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四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六篇

來源:文書谷 8.6K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説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語文説課稿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四年級語文説課稿模板六篇

四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第一部分 説教材

《九色鹿》是一則民間故事,主要講了九色鹿不顧生命危險救了調達的命,並不要他的任何回報,只求他不向任何人泄露他的住處。調達鄭重起誓決不説出九色鹿的住處,在“重金”面前他竟然見利忘義出賣了九色鹿,但最終受到了懲罰。故事情節生動,內容簡單,語言淺顯,學生很樂意讀,而且一讀便懂,所以這是一篇被許多人公認的“淺文”。但就是這樣的一篇“淺文”,其中卻藴含着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做人應當要遵守諾言、知恩圖報,而不應當見利忘義。因此,在教學中要着力把課文語言的“淺”和內涵的“深”恰到好處的結合起來。學生比較喜歡這種情節生動,語言淺顯易懂的課文,是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好教材。基於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在教學時,我主要採用自主研究性學習方法,以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合,為學生營造足夠的主動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親歷閲讀實踐的過程,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從而讓他們獲取快樂學習的體驗。

設計理念

緊扣文本,聯繫生活,放眼學生未來。在語言文字訓練上,落實“讀、説、想”;在內容感悟上突顯“利、恩、信”,兩者互相融合,前者是基礎,後者是提升。讓學生在充分地“讀、説、想”中,感受出“巨利、大恩、重誓”,從而深刻領悟文中的內涵。

設計特色

1、大膽打破文本,進行創造性的重組。

2、營造民主、平等的對話氛圍。

3、層層推進,讓學生的思想、情感一步步昇華。

4、體現“情感性、幽默性、哲理性、靈活性、創造性”的個人教學風格。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學會生字,理解生詞,積累並學會運用本課 中的成語。會用“只好”、“竟然”造句。

2、過程和方法:自讀感悟,採取對話形式交流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

3、情感和態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刻體會人物形象。學會複述課文。

第二部分 説教法和學法

1、文本對話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設計教案時,我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閲讀教學從“獨白”走向“對話”。學生在閲讀過程中與文本、教師、同學進行全心的對話,在多層次、多角度的對話中深入感受文本,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2、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激發學生努力探索。

1)、設計合作學習時,既有明確的內容,又可以及時反饋。

2)、採用先自主後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帶着自己的學習成果與人交流。

A、從故事教學的角度來講,我認為除了故事情節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要通過閲讀,感受人物形象,為此,在學生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體情節之後,我確定了這堂課學習的主要任務,即研究兩個主人公的品質特點,這樣讓他們學有目標,學有方向。九色鹿的見義勇為學生往往心裏明白而不會概括。(這在我多次試教中顯現出來)對此,我索性把詞典上的意思講述出來,再讓學生聯繫課文內容進一步體會其見義勇為的特點。從第二自然段“九色鹿立即縱身跳進河中,將落水人救上岸來。”“在洶湧的波濤中奮力掙扎。”從“立即”一詞可以表明九色鹿救人時不假思索,行動快速而果斷,而且聯繫上文可以看出九色鹿不顧自己的安危,這就是一種見義勇為的精神。

接着,再讓學生自讀第四自然段,從不求回報以及讓落水的調達快回家的語言當中感受到九色鹿的善良的一面。

B、學生從課文結尾九色鹿怒斥調達的一段話中,直接找出了概括出調達的性格特點的`關鍵詞——“見利忘義”,“背信棄義”教師再讓學生默讀6、7兩個自然段,再通過朗讀、想象調達當時鄭重起誓的樣子,這樣學生便能抓住調達落水得救後感激涕泠(語言、動作)、面對懸賞時立即告密(動作)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感悟到這個人靈魂的骯髒,加深對這兩個關鍵詞語的理解。

C、九色鹿對國王控訴的那段話是文章的重點部分,也是整堂課一個重要的訓練點。為此,我出示了這段話:

“陛下,你知道嗎?正是這個人,在快要淹死時,我救了他。他發誓永不泄露我的住處地,誰知道他竟然見利忘義!您與一個靈魂骯髒的小人來濫殺無辜,難道不怕天下人笑話嗎?”

教師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反覆閲讀,反覆體會,一步步引領孩子品讀課文,在讀中悟,在悟中讀,由九色鹿的氣憤到勇敢到機智,情感體驗越來越深刻,課文讀得也越來越有味。

D、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課堂是個開放的大課堂,學生的視野更開闊了,思維更活躍了,嘴巴也更會講了。但是,語文課還是姓“語”,課堂教學還是應該立足於語文學科的根本,學語文,用語文。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讓學生多次想象練説的環節:想象調達當時的鄭重起誓;想象九色鹿控訴時的內心憤恨;想象國王聽了之後的內心活動以及國王會如何懲罰調達等,通過角色的置換、想象,讓學生充分感受民間故事所特有的豐富的體驗。

E、語文課程的“開放”、“拓展”,都必須建立在對文本理解的基礎上,因此,我們要正確處理文本的價值取向和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教學中,我緊緊抓住課文語言文字引導學生感悟體會、朗讀説話,從字裏行間體會兩個人物的截然不同的性格特點,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學最後一環節——誠信格言的補充,一方面有利於學生進一步感受故事所藴涵的做人的道理,同時,與當前所提倡的誠信教育相結合,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另外,為學生用精煉的語言寫出學了故事以後的內心感受起到了示範作用,有利於學生學以致用,真正形成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最後,老師還告訴學生:九色鹿壁畫至今還完好地保存在敦煌莫高窟,建議同學們有機會去觀賞,旨在鼓勵學生走進學習語文的大課堂,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3、作業設計

讓學生動筆永遠沒有錯。它不僅是高效的語言訓練,更是一種高效的思維訓練,有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深刻性、創造性。因此,在讓學生交流過心得體會後,讓學生聯繫以往閲讀的故事,用上本課或課外積累的成語來概括人物性格。

四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荷蘭一向以“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聞名於世。本文是一篇描寫荷蘭田園美景的散文,全文圍繞“牧場之國的荷蘭”來寫:碧綠的草原,黑白花牛,乳白色的綿羊,黑色的豬羣,金色的晚霞,默默擠奶的人,寧靜安謐的夜晚,閃爍的燈……美麗富饒的荷蘭就像一幅幅田園畫展現在我們面前,從文章的字裏行間,我們能體會和感受到荷蘭田園那詩情畫意的美以及作者內心深處溢發的對荷蘭田園風光的讚美和嚮往之情。

課時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初步理清文章脈絡、感知課文。

3.學習第2自然段,憑藉語言文字,感受荷蘭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

4.學習第2自然段的寫作方法,激發學生想象力,對荷蘭的國花鬱金香進行擴寫練習。

教學重難點:

1.初步感知課文,理清文章脈絡,體會文章總分總的結構方式。

2.學習第2自然段的寫作方法,對荷蘭的鬱金香進行擴寫練習。

二、説教法

在《泉城》、《九寨溝》兩篇課文教學之後再來教這篇課文,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閲讀、體味。教師的責任重在組織學生開展好活動,激勵學生讀好課文。這篇課文通過幾個鮮明、生動的畫面描寫了荷蘭優美寧靜的田園風光,在教學中不必過多分析,讓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理解字詞,找到自己感受比較生刻、比較喜歡的部分讀一讀,並説一説為什麼喜歡,通過交流加深印象,體會課文所展示的詩情畫意。教師在組織交流的過程中,抓住重點,知道整體感知,讀懂課文。在此基礎上讓學習第2自然段的寫作方法,激發學生想象力,對荷蘭的國花鬱金香進行擴寫練習。進行拓展性訓練,促進學生積累內化課文語言,培養學生寫作興趣。

三、説過程

(一)揭題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1.談話引出課題,讓學生談談看到“田園”,看到“詩情”分別想到了什麼。利用已經學習的課文《泉城》進行比較,理解“田園詩情”的意思。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交流,教師可以瞭解學生對“田園”和“詩情”的理解情況,從而在與學生的交流對話中幫助學生準確全面地理解課題。】

2.指導學生明確,在本課中“田園”就是指荷蘭的牧場,然後來談談對荷蘭的瞭解。

【設計意圖:課前預習時要求學生蒐集有關課文的資料,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在課堂上交流,既是對課前預習的`檢查,同時也肯定了學生的預習成果。此外,學生蒐集到的關於荷蘭地理特點,經濟特點的資料都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一定幫助。】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

1.自讀課文,提出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遇到難讀的詞句或讀得不流利的地方多讀兩遍。

2.檢查預習情況。

檢查生字詞的認讀情況,指名學生認讀,及時糾正讀音,然後齊讀詞語,為課文閲讀打好基礎。學生通過預習,已經在詞典的幫助下理解了一些詞語的意思,所以,讀準詞語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來談談明白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設計意圖:檢查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為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打下堅實基礎。】

(三)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

檢查課文的朗讀情況。先讓學生練習朗讀,然後指名學生分段朗讀。在學生閲讀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概括每個自然段的內容。引導學生採用“××××圖”的形式來高度概括課文內容。

【設計意圖:本單元的課文結構都十分清晰,是學生開始學習概括文章內容的練習素材。有了之前兩篇課文的學習,學生在感知本課的內容、結構時就顯得輕而易舉了。】

(四)學習第二自然段,體會寫作方法。

指導學生重點學習下列句子的寫作方法:

(1)極目遠眺,碧綠如絲絨般的草原上,是一頭頭黑白兩色的奶牛。

(2)有的牛背上蓋着防潮的毛氈,正低頭吃草;有的站立不動,彷彿正在思考什麼。

(3)牛犢跑前跑後,活像頑皮的孩子;老牛儀態端莊,好似牛羣的家長。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環節的設計,使學生會運用比喻和擬人兩種寫作方法進行今後的習作。】

(五)拓展延伸,培養寫作興趣。

1.鬱金香是荷蘭的國花,在荷蘭隨處可見。但是在這裏,作者具體描繪了草原上奶牛的畫面,卻只用了一句話略寫了鬱金香。你們能否也象作者一樣,將荷蘭鬱金香的美麗畫面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

2.就以第二自然段的最後一句話為開頭,大膽展開想象。可以從花的數量、顏色、姿態等方面進行描寫,也可以模仿文中描寫奶牛的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模仿文中描寫奶牛的方法對荷蘭的鬱金香進行擴寫練習。】

四、板書設計

草原奶牛、鬱金香

低地駿馬家畜

水、花、牧場之國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傍晚擠奶

夜晚平靜

四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輔讀學校教材實用語文第七冊第5課《詠鵝》。悠悠歲月,上下五千年。中國浩如煙海的古詩詞,有着如此燦爛的文化,博大而精深。唐時就有"人人會吟詩"的風尚。古詩文的朗朗上口,使人易誦易記,它那富有音樂性的節奏,至今,仍煥發出不息的藝術生命力。

《詠鵝》是一首兒童十分熟悉的古詩,不少學生在幼兒時就會誦讀。放在課文的第一篇,讓其讀讀、背背、看看圖、做做動作,自解其意,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這首詩從一個七歲兒童的眼光看鵝游水嬉戲的神態,寫得極為生動活潑。首句連用三個"鵝"字,表達了詩人對鵝十分喜愛之情。這三個"鵝"字,可以理解為孩子聽到鵝叫了三聲,也可以理解為孩子看到鵝在水中嬉戲,十分欣喜,高興地連呼三聲"鵝、鵝、鵝"。次句"曲項向天歌",描寫鵝鳴叫的神態。"曲項"二字形容鵝向天高歌之態,十分確切。鵝的高歌與雞鳴不同,雞是引頸長鳴,鵝是曲項高歌。三、四句寫鵝游水嬉戲的情景:"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浮""撥"兩個動詞生動地表現了鵝游水嬉戲的姿態。"白毛""紅掌""綠水"等幾個色彩鮮豔的詞組給人以鮮明的視覺形象。鵝白毛紅掌,浮在清水綠波之上,兩者互相映襯,構成一幅美麗的"白鵝嬉水圖",表現出兒童時代的駱賓王善於觀察事物的能力。

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教材安排。

我設計的本課教學目標:

1、引導體味詩的情趣,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語感目標)

2、會認"鵝、向天、白毛、綠水、紅掌、清波",會寫"曲、波"。(技能目標)

3、逐步培養自學古詩,自吟古詩的興趣。(情感目標)

教學重點是:會認"鵝、向天、白毛、綠水、紅掌、清波",會寫"曲、波"。

教學難點是:引導體味詩的情趣,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我準備用四教時完成。第一教時通過看圖初步理解古詩的.內容。第三、四教時進一步誦讀古詩,背誦古詩並做課後練習。今天我重點講一講第二教時。分四個環節教學:

第一環節:認識一位新朋友,激起學生興趣。從圖到字再到整首古詩,抓住時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為下文學習埋下伏筆。讀出詩的味道,又讓學生趣味盎然。

第二環節:學習古詩,理解詩意。首先展示熟悉的古詩插圖,一幅切合詩意的圖畫,能使詩教學直觀化。學生點擊喜歡的古詩進行朗誦。進一步激起孩子學古詩的熱情。還採用師生扮演不同角色朗讀這首古詩,可以減輕學生思想壓力,並能引導他們去積極思維。在朗讀古詩的過程中,寓教於嬉。把理解詩意和語言訓練結合起來了。

第三環節:學寫生字。課後的二個生字是要求學會的,能力訓練的重點依然在"自己學會"讓其會自己看"曲、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自己會體會筆順,自己會臨寫和校正。讓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顯得開放自主。

最後塗色練習這一環節讓學生動動手、塗塗色,激發興趣,寓教於樂,減少了許多繁瑣的講解。同時,化詩為畫,畫中領悟,不僅有利於學生理解古詩內容,更有利於入情入境,突破難點。

板書設計:第5課詠鵝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以上是我初步的設想,如果在教學中遇到問題,及時調整教學。

四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新課程標準指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讓學生主動學習,在課堂上,發揮自身的內在的靈性,打造活力課堂。

説教材:

《林中樂隊》這篇課文描寫了了森林裏各種動物發出的聲音,猶如一支樂隊奏出的樂曲,嘈雜而美妙,和諧而喧鬧。作者聆聽森林裏動物的聲音,用熱情的筆墨在和我們講述他的朋友故事。春天,森林裏所有動物發出的聲音,如同一個綜合型樂團,什麼歌手都有,什麼樂器也有,美妙極了。課文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字裏行間滲透了作者長期貼近大自然細心觀察、潛心研究積累起來的成果。課文條理性強,圍繞中心句“森林裏所有的動物都在唱歌奏樂:各有各的曲子,各有各的樂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具體介紹了森林裏各種聲音的演唱者以及演奏者和樂器。從中我們體會到作者酷愛森林,酷愛動物,酷愛大自然的情懷。

説學情:

學生對本課的動物名稱和發出的象聲詞有的比較生疏(有13個要認識的字,9個帶拼音的字)以及由這些字組成的詞語在理解和運用時有難度,同時對森林裏各種動物的叫聲有一些熟悉,有一些不熟悉。尤其對動物各有各的曲子,各有各的樂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這一中心句與課文如何介紹的的學生一看就知道,但要體會作者怎樣在聆聽中辨別聲音的特點對於學生不易察覺。

説教法:

為了課堂活起來,要結合本單元的有關的音樂方面的認識,結合學生已有的音樂課學習,平時聆聽生活和大自然中的聲音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本身潛能,交流各種聲音的美妙。課前預學;創設情境化難為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容造寬鬆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讀中體悟課文的主要內容、中心思想、寫作方法;設計讓學生在合作探究的問題領悟作者的熱愛森林以及動物和大自然的情感。

説學法:

課前預學:自學生字詞,達到正確流利讀課文。引導學生在自學過程中你的發現。課上交流彙報學會的和疑難問題,全班研討教師點撥。整個教學過程把要學習的知識點分散到不同的教學環節中,解除學生學習中的困惑,適合學生學習成長,正如“跳一跳,摘桃子。”

説教學要求:

1、 自學生字新詞。

2、 體會作者聆聽林中樂隊演奏時的心情。

3、 學習作者用哪些具體內容來説明中心句的.寫法。

説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聆聽林中樂隊演奏時的心情;學習作者用哪些具體內容來説明中心句的寫法。

説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師:同學們,自然界裏的聲音是很美妙的。你聽見那些聲音,能模仿一下聲音嗎?

學生交流(小鳥啾啾 蜜蜂嗡嗡 青蛙呱呱 ···)

2、師:同學們知道得不少,樹林裏除了這些小動物以外,有位小朋友他了解的更多。他發現樹林裏的小動物都叫起來,就是樂隊。今天我們來學習《林中的樂隊》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對熟悉的小動物瞭解,評價激勵學生思考林中的小動物還有許多是他們不知道的,讓學生好奇地走進文本探究學習。)

二、初讀課文

1、檢查學生課前自讀課文情況。

(1) 五位同學輪讀課文

要求同學們認真聽,如果發現讀得不妥的地方,大家幫助這幾位同學。讀得正確的流利的同學交流自己預學的方法。

(2)出示多音字

一小覺 奏樂 難為情 愛好 結實 小爪子

師根據學生讀的情況和評價,採用表揚和批評結合進行小結。

2、檢查學生自學新詞的情況。

師:同學們對課文的新詞有什麼發現?説説給大家聽一聽,讓我們一起分享你的發現。

學生交流(帶口部字多)

唱 叫 吹 聽 喧 嘷

囀啼 咳嗽 呻吟 吱吱 嗡嗡 呱呱 哼哼 咩咩

吱吱嘎嘎 咕嚕咕嚕 嘎吱嘎吱 撲嚕撲嚕

師:大家看看想想這些帶口子旁的字詞有什麼分別?

生交流(動詞的 聲音的詞 )

師:對,聲音的詞把它叫做擬聲詞,模仿聲音的詞。文中什麼叫聲像咳嗽?能把這些聲音與小動物搭配起來嗎?

生交流時要求每個學生只有説其中一個的機會。讓大家都來參與啊。

師:同學們一定還知道其他的擬聲詞吧!

生交流(嘰嘰喳喳 啾啾 嘭嘭,咚咚,噼噼啪啪,叮咚咚 啦啦 嘩嘩 汪汪 咚咚 呀呀 呼呼 嗖嗖 潺潺 噓噓 鴨鴨 嘎嘎 鈴鈴 滴滴 答答 颼颼 淅淅 瑟瑟 瀝瀝 哼哼

師小結:擬聲詞在我們的生活中還真不少。它把不同的小動物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我們會用其中的喜歡一個的詞説句子嗎?

生交流(迎新辭舊的日子能聽到噼噼啪啪的鞭炮聲。

海底世界能聽到小鳥在啾啾地唱歌聲。

學校鼓號隊在咚咚咚咚地敲鼓······)

(設計意圖 針對本課要學習的生字詞多,讓學生自己發現生字的特點,掌握規律學習,同時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和情感體驗來學習,既簡便又快。)

三、質疑問難

師:1、同學們課文中有沒有不認識或不理解的字詞呢?

學生小聲讀課文後,同桌交流,然後在班上交流。

2、能正確流利的讀課文嗎?

個別學生讀課文

學生評價

教師小結讀課文不僅做到正確流利,還要讀得有有感情。(設計意圖:讓全體學生都知道自己學得可透徹,鞏固複習有提高閲讀課文的能力。)

四、作業

1 讀課文達到正確流利。

2、抄寫積累運用中的本課的詞語。

四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母親的呼喚》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S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文以"母親的呼喚"為線索,寫了作者兒時的三件小事,平凡真實,感人至深。文章採用"總―分―總"的敍述方式,條理清晰,層次分明,結構完整。

2,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本課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領悟"母親的呼喚"裏包含着母親深深的愛,體會母愛的深切和偉大。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

(3)情感目標

教育學生認識母愛的偉大和親情的可貴,懂得"身在福中要知福"的道理。

3,教學重點:

從母親簡單的話語,樸實的舉止中,體會母愛的深切和偉大。

4,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為什麼説"身在福中不知福"。

二,説教法

這篇課文歌頌了母愛的深切和偉大,情真意切,意味深長;語言樸實無華,卻耐人尋味,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豐富的人文內涵,在教學過程中,我嘗試運用了以下教法:

(一)緊扣"呼喚",層層深入

"母親的呼喚"作為文章的線索,貫穿於全文。基於課文的這一特點,教學時我以課題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通過初讀課文,瞭解母親的愛和關懷主要體現在三件事上。然後引導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探究,交流,領悟母親的呼喚裏包含了關心,關愛,擔心和幸福,母親的呼喚其實是愛的呼喚,而作者在母愛的感召下,學會了長大,學會了給予,學會了責任,懂得了珍惜。

(二)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這篇歌頌母愛的文章,情真意切。為激發學生的感情,我在此課的教學過程中創設了多個情境。如上課伊始,運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誦讀古詩《遊子吟》,説説自己的'感受,從而為學習課文奠定了情感基礎。我還和學生一起演唱《世上只有媽媽好》來昇華情感。在閲讀教學中穿插音樂,配樂朗讀,來渲染氛圍,抒發情感。

(三)品詞析句,明情悟理

語文的課堂是情感的課堂,沒有感情的課堂就如同池塘裏沒有水一樣,沒有生命。怎樣讓學生通過文字進行情感體驗,煥發生命呢 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了,我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將品詞析句,感情朗讀始終貫穿於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通過品讀,賞析"輕柔","憔悴不堪","淚眼模糊","喜極而泣","聲嘶力竭"等詞,領略文字的美妙,品悟字裏行間的情真意切;我還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牽引學生進入文本角色,感受人物的精神,明白母親的呼喚其實都是母愛的流露,都是親情和關懷的表示。

三,説學法

1,自主探究

2,合作交流

在教學中,我主要滲透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兩種學法的指導。堅持把"讀"的訓練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併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面對面地聽,説,讀,問,評,議等去實現,例如:通過閲讀課文,以及對一些重點詞句的探究和體驗,思考母親的呼喚裏包含了什麼,然後組織學生小組交流,反饋交流情況。再如結合課文讓學生説説你有過聽到母親呼喚時的甜蜜體驗嗎 對母親的呼喚你也有和文中小蓉一樣心生厭煩的相同感受嗎 這些問題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目的是培養學生閲讀,理解,感悟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四,説練習設計

通過對文章內容的瞭解,情感的介入,孩子們的心裏一定藴藏了對母親的感激之情亦或是愧疚之情,於是我設計了抒情吧這項練習,讓學生以作者的口吻對文中的母親説一句話,以自己的口吻對自己的母親説一句話,以及對天下所有的母親説一句話。它是對課文的一個拓展和延伸。旨在抒發美好情感,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五,説教學過程

(一)緊繫課題,奠定情感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是由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展。上課伊始通過賞讀古詩《遊子吟》,説説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學生對母愛有了初淺的感受。師生一起演唱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奠定情感基礎。再板書課題,引導學生質疑,母親的呼喚包含了什麼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帶着問題自由朗讀課文,並畫出感受最深的語句,寫出自己的體會。通過同桌交流,小組合作交流等方式進行感情的互動。

(三)精讀探究,品讀體味

1,讀中聯想,迴歸生活,激發學生情感

整體把握課文後,通過交流,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説説母親的呼喚包含了什麼 運用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引讀的方式,讓學生與文本進行直接對話,掠過歲月的痕跡,將情景再現,勾起學生對兒時生活的美好回憶,引發學生通過聯想把閲讀的內容和自己的生活經驗連接起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教學課文第1自然段時,引導學生理解"輕柔"是什麼意思 母親為什麼是輕柔的呼喚 是什麼給了初學走路的嬰兒勇氣和力量 感受到母親的呼喚是親切的,温暖的,母愛的力量是強大的。瞭解母親的呼喚包含了無限的關愛。再讓學生説説自己都有哪些甜蜜體驗 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最後通過齊讀,迴歸生活,激發學生情感。教學第2自然段時,引導學生質疑,為什麼"我"在和母親捉迷藏時總能看到母親 引導學生體會"總是"一詞,領悟母親是時刻關注着我,關心着我。在和"我"捉迷藏時母親的神態是怎樣的 引導學生理解"慈祥",體現母親的善良,和藹。再讓學生説説看到作者兒時和母親捉迷藏這個場景有何感受 理解作者為什麼説那温馨的一刻,是我幼年生活中最快樂的回憶。

2,讀中感悟,走進人物,體驗情感

課文第3自然段是本文的重點,也是文章最感人的部分,為了更好突出重點,我力求做到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我認為感悟不是告訴,不是分析,不光是理解,而是刺激,探究,更是體驗。

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我着重抓住母親的心理活動和行為神態的變化描寫,通過多種閲讀方式,全方位地感受一位母親的偉大。①採用"默讀—點讀—評讀—齊讀"等多種變化方式,讓學生在反覆誦讀的過程中,加深對人物的認識,情感得到薰陶。②音樂是奏響心靈樂曲的神奇音符,因而我選擇了一段極富感染力的音樂來營造氣氛,引領學生走進人物內心情感,感受人物精神,情感得到震撼。

四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6

大家好:

我説課的內容是湘教版國小語文第八冊的第三單元第11課《寒夜的燈光》,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感悟文中那濃濃的愛意 ,和作者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學會感受來自別人的愛,教育學生做個有愛心的人。

《寒夜的燈光》是一篇講讀課文。講述了加拿大西部一個荒涼的小鎮上,在一個暴風雪即將來臨的夜晚,“我”冒着生命危險出診,由於道路不熟悉,病人的家屬通過電話請沿途的農家開燈為“我”引路。“我”擔心晚上還有人求診,於是壯膽返回,卻沒想到沿途農家的燈依然亮着,“我”渾身充滿温暖和力量。文中緊扣寒夜裏的“燈光”塑造了農民們的守信、友善以及一個盡職盡責的醫生。課文字裏行間流露出寒夜出診的“我”無比的不安和恐懼,節約的農家人適時地亮起一盞盞普通的燈,給我帶來了温暖和力量,使我不再感到孤獨。如 “ 那麼複雜的鄉村夜路,我怎能認得回去的路呢?”“沿途農家的燈都依然開着,我的汽車每駛過一家,燈光隨後就熄滅,在前面的燈光還在等待着我 …”

我根據新課程理念、學生學情以及課文內容,擬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是: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理解“荒野、漆黑一片、恐懼、多餘、依然、熄滅、

哀鳴”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背誦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

情感目標是:

體會節省的農家開燈為“我”照明,感悟他們的守信和友善,教育學生做個有愛心的人。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心情的變化,感受農家人對“我”的的友善;。教學難點是理解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的含義。為了更好的突破教學重點與難點,實現教學目標,我採用了情境教學法,朗讀感悟法,歸納法等,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抓住文中重點語句,與作者的內心變化產生共鳴。具體的教學過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來導入新課,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我讓每個學生閉上眼睛,想象在寒風呼呼的漆黑的冬夜,一個人獨自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突然一盞盞燈就在你眼前亮起,然後讓學生談談自己的心情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這樣可以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寒夜的恐懼和寒夜燈光帶來的温暖,以喚醒學生已有的的情感。隨後我便這樣導入新課,在這樣寒夜裏會發生什麼故事,大家想知道嗎?隨後板書課題《寒夜的燈光》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敍述順序,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在此同時指導理解生字詞,掃清障礙。

在這個環節我設計了兩個學習任務,一是讓學生充分的時間自學課文,圈出生字、生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理解詞義;;二是讓學生在獨立閲讀的.基礎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接着檢查學生自學效果,在檢查學生自學成果時,我先讓學生朗讀課文,再認讀生字、生詞卡片,接着交流對詞語的理解以及課文的主要內容,我相機捕捉學生創造性的見解,順勢引導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這樣既掃清生字詞給學生閲讀課文時帶來的阻礙,又培養了學生的閲讀能力,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

三、品讀課文,讓學生帶着問題自讀自悟,讀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在這個環節我分兩個步驟完成:

(一)是指名學生讀課文第1、2自然段,再讓學生討論從哪些方面可以感知當時情況的特殊,我從中適當引導,讓學生抓住“寒冷的夜晚 ”“ 嬰兒發高燒”“ 農民求診”等詞句來感受當時的情況。接着提問“我”還會出診嗎?這樣有利於引導教學縱深進行。

(二)是指名學生讀課文第3~8自然段,讓學生圍繞課文內容自由質疑,我再歸納成3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在出診和回家地過程中,“我”的情緒發生怎樣的變化? 第二個問題是“我”的情緒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變化? 第三個問題是該怎樣理解課文中這樣一句話“但是,我絕不感到孤獨,那種感覺就像在黑暗中見燈塔一樣,我渾身充滿温暖和力量。”

我讓學生圍繞這三個問題,自己從課文中找出描寫“我”情緒變化的重點詞句,再引導他們抓住壯着膽子——憂慮——不感到孤獨,渾身充滿温暖和力量等詞句來挖掘“我”情緒變化大的原因,讓他們從中深深 體會到農家人的守信和友善。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農民的的友善,我用投影出示課文中的三段話:第一段是今夜卻如那位農民説的,沿途農家全都把燈開亮了。一路的燈光指引着我,使我順利到了那個求醫的人家。第二段是那麼複雜的鄉村夜路,我怎認得回去的路呢?我發覺恐懼和憂慮是多餘的。第三段是沿途農家的燈都依然開着,那通明閃亮的燈光彷彿在朝我致意,人們用他們的燈光送我前行。接着讓學生反覆地朗讀這些句子,再引導學生抓住“依然”這個詞,然後讓學生説説從中 感悟到了什麼。

接下來我讓全班同學齊讀課文最後一句話。再討論:我為什麼不再孤獨?我為什麼在寒夜裏感到“温暖”和“力量?這樣讓學生完全的融入到文本中,與文本的中心碰撞,和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背誦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讓學生更全面更系統的理解課文。為了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出示文中的兩個句子:第一句是平時,一入夜荒野總是漆黑一片,因為那時農家用燈是很節約的。第二句是那麼複雜的鄉村夜路,我怎能認得回去的路呢?讓學生在不改變句子意思的前提下,嘗試着給句子換種説法。

四、拓展延伸,促進學生情感昇華

這個環節我引導學生聯繫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讓他們自由暢談寒夜的燈光給了“我”怎樣的力量?課後再讓學生把這個故事講給人聽。這樣把課內與課外相結合,不僅豐富學生語文基本素養,同時也使學生體會到愛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實際生活中做個有愛心的人。

五、課堂小結

我讓學生把自己學完這篇課文的收穫小結一下,通過這一環節來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同時也使文本知識在學生的心中得到內化。

以上是我對《寒夜的燈光》這篇課文在教學上的理解和想法,請各位老師多多指教,謝謝大家!

通明閃亮的燈光彷彿在朝我致意,人們用他們的燈光送我前行。接着讓學生反覆地朗讀這些句子,再引導學生抓住“依然”這個詞,然後讓學生説説從中 感悟到了什麼。

接下來我讓全班同學齊讀課文最後一句話。再討論:我為什麼不再孤獨?我為什麼在寒夜裏感到“温暖”和“力量?這樣讓學生完全的融入到文本中,與文本的中心碰撞,和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背誦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讓學生更全面更系統的理解課文。為了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出示文中的兩個句子:第一句是平時,一入夜荒野總是漆黑一片,因為那時農家用燈是很節約的。第二句是那麼複雜的鄉村夜路,我怎能認得回去的路呢?讓學生在不改變句子意思的前提下,嘗試着給句子換種説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