦練,不依靠父母的本領和地位,自己擁有真正的本領,才能過上美好的生活。課文中存在着大量的對話,很適合於讓學生朗讀。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獅、整”等生字。理解“整天、苦頭、滾、撲、撕、咬”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朗讀疑問句。

3、藉助相關語句瞭解兩隻小獅子的不同表現,為感悟課文藴涵的道理而鋪墊。

4、明白不能依賴父母,應該從國小習生活本領的道理。

重點

1、在具體語言環境下認識生字。

2、結合具體語言認識兩隻小獅子的不同表現。

難點

1、運用恰當的語氣朗讀懶獅子所説的話。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圖文對照,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2、學習分角色對話和不同的表達方法。

情感與態度目標:

知道人應該自食其力,勤奮刻苦,克服依賴心理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我抓住兒童喜歡和小動物交往,願意做他們的朋友這一特點,從小動物入手切入話題,親切自然,容易激發興趣。通過讓小朋友幫幫獅子媽媽的忙來引入對課文的學習。名字這一環節,引導孩子們仔細聽課文錄音,把握故事人物——兩隻小獅子的主要特點,並對文本進行再創造,在樂趣橫生的取名活動中,故事的人物也就走進了孩子們的生活。拉近孩子們和文本的距離。理解詞語從圖入手,激發學生的情感。比如理解懶洋洋這個詞語請學生模仿圖上小獅子的樣子,閉幕養神,翹起二郎腿,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留下足夠的空間給學生朗讀、探究。有助於學生比較直觀地理解詞語的含義,變抽象為具體。學生在興趣昂然的同時自然而然的理解了詞義。又如:在鞏固識字時,我採取了小組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在強烈的參與欲中達到對生字的再認。

二、以讀為本,在讀中感悟,讀中品味。

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力求體現“以讀為本,以讀促學”的教學方法,充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基礎上加強生生合作,進行生生間、師生間的互動交流,體驗了學習的快樂。設計了四個不同方式的讀:1、請小朋友自讀,找小樹和懶獅子的對話;2、通過生生互讀,師生分角色讀引導學生根據提示語讀出不同的語氣。3、與小組同學加提示語合作朗讀故事,讀後互相評一評;4、鼓勵小朋友“展示性的”正確、連貫朗讀故事。多種形式的朗讀,促使學生將自己的情感與文中的人物融合在一起,在讀中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形成了自己的個性化的感受,真正進行了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無論四自讀、小組讀、男女聲互讀、齊聲朗讀都有不同的要求。如:如懶獅子為什麼不練功呢?請學生在組內自由讀一讀它們的對話。小樹和懶獅子的對話通過找提示語個人讀,評價讀師生分角色朗讀對話。評議的同時隨機進行疑問句練習。這樣無須教師多餘的講解,學生就自然地在朗讀中投入到對課文內容的體會、感悟中。學生學得更自主、更投入了,何樂而不為呢?讀有所想,讀有所感,讀到深情之處,必有真情的體驗,那麼讓學生説出來,表演出來課堂教學就生動有趣起來。給小樹和懶獅子的第二次對話找提示語,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及對課文的理解,給人物設計不同的語氣詞。課文在他們的感悟中變成了童話。

三、挖掘訓練點,發展想象力。

愛因斯坦説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社會的進步,成為知識進化的源泉。”這段話足矣説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低年級學生年齡小,但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在教學中如果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就能點燃學生創造性的火花,促其展開豐富的想象。我在本節課的設計時,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一些重點詞,重要片段讓學生展開想象。如:在講到懶獅子説:“我才不去吃那苦頭呢?”時,我就引導學生結合勤獅子的表現,抓住“苦頭”一詞讓學生想象:它不想吃哪些苦頭呢?又如:當講到懶獅子覺得自己的爸爸、媽媽是林中的大王很了不起,想依靠爸爸、媽媽生活而不學本領時,我就讓學生猜猜懶獅子不學本領以後可能會怎樣。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給課文添加提示語,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及對課文的理解,給人物設計不同的語氣詞。課文在他們的感悟中變成了童話,而對自己再創造的成果,學生怎能沒有興趣呢?這也有力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而且,添加提示語也有利於指導朗讀。通過添加提示語,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去感悟這些語氣,體會人物的態度,並且在讀的時候自然而然地流露出這種情境。

四、注重語言實踐。

為學生提供運用語言的平台。給孩子一個將課文語言內化為自己語言的機會,如請孩子想想懶獅子今後應該怎樣,聽了媽媽的話懶獅子會怎麼做就是兩個挺好的訓練點,進行説話訓練,讓學生説出自己的獨特體驗,提高了他們的語文素養。

探究式教學重視教學過程,“釣勝於魚”,知識是無止境的,課時是有限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在有限的課時內窮盡一切知識,關鍵是培養學生對學習的情感、態度和終身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展現自己。

説課稿 篇3

【説教材】

《泉水》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四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旨在教育學生要學會真誠地關心他人、幫助他人。《泉水》這篇課文很美,無論是文字還是內容,都像一股泉水潺潺地流淌着,灑下一路愛心。

【説學情】

二年級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很喜歡童話色彩的文章,本篇文章就是,它賦予了泉水生命的色彩。因此,我結合本班孩子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聽歌激趣的導入方式和情景鼓勵等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外延伸時,我能運用以往的舊知識(泉水流進小溪裏,溪水流進江河裏,江水河水都要流進海洋裏),從而起到温故知新的教學效果。

【説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認識課文中的生字詞,指導書寫“股、鵑”兩個生字。

2.通過説話練習,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泉水多、清、甜、美的特點。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課文體會泉水的奉獻精神,並通過教學加強語感訓練,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説教學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知道泉水多、清、甜、美等特點,體會泉水一路奉獻的精神。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引導學生通過讀書感悟,展開想象,表達自己的感受。

【説教法、學法】

泉水很美,課文寫泉水的語言更美,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美妙之處。根據新課標中“語文課程應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這些基本理念,在教學中我要充分發揮教材的潛在優勢,引導學生個性化的自讀自悟,讓學生的心跟着清泉流淌,心中不斷地湧起像清泉那樣去無私奉獻、幫助別人的渴望,充分享受閲讀的樂趣。本課安排為兩課時。我説講的內容為第二課時。

以歌曲《泉水丁冬響》為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帶着問題去學習課文。安排學生多種形式的讀,使學生能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並感受到閲讀的樂趣,在邊讀邊記的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積累詞語,欣賞好詞佳句,達到背誦課文,並受到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的教育。

【説教學準備】

識字卡片 泉水資料

【説教學時間】

《泉水》這篇課文我將用兩個課時來完成。

【説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談話激趣 上課伊始,先來複習上節課學習的生字,接着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丁冬、丁冬”的泉水聲,隨後問學生這是什麼聲音?學生回答:泉水聲。然後,出示山泉圖片,教師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提問:“你見過泉水嗎?在你眼中,泉水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此處要求學生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談談泉水給自己怎樣的感覺。估計學生會説泉水很清涼、清澈、甘甜。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聆聽一個有關泉水的故事。引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通過學生生活經驗引入課文,使學生對泉水有了個性化的感受,為後續課文的學習打好基礎。

二、品讀對話,感悟真情

1.理解文本,感悟課文 學生自讀課文2至5小節,思考泉水一共流過哪些地方,遇到了哪些同伴,自讀後指名回答。通過回答幫助學生複習鞏固,梳理課文脈絡,瞭解課文寫了泉水流進山腰的水池、山間的平地、山坡的果園、靜靜的山谷遇到了姐姐、杜鵑花、果樹、畫眉鳥。

隨後讓學生分段來體會泉水帶給夥伴的快樂、指名分段朗讀,在讀的過程中讓學生想象感受泉水流過這些地方時給這些夥伴帶來了什麼,如果沒有泉水,這些夥伴又會怎樣。

在個別讀和討論過後,估計學生會有這樣的回答:泉水流進山腰的水池給姐姐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泉水,泉水讓姐姐能夠喝上甘甜的泉水,清澈的泉水可以讓姐姐洗澡、做家務。此處相機理解“天然水塔”的含義。清澈、明亮的泉水流進山間的平地,給美麗的杜鵑花當鏡子。

甘甜、清涼的泉水流進山坡的果園給果子充足的水分讓他們長得更大更甜。清脆、響亮的泉水聲可以為畫眉鳥伴唱。 這一部分的設計,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挖掘文本含義,更深入地感受到泉水帶給這些夥伴的益處,從而感悟泉水那種樂於奉獻的精神。然後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內容。

2.想象表演,温暖心田 在分析完課文內容後,要求同桌兩人來分角色表演,通過表演想象讓學生能將自己對文本的理解通過表演的形式來更好地詮釋。

3. 設計問題,深入感悟 觀看完表演後,教師提問:如果你是泉水,在為別人奉獻了這麼多之後,你的心情怎樣?這一問題的設計,使學生能走進泉水的內心,進入一個角色的轉換,真正地從內心去感受泉水給他人帶去幫助、温暖時內心的那份甜蜜、快樂,從而使學生理解幫助他人、快樂自己的含義。

4. 反覆讀文,昇華情感 在學生以第一人稱感悟泉水內心世界後,再次出示“來吧,來吧!我的水很多很多”、“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唱吧,唱吧!我的琴聲很美很美”,讓學生飽含深情地朗讀好這些句子,讓學生再次通過讀感悟泉水高尚的人格魅力。在這一濃烈的情感氛圍中引讀課文第六、七節。

三、想象練説

訓練語言 在課文最後,結合最後兩個自然段,我設計了一處想象説話訓練,讓學生説一説泉水還流過哪些地方,給哪些人帶來了快樂?在練説的過程中,把愛擴散、放大,讓學生感受到人間處處需要愛,人間處處充滿愛。

四、迴歸整體

昇華中心 為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內容,我設計了一處整體迴歸,讓學生結合板書,再次感受泉水在他人需要幫助和温暖時給予的熱情和快樂,結合課前的提問,再次提問:此時,你眼中的泉水有了怎樣的變化。相信學完課文學生對於泉水的感受不會在是表面的形象,會更關注泉水內在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

小結:

每一個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都會遇到困難,讓我們學會關愛別人,在別人最需要的時候伸出你熱情的雙手,獻上你火熱的心,讓他人感受到世界的温暖與愛心。

【説板書設計】

泉 水 水池——平地——果園——山谷 多 —— 清 —— 甜 —— 美

我的板書以文字和橫線為載體,讓學生直觀的瞭解課文的脈絡。通過四個詞語來體會泉水的特點,通過四個地方來體會泉水的精神。這樣的板書既簡明又直觀,把繁雜的內容簡單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説課稿 篇4

《相約世博會》是《品德與社會》(上教版)三年級第二學期第二單元《上海在前進》中的第四篇課文。在本單元前面三課學習中,學生通過對黃浦江母親河兩岸的變化與發展,感受到上海前進的步伐。當時編寫課文時,世博會還沒有開幕,今天世博會已經開幕,媒體的重複宣傳已經讓學生對世博有了朦朧的認識。所以今天上這篇課文時我對教材內容作了一定的補充,對教學目標也進行了適當的調整,教學目標如下:

1、 回顧世博會開幕式,體會開幕式的喜悦、激動與自豪。

2、 通過瀏覽展館介紹,進一步瞭解世博會的意義。

3、 通過瀏覽圖片,感受世博會給上海帶來了新機遇。

4、 展望世博美景,學習做一個可愛的世博小東道主。

教學的重難點在於通過瀏覽展館介紹,初步瞭解世博會的意義。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我採用了媒體教學法與啟發教學法以及實踐體驗法相結合的方法來展開教學。讓學生通過探究討論達來獲得新知,激起情感。

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通過這樣四個環節的展開教學:

首先是引新環節,通過回顧世博會開幕式,讓學生體會開幕式的喜悦、激動與自豪。

其次是明理環節,抓三點來理解世博的意義:世博讓世界讓中國瞭解世界;世博讓世界瞭解中國;世博讓世界瞭解上海。

學習第一點以小組為單位,上網瀏覽各國場館秀。通過看場館,做瀏覽報告的方式來達到目標。

學習第二點通過看場館,完成競賽題來達到預設的目標。

學習第三點通過看圖片,來了解上海的變化。以“談體會”的形式,讓學生在全面瞭解世博會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髮現世博的意義,感受世博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

接着,是導行環節。大家都知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所以我先樹立社會榜樣,看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是怎樣迎世博的,再看身邊的小榜樣,激起學生爭做可愛的世博小東道主的熱情。

最後總結全文,先運用一段評論點出這是一次了不起的盛會。再激勵學生要繼承世博成果和精神。

希望整堂課能給聽課的老師及學生帶來美好的感受。

  20xx年5月17日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運動與摩擦力》是教科版國小科學五年級上冊四單元“運動和力”的第五課。本單元屬於力學知識板塊,學生初次學習,但對力已有初步的感受。教材從研究小車的運 動開始,轉到力的概念認識、力的測量;然後進入本課的學習。此前學生已經掌握用彈簧秤測定力的大小的實驗,本課的知識是學習第六課“滑動與滾動”的基礎。 本單元的學習內容與國中《科學》的力學單元聯繫緊密,為國中學生學習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滾動摩擦力、慣性等知識打下了基礎。

本課的探究活動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感知摩擦力和測量物體運動時的摩擦力。第二、研究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光滑程度關係,這一活動是要求學生根據材料來自行設計實驗、檢驗推測。第三、研究摩擦力大小與物體重量的關係。

根據新課程標準,對學生學科學、用科學能力的要求及本課特點,本人確定的本課教學目標是:

科學概念: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接觸面發生摩擦,會產生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重量有關:物體越重,摩擦力越大;物體越輕,摩擦力越小。

探究技能:通過推測、設計實驗檢驗摩擦力與接觸面和重量的關係。發展識別控制變量、採集數據和記錄並運用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對研究問題作出合理解釋的探究技能。

情感、態度、價值觀:形成認真實驗、根據數據得出結論的科學精神。

本課的重點:認識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物體重量的關係。

本課的難點;掌握測定摩擦力大小關係的實驗。

二、説學法、教法

教 法:以學生為科學學習的主體,教師主導課堂教學。在教學中主要採用實驗探究法。讓學生通過現象提出問題、推測猜想、設計實驗,通過實驗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同時充分利用各小組的相互合作,使學生之間有更好交流,讓教學更容易突破重難點,再輔以課件教學,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情感。

學法:與教法相適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分組實驗,相互合作,把大部分時間給學生實驗,整理數據和分析數據。教師只作適當點撥,從內容方法方面作歸納小結,真正做到“以探究為核心,以學生為主體”。

三、説教學程序

1、談話導入——認知摩擦

好 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導入不僅能激起學習注意力,更能拉住學生思維,引發學生思考。教學一開始,多媒體出示兩物體經摩擦後的對比圖片:一幅是新舊輪 胎對比圖片;一幅是新舊鞋底對比圖片。通過圖片的直觀感知,讓學生比較容易地認識“摩擦”現象,並讓學生思考,舉例説説生活、學習中的摩擦現象。我預設學 生可能會想到粉筆寫字、拉桌子、橡皮擦擦字等現象,最後,再強調指出“兩個物體的接觸面有相對運動時都會發生摩擦”。通過這一引入教學,為學生理解“摩擦 力”這概念作好鋪墊,因為這個概念是建立在學生剛剛形成的“摩擦”概念上的。

2、認識摩擦現象,感知摩擦力

認 知了“摩擦”現象後,馬上引入“摩擦力”這一知識概念。在教學中我以提問滲入:在前兩課我們知道了當橡皮筋被拉長時產生了彈力;氣球吹大後噴出氣體,產生 一個和噴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衝力。那麼,請大家思考一下,兩物體摩擦時是否也存在一種力?為什麼這樣引導?因為我想對“摩擦力”這個概念雖有“摩擦”現 象做鋪墊,但教學中如何讓學生感知理解,作一個很好的引入滲透,我覺得是十分關鍵的。因為如果將書上的摩擦力概念出示,直接讓學生理解掌握,我覺得比較勉 強,學生也必定理解不深。在此,以這樣的提問引導,就能讓學生較容易去思考聯繫,然後會嘗試感知尋找“摩擦力”。在學生自己感知摩擦力的活動中,我就及時 給予學生引導,比如:讓學生比較手掌按在桌面拖動和離開桌面拖動時的用力大小來感知摩擦力,同時提問還能用什麼方法感覺到摩擦力?從而希望學生自己去發現 更多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摩擦力。最後指出,摩擦力大小是可測量的:“剛好能使物體運動起來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明確了摩擦力大小可測量後,再將如 何測量,測量方法進行強調指導,為下一個活動作好鋪墊。

強 調指導了測摩擦力的方法後,我讓各小組嘗試測桌上一樣物體(自己學習用品或教師準備的大小不一的螺帽)運動時的摩擦力。在這我想是否可提示學生:如果小組 內選的物品比較大,可放在地上測。這樣設計也是為讓學生彙報結果並分析時引起學生的思考(接觸面關係)。然後讓學生彙報所測物體及結果,老師簡單板書後提 出疑問:請大家思考一下,我們讓物體運動起來的摩擦力大小不一樣,是什麼原因?什麼因素引起的?這裏的活動設計一是為了讓學生熟練並掌握測摩擦力大小的方 法;二是為引出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兩個對比實驗。

3、設計實驗、推測猜想

當 學生提出猜測後,給予小結:摩擦力大小可能與接觸面狀況有關;摩擦力大小可能與物體重量的有關。然後,引導提問:要知道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可以如何驗 證?再由學生思考、小組討論實驗計劃。首先,明確實驗探究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的關係,讓學生思考設計實驗。如果在設計實驗計劃時出現困難,就及時給予點 撥:從中也可以出現結構性材料加以引導。因為實驗計劃的制定,對於學生來説是探究的一個重點,同時可能也是一個難點。所以教學中應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 小組進行討論,最後全班集體交流。這樣我想學生在交流時才會每個人都有話可説,因為交流之前給了每個人思考的時間與空間。在探究設計“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 的關係”實驗計劃時應強調哪些條件改變?哪些不變?並明確實驗方法,集體交流統一標準後教師可課件出示實驗要求。

結 論得出要通過實驗數據作為依據。所以,學生實驗是重點,但實驗過程中對數據的記錄與分析卻是結論得出關鍵點。當學生實驗探究時,要求小組實驗過程中對同一 物體拉動粗糙面和光滑面時的拉力大小進行記錄。再對每組的數據進行板書,分析每組數據得出結論。結論的得出我想一定要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所以對全班同學實 驗所得的數據進行分析十分關鍵,應該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考慮。而數據分析,得出結論也必須在初步認知的基礎上,所以在分析全班同學的數據前應該讓學生先分析 小組內實驗現象,這樣更有利於讓學生得出結論。

在 得出“物體間接觸面光滑,摩擦力小;物體間接觸面粗糙,摩擦力大。”這一結論後,再讓學生思考設計摩擦力大小與物體重量關係的對比實驗,因為有了第一個實 驗計劃的制定。對這個實驗計劃的制定學生會比較容易得出。所以教學時可讓小組直接討論,彙報設計方案。明確實驗方法後讓學生比較物體間接觸面一樣但輕重不 同時的運動摩擦力,最後記錄分析數據。通過分析數據得出結論:物體重,運動時的摩擦力大;物體輕,運動時的摩擦力小。

4、課後拓展延伸

實驗探究了摩擦力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後,引導學生自行總結本節課知識:同學們,通過本課的學習,有什麼收穫?同時,請大家思考摩擦力的大小看來是 可以 改變的,那人們為了減小物體運動時的摩擦力會想出什麼辦法?對物體做出怎樣的設計?(如果學生舉出例子並回答出滾動時,教師可以給予肯定,然後引導下節課 我們還會對滾動做具體研究。)同時提出:大家舉了那麼多例子都是減小摩擦力,那看來摩擦力是小點好啊,最好一點都沒有!你們認為呢?(學生舉手想説)

 教師小結:大家想發表意見,時間關係我們也不交流了,有興趣你們多看書,查點資料,下課。

説課稿 篇6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作文寫作指導《由一句話展開成一段話》。我將圍繞教什麼,怎樣教和為什麼這樣教等方面進行説課。是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幾個方面來彙報我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作文是語文的半壁江山,作文在各年級考試中更是重中之重。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要有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多角度地發展學生的思維,力求有創意地表達。

二、説“學情”

通過寫作,發現大部分學生寫作時不能做到文通字順。不能根據一箇中心意思發散思維。不能將中心句擴展開來。

存在的普遍現象是內容空洞,語言乏味。內容不具體。

分析原因有二:一是學生缺乏對生活的細緻觀察,不能發散思維,圍繞一箇中心意思展開想象。二是學生還沒有掌握寫作技巧。

三、説“教學目標”

針對學生學情,我設計了一節《由一句話展開成一段話》的寫作指導課。

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

(2)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包括口頭和書面)。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培養學生通過互動、思考來獲取知識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指導學生學會思考,發揮想象,激起參與興趣,產生表達衝動,誘發成就動機,從而自覺投入寫作訓練。

重點與難點突破:

教學重點是:會圍繞中心意思説和寫。

教學難點是: 運用描寫方法將內容寫具體。

四、説教法、學法

(一)説教法

1.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本課我主要採用“説---品讀---寫----練習”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説時學會思考;在品讀中體會寫作方法找出中心句;在練習中總結寫作技巧,在練習中學以致用,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2.通過電教手段,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開頭出示字,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思考;中間出現短句,通過短句引導學生的思維;之後出示片段,引導學生學會找出段的中心句。複習中心句在段或文中的作用。最後通過説話、寫話練習,從而成功的突破本課的重難點,完成三維目標。

(二)説學法

加強學法指導。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

1. 通過讓學生説,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2. 通過讓學生在讀中學習寫作方法,在寫作中訓練,調動學生的思維,達到學以致用。

3. 培養學生的個體意識和團體協作的能力。

4. 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鍛鍊學生的思維。

五、説教學流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我將教學過程分為“由字引入、激發興趣——短句練習、發展思維能力——出示片段、複習中心句——出示中心句、説話擴寫練習----佈置作業、自由練習説話”六個環節。

第一環節:由字引入、激發興趣:

做法:課件出示“喜”字,讓學生通過找朋友的方式,組一個自己喜歡的詞。調動學生的興趣,讓他們一開始不經意地去觀察、去思考。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

第二環節:短句練習、發展思維能力:

做法:通過思考,發揮想象,把短句擴展開來,變成一個長句。並比較幾個句子的生動性、具體性。

3.出示片段、複習中心句:

其中學生品讀語段,找出段的中心句,掌握中心句在一個段或一篇文章中的重要作用。明白這段話是圍繞中心意思來寫的。

4. 出示中心句、説話擴寫練習

出示中心句,要求學生展開想象,進行口頭擴寫。引導學生圍繞這個中心意思,想一想,圍繞這個中心意思要説什麼?怎樣把內容説具體。在擴民擴寫訓練中,老師感到學生的積極性高漲的時候,給學生提示用得很好的字詞,讓學生在瞬間體會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等,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

5.佈置作業、自由練習説話

通過中心句的擴展擴寫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大膽創作的能力,讓他們組隊,自由練習圍繞一句話展開想象擴展成一段話。互説互評。

6. 拓展練習

課外圍繞一箇中心句練習寫一段話。這一作業是對寫作技巧的進一步訓練。

這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流程。

説課稿 篇7

曾經讀到這樣一首小詩:

不願看到滿目的山野荒蕪

如果有一天沒有了綠色叢林的屏障

沙漠將變為人類最後的棲居

不願聽到蟲鳥的痛苦悲鳴

如果有一天沒有了生命純淨的天籟

留下的只有我們孤獨的影子……

聽這首小詩,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深深感受到環境遭到破壞後人類悽慘的生存狀況。這樣的狀況,是我們所不願面對的。由此,當今世界,保護環境保護家園的意識正在逐步深入人心。今天我要給大家講述的《鳥兒的偵察報告》,就是這樣一篇和環保有關的課文。

一、教材簡析

該課文選自義務教育北師大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十單元“家園的呼喚”。單元編排旨在讓學生獲得關於地球資源、生態環境方面的知識,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公德意識。這是繼《只有一個地球》後安排的第二篇主題課文。文章語言樸實、淺顯,結構巧妙,以童話故事的形式,用鳥兒朋友給作者發回的四份偵察報告貫穿全文,控訴鳥類遭到人類迫害的種種情形,形象地説明了人類的一些行為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帶來了令人心痛的惡果,希望人類對自己的行為有所醒悟。

二、學情介紹

我校是一所城鎮學校,經歷了六年的課程改革,教改成果比較顯著。我班學生在學習方式、質疑能力、朗讀能力等方面都有明顯的優勢。大部分同學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有自己的見解,敢於各抒己見,表達能力較強,並有一定獨立學習語文的能力和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對上一篇課文《只有一個地球》的學習,學生對單元主題“家園的呼喚”已經有一定的理解和認識。

三、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把握,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能從不同的內容中概括出相同的主題思想,培養學生閲讀和概括能力。

2.能通過各種方式朗讀,體會作者保護環境,愛護鳥類的情感。

3.能感悟到是人類的行為破壞了鳥兒生存的環境, 提高環保意識,養成自覺愛護環境的習慣。

重點:通過各種方式朗讀,體會作者保護環境,愛護鳥類的情感。

難點:能感悟到是人類的行為破壞了鳥兒生存的環境, 提高環保意識,養成自覺愛護環境的習慣。

四、教學法設計

教與學是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中雙向互動的過程,教學方法是否恰當是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關鍵,教有千法,貴在得法。為了達成上述目標,根據大綱要求,結合課文特點,我設定了以下教學法:

1、情境創設法:通過創設情境,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釋放自己的情感。

2、對話教學法:做到師生對話,生生對話,與文本進行對話,喚起學生與課文內容產生共鳴。

3、朗讀感悟法:貫穿“以讀為本”的主線,以讀促思,讀中感悟。在朗讀中教給學生方法,進行適時評價,激發學生向更高的朗讀目標努力。

4、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懸念激趣

特級教師於漪説:“在課堂教學中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新課的環節,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吸引住。”

新課伊始,我用多媒體向學生呈現鳥兒在藍天碧海自由飛翔,在叢林山間快樂歌舞的畫面,配上動聽的音樂和老師的解説,讓學生感受鳥兒生活的快樂。(播放課件)接着,話鋒一轉:可是,現在鳥兒們生存的環境卻非常惡劣,讓人無比擔憂。通過設置反差,扣動學生的心絃,激發他們探究的慾望。接着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郭以實的文章《鳥兒的偵察報告》。板書課題:鳥兒的偵察報告

(二)、初讀課文,理清層次

崔巒老師説:“閲讀教學要有層次地進行。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學生讀通讀準課文,理清層次……”所以,在揭示課題之後,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彙報文中哪些字詞要提醒同學們注意。讓學生站在老師的角度,指出哪些字詞應該注意,這樣做,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掌握了生字。接着以課件的形式呈現重難點字詞,全班齊讀,加深印象。(出示課件)然後,從整體入手,讓學生默讀課文並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麼?緊接着追問:作者收到了哪些鳥兒生存狀況的報告?我適時梳理學生的答問並板書:請鳥偵察、收到報告、我的希望。通過以上的交流和板書,學生對文章的層次能夠一目瞭然了。

(三)、品讀感悟、探究主題

鳥兒發回的偵察報告是課文的重點,反映了一個共同的主題:人類的一些行為污染了大自然,使得鳥兒受到死亡的威脅。我向學生提出:四人小組合作,選擇共同感興趣的偵察報告開展讀書活動,可以齊讀,分角色讀,表演讀。

在學生充分開展讀書活動的基礎上,教師指導彙報:誰帶我們去了解野雞媽媽生存狀況的偵察報告?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讀書成果,教師相機指導學生理解重點字詞,並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進行評價。然後追問:野雞媽媽的生存狀況怎麼樣?

按照這樣的方式,請學生彙報讀其他報告。通過讀書活動,在學生對鳥兒的生存狀況已經瞭解的基礎上,展開討論:這四份報告反映了什麼主題?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小結:這四份報告向我們揭示了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導致鳥兒受到死亡威脅的主題。

接着,指導學生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情感:看到鳥兒朋友受到傷害,作者有什麼感受?用筆勾畫出作者感受的句子。學生交流,教師(出示課件)引讀:“看到野雞媽媽孵不出小野雞,作者感歎——”(唉,看了這份報告,我真替生活在森林裏的那些鳥兒擔心。)“看到燕子媽媽失去老伴在哭泣,作者驚訝----“(啊!打農藥是為了除害蟲,卻連我們的益鳥朋友也受到傷害啦!)“看到海鷗不能飛翔了,作者——”採用教師引讀的方式體會作者的情感,激起學生與作者情感共鳴。

作者痛惜鳥兒的語句充滿了感召力。我指導學生再次有感情朗讀,並追問:失去這麼多鳥兒朋友,作者此時的心情怎樣?(出示課件)指導學生把文中的“我愛看”、“我愛聽”、“我更感謝”都換成“沒有”再讀一讀。此時再推波助瀾,讓學生談談此時此刻想説什麼?與文本展開對話,激起學生情感的浪花。

最後是作者表白自己的希望,再次採用引讀的方式讀課文:“看到鳥兒朋友受到傷害,作者希望——”(有更多的鳥兒在潔淨的天空裏歡樂地飛翔歌唱)。然後,抓住“潔淨的天空”一詞,讓學生描繪“潔淨的天空”是什麼樣的?根據學生的描述,教師在黑板上描畫出“潔淨的天空”,為鳥兒勾勒美好家園。再讓學生小組交流:我們怎麼給鳥兒“潔淨的天空”?能給鳥兒什麼幫助?把文本的意圖,落實到行動上。

(四)拓展延伸,情感昇華

受到死亡威脅的又何止課文裏介紹的幾種鳥兒呢?我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和鳥兒有着相似遭遇的一些動物資料。我也向學生展示(出示課件),並簡單介紹了它們的處境。再讓學生仿照偵察報告的方式説一説,再次喚起學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同時,也為下一課時寫偵察報告做好鋪墊。

結語:現在人類已經意識到了環保的重要,就拿保護鳥類的事來説:開展植樹造林,為鳥兒搭建小木屋,開闢鳥語林以及北京奧運會體育場館——鳥巢的創意,都表明了人類愛鳥護鳥的行動已經展開。我們相信,鳥兒會回到自己美麗的家園。我們會聽到它們動聽婉轉的歌聲,看到它們展翅飛翔的雄姿。(播放課件)在音樂和鳥兒的鳴叫聲中,學生感受到鳥兒又迴歸到了美麗的大自然。

六、板書設計

請鳥偵察

鳥兒的偵察報告 發回報告 保護鳥兒、保護大自然

我的希望

我的板書設計着重體現文章的層次和主題,簡單明瞭,再配上簡筆畫,能體現圖文並茂的特點。

感言:我們不希望沙漠成為人類最後的棲居地,不希望最後一滴水是我們的眼淚,更不希望最後只留下我們孤獨的影子----

在一切厄運還沒來臨之前

不要將絕望帶給後代無辜的子孫

一切歷經着久遠的滄桑與沉重

用迫切的呼喚拯救已經昭示的問題

環保,源於命運休慼相關的存在

人類的生命以自然為依託

矗立在新世紀的舞台

人類應該以自己的雙手與智慧來共建我們的家園

説課稿 篇8

説活動價值:

我們常常在有水的日子裏一點都不覺得用水的方便,沒水的日子裏才發現一點一滴水的珍貴。環境在我們身邊一點點惡化,但我們每個人卻常常視而不見。本次活動的價值點就是想通過現場的實驗活動使孩子們親身感受到水對我們生活的重要以及保護水資源的重要。

因此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為:

1、通過實驗感知水變髒容易和髒水變乾淨困難的道理。

2、感知水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

3、有良好的堅持參與探究的科學品質和積極動腦解決問題的能力。

説目標定位:

目標是集體教學活動的核心和精髓,明確細緻的目標將幫助教師精確地描繪出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在本次活動中,我把目標定位在三個方面:

大班科學活動“水的變化”説課稿

目標1——基礎知識目標:通過實驗感知水變髒容易和髒水變乾淨困難的道理。是本次活動力爭闡述清楚的主要問題。這個目標是整個活動展開和幼兒能力提升的載體平台,在教學活動的兩個對比實驗環節中能夠非常顯性地達到,也是具體的基礎知識目標。

目標2——價值目標:感知水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更是本次活動的價值點,在兩大環節中,不論是第一環節“水變髒了”能幫助孩子感受到水無處不在,人們生活離不開水,懂得珍惜水;還是第二環節“把水變乾淨”使孩子們懂得水處理的困難和複雜,知道要愛惜水資源,都是圍繞這一目標開展的,這是貫穿整個活動的主線,更是本次教育活動最具價值的教育點。

目標3——情感能力目標:有良好的堅持參與探究的科學品質和積極動腦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因為的幼兒能力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一次教學活動能夠完成的。在本次活動的特定情景中,我預想我的孩子們在獲得知識意識的同時,能獲得更多的情緒體驗和能力培養,為今後學習打下基礎,因此此目標的設定是為了放大並着力進行養成教育,以期幫助孩子們獲得更大的收益。

説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知道生活中哪裏需要水及水的用途。前期的經驗就是孩子的生活經驗,在活動中只需要通過教師的提問幫助其會憶和再現。

材料準備:生活中用水的圖片,生活廢水若干盆(肥皂水、洗手水、洗菜水),過濾物若干(紗布、濾紙、活性炭、網兜等)選用的材料不脱離孩子的生活而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肥皂水是化學物廢水,洗手水是泥水,洗菜水是附有垃圾的廢水。這些不同的廢水為孩子進入下一環節“把水變乾淨”提供了不同的實驗平台和實驗結果。也預示了我的預設價值。二過濾物的選擇也是基於不同的過濾要求挑選的,具有一定的層次性。

説教法學法:

教無定法,學無定法,在本次的活動中,根據科學活動的特點我首先採用了問題教學法來對幼兒常見的“水”的情況進行設疑。圍繞從幼兒最有生活經驗的“生活中什麼地方要用到水”——具有一定困難情境的“怎樣把用髒的水變乾淨”——運用已建構經驗的“如何保護地球上的水”等主要問題的展開,使活動環環緊扣、步步深入地展開,而幼兒因此產生的疑問與驚奇正體現了其主動思維的開始。

其次在活動中運用比較教學法來強化了幼兒對水的變化的認知。因為水的變化具有一定的可逆性,但是正是因為乾淨水變髒和髒水變乾淨的互逆過程有着很大的差別:乾淨水變髒是極其方便快速的過程,而髒水變乾淨則是非常複雜和繁瑣的過程。因此在這鮮明的對比過程中,幼兒能實實在在地感知到愛惜水資源、節約用水等有價值的知識。探究實驗法是本次活動中最主要的學法:當幼兒針對問題情境“如何把水變乾淨”有了主動探究的慾望後,提供多種探究實驗的機會就成了幫助幼兒解決實際困難的良好平台。在多途徑(實驗、看視頻、現場採訪等)的探究活動中,幼兒不僅瞭解的是知識,更收穫了學習知識的多種方法,這比單純習得知識要有意義得多。

説説活動過程:

1、提出問題,刺激幼兒思考。

活動開始,開門見山,提出第一個疑問:哪裏有水?(海、河、水管、身體、植物、地下、瓶子裏)幫助幼兒建立水資源存在於地球的任何一個地方的概念,為目標“樹立環保意識”埋下伏筆。緊接着出示一盆清水後提出第二個疑問:地球上的水是哪裏來的?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的有關水循環的知識經驗,瞭解水是循環利用的。提出第三個疑問“生活中什麼地方要用到水?”後及時通過洗毛巾、洗蔬菜的生活情境再現,讓幼兒感知水是人們生活離不開的東西,同時,親自體驗清水很快變髒的過程。最後提出本次活動的重要設疑點:我們都知道地球上的水是循環利用的,那麼我們用下來的髒水怎樣才能再用呢?

2、自主探究,教師適時點撥。

本環節提供三個可選情境開展分組活動:

1是電腦觀看水處理視屏,瞭解髒水變乾淨的過程;

2是詢問現場教師瞭解髒水變乾淨的大概過程;

3是現場實驗水過濾的過程。要求三個小組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將方法以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提供交流材料。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尋找髒水變乾淨的方法,其主要目的1是幫助幼兒知道尋找問題的答案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

2、感知髒水變乾淨的過程是複雜而又漫長的;

3、學會用自己的符號記錄髒水變乾淨的方法。在幼兒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密切關注幼兒的需求,及時進行點撥,如:幼兒遇到記錄困難時的點撥,幼兒遇到操作困難時的點撥等等,以幫助幼兒更好地進行探究活動。

3、交流互動,呈現探究結果

本環節讓各個研究小組展示自己的記錄單,交流自己的答案,進行經驗分享和遷移。順序依次是:第一組現場採訪——達到“知道處理髒水是個非常專業的問題,很複雜,需要很長的時間和很多的步驟,而且有的含有化學物質的髒水很難再利用,會污染環境。”第二組過濾實驗——通過一些簡單的過濾能吸掉髒水裏的髒東西,要讓水變得更乾淨需要許多次的過濾,而肥皂水需要特殊的過濾材料過濾,代價很高。”

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線描畫:線描畫是用線條的變化來描繪對象及其形體結構的繪畫方式,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種繪畫方式,也是我國傳統繪畫的方式之一。線描畫的繪畫工具比較簡單,可以用勾線筆、鉛筆、油畫棒、鋼筆等,利用點、線、面來進行繪畫,既可以對物象進行細緻入微地刻畫,也可以對物象進行簡單地藝術處理;既可以進行造型訓練,亦可作為藝術家表達情感的一種表達方式。

我班幼兒在通過簡筆畫的訓練基礎上,再進行線描畫的練習,會使其繪畫的精細方面和手眼協調方面,有很大發展。不僅提高幼兒的繪畫能力。同時能提高幼兒專心做事的能力。更能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

幼兒在欣賞、發現、感受線條美的同時,大膽進行創作,不僅能將幼兒零碎的經驗加以提煉,而且與《綱要》中提倡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相吻合,同時在大班開展線描畫,能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想象-發現-表現-創造”系列活動,有意識地鍛鍊和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促進個性的發展。所以,我把線描畫作為這學期我班美術特長訓練的主要內容。由此我設計了此次活動。

二、説目標

1、學習用線條的形狀變化和疏密排列來裝飾魚。

2、鼓勵幼兒按自己的想象大膽創作,發展幼兒的初步的.創新能力。

3、向幼兒進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保教育。

活動重點:學習用線條的形狀變化和疏密排列來裝飾魚。

活動難點: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和創作。

三、説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海底世界》

2、畫好的線描畫作品、其他小朋友畫的線描畫魚

3、欣賞老師的作品

4、白紙,鉛筆

四、説教學方法:

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據《綱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採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

1、多媒體教學法。藉助多媒體手段進行觀察欣賞演示,則更為簡潔、生動,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本次活動設計中,我通過幻燈片的展示,讓幼兒感受到魚寶寶身上線條的紋樣美、圖案美;

2、觀察比較法。觀察法即運用觀察進行教學的方法。通過觀察,幼兒既形成了準確的形體印象,又把握了局部的細節特點。而在觀察中進行比較,則能讓幼兒更加直觀地感受不同的創作手法帶來的不同效果。本次活動中,為了讓幼兒直接感受點、線、面的疏密變化和規律性對裝飾效果的影響,我採用了觀察比較的方法,讓幼兒在觀察比較三幅特徵明顯的線描畫作品中,發現裝飾過於繁雜、無規律,裝飾手法單一、缺少變化都不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從而有效地突破了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3、欣賞評價法。欣賞評價法指的是將幼兒不同特點的作品進行對比評價,肯定各自的特點。在本次活動的最後環節,我採用了欣賞評價法,在欣賞的同時圍繞兩個問題展開點評:

問題1、“你最喜歡哪個魚寶寶?為什麼?”使幼兒在審美的同時自然地習得經驗,為下次經驗遷移做準備。

問題2、“你是用怎樣的線條和圖案來裝飾魚寶寶的?”讓幼兒用語言將自己的裝飾意圖表達出來,達到分享和交流的目的。在這一環節,教師和同伴的欣賞與評價能讓幼兒體驗到活動帶來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五、説活動程序:

共有5個環節:

1、觀看多媒體課件:欣賞海底世界各種各樣的魚的花紋,引導幼兒説出魚兒身上花紋的特點。

(導入活動,觀看《海底世界》,初步感知欣賞各種各樣的魚。)

(1)教師語:在美麗的大海里,生活着許多快樂的魚寶寶,他們和魚媽媽自由自在的在海洋裏嬉戲玩耍,一會兒在珊瑚裏捉迷藏,一會兒在比賽遊戲,一會兒又湊在一起説着悄悄話,可幸福了。然後請幼兒講講自己最喜歡哪條魚,它是什麼形狀的?身體各部位的名稱以及身上的花紋是什麼樣的?特別是對形狀怪異的魚,啟發幼兒儘可能講詳細一點。

2、欣賞課件:欣賞小朋友的作品,引導幼兒説説他們的畫用了那些線條裝飾的,並進行比較。

再欣賞老師的作品,讓幼兒學習裝飾魚寶寶的基本方法。我同時逐個展示各種點、線、面(即根據幼兒回答展示各種線形和點形裝飾),既增強了趣味性,又有效地發揮了教育的功效。

(欣賞幼兒繪畫作品,請幼兒互相説一説,這些魚的形狀及裝飾的線條,説一説它們是什麼樣的?有什麼樣的花紋。)

示範講解幾種魚的畫法:(欣賞老師的作品)

(1)請幼兒説説老師畫的畫都用了什麼線條來畫各種各樣的魚。

(2)教師在幼兒最喜歡的魚身上示範畫出各種形狀的線條,並重點講解如何處理線條的疏密關係。

(3)請幼兒來裝飾幾條魚寶寶。

(4)引導幼兒討論,你準備畫一條什麼樣的魚?

3、通過比較,瞭解點、線、面的疏密變化和規律性對裝飾效果的影響。為了幫助幼兒理解線描畫抽象的形式美的構成規律。我選擇了三副特徵明顯的線描畫作品(圖一:裝飾過於繁雜、無規律;圖二:裝飾手法單一、缺少變化;圖三:疏密變化恰當、有一定規律),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在教師的追問:“這兩個魚寶寶美嗎?為什麼”的過程中交流、探索、發現,從而掌握線描畫的基本規律,為接下來的創作提供支撐。

4、幼兒創作,教師指導要點:

(1)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出各種奇形怪狀的魚,看誰想的和別人不一樣。

(2)啟發幼兒用不同的花紋裝飾魚,並注意線條的疏密變化。

(3)幫助能力差的幼兒變化各種線條花紋。

5、觀賞評析作品

(1)請幼兒自由互相講述自己所畫的魚

(2)請個別幼兒談談自己喜歡哪一條魚,為什麼?

(3)教師小結:

今天,小朋友幫助魚媽媽找回了魚寶寶,並且魚寶寶身上的花紋都非常漂亮,線條的疏密也很好,魚媽媽謝謝你們了,現在我來當魚媽媽,小朋友來當魚寶寶,我們一起游到大海里去做遊戲吧。

六、效果預測:

整個活動我以孩子的興趣為出發點,在活動設計中,我既給予孩子技法上的幫助,又給予孩子充分的創造空間。活動中我始終作為幼兒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充分尊重每位幼兒的創造,肯定、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觀和表達方式,讓幼兒在特別寬鬆、開放、愉悦的環境中感受美、表現美。根據對本次活動教法與學法的選擇與教學程序的設計,估計活動的重難點將會得到突破。但是由於孩子存在個體差異,因此,我在活動中還將根據孩子的基礎和能力水平,給予相應的指導,使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提高。

【篇三:《飲食與健康》説課稿】

一、説教學內容:

《飲食與健康》是首師大版《科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關愛健康》的第一課時,本課的主要目的是先引導學生認識食物中含有哪些人體需要的營養成分,然後指導學生學習幾種鑑定食物營養成分的簡單方法,最後向學生進行合理營養的教育。本課內容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指導學生認識食物中含有的主要營養成分。

第二部分:指導學生用實驗的方法,鑑定食物中的三種營養成分。由於食物中含有的營養成分,一般不容易直接觀察出來,需要用實驗的方法進行鑑定。根據學校的儀器和設備情況,教材選擇了鑑定蛋白質、脂肪和澱粉等三種營養成分的方法。

第三部分:向學生進行合理營養的教育。在這部分內容中,主要介紹了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報它的結構、兒童少年中的營養不良狀況以及營養午餐的事實、合理營養的原則等。

第四部分:讓學生應用合理營養的有關知識,進行科學配餐活動。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遵循課標精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基礎目標:

1、指導食物中含有的主要營養成分

2、學會鑑定蛋白質、脂肪、澱粉等三種營養成分的簡單方法

發展目標:

1、關注自己的健康,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材料:雞蛋白、饅頭、向日葵種子、花生、碘酒、酒精燈等

三、説教學策略、方法及過程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法的體現必須在啟發性原則和主體性原則的指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職慾望。本課教學的指導思想是力圖體現以活動組織教學,通過營造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動起手來,參與到實驗中去,並且能夠積極地去設計實驗方案,自主地探索新的連線方法等。下面,我具體説一下這節課的幾個環節

(一)、認識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開始上課後,教室談話:人每天都要吃食物,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然後讓學生進行討論,進行簡單彙報。教室接着問:你都知道食物中含有人體需要的哪些營養成分?在給學生一些時間進行交流,然後彙報,最後教師小結食物中所含有的營養成分。

這一環節主要通過學生交流,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地思考,使學生對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有更多的認識。

(二)、鑑別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1、學習檢驗食物營養成分的方法

談話:我們怎樣來檢驗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呢?

(學生討論檢驗的方法)

2、介紹實驗方法:

實驗一:把蛋白質放在酒精燈上燒,問道難聞氣味,檢驗蛋白質

實驗二:把花生米在紙上摁壓,檢驗脂肪

實驗三:給食物點上稀釋的碘酒,檢驗澱粉

3、組織學生分組進行食物營養成分的檢驗

(教師在此處可以給同學們創設“矛盾”,比如讓同學們猜一猜土豆裏面含有什麼營養成分,讓同學們的想法產生分歧,來激發同學們的積極性)

談話:用實驗的方法,可以檢驗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説課稿 篇10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西師版第5冊的課文《可愛的大能貓》的第二課時,這篇課文以大能貓的外表談到它的貪吃,再談到它的好喝,以自然化、人性化為切入點,抓住兒童的興趣指向,引領孩子滿懷嚮往地去探索大熊貓王國裏的趣事,文章用淺顯易懂,俏皮的語言將肥胖、慵懶、憨厚、可愛的大熊貓形象活脱脱地展示在讀者眼前,使孩子對它的喜愛之情油然而生。下面我把它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板書這幾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説説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我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大能貓貪吃好喝的生活習慣,產生對大能貓的喜愛之情。

技能目標:主動積累自己喜歡的段落,在讀中感悟,把句子寫具體的方法。

情感目標:教育學生懂得如何去關愛大熊貓,保護大熊貓,進而關愛動物。

教學重點:體會大熊貓貪吃好喝的生活習慣,產生對大熊貓的喜愛之情。

教學難點:通過感受大熊貓的可愛懂得如何去關愛、保護動物。

二、教法與學法:

在這堂課中,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和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引導學生儘量通過自學、討論、交流的方法去理解大熊貓的生活習性,通過勾畫想象等方式去感悟大熊貓的慵懶、憨態與可愛。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主張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會理解課文,發散思維;在合作學習中,學會解決難題,獲取知識。

三、教學過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採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了新型的良好的課堂氛圍,為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1、 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老師,所以我利用謎語進行導入。首先,我説:"同學們,有一種動物,它身穿黑白袍子,足蹬黑色靴子,戴副黑邊鏡子,愛吃嫩綠竹子。你能猜出它是誰嗎?"學生們興致勃勃的來猜謎底。最後猜出是大熊貓。隨機我出示課件(一張大熊貓的圖片),並揭示課題《可愛的大熊貓》。

通過播放課件,從形象的大熊貓生活片斷吸引學生,使他們的思維處於一種張開的狀態,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裏,感受到大熊貓憨態可掬,非常惹人喜愛,知道可愛是題眼,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為他們理解課題及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

2、自主釋疑,知識反饋

在學生默讀課文的基礎上,深入瞭解大能貓惹人喜愛的原因,想想課文五個自然段各寫了什麼內容,勾畫出描寫相應內容的語句,邊讀邊想象大熊貓的生活習慣特點,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發現每個自然段的首句是本段的內容,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積極主動地歸納、概括出課文介紹了大熊貓的外表、習性及其性情,《新課程標準》提出,國小語文應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讓學生經過有目的地觀察和有意識地思考,有針對性去討論,對問題產生獨特的想法後,才能充分、深刻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弄明白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是中心句,後邊幾句是怎樣圍繞這一句寫具體的。討論中學生都會有不同的想法,引導學生有序地發言,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條理地將自己的意見充分表露,使課堂討論呈現一種"個性思想展現,交流意識濃厚"的良好氛圍。

3、細緻讀文,深入理解。

解決了生字的難題,部分學生已經能流利的讀文,再此基礎上進行聽讀評價練習,既有助學生正確流利的讀文,又鍛鍊了學生的評價能力,為學生理解課文做好鋪墊。隨後,運用"關於大熊貓你有哪些瞭解?"這樣的問題發散學生的思維。學生的答案可能是生活中積累的,也可能是文中剛瞭解到的,由於學生年齡小,他們的答案不會很全面。通過這一問題的解答,使學生對大熊貓的特點有了全面的掌握。並帶着對大熊貓的瞭解,引導學生再讀課文。要求學生找出有關大熊貓外貌及生活習性的語段。

接着,我出示一段熊貓寶寶的錄像,使學生在觀看錄像的過程中,對大熊貓流露出更加喜愛的情感。並引導學生帶着這種情感在讀課文,讀出大熊貓的可愛,讀出自己對大熊貓的喜愛。其中,重點對描寫大熊貓的習性和外貌特徵的詞句進行朗讀體會。如:"身子胖","尾巴短","毛茸茸"和"爬上爬下","呼呼大睡"等。在這裏教師適時的對學生進行情感上的教育,這麼可愛的大熊貓只有我們國家才有。所以,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咱們要珍惜它、愛護它!

3、拓展延伸,聯繫實際

學完全文後,讓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讀出對大熊貓的喜愛之情,並蒐集有關大熊貓的其他故事,寫成讀書筆記講給小朋友們聽,引起全人類保護動物的意識。

四、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設計一目瞭然,便於讀後把握課文內容。

外表--黑白相間

習性--貪吃好喝

可愛的大熊貓 憨態可掬,

温和淘氣 惹人喜愛

性情-- 穩重好靜

靈活敏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