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課稿模板六篇

來源:文書谷 2.17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該怎麼去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説課稿模板六篇

説課稿 篇1

一、 説教材

教材分析:

《愉快的夢》是一首抒情優美的日本童聲二聲部合唱曲。它描述了兒童在夢中那神奇般的想象,同時也反映出他們對生活、對自然景象的認識和理解。歌曲具有搖籃曲的特點,6/8拍,速度較慢,節奏平穩,無太多的變化,表現了恬靜優美的意境。前半部分的旋律進行具有下行的傾向,使音樂顯得優美而帶有神祕的意味,慢慢進入夢境的寧靜氛圍。後半部分旋律進行轉為上行,音區移高,以模進的方式將音型帶入歌曲的最高音(la),產生了明亮的色彩,使人好像聽到了孩子們在看到了夢境中的神奇景象時發出驚喜的呼喊。結束句又回到了開頭的音樂情緒之中,形成首尾照應。歌曲反映了兒童對新奇美好事物所懷的嚮往和追求。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對音樂各方面要素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能用正確的呼吸及演唱方式演唱歌曲。本 年級的教學以演唱教學、樂理知識教學為主。要讓學生初步瞭解速度、力度、節奏、節拍、音色、音區等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樂理知識也佔有重要部分,要讓學生 能感受並認識到二四拍、三四拍、四四拍以及六八拍強弱規律。學習連線、換氣、延長等常見記號,並對學生進行節奏和旋律短句的編寫練習。另外,這個學期是學 生第一次接觸六八拍的合唱,要求做到和諧均衡,讓學生學會傾聽感受,並能體會六八拍盪漾旋律所表現的歌曲意境。

教學目標:

1、能用優美連貫柔和的歌聲表達《愉快的夢》所描繪的美麗神奇的夢境,感受6/8拍輕盈、搖盪的`節奏特點並在歌唱中表現。

2、能用和諧均勻的聲音演唱 二聲部,培養傾聽的良好習慣和合作精神。

2、通過聆聽,唱,演等方式,使學生體驗到樂曲的力度,演唱形式等音樂要素能改變歌曲的情緒。

3、調動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引導他們大膽地想像,富於個性的表達,主動地進行合作,培養創新意識、創造能力,積極參與感受、體驗、表現音樂等活動。

教學重、難點:

1、音樂感受力、表現力和鑑賞能力的培養。在熟悉旋律的同時,感受樂曲優美恬靜的情緒,能把握歌曲的速度,節拍,換氣方式,演唱形式等要素,體會六八拍連綿起伏的盪漾旋律所表現的温馨寧靜的神奇夢幻色彩。

2、掌握三度音程的音準,要求二聲部合唱和諧均衡,做到聲音連貫、流暢,學會控制平穩氣息,吐字自然、清晰。

二、説教法

1、音樂感受導入法:由音樂搖籃曲導入歌曲《愉快的夢》。

2、探究法:為了體現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重視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探究過程”這一要求,我設計了激趣、感悟、探究、表現的教學流程,通過有效的教學過程,喚起學生對音樂作品的興趣和熱情,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審美態度和價值觀。

3、 情感體驗法:本節課的設計着重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把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合作能力,思維創造能力放在首位,創設一種有組織、有目的、師 生平等參與的“活動化、生活化、自主化、情感化”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愉悦、和諧的氛圍中吸取知識、增長能力、健康發展。

三、説學法

採用實踐法學習歌曲。為了突破重難點,我遵循音樂教學的基本理念,精心組織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努力為學生享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提供機會。 我的基本策略是,以“唱”為本,把“情”貫穿始終,尊重學生的獨特的情感和創造體驗,把學習的主動權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以及自由發揮,從而使學 生學得生動活潑,並且妙趣橫生,如果學生出現偏差有不恰當之處,教師適當點撥一下,講解範唱一下。本節課力求在老師的幫助指導下,讓學生自己領悟,自己歌 唱,最後達到情感的昇華。

四 説教學過程:

(一) 創設夢境

1、設境 課前聆聽《搖籃曲》

1)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讓音樂帶我們走入美麗的夢境,靜靜地,描繪你的夢…

2)生暢談夢境

2、聽唱旋律

1)師:聽聽老師唱的夢是什麼顏色?你能形容一下這個夢的意境嗎? (優美盪漾)

A、師用WU哼唱旋律 生感受 B出示藍色版塊旋律,請學生用手勢輔助哼唱

3、師生合作 旋律合唱

師:老師想給這個夢再加上一層色彩,你們聽聽這個夢有變化嗎?(夢幻 飽滿 豐富多彩)

a 出示紅色版塊旋律 師生合作 b生視唱紅色版塊旋律

4、分聲部合作 均衡和諧

師:讓我們用柔美的聲音架起這座夢的彩虹。

(二) 描繪夢境

1、視聽結合 《愉快的夢》

(1)師 :我們的夢是七彩的,陳老師想跟你們一起去描繪更精彩的夢境,那就讓我們一起伴隨着音樂進入一個愉快而神奇的夢鄉!聽聽夢裏都有些什麼呢?歌曲表達了怎樣一種意境?請你用身體律動來表現。 (搖曳 寧靜 神祕)

(2)師:歌曲有搖籃曲的搖曳盪漾感,學過的拍號中哪個拍號也能體現這種感覺?(三四拍)

(3)介紹六八拍,師示範律動,請學生用身體律動感受並表現強弱規律

2、師範唱歌曲第一段

師:帶着律動再次體會歌曲可以分為幾個部分,你是如何判斷的? (演唱形式 歌曲內容等)

3、學唱第一部分

1)師用WU哼唱

a生尋找旋律走向 感受盪漾感 b師生共同尋找下行規律 並視唱歌譜

2)生完整唱歌譜並感受力度p及情緒 (要求 氣息保持不能斷)

3)生加上歌詞演唱 跟師畫旋律線 (注意表情聲音)

4)細節處理:a連線處要求柔和連貫 b“輕輕盪漾”前換氣,氣息托住

5)完整演唱第一部分 身體律動表現輕盈盪漾的感覺

4第二部分學唱

師:不知不覺,我們來到了神奇的椰子島,看到了小矮人,你們現在的心情如何呀?

1)模仿呼喚的情景和驚喜的表情 討論力度

2)師彈奏第一句合唱譜 生尋找高低聲部音高關係並視唱歌譜 (三度)

3)加上歌詞演唱 感受不同的旋律走向所營造的不同的氣氛

a分聲部演唱 b二聲部合唱 C 注意點(換氣和連線的作用)

4)跟唱第二行低聲部 説説旋律走向以及力度變化

5) a 第二行高聲部前兩小節旋律創編並視唱 b對比後面兩小節旋律走向

C視唱第二行高聲部 d 高低聲部合作 感受後面兩小節相反的旋律走向的意境

6)加上歌詞演唱第二行旋律 a 分別演唱高低聲部 b合唱

7)完整演唱合唱部分

5、再次整理歌曲力度、演唱形式、情緒變化

6、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 a 鋼琴伴奏 b 伴奏

(三) 豐富表現

1、改變演唱形式完整演唱並加上律動

2、表演歌曲

3、小結

同學們,我們的夢是美麗的是神奇的,我們夢想是我們前進的動力,只有擁有夢想的人才是新生活的創造者,讓我們為早日實現夢想而努力吧!

總的來説,我的這節課並不奢華。以前我也看過很多那種象排練的戲劇一樣的課,或者是那種高高在上的,在 我們大多數學校都很難實現的課,我覺得大家看了只能是欣賞一下,回去該怎樣還是怎樣。因此,我設計這節課的想法就是希望大家感覺只要自己稍加設計就能做 到。我認為衡量一節好課的標準,不應該是把自己表現的多優秀,而是要讓學生實實在在學到點東西。本節課教師只是起到設置情境、串聯環節、烘托氣氛的作用, 教師的角色是一個引導者、激勵者、參與者,而真正的主角是學生。

説課稿 篇2

安全標誌幼兒們要及早認識,以下是關於安全標誌説課稿範文,僅供參考!

在生活中安全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幼兒期的孩子們好奇心強,什麼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試一試,然而由於他們缺少生活經驗和常識,不能很好地把握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對一些有可能會造成傷害的事件缺乏防範意識和應對能力,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發生一些意外損傷。幼兒期是人一生中發展最迅速、最基礎的時期,讓幼兒有一個幸福、快樂、健康、安全的人生是所有家長和老師們的美好願望。正逢目前的主題活動《規則與標誌》,產生了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社會活動:"安全標誌".

設計意圖

新《綱要》中所提到的"應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誌和文字符號的興趣".標誌以其形象性、直觀性、知識性、實用性等特點運用廣泛,併為幼兒理解接受,讓幼兒掌握生活中常見的標誌的內容含義,有着極其重要的教育意義。"安全無小事,責任重泰山".為保證孩子的健康和安全,防止意外傷害的發生,我們對幼兒加強安全教育的培養。我們為幼兒創設了安全、富有啟發性的學習環境;營造了親切、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這個活動中,我們從眾多的安全標誌中選擇了一些貼近幼兒生活,能為幼兒理解的標誌符號,通過遊戲方式輕鬆學習,增進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規則意識。

目標分析

本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對幾種常見安全標誌的圖案、意義有初步的認知。對安全標誌進行分類,瞭解禁止標誌、警告標誌和指令標誌的基本特徵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養幼兒初步的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和規則意識,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能結合自己經驗創造性地設計出與日常生活相匹配的安全標誌。 對目標的分析: 新綱要中明確的指出:"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它着重於孩子的發展。教育目標在整個教育活動中起着導向作用,也是教育價值的具體體現。基於此認識,我在每個教學活動中都能把孩子的最近發展區作為目標制訂前提條件。在以上《安全標誌》教學活動中,我制訂的三個具體目標既能圍繞教育總目標,又能突出教學內容自身的教育價值,顯性之處在於力圖通過強調社會規則與安全意識教育的重要性,通過培養幼兒從小就能讀懂標誌,按照標誌的要求來規範自身行為或影響成人行為,達到人人都為創建"平安社會、平安校園、平安生活"的社會出一份力的教育目的`;隱性之處在於能將知、情、意、行諸要素和諧的統一其中,同時指向於幼兒生活質量的提高,即安全與健康。

過程分析

總述: 整個教學過程、時間大約需要30-35分鐘。 基本流程:以"棋"導題→標誌分類思考→小組按要求重點討論一類標誌→在師生互動交流中感知學習並掌握標誌特徵、名稱、作用及與人們生活的關係→幼兒製作標誌讓學習內容生活化→玩"棋"結題 教學方法有:小組討論、師生互動、個體操作、分組遊戲等 教學重點:重點在於引導幼兒能根據標誌上的圖案分析與辨別基本瞭解安全標誌的符號、名稱和意義。初步感知三類不同標誌的特徵與含義。 教學難點:一類標誌的規範性名稱及其教育意義。如:指令標誌、警告標誌、禁止標誌等。 整個活動過程首尾呼應,環環相扣,教學思路清晰明確,上一環節是下一環節的感知基礎,下一環節是上一環節的鞏固提高。我通過這種層層遞進、循序漸進的教學策略來精心設計教學問題,引導幼兒自主學習,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並在此過程中致力於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教學中,我始終扣住"社會性教育"這個要素把握教學重點、解剖教學難點,並把目標達成度的高低以及幼兒學習方式的轉變作為衡量本活動成功與否的標準。

分述: 第一環節為活動的起始部分(大約需要2分鐘)。我以"棋"的有關問題性情景,導出學習內容:安全標誌。 在活動的開始我設計了大部分幼兒都接觸過的 "棋類"問題引出一張嵌有各類安全標誌的棋盤,繼而通過"要想下這盤安全標誌棋,首先要認識棋盤上的一些安全標誌"為要求,提出今天學習的任務,這樣就能讓幼兒很有興趣的進入學習活動。

第二環節為活動的主要部分(大約需要25分鐘)。這部分含量較大,分量較重,是解決教學重點、達成教學目標的關鍵部分,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出示12個安全標誌,讓幼兒先思考,如果請你把這些標誌分成三類,你想怎麼分?之後一組小朋友操作分類,感知三類標誌的色彩、形狀及圖案等特徵,初步建立類概念,為下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第二層:採用小組討論方式,圍繞四個問題進行分組討論。

(1)這些標誌有什麼特徵?

(2)在哪裏見到過這些標誌?

(3)它們表示什麼意思?

(4)你能不能説出這些標誌的名稱?請幼兒分成三組,每組各選擇一類標誌進行研究、討論、相互交談。這個層面的安排主要是啟發幼兒聯繫生活經驗進行回憶,並藉助於孩子社會見識資源及能力發展差異來實施"生生互動"型學習。

第三層:本過程採用組間交流、師生互動的方式進行集體性學習,分別由三組選派1 至多名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向小朋友介紹自己小組探究的把類標誌的符號及圖案所表示的含義、標誌名稱、在生活中的作用。期間,

我一是隨機地結合幼兒交流進程穿插一些生活化的問題,如:當心火災(應怎麼辦?)、當心觸電標誌(應該怎麼做?)、必須戴安全帽(在哪兒見過?)、必須戴防護手套(什麼地方,什麼人需要戴手套?)希望幼兒通過生活經驗圖景在幼兒腦海中的再現幫助他們理解和掌握安全標誌。

二是引導幼兒去尋找發現一類標誌的共同特徵,即顏色、圖案、符號、形狀等,學習並記憶一類標誌的規範名稱並初步理解一類標誌的概念如:這類藍色圓形,圖案是白色的標誌,都是指令我們必須要做的事情,它們叫做指令標誌。這些黃色的、黑色三角形邊框,圖案為黑色的標誌,都是提醒警告我們要當心注意的,這一類警告人們的標誌叫警告標誌。這類紅色圓環、中間有一斜槓,底色為白色,圖案為黑色的標誌,都是禁止我們做的事情的標誌,那這一類禁止的標誌,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稱,禁止標誌。禁止標誌上的事情都是我們千萬不能做的事情。

三是因勢利導的進行社會規則及安全意識的教育,通過問與答適時地讓幼兒明確:安全標誌規範着人們的行為,告訴我們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哪些事應該怎樣去做。所以,

我們一定要嚴格按照安全標誌上規定的去做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很好的保護自己和別人的生命安全,我們大家才能健康快樂的學習和生活。這個層面主要用來解決教學的重點難點,完成第一及第二個活動目標,我認為應在這個層面的教學中體現如何把握《綱要》中所提出的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支持者的理念,為此我在幼兒主動學習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了作為一個教師在此過程中的主導作用。

第四層:採用操作活動法,讓幼兒遷移學習經驗,聯繫周生活中的人、事、物,嘗試設計並製作一些安全標誌。在幼兒設計製作標誌的操作活動中,我根據幼兒的不同情況加以引導:能力弱的可以繼續完成他的設計活動,能力強的可引導他向其他幼兒介紹自己設計的安全標誌的意思。有的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還是會尋找老師幫助,而教師則是把這個"包"推給了能力強的幼兒,建構了積極有效的生生互動。"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綱要。藝術》)倡導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現代兒童學習方式(《綱要。幼兒的學習方式》) 這個層面也是完成活動的第三個目標的主要手段。

第三環節為活動的結束部分(大約需要5分鐘)採用遊戲法讓幼兒分組玩"安全標誌棋",對所學的安全標誌的內容進行鞏固性練習。簡單介紹玩棋的規則、方法後,要求幼兒5人一組自行結合分成四組,推選小組裁判並分成黑白兩隊開始下棋,這環節的一安排,主要引導幼兒通過"玩中學、玩中記",複習鞏固本課所學的安全標誌的知識,並與起始部分相前後呼應,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鏈。

説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的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猴王出世》,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目標,説重難點,説設計理念,説教法學法,説教學過程,説反思等幾個環節對本課展開闡釋。

第一部分:説教材

《猴王出世》是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文化主題是“豐富多彩的文化”。篇幅有《詞二首》、《猴王出世》、《水墨徽州》、《走路的人》、《布達拉宮》,閲讀鏈接是“各美其美”,《綜合學習六》涉及到對名著《三國演義》的閲讀運用,對春節文化中“放鞭炮”的蒐集、整理、思考,以及結合現代生活的理解闡釋。這樣的設計,把“文化”一詞的領域從多元、多維、立體、綜合的角度向學生做出了闡述。

《猴王出世》節選自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第一回“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選作課文時有改動。課文主要寫了花果山上一塊仙石孕育了一隻石猴,這石猴與羣猴玩耍時,因敢於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羣猴拜為猴王,表現了石猴活潑可愛、敢作敢為的特點。

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講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況。第二部分講石猴和羣猴一起尋找山澗源頭,來到瀑布旁,石猴第一個跳進瀑布,竟發現了水簾洞。最後羣猴進入水簾洞,拜石猴為王。

第二部分:説目標

依據20xx版新課標和教研室下發的二級目標,我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分解為7個小目標:

1、正確認讀9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10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感受《西遊記》的語言風格,積累文中經典詞句。背誦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4、藉助詞典、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

5、在閲讀中瞭解文章的表達順序,再次深化了解敍事性作品順敍的表達順序。

6、藉助品讀、比較的方法體會文中“瞑目蹲身”等動作、“我進去,”“人而無信,不知其可”等語言描寫的表達效果。並能嘗試運用語言、動作等描寫方法進行人物仿寫。

7、激發閲讀古典名著《西遊記》的興趣,感知“猴王”形象,評價猴王。

第三部分:説重點難點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為猴王的經歷,體會石猴勇敢頑皮、機警智慧的特點,感受其形象,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這是教學的重點。課文是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與現代語言有區別,因此,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進而讀懂課文內容是教學的難點。

第四部分:説設計理念

根據敍事性作品特點理清文章的表達順序;能夠在課文中抓住表現石猴特性的關鍵詞(動詞),並體會文章環境描寫中涉及到的詞語的含義,是學習人物描寫類問題如何塑造人物性格,表現人物品質的關鍵,而如何聯繫上下文、尋找近義詞、反義詞、採用詞語替換、分合法解詞、去詞法解詞等方式正確理解詞語,又是我們藉助一篇典型課文學習詞語理解方法的有效途徑。所有這些,都是我們在設計學案和開展具體教學中需要特別注意的內容。

在知識的積累與閲讀拓展上,教師應有目的地將本課習得的閲讀方法推薦到相關閲讀中,推薦閲讀《西遊記》。另外,作為動作描寫和環境描寫的段落典型,如果時間允許,建議教師設計出相應的練筆環節,也好為本單元“我的小筆頭”中“心中的圖畫”奠定基礎。

第五部分:説教法學法

緊隨教研室推行的單元目標嘗試教學法,我一直在嘗試運用“三段論“的思想進行課堂教學,本課也是如此,至於學生,依然是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自學談論彙報展示的過程。

第六部分:説教學過程

教學第一課時時,我進行了常態目標的處理,如作者吳承恩的資料以及相關的《西遊記》的資料的查閲與彙報展示,識字、寫字的練習、以及解決不理解的詞語和概括文章大意。

第二課時便是教給學生高級技能的過程,依據單元目標嘗試教學為依託,我設計了本課時的學案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支架,將本課時按照“三段論”的步驟分為四個環節:第一環節,將石猴是怎樣出世的?又過着怎樣的生活?這一問題拋給學生,作為例中學部分,我點撥學生勾畫這一部分中對石猴的動作描寫,並體會這樣描寫的作用。第二環節,將這隻石猴為什麼能成為猴王呢?這一問題呈現在學案上,作為遷移用的部分,我提示學生運用剛才學到的方法,藉助典型動作、語言描寫,分析石猴能成為猴王的原因。第三環節,便是遷移用的環節,即讀寫結合點的練習,我讓學生根據剛才課文中作者是如何運用動作,語言等去描寫石猴的,去仿寫自己喜歡的人物,學生有了前兩個環節的鋪墊,雖然不會行雲流水,但也不至於無話可説了。第四個環節,我緊追不捨,忙不迭的向學生推薦了《西遊記》這部作品,並告訴學生,你們通過熒屏對這部作品的理解只是表面的,應該再去真正閲讀一下這部作品,領悟一下中國漢字的博大精深,有了電視劇的印象,讀起來也會容易的多。

第七部分:説反思

教學完這篇課文,忽然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學生先前已經接觸過語言、動作等描寫,也能夠結合文本説出一些描寫的作用,所以本課時的教學是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展開的。細想來,本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勾畫這些描寫,並説出作用這一環節學生學得較好,但讀寫結合仍是難點,寫出來的段落支離破碎的,以後還要加強這方面的指導。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聆聽!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大道之行也》是人教版國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第四課。本單元收錄了四篇文言文和一篇詩歌,大多講述了一種博大的情懷、積極向上的情操。

這篇文章是本單元的重點課文,這篇文章描述了理想社會,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通過學習,有助於培養學生分析文言文的能力,學習古人大膽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發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做一個為人類造福的人。

(二)教學目標:

1、積累一些重要的字詞和語法;

2、正確翻譯全文,背誦並默寫全文;

3、瞭解先賢聖哲關於人類社會的偉大構想,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並激發學生 樹

立遠大的理想,為人類造福,做一個真正的社會人。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要求學生在反覆的朗讀中,能同時領會文意。(本單元教學中要求突出朗讀,讓學生養好誦讀的良好習慣)

2、引導學生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這是掌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也是激發學

生樹立遠大理想,昇華思想的基礎)

難點: 1、如何理解“大道”、“大同”的含義;

2、聯繫,引導學生思考 《桃花源記》中的理想社會與《大道之行也》中“大同”有

無相似之處。(兩篇文章相較,使得學生可以在對比學習的基礎上,加深課文含義的理解,更正確地掌握文意,並且培養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養成對比分析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説學情:

這篇文章的教學對象是八年級學生,他們經過一年的文言文學習,已經掌握和積累了一定得字詞, 這篇文雖內容較艱深,但篇幅較小,僅107個字,所以我將用一課時來完成教學任務。 《大道之行也》表達的是孔子在戰亂非常多的春秋時期,迫切希望有一個太平盛世出現

的情感,他認為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定能形成一個“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的“大同”社會。所以,學校這篇文章,要讓學生理解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會,認識這一我國社會思想史上的寶貴財富,樹立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價值觀。

三、説教法及學法:

這篇文章,在教法上,我主要運用點撥、讀書指導和探究相結合的方法。(點撥,有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掌握文章內容;讀書指導是對朗讀所提出的要求;而對於一些開放性題目,運用探究的方法,則有助於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學習習慣。)

在學法上,我主要運用朗讀、自主學習和小組討論相結合的方法。(由於這是一篇簡短而精緻的文言文,所以,對於它的學習,重點我將放在朗讀上,通過反覆的朗讀以達到成誦的效果;自主學習的方法,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更加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中來,提高學習效率;而對古文的討論,則可使學生交流意見,活躍課堂氣氛,減少對文言文的生疏感、膽怯感。

四、説教學程序:

根據教學和語文學習的規律,這篇文章我的大致安排為:導入——朗讀感知——疏通文意—句段賞析——文章研讀——拓展這六個環節。

1、導入:由陶淵明的.世外桃源導入新課(古今中外的人們對於自身所處的社會都有一個美好的期待,陶淵明心中有一個世外桃源,孔子心中則有一個大同社會,那麼這個大同社會和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有什麼異同呢?今天我們將一起學習《大道之行也》。

2、朗讀感知:朗讀:通過範讀、自由朗讀、個別讀、分組讀、齊讀等方式,粗略感知文章內容。

3、疏通文意: a:在熟讀的基礎上,學生對照課下注釋試着自己翻譯。

b:同桌之間相互翻譯。

c:點學生逐句翻譯。

d:老師點撥,糾正。

e: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通讀全文,進行鞏固。

4、句段賞析: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選擇文中自己感興趣的句子,並談談對該句的體會,然後讓其他學生聽取後做評價,最後老師小結。

5、文章研讀:研讀部分,我主要是通過設問的方式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領悟文章的內容。 所以我設置了四個問題:

a、“大同”社會的根本特徵是什麼?請學生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並做講解;大道,

大同是什麼意思,説説自己的理解。(點撥:“大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指放

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或真理;“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會或人類社會的最高

階段。"大道"和"大同"都是當時人們頭腦中的理想境界,兩個詞中帶有明顯的理想色彩,寄託着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

b、本文從哪三個方面來説明“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的?答:①人人都

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②人人都能安居樂業;③貨盡其用,人盡其

c、 怎樣理解孔子關於"大同"社會的思想?

答:"大同"社會是夏以前的社會形態,過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為大

同"的説法。由此可見,"大同"社會是以“五帝之世”的傳説為

依據,經過加工提煉而後構想出來的一個理想社會模式,孔子

的原意是建立一個合理的社會,以消除現實社會中的黑暗現象

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會源自於"五帝之世

",同時又高於"五帝之世"。

d、文中“大同”社會跟陶淵明描繪的那個“世外桃源”有沒有相似的地

方?(點撥: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平等,和睦共處等)。

6、拓展:讓學生説一段話描繪你心中的理想社會。

7、教師小結,佈置作業:

小結:“大道之行也”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宏偉瑰麗的社會藍圖。在那裏,人們生活着並快樂着。儘管這個理想社會在小生產的基礎上不可能成為現實,但二千多年來它一直是許多進步思想家和社會改革家心中永不磨滅的夢。就是這個夢,牽繫着古聖先賢,牽繫着時人,讓我們齊心協力,為這個美好的夢的實現而加倍努力吧!

佈置作業: 1、 背誦並默寫課文。 2、寫一段文字,描述你想像中的未來社會;或者以“我在公元3000年”為題目,寫一篇文章,500字以上。

説課稿 篇5

我説課的題目是:《杜甫詩三首》,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下面我從文本解讀、學生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流程、板書設計六個方面向各位評委老師作彙報。

一、説文本

本文是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單元所選文言文,體裁不盡相同,內容各有側重。本單元教學任務是:卓有成效地進行誦讀訓練,富有創意地探究內容和寫法,在文言文教學上創造出一個生動活潑的局面。課文選取的三首詩是詩人不同時期的作品,題材不同,背景不同,風格不同。《望嶽》描寫泰山神奇秀麗的景色,讚美泰山高大雄偉的氣勢,抒發作者攀登絕頂的誓言,融情、景、理、於一體,感情基調熱情奔放。《春望》寫詩人歷經戰亂,目睹國衰城敗之象,身感離鄉背井之苦,表達憂國傷時念家悲已之情。詩歌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遊離,感情強烈而不顯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石壕吏》是詩人回華州途中所見,明寫老婦失子之痛、無人應徵之苦、自請應役之舉;暗寫差役逼徵之暴,在一定程度反映他思想的矛盾,既有對人民百姓的同情,也有對官府差役的含蓄揭露。詩情沉鬱而憂憤。這三首詩,是詩人從理想走向現實,從於家於己的眷顧轉向於國於民的關注,體現了詩人思想發展的軌跡。

二、説學生

八年級的學生閲讀和理解能力不高,認知、品析詩歌還欠火候;他們年齡尚小、閲歷尚淺,品悟詩情也須點撥。選擇一個好的教學方式、確立一個好的教學策略,是學習本文的制高點。

三、説教學目標

依據本單元的教學要求,依據文本的內容風格,依據學生的認知層面,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1)讀出詩的'情感和節奏。(2)感知詩的情感和價值觀。(3)品味詩的物境和意境。(4)鑑賞詩的美點和亮點。教學重點:目標 (1)、(2)教學難點:目標 (3)、(4)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錄音機、示範朗讀磁帶,學生課外蒐集有關作者資料

五、説教法學法:埃德加·富爾曾説:“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一堂課不是讓孩子做什麼,而是讓孩子學會怎麼做,即方法,在新課程標準中也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我採用以下教法:

1、古詩四步教學法。《望嶽》採用聽、讀、説、悟四步教學,讓學生把握物境、情境、畫境、意境。

2、合作探究教學法。《春望》採用學生合作探究,感知詩意、把握意象、賞析意藴、比較鑑賞。

3、自主演讀教學法。《石壕吏》採用學生自主設計、自主演習、自主評價。我力求做到:創設情境——師生互動——知識內化——拓展深化讓學生達到:初步感知——自主探究——想像畫面——感悟意境

六、説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望嶽》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1、多媒體顯示:民間疾苦,筆底波瀾;世上瘡痍,詩中聖哲。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2、走近杜甫,背景介紹(由學生展示有關文字資料)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學生收集資料、交流合作的能力。3、初讀全詩,學生對照註解,自讀自悟,展示圖片,創設情境氛圍,讓學生領略到詩人藴含於景物中的凌雲壯志、萬丈豪情。

〈二〉、網絡交互,自主探究1、向學生們推薦網站,引導學生自主瀏覽。2、聽配樂朗讀,再次把學生帶進詩的情境中。3、合作探究:你們能談談對《望嶽》的瞭解嗎?(讓學生帶着問題再次走進課本,小組合作探究。)4、師生共同配樂朗讀。

(三〉、知識內化,個性展示1、這一環節我出示古箏、笛子、琵琶這三種樂器(多媒體顯示),讓學生從中選出自己最感興趣的一種樂器來配合這首詩。並説出:為什麼你要選這種樂器?來一個個性大展示。(讓學生之間互相評價,學生的思維得到縱情放飛,最後教師作綜合點評,這樣學生的自信心和表現欲都得以高漲,使課堂氣氛燃起熊熊之火。)2、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朗誦興趣,我又組織全班同學分組競賽朗讀,。(至此,課堂教學達到高潮,學生真正做到了在誦讀中感悟,在感悟中誦讀。)

〈四〉、拓展深化,即興創作。情景作文,模仿青年杜甫的口吻,把《望嶽》改寫成一篇敍事寫景的散文,在悠揚的笛聲中學生文思泉湧。

(五)教學小結: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回顧本堂課的教學,我主要讓學生在情境感悟中體味詩人的酣暢豪情;在網絡交互中重獲立體的語文世界;在自主探究中構建自己的詩歌鑑賞;在反覆誦讀中展示學生的個性與才華,從而營造出一種開放性的課堂教學,使自己努力成為一名新課改的實踐者和執行者。

説課稿 篇6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捉迷藏的昆蟲》。以下是我對該活動的分析:

一、設計意圖。

喜歡動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中班的孩子很喜歡接近小動物,和動物們交朋友。中班幼兒對動物有了一定的認知基礎,對動物有着濃厚的探索慾望。在《有趣的昆蟲》主題中,我們進行了一系列關於“昆蟲”的活動。一方面讓幼兒瞭解一些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另一方面通過了解,幼兒產生探究動物自我保護本領的興趣,激發幼兒積極思考的願望。

二、説教材。

(一)目標定位:

根據《綱要》指導和活動的內容,結合中班幼兒年齡段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瞭解一些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2)情感目標:

知道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

(二)重點和難點。

本着建構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瞭解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原理以及方法。重點的依據:只有瞭解保護色的原理以及方法才能幫助幼兒理解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2、教學難點:

理解保護色,知道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難點的依據:保護色是較抽象的概念;幼兒沒有利用保護色、偽裝等方法進行自我保護方面的基礎知識。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幼兒能夠達到本活動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三、説教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本次活動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瞭解一些昆蟲的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了。激發幼兒產生探究動物自我保護本領的興趣。

基於本活動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活動探究法:

引導幼兒通過捉迷藏的遊戲,找找藏起來的昆蟲,從這種遊戲情景中獲取知識。以幼兒為主體,使幼兒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幼兒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2、集體討論法:

針對觀察發現“不容易找到的昆蟲”提出的問題,組織幼兒進行集體討論,認識動物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方法,知道利用保護色自我保護的原因。促使幼兒在學習中思考,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

四、説學法。

我們常説:“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幼兒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本次活動中指導幼兒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幼兒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分析歸納法。

1、自主探究法:《綱要》科學領域目標明確指出:“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活動中,我引導幼兒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説一説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對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方法產生了興趣。

2、分析歸納法:當幼兒對昆蟲利用保護色隱藏自己有了初步的認識之後,讓他們交流自己的看法,講述自己的想法,討論為什麼部分昆蟲不容易被發現,討論昆蟲利用保護色隱藏自己的原因。進一步瞭解昆蟲利用保護色隱藏自己可以預防敵人的攻擊。

與此同時,我還通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共長的方法,表達着各自豐富的、多樣性的認識,體現着“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該活動的教學過程:

五、説教學程序。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為:

導入活動——交流討論——操作體驗——本領遷徙——活動延伸

1、導入活動,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開始,以和昆蟲捉迷藏的遊戲讓幼兒觀察並尋找哪些昆蟲藏起來了,從而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2、交流討論:告訴幼兒還有一些昆蟲沒有找到。引導幼兒討論為什麼有些昆蟲不容易發現,瞭解昆蟲利用保護色的方法以及原因。激發幼兒的積極思考的願望。產生了探究動物自我保護本領的興趣。

3、操作體驗:讓幼兒在瞭解保護色的基礎上,根據“保護色”的方法為一些昆蟲尋找合適隱藏的地方。通過操作體驗進一步幫助幼兒鞏固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知識。

4、本領遷徙:通過圖片,瞭解人類也會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

5、體驗快樂這是活動的延伸,通過了解一些昆蟲、人類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與教師同伴之間玩捉迷藏的遊戲中體驗自我保護的快樂。

六、活動評價。

縱觀整個活動,各環節緊密相連,相互滲透,所有環節都是圍繞“保護色”來進行。本次活動,我根據中班幼兒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體現了“整合”的設計思想,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幼兒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幼兒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有效貫徹了《綱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我相信,通過這個活動,能讓幼兒真正體驗在活動中享受學習樂趣。

以上就是我説課的全部內容,謝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