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説課稿

來源:文書谷 2.06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要怎麼寫好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教師説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教師説課稿

幼兒教師説課稿1

一、説活動教材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特別是在信息技術、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交往日益頻繁。它要求社會成員有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能用清晰、簡潔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能夠適應語言傳遞技術現代化的要求,以迎接人機對話時代的到來。正如新《綱要》中説的“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説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鼓勵幼兒創造性地運用語言顯得尤為重要。對於小班幼兒而言,詩歌欣賞還是有些陌生的。所以,我挑選了比較適合小班幼兒天性的素材《秋天的畫報》

這首詩歌主題單純、內容淺顯、短小精練又生動活潑。它用多彩的顏色和好吃的水果來描述秋天,不僅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色彩斑斕的秋天,又給人以視覺和味覺上的享受。我想,一首好的幼兒詩歌,不僅僅可以豐富幼兒的知識,發展語言,啟迪智力,而且還可以使幼兒的心靈和情感受到良好的薰陶。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可以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思維能力。

二、説活動目標

新綱要中明確指出:“教育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因此目標應注重全面性,它包括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注重能力的培養,通過自主的學習,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具體如下:

(一)引導幼兒感知詩歌意境、理解詩歌內容,激發幼兒對學習詩歌的興趣。

(二)啟發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創編詩歌。

(三)萌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從目標來分析,目標(一)滲透了認知和情感內容,這是整個活動的主心骨,重在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對詩歌欣賞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活動做好鋪墊作用。目標(二)是能力目標,這裏突出的.主要是再創造的思想,重在鼓勵幼兒創造性地運用語言,開發想像力。目標(三)是情感目標,在學習詩歌的基礎上,萌發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説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理解詩歌內容,培養幼兒欣賞詩歌的興趣。

活動難點:在理解動詞和重疊詞的基礎上根據詩歌的結構嘗試詩歌創編。

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根據制訂的目標發展幼兒的想像力,所以讓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創編詩歌,是發展幼兒想像力和創造力的一個很好的途徑。活動中利用圖片、音樂和有趣的遊戲開發幼兒的大腦思維,促進幼兒拓展詞彙.從而突破活動的重、難點部分。

四、説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具體的活動目標服務的。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經驗的。為使活動更加生動活潑,我做了以下準備:

(一) 製作多媒體課件《秋天的果園》。

因為小班幼兒對秋天的觀察是粗淺的,感受和了解更是模糊的。藉助課件可以拓寬幼兒的原由經驗。

(二) 多媒體背景圖《秋天的畫報》並伴有優美的音樂。

詩歌欣賞對幼兒最大的作用是美的薰陶,把音樂和美術相結合更能對小班幼兒產生視覺和聽覺的衝擊和享受。

(三) 製做一棵秋天的樹,樹上有多種水果圖片。

為幼兒詩歌的創編提供可以操作的材料。起鋪墊作用。

五、説活動過程

(一)伴隨着優美的背景音樂進活動室

帶着愉快的心情進活動室隨意坐下,營造一個寬鬆自由的環境。

(二)用多媒體課件引起幼兒觀察、學習的興趣。

生動形象的課件展示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走進了秋天的果園,認識了各種各樣水果,感受了秋天的豐收。為學習和創作詩歌埋下了伏筆。在這一環節,我根據小班幼兒思維直觀性的特點,運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使孩子在積極主動的姿態中參與活動。

(三) 美的意境中欣賞學習詩歌。

1、播放《秋日私語》和秋天的多媒體背景圖,教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提問鞏固對秋天色彩的認識“秋天的梨/棗/蘋果/葡萄是什麼顏色的?

3、學習詩句:黃澄澄的梨,紅彤彤的棗,金燦燦的蘋果,亮晶晶的葡萄。

4、第二次欣賞詩歌:讓幼兒帶着問題去聽能更好地理解詩歌,並培養其有意注意“風娃娃在幹什麼呢?”

5、學習動詞:鑽、翻 。請幼兒用動作做一做鞏固對動詞的理解。

6、師生完整朗誦詩歌。

7、表演詩歌鞏固對詩歌的理解。

(三)創編詩歌

1、遊戲:摘果子。教師為幼兒創設豐收的果園的情景,提供各種各樣的水果讓幼兒去觀察去發現。讓幼兒建立表象經驗。並在次基礎上進行詩歌的仿編。能力強的幼兒教師可以引導從外型香味等特徵進行創編。

2、集體創編。給幼兒一個很好的示範作用。

3、幼兒自由創編。請幼兒摘3個果子,並把他們編成一首好聽的詩歌。放手讓幼兒大膽地用自己的語言去創編。《綱要》指出:在寬鬆的環境中要讓每個幼兒有機會參與嘗試。

六、説活動特色

現代兒童觀認為:幼兒是認識的主體,幼兒的發展是主動活動的結果。詩歌教學也不例外。因此,只有讓幼兒充分地去看、去想、去説、去體驗、去發現、去創造,幼兒才會更快、更好地掌握詩歌內容,同時獲得詩歌以外能力的髮長,為其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次活動設計的特色是:

(一)創設豐富、多元的語言環境氛圍。

幼兒的智力是多元的,語言也是如此。那麼,為幼兒創設語言環境也應當提供各種得以表現的機會和條件。而幼兒的語言發展和創新的意識更處於萌芽期,因此,本次語言活動中融入了音樂美術的元素,使得活動開展得很唯美,符合詩歌教學本身的需要。

(二)環節設計始終體現了“趣味”。

根據《綱要》的精神和語言領域的目標.本次活動的設計思想始終圍繞着一個“趣”字。因為那是孩子的天性,教育應該無時無刻為孩子服務,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用鮮豔的畫面色彩,生動有趣的形象吸引孩子們的眼球。通過教師針對性的提問讓幼兒獲得進一步的提高。

(三) 活動形式凸顯遊戲性。

在本次活動中,各個環節採用了遊戲法、欣賞法、情境法等不同的方式方法開展教學,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體現了活動形式的豐富性。同時,也將為活動獲得好的效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 運用現代科技,充分發揮課件作用

由於幼兒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的制約,對秋天的特徵瞭解不多,印象也不深。通過課件的展示可以讓幼兒身臨其景,加深對秋天的感受。不僅能讓幼兒對秋天大自然的美麗產生深刻印象,還能激發其觀察的興趣。

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是提高21世紀人才素質的基礎,它需要我們教師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勇於探索,大膽創新,為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幼兒教師説課稿2

一、説教材

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各環節都滲透着數學知識,生活中的數學教育隨處都有,學習3的分解組成是幼兒園大班上學期學習的內容之一,它來源於幼兒園課程中的科學領域。新《綱要》要求幼兒“從生活和遊戲中感知數關係”,關注幼兒探索、操作、交流的能力,教師引導幼兒在良好的環境中,積極地,主動地探索各種事物,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幼兒在學習2的分解組成的基礎上學習3的組成。通過學習使幼兒初步理解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係,為學習加減法打下基礎。

二、説活動目標

眾所周知,課堂教學活動中,目標的設計是至關重要的,它既是活動設計的起點,也是活動設計的終點,對活動起着導向的作用。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教材針對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學習3的組成,知道把3分成兩份有兩種分法。

2、能較清楚地表達分與合的過程。

3、引導幼兒歸納分合式中兩邊數列的關係。

三、説教法

本節課的`內容對幼兒來説比較難理解,為了幫助幼兒掌握教學重點,突破難點,根據本活動內容、目標及幼兒和教師的實際情況,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

創設情景,使幼兒在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首先利用小孩在河邊釣魚再到分魚這一過程,激發幼兒的興趣,以此為基礎展開思考,讓幼兒來分魚應該怎樣分?這樣很好的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2、直觀演示法

在教學中,讓幼兒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親身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

3、遊戲法

通過“跳圓圈”遊戲,讓幼兒感知3的分解組成,進一步鞏固知識。

四、説學方法

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在本節課中,幼兒的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在具體的情景中讓幼兒學會解決問題、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啟發幼兒觀察,在操作中自主學習。

3、讓幼兒在愉快的遊戲氣氛中更進一步認識3的分解組成,真正實現學中玩、玩中學。

4、通過直觀演示,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五、説教學過程

本堂課我總共分為五個環節來完成,分別是:

(一)複習導入

創設情景,讓幼兒發現問題,激發活動興趣,使幼兒能積極參與到活動當中,所以我在教學一開始設計讓幼兒幫助小女孩分魚這一故事情景。

(二)探索新知(學習3的分解組成)

在這一環節中,我沒有直接告訴幼兒3可以分解成1和2、2和1這一結果,而是讓幼兒自己操作得出結果。

(三)幼兒操作練習

教師鼓勵幼兒將所學內容能夠鞏固再次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四)遊戲活動

“幼兒園教育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的活動應該以遊戲為基本活動。運用遊戲這一教學手段,可以激發幼兒的情緒,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可以輕鬆愉快的學習。

(五)活動延伸

活動延伸能拓展幼兒的視野,引發幼兒的求知慾。

幼兒教師説課稿3

20xx年5月17日上午,園級雙高課比賽進行中。聽了金老師的大班語言活動《快樂的小雨點》。活動快結束前,孩子們積極、大膽地講述着小雨點快樂的故事,活動快樂着孩子們,也快樂着我。

金老師上的是散文詩欣賞《快樂的.小雨點》。為了讓孩子們學會描述“小雨點落下的地點和落下時的狀態”,老師通過圖片等,和孩子們一起講述、理解並學説。其中重點學説了這樣一節:小雨點,沙沙沙,落在大樹上,是和樹頁在玩耍;小雨點,咚咚咚,落在池塘裏,是和小魚捉迷藏;小雨點,滴滴滴,落在花園裏,花兒張開小嘴巴;小雨點,嗒嗒嗒,落在窗台上,是和蝴蝶打招呼。通過學説,讓幼兒進一步理解了散文詩的意境美和韻律美。為創編打好基礎。

在初步欣賞後,老師設計了讓幼兒嘗試創編“快樂的小雨點”。首先是讓幼兒模仿學過的句式説説“快樂的小雨點”的故事。孩子們從一開始的“鸚鵡學舌”,到後來的基本領悟和掌握。於是在後來環節把“想説的畫出來”中,孩子們都能大膽積極主動地參加和表達。一會兒,孩子們圍着聽課的老師,講述着自己畫的“快樂的小雨點”的故事……

黃羿小朋友走到我面前説,園長朱老師——小雨點,沙沙沙,落在屋頂上,好象是在滑滑梯。沈禎楠小朋友説——小雨點,沙沙沙,落在小河裏,小魚樂得跳起了舞。張亦文小朋友説——小雨點,沙沙沙,落在汽車上,是給汽車洗個澡。

孩子們還在自信、高興地説着“快樂的小雨點”的故事。畫中的小雨點也都是擬人化了的……

那天,因為快樂的小雨點,而快樂着孩子們。也讓我感受到了師生課堂之快樂!

幼兒教師説課稿4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大班綜合活動《表情與心情》,這個活動是我根據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甘肅省幼兒專用資料包》大班9月 份中"做小圖書"這一主題,自己創設的,與主題緊緊相扣的、與幼兒生活又密不可分的、即培養了幼兒的理解力、創造力、又培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還增強了幼 兒日常生活習慣意識的一個綜合活動。我將從教材、學情、活動設計、活動目標、活動重點,難點、活動過程、活動方法、活動總結等八個方面加以説解。

 一説教材

《表情與心情》這一綜合實踐活動課是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甘肅省幼兒課程資源包中9月份第22頁"製作表情小圖書"這一主題而創設。

二説學情

大班幼兒基本已經在五歲以上,從幼兒身心發展各方面而言,非常明顯,我所保教的大班有22名幼兒,從日常活動觀察,幼兒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符合這以綜合活動的設計,並能順利進行。

三説活動設計

《表情與心情》這以綜合活動的設計,首先符合教材9月份幼兒活動主題"我很快樂",並在活動中,讓幼兒在老師的幫助下,動手製作表情小圖書,貼表情小人,觀察表情小人的面部特徵。培養了幼兒動手、動腦、善於思考等各方面能力,讓幼兒在動中學思考,在做中求知識。

四説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認識基本的表情特徵,並讓幼兒根據自己遇到的實際情況能夠説出自己的心情,鍛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2)嘗識製作小圖書,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3)朗讀自編兒歌,培養幼兒韻律感。

(4)指導幼兒基本生活習慣的養成,鼓勵幼兒做一名開心寶貝,微笑寶貝。

 五説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讓幼兒觀察表情小人的特徵,動手製作表情小圖書。

(2)活動難點;知道幼兒理解不同表情下,不同的面部表情特徵,及與心情的關係。

 六説活動過程

1,實景和談話導入環節,以幼兒園聽課的老師為實景。(小朋友們今天這麼多新老師來我們美麗的幼兒園,來看我們可愛的小寶貝們,你們高興嗎?那麼和老師一起拍拍手歡迎下)

2課件展示環節,做遊戲《可愛的表情小人》。出示鏡子,讓幼兒扮演笑臉,哭臉,啟發幼兒觀察自己的表情的變化。

教師發問:小朋友們你們仔細觀察過自己的表情嗎?那麼想象怎樣才能觀察到自己高興時的表情,生氣時的表情(鏡子)嗎?

3觀察思考環節

(1)讓幼兒觀察課件和圖片中表情小人的特徵,老師指導。

(2)板書簡筆畫表情小人明顯特徵,點名幼兒回答。

(3)引導幼兒觀察面部,眉毛,眼睛,嘴巴等處的明顯變化。

4製作表情小圖書環節(動手操作)。給幼兒每人發三四張小白紙或彩紙,指導幼兒一起做表情小人小圖書,用彩筆圖畫。裝訂成小冊子。看哪位小朋友做的最好,獎勵教育結合,鼓勵幼兒養成動手習慣。

5兒歌聲韻環節(自編兒歌)

小眼睛眯眯,小嘴巴翹翹,眉毛兒彎彎,我是小太陽,整天笑哈哈呀笑哈哈

小眼睛睡着了,小嘴巴厥起來,眉毛下面淚嘩嘩,愛哭不是乖寶寶。

小眼睛瞪起來,小眉毛豎起來,小牙咬的吱吱響,生起氣來真不好。

小眉毛兒彎彎,小眼睛圓溜溜,小嘴巴圓圓,森林裏來了,一隻大老虎,真害怕呀快快跑!!

我是乖寶寶,整天開心笑哈哈哈呀笑哈哈!!!

6課外擴展環節(我是表情小判官)

1聽老師講故事,讓幼兒猜猜故事中主人公的心情,並翻自己的小圖書。

例:

(1)小明每天上課都做的端端正正,每節課老師都獎勵他小紅花。猜猜小明心情?

(2)2一天,豆豆起牀後,不喜歡洗臉,刷牙,被媽媽批評了一頓?

2在故事中穿插幼兒教育知識,以及日常行為習慣。

3鼓勵幼兒做一名開開心心的小寶貝或微笑寶貝。

 七説活動方法

總體活動理念: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採用的教法有:

1、實景教學法

在活動導入環節,以在場的實際情況,引導幼兒進入角色,例如:今天有真麼多老師來看我們小寶貝,小朋友們,你們高興嗎?那麼做個微笑的表情拍拍手歡迎。

2、多種感官參與的直觀教學法

新 《綱要》科學領域中,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我在製作小圖書和貼表情小人環 節,引導幼兒眼看(觀察)、耳聽(傾聽)、腦想(想象)、學一學、説一説、做一做等多種方式來獲得知識體驗,重點引導幼兒注意觀察,發揮想象、大膽表述及 表現。多種感官參與的活動給幼兒創造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留下了更為深刻的印象。

2、體驗法

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我在表情小人活動中就採用了遊戲體驗法,以遊戲貫穿整個活動,讓孩子們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去體驗自己或別人的想象結果。

3、嘗試法

陶行知先生説:"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第貼表情小人環節,我鼓勵幼兒想一想,做一做,引導幼兒大膽表現;在分享活動中,我又充分給予每個幼兒嘗試的機會,讓他們自己貼自己喜歡的表情小人,提高了他們的動手能力。

4、談話法

在觀察表情小人和觀察鏡子環節,給幼兒提供充足時間,讓每一位幼兒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提高言語表達能力 .

活動總結 本次綜合活動緊貼教材,來源生活,依據幼兒身心發展設計,創設以幼兒為主體的理念,在觀察中,思考中、探討中、動手中,穿擦幼兒正確的日常生活習慣養成教育,培養了幼兒動手、動腦、語言表達等能力。結合農村大班幼兒的實際學情創設,在活動中達到預期效果。

幼兒教師説課稿5

一、説教材

本節課是小班的一節數學課,對數量的感知是數學中最基礎的知識,也使幼兒開始積累數學的感性經驗首先遇到的問題之一,幼兒掌握數概念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過程,幼兒數概念的發展是從計數開始的。因此讓幼兒感知物體的數量並計數是非常重要的。 本節課通過讓幼兒感知5以內的數量,能手口一致的點數並説出總數,並學習按照數量對應擺設物體,體驗 5以內的數序。進一步豐富計數和自然數列的感性經驗,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根據幼兒的認知特點確定本次活動的活動目標為:

1、 感知5以內的數量。學習手口一致的點數,説出總數。

2、 學習按照數量對應擺設物體,體驗 5以內的數序。

3、 通過嘗試活動發展幼兒的思維、理解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 小狗、小雞、小免、小鴨、小貓的課件。

2、 人手一份點卡活動物卡

3、 磁帶《找朋友》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教師通過引導讓幼兒嘗試自己對物體的點數,生動、形象、直觀的感知5以內的數量和數序。小班幼兒好動且注意不集中,需要教師的引導與時常提醒,幫助幼兒逐步抽象出數概念。這是活動的重點。

本次活動的難點是:小班幼兒常常不能正確點數實物,教師通過各種感官和邊出示實物邊數的方法,學習手口一致的點數,並説出總數。

二、説教法

陶行知認為應該讓幼兒在做中學,學中做。因此我們在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想指導下,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試一試。使幼兒在嘗試中學習,()在嘗試中得到成功的樂趣。並採用多種遊戲活動圍繞教育目標進行直觀有趣的教學。這樣從小培養幼兒試一試的精神,久而久之逐步形成一種敢於探索的.精神。

三、説幼兒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很早就接觸吃的、玩的、用的等各種各樣的物體,能從不同的物體中認出同類的物體,並積累了由同類的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的初步概念 .小班幼兒剛開始學習點數時,往往亂點亂數,不是手快口慢,就是手慢口快,經常的漏數或重數,手口不一致。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是由於幼兒不理解數詞的實際含義,不知道點數實物時,必須把被數的物體與自然數列從裏從一開始建立起一一對應的關係,二是由於按物數時,要求多種分析器協調活動,即眼睛依次注視着一個一個的物體,並監視手指的動作同時説出相應的數詞,使兩種信號系統建立起有意義的聯繫,對於三歲幼兒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因此我們應有目的的教幼兒點數和感知數序。

四、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嘗試情境,激發嘗試慾望,引導幼兒感知5以內的數 .

1.出示課件,天氣暖和了,都來到草地上玩。讓幼兒觀察,讓幼兒説説每種小動物有幾隻?可以用幾的點卡表示?動物家的標記是幾個搜索點?

2.嘗試把小動物送回家。幼兒按照動物的數量送到有相同點子數的家,並拿相應數量動物愛吃的食物。如5只小貓就拿5條魚,能力弱的幼兒,教師作適當的暗示 .

(二)幼兒玩"動物唱歌"的遊戲 讓幼兒嘗試練習有幾隻動物就學幾聲叫,感知5以內的數量 "動物開始唱歌比賽了,出示什麼動物,小朋友分組學幾下它的叫聲,比賽後,給動物頒發獎品送紅花,有幾隻動物就分別送幾朵花。觀察幼兒的嘗試活動,對能力弱的孩子給予適當的提示。

(三)遊戲"找朋友" 分別發給幼兒點卡和小動物卡,聽《找朋友》的音樂,拿相同數量的點卡和小動物卡 的幼兒拉起手來做遊戲。

幼兒教師説課稿6

一、説教材

《誰藏起來了》是培養幼兒處理圖形類信息能力的遊戲。在這個遊戲中,主要發展孩子對一些圖形信息的認知和判斷能力,具體而言,就是認知動物在外形上的一些特徵,並通過動物的局部信息來判斷整體是什麼。

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多張小動物的圖片,讓幼兒根據一定的線索來找出每一隻小動物。每張圖中小動物隱藏的位置以及露出部位的多少都是不同的,難度逐漸增加。通過多次遊戲,既加深了幼兒對動物外形特徵的理解,尤其是對一些細節特徵的認知,還發展了幼兒通過局部來判斷整體的能力。

二、説教學目標

結合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和孩子年齡特徵,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在找動物的過程中,初步讓幼兒通過事物的局部特徵來判斷整體。

2、培養幼兒初步的觀察能力:激發幼兒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三、説教法、學法

為了能更快,更好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開始部分我以遊戲"問答歌"的形式引出興趣,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同時結合二期課改的理念,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之後我又採用和手寶寶做遊戲、誰藏起來了等方式,來讓幼兒通過事物的局部特徵來判斷整體。

四、説教具準備

本節課我採用:教師教具和幼兒操作材料

1.教師教具除了現有的:1.《捉迷藏》大遊戲圖一張 2.小貓和小狗的大卡片6張以外我還自己製作塑封手的`寶寶和小貓、小狗的家,來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

2.幼兒操作材料:1.小貓和小狗卡片10張 2.《誰藏起來了》遊戲圖1張。

五、説教學程序

好的教學設計是實現教育目標的有效途徑,本節課我採用五個環節來設計的。

第一部分:遊戲引出興趣

在這一部分是用"問答歌"的形式:

1.根據綱要上面提到:2-----3歲幼兒是口語發展的關鍵期,此時的兒童變得特喜歡説話,詞彙量迅速增加。通過活動讓他們説一句完整的話,培養他們語言表達能力。

2.根據託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對身邊的東西充滿着好奇,也喜歡模仿各種動物的叫聲,想通過活動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為下個活動作準備。

第二部分:出示動物卡片,引導觀察

就這個部分分了兩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讓幼兒觀察小貓和小狗的不同點。然後提升小狗是由於打扮不一樣,小貓是因為顏色不一樣。幫助幼兒提升生活經驗。

第二個環節是想通過和手寶寶做遊戲達到一個鞏固的作用,為下一個誰藏起來了作準備。

第三部分:出示掛圖,猜猜——"誰藏起來了"

這個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部分。是通過動物的局部信息來判斷整體是什麼。

第一:在這個活動中我們都看到,出示的掛圖特別的漂亮,色彩非常豔麗,讓人看了眼花繚亂的。我採用提問的方式:"我們怎麼找呢?"讓幼兒學習一個有序觀察法。

第二:邀請小動物出來的方式:讓幼兒説:尾巴上扎蝴蝶結的小狗快出來。在叫小動物出來不僅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還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鞏固了動物的特徵。

第四部分:找朋友

是培養幼兒初步的觀察能力。

第一:根據託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對他們的教學採用直觀教學法。我是邀請一位幼兒上來,讓他聽要求演示找朋友,然後再請幼兒操作。

第二:整理環節中,我是提倡幼兒邊送邊説:"尾巴上扎蝴蝶結的小狗我送你回家。"不僅鞏固對動物的局部的認識,而且也是提高語言能力的表達,激發幼兒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第五部分:結束

讓幼兒在哈巴狗中,唱唱跳跳結束此活動。

幼兒教師説課稿7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選自《幼兒園教育教學安排意見》小班內容,認識三角形是幼兒幾何形體教育的內容之一,幼兒的幾何形體教育使幼兒數學教育的重點內容。幼兒學習一些幾何形體的簡單知識能幫助他們對客觀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體做出辨別和區分。發展它們的空間知覺能力和初步的空間想象力從而為國小學習幾何形體做些準備。小班幼兒在他們充分獲得對圓形的感知和確認後,再讓他們認識三角形的特徵,這對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比較能力和空間概念具有重要意義。認識三角形是在認識圓形的基礎上進行的。這就為比較圓形和三角形奠定了知識基礎,有利於幼兒對三角形的感知和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就是三角形的特徵。基於以上對教材的分析,結合幼兒的認知特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教幼兒知道三角形的名稱和主要特徵,知道三角形由3條邊、3個角。

2、教幼兒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見的實物進行比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體。

3、 發展幼兒觀察力、空間想象力,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確定目標的依據:小班上學期雖然還沒有進行數的形成教學,但在日常活動中已經滲透了許多數的概念教育,因此,通過數形結合認識三角形的特徵幼兒有一定的基礎。3歲幼兒經常會把幾何形體理解為他們所熟悉的實物,因此,教幼兒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見的實物進行比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體有利於發展幼兒對應能力。

圍繞教學目標根據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我認為本節課的重點是認識三角形的特徵,幼兒認知幾何形體對圖形的知覺屬於空間知覺的範疇,從幼兒感知三角形的形狀到表達需要完成配對——指認——圖形的特徵,因此,三角形的特徵定為本節課的重點。

三角形的特徵同時也是本節課的難點。三角形的特徵有三條邊、三個角。但是,對於還沒學過一一對應點數的幼兒來説還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把三角形的特徵定為本節課的難點。

二、教學方法

為了讓幼兒更好地掌握知識,充分發揮教與學的互動作用,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將採用遊戲法和啟發探索法,體現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的師生雙邊活動。

遊戲法:在計算教學中運用遊戲法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幫助幼兒輕鬆愉快地理解知識,因此,在本節課中,無論是新知的學習,還是複習鞏固我都採用遊戲的形式,如在課的開始,教師

以遊戲的

口吻介紹兩個圖形娃娃到小班做客,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在複習鞏固三角形特徵時,設計了遊戲給圖形娃娃找朋友、奇妙的拼圖、拼拼三角形使幼兒進一步鞏固了三角形的特徵,又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啟發探索法:這一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依靠 幼兒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經驗啟發幼兒去探索並獲得新知。其最大的特點是激發幼兒的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本節課認識三角形的特徵時,我採用這一方法先出示一個圓形娃娃,再出示一個三角形娃娃,啟發幼兒比較三角形和圓形的不同,在幼兒的觀察探索中得出三角形有角、有邊,通過親自數一數、試一試,讓幼兒明確有三個角的圖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角有點兒扎手。

本節課採用的教具:

⑴圓形、三角形娃娃各一個,用於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⑵圖形拼圖一幅

⑶每桌一盤各類幾何圖形及冰糕棍若干。

選取教具的依據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認知特點。

三、學法指導

1、複習內容的確定:三角形的特徵有三條邊、三個角。幼兒要掌握三角形的特徵,就必須通過數一數來掌握,因此,3的數數的掌握直接影響到幼兒學習三角形的效果,因此將3的數數定為學習內容。採用幼兒比較喜歡的體態動作(拍手、拍肩、拍褪)進行,幼兒比較感興趣又很快地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

2、引導幼兒用探索法和操作法學習新知,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為了便於幼兒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特徵,請幼兒通過觀察圓形和三角形有哪些地方不一樣?通過親自數一數、摸一摸來感知三角形的特徵。幼兒從觀察、判斷到表述是幼兒利用舊知獲取新知,主動學習的過程。

3、在操作、遊戲中發展幼兒的空間想象力,在複習鞏固三角形特徵時,採取了遊戲《給圖形娃娃找朋友》、用小棍拼三角形。幼兒在遊戲時,就需要將頭腦中三角形的特徵的輪廓體現出來,需要幼兒將想象、圖形小棒聯繫在一起,進一步發展了幼兒的空間想象力,同時幼兒聯想生活中的實物與三角形想象的物體將圖形與實物相聯繫,從而發展幼兒的空間想象力。

4、數形結合,時幼兒在掌握特徵的同時,加深幼兒對3的認識,在學習三角形特徵時讓幼兒數數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在看拼圖找三角形的遊戲中,讓幼兒數數蝴蝶的翅膀、樹身、房頂個由幾個三角形拼成,在數形結合中既鞏固了新知,又發展了幼兒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

四、教學程序

為了國小過程中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我準備分以下幾個步驟完成教學任務:

1、複習3的數數

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為了在下步學習三角形特徵時幼兒能更好地學習掌握,能準確感知圖形特徵這一環節,採用體態動作一集體複習的形式進行。

2、學習三角形特徵: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所在,我準備分以下幾步完成,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⑴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圓形娃娃和三角形娃娃的不同,提供幼兒每人一三角形,通過自己數一數,試一試,感知圖形特徵,並充分讓幼兒表述,得出圖形的特徵。

⑵引導幼兒觀察幾個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通過驗證得出三角形都有三條邊、三個角,有三條邊、三個角的圖形都是三角形。

⑶老師小結三角形特徵,使幼兒獲得的知識完整化。

3、複習鞏固三角形的特徵。在幼兒初步掌握三角形特徵的基礎上只有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才能得以鞏固,準備分三步完成這一環節。

⑴給圖形娃娃找朋友:目的是幼兒排除干擾從眾多幾何圖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⑵看圖拼圖找三角形:

圖形拼圖能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通過讓幼兒觀察:

這些拼圖像什麼?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了幾個三角形?

⑶周圍環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東西:幼兒通過自己的聯想尋找發展幼兒的空間想象能力,進一步鞏固了三角形的特徵。

四、延伸活動:幼兒用冰糕棒拼三角形,引導幼兒拼完後講一講你拼得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用了幾根冰糕棒?

幼兒教師説課稿8

當幼兒處於典型的遊戲年齡階段時,也是角色遊戲的高峯期,他們對遊戲特別感興趣,其中辦家家就是他們最喜歡的遊戲之一。歌曲《辦家家》就是根據這個遊戲改編而來的。它來源於幼兒生活,充滿兒童情趣,深受幼兒喜愛。歌曲旋律簡單、重複,有很強的表演情節;歌曲中説唱結合及分角色表演唱方式,給歌曲增加了趣味性,充分體現了歌曲歡快的風格。

目標的確定及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中班幼兒具有活潑好動、好奇好問的特點,但缺乏生活經驗、詞彙貧乏。根據教材分析和幼兒年齡特點,從認知、情感、能力等方面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感受歌曲中的説唱情緒並能根據角色進行對唱和齊唱。

(2)、根據角色情境及歌詞創編表演動作。

(3)、在表演時儘量用眼睛看着同伴,體驗目光交流帶來的快樂。

2、 在目標中提到"初步學唱歌曲,感受歌曲中的説唱情緒並能根據角色進行對唱和齊唱"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圍繞這一目標進行教學,這就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同時,創編表演動作也是本次教學的難點。

教具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幼兒已有辦家家遊戲的經驗 2、圖譜3、遊戲道具:眼鏡、炊具、布娃娃等二、説教法;本節課我主要運用了三種教學方法;1故事導入法:主要是激發幼兒興趣喚起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使幼兒愉快的參與到遊戲當中。

2提問法:主要是加深幼兒對歌詞的記憶。

3圖譜演示法:通過形象的教具,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三、説學法:四歲左右的幼兒更習慣形象思維,本節課我運用了角色表演這樣一種方式,通過對唱和齊唱讓幼兒主動參與到遊戲當中,在遊戲過程中獲取知識,在説唱部分通過把難點前置這樣一種方式,解決了活動的重難點,四、説活動過程根據教材分析和幼兒年齡特點,結合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五個環節:

(一)遊戲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首先是談話導入:"你們喜歡做遊戲麼?你們玩過辦家家的遊戲麼?是怎樣玩的?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做做這個遊戲吧。"這一環節的設計就是充分利用幼兒的興趣點,調動幼兒的積極性,通過親身體驗來再現辦家家遊戲情境,運用感官感知遊戲內容和動作。

(二)從遊戲中提升歌詞及動作,進行節奏訓練。

教師提問:"剛才你們是怎樣做遊戲的?"有意識反饋並提升幼兒動作,引導幼兒學習學習説唱結合的部分並進行節奏訓練:

切菜:χχ χχ │χ χ│χχ χχ │χχ│炒菜:χχ χ│χχχ│χχ χχ │χχ χ│炒小 菜 炒小菜 炒好 小菜開飯了這一環節主要是把活動重點分解並前置,通過積極引導幼兒再現自己遊戲的經驗來練習節奏學習歌詞,為下一步解決活動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打下基礎。

(三)學唱歌曲1、完整欣賞歌曲教師:"辦家家不光是一個好玩的遊戲還是一首好聽的歌曲呢!"教師和幼兒一同聽歌曲。

2、 提問:"剛才你們聽到了什麼?"引導幼兒説出歌曲內容,教師邊貼圖譜邊唱出歌詞。

3、看圖,教師清唱歌曲。

4、幼兒邊看圖譜,邊跟唱歌曲。

(時刻提醒幼兒用自然聲音演唱,不要搶,不要喊)4、根據角色唱出歌曲中對唱和齊唱的部分。

"請男孩子當爸爸),女孩子當媽媽),想一想,可以怎樣唱這首歌?什麼地方男孩子唱?什麼地方女孩子唱?什麼地方大家一起唱?"看圖譜,指導幼兒分角色唱,本環節是活動的重點,主要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學習歌詞,藉助圖譜的幫助讓幼兒聽音樂自覺學唱歌曲,充分調動了幼兒的主動性。

(四)創編表演動作1、幼兒兩兩結伴,聽音樂做遊戲。(按幼兒扮演的角色分別進行打扮,進一步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使他們全身心的融入到遊戲當中去)2、教師提升豐富幼兒動作,再次進行表演。

3、提高要求,表演時進行目光交流。

4、活動過程中注意要滲透熱愛父母的思想教育。

(五)活動延伸。在表演區提供歌曲伴奏帶,讓幼兒在玩"娃娃家"遊戲中創編替換新的歌詞進行表演唱。

幼兒教師説課稿9

聽了顧老師的《最好吃的蛋糕》、時老師的《方格子老虎》、鄭老師的《小紅帽》這三堂課,頗有感想,原來繪本與音樂、繪本與美術、音樂與舞蹈整合的課,可以上得這麼的精彩。

課前,就一直看到顧老師在選音樂,一遍又一遍,顧老師的課形式新穎,選的曲子都是世界名曲,和故事中的動物很配。學習顧老師的認真,還有她語言方面的幽默、規範。時老師的課很適合小班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內容既簡單又好玩,最後的'作品展示效果好極了。學習時老師對小班孩子的耐心、細心,帶領上學才一個學期的小班孩子完成一個好的作品,讓幼兒在故事與繪畫中體驗快樂!鄭老師的課,讓我感受到了她過硬的舞蹈基本功,同時看到了短短一堂課中也能排練出一個適合幼兒的好看的舞蹈。學習鄭老師借班上課的不慌不忙,還有她的過硬的舞蹈基本功。

對三堂課的一點建議:

顧老師的課帶領幼兒的較多,教師是否放一點,讓幼兒自由發揮的再多一些。

時老師的課是否讓幼兒自己動腦説出既不會得罪媽媽,也不得罪爸爸的方法(把橫線和豎線都畫上)。

鄭老師是借班上課,老師與孩子之間不太熟悉,最後的排對形能否該成一豎排一起。

總之,這三位教研組長的課,給了我視覺上不同的感受。應該好好學習!

幼兒教師説課稿10

李惠老師執教的科學活動《動物園裏裝電話》是在上一次的活動後進行的一次行為跟進。小李老師針對第一次制定的活動方案,第一次執教的活動過程,第一次活動後執教老師的反思和第一次活動後組內教師的互相評課與建議等,加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做法,進行了自己的嘗試。

一、嘗試説出自己家的電話號碼:

在活動的前兩天,小李老師及時瞭解孩子的生活經驗,問了孩子自己家的電話號碼,許多孩子都是一幅茫然的樣子,班中只有沒幾名孩子會正確説出自己家的電話號碼。基於這一點,小李老師及時佈置每一位孩子和家長積極配合,寫出自己家的電話號碼,並掌握。由於課前孩子的經驗準備比較充分,所以第一環節上的比較流暢,比較自然。

二、嘗試為動物設計電話號碼:

在活動中,小李老師讓幼兒為動物設計電話號碼,老師提出的要求很到位、清晰與明確,併發放每一位孩子一張記錄表,讓幼兒嘗試設計。在此環節中,個別幼兒設計的電話號碼中出現老師沒有提供的數字,小李老師及時給予指出,引導幼兒用規定的幾個數字進行設計。由於我們班孩子是從新中班上來的,在能力上相對其它平行班孩子來説,存在一點的差距。我個人認為,在讓幼兒操作中,是否由原來的6個數字改成5個數字,目標達成度或許會會更高。

三、嘗試給動物打電話:

在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中,幼兒人手一部自制“電話”,在為小動物設計好電話後,可以撥一撥,打一打,説一説。這一環節讓小李老師對幼兒的評價做好良好的鋪墊。當老師看到幼兒設計的電話號碼有誤時,就以遊戲“打給小動物”為由,“哎呀,電話號碼錯了,打不到電話,我們該怎樣改正?”“呦,打通了,説明電話設計對了”……與幼兒一一驗證。

四、嘗試讓孩子設計移動電話:

這是活動的延伸,在讓幼兒探索的過程中,由易到難,延伸活動繼續為幼兒產生探索的慾望,效果好。

五、嘗試修改:

1、在活動過程中,當有孩子説到“動物不會打電話”時,小李老師是否引導“動物也有動物的語言,當然會打電話啦”。

2、出示記錄表時,小李老師是否讓孩子先看看記錄表,這樣可以正確操作。

幼兒教師説課稿11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引導幼兒從優美的童話作品中,感受語言的優美,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是語言活動的目的之一。快樂是幼兒最常感受到的一種情緒體驗,但快樂的涵義是廣泛的。中班語言活動《兔寶寶找快樂》向幼兒展示了一個快樂、有趣的童話世界。它採用擬人的手法,把兔寶寶找快樂的經過描寫的形象逼真。情節並不複雜,但充滿了懸念,故事通過小貓咪給兔寶寶出主意,兔寶寶按小貓咪出的主意,在幫助別人中找到了自己的快樂,從而讓幼兒體驗幫助別人後的那種快樂,是一篇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好教材。

(二)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瞭解兔寶寶情緒變化的原因和經過。

2、激發幼兒幫助別人的情感,體驗幫助別人後的那種快樂。

3、積極參與活動,願意大膽交流自己的想法。

依據:

一、是根據中班上期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心理髮展特點,4至5歲的幼兒理解能力還很膚淺,注意力往往受興趣的影響和支配,需要教師恰當、巧妙地引導幼兒理清故事脈絡,理解故事內容。

二、現在絕大多數幼兒都是獨生子女,缺乏一定的愛心,不懂得去關心別人,向幼兒進行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的情感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三、新《綱要》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根據這一要求,制定了第三個教學目標。

(三)重難點分析: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瞭解兔寶寶情緒變化的原因和經過。中班幼兒的理解能力有限,幼兒只有掌握了這個知識脈絡,才能更好地理解故事情節,激發積極地情感體驗。

中班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往往一句話只説了半句或幾個字就無法再説了,因此,我將本次活動的難點定為: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

(四)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了一定的關於快樂的情感體驗。

2、動物手偶(故事中出現的形象)、動物指偶若干、背景音樂

二、説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師幼互動。因此,活動中我除了挖掘教師自身的教育價值,以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還注意挖掘此活動中所隱藏的教育價值,採用的教法有:

操作演示法:手偶形象逼真,深受幼兒的`喜愛,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手偶的操作,讓-

故事中的人物一一呈現,故事情節一目瞭然。

提問法:引導性的互動提問鼓勵幼兒將所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嘗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來,這也是解決活動難點的有效方法。

遊戲法: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幼兒身心略感疲憊時,遊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指偶操作遊戲和小記者採訪活動中能大膽説話,充分地表現自我,獲得積極地情感體驗。

三、説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説説、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在本次活動中,幼兒將運用下列學習方法。

觀察法:幼兒通過觀看手偶表演,直接感知故事。

討論談話法:幼兒在討論、談話中無拘無束地説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説話的好機會,充分體現《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的精神實質。

體驗法: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幼兒自由操作指偶表演故事情節,以增加對故事的理解。體現着“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

遊戲練習法:幼兒在小記者採訪遊戲中練習對話,符合幼兒語言學習個別化的特點。

四、活動程序

一、質疑導入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基於對這個觀點的認識,在活動一開始,我就把孩子引入主動發現、積極思考的氛圍中。

我先出示一個兔寶寶(煩惱的臉),説:“今天真開心,和中班的小朋友在一起。陳老師還帶來了一位朋友,你們歡迎嗎?你們看,兔寶寶怎麼了?(引導幼兒從他的表情推測兔寶寶現在的心情)不知為什麼,誰也沒見他開心地笑過。聰明的小朋友快給出個主意吧,讓他快樂起來。”

(一石激起千層浪,小朋友能説出許多充滿智慧的答案。)

(懸念的討論,不但給孩子提供一個與同伴交流的機會,創設寬鬆的語言環境,還能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講述,既激發幼兒關心他人的情感,為下面的故事打下伏筆,也是思維活動的開始。幼兒的想法得到老師和同伴的認可,激發了參與活動的興趣。)

“有一天,他的好朋友小貓咪也給他出了一個主意,你們看,兔寶寶現在的表情(換上一張快樂的臉)。小貓咪出了一個什麼好主意呢?他的主意和你們的一樣嗎?

二、欣賞故事,理解內容。

1、手偶操作,理解重點片斷段。

(手偶的操作,能快速抓住幼兒眼球,集中幼兒注意力,使幼兒與故事中的形象近距離接觸,更好地與故事人物對話,走進故事的情境中。同時,可根據幼兒情況,把握學習的節奏,也以最簡單的方式達到了最好的效果。)

提問:

(1)故事講了小兔子和哪些小動物的故事?(幼兒回答,指導幼兒把話説完整。)

(2)兔寶寶是怎麼幫助他們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引導幼兒將理解的內容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師生對話、生生對話、自由對話。在幼兒表述遇到困難時,及時操作手偶,表演情節,在關鍵的時候推孩子一下,不僅增強幼兒自信心,還提高幼兒的語言講述能力,使講述更完整、連貫。也體現了手偶操作的靈活性。)

(3)操作指偶,表演情節。

這個故事有趣嗎?你們想説一説他們的故事嗎?

師:請每個小朋友找到一個兔寶寶手偶,套在手指上,真有趣!再給兔寶寶找一個朋友,套在另一隻手的手指上。想一想、説一説,兔寶寶是怎麼幫助別人的,比一比,誰的故事最有趣。

誰願意為我們説一説他的有趣的故事?(請一位幼兒上前講述。)

(4)幼兒討論:兔寶寶現在快樂嗎?它的快樂是什麼呢?

教師講述故事最後部分。

(這個問題沒有統一的或現成的答案,而要回答這個問題,幼兒不但要理解故事,還要將自己理解的內容用語言表達出來,雖然有一定難度,但幼兒卻能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積極思考、嘗試完整的表達。)

(通過設疑、猜想、提問、表演重點片段,幼兒操作、再討論,內容一環扣一環,抓住故事情節線索,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創造性地運用語言,大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它是解決活動重點、突破難點的一個關鍵的環節。同時完成了第一、第三個目標。)

三、再次完整欣賞故事。

師:“現在我們來完整聽一遍故事,喜歡講的小朋友可以跟着老師一起試着講講看。

(幫助幼兒把獲得的經驗加以完整再現和總結,從而掌握故事內容,激發情感體驗。)

四、小記者採訪活動,加深對快樂涵義的理解。

(一張紙頭捲起來就是一隻話筒(輕緩的背景音樂)

兔寶寶找到了自己的快樂——幫助別人,小朋友,你的快樂是什麼呢?

(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表達自己對快樂含義的理解)

小朋友都有屬於自己的快樂,那你們想不想知道陳老師的快樂是什麼?後面聽課老師的快樂是什麼?其他小朋友的快樂是什麼呢?做一個小記者,去採訪一下吧。

(幼兒的語言學習具有個別化的特點,教師與幼兒的個別交流、幼兒之間的自由交流,對幼兒語言的發展具有特殊的意義。小記者的採訪活動給幼兒的語言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個別交流的機會。幼兒在無拘無束的氛圍中游戲,表達自己的意思,體驗了語言交流的樂趣。同時也實現活動的第二個目標。)

五、放鬆活動

小朋友,今天你們快樂嗎?是啊,幫助了別人我們很快樂。讓我們跟着音樂一起快樂地唱起來、跳起來吧!(我快樂,我快樂。我就拍拍手,我就拍拍手,啪啪………跺跺腳、扭扭腰等)

(這即是一個放鬆活動,也是幼兒情緒的宣泄。)

延伸活動:

1、語言區

在語言區域提供各種動物指偶,幼兒嘗試表演故事。鼓勵幼兒自由發揮,同伴合作,創編新故事。

2、美工區

提供了紙、筆、積木和醫療用品等操作材料。所提供的材料激發了幼兒操作的慾望,給予幼兒一個暗示性的提問方式:你想怎麼去幫助別人。幼兒的答案可能是非語言的,可能是一幅畫,可能是一個鳥窩,但起到了比語言還要精確的答案效果。幼兒在操作中也獲得更深的體會:幫助別人,我很快樂。

幼兒教師説課稿12

今天上午,聽了健康組的兩堂行為跟進式研討課。説實話,夏日炎炎,户外上健康課老師非常之辛苦,特別是擔任健康教研組長的歡欣,身先士卒的參與到研討課中,她和酸酸水果共同帶來了非常新穎又很精彩的《大班健康活動——飛飛城》。

相同的課題,由於執教老師的不同就有了不同的處理,酸酸水果執教中將重點放在練習“快快飛和慢慢飛“的動作,並採用集體練習和個別練習、聽指令練習和自由練習相結合的方式,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一中“幼兒能控制身體的速度、強度來表現不同的飛行狀態”的目的。

而歡欣是個很有想法的老師,活動一開始,她請幼兒將自己瞭解到的“飛行本領”表現出來,既激發了孩子的興趣,又巧妙的活動了幼兒的身體;同時,由於感覺到原有的目標對大班幼兒來説比較簡單,她又將音樂引入活動,讓幼兒聽音樂來判斷飛行的“快和慢”,做出相應的動作;設計了闖關遊戲,增加了活動的難度,同時鞏固了快慢飛的技能;提供了一些教具,讓幼兒練習合作飛等等。歡欣對課的想法很多,也給了我們這些的聽課老師許多的啟示。

細細想來,這兩節課下來其實能代表兩種不同的教師的教學觀:第一個活動中,教師能緊扣活動的目標,運動量達到要求,活動的步驟也非常清楚,整個活動下來很順。但總體覺得幼兒的主體性不能得到很好的'體現,很多時候聽老師的指令來進行練習,如何讓幼兒被動的“飛”變為主動的“飛”,是需要思考的問題。而第二個活動,教師的想法很多,也能夠將各個領域的內容整合起來,為課所用,但唯一覺得的遺憾的是:有時候過多的環節設計,給予孩子過大的探索空間,反而會影響活動目標的達成。如何制定一個適合的目標,用最有效的方式來達成是需要思考的問題。簡單來説,第一個活動需要的是“加”,而第二個活動則需要“減”。

課後,我們全體聽課的老師和執教老師在一起進行了認真的反思討論,大家積極的就兩堂課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見。明天兩位老師在採納了我們的意見後,再次執教,相信經過“磨課”的她們的她們一定會感覺既辛苦又大有收穫吧!

幼兒教師説課稿13

前段時間,聆聽了幼兒園三位教研組長的藝術整合課堂,現將一些初淺的想法寫下來,希望自己以後也能向她們學習,嘗試藝術整合課堂的實踐和教學。

最直接的一個感覺就是非常喜歡這三堂課。記得09年的時候,和幾位老師一起參加了海寧藝術幼兒園的繪本和奧爾夫音樂的結合的活動,心裏一陣驚喜,原來繪本和音樂可以結合得這樣完美,回顧當時的活動,孩子們一邊欣賞繪本故事,一邊在音樂的美好氛圍中將故事形象地表達出來。回來後,我也希望自己創編屬於自己的繪本和音樂的結合,不過因為能力有限,只是創編了繪本故事《小紅傘》,沒有將小紅傘和音樂結合起來,也請沈君老師找了很多好聽的音樂,不過一直不敢再嘗試,是因為怕自己不能收穫完美結合的效果。

聆聽了三個活動,感覺眼前突然一亮,記憶又回到了09年的那會,那種老師上課時候的對藝術的深入理解,享受的不僅是孩子,更是聆聽上課的老師。這次,不管是顧驍雁老師的《最好吃的蛋糕》還是時潔老師的《方格子老虎》、鄭蘭老師的《小紅帽》,都讓我們看到了老師的智慧和靈活教學,老師們對兩種不同領域內容的深入分析和巧妙結合。

聆聽三個活動之後,我覺得她們三位老師之所以課堂精彩,因為她們做到了以下三個反面的積澱:

1、 對內容的有效積澱

如果在平時的閲讀中,看到了一些好的教材,要學會及時摘錄下來,本次展示的活動,都是三位老師平時積累的豐富材料。顧老師選擇的音樂,每一首都與動物做蛋糕那樣匹配,形象表達了做蛋糕的情境。時老師選擇的繪本故事,適合小班幼兒閲讀和理解。鄭老師選擇小紅帽,還有開始部分的音樂,那樣動聽,彷彿在一個清新的早產,小鳥的輕聲歌唱,池塘裏的蛙聲,草叢裏小蛐蛐的叫聲。

2、 對教材內容的.深入理解

三位老師的精彩課堂,都離不開老師對教材的深入分析,抓住重點進行領域的整合,教學的整合。都説一個會藝術通感的人,會有帶給孩子們無窮的快樂,她會不斷有新的靈感賦予孩子,在這次活動中享受到了。

3、 對幼兒的整體把握

三位老師都能將內容和幼兒的的特點等結合起來,演繹了精彩的課堂。

幼兒教師説課稿14

一、設計思路:

梯形是隻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幼兒所要認識的平面圖形中最難理解的一種,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兒認識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徵,能找出相應的圖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兒用語言描述梯形的特徵。我把本活動的目標定為:

1、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徵,並能不受其他圖形的干擾在各種圖形中找出梯形。

2、認識不同的梯形,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動手能力。

3、誘發孩子們學習圖形的興趣。

重點:初步瞭解梯形的特徵。

難點:認識不同的梯形。

二:説準備

為了更好的進行教學,我做出以下準備:

環境創設:活動室內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圖畫。

教師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長方形娃娃、梯形娃娃。

幼兒學具:包含有梯形的的圖畫若干張(沒塗色)。

三。説教學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該成為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得主體。因此我採用了操作法,情景法,互動法,並設計遊戲形式,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充分發揮幼兒學習的積極性。為了更好地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幼兒聽一聽,説一説、做一做等多種形式,讓幼兒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四,説程序設計

課堂教學是幼兒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教學設計。設計了四個主要的教學程序:複習整理基礎上,滲透新知識點——新授活動——鞏固活動——生活化延伸

1、通過尋找、塗色活動讓幼兒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徵。

讓幼兒找出圖中不是長方形、正方形的圖形並塗上顏色。

由於梯形的.概念幼兒不容易理解,所以活動設計我就不從概念入手,而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反覆感受,逐步理解梯形的特徵。

2、觀察瞭解梯形特徵。

(1)出示梯形,提問:這個圖形有幾條邊?幾個角?你們看,它上面的邊短,下面的邊長,上下兩條邊平平的,旁邊兩條邊斜斜的。這個圖形像什麼?

(2)小結:這個像滑梯的圖形,名叫——梯形。

(3)不過,梯形寶寶可調皮呢,它一會兒翻跟頭,一會兒躺下睡覺,你們看這樣還是梯形嗎?(小結:原來梯形可以倒着放,睡着放,它們都是梯形。)

(4)分別出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讓幼兒瞭解它們也是梯形。

提問:這個一邊可以當滑梯的圖形,是不是梯形?這個兩邊有一樣長滑梯的圖形,是不是梯形?

幼兒認識梯形的另外一個難點是梯形的多樣性。幼兒認識的特點是先入為主,容易形成定勢。所以活動開始時就要讓幼兒接觸各種梯形,每個環節中幼兒所看到的、製作的梯形都是各種各樣的。

3、通過再一次的操作活動讓幼兒鞏固瞭解梯形的基本特徵。

(1)來了一些小客人,他們説肚子餓了,想吃梯形餅乾,小朋友能幫助他們嗎?

(2)先請小朋友們從各種形狀的餅乾中挑選出1塊梯形餅乾,舉起來給老師檢驗。

(3)再選擇2塊不同的梯形餅乾,給同伴檢驗後喂小客人,並對小客人説:"請吃梯形餅乾".(教師在旁註意檢驗)

此環節是我在教學中有意設置的一個難點,給小客人喂梯形餅乾幼兒得選擇2塊不同的梯形餅乾,給同伴檢驗後喂小客人,並對小客人説:"請吃梯形餅乾".這裏必須選擇不同的梯形餅乾,對一部分幼兒來説,是需要思考一下的。只有讓幼兒經過一定的努力跨越過去才能從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心底裏得到滿足。

4、通過尋找生活中常見事物中的梯形,加深對梯形特徵的認識。

(1)讓幼兒在活動室周圍張貼的圖片中,尋找梯形寶寶,先請一名幼兒找找、説説。

(2)鼓勵全體幼兒尋找梯形,跟同伴和客人老師説説梯形寶寶藏在哪裏。

在整個指導過程中哦注重"三最":即最大的觀察(努力觀察每位幼兒,避免籠統評價);最小的干預(教師角色進行退位,不干預替代);最多的鼓勵(鼓勵幼兒的點滴進步)。

另外,努力把握"玩數學"的度。不在遊戲中刻意地"教",讓幼兒在遊戲中充分發泄情感,感受愉悦。

這節課,我通過四個環節的教學設計,既遵循了概念教學的規律,又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指導幼兒觀察、遊戲,操作,獲取新知;同時注重培養幼兒的思維和各項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為主的學習方法,使幼兒學有興趣、學有所獲。以上是我對這個教學活動的理解、分析與做法,如有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給與批評指正,謝謝各位領導!

幼兒教師説課稿15

一、説教材

(一)首先説一下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當我和小朋友一起分享那首《秋天多麼美》的時候,孩子們就用好奇的眼睛看着我,認真地問:"老師,你還能告訴我們更多關於秋天的故事嗎?"因為大班小朋友對詩歌已經有了一定的欣賞能力,還有小班、中班的基礎,那麼,我覺得把《歡迎秋爺爺》這首充滿兒童情趣的散文詩帶給小朋友就太合適不過了。它短小精悍,以優美生動的童話語言描繪了秋天這一豐收的景象。詩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將秋天的情境作了巧妙的比喻和切合的聯想,顯得又具體又形象。詩中最後描寫山楂娃娃和柿子娃娃為秋爺爺照明,讓幼兒充分體會了愛心的美好。

《幼兒園教育綱要》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散文詩鮮明的結構特點和擬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語言風格,給幼兒清楚明瞭的記憶和想象線索,便於幼兒理解和感受,能夠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符合我班幼兒的學習特點,能更好的為大班幼兒所接受。

(二)活動目標

根據我園內及本班的實際情況和教材本身的特點,圍繞活動的具體內容,程序方法,對活動目標進行領域間有機的整合,制定了目標:

1、引導幼兒體會散文詩中水果娃娃的高興情緒,體會散文的美,並能創造性的學習散文詩歌。

2、引導幼兒在理解散文的基礎上,有表情的朗誦散文詩。

3、學習仿編散文詩,初步掌握仿編散文詩的技巧。

目標中提到:教師要培養幼兒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感知語言的優美。因此在整個過程中,我始終圍繞這一目標教學,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學習仿編散文詩的技巧,在這個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視聽多媒體資料,創設了一種積極的語言活動,讓幼兒大膽的發表自己的意見,大膽想象,讓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來解決這個難點。

二、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的服務於本次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知識方面:

1、積累幼兒對秋天的相關經驗。

2、幼兒事先對一些比喻擬人等形容守法的接觸。

教具方面:多媒體課件、錄像、水果實物等。

三、分析教學方法:

1、分析教法

新《綱要》中提出:"教師應成為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本次活動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一)情景創設法

(二)情緒感染法

(三)多媒體教學法等方法

2、根據幼兒具體形象思維比較突出的特點,學習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一)引導幼兒主動探索、發現學習;

(二)藉助錄像、課件等多媒體手段、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活動;

四、分析活動程序

綜上所述,根據大班幼兒學習語言和年齡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我採用"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教學原則來組織本次活動(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環節,導入活動中,我想怎樣才能讓小朋友很快走進秋天的情景,對秋天更加感興趣,從而更加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散文詩中來呢?首先我設計了"秋爺爺做客"的環節。當我扮成"秋爺爺"提着水果籃,來到小朋友中間的時候。孩子們都眼前一亮,睜大眼睛上下打量我,興奮極了!我學着"秋爺爺"的聲音跟小朋友們打招呼,"小朋友!你們好啊!"幼兒立刻產生了極大興趣,小朋友和秋爺爺馬上生生互動起來。此時所有孩子的熱情都被調動起來,神情流露出對接下來內容的無限好奇和猜想,也由此引入了課題。根據幼兒之前對秋天的生活經驗,採用提問法問:"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季節?""那秋天是什麼樣的呢?"小朋友紛紛舉手回答:"秋天是美麗的""秋天是金黃色的"……

接着,我出示實物——各種水果。"小朋友們看,秋爺爺給咱們帶來了那麼多禮物,快來看!"這裏採用情景創設法,依據是為了讓幼兒更直觀地瞭解秋天,進入情境。幼兒通過直觀地看,很快就能説"蘋果像紅紅的臉蛋""石榴像在咧嘴笑"這裏實物的出現更能讓幼兒直觀清楚地瞭解水果的外形特點,滲透散文詩的內容,為幼兒在之後學習散文作了鋪墊。

小朋友!今天秋爺爺還為咱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散文詩呢!你們想不想聽啊?此時幼兒情緒高漲,都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散文詩內容。

第二個環節就是基本活動,欣賞學習散文詩。

1、首先請小朋友第一次欣賞散文詩。

我瞭解,動畫片、FLASH動畫,小朋友都非常感興趣,那優美的畫面和動態的形象是多媒體教學的最大優勢。所以我根據散文內容,也製作了生動有趣的FLASH動畫課件。在這裏運用多媒體教學法主要是依據藉助多媒體教育環境,創設意境,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各種感官,激發學習、認知的興趣,使其如臨鮮明的活動畫面,給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便於幼兒對內容的進一步理解,較快地進入到詩歌意境中。

隨着生動有趣的畫面,優美的背景音樂。我看到孩子們完全被那一幅幅美麗的秋景和豐收的喜悦所感染吸引了。如果説剛才的愉快情境為孩子們上演了一出生動的童話劇,那此時的FLASH課件就帶幼兒走進了一本精緻的童話書。孩子們幾乎目不轉睛的盯着屏幕,有的跟隨音樂擺動身子,有的跟着畫面裏的卡通形象模仿動作,已經完全沉浸在美麗的畫面和詩中了。這時幼兒已經對散文詩有了一定的瞭解,並通過視、聽對散文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2、接着是第二遍欣賞散文詩,同時向幼兒提出問題。

"詩中都提到了哪些水果娃娃?"水果娃娃們高興地有了怎樣的變化?""山楂娃娃和柿子娃娃又做了什麼呢?"帶着這些問題,小朋友開始有目的的欣賞第二遍散文詩。

這遍欣賞孩子着重於畫面中各種水果在顏色、形狀上的區別,有的已經開始憑着模糊的印象跟着唸詩。在欣賞完畢之後,孩子們便就他們通過觀看課件的`發現紛紛爭先恐後的回答我的問題。告訴我他看見了什麼,"紅紅的蘋果""彎彎的香蕉"告訴我山楂娃娃和柿子娃娃幫助秋爺爺照路……

在這裏看課件的目的是幫助幼兒記住散文詩的內容,有利於讓幼兒抒發感情,通過觀看讓幼兒情感得到昇華,藉此向幼兒情感教育。"我們要做有愛心的好寶寶。接下來反覆學説,跟讀原句熟悉散文詩結構。

3、分組朗誦,啟發幼兒動作表演。

這時幼兒通過對散文詩有所瞭解後,需要更深刻理解體會散文詩,這時,我採用情緒感染法為幼兒做示範朗誦,依據是針對大班幼兒情緒波動比較大,易受成人情緒影響的特點,利用自己飽滿的情緒感染幼兒,使幼兒能更好的領會散文詩的美,使幼兒在理解上與我產生共鳴。我是這樣為孩子朗誦的。在這裏,我利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影響了小朋友,並沒有生硬約束制止他們。在他們之後分組朗誦的時候就顯得自主輕鬆了很多。

第三個環節是創編散文詩

在這一環節,我特地為小朋友準備了豐富多彩的錄像。我利用課餘時間把我們農科院蔬菜瓜果成熟的景象和在南部山區拍到的自然風景以及紅葉谷的紅葉有近及遠的做成了錄像資料,為孩子們在腦海裏營造了一個更加豐滿多元的豐收景象。根據幼兒思維具體形象的特點在這裏再次使用多媒體教學法。"小朋友,我們現在已經是秋爺爺的好朋友了,他也要帶我們去看看他的家!"

在看過錄像之後,小朋友分組進行討論,你在錄像中還看到了那些水果娃娃蔬菜娃娃?能不能把他們也寫到我們的詩中來?在小夥伴中間,小朋友顯得更加興奮投入,這裏使用分組討論法的依據,也是想讓"討論"這種多向立體的輸出取代單純的對話,使幼兒更加大膽地將自己的想法用語言表達給別人。我在為小朋友做巡迴指導的時候,也發現了不少小朋友極富亮點的句子。我鼓勵他們,大膽地説出自己編的詩句。他們很快説出"金黃的橘子""像小葫蘆似的鴨梨""竹子一樣的甘蔗".

這時我們的課堂變得生動活躍,全體總動員。小朋友成為了真正的活動的主人,從而解決了難點。小朋友説起自己編的散文詩句,顯得自豪又興奮,大大增強了自信心。

最後一個環節結束部分還是以秋爺爺為線索,緊扣主題,整個過程一直圍繞從秋爺爺做客到秋爺爺送詩再到參觀秋爺爺的家。"小朋友,秋爺爺看到我們小朋友學知識編詩歌,這麼聰明,想邀請我們到院子裏做遊戲,好不好?"這時,響起歌曲《小樹葉》,幼兒隨老師邊做動作邊走出教室。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