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四年級語文説課稿

來源:文書谷 2.66K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説課稿準備工作,説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説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四年級語文説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四年級語文説課稿

國小四年級語文説課稿1

一、説教材

本課是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以“奇妙的童話”為主題組織課文。這篇文章一如它的篇名,充滿奇妙的想象,引起人閲讀的興趣。課文選自童話大師張天翼的《寶葫蘆的祕密》,講述了國小生王葆在成長中聽奶奶講述奇妙的寶葫蘆的故事,感受到寶葫蘆的神奇,幻想自己也能有一個寶葫蘆的故事。課文為我們展現了關於寶葫蘆的各種奇妙想象,讓我們感受到了童話的美好神奇。

二、説教學目標

1.認識“妖、矩”等7個生字,讀準多音字“衝”,會寫“介、紹”等15個生字。

2.默讀課文,能説出王葆為什麼想得到一個寶葫蘆。

3.讀文中奶奶講的故事,體會童話奇妙的想象,嘗試根據文中的故事進行創編。

?默讀課文,能説出王葆為什麼想得到一個寶葫蘆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讀文中奶奶講的故事,體會童話奇妙的想象,嘗試根據文中的故事進行創編是教學的難點。

三、説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我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合作學習,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導,圍繞重點展開討論、交流,從而理解課文內容,解決學習難點。

四、説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

以影片片段《寶葫蘆的祕密》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讓學生默讀課文,標出課文自然段,圈出課文生字,查字典自主學習。

我再利用多媒體檢查自學情況。課件出示生字詞檢查認讀,抽查朗讀。對易讀錯、寫錯的字讓學生交流討論識字方法,幫助識記。對難理解的詞語,讓學生利用學過的理解詞語的方法交流討論,理解意思。

(三)默讀課文,整體把握

1.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以下問題:

(1)寶葫蘆奇妙在哪裏?王葆為什麼想要得到一個寶葫蘆?

(2)奶奶給王葆講了幾個關於寶葫蘆的故事?

(3)這篇課文是以第幾人稱來寫的?想一想這樣寫的好處。

(4)如果你得到了寶葫蘆,你會做些什麼呢?

2.給課文劃分段落層次。

(四)學習課文內容

(一)學習第1-4自然段(第一部分)

1.讀第1-4自然段,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這幾個段落的主要內容。

提示:這一部分介紹了王葆自己,寫自己要講一個寶葫蘆的故事。

2.課文第1自然段是文章的開頭,這種開頭有什麼特點?(開門見山)

3.引導學生體會第2、3自然段中設問手法運用的好處。

(二)學習第5-14自然段(第二部分)

1.讀第5自然段,思考這一段的作用。(過渡、承上啟下)

2.讀第6-9自然段,從王葆和奶奶的`對話中,我們能讀出什麼?(寫“我”小時候很淘氣。)

3.體會“攆”字運用的好處。“攆”用在這裏,一是可以表現出奶奶年邁,追趕“我”十分不易,二是表現了“我”的調皮,體現了語言的趣味性。

4.奶奶給“我”講寶葫蘆的故事這一規矩的由來是什麼?指名學生回答。

(三)學習第15-16自然段(第三部分)

1.讀第15-16自然段,體會寶葫蘆故事的豐富多彩,感受奶奶豐富奇妙的想象。

2.第16自然段採用了什麼構段方式?有什麼作用?

提示:總——分,寫出了寶葫蘆神奇無比。

3.寶葫蘆的祕密是什麼?指名學生概括。(得到這個寶葫蘆的人們,可以實現自己想要的東西,幸福極了)

(四)學習第17-21自然段(第四部分)

1.引導學生重點體會第19自然段中破折號的作用。

提示:破折號表示意思的轉折。

2.“可是那隻不過是幻想罷了”“可我總還是要想到它。”這兩句話説明了什麼?

提示:表現了“我”對神奇的寶葫蘆的嚮往,充滿了童趣和天真。

3.概括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這一部分寫“我”受到奶奶寶葫蘆美好故事的感染,希望擁有寶葫蘆的美好願望。)

(五)拓展延伸

1.回顧課文內容,説一説從哪些地方能看出故事奇妙的想象?

2.從奶奶給王葆所講的故事中選一個,根據已有的內容創編故事。

3.課外閲讀《寶葫蘆的祕密》這本書,瞭解王葆得到寶葫蘆之後的故事。

(六)課文小結

本課寫了奶奶用寶葫蘆的故事哄“我”聽話,“我”從豐富多彩的故事中;感受到寶葫蘆的神奇,希望自己也能有一個無所不能的寶葫蘆的故事。表現了童年生活的美好、孩子的童趣天真和童話故事的神奇想象。

五、説板書設計

本次板書以文章的內容和層次展開,直觀展示了寶葫蘆故事的由來、故事的豐富多彩以及“我”由此產生的幻想,簡潔完整地概括了課文的內容,表現了“我”的童真可愛,寶葫蘆故事的奇特想象。 

國小四年級語文説課稿2

一、教材簡析

我説課的內容是國小語文人教版第八冊第五課《中彩那天》,是第二組的第一篇課文。這個單元的主題是,通過幾個小故事引導學生明白:一個人能夠真誠地待人處事,總會得到大家的讚許和尊重。

《中彩那天》這篇課文是一篇精讀課文。這是一篇外國小故事,寫了我的父親無意抽中了大獎,當我興高采烈地跑向汽車裏的父親時,父親卻把我趕下車滿臉嚴肅看不出一點中彩的喜悦,我悶悶不樂地回到家中,母親告訴我父親正面臨着一個道德難題。原來抽中獎的彩票是父親幫同事庫伯代買的。最後,經過一番思想鬥爭的父親撥通電話通知庫伯,他把大獎送還了同事。作者讚揚了這種誠實、守信的品質。我説的是第一課時。

二、學情簡介

我班的學生在語文學習上,有良好的預習習慣,大家常常會以“圈圈、劃劃、批註、質疑”等方法獨立地閲讀課文,同時還能自主地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小組學習,三分之二以上的學生能大膽地闡述自己的觀點。然而作為四年級下期,學生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仍需訓練,他們對於本冊第一次出現的複述課文的形式,還比較陌生,還缺少自主感悟的能力,需要教師為他們架橋鋪路,幫助他們逐步學會複述課文。

三、學習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單元目標及本班學情,我制定了本課簡明的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正確讀寫生詞。

2.能通過聯繫上下文、抓關鍵字、聯繫生活積累等方法理解詞語意思。

3.能抓住“拮据、夢寐以求、奔馳、饋贈、道德難題 、迷惑不解 、捎”等關鍵詞語概括故事主要內容,並通過這些關鍵詞句複述課文,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其中,“通過關鍵詞句複述課文,提高口頭表達能力”是學習難點,其他均為學習重點。

四、教學程序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比較簡約的教學程序,因為聽説讀寫的語文能力是靠學生自己“習得”的,我想通過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三主模式,力求“抓住一個點,牽出一條線,鋪開一個面,勾出一個魂”。抓的點:“拮据、夢寐以求、奔馳、饋贈、道德難題 、迷惑不解 、捎”等關鍵詞語;牽的線:概括故事主要內容、學習生字詞、複述課文三個環節;是這樣鋪開這個面的:

(説課時,可先將幾個教學板塊整體呈現。)

第一板塊:揭示課題

1、導入新課:出示母親的話“一個人只要活得誠實,有信用,就等於有了一大筆財富。”

2、 揭示課題,在讀課題時,注意讀準多音字的字音。理解“中彩”的意思。

(意圖説明: “中”是個多音字,要求學生在讀課題時,就能注意到這個字音的正確朗讀。出示母親的話,有助於後面複述課文)

第二板塊:簡要歸納主要內容。

1、中獎那天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呢?要求默讀課文,抓住一些關鍵詞語來簡單説説發生的事情(板書:簡單)可以圈出來,學生小聲説,同桌説

師巡視,指導、點撥

2、學生彙報,老師在學生説的基礎上板書關鍵詞(意圖説明: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是課標對三四年級的要求,在這裏,呈現了具體的方法:抓住關鍵詞來簡單概括。)

3、學生仔細聽老師説,還抓住了哪些關鍵詞

4、學生再補充,師板書(培養傾聽的能力。)

5、一起説看板書:課文發生了什麼事情?(面向全體原則)

第三板塊:學習生字音、形、義

1、黑板上的關鍵詞正是生字詞,生互相提醒

2、字音:馳、捎

3、字形:德、撥、惑、贈

4、通過多種方法理解詞意

1)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拮据”在文中的意思。送到句子裏讀,從哪裏知道的,“六口人全靠父親一人工作維持生計”,是多麼的——, 點明方法

2)抓關鍵字理解“夢寐以求”,先理解“寐”的意思,點明方法

3)用找近義詞的方法理解“饋贈”的意思

4)聯繫生活積累理解“捎”的`意思:順便帶

5、齊讀詞語

(意圖説明:雖然我們已步入中高年級的語文學習,但要重新審視語文學習的基礎知識,因而字詞教學仍不能有絲毫的懈怠。幫助學生在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的意思,可以為理解課文的內容暢通渠道。課標中,對三、四學段的要求: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第四板塊:複述故事

1、現在,把詞語放回課文中去,生動、具體是講講這個故事(板書:生動 具體),可以選擇最熟悉的部分自由説,比比誰運用的原文、原句最多

(意圖説明:根據循序漸進原則,把本期的複述學習分為三個層次,起步階段儘量運用原文原句;鞏固階段可以加入自己的語言;熟悉階段可以加入自己的評價)

2、指名按順序説,師點評

3、複述整個故事

(意圖説明:課標中要求能複述敍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閲讀感受。)

五、板書設計:

拮据 夢寐以求

起因:奔馳 饋贈

5.中彩那天 經過:道德難題 迷惑不解 捎 簡單

結果:撥電話 開走 生動、具體

正板書中的關鍵詞(生詞)作為本課的“點”,由此牽線、鋪面,達到教學目標。副板書是兩次訓練的明確要求,也是要達到的目標。

六、效果預設

我預設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較好地達到目標“認識6個生字,正確讀寫生詞。並能通過聯繫上下文、抓關鍵字、聯繫生活積累等方法理解詞語意思。”基本學會“抓關鍵詞語概括故事主要內容”,大部分學生“初步能抓住一些關鍵詞句複述課文”,優等生在此基礎上有自己的語言,甚至有一些評價,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後進生得到一些浸潤。

當然,課堂中會臨時生成一些問題,我會根據課堂的生成,即時調整本課的預設和教師的評價,感謝老師們批評指正。

國小四年級語文説課稿3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頤和園》,它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七冊第五單元的內容,這一單元是以“我國的世界遺產”為專題組編的,頤和園作為一座皇家園林,是中國傳統造園藝術的典範,展示了我國園林藝術的輝煌成就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頤和園》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按遊覽順序具體描寫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把各個景點的不同特點寫得具體生動,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及教材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並理解“長廊”等十多個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詞句。 學習按遊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2)情感目標: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激發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3)能力目標:概括能力、説話能力、寫話能力等。

3、教學重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優美景色,受到情感薰陶;二是學習本課移步換景,按照遊覽的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

二、 説教法

根據教材內容淺顯易懂,語言生動優美的特點,本課選用“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細讀、精讀、品讀,再現這一幅美麗的畫卷,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增強語言感受力。

三、説流程

我打算用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下面我重點説説第二課時的教學流程。

1、長文短讀,整體把握。

在讀通讀順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瀏覽課文,圈出作者遊覽的景點。此處我想着重指出一點的是,整篇課文其實分三個大景點,即長廊、萬壽山、昆明湖。萬壽山又包括佛香閣和排雲殿等小景點;昆明湖又包括小島和十七孔橋。要避免學生把所有景點都並列處理。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結構安排。

然後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樣順序遊覽這些景點的,從課文哪些詞句可以看出來?找到相應的句子畫出來,並連起來讀。於是一篇長長的文章就剩下短短的幾十個字。

“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遊人走過長長的石橋,就可以去小島上玩。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説也説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遊賞。”

為了使學生更直觀地瞭解這幾處景點的方位,可以出示頤和園景點地圖。邊看圖邊説遊覽的順序。

長文短讀旨在使學生明確作者的遊覽順序,學習按遊覽順序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並在讀中領悟每一段的開頭句所起的承上啟下的連綴作用。同時也培養學生對文本整體把握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2、品讀詞句,以讀促情。

頤和園的景點各具特色,美不勝收。讓學生挑最喜歡的句子好好地讀,讀出這處景點的特點來。重點指導:

句①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杆,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着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

引導學生體會長廊的長、畫多且美的特點。並以此指導朗讀。

句②抬頭一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築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那就是佛香閣。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雲殿。

引導學生感受佛香閣排雲殿雄偉的特點,朗讀時要特別強調“聳立、閃閃發光、金碧輝煌”等詞。

③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引導學生體會昆明湖 “靜”的特點。比較“劃”與 “滑”。體會作者用字的精準。(如果用“劃”字,就表示用槳來劃,每划一槳,湖面就會產生許多波紋;用“滑”字,寫出了遊船、畫舫就像人在溜冰一樣沒有在湖面留下一點痕跡。所以更顯出昆明湖的靜。一個“滑”字,以動的畫面反襯出昆明湖的靜。)朗讀應以輕柔的語調。

④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獅子。這麼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

此處留白,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説話:“這麼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既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訓練説話能力,而且對十七孔橋的壯觀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3、圖文結合,內化語言

展示圖片,讓學生描述畫面。有三種選擇:一種是直接運用文中的語言來描述;或者是利用文中的詞句,自己組織語言描述;第三種是完全用自己語言創造性描述。

我們學習語文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能夠運用語言。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文字與圖像建立聯繫,通過運用,使文中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圖片的出現要講究時機。出現早了,可能就會有“用圖像去解讀文字”的嫌疑。這話是一位特級教師説的,具體是誰我已忘了,當然也不是原話。但我非常同意這個觀點。我們語文與電視等其他媒體最大的不同在於,語文是通過文字來描述事物的,而非畫面。所以有時看似用畫面幫助理解,實質卻使感悟文字這一任務落空了。當然,有些光看文字實在難以理解的另當別論。

在學生對文字有了一定的感悟與鑑賞之後,再出示畫面,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現有水平選擇不同的方式來描述,既可以增強對語言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4、積累語言,讀寫結合

從下列幾項作業中選擇其中一項你最喜愛的作業:

●抄課文中的好詞佳句;

●為頤和園其中一處景觀設計導遊詞;

●照課文的描寫方法,寫一篇遊記。

以上的幾個作業都緊緊圍繞語言文字,從積累到運用,不同的難度以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讓每一層次的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國小四年級語文説課稿4

一、説教材

《自然之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在南太平洋一個海島旅遊時,看到一隻正離開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龜被一隻食肉鳥叼啄時,不顧嚮導勸阻,要嚮導趕走食肉鳥,把幼龜抱向大海。正當他們為自己保護小動物的善舉而沾沾自喜時,卻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原來這隻幼龜是偵察兵,後面成羣的幼龜得到了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美餐。他們陷入了深深的後悔和愧疚之中。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認識到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同時培養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説學情

從四年級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出發進行分析,四年級的孩子已經初步具備了閲讀科普文章的能力,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探究大自然的奧祕,對自然現象有着關注的熱情。所以對於這篇課文,學生是有學習慾望的。但是,學生的關注可能僅僅停留在表面,要引導學生對話文本,在讀中感悟。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認識本課生字,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躊躇不前,愚不可及、頹喪”等新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悟通過語言文字來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明白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懂得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規律一切違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為註定要失敗的。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我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設定為教學重點,將“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設定為教學難點。

四、説教學方法

我按照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想採取以講讀法、談話法為主的教學方法。我將通過講讀法,來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大意,並讓學生學會概括內容的方法。

通過談話法,對學生進行引導,引領學生對課文進行探究質疑,在點撥之下學生主動思考,體悟課文情感。

為了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我還選擇了朗讀法和聯想法,自主品讀,體會情感,針對關鍵情節進行聯想。

五、説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的實現課堂效果,我還準備了多媒體課件,用來播放動畫、圖片,呈現重點字詞。

六、説教學過程

下面,主要談談對本課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談話導入,引發興趣。

在上課之前我會用多媒體出示一個故事動畫,同學們猜一猜這是什麼成語?

學生們很容易能猜到是(拔苗助長)。藉此我會請同學來談一談這個成語的道理,自然的引出“自然之道”。

為什麼採用這樣的導入方式呢,《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教學中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運用多種直觀形象的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我利用多媒體呈現學生熟悉的成語動畫,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將學生引入“自然之道”的情境中。

(二)整體感知,自主質疑。

第二個環節是整體感知,自主質疑。在這個環節,我首先會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且想一想課文裏講了什麼人、什麼事情。

學生讀完後,我請同學概括主要內容,並教給大家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講出事件結果等要素來概括內容的方法。

緊接着,我會讓學生結合預習和讀文情況,提出質疑,針對重點問題,組織大家進行深入探究。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課文,對文章內容進行歸納。通過對概括方法的引導與提煉,學生學會用簡短的幾句話説清主要內容,掌握概括內容的一種方法。之後,抓住文章中的主要矛盾衝突,引發質疑,找出質疑點,以點突破。這樣設計旨在找準教學的起點,真正做到以學定教,順學而導,以疑促讀,探究體驗,深入感悟。】

(三)深入文本,體驗感悟。

第三個環節是深入文本,體驗感悟,本環節緊緊圍繞有價值的問題,結合學生的質疑,一步步進行深入探究。

1、為什麼救幼龜。

我預設學生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為什麼要救幼龜”。研究“救”的原因,體會我們救幼龜的“一片好心”,感受自然的神奇等內容。

(1)通過讀文章,找出我和同伴、嚮導的不同態度,抓住“探”和“若無其事”等有關詞句,理解我們和嚮導救幼龜的原因。

(2)結合詞語,讀懂嚮導口中“自然之道”的含義,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理解、感悟和體驗。

(3)此時,我會對該問題進行總結。之所以救幼龜,是源於我和同伴緊張、焦急的心情,以及幼龜的處境。嚮導其實是懂得自然之道的,但是迫於周圍人的壓力,還是不情願地救了幼龜。

【設計意圖:充分預設學生質疑點,藉助語言文字,抓住關鍵詞語,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學會通過藉助詞典、聯繫上下文等方法深入理解詞語並體會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重要作用,突出第二學段的特點;在理解詞句的基礎上,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情感。】

2、“愚不可及!”

此時,我會讓學生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形容我們的行為,學生能夠找出“愚不可及”。所以,下一個問題,是研究為什麼愚不可及,進而研究“害”的慘烈,突出對幼龜的“傷害”。

(1)先讓學生默讀5-8段,畫出有關句子,體會幼龜受到的傷害及人們的愚不可及。

(2)結合有關重點句子理解體會、想象表達。教師指導配樂朗讀,讀中感悟。

想象當時的情景,進行寫話練習,通過“語言表達”豐富原文畫面,以寫促悟。

(3)感情朗讀,觸動學生情弦。

【設計意圖:本環節着重突出以讀促悟,讀中悟情,以寫促悟,寫中生情。學生在個性化閲讀中理解內容,受到震憾,觸動心靈,提高朗讀能力。利用寫話練習,實現寫中動情、感受“害”的慘烈場面,提高運用詞語的表達能力,也為深入探究原因、領悟道理做好鋪墊。】

3、為什麼這樣一片好心救了一隻幼龜,卻害了更多的幼龜呢?

第三個問題,將探究“救”了一隻,卻“害”了更多隻的多重原因,反覆揣摩,觸動學生“心靈”。

(1)探究原因:引導學生關注全文,學生在文章關鍵處反覆揣摩,由淺入深地悟出“救一隻,害更多”的多重原因,體會出人們的愚不可及,領悟道理。

(2)引導學生抓住“悲歎”等,角色體驗朗讀。到底是為何而悲、為何而歎?體會愚蠢,得到啟迪。

4、教師小結

正如大家所言,人類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所以要多瞭解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才能不違背自然規律,否則,不瞭解、不尊重自然,堅持已見,違背自然規律,往往事與願違,“好心”也容易辦“壞事”。

【設計意圖:抓住重點詞句深層探究自然之道,引發思考。在表達交流中,解決疑問,悟出愚蠢的多重原因及受到的啟示,在入境體驗與情理交融中,感悟“自然之道”的真正含義,觸動心靈,受到啟示。】

(四)拓展延伸,佈置作業。

探究寫作:觀察生活中的動、植物等,看有什麼新發現?把新發現寫下來。

【設計意圖:課中探究,深入理解了幼龜入海的自然之道,悟出了人們愚不可及的多重原因,得到人生的啟迪;課後拓展,再引導學生進入大自然,進行新的發現和探究。整個設計,從單元和專題的整體考慮進行了全面規劃和構思,注重了與生活的聯繫,體現了大語文觀,注重了探究、體驗,實現了對方法的學習和遷移運用,發展了學生的語文素養,體現了語文學科的特點。】

國小四年級語文説課稿5

一、説教材

《將心比心》是人教版語文四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課文,文中通過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兩個小故事(一、在商店裏,阿姨幫奶奶推開沉重的大門,希望自己的母親碰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二、母親去醫院打針,寬容與體貼沒把針打好的實習護士,是希望別人也能這樣對待即將當護士的女兒。)揭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中最為感人的是兩處人物的語言描寫,作者通過這兩個事例中的人物對話的描寫來告訴學生: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能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二、説目標‘重點,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因為這篇課文主要是通過事例來揭示做人的道理,所以一定要正確的將課文讀熟。

2、通過學習課文,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能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理解和寬容。

只體會“將心比心”這一成語的意思,對於學生來説並不難,我覺得真正難的是感動學生,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能將心比心,而不是説一套做一套。這一學習目標可以很好的讓學生從課文內容中更進一步去理解“將心比心”的意義,從而把它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3、進一步培養學生獨六閲讀的能力認真聽別人發言,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

這是一篇獨立閲讀課文,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和表達能力。

重點:指導學生朗讀文中兩處人物的語言和結尾的重點段。

難點:深入理解課文,理解“將心比心”一詞並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三、説教法

這是一篇獨立閲讀課文,應以學生自讀為主,所以我用引導法教學。教學中,我會以學生讀和説為主,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去理解,要求學生讀不順的地方多讀,不理解的地方同桌或小組間討論,解決不了的請教老師,教師再給予引導。

四、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課題

(二)初讀課文

為了達到“讀課文”這個目標,在教學中我主要安排了以下這幾個環節:

1、自由朗讀

朗讀時採用難讀的地方作上記號多讀幾遍,不會的輕聲身別人請教的辦法。檢查朗讀時我會提醒學生難讀的地方,要求他們多讀幾遍或進行領讀。

2、各別檢查

指名學生讀課文,看看學生是否已將課文讀通,讀的時候可採用這樣的方式:點出幾個學生,讓他們一人一段接讀課文。個別檢查後讓全班學生齊讀課文。

(三)品讀課文,深入理解

1、再讀課文,説説故事

a、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後將文中故事複述出來。

(我這樣做的目的是想讓學生充分的瞭解故事內容並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b、學生説説自己讀後的感受

(這樣做可以加強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可以進一步瞭解學生對故事的理解程度)

2、想一想:課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動,用“”劃出,並在旁邊寫寫自己的感受。

3、説一説:交流自己最受感動的地方。

要求:a、要説清楚自己感動的原因。

b、其他同學説的時候要注意傾聽,聽後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問。

(説一説這個環節是對學生進行説話交流能力和傾聽習慣的訓練)

4、抓住重點段,層層深入的朗讀

a、學生分角色朗讀文中兩處人物的對話。

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我要求學生要讀出文中人物當時的心情,讓學生進入到文中人物的角色中去,讓他們在讀中悟,悟中讀。

b、多次引讀結尾段,以產生層層深入的效果打動學生的心靈。

這一段是文中的重點段,我要求學生反覆朗讀,目的是想讓他們在讀中悟出真理並且在熟讀的基礎上把這一段記下來。

5、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更深一層感悟“將心比心”的內涵

這一點是教學中的難點,在這一環節中,我主要是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説説自己的身邊有哪些事情是能夠體現“將心比心”的,另外我會設一個生活中常見的情境故事,讓學生説説應該怎麼去做,看看學生是否已經真正領會“將心比心”的內涵以及課文所要傳授的意圖。

(四)再讀課文,總結

1、生有感情的齊讀課文

2、師總結歸納

五、説板書

板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因為本篇課文是閲讀課文,所以我沒有特別的去設計別樣的板書,只是很普通的板書,但在上課過程中,我會根據需要在黑板上將重點的詞句寫出並講解。

板書:

故事一故事二

人物:阿姨、奶奶 人物:母親、實習護士

事情:阿姨幫奶奶推開沉重的商店大門 事情:母親寬容沒把針打好的實習護士

從這兩件事中,你從中受到了什麼啟發

國小四年級語文説課稿6

一、教材分析

《懷素寫字》全文共三個自然段,本課介紹了唐代大書法家懷素小時候勤奮練字的故事,説明了一個人要想成才,必須具備認真的態度和刻苦的精神。這篇課文對激勵學生髮憤學習、刻苦練字有着積極意義。

二、説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情感,”緊緊圍繞這一目標確立“注重閲讀體驗,讀中感悟”這一教學理念。注重朗讀的指導,朗讀的空間,朗讀的評價,力求達到教師、學生、文本三者的情感共鳴。

三、教學目標、重難點: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2>逐步提高學生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運用能力。

3>學習他刻苦學習的精神。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分析懷素寫字的方法和過程,從中學習他刻苦學習的精神。

四、教法、學法

因為這是一篇與學生有密切的學習體驗的文章,我採用以讀為主,重體驗,促感悟的教法與比較、實踐、探究的學法指導學習本課。

五、教學實施

在這一節課中,為了讓課堂“活”起來,我的整個教學過程都試圖讓學生在以讀促情、體驗感悟中進行。

第一步,課件導入

教學伊始出示懷素披星戴月,刻苦練字的畫面,意在使學生受感染,受薰陶,再簡介懷素,從而不知不覺地將學生帶進大書法家懷素的書法世界。學生便能自然而然地帶着對懷素的崇敬之情齊讀課題,引入下文,水到渠成。

第二步,讀通課文,初步感知。

在這一環節中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運用自讀、互讀、指名讀等手段,掃清字詞障礙。既做到“開篇須熟”,又體現“自主、合作”的思想理念。

第三步,精讀課文

1、抓詞理解,重在體驗(學習第一段)

一幅懷素兒時的圖,一句“你覺得懷素是個怎樣的孩子?”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爭先恐後回答,那麼“書上是怎麼説懷素的”找一找,圈一圈,讀一讀。<出示句子>隨後抓“從小”“喜愛”“非常認真”等詞語分析,進行品讀,<出示句子>體會懷素的努力,認真的學習態度。(此處教學設計既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又實踐了讀中思,讀中悟的教學方法。)接着抓住“先┅┅再┅┅表示先後順序的詞語理解三步法,<出示句子>再進行句式拓展練習,<出示句子>抓住“總是”這個詞理解,品讀句子,<出示句子>深刻體會懷素寫字持之以恆的認真態度。(此處的設計重在語言積累的訓練,使學生明白寫字有一定順序,步驟,方法,我們平時説話、做事也要按一定的`順序來説和做。體現了知識與能力,能力與情感的統一”)再聯繫生活實際對比,讓學生親身體驗一下“懷素寫字三步法”再動手寫一寫。(此處設計實踐了重體驗,促感悟的教學方法。)

2、對比感知、讀中感悟(學習第2自然段。)

為了突破“讓學生深刻體會懷素持之以恆的精神”這一教學難點,把實物引進課堂,拿來毛筆讓學生摸一摸體驗毛筆的柔軟,再親自感受一下木板的堅硬、厚實,然後讓學生用毛筆寫幾個字,看木板有什麼變化?學生會發現毫無變化。而懷素卻把這厚實的木板寫穿了,足見他的勤奮刻苦,持之以恆的精神。接着引導學生反覆誦讀<“他。。。日子。。。木版。。”>這句,讀中領悟懷素的精神。隨後引導學生,你想對懷素説點什麼?(體現了以讀促感悟的設計思想,又對語文的重要能力“説”進行了充分的訓練,對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藴起到重要作用,通過讚美懷素受到了情感的教育,體現能力與情感目標的整合)再帶着對懷素敬佩的感情讀這段。從而突破文章的難點。再引導學生反覆誦讀,熟讀成誦。

3、舉例説明,領悟道理(學習第3段)

在這一環節中抓住了“有名”一詞,引導理解“有名”什麼意思?進而拓展“你知道哪些有名的人呀?”他們為什麼成為名人?(此處設計讓學生明白:他們之所以成為有名的人,是他們小時和懷素一樣認準一個目標能認真,刻苦,腳踏實地、持之以恆努力,所以要向他們學習。以後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這種精神。)

4、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在即將結束時讓學生回顧“本節課有哪些收穫?”再展示懷素的作品,“你有什麼想説的?”意味深長的結尾使學生更充滿了對語文的好奇。

我想,如果讓我們把課堂教學中常見的講解和朗讀做比較的話,講解是鑽進課本,朗讀是躍出紙外,講解是推平擺開,朗讀是融貫顯現,講解是隻能使人知道,朗讀更能使人感受。因此以《懷素寫字》為載體,呈現給大家,不當之處,請多提意見,謝謝大家。

國小四年級語文説課稿7

説教材

《落花生》是人教版第九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敍事散文記錄了作者許地山小時候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經過,通過對花生好處的談論,以小見大,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説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雖然文章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和深奧的説法,卻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尋味的道理,藴含了豐富的人文精神。因此,對於本課的教學我從新課標出發,結合本單元的教學任務,本着“以學生為本”的精神,我把《落花生》的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技能目標: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懂得什麼是借物喻人。

2.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會花生的默默奉獻的可貴品質,理解心靈美比外表美更重要。

教學重點

由表及裏地瞭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從中體會做人的道理。

教學難點

文章採用的是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教學時應突出這一特點。

説教法、學法

良好的教學效果離不開教法和學法的和諧統一。語文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應是開放而有活力的。根據教學目標和五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選擇了多種教法和學法配合實施,體現了“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的特點,努力追求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1. 情境教學法。利用多媒體和實物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更形象的理解課文,真正的把握文章內涵。

2. 談話法。教學中,教師和學生,課本和學生應是對話和交流的關係,談話法架起師生溝通的橋樑,是我不可或缺的教學方式。

3. 朗讀法。語文課程應以讀為本,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指導,感受課文的深刻含義。

4. 練習法。好的練習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並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

5. 自主、合作、探究法。學生是語文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生生交流,師生互動,解決重點問題。 教法和學法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本課採用以上五種主要的教法與學法,既突出了教師的引導作用,又重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用活潑簡單的謎語導入新課:同學們,老師請你們猜個謎語“麻屋子,紅帳子,裏面睡個白胖子”,誰能猜出謎底是什麼?學生猜出謎底後,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花生,讓同學們觀察,隨後我利用多媒體出示花生成長的圖片,邊出示邊講解課題:花生因落花入土而生果,所以植物學上稱之為“落花生”。我這樣設計導入,主要目的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二.整體感知,探究學習

本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展開記敍,這一環節我首先讓學生自讀自悟,分析課文結構,然後師生交流,把課文分成以下三大段理解: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種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寫母親提議過收穫節,併為過收穫節做準備; 第三段(第3自然段至最後):寫父親和我們品花生議花生,父親對花生的讚揚使我們對普普通通的花生產生了敬佩之情。

三.重點導讀,讀中悟理

注重閲讀體驗,加深理解,受到感情薰陶,獲得思想啟迪,是新課標的新要求,也是重要的閲讀教學策略。為了突破“由表及裏地瞭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從中體會做人的道理”這一教學重點,我指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閲讀第三段品花生議花生:首先,學生齊讀,初步體會。並討論:姐弟們説到了花生的.哪些好處?父親又説到了哪些?(兄妹們説“味美可以榨油便宜大家都喜歡吃”,這些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而父親説的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視卻是最重要的特點: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第二,多媒體範讀,要求學生邊聽邊思考:父親怎樣議花生?父親對花生的第一次議論,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的果實是否露在外面來比較,以突出花生即使是成熟了也無聲無息,不急於表露的品格。其中“鮮紅嫩綠”“高高的掛在枝頭上”和“埋在地裏”“矮矮地長在地上”形成鮮明對比,我再一次利用多媒體播放它們的對比圖片,並在圖片上用文字概括出果實的色彩、樣子以及果實生長的位置比較,幫助學生理解花生雖沒有桃子、石榴、蘋果的外在美,卻具有內在的可貴品質。為了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我把課文設計成填空,在課堂上和學生們一起做,引導學生深入體會。

【附:填空練習: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裏,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第三,分角色朗讀,深入體會:父親特別指出花生的最可貴之處,目的是希望孩子們能像花生那樣,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最後,我再次拿出花生讓學生們觀察,直觀的體會花生的樸實無華,感受它的可貴品質。

四.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自主學習是未來社會對人的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請同學們互相交流討論:父親説的“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和作者説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兩句話的含義。學生討論完之後,我請同學們説説自己的觀點,並注意引導學生在外表美和心靈美面前,應該更看重心靈美,更看重能實實在在為人民做好事。一個外表不怎麼美的人,要做出成績,得到大家的認可,也許比外表賞心悦目的人更難,但如能默默無聞、毫無怨言地去努力,給別人帶來好處,應該説更了不起,也更讓人敬佩。這時,我抓住時機,趁熱打鐵地告訴學生課文由議花生講到做人,以小事物闡述大道理,這種寫法就是借物喻人。這時,我在多媒體上打出兒歌: 姐弟種花生,居然收穫豐。 父親巧教誨,影響“我”一生。 我這樣做,目的是想利用淺顯易懂的兒歌,概括全文,突出文章借物喻人的特點,利於學生理解和接受。

五.拓展延伸,把握文章

佈置作業: 思考題:

1. 文中寫“種花生—收花生—品花生—議花生”四個過程,想一想哪些內容詳寫,哪些內容略寫,作者為什麼這樣安排?

2. 聯繫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想一想我們周圍的哪些人也像落花生一樣,樸實無華卻默默奉獻? 動手題:找出文中的好詞佳句,並會用好詞造句。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迴歸生活世界。我的作業有助於學生對生活進行反思、體驗,進而提升、完善。併為本課的第二課時埋下伏筆,做好鋪墊準備,幫助學生深度把握課文。體現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國小四年級語文説課稿8

我們這次教研的主題是:挖掘語言因素,設計讀寫訓練。

1:挖掘語言因素

任何語文老師都應該有一個意識,那就是語文課重點在於學形式,而不是學內容。學習《全神貫注》不是為了知道羅丹因為全神貫注地修改雕塑而忘記自己的朋友茨威格這樣一個故事,而是通過這個簡單有趣的故事,學習一些表達形式和表達藝術。如果僅僅是為了知道這個故事,我想,學生自己平時很隨便的閲讀就能完成,不需要坐到教室裏由老師領着讀啊讀,再把故事串一遍,然後黑板上再出現一個完美的板書。我們的語文課堂是要讓學生學會表達,而且是用書面性質的正規的語言進行表達。所以當我坐下來細讀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在尋找的是課文中有質量的值得國小生進行模仿和學習的表達方式。

很自然的,我就找到了“只見羅丹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後退,嘴裏嘰哩咕嚕的,好像跟誰在説悄悄話;忽然眼睛閃出異樣的光,又似乎跟誰在激烈地爭吵。”其實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就是羅丹當時全神貫注,有些什麼動作呢?旁若無人地上前、後退,又自言自語。表達中最漂亮的就是用“好像”、“似乎”引發了兩個聯想,把羅丹自言自語這樣一個動作寫得具體形象了,這就是我們學生可以學習的表達藝術。當然,句中還有“一會兒…一會兒…”這樣一個連接詞用得也很好,不僅把羅丹上前後退的兩個動作連接起來表達,還表達了這兩個動作反覆多次的意思,這就是連接詞用得恰當的妙處。

2:設計讀寫訓練

找到了語言因素,接下來就是設計讀寫訓練。

首先:用什麼內容來承載這種表達方式呢?説實話,在尋找這樣一個課文的空白點的時候我是仔細看了課文好幾遍的。總算找到了文中描寫羅丹完成雕塑之後表現的語句:“大約過了一個小時,羅丹才停下來,對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後輕輕地吁了口氣,重新把濕布披在塑像上。”這裏已經寫到了羅丹的動作,我們完全可以用剛才學到的方式把羅丹這些動作寫具體。很巧,當我後來再找到茨威格的原作,《從羅丹得到的啟示》這篇文章後,很高興地發現在原文中其實是有這樣的寫法的。“最後,帶着舒歎,他扔下刮刀,一個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種温存關懷般地把濕布蒙上女正身像,於是,他又轉身要走,那身材魁梧的'老人。”當然,讀來非常拗口,這是譯者的水平和習慣的問題。我猜想編輯把這段話改掉的原因可能是“情人”的聯想不太適合國小生吧。

但是,要寫好這段話對於三年級下的學生是有難度的。那麼,如何降低難度,設置坡度,把精力集中在訓練點上而不是被其他因素干擾,是我思考的第二個問題。於是,就有了先想象動作再合作説句最後落筆寫這樣一個過程。想象動作時候把同桌作為自己的作品除了給學生情境性體驗之外還想讓課堂氣氛更活躍一點,畢竟這是國小生的課堂!而合作説句除了降低難度還讓學生有了一個互相學習的過程。在練習“用聯想把句子寫具體”和“一會兒……一會兒……”兩個點之間,我的想法是重點放在前者,後者做順帶而過的處理,學生能用到最好,不能做到也不強求。甚至,在我的預想中,學生如果用上其它連接詞,或者用連接詞串起兩到三個聯想句也是非常棒的。

王曉春在《為什麼我們總是在做表面文章?》裏説:語文教師至少要有三種本領。第一種,獨立閲讀能力。就是不依賴教參也能獨立解讀課文,有了教參也能拿出或補充或修改或批評的意見,且有理有據。第二種,課程內容開發能力(教什麼)。就是説,教師要能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一般要求和學生情況,獨立確定我用這篇課文達到什麼具體的教學目標。第三種,教學活動策劃能力(怎麼教)。如果教師不打算採用“我講你聽”的簡單教學策略,那就得學會策劃語文活動,讓學生語文活動中學習課文。

回顧我以上的思考還正好切合了王老師提出的三個能力。

國小四年級語文説課稿9

一、説教材

第三單元以“大自然的啟示”為主題,主要是通過課文來進行觀察自然、保護環境的延伸和拓展。其中《自然之道》是一篇以科學常識為主的敍事文章。它以事情發展為順序,講述了我和同伴去旅遊時看到一隻幼龜被嘲鶇啄食。他們不顧嚮導的勸阻,讓嚮導把幼龜放入大海,結果指使更多的海龜成為食肉鳥的口中之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願望截然相反的結果。

通過本篇的教學,繼續學習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了解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使學生認識到要遵循自然規律,不能違背自然之道。

這篇課文我準備了兩個講授,第一課時:導入,範讀課文,自學生字;理清脈絡,討論段落劃分。第二課時:複習生字,朗讀課文,讀後談感受;教學課文,理解詞語,總結全文。

我着重講第二課時,針對可是的安排和學生的認知實際,我確定以下目標:

1、思想教育目標:使學生認識到在自然界中,要遵循自然規律,反之則會弄巧成拙;

2、基礎知識目標:理解詞語,體會用恰當的詞語表達情意;

3、基本技能目標:把握文章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説教學要點

瞭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啟發是重點;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難點。

三、説教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生活閲歷,本科選用了“細讀,精讀,默讀整體感知;討論體會”為主的教學方法。為什麼尋用這種方法呢?本課是一篇豐富學生見識,使學生受到啟發的文章。精讀,品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課文思想感情;默讀,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閲讀速度,有利於思考問題。討論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四、説學法

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這節課可知導學生掌握如何理解句子的學習方法,知導學生以朗讀來理解;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或句子。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五、説學生情況

中年級的學生,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對大自然,對社會都有很大的好奇心,藉助本課的學習,對他們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有很好的幫助。

六、説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 一)釋題

板書課題,什麼是“道”?自然之道是什麼意思?自然界究竟有什麼規律呢?

(二)回顧

1、作者一行人的目的是什麼?

2、出示圖片,瞭解太平洋綠龜的相關知識。

(三)緊抓蠢事,引入探究

1、是啊,如此可愛的小海龜卻被我們不經意間深深地傷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齊讀“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師出句子)理解“愚不可及”

這是一件什麼樣的事令作者如此後悔呢,自由讀課文3~7自然段,説説這是一件怎樣的事。

(作者他們救了一隻幼龜而害了許多隻幼龜。)

概括板書“救龜”──“害龜”。

“救龜”與“害龜”分別是哪幾段?(3~4,5~8)

(四)抓關鍵詞,學習“救龜”(3~4)

讀讀第三段,你覺得這一段裏值得你積累的詞語有哪些?(欲出又止,躊躇不前)

找到這兩句話讀一讀,聯繫上下文,用你的動作來説明這兩個詞的意思。(指名錶演)

從這兩個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幼龜非常謹慎,寫出了“偵查”之意。)

還有一個詞也説明了幼龜很謹慎,你知道是哪個麼?(突然,説明其動作快。)

齊讀第三段。

正在這時,一隻嘲鶇用尖嘴啄它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幼龜的生命受到威脅。同學們,此時假如你就在現場你會怎麼做?

是啊,憐憫之心人皆有之啊,咱們來看看第四自然段,看看他們是什麼樣的反應。

找找遊人和嚮導不同反應的詞語。

1、遊人:緊張 焦急 呼喊

2、嚮導:若無其事 極不情願 冷淡

出示:

嚮導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朗讀體會若無其事)

分角色朗讀第四段

如果你是幼龜,你會怎樣感激嚮導呢?

(五)學“害龜”,體會心情

1、故事到這裏結束,該是完美的結局。可是出人意料的事發生了。指名讀5、6段,看圖,想象慘狀,體會“飽餐一頓”。

2、一隻可愛的幼龜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由於得到錯誤的信息,成百上千的幼龜爬了出來,成了食肉鳥的美餐。我們真是幹了一件_____的事。此時此刻,作者和同伴們的心情怎樣?吃驚、震驚、後悔、自責。

3、填上適當的詞語,讀句子。

同伴( )地説:“天哪,看我們做了什麼!”

(六)明道

1、沙灘上的慘劇正在發生,我們應該怎麼辦?補救。讀第七段,把描寫嚮導和我們的.動作的詞語畫出來。

此時的心情怎樣?

交流:摘下、放進、抓起、奔跑。

此時嚮導和我們的心情怎樣?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焦急,很想救這些幼龜──趕緊、迅速、氣喘吁吁)

朗讀體會心情。

2、我們的補救有效果嗎?儘管我們竭力搶救,可不少幼龜還是成了食肉鳥的美餐。

讀第八段。出示句子:

不一會兒,數十隻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雲霄。

(“歡樂”與前文哪個詞照應?“頹喪”。由這兩個詞你想到什麼?)

我和同伴們低着頭,在沙灘上慢慢地走。我們此時會想些什麼呢?

嚮導由若無其事到不情願,現在心情又是什麼樣?

3、現在,我們再來回想一下向導説的那句話(出示)還會勸告他嗎?你還會哀求他嗎?還會去指責他嗎?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現在你對嚮導的話,自然之道,有更深的理解了嗎?誰來説説。

(七)作結

自然萬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規律,在自然面前,我們人類該做些什麼呢?課文通過具體事例告訴我們:如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願望相反的結果,這就是自然之道。

課外探討;嚮導明明知道我們的想法會害了幼龜,為什麼不制止,反而抱起那隻小龜朝大海走去?他這樣做你是贊同還是反對呢?

國小四年級語文説課稿10

各位專家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桂林山水》,我的説課內容從以下五個方面展開: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一課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八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精美散文。課文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多姿,讚美了祖國的錦繡河山.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作者按總分總的結構。先總體寫出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然後生動具體地描寫了灕江水靜、清、綠的特點和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最後又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作結。這篇散文構思精巧,句段精美,首尾照應,結構渾然一體,是學生品誦的佳作。

(根據教材編寫的意圖,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三個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8個生字,理解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

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課文,學習作者細緻觀察,抓住主要特點具體描寫景物的方法。

情感目標:感受桂林山水獨特的美。感受祖國錦繡河山的壯美。感受祖國語言的優美。

(本課計劃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今天我主要説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的)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有感情的朗讀並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細緻觀察,抓住主要特點具體描寫景物的方法。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

二、説教法

(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

1.舉一反三,自主合作。2.以讀為本,讀中賞美。

三、説學法

葉聖陶曾經説過:“教是為了不教”。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引導學生學會並運用“讀、找、品、誦”的方法閲讀文章,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四、説教學程序

閲讀教學的直接目標是培養閲讀能力,間接目標是發展思維能力,潛在目標的陶冶思想情操。所以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力求把美育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目的是讓學生感受桂林山水美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整個教學程序設計了這樣六個環節)

(一)聲像導入——讓學生期待美、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説過:“求知與求學的慾望應該盡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們身上激發起來。”上課伊始,我藉助課件展現桂林的美景,設計了這樣的導語:“桂林是我國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桂林就像一本厚厚的書,氣勢恢弘,博大精深;桂林也像一首長長的歌,悦耳動聽,回味綿長;桂林更像一幅大大的畫,美麗無比,秀甲天下。桂林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態;桂林的水蜿蜒曲折,明潔如鏡;山多有洞,洞幽景奇,瑰麗壯觀;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滿目。於是形成了“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絕。今天老師就要帶着大家走進文本,到桂林去看看,孩子們可要靜靜的聽,細細的看,慢慢的品。用心感悟作者怎樣用生花的妙筆描繪出桂林如詩的畫卷的。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想把孩子們的思維引向千里之遙的桂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要學的課文充滿了期待和想象。

(二)整體感知——讓學生髮現美。

請孩子們打開課本靜心聽課文錄音,注意哪些字音和你以往讀的不同,拿出筆標出,並畫出文中概括描寫桂林山水的句子。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體味課文的節奏和韻味,心通其情,意會其理,產生審美情感。

(三)潛心品讀——讓學生感受美、

1、精讀第二自然段。

出示閲讀要求:

(1)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

(2)作者寫灕江的水,為什麼還要寫大海和西湖?

(3)用“——”畫出寫灕江水的特點的詞語。

用“~~~”劃出具體描寫的句子。

(4)理解“瑕”、“翡翠”的意思,這句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5)有感情的朗讀並背誦第二自然段。

孩子們通過讀很容易就找到了第二自然段寫了灕江水靜、清、綠特點。那麼作者是怎樣一步步把這種美寫出來的呢?我們會發現作者並沒有直接寫灕江的水,而是從波瀾壯闊的大海和水平如鏡的西湖娓娓道來,用一個“卻”字轉折説明這些美景雖美,但都無法和灕江水相媲美,這種寫法叫對比,恰當的對比可以使所寫的景物更加生動形象。從這可以看到作者觀察的細緻入微。

出示學生找到的句子,自由讀一讀。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指名説出這句所用的修辭方法。因為排比、比喻是常見常用的修辭方法,孩子們可能還會説出恰當的排比、比喻也可以使文章更加具體、生動、有韻味。對於理解“瑕”“翡翠”的'意思,我引導孩子們聯繫上下文,藉助工具書,在閲讀中理解,在閲讀中品味。課文中把灕江水比喻成無瑕的翡翠就是因為灕江水深,水清使水面呈現綠色,加上兩岸青山的映襯,更是一種深綠的顏色。由於水清,水綠映入作者眼簾的灕江水似乎是一塊沒有任何斑點的純粹的碧玉。

既然作者寫得這麼美,應該怎樣把這種獨特的美讀出來呢?誰願意試試?指名讀,有的同學聽課文錄音的時候可能沒聽出“啊”的變調,我提示孩子們注意“啊”的變調再試試,會讀的更美。自由練習朗讀。再次指名讀,因為個性化的朗讀同樣需要個性化的評價。教師用心去傾聽,去評價是對孩子最好的鼓勵。我會適時評價説:讀的真美,老師的眼前彷彿出現瞭如詩如畫的灕江水;我聽出來了你已經深深的陶醉其中了。老師要向你學習,老師和大家一起齊讀一遍好嗎。

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進行朗讀的訓練,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從有口無心的讀上升到飽含深情的誦、從而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新課標中寫道:“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所以,接下來我設計了這一問題:“剛才我們學習第二自然段,瞭解了作者用優美的語言寫出了灕江水靜、清、綠的特點,是用什麼方法學習的呢?

引導學生歸納出:“讀——找——品——誦”的方法,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自悟學法,使學法得到真正遷移,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

(四)舉一反三——讓學生感悟美、

新課程語文標準倡導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在閲讀實踐中引導學生掌握閲讀方法,形成閲讀能力至關重要,第三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結構相似,教學要求相同,安排學生四人小組運用剛剛學到的“讀、找、品、誦”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選出小組彙報交流。

相機出示老人山、駱駝山、巨象山圖片,讓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形象地感受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引導學生藉助圖片、結合工具書、聯繫上下文,加深理解危峯兀立,怪石嶙峋,奇峯羅列的意思。

(五)總結積累——昇華美、

這一環節我抓住“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句話,出示桂林山水的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桂林山水相連的景象。有了二、三自然段的深入學習,不用過多講解,學生就明白了山水是畫的主體,雲霧迷濛,綠樹紅花,竹筏小舟則是點綴。這句話和第一自然段的哪句話相呼應呢?孩子們自然就會找出那句:人們都説:“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先用“桂林山水甲天下”這一名句總領全文,最後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收尾。用細膩的筆調,描寫出了美侖美奐的桂林風光。脈絡清晰,自然流暢。這麼美的課文同學們一定很想背誦下來。再次利用課件渲染情境。留3至5分鐘時間,讓學生採用自己最喜歡的朗讀方式背誦自己最喜歡的段落。然後會背的以背誦的方式,不會背的以朗讀的方式再次回味桂林山水的甲天下的迷人風光,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六)拓展延伸——創造美、

學習桂林山水一課簡直是一種美的享受,其實早我國遼闊的土地上還有許許多多這樣令人神往的地方(展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的圖片),請看“作為中華民族象徵的萬里長城;‘淡粧濃抹總相宜’的杭州西湖;標誌着中國悠久文化的北京故宮;曲徑通幽,巧奪天工的蘇州園林;以‘奇鬆、怪石、雲海、温泉’著稱於世的安徽黃山;、水險山雄、濤飛浪卷的長江三峽;湖光山色,風韻幽絕的台灣日月潭;秀美、雄渾,獨具神韻的承德避暑山莊;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蹟的秦陵兵馬俑。”在這十大風景名勝中,‘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桂林山水排在第二位,從學生專注的眼神和驚異的表情,老師已經感覺到了孩子們已經走進了祖國的萬水千山,已經深深的陶醉其中了。

桂林山水一課景色美,語言美,情感美,我們在感受美的同時,也要學會像作者一樣用優美的語言創造美。我設計的課下小練筆是選一處最喜歡的名勝,可以課下查閲資料,也可以節假日實地旅遊觀察,仿照這一課寫法,寫一則介紹它的導遊詞。

葉聖陶先生曾經説過:“什麼叫訓練?就是要使學生學的東西變成他自己的東西。”這一設計勾通了課堂內外,深化了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使學生走向了生活,把學習語文與發現美、鑑賞美、創造美的過程融為一體。體現了大語文觀的教學思想,一節課結束了,我們的教育還在生活中延續着。

五、説板書設計

板書濃縮了課文內容的精華,我設計的板書文字簡潔,既能幫助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指導背誦,又恰如其分的落實了教學重點,加上直觀新穎的簡筆畫、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這節課,我和孩子們走近了語言文字體會到了桂林山水獨特的美,我們又走出了語言文字,帶着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走向了生活。設計教學時,我努力做到讓學生課前有所期待,課堂有所滿足,課後有所回味。品味語言文字,品味真摯情感,讓我們的語文課更有語文味兒。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説課內容,請各位專家評委不吝指教。謝謝大家!

國小四年級語文説課稿11

一、教材簡説

《去年的樹》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講述的是一個鳥兒和樹是一對好朋友,它們約定好第二年再相見,可是第二年春天,鳥兒回來之後,大樹已經被人類加工成火柴燃燒了。本篇童話情深意濃,帶着些許傷感色彩,讚美了高尚的、令人蕩氣迴腸的友情。語言樸實無華,全文在平淡語言中藴含着深摯透明的美。

二、説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依據課程標準以及學生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讀文,品味重點詞句。會入情入境地演讀課文。

過程和方法:學會多元交流,多向對話。學會把課文讀薄,讀厚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小鳥與大樹間真摯的友情。使學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的。

為落實教學目標,實現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因此設定這篇課文的重點:領悟小鳥的四次對,並鼓勵學生大膽地説出自己的感受。

三、説學法和教法

1、學法:

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方式是多樣化的,主要有:讀,品,悟,議,辯,入。為了讓"閲讀教學成為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結合本課的教學實際,我用到的是:讀,入。

讀:採用自由讀,找朋友讀,演讀等多種方法,真正做到以讀激情。在這個過程中我會注意啟發學生的感覺,比如在指導最後一段時會在前三段的基礎上讓學生帶着焦急,牽掛,擔心的心情去讀。

入:是一種體驗式的學習方式。我會讓學生兩次研讀課文,"你"就是那隻小鳥了,體驗小鳥的心情。

2、教法:

俗語説:"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本節課採用了自讀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同時準備了有效的多媒體課件,讓鳥兒對樹的那種濃濃深情躍入學生腦間。

四、教學流程

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了重温舊知,夯實基礎;媒體激趣,體會深情;研讀對話,訓練朗讀; 體悟中心,昇華情感的教學思路。

(一)、重温舊知,夯實基礎

直接檢查學生對詞語掌握情況。因為在實踐中我深切地體會到無論怎樣課改,語文教學目的只有一個:掌握基礎知識,提高學生語文素養。而後設計這樣一個問題:這篇童話寫的是一隻什麼樣的鳥?學生會通過回憶説出小鳥是一隻誠信、信守諾言、可愛的小鳥。學生在回答問題中對小鳥有了更深入的情感。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走進文本,進行合理想像

(二)、媒體激趣,體會深情。

(媒體出示畫面),師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着出示第1節指名讀再齊讀,引導學生感受大樹和鳥兒在一起很快樂,然後引讀第二節(媒體出示第2節)。

讀後同桌合演鳥兒和大樹道別的場面。在表演和評議過程中體會他們之間深厚的友情。

最後利用自讀、指名讀、齊讀、分組對讀等多種形式指導朗讀。

我這樣設計是想通過讀——演——讀的過程讓學生切身體會到小鳥與大樹之間的深情厚誼。

(三)、研讀對話,訓練朗讀

我先讓學生快速地默讀課文,學生自然就找到了小鳥尋找大樹時的三組對話,然後指名3個學生交流(媒體出示3組對話)讓學生在小組裏面分角色合作朗讀這3組對話,彙報點評。而後讓學生通過"加提示語"的方法練習朗讀。(出示課件加提示語)

熟讀對話後,鼓勵學生表演,師適時進行角色採訪。

這樣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小鳥和大樹之間的那份真情,這種演繹朗讀和情境表演等手段,利於學生體驗小鳥當時的心情,實現對重點難點的突破。

為了實現學生與文本之間的零距離接觸,我設計了換位體驗的角色採訪,把學生帶入課文,達到了文我一體,文中有我,我中有文的境界。

(四)、體悟中心,昇華情感

教師引讀最後1節。齊讀課文後,學生質疑,引導學生抓住兩個"看"字,補充對話,(出示填空課件)體會小鳥兩次看的不同意義,揭示有關奉獻、真情、誠信的人文內涵。在體會小鳥的深情基礎上將文中的小鳥改成"我",使學生又一次進入文本,在學生了解了小鳥的心理後,將守信這個主題滲透到課堂中。

這時,讓孩子們從文本中走出來再一次換位思考:代大樹寫一張友情卡。

(我認為這樣就能夠使情感的薰陶與語文實踐活動完美地結合起來。)此時,大樹這一單一角色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表達需求,所以我就因勢利導,進行拓展説話練習。把單一角色擴展成多位角色:想對誰説就對説誰,包括小鳥、大樹、伐木工人、小女孩,也可以是作者,甚至是樹樁。

這樣的設計,體現了語文教學的新理念,讓學生在學文前積累,學文中積累,學文後積累,從而為提升孩子的文化底藴,提高語文素養奠定堅實基礎。

(五)、總結

總結是昇華文章情感的佳徑,師生共同總結達到一種師與生,生與文本間的情感共鳴。

五、板書設計

去年的樹

好朋友

鳥兒(圖)——————大樹(圖)

唱尋 聽

誠信 守諾

這樣的設計既增強了直觀性,有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一目瞭然,又增加了自主性,有助於學生對對話學習的自主選擇。

學生是教學"資源"的重要構成和生成者,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夥伴,是組織者,引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對於本課的教學設想,我力爭構建生命的,詩意的課堂,始終體現學生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學習主體!

國小四年級語文説課稿12

一、説教學目的

(1)準確、流暢、有情感地朗讀課文,感覺鄉親們冷靜無聞、無私奉獻的精力,並使學生從中受到薰染、薰陶。

(2)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身邊事物的習慣。

二、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鄉親們純樸、勤懇、老幼相敬的可貴品質和一心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教學難點則是理解為什麼説“搭石”聯結着鄉親們美好的感情。

三、説教學方法、學法

在閲讀教學中,方法的設計至關重要。根據新課程基本理念,針對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在本文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文中美好的情感。

四、説教學基本流程

對於本文教學,我設計的教學流程一共分為四個部分:一、談話導入,創設情境;二、整體感知,初識搭石;三、細讀課文,體會情感;四、課外拓展,談自己身邊的事。

在談話導入、創設情境的環節中,針對孩子的情況,我提了最簡單的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接着再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第二個環節是整體感知,初識搭石。在這一環節中,我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詞,讀通句子,並讓學生思考:什麼是搭石?

學生自由讀課文後,認讀生字詞,接着再交流問題“什麼是搭石?”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句子讀一讀,使學生理解“搭石”的特點及作用。

第三個環節是細讀課文,體會情感。在這一環節中,我重點圍繞“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句話,抓住“與學生一起尋找美”展開教學,使學生理解搭石之美的真正含義。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重點引導:

在品讀第二自然段時,重在讓學生體會上了老人一心為他人着想的品質。為此,我採用想象説話的方法,使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促進朗讀能力的提高。比如引導學生體會老人的內心世界,提問:老人踩了不穩的搭石,心裏會怎麼想?老人不是急着趕路嗎,擺好搭石後,為什麼還要踏上幾個來回呢?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老人呢?相信經過師生這部分的問答,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會更加深入,在此基礎上的朗讀也會更有深度。

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刻畫的是一幅人們和諧有序走搭石的景象。教學時,我重要捉住“行動是那麼和諧有序”、“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等,讓學生邊讀邊睜開想象,感覺人們走搭石的節拍,諦聽那走搭石時發出的輕而有力的踏踏聲,説出眼前目今表現的畫面,讓學生身臨其田地領會美,感覺美。文章的第四自然段,筆墨樸素,但是簡樸的事變中卻閃耀着優美的頭腦,散發出融融的暖意。在引導這一部門的朗讀時,我重點捉住“人們把這當作理所雖然的事”這句話,引導學生深入明白“理所雖然”這四個字所表達的情緒。

我捉住“溪邊讓路,背老人過溪”這兩個詳細事例的形貌,加深學生對“理所雖然”這個詞的明白同時,又使學生逼真地感覺到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力。

課文第五段的教學,重在點破文章主題,使學生明確本文看似寫石,實則寫人。使學生進一步領會作者借搭石所歌頌的無私奉獻,同心專心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並引導學生朗讀。

國小四年級語文説課稿13

一、設計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教材的理解又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和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要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獨特體驗,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

二、角色體現

讓學生成為學習主人,發展的主體,教師要當好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幫助者、引導者、激勵者,更應當是參與者。

三、教材解讀:(教師理解教材,掌握教材,超越教材的過程。)

一位教育家説過:“欲求教書好,先做讀書人。”上好課的關鍵是教師要吃透教材,但不要迷信“教參”,要創造性地理解教材、使用教材(對教學內容進行過濾與重組)。這是備課的重要環節。

1、理解教材

《生命生命》這個題目讓人好奇,這重複之中一定飽含着特別的情,一定是思考後發現的驚喜,是歡呼,是讚歎,抒發的是作者對生命的熱愛之情。

生命多麼寶貴,可生命是什麼?誰都想找到它的答案。課文開頭的'設問引起了讀者的興趣與思考。接着課文以“飛蛾求生”“香瓜子的頑強”“作者聽自己的心跳”三個事例證明生命的存在,回答了生命是求得生存的力量。最後展示了作者積極的生命態度,讓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

2、學習與批判

通過反覆讀書,我深深地體會到:文中作者列舉的三個事例,反映了不同的生命態度,飛蛾落到作者的手中,極力鼓動雙翅求生,一粒香瓜子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裏,不屈向上,茁壯成長,這小動物,小植物對生命是多麼渴望,它們珍惜生命,不失去一絲機會,不放過一分一秒,極力去展示自己,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除此之外別無選擇。比起它倆,人的生命是多麼旺盛,多麼強大,可沒有像飛蛾,香瓜子那樣珍惜,還要有自己對生命的不同使用方法,可以好好使用,也可以白白糟蹋多麼可惜,多麼可悲呀!對於最有靈性的人,竟這樣不視生命為幸運,不一心一意地去向上去成長,去展示。這句“可以白白地糟蹋它是多麼的不妥,這是對生命的不尊重。由此,我聯想到現在的人有多少在糟蹋生命,要説人不如飛蛾,不如香瓜子該不過分吧!

好在作者在文章結尾宣揚積極的生命態度: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總之,這篇課文,應該讓學生從中得到生命的啟迪與薰染,懂得怎樣珍惜生命。

四、教學目標

有了對教材的理解和對學生的瞭解,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學本課的生字,讀寫打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句好段。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生命的可愛與可貴,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

當然,這些細節目標要注意體現“三維目標”,注重語感培養,思維訓練,語言表達,人格提升,這是教學永恆的目標。

五、課前準備

準備好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課上和學生細細品味。

六、教學設計(六個環節)

(一)讀懂課文

目的是讓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解決字詞,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學法體現:讓學生充分讀書,自主學習。

1、導入:同學們,我們多麼幸運,因為我們擁有生命,你想知道什麼是生命嗎?下面請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讀19課。

讀書要求:

(1)先把課文讀正確,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2、檢查讀書:問題設計

(1)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2)通過幾件事講的?用小標題概括。

(二)讀出發現,讀也思考,讀出感受

目的地:在學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讀書,自主學習,自由發現,體現個性化閲讀,凋動學生的讀書熱情,抓住重點句子,關鍵詞語,體會情感,獲得感動。受到薰陶和感染。喚醒孩子們對生命的熱愛,有感情朗讀課文,讀出自己的感受,並鼓勵學生背誦喜歡的段落。

學法:這個環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再小組合作交流,然後彙報所得,展示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激勵學生敢想,敢説,敢讀,學生參與互評,激發學生互相超越的精神,以求得對課文有更深刻的理解。

通過這個環節的學習,讓學生為“飛蛾珍惜生命,極力求生而感動,為瓜子生命力頑強,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成長,珍惜生命的每分每秒,也要為有人糟蹋生命而惋惜,懂得讓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

情境導入:你想從每個事例中發現它們的生命態度嗎?讓我們再去讀書,看看誰最愛生命?誰不夠熱愛生命?一會把你的發現講給同學,談給老師,好嗎?

(三)拓展昇華,尋找珍惜生命的榜樣

目的:讓學生靜下心來思考,更加清楚地認識生命,感悟生命的價值。

情感導入:同學們,擁有生命多麼幸福,我們一定要珍惜生命,讓自己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你知道怎樣做才算珍惜生命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從生活中,從學習中,從自己瞭解的古今中外人物中,發現誰在珍惜生命,誰在糟蹋生命。

在學生説完自己的發現後,一定讓學生知道作者也是珍惜生命的榜樣,並介紹作者的生平。

(四)反思自我,獲得教育,得到啟迪

目的:觸及心靈的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這篇課文是啟迪學生心靈的好材料,體現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的課程特點。諾貝爾獎獲得者羅曼羅蘭説過:“從來沒有人讀書,只有在讀書中聯想自己,發現自己,檢查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己。”我認為自我反思就是培養學生學會自我教育——因為真正的教育是讓學生學會自我教育。(蘇堆姆霖斯基)

情境導入:同學們,剛才,我們讚頌了珍惜生命的榜樣,幫助了糟蹋生命的朋友。現在我們聯想一下自己,想一想讚揚自己,説説自己珍惜生命的快樂;想不想幫助自己,讓自己不珍惜生命的做法永遠留給過去。

(五)積累語言背誦最後一段。

(六)作業:指導寫記生字,背誦全文。

國小四年級語文説課稿14

教學流程

一、情境法導課

這篇文章的題材切近學生的實際,有極大一部分學生有過達麗瑪一樣的經歷。因此課伊始我對學生説:“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春天的雨點》。哪些同學有過達麗瑪類似的情況?下面我們把自己當作達麗瑪來學習課文。”這樣導課,可以喚起學生的回憶,引起學生對文章人物的關注,使他們進入最佳的情緒狀態。 v

二、目標導向

向學生交待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可以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同時有利於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實施目標

這一環節是影響目標達成度的關鍵,我以循序漸進為原則,準備分三步進行教學。

(一)示範質疑(學習一、二自然段)

教師打開幻燈,出示自學提綱:

1.劃出最能表現烏漢娜老師關心愛護學生的句子,並説説你從這些句子中體會到什麼。

2.達麗瑪的神態如何?她當時怎麼想?讓學生通過讀讀、劃劃、想想完成自學,再用議議的方式進行檢測交流。疑是思維的開始,要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首先要培養他們的質疑能力,而質疑能力的培養要經歷教師從扶一放、學生從仿——創的過程,教師出示問題,示範質疑,讓學生有路可循,為第二步的學習質疑作好鋪墊。

(二)學習質疑(理解課文三、四自然段)

我先讓學生快速默讀課文,瞭解烏漢娜老師是如何給達麗補課的,接着讓學生模仿第一段的自學問題,給自己、同學們提出問題,師生經過篩選補充,教師用幻燈出示自學提示:

1.“用——”劃出最能表現烏漢娜老師關心愛護學生的句子。並説説你從這些句子中體會到什麼。

2.達麗瑪是怎麼想?怎麼做的?學生帶着問題繼續用讀讀、劃劃、想想、議議的學法自學第二大段。最後師生交流。

在交流問題2時,插進有感情朗讀訓練。“達麗瑪望着老師嚴肅的面容,心裏發誓:上課再也不能讓心跑向大草原了。”這個句子是值得深究的一個句子;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我分四步進行。一讀句子想:這句話圍繞哪個詞來寫;二讀,這句子圍繞“發誓”寫了什麼內容?三讀,這句子表達了達麗瑪怎樣的情感。通過讀讀、想想、議議讓學生懂得達麗瑪之所以決心要專心致志地聽課是烏漢娜的行為、精神感動了她,在這基礎‘上,再要求學生將自己的理解融入聲音讀出來,即四讀。

達麗瑪是怎麼做呢?這個問題文章沒有正面敍述,而是通過烏漢娜老師和達麗瑪之間的對話表現出來的。教學時.她倆的對話我採用以讀代講法;指名分角色朗讀,教師隨機指導、學生及時矯正;優生示範讀;自由讀;檢測性指名分角色讀,在有層次的反覆朗讀中,讓學生懂得烏漢娜為了達麗瑪的進步激動不已,她覺得自己偽努力有了收效,從而感受老師對學生的那份真誠的愛,同時也讓學生明確其中的作用。

這一環節是“扶”的.過程,讓學生模仿質疑,質疑後師生討論、篩選、補充問題,充分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有利學生在具體。實踐中悟出學法。

(三)運用學法。(自學第五自然段) 。

1.分小小組自學第三大段。自學後質疑;釋疑。(簡單的問題小組解決,不能解決的自學後向老師質疑。)學生自學時教師一定要巡視指導,及時掌握學生的自學情況,適時加以點撥,提醒學生抓住可疑標點,不理解句子,結合課題,文中內容加以質疑。

2.學生質疑,師生釋疑。

重點解決第三段中“……”的作用和課文結尾兩句話的含義。

文中的“……”表示達麗瑪對老師的感激之情語意未盡。為了讓學生理解其含義,我先創設情境,打開幻燈,指着“達麗瑪”敍述:假如這就是你,旁邊是你的老師。有那麼一天,你落下了課,放學後老師為你補課。補充課,天色已晚,老師不放心就護送你回家。天下着毛毛細雨,老師解開衣襟把你摟在懷裏,雖然是春寒料峭,可是你卻感到—陣陣温暖。到了家,老師渾身濕透了。你摸着自己乾燥的衣服,望着老師的背影漸漸遠去,你此時此刻是怎麼想的呢?學生練筆,寫後講評。學生學習了一、二段後,對老師的優秀品質有了較深的感受,在這基礎上創設情境,讓學生練筆,這是讀的延續、深化、昇華,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把學生的情感推向高潮,引起共鳴,為最終突破難點,作好情感的準備。

教師因勢利導組織討論:春天的雨點指的是什麼?草原上勃勃生機又象徵着什麼?最後教師小結:教師對學生的愛猶如春天的雨點。達麗瑪在愛的澆灌下,像草原上的春草一般,萌發出勃勃生機,天天向上,茁壯成長。

四、總結全文,質疑問難

引導學生回顧全文,從知識方面、學法、情感方面讀讀自己的收穫以及不解之處,其目的是強化目標達成度,提高課堂效率。

五、作業檢測

作業是根據第2課時的第1、2兩個目標而設計的,旨在通過練習鞏固所學的知識。

國小四年級語文説課稿15

一、談話導入

教師出示童話故事書:老師要送給大家一份禮物,是什麼呢?瞧。(出示《世界經典童話故事集》的圖片)這裏有許多著名的童話故事,(幻燈出示《醜小鴨》《白雪公主》等童話故事的封面)。你還看過哪些童話故事呢?(學生回答,教師相機點評:人物性格特點,故事情節生動兩方面點評)孩子們,你們喜歡看童話故事嗎?為什麼?生回答。

師小結:有的童話是通過一個故事讓我們受教育,有的呢,是讓我們學到新的知識。童話故事的主人公不管是動物、植物、還是沒生命的橡皮鉛筆,它們都能説,能笑,能思考問題,十分有趣。

二、初步指導寫作方法

(一)回憶課文

1、教師:在本單元,我們就看過兩篇十分有意思的童話故事,他們是——(學生回答)誰還記得這兩個故事的內容呢?能用簡潔的話説説嗎?

(學生説,教師簡要點評:啊,多自大的鐵罐啊!任何事物都有長有短,可不能只看見自己的長處啊!從自我欣賞到獅子逼近再到鹿角被卡,最終逃離獅口,真是一波三折啊!

2、這些故事太有趣了。如果我們自己也能編出一個童話故事,讓全世界的小朋友們看,那該有多好啊!你們願意自己編童話故事嗎?好,我們今天就來試一試(板書:編寫童話故事)

(二)明確寫作要求

1、編什麼呢?別急,瞧,老師給你們帶來了習作金鑰匙。請一個同學來讀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金鑰匙給我們提出了幾點要求。

請生讀,理清楚幾點要求。並板書:

1、選好動物;2想象故事;3編得有趣

(三)學習課文中的寫作方法

要讓你的故事吸引住小朋友的眼睛,可一定要在有趣上下功夫。怎麼才能把故事編得生動有趣呢?彆着急,我今天帶着師傅來的。(再出示兩篇文章的題目)我們可以向它們請教請教。

現在請孩子們任意選擇其中的一個故事來瀏覽,把你覺得生動有趣的地方打上一個“!”,待會請你説説這裏為什麼有趣?

教師預設:

(1)《陶罐和鐵罐》的對話。教師學生對讀,感受神態、語言的精彩。

處理方式:教師學生對讀,請學生評價。

小結:恰當的神態和語言描寫,可以讓你的故事“活”起來。並板書:神態、語言。

引導:還有哪些地方讓你覺得有趣。

(2)《獅子和鹿》

A自我欣賞:學生讀,教師點評。正是那生動的語言和豐富的表情讓我們看到了一隻臭美的鹿。

B獅子逼近、鹿角被卡。學生説後請兩名學生表演。平哪裏演得好?為什麼演得好?

小結並板書:細緻而生動的動作描寫可以讓你的童話故事活靈活現。

小結方法:好了,孩子們,讓我們謝謝這兩位師傅吧!除此以外,文中主角獨特的外表也可以給大家作一定的介紹,可以讓人印象更加深刻。我們今天要來編有關動物的童話故事,誰來説一説,應該怎樣編呢?請學生按照板書説。

三、編故事

1、開啟思路

動物王國裏百花齊放,除了書上給我們畫出的小動物以外,還有更多的其他的小動物,他們天天在一起生活,玩耍,不知道要發生多少有趣的`事情。

冬天來了,為了抗寒冷,抗冬眠,也許小動物門正在積極鍛鍊,準備參加運動會呢?我想編一個題目叫“抗冬眠運動會”的童話,講講小動物們在冬眠運動會上發生的有趣的事情。可能蛇爬着爬着就————怎麼也叫不醒;可能青蛙跳着跳着,就——只有把它扔到水中弄醒……;啊,獅子自以為自己身強力壯,常常欺負小動物,我要編一個題目叫團結起來力量大的故事,讓一羣小動物聯合起來去欺負獅子,給他一個教訓……你們想編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想想,説説。

2、仿照説

3、自己編

4、彙報點評

四、寫故事

練習寫童話,師巡視用摸頭的方式給以鼓勵。

五、展示童話,反饋評議(巡視時,老師有意識選寫得好的孩子)

這個孩子動作很快,想象力很豐富,已經把故事編好了。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他寫的童話故事。

指名學生上台讀童話故事。其他小朋友認真聽,看看他編的童話故事,你喜歡嗎?

生説喜歡和原因。原因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故事很有趣、把小動物的動作、神態、想法寫出來了、故事藴涵的道理、

師點評:從詞入手、想象豐富,根據學生想象的內容説。

沒有趣。師:那你有什麼好的建議呢?

點評:你接受同學們的建議嗎?只要你再修改一下,相信你的故事一定會有趣。不過,在這麼短的時間裏,你能把故事編出來,老師還是要獎勵你。發章。

六、讀兒歌結束新課

孩子們,快要下課了。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呢?

師:孩子們,祝賀你們學會了編動物童話的方法。其實,用這個方法我們還可以編植物和其他事物的童話故事,只要你開動腦筋,大膽想象,你就會像鄭淵潔那樣成為一位了不起的童話大王。最後,讓我們一起讀讀這首兒歌,讓這首兒歌來結束這節課的學習。

師帶領學生拍手誦讀兒歌。一邊拍手,一邊跟着老師念。

編童話

兒歌:編童話真有趣,選好動物是第一。

動物唱跳有特點,説説笑笑真有趣。

大膽想象編故事,童話大王我第一,

童話大王我第一。

板書:編童話(把動物、植物……當成人來寫)

選好動物

想象故事

編得有趣語言、表情、動作

王麗評論

優點:

很用心

缺點:

開頭稍微沉悶了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