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生命生命》説課稿

來源:文書谷 1.49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説課稿,認真擬定説課稿,我們應該怎麼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生命生命》説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生命生命》説課稿

《生命生命》説課稿1

各位老師: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文章——《生命生命》,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理念、教學流程、教學方法、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來進行説課。

一、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這篇文章是本冊以“熱愛生命”主題的第五單元中的第三篇文章。在緊接着本單元前兩篇課文引導學生們通過感人的故事從思想和行動上熱愛生活,熱愛生命,並學會關心別人的生命的基礎上,要引導學生開始關注和認識自己的生命究竟是什麼?

“生命”是一個沉重的話題,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對生命的認識和感悟也是不同的。這篇課文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樸實、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寫與理性思考有機結合,是一篇抒寫感悟人生的好文章。課文開頭首先提出問題:生命是什麼?下面的內容卻沒有從正面回答,而是從飛蛾求生、磚縫中長出瓜苗、傾聽心跳等幾件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義: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作者還表達了自己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本文的作者杏林子自身的境遇就是對生命進行頑強抗爭的極好例子,而她對生命的強烈呼喚,在《生命,生命》一文中體現得如此強烈,只有真正感同身受了,讀者的心靈才會與作者的感悟碰撞出共鳴的火花來。但是讓活潑單純,生活無憂的四年級學生通過三件看來平常的小事去解讀“生命”,無疑有一定的挑戰性。因此,多方面深入地瞭解杏林子對理解課文的內涵有很大的幫助。

二、學生分析

國小四年級的學生即將進入青少年時期,漸漸地會開始思索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應該怎樣塑造自己的問題,但是他們中的大多數對生命的認識更多地停留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命現象和空泛的生命道理這一層面。因此,有關生命的話題學生是渴望瞭解的,進行生命的思考是學生心靈成長的需要。具體到對《生命生命》一文的閲讀來看,對四、五自然段中作者對生命的感悟以及文中三個生命個體所展現的生命精神內涵,學生在體會時會因對作者的不瞭解以及對生命話題的認識較粗淺而產生學習困難。

三、教學理念

“生命語文”教育,即讓語文進入生命,內化為深厚的文化底藴和豐富的人格內涵,為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的美麗與寶貴,探索生命的方向與意義,提升生命的質量與品位,使生命變得更加美好、更有力量、更有意義而對人進行的語文教育。“生命語文”,是為生命而為、用生命而為的語文教育。因此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善待生命。

四、教學流程:

聽——引發生命的思考。尋——觸摸生命的脈搏。

悟——聆聽生命的音節。讀——走進生命的林子。

五、教法學法:

在教學本課時,我採用以“讀”代講,利用多種媒體,創設情境,利用網絡優勢拓展學生的能力,力求達到“在讀中思索、在情境中昇華、在網絡中成長”的效果,從而完成本課的教學。下面我就針對採用的教法、學法説説我在教學中是怎樣做的。

1、情境教學法:

新課標提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遠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最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因此,在教學伊始,我用學生熟悉而又久違了的嬰兒啼哭聲引發學生對聲明的思考。(閃動“聽——引發生命的'思考、出示嬰兒圖片、放啼哭聲)。這一聲啼哭,帶給學生感官上的刺激,引發學生的興趣,使課堂”未成曲調先有情“。這篇文章通過三件小事去解讀“生命”(閃動“尋”,出示三件小事),在學習第三件小事“靜聽心跳”時,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我有感情地配樂朗讀了這個自然段,然後讓學生把手放在心口上,感受自己的心跳,並鄭重地告訴同桌,莊嚴而自豪地告訴身邊的每一個人——“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於我的。”這句話是作者看到飛蛾求生、磚縫冒苗後,靜聽自己的心跳,從心底裏發出的呼喚!讓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呼喚中真切感受到生命的真實,生命的重要。結尾指導同學們用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配樂朗讀,更起到了渲染作用,照應了開頭的嬰兒啼哭聲,喚起了學生對聲明的敬畏、讚美和珍惜。(錄像片斷)

2、以“讀”代講。

新課標提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陪奧運能夠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就是“讀”,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作為一篇哲理性較強的文章,讀是比不可少的。初讀,感知文章的三個事例;尋讀,找到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悟讀,結合句子談理解、談感受;背讀,積累好詞佳句作儲備。而且我還採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充分地讀。(放讀的片斷)整節課,書聲朗朗,讀味十足。

3、 網絡學習和互動。

新課標提出: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培養初步具備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為了更好地突出這一課標理念,課前,我就讓同學們自發地組成合作探究小組,蒐集有關作家杏林子的生平簡介、代表作品,在相互交流、合作探究的基礎上,課堂上我又一次地出示了杏林子的照片及簡介,從視覺上引起學生的震撼“作家真了不起”。課後很多學生自發地創作了關於感悟生命的小詩,表達了他們對生命的認識。這是同學們將自己創作的小詩發到了我的博客上。

六、板書設計:

19、生命生命

飛蛾求生敬重

磚縫冒苗讚美

靜聽心跳珍愛

簡潔明瞭的板書,便於學生理解課文,對生命有據感悟。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

《生命生命》説課稿2

大家好!我説課的題目是《生命生命》。

對於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那麼,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説教材

《生命生命》選自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十九課,本篇課文是作家杏林子所寫的,通過“飛蛾求生”“瓜苗生長”“靜聽心跳”三件事,傳遞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表達作者的生命體驗和感悟。這三個事件,反映了作者三種感慨:飛蛾求生體現了求生的慾望;磚縫中頑強生長的瓜苗,體現了生命的頑強;靜聽心跳,説明生命應該被認真對待。

二、説學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課堂倡導自主、合作、開放的學習方式。四年級的學生語文知識有了一定的積累,在閲讀方面,能夠對文章的三件事有比較好的概括。且對於問題的看法能有自己的觀點,這為本課的學習提供了有利條件。但是本文中有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和藴含着的深刻道理對四年級的`學生而言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所以我將此作為我教學的難點,在教學環節中努力突破難點。

三、説教學目標

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擾”“診”等5個生字,會寫“擾”“欲”等8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熱愛生命、珍惜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並且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四、説教學重難點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味其中藴含的道理。

教學難點: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

五、説教學方法

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於此,我將引導學生採用以下的教學法。問答法、朗誦法、討論法。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説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好的導入未成曲調先有情,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學生了解這節課所要學習的課題和內容,還要形成閲讀期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選擇本文作者杏林子的一句話來導入:“一粒貌不驚人的種子,往往隱藏着一個花季的燦爛;一條醜陋的毛毛蟲,可以蜕變成一隻五色斑斕的彩蝶。因為生命本身就是一樁奇蹟。”這是杏林子對生命的感悟。然後介紹杏林子的經歷:因患類風濕性關節炎而行動不便,飽受煎熬,但是仍成為一位優秀的女作家。

(二)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賞析文章的前提,通過初讀,可以使學生初步瞭解將要學到的基本內容,瞭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圖,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形成整體感知。

首先,讓同學朗讀課文,圈點勾畫出不認識的生字詞,前後桌討論、藉助工具書解決。

其次,讓同學思考概括本文一共講了哪幾件事?即引導學生用四個字來分別概括:飛蛾求生、瓜苗生長、靜聽心跳。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文中的細節來反映整篇文章,並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我會這樣開展本堂課的深入研讀:

首先是“飛蛾求生”:讓同學讀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樣寫飛蛾的,引導學生找到“但它掙扎着,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接下來提問從哪些詞語能看出飛蛾有着強烈的求生慾望?明確句子中“掙扎,極力鼓動,生命的力量,躍動,強烈,鮮明”幾個詞。接下來我採用換詞語的方式讓同學來體會:作者説“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這裏老師想把“躍動”這個詞換成“跳動”,行不行?明確這裏換成跳動不好。

因為跳動是一起一伏地動;躍動表達心情急切,更能體現飛蛾求生的慾望。那麼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情感:這樣一直有着強烈求生慾望的飛蛾,作者的心情是怎樣的呢?如果你是作者,此時此刻,面對這樣一個比你弱小的多的生命在你手中掙扎,你會想到什麼呢?找到原文中的句子讀一讀並體會一下。這個問題具有開放性,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教師適時給予引導。

其次是“瓜苗生長”:先讓學生讀這一部分,想想看香瓜子是怎樣不屈地生長的?找到文中的幾個詞語“衝破,不屈向上,茁壯生長”。進而體會作者的心情,找出文中相關的詞語:作者是驚訝的,從“竟然”這個詞就可以看出來。在這個故事中,同樣要讓學生體會作者在面對這樣一截只生存了幾天的頑強的瓜苗時,內心的感受是怎樣的。

最後是“靜聽心跳”:先讓學生讀一讀這一部分,找出印象最深刻的句子,並讓同學聯繫一下生活,想想生活中哪些行為是在糟蹋自己的生命?在這裏,我將給學生拓展作者的一些背景資料:杏林子曾經因為難以忍受病痛選擇自殺,但是被醫生救活了。啟發同學想一想應該怎樣做呢?明確本文的情感主題: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如文章中所説:“一切全由我自己決定,我必須對自己負責。”這也正是作家杏林子自己所做的:杏林子真的做到了自己所説的“好好使用”,她一生之中,寫下了四十多部作品,使她成為了世界非常有影響力的作家,給世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此外,她還將自己一生的稿費捐獻出來,成了殘障基金會,幫助了數以萬計的殘疾人。

(四)延伸作業

語文教學沒有明確的終結點,而是引導學生從這個問題走向另一個問題。促使學生將學習延伸到課外,構建起大語文學習觀。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結作業環節設計為:

學生再次集體朗誦本文,聯繫生活和自己所知道的一些名人的事例説説自己學習後的感悟;

最後,我的作業設計為:蒐集一些關於生命的名言警句。

《生命生命》説課稿3

一、設計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教材的理解又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和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要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獨特體驗,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

二、角色體現

讓學生成為學習主人,發展的主體,教師要當好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幫助者、引導者、激勵者,更應當是參與者。

三、教材解讀:(教師理解教材,掌握教材,超越教材的過程。)

一位教育家説過:“欲求教書好,先做讀書人。”上好課的關鍵是教師要吃透教材,但不要迷信“教參”,要創造性地理解教材、使用教材(對教學內容進行過濾與重組)。這是備課的重要環節。

1、理解教材

《生命生命》這個題目讓人好奇,這重複之中一定飽含着特別的情,一定是思考後發現的驚喜,是歡呼,是讚歎,抒發的是作者對生命的熱愛之情。

生命多麼寶貴,可生命是什麼?誰都想找到它的答案。課文開頭的設問引起了讀者的興趣與思考。接着課文以“飛蛾求生”“香瓜子的頑強”“作者聽自己的心跳”三個事例證明生命的存在,回答了生命是求得生存的力量。最後展示了作者積極的生命態度,讓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

2、學習與批判

通過反覆讀書,我深深地體會到:文中作者列舉的三個事例,反映了不同的生命態度,飛蛾落到作者的手中,極力鼓動雙翅求生,一粒香瓜子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裏,不屈向上,茁壯成長,這小動物,小植物對生命是多麼渴望,它們珍惜生命,不失去一絲機會,不放過一分一秒,極力去展示自己,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除此之外別無選擇。比起它倆,人的生命是多麼旺盛,多麼強大,可沒有像飛蛾,香瓜子那樣珍惜,還要有自己對生命的不同使用方法,可以好好使用,也可以白白糟蹋多麼可惜,多麼可悲呀!對於最有靈性的人,竟這樣不視生命為幸運,不一心一意地去向上去成長,去展示。這句“可以白白地糟蹋它是多麼的不妥,這是對生命的不尊重。由此,我聯想到現在的人有多少在糟蹋生命,要説人不如飛蛾,不如香瓜子該不過分吧!

好在作者在文章結尾宣揚積極的生命態度: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總之,這篇課文,應該讓學生從中得到生命的啟迪與薰染,懂得怎樣珍惜生命。

四、教學目標

有了對教材的'理解和對學生的瞭解,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學本課的生字,讀寫打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句好段。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生命的可愛與可貴,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

當然,這些細節目標要注意體現“三維目標”,注重語感培養,思維訓練,語言表達,人格提升,這是教學永恆的目標。

五、課前準備

準備好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課上和學生細細品味。

六、教學設計(六個環節)

(一)讀懂課文

目的是讓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解決字詞,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學法體現:讓學生充分讀書,自主學習。

1、導入:同學們,我們多麼幸運,因為我們擁有生命,你想知道什麼是生命嗎?下面請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讀19課。

讀書要求:

(1)先把課文讀正確,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2、檢查讀書:問題設計

(1)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2)通過幾件事講的?用小標題概括。

(二)讀出發現,讀也思考,讀出感受

目的地:在學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讀書,自主學習,自由發現,體現個性化閲讀,凋動學生的讀書熱情,抓住重點句子,關鍵詞語,體會情感,獲得感動。受到薰陶和感染。喚醒孩子們對生命的熱愛,有感情朗讀課文,讀出自己的感受,並鼓勵學生背誦喜歡的段落。

學法:這個環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再小組合作交流,然後彙報所得,展示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激勵學生敢想,敢説,敢讀,學生參與互評,激發學生互相超越的精神,以求得對課文有更深刻的理解。

通過這個環節的學習,讓學生為“飛蛾珍惜生命,極力求生而感動,為瓜子生命力頑強,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成長,珍惜生命的每分每秒,也要為有人糟蹋生命而惋惜,懂得讓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

情境導入:你想從每個事例中發現它們的生命態度嗎?讓我們再去讀書,看看誰最愛生命?誰不夠熱愛生命?一會把你的發現講給同學,談給老師,好嗎?

(三)拓展昇華,尋找珍惜生命的榜樣

目的:讓學生靜下心來思考,更加清楚地認識生命,感悟生命的價值。

情感導入:同學們,擁有生命多麼幸福,我們一定要珍惜生命,讓自己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你知道怎樣做才算珍惜生命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從生活中,從學習中,從自己瞭解的古今中外人物中,發現誰在珍惜生命,誰在糟蹋生命。

在學生説完自己的發現後,一定讓學生知道作者也是珍惜生命的榜樣,並介紹作者的生平。

(四)反思自我,獲得教育,得到啟迪

目的:觸及心靈的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這篇課文是啟迪學生心靈的好材料,體現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的課程特點。諾貝爾獎獲得者羅曼羅蘭説過:“從來沒有人讀書,只有在讀書中聯想自己,發現自己,檢查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己。”我認為自我反思就是培養學生學會自我教育——因為真正的教育是讓學生學會自我教育。(蘇堆姆霖斯基)

情境導入:同學們,剛才,我們讚頌了珍惜生命的榜樣,幫助了糟蹋生命的朋友。現在我們聯想一下自己,想一想讚揚自己,説説自己珍惜生命的快樂;想不想幫助自己,讓自己不珍惜生命的做法永遠留給過去。

(五)積累語言背誦最後一段。

(六)作業:指導寫記生字,背誦全文。

《生命生命》説課稿4

一、説教材

《生命 生命》是國小語文課標實驗版四年級下冊第五組“生命”這一專題中的一篇精讀課文。

《生命 生命》這篇課文列舉了三種生命現象,抒發了作者的三種感觸:小飛蛾在生命面臨着嚴重的威脅時極力掙扎——強烈的求生慾望,生命是值得珍視的;香瓜子在牆角磚縫中長出小苗——生命的誕生,生命力是強大的;“我”靜心聽心臟的跳動,感受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識,生命是應當嚴肅對待的。文章結尾作者直抒胸臆,寫下了自己對生命的深層思考,表達了她強烈的生命意識、積極的人生態度。學習這篇課文要儘可能的引導學生用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並將它延伸到自己的生活與生命之中,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初步培養學生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的能力。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生命的短暫與可貴。

2、過程與方法目標:掌握閲讀課文的基本方法,初步領悟作品內涵,獲得對人生的有益啟示;通過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多角度地體驗生命的真正內涵。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獲取親身參與探究的體驗,培養自覺探究意識,激發創新的慾望。

三、教學重點

理解三個事例中藴含的道理。

四、教學難點

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能聯繫生活實際談對生命的感悟。

六、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的作者對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級的學生年齡尚小,在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上一定難度。因此在教學本文前,可讓學生蒐集一些有關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使學生從中受到生命意義的啟迪,為領悟本篇課文的思想內容做好準備。

七、教學準備

1、生課前查找有關資料:收集有關“生命”的名言。圍繞“生命”的主題,舉出一個實例。

2、教師課前準備:思考聯繫生活實際多角度地選取有關對“生命”的感悟的內容,設計幾個有梯度的主問題讓學生由淺入深地體悟生命的內涵。以《命運交響曲》這一主旋律烘托氛圍,創設情境。製作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幻燈片。

(二)説教學方法

一、教法

1、課前做好較充分準備。蒐集與生命有關的'名言和事例,作為教學中的引導語和評價語。

2、採用整體感知、研讀賞析、體驗反思的教學環節,層層深入,對學生進行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薰陶和感染。

二、學法

1、通過品讀課文、交流討論感悟生命力的頑強,理解生命的真諦。

2、通過暢談對生命價值的理解,抒寫對生命的感言,提升對生命的認識,昇華文本內涵。

(三)説教學過程

一、對話引入,鋪墊情感基調

1、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讓學生説説聽到這段音樂時的感受。

2、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有關生命的名言。

3、將杏林子的生平事蹟做成一張張內容不同的小紙條,當成禮物派送給説出名言的同學。

4、收到禮物的同學依次介紹杏林子。

5、導入新課:為何一個一生有五分之四時間都在與病魔作鬥爭的人有這樣的生命奇蹟出現?(總結學生的發言,以設問的形式自然導入新課。)

[這樣的導入,既是一種“預熱”,也是一首教學“前奏曲”。其原則是“預熱”,要與即將進行的課堂教學,與即將學習的文本無縫接軌,完美“合拍”,讓課堂“未成曲調先有情”。本環節以説名言換取杏林子生平事蹟的紙條,既為學生理解本文的思想內容做好了準備,又瞭解到作者的相關情況,鋪就了本文的情感基調,不失為一種較好的“預熱”。]

二、品讀課文,感悟生命頑強

1、通讀課文,思考作者從哪些事例中引出了對生命的思考。

2、交流討論思考的問題,用三句話概括三個事例,再請學生把語言濃縮成3個小標題(飛蛾求生、瓜苗破土、靜聽心跳)

3、精讀課文2—4自然段,選出感觸最深的事例,進行品讀。

4、學生談自己感觸最深的事例,説説為什麼喜歡。(可以是隻談課文的事例,也可以談自己的感悟。)

5、默讀這三個故事,用心去發現、去品味,看哪個句子打動了你,或者讓你大吃一驚,或者讓你肅然起敬。

6、組織學生交流反饋,隨機點撥。(幻燈片出示相關句子,抓住關鍵詞,設計一些問題和練習,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朗讀,通過教師的引導語反覆讀課題,在讀中對生命有所感悟。)

句子1:但他掙扎着,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飛蛾那種求生的慾望令我震驚,我忍不住放了它!

(1)為什麼我會“忍不住”?我心裏在想什麼?(抓住動詞“掙扎”、“鼓動”、“躍動”,啟發學生想象飛蛾求生的畫面,感悟飛蛾強烈的求生慾望。)

(2)在學生對作者的想法有所感悟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這段話。(反覆讀,讀好那三個感歎句。)

(3)在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後,再問學生:此時,你覺得這只不起眼的、脆弱的、甚至是醜陋的飛蛾怎麼樣?

(4)師總結學生的發言,引導學生讀課題。

句子2:那小小的種子裏,包含着一種多麼強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衝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成長,即使它僅僅只活了幾天。

(1) 這粒香瓜子的生長環境怎樣?由此你體會到什麼?

(2) 在學生體會到種子那頑強的生命力後,指導學生朗讀。

(3) 面對這株幼小的瓜苗,你想對它説些什麼?

(4) 師總結學生的發言,引導學生讀課題。

四、體驗反思,昇華生命內涵

1、提問:讀罷全文,你感受到什麼?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對生命的認識。(如果學生的回答,沒有與具體生活實際相聯繫,這個問題的設計就不能體現出聯繫實際生活的意義,而學生自身對生命的感悟要進一步深入挖掘也受到阻礙。由此,教師可以做適當引導,以激發學生“説”的慾望。提示學生使用這種格式説話:“我感受到生命因為……而美麗”,再聯繫到生活實際。)

[這個説話題目的設置,是非常關鍵的一環,不僅突出文章的重點,更為重要的是能引導學生説出自己對生命的感悟。]

2、教師總結概括,引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的一段話。

五、課外拓展,抒寫生命感言

1、由生命你還聯想到什麼?

[文學作品的美是內斂的,是開放的,就看你如何去發現美、創造美、表現美,這需要我們去想象。愛因斯坦認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識進化的‘源’,此處的説話訓練,是真正挖掘出了學生個體的內心深處的情感體驗,更開拓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達到創造想象的昇華。]

(四)説板書設計

生命 生命

飛蛾求生——珍愛生命

瓜苗破土——生命力是強大的

靜聽心跳——嚴肅對待生命

《生命生命》説課稿5

一、説教材:

《生命生命》這篇課文是第五組以“生命”為專題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開頭首先提出問題:生命是什麼?下面的內容卻沒有從正面回答,而是從飛蛾求生、磚縫中長出的瓜苗、傾聽心跳等幾件小事中,向我們展示了生命的意義: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作者還表達了自己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這是本課向我們詮釋的生命的全部內涵。

二、説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生命力的頑強。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引發學生對生命的思考,培養學生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與正確的價值觀。

三、説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中的三個事例所藴含的道理。

2、教學難點:

聯繫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對生命的感悟。

四、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的作者對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級的學生年齡尚小,在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上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本文前,可以讓學生蒐集一些有關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使學生從中受到生命意義的啟迪,為領悟本篇課文的思想內容做好準備。

(教師可以在課前先詢問學生蒐集情況,如果學生沒有蒐集到,可以先告訴學生一些這方面的名言。如:1、人最寶貴的是生命。 2、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 3、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就能夠説:“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解放全人類而鬥爭。”)

五、説教、學方法:

1、教法:

採用整體感知、研讀賞析、體驗反思的教學環節,層層深入,對學生進行思想薰陶與感染。

2、學法:

通過品讀課文、交流、討論,感悟生命力的頑強,理解生命的真諦。通過暢談對生命價值的理解,抒寫對生命的感言,提升對生命的認識。

六、説教學設計理念:

我之所以這樣設計,目的是要徹底改變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方式。從而使教師轉入幕後,變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體。

七、説教學過程:

一)採用故事引入,鋪墊情感基調。

1、將本課的作者——杏林子的.生平事蹟介紹給學生,讓學生説一説:為什麼一個一生有五分之四時間都在與病魔作鬥爭的人會有這樣的生命奇蹟的出現?

總結學生的發言後,自然的引入本課。(這樣的引入,是為了與即將學習的文本進行無縫接軌,在學習文本之前,先調動起學生的情感。)

2、引入。在上節課中,我們已經知道作者通過三件事,向我們闡述了生命的頑強、生命的寶貴。還記得是哪三件事嗎?(學生回答後,板書三個事例:飛蛾求生瓜苗破土靜聽心跳)

二)品讀課文、感悟生命的頑強。

㈠、學生自由讀課文,再次感知。

㈡、交流、討論、思考三個事例中所藴含的道理。

1、以小組為單位分別討論、思考感興趣的事例。可以談自己喜歡的原因,也可以談自己的感悟。(課前可先讓學生自由結合成6個學習興趣小組。)

2、以“飛蛾求生、瓜苗破土、靜聽心跳”三個事例的順序,讓小組推出代表,説説從事例中體會到的內容。組內成員可以補充,其他小組成員也可以提問。(總結學生對三個事例的發言後,板書:珍愛生命生命力是強大的嚴肅對待生命)

三、情感昇華。

教師在總結學生的發言後,向學生提出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對待自己的生命?

(總結學生髮言後,板書:珍惜生命善待生命創造價值)

四、課外拓展,抒寫生命感言。

1、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2、把自己對人生的感悟寫下來,可以仿照作者的寫作方法。(選做題)

八、説板書:

生命生命

飛蛾求生——珍愛生命珍惜生命

瓜苗破土——生命力是強大的善待生命

靜聽心跳——嚴肅對待生命創造價值

《生命生命》説課稿6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就是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3課《生命生命》。

一、説教材

1、課文特點:

《生命生命》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三課。本單元是學生從國小進入中學後的第一個單元,內容以人生為主題,都是抒寫的作者對人生的憧憬,體驗和思考。這篇優秀的散文。作者以女性的細膩和和敏感觀察尋常的生命現象引出對人生的思考,感悟生命的可貴,喚起學生對生命的關愛。

2、本課的地位和作用:

葉聖陶説“教材是個例子”。《生命生命》這個例子既承擔落實本單元教學的重點的任務,又承擔對學生進行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習方法的培養,文學審美教育的責任。本單元的成敗,從某種意義上説,對學生整個國中階段的學習影響深遠,特別是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習方法的掌握尤為重要。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根據本單元的安排,結合新課標“要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從中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啟示”,本課安排了以下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課文,理解文中三個事例所藴含的內涵;

(2)學會品味精美的詞語,句子或段落,準確把握文章的中心;

(3)從不同的側面思考問題,獲得不同的感悟。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不同形式的“讀”和討論,形成一種活潑有序的課堂學習氛圍。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增進學生閲讀本文的體驗和感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為了體現新課標“正確認識人生中苦難難免,但生命永恆,生命美好,要戰勝苦難,同時進一步認識學習語文和生活的關係”的理念,本課安排的情感和價值觀目標:

(1)學習並嘗試作者關注自然,思考人生,體味人生,感悟生命。

(2)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心態,增進學生對生命的體驗和生命價值的認識。

三、説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探究作者對人生的感悟,體味生命的頑強和美好,珍愛生命。

2、教學難點

從三個事例中引出多角度的思考。

四、説教法與學法

教法:情境教學法(語文的形象感性的,入情入景的手段最容易幫助理解課文)、點撥法(四年級學生年齡小,對生命的意義的理解有困難,因此教師必須在適當時候進行點撥,使他們學到僅憑自讀自悟不可達到的高度)、對話式閲讀教學的方式(在對話中表達、啟發,效果好)。

學法:採用自讀自悟、抓住重點詞句,品讀賞析。

五、説學情

七年級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理解能力與生活經驗都還不夠,因此要求教師必須通過多種教學方法進行啟發、引導,從而實現教學目標。我為此準備了

圖文並茂的教學課件和多媒體資料,其中包括杏林子照片與課文相關的圖片、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等,並在課前蒐集有關資料,瞭解台灣女作家杏林子的生平,以及作品。

六、説教學過程

(一)、教學思路與教學環節概述

1.創設情境,感知生命。(情感導入)

2.整體把握,梳理脈絡。(整體把握)

3.導讀賞析,品味語言。(精讀賞析)

4.迴歸整體,昇華情感。(迴歸整體)

5.閲讀推薦,課外延伸。(課外拓展)

(二)、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感知生命:

1.出示課題,引出問題:生命是什麼?

2.動畫課件,創設情境:(師配音)嫩芽從土裏鑽出來,綠葉舒展,生命的.誕生是多麼神奇!五彩繽紛的花兒欣然怒放,生命多麼美好!(通過直觀的畫面,引導學生入其境,輔之以教師詩意的語言,生動的描述,讓學生對生命的神奇,生命的美好發出由衷的讚歎)然後,輕輕的音樂響起,介紹杏林子的坎坷命運。通過一揚一抑,緊扣“生命”主題。就是這樣一位全身癱瘓的人,她是怎樣感受生命的?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二)整體把握,梳理脈絡:

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然後,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哪三個事例,並用簡練的語言來概括。(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梳理課文脈絡,體現從整體到部分再回歸整體的教學思路)

(三)導讀賞析,品味語言:

學生默讀課文,找出寫作者感受的句子,畫下來,交流讀書的體會,教師相機點撥、引導。

首先交流“飛蛾求生”的小故事中,作者的感受是什麼?“但它掙扎着,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在學生交流完自己的體會之後,教師適時引導:你是從哪些詞語體會到飛蛾那強烈的求生慾望的?(引導學生迴歸文本,找出關鍵詞語——極力鼓動雙翅)再通過動作表演,比較體驗:鼓動雙翅和極力鼓動雙翅有什麼不同,學生一下子感悟到:“極力”這個詞,生動地刻畫了飛蛾求生的強烈渴望。

當然,教師並不滿足於此,而是進一步通過換位體驗,引導學生思考:

飛蛾外表那麼醜陋,又是那麼渺小,它何必苦苦掙扎呢?如果你是那隻飛蛾,你會怎麼想?杏林子看着手中的極力掙扎的飛蛾,她又會怎麼想?

以上兩處點撥,我引導着學生從文悟情,實現把作者情,文本情向學生的情感遷移。

再如:研讀“作者靜聽心跳”的事例中,出示寫作者感受的句子:“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決定,我必須對自己負責。”暢談體會之後:教師的引導同樣體現在扣緊關鍵詞語,引導加深體會。

(1)扣緊“糟蹋”“好好使用”,聯繫生活實際説説,教師進一步點撥:現實中你看到什麼人在糟蹋生命?什麼人的生命活得有價值?學生這時能夠説出,如有的人整天打麻將,看起來好像很輕鬆快活,其實他們在糟蹋生命,生命毫無價值。更多的人如司機,護士,警察等,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為社會、為他人做出貢獻,他們是“好好地使用生命”,讓有限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價值,活得光彩有力。

(3)另外,還通過入情入境朗讀,讀出對生命的感悟。體會出感情,才能讀得有感情。讀得有感情,能幫助我們對文本的理解。有感情朗讀確實是閲讀教學中的致勝法寶啊。

(四)迴歸整體,昇華情感

此時的迴歸整體,不是簡單的內容上的重複,而是以討論、感悟“生命因為什麼而美麗”為切入點,進一步豐富生命的內涵,感受生命的真正價值。

1.杏林子全身癱瘓,行動不便,你覺得杏林子的生命美麗嗎?你認為她的生命因為什麼而美麗?(也許學生會説,她的生命因為頑強的毅力而美麗,也許學生會説,她的生命因為執着,因為堅持而美麗……)

那麼飛蛾呢?香瓜子呢?

2.教師再引導:讓學生聯繫身邊的普通人,瞭解的名人、偉人,來説説生命還因為什麼而美麗。

在學生對生命的內涵有了自己個性化的感悟之後,教師深情小結:生命的美麗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珍視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活得有光彩,創造無限的意義。

3.讓學生暢談學習本文後的感悟與收穫,昇華情感:

學生經過與教師和文本的對話,以及教師的點撥之後,都有了自己或深或淺的對生命的感悟。通過交流,昇華了情感。

(五)閲讀推薦、課外延伸:

讀一本好書,感受一段人生——推薦閲讀杏林子的著作及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七、板書設計

生命,生命

杏林子

飛蛾:掙扎求生

應當珍愛生命

生命

我:靜聽自己的心跳

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

香瓜子:磚縫冒苗

有不屈不撓向上的精神

以上就是我説課的全部內容,謝謝!

《生命生命》説課稿7

一、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這篇文章編排在魯教版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這一單元以人生為主題,六篇課文都是抒寫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正像居里夫人所説“生活對於任何人都並非易事”,進入國中階段,是人生道路上一個新的起點,也將面對種種困難,這一單元的文章告訴我們怎樣對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難和不幸,是七年級新生非常需要的,從中可以得到有益的啟示。教材中的單元導讀明確指出:這個單元的課文寫的是作者關於人生的憧憬、體驗和思考,閲讀這些文章,可以引導學生體味人生、關愛生命。

《生命生命》寫的都是尋常小事:小飛蛾在險境中掙扎,香瓜子在牆角磚縫中長出小苗,“我”靜聽心臟的跳動感受自己的生命,表達了作者在逆境中的頑強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想想人生的大問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追求美好的人生。這篇散文,語多不贅,盡意而止,非常簡潔,向你娓娓道來生命的真諦,學生認真體會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可以在作文選材方面有所收穫。

本單元是國中學段第一個單元,教學設計時一方面要注意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體驗,另一方面要注意到在起始階段具有定位、定勢的意義,要確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要努力形成教師引導、組織學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性地從事學習這種新的學習方式。

二、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

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根據本課的特點,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領會作者的寫作

意圖。

(2)學習從平常小事中選取典型事例,以小見大的寫法。

(3)啟發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聯繫相關課外材料,深入思考人生的意義,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

2、教學重點、難點

這篇課文初讀並不難懂,為了防止淺嘗輒止,不但要引導學生準確把握文意,而且要比較深入地研究課文,爭取有更多的收穫,所以把通過對三個事例的分析比較,學習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確定為教學重點。指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完成這個教學重點。

國中一年級的學生對生命這個沉重話題的理性思考可能很少或者比較膚淺,如何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深入思考人生的問題並且真正有所收穫,不但是學習的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我主要通過引導學生反覆朗讀,結合課文內容調動自己已有的情感體驗和增加課堂的信息容量的方法來突破這個難點。

三、教學方法

“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依據新課程標準這一教學理念,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指導學生朗讀: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藴,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本節課指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做到語音準確,停頓恰當,初步讀出語氣,在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力求使學生的思想產生共鳴;在讀的過程中辨析作者選材的精當,體會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

2、討論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

3、啟發點撥:七年級新生的學習習慣還有待於養成,對新的教學

方式也不夠熟悉,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和組織者應在必要的時候對學生進行啟發點撥,進行學習方法的示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

四、學法

1、朗讀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反覆朗讀課文,體會作者要表

達的思想感情。

2、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合作探究,自主學習。大膽發言,學會圍繞中心明確表達自己的思考。

3、聯繫比較:通過比較分析加強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習通過各種形式獲取有效信息,提高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開闊語文學習的思路。

五、教學過程

《生命生命》説課稿8

一、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五組“生命”這一專題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列舉了三種生命現象,抒發了作者對生命的感悟。表達了她強烈的生命意識、積極的人生態度。

二、教學目標、重難點

依據《新課標》和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感知水平,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重難點。

知識與能力目標:掌握“震撼、慾望、”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過程與方法目標:抓住重點詞語,聯繫課文或生活實際,體會句子含義。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讓有限的生命創造出無限的價值。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三、説教法、學法

説教法:生命的話題有點厚重,學生通過讀文,雖然也能讀出自己的體會,但是,遊離於文本,脱離體驗的體會只能是口號似的。因此,教學中我採用了情境教學法、點撥法這樣兩種教學方法,儘可能的引導學生用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並將它延伸到自己的生活與生命之中,達到光憑學生自悟無法企及的高度。

説學法:那麼學生如何學才能與老師的教和諧共進,相得益彰呢?根據《課標》要求:“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在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上,我採用:

1、自讀自悟:讀悟結合,以讀促悟,以悟生情。

2、抓住重點詞句,品讀賞析:積累和豐富語言,運用語言。

四、説教學過程

下面,請跟我一起走進教學過程,我主要從這四個流程來説説我的教學實施過程:

1、在談話中引入引發生命的思索

2、在品讀中感悟觸摸生命的脈搏

3、在思考中提煉聆聽生命的拔節

4、在生活中追問走進生命的林子

(一)在談話中引入引發生命的思索

上課伊始,我板書“生命”二字,引出問題:生命是什麼?學生暢所欲言後我出示杏林子的照片,介紹杏林子是我國台灣的作家,在杏林子的眼裏,生命到底是什麼呢?並把課題補充完整,讓學生找到題目的特別之處,讓學生帶着自己的理解練讀課題。這樣設計,不在於學生能理解多少,而在於讓學生對課題的內涵初步有所感悟,引發學生對生命的思索,同時放鬆情緒。

(二)在品讀中感悟觸摸生命的脈搏

品讀是閲讀教學中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的最佳方式。品讀能使學生讀出意境,讀出情味,引導學生運用多種形式和在不同的語境中進行品讀,去達到“以讀悟情,以讀悟語”。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是我這節課中第二道流程的設計宗旨。學生初讀課文,找出文中的三個事例後,我採用了不同的品讀方式來感悟這三種生命現象。

(1)聯想品讀感悟“生命的存在與重要”

學習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我用課件出示這段話“但它掙扎着,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在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這段文字後,我引導學生抓住“掙扎”、“鼓動”、“躍動”這幾個詞,通過動作表演,讓學生感悟到了飛蛾強烈的求生慾望。在學生對文章內容有所感悟的基礎上,我加強了對學生朗讀的指導。緊接着,我出示一張飛蛾鼓動翅膀的圖片,引導學生想象:飛蛾掙扎着,極力鼓動着翅膀,它會對自己説什麼?它又可能會對杏林子説什麼呢?這一話題的設計,幫助學生理解了文本,豐富了文本,此時,學生通過互動交流,感受到了一隻小小的飛蛾對自己生命的珍視,感受到“只要生命存在,它就是重要的,值得珍視的。”

(2)詞語品讀感悟“生命的不屈與向上”

李海林先生曾説過:“語文教師的一個重要職責,就是要帶領學生沉入詞語的感性世界。”因此,運用多種方法去觸摸詞語的的温度,點染詞語的亮度,發掘詞語的深度,可以讓學生在深切的感悟中去發現、去體驗。在學習第三自然段時,我用課件出示句子2:那小小的種子裏,包含着一種多麼強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衝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成長,即使它僅僅只活了幾天。我讓學生反覆的讀,然後問孩子們:“在這段話中,哪個詞語最能扣動你的心絃,最能引起你的共鳴?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你能把你的感受通過朗讀讀出來嗎?孩子們有的抓住“衝破”,有的説是“不屈向上”,還有的説是“堅硬”,雖然他們抓住的詞語不同,他們的朗讀的情感不同,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心裏充滿了對一粒小小香瓜子的敬畏。從詞語的品讀中,從他們詩一般的激情表達中,可以看出他們已體會到了種子那頑強的生命力,感悟到了“生命的不屈與向上”。

(3)激情品讀感悟“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文章的結尾很理性,或者説是二十多年前流行的一些口號用語,比如“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等等。這些語言即使倒背如流,在學生心中也只是蜻蜓點水,那淺淺的漣漪更是這轉瞬即逝。怎麼突破這個難點呢?教學中我放棄了對最後一段的抓重點詞語進行感悟的教學方法,而是把杏林子的生平引進課堂,結合“我一定要好好使用生命”這句話來體會。學生們聽到生命的痛楚和不屈時,驚訝了;看到那殘疾的雙手,那與身等高的著作時,沉默了!沉默中他們把震撼寫在了臉上。他們想不到這充滿生命活力的文章竟然出自這樣一位女性之手。想不到在劇痛折磨下的生命依然吶喊着要“好好活”!再一次拿起書誦讀自然的時候,我看到很多孩子的動作變得輕輕的,我聽到了剛才還有力的誦讀突然間輕柔而又凝重了許多。這一環節的設計,讓讓學生深入地走進文本,悉心地體驗文本,學生進一步地感悟到了嚴肅對待生命的杏林子精彩人生的意義。

(三)在思考中提煉聆聽生命的拔節

在品讀感悟後我問道:是啊,生命到底是什麼呢?這個一開始我們回答不了的問題,現在能回答出來了麼?在短暫的沉思後,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表達了,充滿詩情的語言從孩子們的口中流淌出來。(課件出示)

生命是什麼?生命是飛蛾極力掙扎的身影。生命是飛蛾極力鼓動的翅膀;生命是牆角磚縫中昂然挺立的小瓜苗;生命是香瓜子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的的決心,生命是心臟那一聲聲沉穩而有規律的跳動,生命是杏林子留給我們的一本本沉甸甸的著作生命是杏林子向命運不屈的抗爭……

寫完詩後,在配樂聲中和學生一起誦讀。我這樣設計既是對文本內涵的深情闡發,又是對的學生情感基調的激情呼喚,更是學生對生命感言的自主抒發。接着,我又回到了課題:不同的人對生命有不同的感悟,我相信大家對生命的感悟也是不一樣的,請你把自己對課文的感悟化作標點,加在課題上。有的學生按課文內容加上問號和句號,有的按作者的感悟都加上感歎號……雖然最終沒有標準答案,但孩子們在思索中又一次整體地領悟了文本,孩子對文本的思索,已經超越了文本,超越了課堂。

(四)在生活中追問走進生命的林子

一切的學習只有最終融入到學生的生活才是有效的,因此,在最後,我設計了一個讀寫結合的作業:以生命是什麼為題寫一首詩,也可以寫一段生命的感言,還可以像作者一樣寫一件小事,讓大家感受到生命的存在。這一環節,輕輕推開生活的大門,點化着孩子們身邊眼前的生命,引導他們步入神奇的生命林子。

五、説板書設計

19生命生命

杏林子

飛蛾求生——珍愛生命

瓜苗破土——生命力是強大的

靜聽心跳——嚴肅對待生命

我的板書設計主要突出課文的重點內容,可以使複雜內容簡單化、明確化,把感性東西理性化,學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幫助學生提高分析、歸納、感悟的能力。

六、結束語

總之,語文教學應以學生的生命活力為基礎,提倡人的生命與自身、自然、社會、他人的整體和諧,要通過良好的教育方式,喚醒學生的生命意識,啟迪學生的精神世界,開發學生的生命潛能,激發學生的生命活力,提升學生的生命質量。讓我們一起去詩情追尋生命的林子吧。我的説課就到這兒,懇請老師們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生命生命》説課稿9

一、説教材

《生命生命》這篇課文出自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三篇精讀課文。本組課文以“熱愛生命”為專題,通過選編的四篇課文向我們闡釋了生命的寶貴與美好。學習本組課文,要在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及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生命 生命》是單元的第三篇課文,在此篇文章中,作者通過列舉“飛蛾求生”、“磚縫瓜苗”、“我聽心跳“三個事例,表現了作者對生命的獨特思考。根據四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年齡特徵以及本課的教材特點,我指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8個新字,正確理解“騷擾”、“震驚”、“糟蹋”、“有限”、“無限”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及揣摩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熱愛生命,珍惜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根據教材分析和教學目標,結合四年級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我確立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隨着作者的敍述,感受生命力。並抓住重點語句,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句子的含義。由於“生命”這一話題較為沉重,學生對這一領域不夠深刻。因此,如何讓學生突破這一認識障礙,與文本對話,體會:“這就是單單屬於我的生命,我可以好好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及“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這兩句話的深層意藴就成為本課的難點。

二、説教法

怎樣才能使學生與文本產生真正的共鳴,體會這三個事例所要表達的道理呢?首先,我將採用情境教學法和朗讀感悟法來實施我的教學。我將充分的利用學生的閲讀期待,激起學生的閲讀興趣;將採用多種朗讀形式,如默讀、自由讀、範讀、引讀等形式在反覆閲讀中讓學生體會文中所描寫的畫面。其次,我將巧妙地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文中重要語句,啟發學生想象,並進行有感情的朗讀訓練,從而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三、説學法

新課程標準強調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為此,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獨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新課程標準中對中段閲讀教學提出的'目標是:教師要教給學生閲讀方法,提示閲讀思路,用圈點、批註、勾畫等方法,讀、思、記文中需重點領悟的部分。根據以上的課標要求,我將採用的學法是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邊讀邊畫,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文的良好閲讀習慣。

四、説教學過程

為了把教學目標落到實處,我將安排兩個課時來組織本課的教學。第一課時讓學生讀通課文,初步交流自己的閲讀體會,説説課文講了什麼內容;第二課時是通過研讀課文,體會文中三個事例之間的聯繫,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下面,我來説説第二課時的教學。我主要從四個方面來進行我的教學。分別是再現生命力、體會生命力、感悟生命力、昇華生命力。

(1)再現生命力

①由於剛開始上課前幾分鐘學生的注意力比較難以集中,所以我讓學生再次默讀全文之後導入並提出問題:生命是頑強的,上節課我們已經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你能用簡潔的話概括出文中列舉了哪幾個事例來説明生命的頑強不屈嗎?

②根據學生回答,板書:飛蛾求生、磚縫瓜苗、我聽心跳,想想這三個事例之間有何聯繫。

待學生回答後,適當小結:不管是飛蛾求生、磚縫瓜苗、還是我聽心跳,作者都以他那敏鋭的視角,細心觀察周圍的事物,讓我們明白了生命的可貴,讀來時令我們深思,現在我們來深入文本,解讀事例中所藴含的深刻哲理.

(2)體會生命力

①導入:孩子們,現在就讓我們隨着作者的敍述去體會生命的頑強與神奇吧,請你們用心去品讀詞句,説説哪個畫面給你的感受最深,好好讀讀,並在旁邊做上記號。

②學生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

③體會生命力這一環節是我這節課講課的重點,為了讓學生更真切地感受畫面,體會生命的頑強,我準備分三個板塊來講述。

板塊一、飛蛾求生

出示句子1:趁它停下的時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動彈了。

Ⅰ、請同學們認真讀一讀,你感受到了什麼?

Ⅱ、緊扣“你從哪些字詞中感受到飛蛾生命的脆弱”這個問題來探討,同時穿插朗讀訓練,讀這句話時應該注意到朗讀的語氣。同時抓住“只要…就”這一關聯詞來分析,體會飛蛾生命的脆弱。

出示句子2:但它掙扎着,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飛蛾那種求生的慾望使我震驚,我忍不住放了它!

Ⅰ、讀到這句話時,你有什麼感受?

Ⅱ、文中接連用了三個感歎號説明了什麼?

Ⅲ、你從哪些字詞中感受到飛蛾生命的強大?抓住“掙扎”、“極力”、“鼓動”等詞語來分析飛蛾此生的求生意志。

Ⅳ、文中作者看到這一情景,他是怎樣想的——引出文中最後一句:“飛蛾那種求生的慾望令我震驚,我忍不住放了它!”轉換角色:如果此時你就是那隻求生的飛蛾,你會奮力拼搏還是放棄生命,為什麼?(出示飛蛾求生這一圖片,創設一定的情境,加深學生的理解。)

板塊二、磚縫瓜苗

導入:動物的生命力頑強,那植物的生命又是怎樣的呢?你從文中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

出示句子:竟使它可以衝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成長,即使它僅僅只活了幾天。

Ⅰ、請同學們讀讀,説説瓜苗生長的環境是怎樣的?(通過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對瓜苗生長環境的認識,從而加深對生命這一問題的理解)

Ⅱ、“竟”這個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Ⅲ、想一想,大自然中表現生命力頑強的事情很多,但作者為什麼只選擇了飛蛾和瓜苗呢?她的用意又在哪?(出示瓜苗生長的一系列圖片,加深理解)

學生廣泛交流後,我進行總結:是的,連動物植物中弱小的事物都珍惜生命,何況是比它們大得多的人呢?引出對下一板塊的認識。

板塊三、我聽心跳

導入:同學們,理解一篇課文,瞭解作者的生平是關鍵。引入對作者杏林子介紹。文中對杏林子對生活的態度是怎樣的?從文中找出句子。

出示句子: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於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Ⅰ、“好好地使用它”是指什麼?(引導學生説出好好地使用它就是指珍惜生命)

Ⅱ、“白白地糟蹋它”又是指什麼?(引導學生説出白白地糟蹋它就是指浪費生命)。在這段中穿插朗讀訓練,要求學生讀出這兩種對待生命的朗讀區別,加深體會了解;同時播放一些有關心跳的圖片,加深學生對自己獨特生命的認識)

Ⅲ、想一想,在生活中,哪些事你做到了珍惜生命,哪些事其實又是在浪費生命?

(3)感悟生命力

①導入:剛剛我們通過了三個事例來學習了有關珍惜生命的例子,説一説你的感受是什麼?文中有一段話是描寫作者感受的句子,你知道是哪句嗎?

②、出示句子: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我們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Ⅰ、“有限的生命”是什麼意思?“無限的價值”又該怎樣理解?

Ⅱ、“有限”與“無限”是否存在歧義?有沒有在有限的生命力創造出無限價值的人?(這一設計的意圖:通過激發學生的思考,加深對這句話的理解。這類例子有很多,例如:周恩來很小的時候就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雖然他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他卻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從而創造了無限的價值;又如本文作者杏林子,遭受病痛的折磨之後,卻從未放棄自己的生命,雖然她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她對後人的教育作用卻是無限的。)

小結:是呀,我們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説説學完此篇課文後,你有什麼感受?

(4)昇華生命力

導入:生命是有限的,但同時生命又是無限的。學習了這篇課文,有誰能告訴我生命是什麼?(學生自主交流,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①、蒐集象杏林子一樣,讓有限生命體現出無限價值的人的資料;

②、學習了此篇課文,你能説説以後你想怎樣對待你的生命嗎?

小結:生命對我們來説只有一次,我們要善待它;生命對於我們來説雖然是有限的,但我們應該學會好好利用,創造出無限的價值。希望你們今後能夠珍惜生命,利用時間,讓自己活得更加精彩。

五、板書設計

生命生命

飛蛾:掙扎求生———應當珍惜生命

瓜苗:磚縫生長———要有不屈向上精神

我:靜聽心跳———讓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

《生命生命》説課稿10

尊敬的各位評委,專家大家好。

我是國小語文組3號考生,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19課《生命,生命》。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過程等方面對本課進行説明。易@公—教育

首先,説教材。

生命多麼神奇,生命多麼美好,第五組教材就是着圍繞“熱愛生命”這一主題選定的課文,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對生命的思考,書寫了對人生的感悟。《生命,生命》是本組的第二篇精讀課文。這篇散文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樸實,思想含蓄深邃,表達了作者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接着,説學情:

四年級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閲讀的基本方法,有了定量的語言積累,但這個階段的學生具體思維正向抽象思維轉變,學生對於課文中重點詞句的理解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在教學策略方面,我主要讓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品味,讓學生領會語言的獨特和精妙。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預設通過兩個課時完成教學。需達成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能力目標:正確認讀:擾,欲,撼等生字。理解並積累:有限,糟蹋等詞語。

2、過程與方法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含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根據教學目標及教材的特點,我將教學重點確定為:抓住重點詞語,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難點確定為: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並善待生命。

接着,説説我對教法和學法的選擇。

情境創設一直是開啟孩子情感的金鑰匙,為此,我採用了情境教學法,以情動人,以情感人,突出了語文課程的特性。還採用了點撥法,對學生相機引導,適時點撥。

在學法上,我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採取朗讀感悟,品讀賞析等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下面,我將按四個環節來展開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發生命的思索。

上課伊始,我將用多媒體播放小草破土而出,毛蟲幻化蝴蝶,花苞盡情綻放的視頻。

並伴隨導語:

一顆貌不驚人的種子,往往隱藏着一個花季的燦爛,一條醜陋的毛蟲,可能蜕變成一隻五彩斑斕的蝴蝶,生命本就是一個奇蹟。這是我國台灣著名作家杏林子對生命的感悟。請同學們帶着自己的理解讀讀課題。

各位評委老師,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對課題有初步的感悟,引發學生對生命的思索。

二、學習字詞,梳理文章脈絡。

首先,我會讓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接着,我會在多媒體上出示四組詞語,用開小火車的方式,檢查學生的生字掌握情況,並適時糾正字音,字形。比如“茁”字,由於地方口音,學生易把翹舌音讀成平舌音。再比如“糟蹋(輕聲)”一詞,學生易讀成“糟蹋”(重讀)。

學習好生字詞,為讀好課文掃清了障礙,同時也為概況自然段意做好準備,因為這些詞語都是每個自然段的關鍵詞。

接着,我將引導學生輕聲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劃出以上詞語,並出示讀書要求:想一想,用以上詞語中的一個或幾個概況説説文章寫了哪幾件事?

根據學生的回答,我相機板書(飛蛾掙扎求生,瓜苗不屈向上,我靜聽心跳)。這樣既梳理了文章脈絡,也抓住了主要內容。

接着我會請學生默讀相關三個自然段,畫出給你感悟最深的句子,根據學生回答我將利用多媒體出示句子。如:但它掙扎着,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順勢提問學生:你從這個句子中體會到了什麼?哪個詞給你感受最深?學生很容易抓住關鍵詞“掙扎”“極力鼓動雙翅”,一下子就感悟到飛蛾強烈的求生慾望。

緊接着,我會讓學生換位體驗,引發思考:飛蛾那麼渺小,它又何必苦苦掙扎呢?如果你是那隻飛蛾,你會怎麼想?根據學生回答,我及時進行總結:小飛蛾掙扎的目的只有一個:求生。接着,我將再次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句子,充分體驗小飛蛾強烈的求生慾望。

三、品讀感悟,觸摸生命的脈搏

葉聖陶先生説: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鑑於此,我將在多媒體出示課文第三段,並組織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反覆品讀後和同桌交流討論:這段話中哪個詞最能打動你的心?孩子們一定會抓住“衝破”“不屈向上”等詞語。而我將適時引導學生通過這些關鍵詞去體會小瓜苗惡劣的生存條件和不屈的`生長態度,讓他們的心裏充滿對一株小小瓜苗的敬畏之情。

針對靜聽心跳這一教學環節,我將採用情境品讀法。首先鋪設情境:讓學生伸出手腕,觸摸自己的脈搏,感受自己生命的存在。並指導朗讀重點句子:這就是屬於我的生命,單單屬於我的。自然而然的引出: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再以小組討論,聯繫生活實際來談一談:你為什麼要“好好地使用它”?怎樣是“白白地糟蹋它”?你又怎麼理解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這些問題又能再一次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語感。

四、總結全文,以讀促寫

在對課文進行總結和評價後,我將用多媒體展示殘疾人作家杏林子的生平簡介,再次啟發學生結合自己對生命的感悟,以讀促寫:學完課文,你對生命肯定有更深層次的思考,讓我們拿起筆把你想説的寫下來。

(指板書)以上是我的板書設計,我的板書力求簡潔明瞭,抓住關鍵詞,突出文章重點,讓學生從小就要懂得珍惜生命,熱愛生命。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本次説課,肯定存在許多缺點和不足,有待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提高,還請各位專家見諒。我的説課到此結束,感謝各位評委的耐心聆聽,你們辛苦了!謝謝!

《生命生命》説課稿11

尊敬的評委、專家、老師們,大家好!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生情況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策略、教學實施這六個方面對《生命 生命》這一課的教學作介紹。

一、教材分析:

《生命 生命》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八冊第五組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組教材的主題是“感受生命的美好”。這篇課文從飛蛾求生、磚縫中長出瓜苗、傾聽心跳等幾件小事中,展示生命的意義: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表達了作者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初步的閲讀理解能力。但是生命的話題,對於四年級的孩子來説有點沉甸甸的,他們年齡較小,生活閲歷尚淺,要深刻地體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是比較難的。因而這節課的教學對於學生來説也就會有更多的對人生的憧憬、體驗和思考。

三、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是這樣設計《生命 生命》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的:

1.認識“擾、診”等5個生字,會寫“擾、欲”等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朗讀理解三個事例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初步體會其中藴含的深意。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引導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引導學生領悟“飛蛾求生、磚縫中長出瓜苗、傾聽心跳”三個事例中藴含的意思。

五、教學策略

為了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達成教學目標,我在教學中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有效整合,主要採取了以下的教學策略:

1.以圖片、動畫以及聲音的方式創設恰當的學習情景,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2.文字、句子以及板書的課件顯示,節約課堂時間,更簡潔方便。

3.課外閲讀資料,作者簡介的有益補充豐富了課堂學習的廣度,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下面是具體的教學實施。

六、教學實施

1.創設情景,激發情感。

課剛開始,我就通過圖片和視頻給同學們展現了生命中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況。在優美的旋律的伴奏下,一幅幅生機的動、植物的圖畫,以及鮮花盛開的片段,喚醒孩子們對身邊充滿生命力的美好事物的記憶和喜愛之情。接下來出示的是植物乾枯、動物受傷、人類遭受戰火的圖片。兩組對比強烈的圖片,從視覺上衝擊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直觀地理解生命不單單隻有美好的一面,加深了體會。這一情景的創設為理解課文作了鋪墊。

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由於學生對飛蛾求生、香瓜子破土、心跳聲並沒有深刻的認識,所以在教學中我再次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情景,以圖片、動畫以及聲音再現了課文所描述的情景,讓學生彷彿親眼看見、親耳聽見,加深了體驗,由此為理解課文創設很好的學習的情景。

2.字詞切入,朗讀賞析。

課件直觀而清晰地把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標識出來,為了加深對生字的掌握,我把本課生字與其形近字對比出現,以不同顏色標識,非常清晰。

3.巧設板書,理解課文。飛蛾掙扎時鼓動雙翅的動態,香瓜子衝破外殼的情景,心跳聲給人的震撼,課文中的這些關鍵詞語需要通過朗讀來加深理解,這時適時地使用電腦板書,列出文章脈絡,投出需要重點理解的語句,節約了板書的`時間,清楚明瞭。

4.走近作者,加深感悟。

由於作者杏林子異於常人的痛苦經歷,使她的文章中包含深深的個人思考,無論是飛蛾、香瓜子或心跳,在旁人看來平凡的事物,在作者看來卻是具有着獨特的含義。它們是頑強的生命力,它們和杏林子一樣正處於挫折和險境當中,但這些小小的生靈並沒有選擇放棄,而是不懈奮鬥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因此,適時向學生介紹杏林子是理解課文的關鍵。課件裏出現的微笑着的、樂觀親切的杏林子卻忍受着不同尋常的艱難的人生挫折。圖文並茂的強烈對比使學生印象深刻。最後,Flash課件出示了杏林子殘缺的雙手,以及以滾動的方式出現杏林子一生的大量著作更讓學生感到震撼,學生們為杏林子而感動着,是啊,只有如此堅強樂觀的杏林子才能寫出如此感人的生命故事。

5.瀏覽網頁,拓展閲讀。

教學結束前,我提供了一個內容豐富的網頁,讓學生瀏覽、閲讀相關的拓展資料,是課堂學習的有益補充和延伸。

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使語文教學有聲有色,充滿情趣。

以上就是我的説課,請各位專家、評委批評、指正。謝謝!

《生命生命》説課稿12

一、説教材

《生命生命》這篇文章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八冊第五組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以設問開頭,通過寫飛蛾拼命求生、香瓜子奮力生長和疹聽自己心臟律動三件事的描寫,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和善待生命,感悟出珍愛生命就要珍愛時間的人生道理。文章篇幅短,但句意深。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將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制定為以下幾條:

1、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藴含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課文。

3、通過學習本篇課文,讓學生珍愛生命就要善待生命和珍惜時間。

教學重點:理解三個事例所隱含的道理。

教學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藴含的意思。

二、説教法

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好奇好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我採用啟發引導法進行教學。語文教學,朗讀是最重要、最經常的練習,因為在朗讀的過程中可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還可以培養語感。因此,我還將採用以讀代講法進行教學,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朗讀比賽,做到人人蔘與,照顧後進生,避免了朗讀時優生的專利局面。

三、説學法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會:用自己的血汗換來的東西才會珍惜。而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也體現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老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合作者,老師任務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他們在自主能動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學習的快樂。因此在這堂課中我將運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式學法。

教師出示精心設計的'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後再合作交流、討論,最後以小組為單位,全班展示交流。堂應不僅開放而有活力,而且培養了學生的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社交能力,領略成功的喜悦。

四、説教學程序

《生命生命》這篇課文結構非常清楚簡略,整篇課文作者採用設問的寫法,提問、例舉三個事例、悟出道理。這篇課文不僅可以讓學生積累好詞佳句,還是一篇寫作的好範文。為了使本課的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質疑導入,激起探究興趣

導語“同學們,《生命生命》這一課究竟講了一件什麼事,他能然訴我們明白一個什麼道理?

(二)出示問題自主探究

1、學生讀文、找含相關的重點句子,自主解答問題。

2、小組長組織成員交流討論,發揮“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的集體智慧,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同學間團結協作精神,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三)全班展示交流

小組集體展示,交流對問題的答案和見解,生以“我認為”的語氣彙報,培養他們的自信心,然後以“誰還有不同的看法”、“誰來補充”,有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平等的交流平台,和諧積極的交流氣氛。教師完全充當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

1、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説一説這一段給我們介紹了什麼?

(1)文中那些句子能令人感覺到一股生命的力量?(感情朗讀)

(2)作者為什麼回放了飛蛾?(及我為什麼會震撼?)

(3)你在捉蜻蜓活捉其他昆蟲時,他們是怎樣反抗的,這種反抗就是什麼?

2、感情朗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

思考練習:

(1)找出文中寫香瓜子生命力強的句子。(感情朗讀)

(2)一粒香瓜子令作者感動的原因是什麼?

(3)寫草生命力強的詩,誰背一背?

衝破()

香瓜子沒有(),沒有()多麼頑強的()!

不屈(),茁壯()

3、課文的第四自然段

出示思考練習:

(1)從聽診自己心跳的律動你知道了什麼?

(2)利用生命有哪兩種方式?

糟蹋就是()

我可以好好的使用(),也可以糟蹋()。利用了就是();糟蹋了就是()。

利用生命,我們就應該(),不應該()。

(四)歸納總結拓展

作者從這三件事認識到了什麼?

舉例説“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的意思。

我們要怎麼做才能體現無限的價值?

五、説板書設計。

飛蛾掙扎求生}

瓜子不去生長}生命可貴,珍惜生命。

診聽心臟律動}

《生命生命》説課稿13

一、説教材:

《生命 生命》是人教實驗版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19課課文。第五組課文的主題是“熱愛生命”,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隨着課文的學習,感受生命的美好,體會課文中含義較深的詞句。

本文的作者是香港女作家杏林子。課文開頭就提出問題:“生命是什麼呢?”接下來作者不從正面回答,而是列舉了三個事例:飛蛾求生、磚縫中生長的瓜苗、傾聽心跳。通過這三個事例展示了生命的意義:雖然生命短暫,但我們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作者通過文章表達了自己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生命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

這篇文章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樸實,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寫與理性思考有機結合,是一篇書寫感悟人生的好文章。

二、説學生:

四年級下期的學生已初步具備獨立的識字和一定的閲讀能力,能與同學一道對文本進行質疑、合作和探究,能初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但是本文主題深刻,學生理解起來會有一定難度,教師在教學中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

三、説目標:

根據文章內容特點、學生情況和課程標準提出的總目標,我從知識與能力、方發育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認識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鼓動、躍動、慾望、衝破、堅硬、不屈、茁壯、沉穩、震撼、糟蹋、短暫、有限、珍惜”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句子的含義。

4、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領悟文中三個事例中藴含的道理。

四、説教法:

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堂上所要做的就是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教師要設置有效的情境,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最短時間內消除與文本的距離感。在學習字詞、質疑解疑、感情朗讀等環節,教師要及時指導,並總結學法,反覆強調。在理解感悟文章所表達的作者情感時,教師要精心設問,從那些“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詞句中提煉問題,以少數幾個問題統領全文的學習,達到“求真、倡簡、務實”的境界。最後,教師還要組織必要的練習拓展,使學生的聽説讀寫訓練落在實處,使學生的語文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廣闊的生活中去。

五、説學法:

陶行知説:“教育孩子的全部奧祕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在學習過程中,要充分給與孩子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在問、讀、思、議、品的過程中理解感悟。學生能提出問題才有解決問題的慾望和動力,要鼓勵孩子在學習的各個環節提出疑問。讀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途徑,要在多種形式的讀的活動中讓學生有所感悟,有所體驗,有所收穫。品讀是學生學習的難點,要抓住關鍵詞句通過想象、體驗等方式感受具體的形象,體會作者語言的精煉與平實。

六、説教學過程:

(一)激發情感,導入新課:

1、介紹杏林子的名言和生平,引出課題。

2、請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人生格言,提出問題:“生命是什麼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輕聲讀課文,檢查生字詞學習情況,學生交流識字解詞方法。

2、再讀課文,讀通讀順語句。

3、三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列出三個事例的小標題。

(三)品讀詞句,深情感悟:

文中作者幾次提到自己感到震驚,是什麼使她震驚呢?

(1)學生自讀討論後整理:是飛蛾那種強烈、鮮明的求生慾望讓“我”震驚!

這是什麼樣的飛蛾?飛蛾“掙扎着,極力鼓動雙翅,”它心裏會想什麼?

朗讀相關句子,感受作者的心情。

(2)學生自讀討論後整理:是香瓜子極強的生命力讓“我”震驚!

這是什麼樣的香瓜子?“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成長”“只活了幾天”的香瓜子心裏在想些什麼?

朗讀相關句子,感受作者的心情。

(3)介紹杏林子的身體狀況,談談對“白白糟蹋”的理解。參閲背景資料,説説杏林子是怎樣好好使用自己的生命,她又怎樣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有感情朗讀。

(四)暢談感受,昇華情感。

怎樣回答課文開頭提到的問題呢?藉助板書,師生共同整理:

“生命是什麼呢?

生命

是飛蛾求生的慾望;

生命

是香瓜子破土而出的心願;

生命

是沉穩有規律的心跳;

┅┅”

(五)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標點中,給題目加標點然後再深情地朗讀。

(六)動筆寫下自己對生命的感悟,寫下自己的人生格言。

(七)板書:

《生命生命》説課稿14

【説教材】: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第八冊第五組的第三篇課文。課文的寫作思路是開頭首先提出問題:生命是什麼?下面的內容卻沒有從正面回答,而是從飛蛾求生、磚縫中長出的瓜苗、傾聽心跳等幾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義: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作者還表達了自己積極的人生態度: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他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它是一篇哲理性較強的散文,它通過三個小故事從不同的方面來談對生命的認識,展示了生命的意義,並且教育我們:要珍惜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這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有很強的指導作用。

【説學生】

這篇課文的作者對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級的學生年齡尚小,在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上有一定難度。本單元的教學主題是:熱愛生命,教學時要體現整合的教學思想,聯繫前面兩篇課文的學習。利用前面的課文已經引發了學生對人生、對生命的一些思考和感悟,為學習本課作了鋪墊,這樣可以減少本篇課文教學的難度。教學本課前,還可以讓學生蒐集一些有關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使學生從中受到生命意義的啟發,為領悟本篇課文的思想內容做好準備。

【説設計理念】

本單元的教學主題是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學習產生真愛生命、敬畏生命的認識。《生命生命》抒寫了對人生的感悟,思想深邃。這類課文極容易上成道德課,為了避免此類現象的發生,備課時,我首先把目標定位到“人文合一”的層面,不但凸現教材中處處流露的生命教育因子,讓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而且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句進行品讀,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詞語的理解和體會,從而讓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機融合,渾然一體,進而讓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教學目標:

【説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藴含的意思。

4、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説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對生命的熱愛。

【説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領悟三個事例中藴含的意思。

【説教學過程】

一、整合單元內容,導入生命主題本課題比較特別,是兩個“生命”詞重複,這課題已經緊扣本單元主題“熱愛生命”,所以我先通過複習17、18兩課內容導入,既讓學生明確本單元的主題,又能順利板出課題第一個“生命”。然後通過介紹杏林子引出課題第一段,又順利板出課題第二個“生命”。分層次地板題,幫助學生層層深入思考課題。這時請學生讀題,這裏的讀題目,不在於學生能理解多少,而在於讓學生對課題的內涵初步有所感悟之餘也和作者產生同一疑問,帶着問題學下文。

二、整體感知課文,在讀書的基礎上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是第一課時的一個重要任務,是落實課程標準“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整體把握的能力”的一個重要訓練內容,需要老師使用有效的方法指導和訓練。在學生初讀課文後,以這兩個問題幫助學生整體感知課文:“課文圍繞“生命”寫了哪幾個事例?前半部分敍述了這三個事例後引發了杏林子怎樣的感悟?”這時指導學生通過板書幫助學生概括課文內容,既解決了課文“寫什麼”的問題,又理清了課文敍述脈絡,即課文“怎樣寫”的問題,從一定程度上説明在理解內容的同時領悟表達方法,能更好的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

三、在説話訓練中走近文本,和作者產生共鳴引領學生品讀飛蛾掙扎求生的事例時,當學生從“只要、就、稍”等詞體會到飛蛾生命的脆弱,從“掙扎、極力鼓動、躍動”體會到飛蛾珍惜生命後,我設計了語言訓練:飛蛾掙扎着,極力鼓動着翅膀,它會對自己説什麼呢?學生説: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就要逃出去;我不能就這樣死去,我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挽救自己的`生命;我只要有一點逃出去的希望,我也要爭取;加油!努力!一定要從這裏逃出去,重獲自由,不能放棄自己的生命……這一話題的設計既是一種想象説話的訓練,又是對飛蛾不言放棄、頑強抗爭精神的言説。學生看似在替飛蛾説話,實質在表達自己的心聲,於是,文與人、蛾與己就此相遇交融,人文性與工具性和諧一致。

四、在説話訓練中昇華生命感悟,在學完飛蛾求生、香瓜子茁壯成長兩個事例後,我問生命是什麼呢?這個一開始我們回答不了的問題,現在能回答了嗎?

[出示幻燈片] 生命

生命

生命……

學生寫到:生命是小草頑強的生命力:生命是在田野裏跳動的青蛙;生命是校園裏開得火紅的木棉花;生命是螞蟻尋找食物的身影;生命是我們在運動場上矯健的身影……在孩子獲得“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強烈體驗就結課會停留在單純的文本層面上,而設計了這個練習後等於輕輕推開生活的大門,把孩子從文本引入生活,因為一切的學習只有最終融入到學生的生活才是有效的。接着老師説:“把我們剛才所説的連起來,就是生命的詩篇、生命的讚歌啊”教師如詩般的語言,神奇的點化着孩子們身邊眼前的生命,孩子們似乎一下子就步入了一個神奇的生命林子。

《生命生命》説課稿15

一、教材解讀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新課標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五組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開頭髮問:生命是什麼?接下來並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講了飛蛾絕境求生、瓜苗從磚縫中長出、傾聽心跳三個小故事,表現出作者杏林子對生命真諦的思考、探究與領悟,最後一節道出心聲。向讀者傳遞了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生活得更加光彩有力。文章主體部分的三件小事看似淺濕,實則含義深刻;看似並列,實則層層遞進。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掌握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抓住重點詞語,聯繫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讓有限的生命創造出無限的價值。

三、教學策略

“生命是什麼”這樣一個深刻的問題對於四年級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為此設計教學流程時,我緊扣文路,設計教路,鋪墊學路,主要是以下幾點:(一)情景導入,引發生命的思考;(二)品詞析句,感受生命的躍動;(三)聯繫生活,欣賞生命的頑強;(四)親身體驗,領悟生命的責任;(五)叩問心靈,追求生命的價值。

四、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引導學生讀通課文內容,學會生字新詞。以下是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發生命的思考

播放一組大自然生機盎然的圖片,然後引用杏林子的話導入新課:一粒貌不驚人的種子往往隱藏着一個季節的燦爛;一條醜陋的毛蟲,可能蜕變為一隻五色斑斕的彩蝶,因為生命本身就是一個奇蹟。

這個環節,我讓學生看到與普通生命絕然不同的畫面,引發學生對生命的思考:生命是什麼?我們該如何看待生命呢?並自然引出課題“生命,生命”。

(二)品詞析句,感受生命的躍動

學生對生命有新的思考,就急於想從文本中找出答案,這時,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飛蛾求生的這個事例中感受生命的躍動,讓學生劃出令自己震撼的句子,重點出示:“但它掙扎着,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

句中飛蛾求生慾望之強烈,顯而易見,學生在“掙扎”、“極力鼓動”這些重點詞語的朗讀中,能想象出飛蛾為了一線生機使出所有力量,這時,老師讓學生聯繫上下文思考:飛蛾是在什麼情況下掙扎求生的?通過品悟,學生明白飛蛾此時身處絕境,毫無生還的希望,然而追求生存的力量卻又是如此強烈,讓它奮力拼搏,飛蛾絕境求生給學生震撼與啟迪:生命是如此重要。學生通過品詞析句,真切感受到生命的躍動,為小飛蛾弱小生命在這逆境中掙扎求生而敬佩。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題時,學生便像飛蛾一樣帶着強烈求生慾望,呼喊出了“生命,生命”。

(三)聯繫生活,欣賞生命的頑強

如果説,飛蛾的躍動是“求生存”,那麼瓜苗從磚縫中長出則更多的是“謀發展”,這個故事中給學生的啟迪應比絕境中求生的飛蛾更加深刻,為讓學生欣賞到生命的頑強,更為深入的領悟生命,我引導學生回憶吃瓜子的經歷,體驗瓜子殼的堅硬程度,感受小小的瓜苗衝破堅硬的外殼,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再聯繫科學知識讓學生聯想植物生長的條件,這時老師結合句子:“它可以衝破堅硬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成長,即使它僅僅只活了幾天。”進行探究“小瓜苗拼命衝出外殼,冒出地面,也許只能活幾天,你認為這樣值得嗎?”

此刻,我補充“黃山鬆”、“塔頂樹”、“爬蔓”、“竹石”等一系列震撼人心的圖片,學生聯繫了生活場景,領悟到生命的不屈向上,這時老師再親切與學生對話交流:“同學們,你現在對生命又有了什麼樣的理解呢?”帶着對生命執着追求,學生再讀課題時,香瓜子這種頑強向上的生命力,已不只限於對文本的認識,而是深入到內心深處。

(四)親身體驗,領悟生命的責任

飛蛾、香瓜子這些小小的生靈用它們的頑強和努力證明對生命的渴望和熱愛,作為萬物靈長的人,又應該怎樣對自己的生命負起責任呢,在這一環節中,我注意引導學生由物及人,從飛蛾絕境求生存,香瓜子磚縫謀發展的`故事領悟,轉入親身體驗中。首先,讓學生閉上眼睛把手放在左胸上,和杏林子一起感受心跳,然後問:同學們你觸摸到什麼?有的説:摸到生命在跳動,有的説:感到生命力很強大,還有的説:擁有生命多幸福呀!

這時讓學生用個性化的朗讀去告訴別人: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於我的。然後我再聯繫文本,適時拓展:介紹杏林子的人生經歷,寫作背景資料。當學生知曉一個有着如此熱情,對生命充滿追求的人,居然是一個日夜飽受病痛折磨的殘疾人,對生命更加敬畏。此時,師生一起帶着對生命負責的態度深沉地齊讀課題“生命,生命”。學生以文本的拓展,思索起生命,在親身體驗中知道必須承擔的責任。整個教學過程,就變得更加立體豐滿起來!

(五)叩問心靈,追求生命的價值

在學生獲得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感受之後,我把學生從文本引入生活,聯想到自己,讓學生説説自己該怎樣對待生命,學生結合自己瞭解的身殘志堅的人進行交流,然後畫面出示:攀登藝術頂峯的聾啞姑娘——“千手觀音”;身殘志堅的現代保爾——張海迪;先人後已的神州之花——文花枝;輪椅上的科學鉅子——霍金;不懼暴力保衞聖火——金晶……從一曲麴生命讚歌中,我們再次回到了課始的那個問題“生命是什麼呢?”文章題目重複出現“生命”“生命”含義又何在呢?然後讓學生深深地叩問自己的心靈,我又該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譜寫生命呢?讓學生用:“可以……也可以……”的句式寫話,暢談如何讓自己的生命變得光彩有力。學生對生命的獨特理解,已超越了文本,超越了課堂,在今後的人生中,將輝映出奪目的光彩。

回顧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這一節課的教學,在貫徹新課程理念中,有三個鮮明特徵:

(1)閲讀文本,對話交流。引導學生在閲讀中思考,閲讀中感悟。文本中的飛蛾絕境求生、香瓜子的頑強不屈、傾聽心跳的鏘鏗有力與學生心靈彼此交融,達到和諧統一。

(2)緊扣課題,逐層深入。生命含義豐富,意味深長,教師在教學中有意存而不解,而是在反覆迴盪,在逐步深入中給學生更多思考的空間,最終達到情感上的共鳴,理性上的認識。

(3)聯繫生活,注重體驗。引導學生跳出文本,走向生活。使學生對深刻的生命話題有更真切的感悟,在潛移默化的閲讀之中吸取到人生的營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