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五年級數學説課稿集錦7篇

來源:文書谷 2.71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説課稿,編寫説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五年級數學説課稿7篇,歡迎大家分享。

【推薦】五年級數學説課稿集錦7篇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

本節內容是從一個小狗活動的實例出發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出圓的面積。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過了圓的周長,弧長等有關概念、公式,在這個基礎上,學好本節課,掌握圓的面積公式和有關計算,為學生今後學習和圓有關的圖形的面積奠定了基礎。特別是在面積的推導過程中,潛意識的培養了學生的極限思想。

二.目標分析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的數學教學應以學生髮展為本,培養能力為重,同時也要強化應用意識,所以教學目標的確定應建立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上,而預備年級的學生只具備一定的形象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還不完備,所以根據本節課的特點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瞭解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⑵幫助學生掌握圓的面積公式,並能應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

使學生了解從未知到已知的轉化過程,逐漸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實例引入,讓學生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向學生展示生動、活潑的數學天地,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探索,在參與中體驗成功的樂趣。

三.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以及圓的面積公式的應用。

難點:在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中,學生對圓的無限平均分割,弧長無限的接近線段的理解以及將圓轉化為長方形時,長方形的長是圓的周長的一半的理解。

四.教法分析

1.教法分析:

針對剛邁入國中的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以及他們現在的知識水平。採用啟發式,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讓儘可能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課堂上教師要成為學生的學習夥伴,與學生同甘共苦一起體驗成功的喜悦,創造一個輕鬆,高效的學習氛圍。

2.學法指導

通過實例引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數學,在藉助長方形面積公式來推導圓的面積公式的同時,使學生體會到觀察,歸納,聯想,轉化等數學學習方法,在師生互動中讓每個學生都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教學手段

為了更好地展示數學的魅力,結合一定的多媒體輔助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增加形象感與趣味性,騰出足夠的時空和自由度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五.教學過程

1.複習(1)長方形面積公式

(2)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

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求法是通過割補轉化為長方形面積來解決。

2.創設問題情景,引入課題

一隻小狗被它的主人用一根長1米的繩子栓在草地上,問小狗能夠活動的範圍有多大?

問題:1.小狗能夠活動的最大面積是一個什麼圖形?

2.如何求圓的面積呢?

3.師生互動,探索新知

(1)引導:

平行四邊形面積可以轉化成長方形面積,那麼圓的面積是否也可以轉化成長方形面積來解決呢?

(2)實驗操作:

教師將課前準備好的圓分給各小組(前後四人為一組)。請同學們試試看,是否可以將圓轉化成為長方形。

(3)動畫展示

讓學生閉起眼睛想一想是不是分得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於長方形。

當我們把圓平均分得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就越接近於一個長方形,它的面積也就越接近了這個長方形的面積。

(4)得出結論:

啟發1:既然圓的面積無限接近於長方形。那麼我們如何根據長方形的面積來推導圓的面積公式呢?

啟發2:長方形的長、寬與圓有什麼關係呢?

再次展示動畫。

設圓的半徑為r

啟發學生尋找規律,由圓的周長為2pi;r,推導得出長方形長為pi;r,寬為r,

圓的面積。

4.實際應用

(1)利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求小狗活動範圍的最大面積問題?

(2)例題講解

例題1:已知一個圓的直徑為24分米,求這個圓的面積

注意書寫格式:1)寫出公式2)代入數字3)計算結果4)寫出單位。

(3)鞏固思考

小明家新買了一個圓桌,媽媽讓他求桌面的面積。你能夠幫助小明回答嗎?

(4)鞏固練習

例2.一個圓形花壇,周圍欄杆的長是25.12米,這個花壇的種植面積是多少?(pi;asymp;3.14)

練習:

1.判斷題

(1)圓的半徑擴大到原來的3倍,圓的面積也擴大到原來的3倍。()

(2)半徑為2釐米的圓的周長與面積相等。()

2.把邊長為2釐米的正方形剪成一個最大的圓,求這個圓的面積。

40cm

3.一塊直徑為40釐米的圓形鋁板上,

有4個半徑為5釐米的小孔,這塊鋁板

的面積是多少

5.歸納小結

為了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個完整而深刻的認識,利用提問形式,從以下方面小結,學生先回答,教師歸納總結。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

(1)本節所學的主要公式是什麼?

(2)如果求圓的面積,必須知道什麼量?

(3)已知圓的周長、圓的直徑是否也可以求圓的面積呢?如何求。

6.佈置作業

P105練習3.3(1)2,3。

P106習題3.31,2。

六.評價分析:

精心設計問題情景,積極引導,啟發學生參與公式的形式過程,但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過程,學生的思維又常常受到課堂氣氛,突發事件的影響,所以教師應根據課堂實施和學生反饋的信息(舉手情況,題目的解答情況,學生討論小結的結果情況)因勢利導,隨機應變,調整好教學環節,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狀態.同時也應該根據學生作業反饋的信息及時作好教後感筆錄,以便今後更好地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圓的面積第二節課的目的主要是鞏固練習。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2

今天我要為大家説的課題是:北師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扇形統計圖》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本節內容在全書及章節的地位:《扇形統計圖》是北師版國小數學新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一課時。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歷了簡單的數據統計過程,認識了簡單的統計表,認識了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折線統計圖,這一節課是在以往知識的基礎上的深化。本節內容和以後經歷數據統計的過程,認識複式統計圖有很大的聯繫,因此在國小階段佔據了一定的地位。

數學思想方法分析:現代公共媒體已經大量使用統計圖表表示信息,能看懂統計圖表是現代公民必備的數學素養。因此本節課在教學中力圖讓學生會看圖表、會分析圖表中的數據並進行必要的推斷。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徵,制定如下目標:

認知目標:使學生認識扇形統計圖,瞭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

能力目標:從扇形統計圖中獲取信息,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體會數學來源與生活。

三、教學重點、難點:

瞭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

四、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學生用計算器。

五、教法、學法: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本節課我致力與做好引導者的角色,通過引導學生複習舊知,引入新知——探索交流,獲取新知——拓展延伸三個環節獲取新知識。“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現代社會更需要會學習的人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比較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讓學生在寬鬆、和諧的氛圍中感受數學的魅力,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六、教學程序及設想: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知。

1.由現實生活的飲食引入:課前和學生進行談話,説説你家裏一天主要吃些什麼,並對學生進行健康飲食的教育,讓學生知道飲食對健康的重要性。

2、課件出示小麗一家三口一天各類食物的攝入量,並讓學生用條形統計圖表示表中的數據。學生獨立製作條形統計圖,後展示,學生評價。

3、引入新知。

讓學生觀察表格數據,要求算出各類食物的攝入量佔總攝入量的百分之幾,後讓學生思考:從條形統計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類食物的攝入量,能看出每一類食物的攝入量佔總攝入量的百分之幾嗎?由此引出本課新的知識點是:扇形統計圖。

(這一環節由生活中最平常

的飲食入手,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通過複習條形統計圖,喚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通過引入新知,激發起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二)探索交流,獲取新知。

1、認識扇形統計圖。

課件呈現扇形統計圖,讓學生説説你看到的扇形統計圖是什麼樣的?為什麼叫扇形統計圖?讓學生了解扇形統計圖是用扇形面積的大小(佔圓面積的百分之幾)來表示各類數量的多少(佔總攝入量的百分之幾)

(這一環節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對扇形統計圖有個初步的瞭解)

2、瞭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

先讓學生自己觀察,後與同學交流,並讓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再加以概括出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從扇形統計圖中能夠清楚地看到各類食物的攝入量佔總攝入量的百分之幾。並與條形統計圖的特點作對比。

(這一環節是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來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並且通過多元化的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即時練習。

在學生了解了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後,課件呈現課後的“説一説”。讓學生讀一讀統計圖中的各類信息,並説説自己的體會。

(這一環節讓學生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拓展延伸。

1、課件呈現課後的“試一試”。

(1)一年級與五年級學生作息時間的分配有哪些不同?

(2)根據統計圖用計算器算出他們每天上課、自習、校內外活動、三餐及洗漱、睡眠的時間。

2、課件呈現本班同學某次測驗的分數段,讓學生説説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加深對扇形統計圖的理解,再次體會數學與學習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總結評價:

説説你對自己這節課的表現滿意嗎?你認為這節課哪位同學表現最好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3

基於對教材的認識,因此我設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理解計算組合圖形的多種方法。

(2)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並進行正確的解答。

(3)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有關組合圖形面積的實際問題。感受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產生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針對五年級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

教學重點: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掌握用割補法求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計算方法,根據圖形之間的聯繫和一定的隱蔽條件,選擇最適當的方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直觀操作,對組合圖形的認識不會很難。所以在探索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時,我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達到方法的多樣化。重視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讓活動有實效,真正讓學生在數學方法、數學思想方面有所發展。

在新授部分展開過程中,根據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和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組合圖形的趣味性,體會到數學的魅力。所以制定了以下教學環節:

創設情境、複習導入——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一)創設情境、複習導入

1.説一説已經學過哪些平面圖形的面積

2.拼一拼七巧板

3.看一看拼出的圖形像什麼?有哪些圖形拼成的。

這一環節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説一説,拼一拼,看一看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中來 ,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感受到知識於生活,而又服務於生活,明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和組合圖形的面積有關.

由此揭示課題:組合圖形面積(板書)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學生獨立與小組合作交流解決組合圖形面積計算問題。

出示例題,請學生自主獨立嘗試解決“這面牆的面積”這個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在此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在這一環節中我真正的轉變們了教師的角色,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先進行獨立思考,因為沒有獨立思考為基礎的小組交流是無效的,那樣只能是學優生、思維敏捷孩子表演的領地,只有建立在每個孩子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每個孩子才有話説,那樣的小組合作才有效。在這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獲取更多的解題方法,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

2.小組彙報學習情況

彙報時用多媒體將學生的學習成果演示出來,會出現下面幾種情況:

(1) 將組合圖形分割成兩個一個正方形、一個三角形。

(2) 將組合圖形分割成兩個梯形

學生邊彙報,教師利用多媒體演示後隨即板書。其他同學能清楚地與自己的思路進行比較,並及時發現錯誤並糾正過來。

3.師生總結分割法。

接下來讓學生自主觀察比較上面幾種方法的不同之處後,再總結出求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掌握“分割法”這種計算方法.讓學生明確分割圖形越簡潔,解題方法越簡單。

4.新授部分的練習:練習是為了學生及時鞏固新知,並能用學到的新知進行遷移。為此我設計了兩個層次的練習

a.模仿練習,以割補法為主。

b.變式練習,滲透“添補法”。

(三)練畢校對,及時小結。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時提醒學生們要考慮到分割的圖形與所給條件的關係,有些圖形分割後找不到相關的條件就是失敗的。這樣做有利於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通過交流多種計算方法,使學生感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並選擇最優的方法。

5 .各位評委: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關於《組合圖形面積》。

《組合圖形面積》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形與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學習的,一方面可以鞏固已經學過的基本圖形,另一方面則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整合,注重將解決問題的思考策略滲透其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在學習《稍複雜的方程(二)》之前,學生已認識字母表示數的意義作用,並初步瞭解方程的意義和等式的基本性質,並能運用它解簡易方程。這一課時是對前面知識的提高深化,也是列方程,解方程內容的深化,是本單元的學習重點,也是難點。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及對學情的把握,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擬訂為:

二、説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初步學會列形如ax+bc=d的方程解決一些簡略的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培育學生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接洽。

根據五年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本節課的重點定為:學會解形如ax+bc=d的方程。教學難點定為:列方程和解方程

三、説教法學法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所以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激、導、探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帶着問題學、在探索中學、在合作交流中學。在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明確學習目的。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主渠道,根據教學要求,我將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四部分: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合作探究,自主建構——鞏固內化,拓展創新——回顧總結,完善認知。

四、説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我創設了一個“學校舉行運動會”的情境,接着向學生出示問題:為了給運動員加油助威,我們班買了10個鼓掌板和20個拉拉球,已知每個鼓掌板3.5元,每個拉拉球2.5元,一共花了多少元?(在這裏我主要是讓學生説出數量關係)接着出示圖片説:運動員比賽很辛苦,所以老師還給他們買了水果。再提問:你從圖片中獲得了什麼信息?(蘋果和梨各買了2千克,共花了10.4元,已知梨每千克2.8元)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從而提出學習目標:

(1)、根據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列出比較複雜的方程解決問題。

(2)、求比較複雜的方程的解的方法。

並板書課題:稍複雜的方程(二)

讓學生熱情投入到解決問題中來。提出學習目標讓學生知道學什麼,有助於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總結失敗原因,發揚成功經驗,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合作探究,自主建構

這一環節是是本課的中心環節。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安排這樣的幾個小環節。

1、獨立探究

讓學生獨立嘗試列出比較複雜的方程解決問題,我會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便於學生思考解答。

2、小組合作,集體反饋

我把學生分成4個人一個小組進行討論,交流方法,再各組派代表在全班進行交流。

3、教師講評,優化算法

在解答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出現幾種算法,有的直接列算式,有的設未知數列方程,我對他們的方法都給予肯定。但是及時引導他們,直接列式計算比較麻煩,引導他們進行算法優化。我再根據他們的回答進行板書:

設蘋果每千克x元。

(2.8+x)×2=10.4

(把小括號看做一個整體,先同時除以2)

在這個階段,我讓學生平等參與學習,討論。放手讓學生主動學習,探索解決和計算方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充分發揮了合作學習的作用。使學生的探究能力、自學能力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三)鞏固內化,拓展創新

學生學習新的知識方法後,還必須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加以鞏固、提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因此我讓學生做了多種形式的練習。

1、單一練習題

在這裏我設計了三個方程,讓學生進行計算。(老師這裏也有三個方程,你能幫我解決嗎?):

2×3.2+2x=18.4

5x-4×1.25=7.5

2(x+1.5)=8

2、鞏固練習題

接下來第二個練習,我讓學生完成課本練習第1、第2、第4題。第2題要求學生看懂圖意,列出方程,同樣用算術法解答。第四題讓學生交流討論,列方程解答。這些練習有助於學生掌握數量關係,培養學生根據具體問題的特點,靈活選擇比較簡單的算法,進而在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四)回顧總結,完善認知

第四部分是回顧總結,完善認知。最後請學生談一談,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從中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一起總結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步驟:

1、首先讀懂題意,理清數量關係,找出等量。

2、根據等量關係列出方程。

3、求解。

4、驗算並寫出答語。

五、説板書設計

稍複雜的方程(二)

設蘋果每千克為x元,則

(2.8+x)×2=10.4

2.8+x=5.2

x=2.4

(把小括號看做一個整體,先同時除以2,再求出未知數x的值。)

這節課在板書設計上,我力求簡潔明瞭,突出重點,抓住特點。使學生很容易記住列方程和解方程的步驟。最終達到概括、鞏固、提高的教學目的。從而不斷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

總之,整節課的教學內容設計上力求體現:數學的教學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一理念。在學習方式上力求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這一理念,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算法的多樣性。在教學評價上:我不僅關注計算方法的得出,更關注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知識的學習過程。

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大家!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我説課的內容是三角形的面積。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是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材第九冊第六單元“多邊形面積的計算”中的第二節。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徵,以及長方形、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教學的。教材的編排加強了學生的動手操作,如求三角形的面積,讓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擺已學過的圖形。一方面啟發學生設法把研究的圖形轉化為已經會計算面積的圖形,另一方面主動探索研究的圖形與已學過的圖形之間有什麼聯繫,從而找出面積的計算方法,而不是直接把公式告訴學生。這樣既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了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教材中的插圖給出了轉化的操作過程,同時滲透了旋轉和平移的思想,以便於學生理解公式的來源。

二、説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認識,按照新課程理念,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探索並掌握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並能應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

使學生經歷操作、觀察、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目標

在探索學習活動中,培養實踐能力,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意識、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體會數學問題的探索性,並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成功體驗。

三、説教學方法

根據以上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我準備採用以下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1、發展遷移原則。運用遷移規律,引導學生在整理舊知的基礎上學習新知。

2、加強學生動手操作。在學生拼擺實驗的基礎上,通過課件演示,採取旋轉、平移的方法,將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邊形,加深學生對三角形面積公式來源的體驗和理解。

本節課在學習方法上我側重以下幾點:

1、學會以舊引新,掌握運用知識遷移、學法遷移進行學習的方法。

2、操作實驗法。學生自己動手用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擺出自己學過的圖形,弄清三角形面積與平行四邊形面積的關係。

3、學習討論法。在操作實驗的基礎上,討論三角形的底和高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的關係,從而總結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四、説教學過程

針對上述內容的需要,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程序:

一、激情導課

1、師:同學們,我們來玩一個遊戲好嗎?(好)。請大家拿出信封內的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聽好了,既然是遊戲當然就有遊戲規則,請想一想,如何在每個圖形上折一次,使摺痕兩邊的形狀、大小完全一樣,先思考或討論有幾種折法,再開始折,並用彩色筆畫出摺痕。

2、小組學生代表上台彙報操作結果。

3、師根據彙報有選擇地在黑板上貼出以下四種折法:

4、讓學生觀察後提問。

師:這三個圖形分別折成了兩個形狀、大小完全一樣的什麼圖形?

生:這三個圖形分別折成了兩個形狀,大小完全一樣的三角形。

師:如果我們知道長方形長為30釐米,寬為20釐米,它的面積是多少?每個三角形的面積是多少?你是怎樣求出來的?…

從而引導學生可以先求長方形面積,再算它的一半就可以

那麼如果有一塊花壇形狀是這樣普通的三角形,面積怎麼計算呢?我們今天一起來研究,大家有興趣嗎?(教師板書課題:三角形面積的計算)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拿出信封裏面的學具,從中找出兩個形狀、大小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一拼,看你能發現了什麼?同時在拼時要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課件出示以下問題)

A、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能拼出什麼圖形?

B、拼成圖形的面積你會算嗎?

c、拼成的圖形與原來每一個三角形有什麼聯繫?

(學生在小組裏動手拼一拼,並相互交流以上問題)

2、操作探索。

(1)小組合作探索、操作。

(2)小組交流。(學生積極踴躍的動手動腦,教師融入其中並適當給以啟發)

3、展示交流

師:同學們,方法找到了嗎?哪個小組上來彙報?

生:好,我們拿的是兩個完全一樣的鋭角三角形,我們將其中的一個三角形進行旋轉,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我們發現這個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等於這個鋭角三角形的底。高等於這個三角形的高。因為每個鋭角三角形的面積等於拼成的這個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所以這個鋭角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三、檢測導結

解決實際問題,並進行課堂小結。

通過分層次的解決實際問題的練習,既鞏固了學生對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理解應用,又使學生感受到三角形面積公式的變形應用,同時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6

教學內容:

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現代國小數學》第八冊).

教學目的:

1.理解並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2.通過觀察、操作、概括、總結,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3.教育學生養成細緻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在總結、歸納“規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教學難點:

熟練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教學用具:

電腦輔教軟件,實物投影,填數用表,數學卡片和一個鈕釦.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1.出示數位順序表:

問:(1)説出每個數所在數位,並表示多少?

(2)看這個表,説明哪兩個數位間進率是10,或者進率是100?

2.注意觀察(電腦演示)

2.576<25.76<257.6

(1)將25.76的“.”向右移一位,變成257.6.

問:1)你看到了什麼?

2)比較25.76與257.6的大小.

(2)將25.76的“.”向左移一位,是2.576.

問:1)你看到了什麼?

2)比較25.76與2.576的大小.

二、導入:

看來小數點的位置直接影響了小數的大小,那麼小數點位置的移動,會引起小數大小的怎樣的變化呢?今天我們就一起研究這個問題(出示題目).

三、新授:

(一)下面我們以小組合作的方法研究這個問題.

1.(每組一個學具袋一個表),請組長分工,大家一起利用學具按照表上的要求,邊擺邊填,並找出規律.

2.反饋.

3.説説填表的方法

把0.6小數點向右移一位,0.6m→6m=600cm.

把0.6小數點向右移二位,0.6m→60m=6000cm.

把0.6小數點向右移三位,0.6m→600m=60000cm.

4.獨立思考:將0.6m→6m,0.6m有什麼變化?

0.6m→6m原數擴大10倍.

0.6m→60m原數擴大100倍.

0.6m→600m原數擴大1000倍.

5.你怎樣看出從0.6m→6m,原數擴大了10倍?還可以怎樣想?

①因為6m的6在個位,0.6m的6在十分位,個位和十分位進率是10,所以原數擴大了10倍.

②還因為0.6m=60cm,6m=600cm,600cm是60cm的10倍.0.6m變成6m,原數擴大10倍.

6.從0.6m→60m,擴大100倍,道理是什麼?從0.6m→600m,擴大1000倍,道理也相同.

7.根據大家發現的,你能概括出小數點右移,原數怎樣變化?

小數點右移一位,原數擴大10倍.

小數點右移二位,原數擴大100倍.

小數點右移三位,原數擴大1000倍.

8.老師板書“右移擴”.

(二)

1.還有沒有不同的移動方法?

2.反饋:

小數點左移一位,0.6m→0.06m,0.6m縮小10倍.

小數點左移二位,0.6m→0.006m,0.6m縮小100倍.

小數點左移三位,0.6m→0.0006m,0.6m縮小1000倍.

3.你怎樣看出0.6m→0.06m,縮小10倍?還可以怎樣想?

4.同組互相説其他道理.

5.根據大家發現,請你説説小數點左移,原數怎樣變化?

左移一位,原數縮小10倍.

左移二位,原數縮小100倍.

左移三位,原數縮小1000倍.

6.老師概括並板書“左移縮”.

(三)

1.根據以上發現,我們可概括出原小數點位移的規律是:

2.小組熟讀規律.

3.老師有一問題,請教大家.

(1)把0.6的小數點右移一位,為什麼不寫成06?板書:06

(06是6,沒有小數部分,0省略不寫.)

(2)把0.6的小數點左移一位,為什麼不寫成.06?板書:.06

(因為整數部分沒有數,要補0佔位.)

(四)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不但發現了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而且還應記住在移動小數點時要注意添0去0的問題.

四、鞏固練習.

(一)選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入中:

1.把0.09擴大100倍,小數點應向

1.左移二位

2.右移二位

2.把3.72縮小100倍,小數點應向

1.左移二位

2.右移二位

(二)根據箭頭指向,請説明小數點是怎樣移動的?引起原數怎樣的變化?

(三)電腦出示練習

1.師出生答:34.81→3.481 1.34→134

2.師出生答:(可進行比賽遊戲)

3.師出生答:24.056×1000÷1000=24.056

478.32÷100×1000=4783.2

五、小結:

這節課大家學得不錯,下面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故事叫——

小數點的悲劇

有一著名宇航員獨自駕駛“連萌一號”在太空中作業,當他圓滿完成任務返航途中,突然飛船發生了不可解決的故障,原因是由於檢查員的疏忽點錯了重要數據的小數點.在人生最後兩個小時裏,這位勇敢的宇航員沒有悲傷,而是堅持工作着.最後他在與女兒訣別時説:“我要告訴你,我親愛的女兒,我也要告訴全世界的小朋友,一定要認真對待學習中每一個數,每一個小數點,不要再讓小數點的悲劇發生了!”“連萌一號”消失了,這場小數點的悲劇結束了,但是請同學們牢記住這位宇航員的話吧!

下課!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實驗教材五年級上冊的內容,之前,學生已學過了加法、乘法、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以及代數的初步知識,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和歸納能力,教材在本冊安排這個知識,目的主要有2個1、讓學生體會圖形與數字的聯繫。2、進一步發展學生觀察歸納和概括的能力。

二、説重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在於讓學生在活動中感知圖形與數字的聯繫,培養學生能從多個角度觀察同一個事物的意識。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一道例題和4道習題,都從不同程度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觀察點陣,歸納並概括出點陣的變化規律。本節課的難點在於:如何組織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發現點陣的變化規律,並能用代數法表示點陣的變化規律。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先從一道學生們容易接受的方形點陣入手,引導學生從多角度觀察和歸納規律。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意識和歸納技巧後,又按照從易到難的梯度設計了4道習題,分別組織了學生以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等活動形式,使學生的觀察和歸納能力進一步提升,最後一道“我想我創”的習題設計,使學生的觀察和歸納能力得到昇華。

三、説教法

本年段的學生,具備有一定的觀察、歸納和概括的能力,所以我例題和第1、2道習題設計中,我採用了由學生自主獨立觀察和概括,師

生共同訂正的方式展開教學。第3、4道習題稍有難度,我採取了讓學生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來突破難點,同時,我還用到了演示、類比、提示等方法幫助孩子們突破難點。

 四、説教學過程

首先,我以讓學生欣賞國慶閲兵儀仗隊圖片,引入點陣的概念,引導點陣中有很多數學規律,然後引出例題:正方形點陣。通過學生獨立觀察和思考,歸納點陣的規律,並要求學生用算式表示點數,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總結出點陣規律的多樣性,並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第三,練習環節:我分別設計了“荷葉點陣”“武僧點陣”和“螺旋點陣”,均按照從簡單到複雜,從形象到抽象的原則進行設計。第四,圖片欣賞環節,目的有兩個

1、從中感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讓學生適度休息,為下一環節做好準備。

最後一環節:開放性作業,主要是想通過學生自主設計,來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也允許不同程度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

 五、實際完成計劃和目標的情況

從整體來看,我基本按照課前預設的方案完成了課堂教學。較好的方面有教學環節完整,層次分明。不足之處主要有以下幾點

1、上公開課的經驗不足,有些緊張,情緒和狀態調節到最佳。

2、組織活動的方法比較單一,只是加分加分,再加分,缺乏靈活多樣且讓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所以不足以喚起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

3、 準備不足,沒有充分挖掘教材,整合教材,教學設計還有待於進一步修訂,課件也要進一步修改。

上好一節優秀的公開課,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老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大量的積累教學經驗,掌握教學技能,不斷的提升自己課堂組織能力,還需要很多教育教學專家的指導和幫助,他需要授課老師通過很多遍的修改,試講,再修改,再試講,一遍一遍的磨出來。總而言之,自己在以上方面均有不足,以後,我一定要多爭取上公開課的機會,鍛鍊自己的能力,積極的向名師專家請教,不斷提升自己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我有信心在兩年內就能上出一節優秀的公開課。希望大家監督,指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