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三年級語文説課稿三篇

來源:文書谷 9.61K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怎樣寫説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説課稿3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必備】三年級語文説課稿三篇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荷花》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六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按看荷花的順序展開,寫了公園裏一池美麗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時並被如詩如畫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聯翩,抒發了作者對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熱愛與讚美之情,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豐富語言積累的好教材。為此根據課程改革和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l.知識目標:學會本課10個生字,1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力目標:以學定教,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3.情感目標:通過創設情景、藉助媒體,品味詞句,深入感知課文,欣賞荷花的美麗,體會荷花的神韻,和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感。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符合本課特點,能切實培養學生的語感,全面提高語文素養,使語文學習具有趣味性、審美性,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

二、説教學重、難點

其中1、2兩個目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而體會荷花的神韻,體會大自然的美,深化學生的閲讀感受則是教學的難點。

三、説教學程序

根據三年級學生形象思維比較發達的特點,我打算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旨在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情感,使他們投入課文所設置的情景中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審美水平

第一課時:設置形象生動的情境,引導學生藉助漢語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在語境中認識10個生字,重點指導讀好後鼻音的生字“蓬、夢”,多音字“骨”;指導生字的書寫時,重點注意“蓬”是上下結構的字,“翩”字要寫緊湊。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知,設問激趣。

針對本課生字的發音特點出示重點新詞組織學生認讀,讀好後鼻音、兒化音以及疊詞。在學生齊讀課題後提問:同學們看過荷花嗎?請你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你見過的荷花。(美麗、漂亮、亭亭玉立、千姿百態……)在作者心中,荷花又是怎樣的呢?今天,讓我們隨着作者再次走進公園,再去看看荷花。

這個環節既對上課時的學習進行了反饋,也使學生產生想看荷花的想法,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慾望,為本課時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創設情境,理解課文。

第一自然段:略講

通過指名朗讀,瞭解“我”看見荷花的時間和地點。抓住“一……就……”的句式,感受荷花清香,抓住“趕緊”和“跑”體會作者的急切心情,讀出作者的感受。

第二自然段:詳講

教學第二自然段,我打算以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在荷花池邊你看到了什麼?”引導學生閲讀課文。在組織討論時,以學定教,從學生的意願出發,確定學習語句的順序。讓學生讀讀課文,説説自己的感受,動手比畫比畫,結合展示的畫面與語言的渲染,展開充分的想象,盡情感受荷葉的茂盛之美、形態之美,荷花的姿態之美、色彩之美。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以遊人的身份用觀賞者的眼光讀課文看課文,使他們產生真切的體驗,把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讀之中,自然地表達讚美、喜愛之情。

第三自然段:

第一句通過一組荷花的圖片和語言的渲染,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讓學生對荷花的風韻有了更深層次的感性理解。

第二句是本文的一個難點,我引導學生大膽質疑,進行梳理後確定重點問題,放手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教師深入其中傾聽學生髮言,並適時給予指導。再組織交流,加以點撥。理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時,先激活學生頭腦中已有賞析方法,引導他們從“色彩”、“姿態”等多個角度去評價眼前的這一池荷花,再次品讀第二、三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理解“活的畫”時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感受荷花的勃勃生機。“畫家”一詞的理解,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理解,不同的學生對此一定會有不同的理解,學生可能會説是“夏天”,是“大自然”,或許還會説是中荷花的人,這些答案都可以給予肯定。

(三)三自然段的設計

從文本出發,讓學生從文到圖再到文,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細細品位,併為學生創設情境,使學生的感受從文本的美轉向對大自然的美的昇華。

第四自然段:

這一段藉助“一幅活的畫”來想像荷花,描寫中“我“與荷花融為一體。因此我設計了一個活動化的表演情景,讓學生來扮演荷花,通過肢體語言來體會“翩翩起舞、隨風飄動”;並通過錄象、音樂的渲染,使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讓學生戴上頭飾,扮演文中“蜻蜓、蝴蝶、小鳥”,講述清早飛行的快樂、昨夜做的好夢,並進行創造性對話,説説小蝦、蝴蝶、小鳥可能會對美麗的荷花説些什麼。讓學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給學生配上音樂圖片朗讀課文,讓學生置身其中,走進文本,走近作者心靈,進入美的境界,再次進感受美。

這樣設計讓學生在充分發揮想象的同時,既訓練了學生説話,又讓他們置身荷花中,進一步感受荷花的動態美 ,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發展,審美水平得到提高。

第五自然段:

扣住“才”、“不是”、“是”等關鍵詞,討論“我怎麼會有這樣的感覺?”從而感受到此時“我”完全陶醉其中、沉浸其中。而荷花的美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個性作業、自主設計

總結:在教學活動中我掌握好宏觀調控,調整控制好節奏速度,在提問時,注意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能力和水。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第一點 教材地位及作用

《與朱元思書》是蘇教版九年級上學期第5單元學會讀書5中的第3篇課文。它是作者寫給友人的一封信,它以鮮明生動的筆觸描述了富陽至桐廬一百餘里秀麗的山水景物。文章從行船遊江的實見實感出發,着重寫了“奇山”和“異水”兩個方面,抒發了作者寄情山水,厭惡世俗官場的清高思想。文章駢散相間,清新雋永,歷歷如繪,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新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閲讀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優美意境,提高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第二點 説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設計

按照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習文言文,要能夠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等要求,根據單元學習要求和課後練習安排。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看註釋後積累課下文言詞語,重點掌握以下詞語的含義和用法:縹、湍、軒、邈、柯、泠、嚶、鳶、窺。

2、藉助工具書和課文註釋,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覆誦讀,達到熟讀成誦。

3、誦讀課文後,談談文章的結構美,意境美,志趣美,語言美。養成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文學的情感,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

4、探究本文對景物作生動逼真描繪的特點後,做口語複述練習。

教學重點是:積累文言詞語,讀懂讀熟文言文。

教學難點是:把握課文的主旨。談談文中流露出的作者對功名利祿的蔑視和避世隱退的高潔志趣及追求自由的情懷。

二、説學情

我任教的對象是鄉鎮中學的學生,學生缺少學習熱情,尤其是對語文科,而對於難讀難理解的文言文更是提不起興趣。同時,班級學生語文素養參差不齊。

三、説教法

本文教學我採用誦讀法、質疑法、辯論法、複述法及練習法。在教學過程中,力求體現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授之以漁”的教學理念。

教學千法,朗讀為本。葉聖陶老先生根據文言文學習的特殊性,曾經説過:“學習文言,必須熟讀若干篇,勉強記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誦才行。”也就是説,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讀來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學誦讀尤為重要。

學起于思,思起於疑,疑則誘發探索,通過探索才能發現真理,才能有所創新。對字詞的疏通,採用質疑法,讓學生利用註釋,藉助工具書,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難詞、難句摘下來質疑問難,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

四、説學法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於國中學生來説,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通過教學應使學生能熟練朗讀課文,並能背誦,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的學習。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主、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為此,我設計的學法有:

1、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藉助工具書和註釋,在自己領悟的基礎上與學習夥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閲讀文言文的能力。

3、利用合作,討論、探究的方法,採取師生互動的方式,走進范仲淹的生活,理解作者的豪情壯志和社會責任感。

五、説教學過程設計

《與朱元思書》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以疏通文字,感知教材為主。第二課時以討論理解,拓展訓練為主。教學過程分六步完成。

第一步:温故知新,激趣導入

古人描寫山川景色的文章浩如煙海。大家還記得我們學過的一篇文章《三峽》嗎?(展示三峽風景掛圖,播放《高山流水》曲。)文章描寫了三峽兩岸高峻的山勢,奔流的江水以及三峽中四時景色的變化,充滿了詩意,成為古今傳誦的名篇。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類似的文章《與朱元思書》。

因為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我設計的導語既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又激發了學習新課文的興趣。

第二步:檢查預習,識記生字

主要掌握:縹、湍、軒、邈、柯、泠、嚶、鳶、窺。

我指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從字的音、形、義三方面理解、認記。讓學生大聲讀一讀、動手寫一寫。這是讀順、讀懂、讀熟文言文的必然步驟,尤其是我們鄉鎮中學的大多數學生。

第三步: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1、朗讀課文

採用多種形式反覆朗讀,感知課文內容。注意語氣,突出重音,節奏鮮明,速度稍緩。

2、疏通文意

A、先借助註釋和工具書自主學習。

B、對搞不懂的問題,通過師生合作探究。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1)《給予樹》説課稿

一、説教材分析

《給予樹》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組課文的第31課。這一單元的課文均圍繞愛的奉獻來組織單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聖誕節前夕,金吉婭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小女孩,讚揚了金吉婭的愛心和她的善良品質。

課文從媽媽我的角度來敍述故事,通過我的觀察、心理變化及行為來體現金吉婭的善良品質。特別是通過孩子的做法和我開始對金吉婭的誤解,襯托了金吉婭的美好心靈。本文的語言平實,但它很真,真實,真誠。通過本文的學習,激發學生的情感,薰染學生的審美。

二、説設計理念:

《給予樹》這篇課文以愛為線索,突出體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抓住愛進行教學。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過重點語句表現出來的。所以,在教學中利用感悟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為主要的教學方法。同時,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使學生在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薰陶。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和價值觀三維度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金吉婭的言行和言語.

過程與方法:

1.採取分段讀,教師範讀等方式進行閲讀訓練,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

2.通過層層提問,讓學生在問答中尋找答案,認真思考體會人物的優秀品質.

情感和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的情感,用自己的愛,同情和善良之心,為這個美麗的世界增添一份熱愛,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美好.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讀中悟情,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並從中受到感染和薰陶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的最後一段話。

四、説教法與學法

教育學告訴我們:教學永遠是教與學互相作用的統一活動,其任務在於:通過教和學這種相互作用的統一活動,開發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身心素質。俗話説: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法指導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是現代教學論的重要思想。掌握學習方法是現代人素質的重要標誌。因此,我設定了以下教學法:

教法:

1.讀寫結合法,我利用讀與寫相通之處,讓學生寫愛心主語。

2.電化教學法,通過多媒體課件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使學生置身於有吸引力的情境中,更好地促進學習。

3.朗讀感悟法,體現語文以讀為本的教學特點,通過反覆品讀重點詞句,感悟人物內心情感,在朗讀中教給學生方法,進行及時評價,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4.師生互動法,根據教學目的、課文特點和學生認識發展規律,以問答談話形式師生進行互動,啟發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對課文中的主要問題進行思考,得出結論。

學法: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充分地讀,充分地感知、感悟、思考語言材料,從而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的學習精神。

四、教學流程:

(一)課前談話導入新課,激發學生興趣。

課堂氣氛的營造至關重要,良好的氣氛更易讓學生入情、入境,產生心靈的共鳴,尤其導入語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在第一課時同學們已簡單交流蒐集的聖誕資料的基礎上,我又把精心製作的課件在第二課時一開始播放,讓學生説説聖誕節與中國的春節(學生回憶春節歡快的生活),使學生立刻感受到聖誕節在西方國家的孩子們心中的位置就像中國的春節在孩子們心中的地位,這不僅使學生很快進入了文中主人公的生活,感同身受,還為後面的金吉婭用給家人買禮物的錢給一個盼望聖誕老人送給自己洋娃娃的陌生女孩買洋娃娃這一舉動的體會做了鋪墊。接着引入課題,讓學生看老師寫課題,讀課題,再次提醒學生給是一個多音字,並分清矛與予。然後讓學生對課題質疑,從給予樹是一棵什麼樣的樹?走進文本。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