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科學説課稿

來源:文書谷 3.08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如何把説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説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科學説課稿

幼兒園大班科學説課稿1

一、説教材

幼兒科學教育的目的在於培育幼兒的探索慾望和精神,對幼兒來説,科學是一個過程--是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驗證問題的過程。《綱要》中提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要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和經驗"的精神。根據《綱要》的要求以及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將"碘伏" 作為幼兒科學教育內容,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我在活動過程中合理定位重點與難點,運用直觀操作、動手嘗試等方法,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二、目標定位

活動目標的制定應體現它的教育性、價值型和實際性,活動目標既是整個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同時對活動也起着導向作用。因此從滿足幼兒認知、情感、能力的發展需要,我制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感知澱粉遇碘會變成藍。

2.技能目標: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和解決問題。

3.情感目標:樂意與同伴合作,體驗活動的樂趣。

重點:通過操作,感知澱粉遇到碘會變藍。

難點:嘗試運用澱粉遇到碘變藍的原理髮現、探究和解決問題。

三、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了可能,在科學活動中材料的結構及投放很重要,它直接關係到能否構成問題情境的探究點,有時甚至影響到活動的成敗,因此,我為活動做了以下的準備:慢羊羊村長頭飾、饅頭、土豆、白菜、胡蘿蔔、香蕉、梨、標有字母A與B的奶粉,棉籤、圖卡、筆。

四、教法與學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不僅要用生動的語言,神祕的動作來感染幼兒外,還要積極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在活動中,我使用的教法有觀察法、示範操作法、練習法、經驗遷移法。多種教學方法的整合,達到了科學性、愉悦性、藝術性的和諧統一。

 五、教學過程

(一)認識碘伏

1.出示慢羊羊村長頭飾,引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幼兒都知道村長會做發明好多東西,通過頭飾更能調動幼兒的興趣。

2.認識碘伏。打針的時候都會用到碘伏,幼兒並不陌生,可能真正難的動手來試一試對於幼兒來説是有好奇又興奮的。

(二)幼兒動手操作並記錄結果。

(三)問題的解決---運用

1讓幼兒想想可以用什麼辦法幫警長辨別A與B瓶中誰是假奶粉。

2.讓幼兒自由選擇A與B的奶粉,用碘伏的方法試一試,哪瓶合格哪瓶不合格。

(四)結束遊戲讓幼兒回去做一份食物澱粉大抽查。

幼兒園大班科學説課稿2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今天,我為大家提供的是大班珠心算活動《9以內數的直加— 1, 2, 3, 4》,接下來,我將為大家介紹本次活動的初步構想:

珠心算作為一門新興的開發人的智慧的科學,正在全國蓬勃發展。目前,我園正在開展幼兒珠心算教學活動,教師們通過活動中的嘗試與體驗,已非常清楚的認識到:珠心算教學以算盤為媒體教學,把遊戲和學習有機的聯繫起來,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練、學中玩、玩中會,不僅幼兒感興趣,家長滿意,更能啟迪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全面素質的提高,收到“一科突出,多科受益”的效果,同時,《幼兒園指導綱要》強調,在教育與發展間應堅持:“既要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又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而珠心算教學的出發點正是幼兒自我發展(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我選擇了這一活動。

本次活動的目標有三點:(1)幼兒通過玩中學、學中練,感受珠心算活動的樂趣,體會成功的快樂(2)動用多種感官,積極、主動探究問題,培養幼兒舉一反三的能力,發展幼兒的形象思維及創造性思維。(3)培養幼兒的注意力、反映力及邏輯思維能力,增強幼兒的`時間觀念。

在設計本次活動時,我力圖體現珠心算教學活動的趣味性、操作性、互動性、主體性和教學活動化的特點。

一、突出了活動的趣味性

《綱要》中明確提出:“幼兒園應該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寓教為樂,注重活動過程”。在本次活動中,我運用了遊戲法,以遊戲的口吻引入,以生動、形象的比喻將取盤、握筆、清盤、撥珠等常規活動融於兒歌裏,如:在學習珠圖這一環節時,我將大拇指比作上珠,其餘四指比作下珠,幼兒邊念兒歌邊做動作,興趣高漲;學畫珠圖時,請幼兒當攝影師,給珠圖照相;在練習時,更是用上幼兒喜歡的“送信”“開火車”的遊戲,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充分體現了杜威的教育理論:“做中玩,玩中練”,使幼兒在輕鬆、愉悦的遊戲中得到有趣的收益。

二、突出了幼兒學習的主體性

我遵循現代幼兒教育思想,將幼兒擺在了活動的主體地位,充分考慮幼兒主體性的發展。做到“教人以漁”。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是撥珠動作。為解決這一難點,我大膽運用了操作法、演示法、探索發現法、啟發式教學法,使教學內容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首先,在教學準備中對幼兒進行撥珠練習,讓幼兒全盤撥入1,再撥入1……使幼兒熟悉撥珠動作,然後層層深入,讓幼兒試撥“1 1”,啟發他們説出撥珠動作;通過一撥二復三放這三步曲,利用幼兒好模仿的天性,發展其觀察模仿力,教會幼兒正確的撥珠動作,並以此為切入點,由此及彼,大膽探索,尋求規律,從而舉一反三的學會“ 2, 3, 4”的撥珠動作,體現了教師教的主導作用和幼兒學的主體性。其次,採用遊戲式、競技式的練習,增強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趣味性,為幼兒今後主動去學習、去發現、去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讓幼兒終身受益,較好的解決了“幼小銜接的”的問題。

三、多種感官的參與,多元智能的發展

蘇聯霍姆林斯基説“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珠心算教學是一門重過程、操作性很強的課程,主要表現在撥珠、畫珠圖、寫數字等身體的操作上。

幼兒園大班科學説課稿3

活動目標:

1、發現小蘇打和醋混合會產生氣體的科學現象,瞭解產生氣體多少與材料的用量有關。

2、能有序的合作進行實驗,體驗猜想、驗證、結論等基本的實驗步驟。

3、對科學實驗感興趣,願意探索身邊的科學現象。

重點:知道小蘇打和醋混合會產生氣體。

難點:能夠有序的合作進行實驗,總結出產生氣體多少和材料用量有關。

活動準備:每組一份活動材料:杯子、小蘇打、鹽、白糖、雞精、醋、空瓶子、匙子、漏斗、氣球,課前幼兒學會套氣球。

活動過程:

一、以疑激趣——出示瓶子吹起的氣球,激發探索的興趣。

師:孩子們,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做一個好玩的科學遊戲,遊戲的名稱是《瓶子吹氣球》,你們看……

出示瓶子吹起的氣球,思考:氣球裏面的氣體是從哪裏來的?瓶子裏裝的是什麼?

二、以趣激學——尋找神奇的泡泡溶液,探索出小蘇打和醋混合會產生氣體。

師:瓶子裏裝的不是水,是由兩種材料混在一起形成的神奇的泡泡液。這兩種材料是什麼?

1、出示材料,幼兒聞一聞、看一看:醋、鹽、白糖、味精、小蘇打

2、出示實驗表格,集體猜想哪兩種材料在一起會產生氣體?鼓勵幼兒用多種記錄方式表達自己的猜想。

3、幼兒探索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4、交流總結:小蘇打和醋在一起會產生氣體。猜想有時很不可靠,遇到問題最好動手試一試。

三、學以致用——嘗試用瓶子吹氣球,更加直觀的感知小蘇打和醋混合產生了氣體。

師:我們找到了能夠產生氣體的這兩種材料,你打算怎樣用它們幫助瓶子把氣球吹起來?

1、討論怎樣幫助瓶子把氣球吹起來,操作過程要注意什麼?

2、幼兒實驗,教師指導。

3、展示結果,分享經驗:你們組剛才是怎麼做的?為什麼氣球有的大、有的小?

四、快樂體驗——讓氣球吹得更大,進一步驗證產生氣體多少和材料的用量有關。

師:如果再做一次,你打算怎樣才能把你們組的氣球吹得更大呢?

1、幼兒討論:多用材料、套氣球速度快點、用手捂一捂瓶口……

2、再次實驗瓶子吹氣球,體驗科學遊戲的樂趣。

3、總結:小蘇打和醋在一起產生的氣體能吹起氣球,而且兩種材料用的越多,氣球就會吹得越大。嘗試的次數越多,實驗結果就會越成功。

五、拓展延伸——吹起氣球的神奇氣體是什麼、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激發繼續探索的願望。

師:你們知道今天用來吹起氣球的這種氣體叫什麼名字,在我們的生活有什麼用處嗎?(各種各樣的飲料中有它、醫生幫助病人緩解病痛要用到它、消防員滅火要用到它……)

一、設計意圖:

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內容應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幼兒進行的科學研究,應該是從他們身邊常見的事物或者身邊發生的事情開始的。小蘇打、醋是我們常見的生活用品,氣球也是每個孩子們都喜歡的玩具。但是小蘇打和醋混合會產生的氣體能夠吹起氣球,卻是絕大多數孩子不知道的。因此這一活動對孩子們來説既熟悉又陌生,富有一定挑戰性,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生活經驗與科學視野。小蘇打與醋的混合現象只是活動的載體,不是活動的唯一目標,活動詣在讓幼兒親歷一次真實的探究過程, 體驗科學活動的樂趣,從而感覺到“科學並不遙遠, 科學就在身邊”。

二、活動目標:

1、知道小蘇打和醋混合會產生氣體的科學現象,瞭解產生氣體多少與材料的用量有關。

2、能有序的合作進行實驗,體驗猜想、驗證、結論等基本的實驗步驟。

3、對科學實驗感興趣,願意探索身邊的科學現象。

三、活動準備:實驗所需的各種物質材料,幼兒學會往瓶子上套氣球

四、教學環節與策略

陶行知先生提出,對一個問題,不要先教給他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應該指導兒童,自己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利用這種經驗來解決別的問題。鑑於此,在活動中我主要運用了做中學五類快樂教學法。

“做中學”主張“幼兒在前、教學在後”,不同於以往單純的先傳授知識再動手操作的常識教育。它不注重結果,不追求幼兒掌握準確的科學概念,而是激勵幼兒從玩、做、想、試、用中去發現問題、探究知識、解決問題、體驗快樂。在做做玩玩的輕鬆氛圍中,“變接受性學習”為“自主建構學習”,從而實現了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學習目的。“玩中學、做中學、想中學、用中學、樂中學”五類教學法是相互聯繫、相互滲透、有機結合,而不是獨立分割開來的,下面我結合這節課的基本環節具體介紹一下。

1、以疑激趣——拋出問題,怎樣用瓶子玩吹氣球的遊戲?(玩中學)

氣球是每個孩子都喜歡的最普通的玩具,以前有過各種各樣的玩法,今天我們要怎樣玩?玩出什麼新花樣?

活動一開始,教師巧妙的將“小蘇打和醋混合會產生氣體”的科學現象通過吹起瓶口氣球的形式再現出來。遊戲的形式讓科學現象變得直觀、生動、趣味,使科學活動從一開始就變的沒有負擔沒有壓力,有的只是創造與快樂。

2、以趣激學——尋找神奇的泡泡溶液,探索出小蘇打和醋混合會產生氣體。(想中學、做中學)

師:瓶子裏裝的什麼材料這麼神奇?我們來猜一猜、做一做,找到它吧!

這個過程中幼兒要通過觀察杯子上的標記來判斷杯子中的材料,要親自動手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在相互間説議的過程中發揮想像,在與別人的討論中擴展思路,發展了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想像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通過猜想、驗證,孩子會體會到猜想有時不可靠,遇到問題最好親自動手試一試。

3、學以致用——嘗試用瓶子吹氣球,更加直觀的感知小蘇打和醋混合產生了氣體。(用中學)

師:找到了能夠產生氣體的材料,你打算怎樣用它們幫助瓶子把氣球吹起來?這一步是活動的`重點,孩子在吹氣球的過程中會碰到問題需要動腦筋想辦法,集體玩的時候會發生糾紛需要協商解決,這就發展了幼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人際間的協調能力。這些都是孩子上學和走上社會以後不可或缺的可持續性發展能力。

4、快樂體驗——讓氣球吹得更大,進一步驗證產生氣體的多少和材料的用量有關。(樂中學)

師:如果再做一次,你打算怎樣才能把你們組的氣球吹得更大呢?幼兒在總結上次實驗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第二遍吹氣球遊戲,體驗成功的樂趣。有了第一次的體驗,他們會做的更投入、更認真、更成功。教師可藉機對幼兒進行“只要用心思考、反覆實踐,任何事情都會一次比一次做的更好”這樣的情感滲透。

5、拓展延伸——吹起氣球的神奇氣體是什麼、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激發繼續探索的願望。我們都知道,只有貼近幼兒生活的教育內容,才能讓幼兒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才能保持對周圍生活中科學現象的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今天實驗中產生的這些氣體是什麼?對我們的生活中有什麼用處嗎?老師告訴孩子,這些氣體不僅廣泛應用在我們特別喜歡喝的汽水飲料中,醫生可以用它幫助病人減輕痛苦,消防員叔叔可以用它來滅火,多麼神奇啊!我自然喜歡繼續去探索它的奧祕!到這裏,幼兒探索的慾望被再一次點燃,我相信,參與這節活動的每一個孩子都會把這節課的內容帶回家,會繼續去探索。

以上是我對這節活動的一點淺見,不當之處,請各位領導、老師多提寶貴建議。

幼兒園大班科學説課稿4

一、説教材:

1、設計意圖: 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它,每個人離不開它,正因為水與我們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觸並認識了它,可以説,幼兒天生就愛玩水,在玩水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現象。《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選擇了物體在水中的變化,作為幼兒科學教育內容,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了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會了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2、目標定位: 《綱要》指出,五大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因此,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目標:

(1)讓幼兒在玩水中感知水的特性,知道水是無色透明的、無味的,是會流動的,具有浮力和溶解性的特點。

(2)通過動手操作實驗,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腦動手能力。

(3)教育幼兒要節約用水。

3、活動準備: 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我做了如下準備:

(1)教師材料準備:盛有清水、牛奶、醋的玻璃碗各一個,在水中會下沉的小物品(如石子、玻璃珠、麻將牌等)兩個;示範用的各組實驗用具一套。

(2)幼兒材料準備:盛水的大臉盆四個;小臉盆兩個;塑料小籃、能盛水的小容器若干;白糖、鹽、奶粉等若干;筷子、湯匙及裝有半杯清水的小杯等若干;泡沫板、大花片、小石子、玻璃珠、螺絲帽、吹塑紙等各種不同質量的物品或玩具若干。

二、説教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我採用了以下教法:

1、觀察指導法:針對科學探索活動的隨機性,以及幼兒的自主建構過程,採取觀察指導法是比較合適的,教師通過敏鋭地觀察,能針對地進行指導,還能在觀察中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

2、演示法:對於科學活動來説,教師的演示是有必要的,通過教師的講解演示,可以讓幼兒直接觀察到各種物品在水中的變化,而且通過教師的演示方法,可以避免幼兒在實驗中的操作錯誤。

三、説學法: 《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因此,此次活動中,幼兒的具體學法有:

1、操作法:這是此次活動中,幼兒學習活動的主要方法。新《綱要》指出,教師要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因此,我為幼兒準備了各種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水的各種的祕密。

2、體驗交流法:在探索活動結束後,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探討、交流,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體現了師生互動,幼兒與幼兒的互動。

四、活動流程:

1、猜謎活動:(指導語:今天天有位小客人要來和我們一起做遊戲,要想知道小客人是誰,請先猜個小謎語——一樣東西真稀奇,看得見,抓不起,洗衣做飯離不開,洗手洗臉需要它。)一開始,教師就為幼兒設置了一個懸念,通過猜謎來請出小客人,然後請小朋友找出小客人身上的小祕密,一下子將幼兒的好奇心調動起來,為後面的探究活動奠定了基礎。

2、演示活動:(指導語:水寶寶和牛奶娃娃、醋娃娃有什麼地方不一樣?):教師邊講解邊演示,讓幼兒通過觀察和比較找出水的小祕密之一,為接下來的操作活動做好準備。

3、操作活動(指導語:請你們也來試一試、玩一玩,來找找水的其它小祕密)這個環節的分組操作活動是此次活動的重點,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並引導幼兒進行分組探究,既提高了幼兒的自主探究、動手動腦的能力,還培養了幼兒的合作精神。在此環節中,教師更多的是採用了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辦法。

4、交流總結活動(指導語:説説你是怎麼玩的,你發現了水的什麼祕密。想想水有什麼用,我們該怎樣節約水和保護水)在這裏,教師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寬鬆的環境,幼兒可以盡情表達,不僅發展了幼兒的友語言,還拓寬了幼兒思維。

5、結束活動:結合前面幼兒的回答——水龍頭裏的水是流動的,教師讓幼兒到盥洗室去觀察水是如何流動的,使幼兒的興趣持續下去,並尋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幼兒園大班科學説課稿5

一、説教材

新學期開學的第一天,當孩子看到我日漸大起來的肚子時,很多孩子好奇的問:陳老師,你的肚子怎麼變大了呀,是不是要生小寶寶了?陳老師,你的寶寶是怎麼出來的呢?我笑着反問他們:那你們是怎麼出來的呢?當時孩子的答案千奇百怪,有的説:我是媽媽在醫院,醫生在媽媽肚子上弄了個小洞才出來的;有的説:我是從媽媽的肚臍眼裏冒出來的;有的説:我是從媽媽的膝蓋上生出來的……聽了他們的答案後,我迫切地感到要幫助孩子們形成最初的正確、科學的生命觀,正確引導他們的好奇心,從小培養幼兒健康的心理,促進他們健康成長,因此我設計了大班科學活動《我從哪裏來》。

二、説目標

根據本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及孩子的需求,我從社會認知和社會情感兩方面制定活動目標:1、認知目標:讓幼兒初步瞭解胎兒的主要生長過程,能較完整表述觀察結果,大膽地説出自己是從哪兒來的。2、情感目標:瞭解媽媽懷孕十月的辛苦及撫養自己長大的艱辛,激發幼兒愛母親的情感。活動的重難點都是讓幼兒初步瞭解胎兒的主要生長過程,能較完整表述觀察結果,大膽地説出自己是從哪兒來的。

三、説教學準備

為了突破活動的重難點,更好達成活動目標,我做了以下物質方面的準備:課件《我從哪裏來》、教學掛圖、陳老師懷孕前後的照片、音樂《感恩的心》及感恩媽媽的PPT圖片一張。

四、説教法學法

根據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整個活動我採用了以下幾個教學方法:

1、比較法:在活動的開始部分,引導幼兒比較老師懷孕前後的身體變化,從而自然的導入活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2、觀察法:讓幼兒觀察胎兒生長髮育的圖片,形象地幫助幼兒正確瞭解胎兒每個階段生長的過程,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及表述能力。

3、多媒體演示法: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很直觀的讓幼兒瞭解關於生孕育的知識,同時也吸引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4、討論法:在整個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由討論,鼓勵孩子提出問題然後與同伴、老師共同討論,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使師生互動及生生互動真正落到實處,活動氛圍更加融洽。

5、表演法:在活動的最後組織孩子進行表演《感恩的心》,進一步昇華本次活動的情感教育,知道媽媽懷孕十月的辛苦及撫養自己長大的`艱辛,激發幼兒愛母親的情感。

五、説活動過程

下面將進入我的活動過程,活動一開始出示陳老師懷孕前後的照片,引導幼兒進行比較,發現老師現在懷孕要生小寶寶了,從而引出問題:小朋友,你們是從哪來的呢?你們知道媽媽肚子裏為什麼會有小寶寶嗎?通過這兩個問題,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從而進入活動的第二部分也是活動的重要部分:通過讓幼兒觀看直觀的flash課件《我從哪裏來》瞭解了很多有關生命孕育的知識,使生活中大人們難以啟齒,遮遮掩掩的問題迎刃而解,使幼兒能從小用科學的眼光看待生命孕育的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幼兒積極討論,大膽地表述生命孕育的過程。如:小朋友,現在你們知道自己是從哪兒來的嗎?小寶寶在媽媽肚子裏是怎樣形成的呢?等問題,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觀察結果,説出自己是從哪兒來的及胎兒在媽媽肚子裏的變化。之後,再出示教學掛圖,讓幼兒觀察胎兒生長髮育的圖片,引導幼兒主動觀察胎兒每個階段生長特徵,自由討論,大大地激發了幼兒的探究意識,進一步瞭解胎兒的主要生長過程,更好的完成社會認知目標。緊接着進入活動的第三部分,通過觀察老師懷孕前後身體活動的變化照片,如:上樓、撿東西、做操等對比圖片,讓幼兒直觀的感受媽媽懷孕後的辛苦,從而激發幼兒愛母親的情感,在此部分教師充分運用了觀察討論法,提出問題:我們從媽媽的肚子裏來到了這個世界肯定很開心幸福,但我們在媽媽肚子裏一天天長大的時候,你覺得媽媽的身體會有怎樣的感受?為什麼?

長大了應該怎樣感謝媽媽呢?可以對媽媽做些什麼、説些什麼呢?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想法。在活動的最後創設温馨的氛圍,組織幼兒為媽媽表演《感恩的心》,讓孩子在輕鬆、温馨、感恩的氛圍中結束此次活動。

在此次活動中我充分尊重了大班幼兒活潑好動,充滿了好奇心的特點,鼓勵大膽講述自己的想法,提出為什麼,此階段幼兒的思維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向幼兒介紹小生命的形成、成長和分娩的過程,我採用了圖片和課件的形式,讓幼兒直觀的瞭解生命的形成過程,通過這種多媒體演示法和圖片觀察法,使孩子在一個很輕鬆、快樂的討論氛圍中掌握到了科學知識,很好的完成了社會認知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在這次教學活動中,教師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和教師自己懷孕的契機,利用圖片、課件等直觀的教學手段,對幼兒進行科學的啟蒙知識。本次教學活動來源於幼兒的生活,是他們所感興趣的問題,所以在活動中,他們始終保持着飽滿的熱情。整個活動尊重了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激發了幼兒熱愛生命的情感。但也有不足之處,在活動的導入部分,老師的對比照片不明顯,提出的問題針對性不強,使簡單的導入活動變得複雜化,同時也拉長了活動時間。整個活動如果在以老師懷孕為線索而展開討論的同時再滲透本班孩子媽媽講述在懷孕過程中的感受的視頻,或是邀請已懷孕的媽媽來到活動現場與孩子一起參與活動,讓孩子真切地感受到媽媽懷孕的不容易及艱辛,從而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這樣將會更好的完成活動目標。我的説課到此結束,也請各位老師對本次活動提出寶貴意見。

幼兒園大班科學説課稿6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美麗的彩虹》,本次活動選自幼兒園多元能力實踐課程大班下冊科學領域,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活動目標、活動的重點與難點、活動準備、教學與學法、活動過程六個方面來進行説明。

一、説教材

首先我對教材進行分析,先説一下我的設計思路,正如《綱要》中所要求的,選取事物要貼近幼兒生活,就拿"彩虹"這一自然現象來説吧,它常常出現在夏天雷雨後,雲層中的水珠大量聚集時,經過陽光的折射,就會在天空中出現美麗的彩虹。但往往孩子們還未仔細欣賞時,它轉瞬即逝,猶如曇花一現,讓人難以捉摸。根據以上情況便生成了《美麗的彩虹》這次活動。

接下來我對幼兒現狀進行分析:大班的孩子探索慾望強,能夠相互合作也有競爭意識,而且喜歡動手,敢於嘗試。在生活中感覺自己很棒,信息十足。《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我設計了此次科學活動《美麗的彩虹》。

二、説活動

目標教學

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學活動起着指引和導向作用。依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生活經驗,我制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彩虹,瞭解它有七種順序排列的色光。

2、能力目標:

嘗試用多種方法制造"彩虹",產生對自然界奇妙現象的興趣。

3、情感目標:

願意與同伴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動,達成以上活動目標,我制定了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是:

認識彩虹,瞭解它有七種順序排列的色光。

教學難點是:

嘗試用多種方法制造"彩虹",產生對自然界奇妙現象的興趣。

四、活動準備

為了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綜合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中、遊戲中,我做了以下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選擇晴天開展活動2、物質準備:課件一份,鏡子人手一份,盆中裝滿水,圓珠筆,色拉油,白紙,三稜鏡,放大鏡,泡泡等。

五、教學與學法《綱要》提出:

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並能鼓勵幼兒自主探索,大膽嘗試,因此,我採用了以下教法:

1、提問法:

教師有意識地提出幼兒所關注的、感興趣的、有益於發現某種關係的問題為幼兒指引了探索的'方向,減少了探索的盲目性。

2、觀察指導法:針對科學探索活動的隨機性,以及幼兒的自主建構過程,採取觀察指導法是比較合適的,教師通過敏鋭地觀察,能針對性的進行指導,還能在觀察中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

《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因此,此次活動中,幼兒的具體學法有:

1、操作法:操作活動,是幼兒獲得並理解知識的最好的方法,這是此次活動中,幼兒學習活動的主要方法。

2、嘗試探究法。在活動中,幼兒通過不斷地嘗試失敗,最終在探索中獲得成功。使孩子們懂得真理存在於客觀事實之中,並體驗探索的樂趣。

3、體驗交流法:在探索活動結束後,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探討、交流,不僅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體現了師生互動,幼兒與幼兒的互動。

六、活動過程

為了達到以上活動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活動的過程:

猜謎語,激發幼兒探究慾望——認識彩虹,瞭解它有七種順序排列的色光。——學習動手製造"彩虹"——交流總結——延伸活動。我是讓孩子們在操作探索中親身體驗,認識彩虹,瞭解它有七種順序排列的色光,克服重點和難點。具體過程如下:

在第一個環節中,我會以猜謎語的方式引起幼兒的注意,激發幼兒的興趣,把幼兒的注意力一下子帶入活動中。(彎彎一座橋,掛在半天腰,七色排的巧,一會不見了。請你猜猜我是誰?引導幼兒根據經驗猜出謎底——彩虹。)第二個環節是認識彩虹,瞭解它有七種順序排列的色光。

在這個環節中,我通過以下三個小環節來實施:

1、幼兒自由玩鏡子。幼兒在玩中和同伴説説從水中的鏡子中找到了什麼?

2、引導幼兒在水中把鏡子對着太陽照射。

3、説説自己的發現。數一數有幾種顏色?它們是怎麼排列的?

我開始的直接提問是讓孩子們拿着鏡子在水中自由玩耍,討論自己的發現,幼兒討論的問題肯定不充分,之後我用語言提示他們"在水中把鏡子對着太陽照一照",這樣有目的的引導,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彩虹"這一奇妙的自然現象:鏡子中能反射出七彩的顏色。

第三個環節是學習動手製造"彩虹"。

經過前一環節的介紹,幼兒對"彩虹"已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時教師可以這樣引導"這麼漂亮的彩虹一會就沒有了,怎麼辦呢?"我直接把問題拋給幼兒,讓他們想辦法解決,孩子們肯定會説:"我們可以自己做一條'彩虹'呀?那怎麼製造'彩虹'呢?"帶着這個問題,讓孩子們自己尋找材料,如:泡泡、放大鏡、三稜鏡、圓珠筆、白紙……幼兒自由地嘗試用多種方法制造"彩虹",教師用問題設置的方法邊觀察幼兒操作,邊及時地提出問題進行引導,幼兒在嘗試操作過程中交流、合作。本環節是運用了嘗試法和操作法,也是活動的難點之處。

第四個環節是交流總結。

幼兒互相欣賞製造的"人造彩虹"與同伴交流着自己是用什麼材料製造"彩虹"的,並用語言總結、演示自己的實驗過程。在看看、説説、做做中進一步瞭解到彩虹這一現象的由來,真正做到了《大綱》中提出的"引導幼兒對身邊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索慾望。"讓幼兒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結果,增進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

第五個環節是延伸活動活動結束後可以繼續讓幼兒在科學探索區中,尋找多種製造彩虹的方法,產生對自然界奇妙現象的興趣,並體驗着成功的樂趣。

本次活動的內容源於生活,滿足了幼兒好奇心和求知慾,在活動結束後,幼兒繼續探索,將學到的技能進行運用,已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幼兒園大班科學説課稿7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食品袋上的祕密--本節課選自山東省省編教材(大班)主題七《大自然的禮物》主題下的的次主題《包裝袋上的標識》,整合了科學和健康兩大領域的內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應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要求引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和材料開展活動,發現物品和材料的多種特性和功能。食品是幼兒每天都接觸的,知道食品的食用安全是幼兒應具備的技能,此活動貼近幼兒生活,具有易於操作性且能豐富幼兒生活經驗。大班幼兒對周圍事物十分感興趣,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喜歡探索問題,但孩子有時會對事物認識不全面,缺乏科學性,本次活動在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大膽探索,培養幼兒發現問題並能對現象能進行客觀描述的能力。

2、目標分析

幼兒園科學教育要從孩子身邊取材,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食品是幼兒身邊最常見的,可以説他們每時每刻都在接觸,所以,知道並掌握食品袋上的日期標記也是他們應具備的技能。 大班幼兒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所以對食品包裝也有了一定的認識。本次活動通過尋找發現、觀察、討論、遊戲等方法激發幼兒探索食品袋上祕密的興趣,引導幼兒親自探索和發現而獲得有關經驗。因此,針對本班幼兒和幼兒科學教育的特點,我設計的本活動的教學目標是:

(1)知道食品袋上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和質量合格標記及食品應保質期內食用;

(2)通過探索,發現食品包裝袋上的祕密,並能客觀描述自己的發現;

(3)培養幼兒的食品衞生安全意識。

3、重難點分析

本次活動的難點是:認識食品袋上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和質量檢測合格標記。本次活動的重點是:知道食品超過保質期後就不能再食用,培養幼兒的食品衞生安全意識。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為了使活動順利開展,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比一比、説一説、想一想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其中,我讓每位幼兒自己準備一個小包裝的食品、還有各種食品包裝廢舊物品、課件、圖片等,誘發幼兒學習的願望,從而達到培養幼兒理解教學內容的目的、形象思維是5至6歲兒童思維的主要方式,根據這一特點,我採用了討論法、情境教學法、演示教學法等方法,有目的、有意識地按認知,情感與行為培養相結合的原則和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出發,讓幼兒感知理解教學內容。

二、説教法

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原則。針對這次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和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在教學活動過程中運用了情境教學法、演示法等。

在教學過程中以情境教學法為主,我有目的地把幼兒引入到提前創設好的、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超市購物及幼兒吃了過期食品後肚子疼的情景中去,為學生的.生動活動提供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孩子過去的情感體驗,使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動中去。

演示法是幫助幼兒更好操作的最直接的方法。活動過程中通過遊戲、講解、提問等方式,把食品展示給孩子看,引導他們發現並理解食品袋上的日期標記。本次活動中的演示法是我在前面找出並講解食品上的日期標記,讓幼兒對食品袋上的日期標記有全面的認識,在這一過程中,讓幼兒自備小包裝食品觀察並與同伴討論,使幼兒理解的更透徹。

此外,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還穿插運用提問、遊戲、討論等教學方法,使整個教學過程更加豐富,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

三、説學法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為了讓幼兒對食品袋上的日期標記以及日期標記對人的重要性有更直觀、全面的認識,我採用了情境體驗法、遊戲體驗法、提問討論等方法,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遊戲的過程中瞭解和認識食品袋上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等。

四、説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達到教學目的,我做了以下準備:

知識準備:幼兒對於不同種類的食品有初步的認識,具備一定的計算能力。本活動的開展需要幼兒對於常見食品種類的相關經驗,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説困難不大,可以通過如常生活和教學中逐漸的豐富。另外,在保質期的認識上,需要孩子能夠在生產日期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計算,具備初步的數學計算能力,這個也屬於大班孩子應該達到的數學水平。

物質準備:每位幼兒自己準備一個小包裝的食品;各種廢舊食品包裝(易拉罐、牛奶盒、餅乾盒等),相關課件、圖片等。

五、説活動過程

綜上所述,我根據教學的流程:激發興趣--理解內容--活動結束--活動延伸,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激發興趣,導入情境部分主要目的是激發幼兒興趣,大約用時4-5分鐘;理解內容,瞭解食品袋上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和質量檢測合格標記,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難點,大約用時10-12分鐘;活動延伸部分大約用時5-6分鐘;結束部分大約用時3-4分鐘。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幼兒學習活動中最重要的先決條件。活動一開始,觀看課件,創設情境遊戲,引起幼兒的興趣,用準備的小包裝食品及食品包裝廢舊品在教室創設一個超市情境 ,讓幼兒進行遊戲,接着又讓幼兒討論並觀察自己手中的食品包裝袋,能很快喚醒幼兒相關的經驗,達到活動目的。

(二)理解內容

為了讓幼兒瞭解食品袋上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和質量檢測合格標記,知道食品袋上日期標記的重要性。此環節分以下幾方面:

1、情境表演:一個幼兒吃完從超市買的食品後肚子疼。通過幼兒感受理解表演內容,初步引出食品袋上的日期標記以及日期標記的重要性。

2、引導幼兒初步瞭解食品袋上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和量檢測合格標記。

組織幼兒觀察自己手中的食品包裝。

提出問題:小朋友們看看自己手中的包裝袋上有什麼?上面的數字表示什麼意思呢?

通過提問方式引導幼兒初步瞭解食品袋上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和量檢測合格標。為了在活動過程中能使幼兒充分理解食品袋上的祕密,我通過提問、討論、示範等形式,幫助幼兒運用已積累的知識,在此活動中,充分體現並達到目標的要求。

3、提出問題:袋包裝的食品都有生產日期、保質期質和量檢測合格標記的,你們看看手裏的食品,在哪裏找到保質期?

提完問題後引導幼兒自由討論。最後請幼兒拿出自己帶來小包裝食品,我在前面示範看包裝袋背面、右下部位等有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的地方,並結合課件,瞭解不同包裝食品的生產日期標識位置。

4、最後讓幼兒説一説自己準備的小包裝的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引導他們知道自己拿的食品過了什麼日期就不能再食用。

這個環節既可以提高幼兒的語言水平,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能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

(三)在結束環節中,鞏固幼兒本活動所學相關知識,再次情景遊戲,去超市買東西,進行"實戰演習",同伴間共同觀察,探索討論,使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氣氛活躍,幼兒積極參與,使活動生動、有效,幼兒成為真正活動的主人。

(四)在活動延伸過程中,為幼兒延伸了有關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識,豐富了幼兒的生活經驗,在認識食品保質期、生產日期等的同時也使幼兒知道食品超過保質期後就不能再食用,當買到過期食品時,消費者應維護自己權益等相關知識。

以上是我説課的全部內容,不足之處,請評委老師指正,謝謝!

幼兒園大班科學説課稿8

一、説教材

《綱要》中提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要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和經驗”的精神。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紙,有彩色的臘光紙、有薄薄的毛邊紙、有光滑的紙、有粗糙的紙……它們有着自己不同的特性,也有着相同的特點:易燃、易撕、易濕、易皺等。正因為紙的品種多樣、用處廣泛,所以它一直是幼兒最喜歡的物品之一。平常與幼兒的交流與觀察中收集到有關幼兒許多關於紙的疑問與話題,如:“為什麼在臘光紙上不好畫畫呢?”“為什麼皺紋紙放在水裏會退色?”“為什麼宣紙放在顏料水會變顏色?”“你們瞧,紙會飛起來!”……這是幼兒的興趣點。因此這一課題有一定的教育價值,既符合幼兒當前需要——探究紙的祕密,又有利於長遠發展,激發其創造的意識,且其教育資源豐富,有孩子們愛看的圖書、有爸爸媽媽愛看的報紙、有色彩鮮豔的包裝紙……孩子們喜歡用紙折飛機、做紙球、摺扇子、寫字、畫畫等,對紙充滿了好奇與探究。

根據《指南》科學領域水平目標中提出:“嘗試運用基本的科學方法探究問題,能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的意見,”以及本班幼兒探索慾望強,喜歡動手操作,能較好地運用語言與同伴進行溝通和交流,會喜歡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來看,我將《紙》定位為一個系列活動,本次活動《神奇的紙》是系列活動之一,着重讓幼兒在玩中體驗、感知、發現各種紙的不同特性,寓抽象的知識於輕鬆、愉快的遊戲活動中,這與新的課程標準指出:“孩子的學習要來源於遊戲,來源於生活。”的`情況相吻合的。

根據以上分析及本班幼兒的已有知識經驗、能力、發展水平與潛在能力的差異,制定本次目標:

1、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探索活動,發現紙的不同特性。

2、會用簡單的方法記錄自己的操作過程及結果,樂意與同伴交流。

3、培養幼兒探究精神與分享經驗的願望。

活動中引導幼兒能用各種不同的方法探究紙的不同特性,既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

二、説活動準備

1、環境創設:師生共同佈置時裝表演的舞台

2、經驗準備:

(1)教育的整合應該把一日生活看着是一個教育整體,因此,活動前讓幼兒瞭解紙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並知道各種各樣紙的名稱、種類。開展了體育活動《扔紙球》《揪尾巴》,美術活動《染紙》《撕紙》等。

(2)幼兒有記錄、操作活動的經驗。

3、物質準備:

(1)時裝表演的VcD

(2)師生共同收集各種紙、漿糊、釘書機、剪刀、水彩顏料及記錄用的筆、紙等。

三、説教法學法:

1、課件激趣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活動在這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我以看課件“時裝表演”引起幼兒的興趣。引導幼兒觀察:“模特身上的服裝是用什麼做的?”再讓幼兒猜想“身上的服裝是怎麼做的?”通過形象生動、色彩鮮豔的紙服裝,讓幼兒瞭解紙時裝的材料及製作方法,從而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及進行時裝表演的慾望。

2、記錄比較法

《綱要》中指出:“通過探索操作,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發現,在頭腦中有許多刺激、動覺的經驗和一些含糊的可能性,或者有一些處於半意識狀態東西,通過思考和適當的方式表達(如繪畫、記錄表等)形成想法。”因此我採用了記錄比較法,它可讓幼兒把在探索中的發現及時地記錄下來,並通過比較,發現它們之間的祕密。活動中,我向幼兒拋出這樣的問題“請你們用這些紙邊做邊比較,它們有什麼不同?”然後把發現記錄在紙上。同時,在幼兒操作過程中,我引導能力強的幼兒能用2種以上的方法進行比較,而且依次記錄;幫助能力弱的幼兒用1—2種方法比較紙的特性,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記錄發現,在相互的分享中,師幼共同歸納出紙共同的特點與不同的特性,從而突破活動的重難點。

3、多感官觀察發現法:

《指南》的科學領域中提出“學習運用各種感官觀察、探索周圍的事物和現象”且大班幼兒已具備了一定的觀察能力,在觀察中幼兒能主動參與,積極性高,能有效的發揮主體作用;因此我們在整個活動中注意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來觀察、探索、實踐,如:用眼看看“模特身上的服裝是用什麼做的?”用手摸一摸,感知紙材料存在着光滑、厚薄之間的不同,動手摺一折、撕一撕發現各種紙之間的差異等。這樣幼兒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因自己的成功發現而增強自信心,也激發了幼兒參與下一個活動環節的積極性,從而為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打下鋪墊。

幼兒園大班科學説課稿9

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的説課內容是大班科學活動《動物怎樣過冬》。

一、説教材

(一)設計意圖:

根據《幼兒園教育知道綱要》要求幼兒對周圍事物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所以我選擇了《動物怎樣過冬》來進行教學,並且小動物又是小朋友們喜愛的,願意親近的。讓幼兒瞭解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和他們過冬的不同方式。我準備採用以操作法和電教法為主,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觀察,激發幼兒探索動物生活的興趣。

(二)目標定位: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的目標,是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以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目標為依據,確使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的目標得以實現。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徵,我分為了三大目標:

1、認知目標:讓幼兒瞭解動物過冬的不同方式,豐富幼兒的知識。引導幼兒探索動物的生活方式。獲取有關的科學經驗。

2、情感目標:激發和培養幼兒好奇、好問、好探索的態度。讓幼兒探索動物的生活從中感受到極大的興趣。

3、技能目標:讓幼兒能根據動物生活的習性,以及過動的不同方式進行簡單的分類。通過操作和觀察,並結合自己以有的經驗,得出結論。

(三)重難點:

幼兒科學教育活動是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本次活動的重點就是讓幼兒瞭解過冬的不同方式。通過觀察,激發他們的求知和探索慾望。難點就是讓幼兒根據動物生活的習性以及動物過冬的不同方式進行簡單的分類,通過操作讓幼兒實際的參與了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

(四)活動準備:

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材料。為幼兒提供小動物圖片若干、操作卡片人手一份。讓每位幼兒都參與到活動中來,感受探索的樂趣。為幼兒播放錄像《動物過冬》,讓幼兒通過觀察,更進一步的瞭解動物過冬的不同方式。

二、説教法

《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採用集體、小組、個人的形式開展,讓幼兒積極投身到活動中。以電教法、直觀法為主輔以遊戲法和操作法,讓幼兒自行探索主動學到知識。

三、説學法

根據《新綱要》的指導,培養幼兒能夠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要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積極參與嘗試,()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學會尊重別人的觀點和經驗。通過讓幼兒觀看《動物過冬》錄像,先觀察、再動手操作,不僅提高了幼兒動手操作能力,還從討論中體會了學習知識的樂趣。

四、活動流程

(一)導入部分:以兒歌《小動物過冬》導入活動,提升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初步瞭解小動物們的生活習性,為以下問題作鋪墊:"小朋友們,現在是什麼季節啊?""冬天的天氣怎麼樣?""冬天的'時候我們是怎樣過冬的?""那麼小動物們又是怎樣過冬的呢?"通過層層的提問,根據幼兒具有的生活經驗導入。

(二)展開部分:

1.放幻燈片《動物過冬》讓幼兒通過自己的經驗分組進行討論和講述"動物是怎樣過冬的".

2.幼兒操作,鞏固對動物過冬方式的認識,給幼兒分發操作卡片和動物卡片,先讓幼兒進行自由討論,講述圖片的內容,然後用一個小遊戲。當老師説:"冬眠的動物"後,讓幼兒在卡片中找出並舉起,比一比誰舉的又快又準。最後,請幼兒將動物分類。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探究問題。並通過討論,培養幼兒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3.讓幼兒分類操作,瞭解動物與季節的關係,知道過冬的動物方法不同。提出啟發性和假設性的問題:"動物們為什麼會有各自不同的過動方法?""假如這些動物不想辦法過冬,那將會怎樣?"

(三)活動小結

在活動的結尾,要對幼兒的表現進行總結和評價,並對本次活動的知識進行小結。讓幼兒瞭解小動物過動的不同方式和動物生活的習性。讓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讓幼兒學會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

(四)延伸部分

在科學區中投放過冬的圖書,在操作區中投放操作卡片和動物卡片,讓幼兒更進一步瞭解和操作。

幼兒園大班科學説課稿10

一、説教材 在孩子們的眼裏,大自然的花花草草是那樣的漂亮神奇,沒有善惡之分。孩子們生活的周圍永遠都有花草樹木的陪伴:春天,公園裏觀賞各種各樣開放的鮮花;夏天,在綠蔭底下乘涼;秋天,一起撿落葉;冬天,給小樹穿上棉襖……所以,孩子們喜歡花花草草,也願意瞭解它們,對大自然充滿着好奇和探索的慾望。

世界上的植物有很多種,而每一種植物又都有着自己獨特的地方。植物們在外形、生長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許多的不同。由於環境資源的破壞,有的植物繁殖過多,而有的植物又瀕臨滅絕……在這樣一個廣闊的植物世界之中藴涵着多種多樣的教育價值。

大班幼兒對植物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通過各種教學活動,幼兒已經初步認識了園內的各種花草樹木,但是,幼兒的有關植物的知識和經驗是零散的,需要教師給予孩子們歸整和梳理,幫助孩子們形成一個有關植物的比較完整的概念,更重要的是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花花草草,熱愛整個世界,熱愛整個地球的美好情感。這才是一個完整兒童、完整人的基本素養。通過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探索、討論等等,大膽表述對植物世界的認識,發現植物之間的不同,探討植物的獨特之處,瞭解植物世界和我們人類世界之間互相依存的關係,激發幼兒熱愛植物和保護植物的美好情感。

在《奇特的花草》這個活動中,我着重解説一下植物的自我保護。因為我認為,植物的自身保護與它們的生存環境和它們各不相同的外形特徵有着很大的關聯。另外,如今對獨生子女進行自我保護意識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而植物的自我保護教學活動的開展恰恰可以激起幼兒進行自我保護的意識。

二、説活動目標 基於教材的綜上特點,我從認知、情感、能力三方面來制定這次活動目標。

1、瞭解植物保護自己的方法,知道植物自我保護的方法與生存環境、外形之間的關係。

2、能把觀察到的植物的信息大膽地用語言表達出來,學會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

3、激發幼兒探索植物世界奧祕的興趣,樹立自我護的意識。

目標(1)(2)綜合了認知和能力方面的目標。幼兒的科學教育重在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給予幼兒正確的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科學方法,所以重點目標定位在認知和能力兩方面。其中“知道植物自我保護的方法與生存環境、外形之間的關係,學會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是本次活動的難點,因為幼兒能夠對植物的各種自我保護的方法進行分析分類,這是更高層次的。目標(3)是社會情感目標,通過活動激發幼兒探索植物世界奧祕的興趣,同時樹立自我保護的意識。這三個目標中藴涵了科學能力的培養、主動探索的經驗獲得和對事物歸納總結能力的提高,體驗了目標的綜合性和層次性。

三、説活動準備

只有瞭解了幼兒原有的經驗,才能提升幼兒的已有經驗,所以以下兩經驗是這

次活動的成功開展的有力保障。

1、知識準備:

認識各種植物,對各種植物感興趣,通過看書、看錄象、問成人的途徑對植物保護自己的方式有所瞭解。

2、物質準備:

(1)、玫瑰花

(2)、錄象:“植物的自我保護”

3、植物的圖片、標記、白紙、筆

四、説教學方法

為實現本次活動目標,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方法:調查問卷法、語言討論法和遊戲法

1、調查問卷法:教師鼓勵幼兒運用調查、分析、討論和統計的方法獲得各種植物保護自己的方法,並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調查分析,和同伴資源共享。

2、語言討論法:在教學活動中,討論是一種常用的'方法,但是,討論的時機選擇在操作的不同時間,就會對幼兒的具體操作及思維活動起不同的作用。因此,在對植物自我保護方法的分類時,我就引導幼兒對各自的調查分析進行討論與分享,同時集體歸納植物的自我保護方法。

3、遊戲法:通過“會保護自己的植物”的遊戲,進一步使幼兒通過競爭性的遊戲,達到在玩中學的目的,在遊戲中發展幼兒的思維,變被動為主動,既使知識得到了鞏固和深化,又使幼兒的分析、比較、概括能力得到提高。

同時,在幼兒學習過程中,教師做到面向全體,注意個別差異,讓每個幼兒在各自不同水平上有所提高。

五、説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經驗,對花草保護自己產生興趣。

1、出示玫瑰,這是什麼?請你們仔細地看一看,它有什麼特徵?

2、原來玫瑰的身上有刺,你知道這個刺是它用來做什麼的嗎?

3、小結:為了防止人們來採摘它,玫瑰的身上長滿了刺,這個刺是它用來保護自己的。

(這一環節通過幼兒回憶已有經驗導入課題,同時調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二)、共享調查問卷 玫瑰在遇到危險的時候能想辦法保護自己,你們已經對其他植物的自我保護進行了調查,請你們拿出來和好朋友説一説。

(這一環節中教師鼓勵幼兒展示並大膽表述自己的調查分析,和同伴資源共享。)

(三)、集體討論分析,對有相同自我保護方法的花草進行分類 教師請個別小朋友對自己的調查進行大膽表述,同時對有相同自我保護方法的花草進行分類,邊分類邊出示標記和幼兒共同記錄,共分為以下幾種保護方法:

1、放臭氣:煙草、水毒芹

2、身上有有毒物質:絲蘭、龍舌蘭

3、身上有刺:金銀花、月季花、薔薇花、玫瑰

4、擬態:圓石草、角石草

5、小結:植物們也很聰明,想了許多辦法來保護自己,有的依靠自己的氣味,有的依靠自己身上長刺,還有的利用擬態來保護自己。這些植物真能幹!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和幼兒對各自的調查分析表進行討論與分享,同時集體歸納它們的相同。通過表述、操作分類、分析探討、記錄等方法,使重點得以突破,難點目標進一步解決。)

6、觀看錄象“植物的自我保護”在觀看的過程中,引導幼兒仔細觀看並幫助幼兒驗證自己的調查分析。

(在此環節中,通過直觀的錄象觀看,幫助幼兒驗證自己的調查,充分調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使重難點目標也得以突破提升。)

(四)、鞏固遊戲:會保護自己的植物 我們一起來做一個遊戲,叫“會保護自己的植物”,當老師出示植物的保護方法的圖示後,請你們找一找哪個植物用的是這個保護方法,然後學一學它保護自己的動作,看看誰找到的速度最快。

(利用遊戲的形式,,進一步使幼兒通過競爭性的遊戲,達到在玩中學的目的,在遊戲中發展幼兒的思維,變被動為主動,既使知識得到了鞏固和深化,又使幼兒的分析、比較、概括能力得到提高。)

(五)、“我的自我保護” 植物們都想辦法來保護自己,我們小朋友能不能為自己想象創造一種自我保護的方法,請你們動腦筋想一想,然後在紙上畫下來。

(此環節運用繪畫這一表現方式,鼓勵幼兒想象創造自我保護的方法,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最終使活動目標得以深化,並回歸生活。)

幼兒園大班科學説課稿11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我説課的內容是大班科學“莖輸送水”,是明天出版社出版的《山東省幼兒園教育活動教材》上冊主題網絡教育“奇妙的植物”中的一個活動。

一、説教材

植物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路邊有茂密的大樹,院子裏有綠油油的草坪,公園裏有五顏六色的花,這些植物為什麼生長的如此茂盛,在進行主題活動“奇妙的植物”時很多孩子曾向我提出疑問,於是,我用“莖輸送水”這節活動來為幼兒解開這個謎團,此活動材料來源於生活,正如綱要中所説:“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於幼兒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大班幼兒對事物表面特徵的觀察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本活動通過有趣的實驗,激發幼兒探索植物的莖輸送水和養料的奧祕,針對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和幼兒學習科學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索植物的莖吸收水分和養料的奧祕,滿足其好奇心

2、幫助幼兒簡單瞭解植物的莖能儲存、輸送水分和養料

這兩個目標藴含了激發幼兒的人生興趣和探究慾望,體現了目標的綜合性和層次性。 根據《綱要》中科學教育的指導思想和幼兒的已有經驗水平,我認為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激發幼兒探究植物的莖吸收水分和養料的奧祕,滿足其好奇心”,難點是:“瞭解植物的莖能儲存、輸送水分和養料”。

我通過幾組有趣的實驗及啟發性提問,讓幼兒在有趣的情境中主動探究,從而形象直觀的瞭解植物莖能儲存、輸送水分和養料,將抽象的科學知識變得通俗易懂,使活動的難點得以有效的突破。

結合本次活動目標,我做了兩方面的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有酷暑天萎蔫的樹木,雨後旺盛起來的經驗

2、物質準備:兩盆萎蔫的草本植物,去根芹菜若干,水盆,紅藍顏料,白色花朵(玫瑰火康乃馨 )剪刀,杯子,橡皮筋

二、説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外,還採用集體教學,分組教學和個別教學相結合的組織形式和適宜的方法,具體的方法有:實驗法,觀察法,啟發提問法,這些方法的應用,克服了教師傳統的説教形式,在活動中,我力求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用啟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在快樂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同時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創造力和樂於探索的科學習慣 。

本次活動打算在自然角用2天的時間完成活動目標。

三、 説學法

本活動引導幼兒通過實驗法、操作法,歸納法等來獲得知識,活動前我為幼兒提供實驗材料,放在自然角,通過啟發性提問“你知道植物是怎麼喝水的嗎?”激發幼兒的探究慾望。“那就讓我們一起做個實驗吧”幼兒最喜歡自己動手,這時候他們一定會躍躍欲試,期待着實驗,幼兒做完實驗後,隔段時間去觀察並作記錄,最後,用歸納法得出實驗結論,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時間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培養樂於探究的科學習慣。

四、説活動程序

(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探究慾望,給幼兒2盆萎蔫的花

問題:1、這兩盆花為什麼萎蔫了?

2、你有什麼辦法讓花重新旺盛起來?

這一環節,提出開放性的問題,讓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自由討論,出謀劃策,解決問題,並將討論得出的解決方案付諸行動,幼兒會拭目以待,結果會怎麼呢?活動一開始就調動了幼兒探究的積極性。

(二)、一小時後觀察結果,並討論原因

問題:哪盆花最先旺盛起來?為什麼?幼兒討論後得出結論,:將水澆在花盆裏的那盆花最先旺盛起來,將水澆在葉子生的花不如前一盆花旺盛,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我們來做實驗。

(三)、實驗

1、芹菜實驗

將芹菜的莖剪短一些,葉子摘掉一些,(目的是讓實驗效果跟明顯,便於幼兒理解),把橡皮筋套在被子上,再裝進一些水,並滴進一些紅墨水,將芹菜插在被子裏,並調整橡皮筋到水面位置作記號。第二天觀察:1、水面和橡皮筋的位置是否一樣,(水面低於橡皮筋)

芹菜的莖有什麼變化(變紅了)

2、兩色花實驗

老師將花朵的莖剪開,兩個杯子各放進一些水,分別滴進紅藍墨水,將花朵剪開的莖分別插入不同的杯子。

第二天觀察:1、看看花朵有什麼變化(植物的`莖將兩種顏色的墨水往上吸)2、白花怎麼樣了?(變成紅色和藍色了)

這一環節,給幼兒分組,每組幼兒同時進行兩組實驗給每個幼兒參驗的機會,體現了《綱要》中科學領域指導思想:儘量創造條件讓每個幼兒實際參加探索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

(四)、討論試驗結果

問題: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結論:植物的莖能吸收並輸送水分和養料

這一環節。鼓勵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及實驗大膽想象、思考,使幼兒的發散思維得以擴展,在交流中探索出植物的莖能吸收並輸送水分和養料。

(五)、討論植物的莖還有哪些功能?

問題:仙人掌在酷暑天好幾天不用澆水,為什麼死不了?結論:植物的莖還有儲存水分和養料的作用.這一環節,提出更為開放性的問題。啟發幼兒思考,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五、説活動延伸

幼兒和家長共同收集各種變態莖的植物,放在自然角為下節活動“變態莖”作準備。活動暫時結束了,但幼兒的探索慾望和認識興趣卻在延伸,並將更多的關於奇妙的植物的內容滲透在多種活動中,使幼兒獲得更多有益的知識經驗,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的發展。

幼兒園大班科學説課稿12

一、説設計背景:

中國·國際麗水攝影文化節在美麗的毆江之畔——浙江麗水召開。1999年,麗水被授予中國第一個“攝影文化之鄉”,並連續承辦六屆國際攝影文化節。人們都在體驗着攝影帶來的美的文化衝擊。為了讓幼兒對家鄉的文化有一個深刻的認識,並在學習過程中繼承、發揚、創新家鄉的本土攝影文化。我們開展了一次攝影作品展,我們的孩子在欣賞美妙作品的時候,一個幼兒用象聲詞“喀嚓、喀嚓”表現拍照的模樣,其餘的孩子馬上跟着“喀嚓、喀嚓”。我想他們在感受、欣賞美的同時,產生了強烈地操作照相機的慾望。他們都想通過自己的鏡頭去發現生活中的美。但是大多數孩子都不能正確地操作照相機,何不讓他們真實地體驗?於是《鏡頭裏的我們》這堂課孕育而生。

(一)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攝影的簡單技巧。

2、樂意嘗試操作,能夠積極地參與合作、討論、探索。

3、體驗攝影帶來的快樂,感受幼兒園、家鄉、大自然的美。

依據:一是根據大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心理髮展特點:5-6歲幼兒能表現出對美的事物的敏感性,能發現並欣賞周圍生活中多種形態的美。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感受欣賞藝術作品,分析一些美的性質。在認識活動中,由於掌握了觀察、記憶等方法,活動的效果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幼兒在解決問題或行動之前,不僅具有明確的目的,而且具有計劃的萌芽,能事先思考

活動計劃和行動方法,並能在行動中加強自我控制,以有效地完成任務。

隨着心理髮展水平的提高,幼兒表現出智力活動的積極性,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慾和認識興趣,好學、好問、喜歡操作、樂於探索,嘗試自己解決問題。他們對富有挑戰性的學習活動表現出興趣、對學習成功感到滿足。二是根據《綱要》的指導精神:在教育的影響下幼兒能參與團體合作活動,互相分工、互相學習、互遞信息,在遇到困難與衝突時,也能協商解決,接納別人的想法與觀點。具備一定的自我評價和評價他人的能力。由此制訂了認知、情感、行為三方面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重、難點 本活動着重點是讓幼兒初步瞭解攝影的簡單技能,培養幼兒在操作照相機的過程中主動地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難點是幼兒樂意嘗試操作,積極參與討論、探索,培養幼兒合作、探索的能力。

設計理念:教師在活動中的如何作好指導者、觀察者、合作者、評價者的角色。作為指導者:不直接干預幼兒的探索活動,教師的指導變成一種隱性指導;作為觀察者:通過觀察去了解幼兒的發現和需要,去幫助幼兒尋到正確的操作照相機的能力;作為合作者:教師是幼兒活動的夥伴,尊重幼兒對美的作品的分析,相信幼兒能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作為評價者:在活動中注意對幼兒進行觀察和指導,對整個活動進行分析、評價。

(三)教學準備 1、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數碼照相機、筆記本電腦、投影儀、電視機2、心理準備:幼兒對攝影文化節有初步的體驗、感知

3、前期準備:課前教師拍攝幼兒在遊戲中的照片

二、説教學方法: 因為活動本身藉助於豐富的教育媒體技術,如:投影型視覺媒體教育技術。可以當場通過電腦連接使學習資料等視覺材料投影。所以我主要採用了直觀實物演示法、討論法。

1、直觀實物演示法:運用直觀的實物(照相機)進行示範,引導幼兒理解操作相機的基本步驟、要領。並將活動素材投影到銀幕上,擴大可見度,便於教師演示講解、幼兒觀察、分析。

2、討論法:指教師根據幼兒已有經驗互相合作,共同探討問題答案的方法。在整個活動中教師指導幼兒對操作照相機進行討論:如“你們覺得剛才小朋友拍攝的照片,美不美?為什麼?”幼兒會對問題進行“美”與“不美”的探討。其中教師引導幼兒對拍攝技巧的評價。

三、説學法指導:

本次活動採用體驗發現法、操作嘗試法、小組合作討論法。

1、體驗發現法:我們提供給幼兒進行發現活動的照相機,使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索,發現如何拍攝出美妙的作品,旨在引導幼兒尋到正確地操作方法。

2、操作嘗試法:幼兒通過自己的'操作,真實地得到知識經驗。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嘗試問題。嘗試過程中幼兒的嘗試和教師的指導是互相依存、親密聯繫的。也充分體現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小組合作討論法: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自由組合成一小組。在解決如何拍出美妙照片的問題之前,通過互相的討論、交流,先思考行動方法,再在行動中加強自我控制,以有效地完成任務。

四、説教學程序: 整個活動步驟為:提供環境條件——提出嘗試問題——幼兒第一次探索——幼兒小組討論——幼兒第二次探索——教師歸納,活動延伸

(一)序教師帶領幼兒安靜地進入活動室,欣賞課件。(課件內容為麗水攝影節的歷屆獲獎作品,包括:家鄉自然風光、風土人情) 教師提問:剛才你在大屏幕上看到了什麼?幼兒討論。(教師及時表揚、肯定幼兒)

説明:教師以提供材料、經驗、環境為前提,藉助為探索提供的物、事、景的條件,為幼兒探索基本的攝影技巧做準備。

(二)幼兒觀看並討論電視視頻上關於自己的遊戲照片,激發拍照的興趣。 教師提問:

1、你們在照片裏看到了誰?

2、想不想自己動手為好朋友拍張照片?

説明:教師抓住一個“趣”字,激發幼兒較快地投入問題的情境之中。

(三)初步瞭解攝影的基本要領 1、幼兒初步瞭解照相機。

教師提問:⑴誰會使用照相機?能告訴大家這是什麼嗎?(鏡頭、取景框、快門)

⑵它是做什麼用的?(幼兒共同交流照相機的功能)

2、教師示範講解。

説明:通過個別幼兒對照相機已有經驗的交流,教師通過實物針對性地示範講解,幫助幼兒瞭解捕捉鏡頭的基本常識。

(四)幼兒自由探索 1、自由組合,互相探索拍照。教師巡迴指導。

2、教師利用電視視頻連接剛才幼兒操作拍攝的照片,共同欣賞。

3、自由組成小組討論、評價。

教師提問:⑴剛才看到的照片美不美?

⑵哪些照片拍得美?為什麼?

⑶哪些照片拍的不夠美?為什麼?(照片是否模糊;取景是否正確)

(4)你們認為如何拍攝出美妙的照片?

4、小組彙報討論結果,教師小結拍攝的要領。 説明:幼兒開始探索,關鍵抓住“探”字,善思、敢思。教師及時掌握幼兒探索的反饋信息,瞭解幼兒學習的難點。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初步瞭解、掌握拍攝的基本要領。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與此同時也學會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結果。

(五)個別幼兒示範練習,然後分組探索 1、個別幼兒再次利用教師的主相機嘗試,其餘幼兒當小模特。同步顯示照片的效果,師幼共同評價。

説明:幼兒第一次討論,是信息的集合與反饋。是為了試探一下幼兒掌握知識的情況。關鍵要抓住“評”字。把幼兒探索中出現的不同答案、產生的疑問,放到討論中。讓幼兒嘗試充分講道理、例證,知道自己探索的結果是否正確。

2、幼兒再次分組探索。

説明:這一環節是給幼兒“補償”的機會,關鍵要抓住“實”字。在第一次探索練習中,幼兒可能會做錯。有的幼兒雖然做對了,但沒有弄懂道理。經過討論,得到了反饋信息,幼兒可做第二次探索練習,一方面自我進行改正,另一方面是對自己的探索過程再次作驗證。教師儘量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信心和自尊心。

(六)教師總結:為了讓你們的照片拍的更美妙,老師編了首兒歌,我們一同來念。

小朋友,來來來;

我們一起來拍照;

調焦距,調光圈兒;

手拿穩了按快門兒;

喀嚓、喀嚓、把它照;

我們的照片美不美妙!

教師和幼兒在兒歌中離開活動室,拍攝幼兒園的景色。

説明:這步關鍵是“引”字,教師要把活動從一節教學活動中拓展開來,在日常生活、遊戲中引導、培養幼兒探索的精神。

延伸活動:教師與家長帶領幼兒拍攝家鄉的自然美景。

幼兒園大班科學説課稿13

説活動來源:

“停水的日子真的很難過!”這是在一次城市停水後我和孩子們發自內心的感歎。近日,又和孩子們聊起那日的停水事件,一個孩子説:“老師,爸爸説我們人類要保護水資源,地球上的水用光了就沒有了”。這句話引起了其他孩子的討論:“不是的,水是從大海里來的,大海很大,不會沒有水的。”“不是,大海的水是苦的,不能吃的,我們用的水是從地下挖出來的!”水哪裏來的?用過的水到哪裏去了?誰會用完嗎?怎樣讓水用不完?一連串的問題從孩子們的嘴裏問出來,也預示着孩子對生活中的水資源有了一定的興趣。抓住這個孩子感興趣而又有價值的教育點,故預設了本次活動。

説活動價值:

我們常常在有水的日子裏一點都不覺得用水的方便,沒水的日子裏才發現一點一滴水的珍貴。環境在我們身邊一點點惡化,但我們每個人卻常常視而不見。本次活動的價值點就是想通過現場的實驗活動使孩子們親身感受到水對我們生活的重要以及保護水資源的重要。

因此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為:

1、通過實驗感知水變髒容易和髒水變乾淨困難的道理。

2、感知水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

3、有良好的堅持參與探究的科學品質和積極動腦解決問題的能力。

説目標定位:

目標是集體教學活動的核心和精髓,明確細緻的目標將幫助教師精確地描繪出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在本次活動中,我把目標定位在三個方面:

第三組觀看視頻——“處理髒水要到專門的水處理廠,運用一些大型的工具,經過一次次的過濾最終才變成生活中能用的水”。在交流的過程中同時關注各小組的記錄方式,幫助幼兒知道記錄也是很好的交流表達方法,同時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科學思維習慣和積極解決問題的能力。

4 、歸納總結。

教師對各小組的探究活動進行客觀的評價,讓幼兒清楚地知道尋求答案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同時也通過活動總結出:水變髒的容易和髒水變乾淨的困難,知道珍惜水資源,知道少使用化學物品,知道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5、延伸活動。

護水小衞士:還有很多人們不知道或者做不到保護水資源,讓我們一起來做個護水小衞士,提醒大家:你認為可以告訴他們什麼話呢?如:水龍頭,擰小些,節約水,好處大。洗碗少用洗潔精,身體健康好處多等等,與幼兒一起製作成護水標語,貼在班級、校園裏。

説活動亮點:

水是人類最好的朋友,有了水才有地球上的所有生命,當人們人人都樹立了這樣的理念後,我們的環境惡化的腳步才可能越走越慢,我們的生命才能更加燦爛。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在孩子小小的心中種下一棵保護環境的種子,使“保護環境”的願望能最終實現,使地球母親越來越健康美麗。

目標1——基礎知識目標:通過實驗感知水變髒容易和髒水變乾淨困難的道理。是本次活動力爭闡述清楚的主要問題。這個目標是整個活動展開和幼兒能力提升的載體平台,在教學活動的兩個對比實驗環節中能夠非常顯性地達到,也是具體的基礎知識目標。

目標2——價值目標:感知水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更是本次活動的價值點,在兩大環節中,不論是第一環節“水變髒了”能幫助孩子感受到水無處不在,人們生活離不開水,懂得珍惜水;還是第二環節“把水變乾淨”使孩子們懂得水處理的困難和複雜,知道要愛惜水資源,都是圍繞這一目標開展的,這是貫穿整個活動的主線,更是本次教育活動最具價值的教育點。

目標3——情感能力目標:有良好的堅持參與探究的科學品質和積極動腦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因為的幼兒能力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一次教學活動能夠完成的。在本次活動的特定情景中,我預想我的孩子們在獲得知識意識的同時,能獲得更多的情緒體驗和能力培養,為今後學習打下基礎,因此此目標的設定是為了放大並着力進行養成教育,以期幫助孩子們獲得更大的收益。

説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知道生活中哪裏需要水及水的用途。前期的經驗就是孩子的生活經驗,在活動中只需要通過教師的提問幫助其會憶和再現。

材料準備:生活中用水的圖片,生活廢水若干盆(肥皂水、洗手水、洗菜水),過濾物若干(紗布、濾紙、活性炭、網兜等)選用的材料不脱離孩子的生活而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肥皂水是化學物廢水,洗手水是泥水,洗菜水是附有垃圾的廢水。這些不同的廢水為孩子進入下一環節“把水變乾淨”提供了不同的實驗平台和實驗結果。也預示了我的預設價值。二過濾物的選擇也是基於不同的過濾要求挑選的,具有一定的層次性。

説教法學法:

教無定法,學無定法,在本次的活動中,根據科學活動的特點我首先採用了問題教學法來對幼兒常見的“水”的情況進行設疑。圍繞從幼兒最有生活經驗的“生活中什麼地方要用到水”——具有一定困難情境的“怎樣把用髒的水變乾淨”——運用已建構經驗的“如何保護地球上的水”等主要問題的展開,使活動環環緊扣、步步深入地展開,而幼兒因此產生的疑問與驚奇正體現了其主動思維的開始。

其次在活動中運用比較教學法來強化了幼兒對水的變化的認知。因為水的變化具有一定的可逆性,但是正是因為乾淨水變髒和髒水變乾淨的互逆過程有着很大的差別:乾淨水變髒是極其方便快速的過程,而髒水變乾淨則是非常複雜和繁瑣的過程。因此在這鮮明的對比過程中,幼兒能實實在在地感知到愛惜水資源、節約用水等有價值的知識。

探究實驗法是本次活動中最主要的學法:當幼兒針對問題情境“如何把水變乾淨”有了主動探究的慾望後,提供多種探究實驗的機會就成了幫助幼兒解決實際困難的良好平台。在多途徑(實驗、看視頻、現場採訪等)的探究活動中,幼兒不僅瞭解的是知識,更收穫了學習知識的多種方法,這比單純習得知識要有意義得多。

説説活動過程:

1 、提出問題,刺激幼兒思考。

活動開始,開門見山,提出第一個疑問:哪裏有水?(海、河、水管、身體、植物、地下、瓶子裏)幫助幼兒建立水資源存在於地球的任何一個地方的概念,為目標“樹立環保意識”埋下伏筆。緊接着出示一盆清水後提出第二個疑問:地球上的水是哪裏來的?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的有關水循環的`知識經驗,瞭解水是循環利用的。提出第三個疑問“生活中什麼地方要用到水?”後及時通過洗毛巾、洗蔬菜的生活情境再現,讓幼兒感知水是人們生活離不開的東西,同時,親自體驗清水很快變髒的過程。最後提出本次活動的重要設疑點:我們都知道地球上的水是循環利用的,那麼我們用下來的髒水怎樣才能再用呢?

2 、自主探究,教師適時點撥。

本環節提供三個可選情境開展分組活動:

1是電腦觀看水處理視屏,瞭解髒水變乾淨的過程;

2是詢問現場教師瞭解髒水變乾淨的大概過程;

3是現場實驗水過濾的過程。

要求三個小組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將方法以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提供交流材料。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尋找髒水變乾淨的方法,其主要目的

1是幫助幼兒知道尋找問題的答案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

2、感知髒水變乾淨的過程是複雜而又漫長的;

3、學會用自己的符號記錄髒水變乾淨的方法。在幼兒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密切關注幼兒的需求,及時進行點撥,如:幼兒遇到記錄困難時的點撥,幼兒遇到操作困難時的點撥等等,以幫助幼兒更好地進行探究活動。

3、交流互動,呈現探究結果

本環節讓各個研究小組展示自己的記錄單,交流自己的答案,進行經驗分享和遷移。順序依次是:第一組現場採訪——達到“知道處理髒水是個非常專業的問題,很複雜,需要很長的時間和很多的步驟,而且有的含有化學物質的髒水很難再利用,會污染環境。”第二組過濾實驗——通過一些簡單的過濾能吸掉髒水裏的髒東西,要讓水變得更乾淨需要許多次的過濾,而肥皂水需要特殊的過濾材料過濾,代價很高。”

幼兒園大班科學説課稿14

一、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攝影的簡單技巧。

2、樂意嘗試操作,能夠積極地參與合作、討論、探索。

3、體驗攝影帶來的快樂,感受幼兒園、家鄉、大自然的美。

依據:一是根據大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心理髮展特點:5-6歲幼兒能表現出對美的事物的敏感性,能發現並欣賞周圍生活中多種形態的美。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感受欣賞藝術作品,分析一些美的性質。在認識活動中,由於掌握了觀察、記憶等方法,活動的效果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幼兒在解決問題或行動之前,不僅具有明確的目的,而且具有計劃的萌芽,能事先思考活動計劃和行動方法,並能在行動中加強自我控制,以有效地完成任務。

隨着心理髮展水平的提高,幼兒表現出智力活動的積極性,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慾和認識興趣,好學、好問、喜歡操作、樂於探索,嘗試自己解決問題。他們對富有挑戰性的學習活動表現出興趣、對學習成功感到滿足。二是根據《綱要》的指導精神:在教育的影響下幼兒能參與團體合作活動,互相分工、互相學習、互遞信息,在遇到困難與衝突時,也能協商解決,接納別人的想法與觀點。具備一定的自我評價和評價他人的能力。由此制訂了認知、情感、行為三方面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重、難點

本活動着重點是讓幼兒初步瞭解攝影的簡單技能,培養幼兒在操作照相機的過程中主動地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難點是幼兒樂意嘗試操作,積極參與討論、探索,培養幼兒合作、探索的能力。

設計理念:教師在活動中的如何作好指導者、觀察者、合作者、評價者的角色。作為指導者:不直接干預幼兒的探索活動,教師的指導變成一種隱性指導;作為觀察者:通過觀察去了解幼兒的發現和需要,去幫助幼兒尋到正確的操作照相機的能力;作為合作者:教師是幼兒活動的夥伴,尊重幼兒對美的作品的分析,相信幼兒能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作為評價者:在活動中注意對幼兒進行觀察和指導,對整個活動進行分析、評價。

(三)教學準備

1、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數碼照相機、筆記本電腦、投影儀、電視機

2、心理準備:幼兒對攝影文化節有初步的體驗、感知

3、前期準備:課前教師拍攝幼兒在遊戲中的照片

二、説教學方法:

因為活動本身藉助於豐富的教育媒體技術,如:投影型視覺媒體教育技術。可以當場通過電腦連接使學習資料等視覺材料投影。所以我主要採用了直觀實物演示法、討論法。

1、直觀實物演示法:運用直觀的實物(照相機)進行示範,引導幼兒理解操作相機的基本步驟、要領。並將活動素材投影到銀幕上,擴大可見度,便於教師演示講解、幼兒觀察、分析。

2、討論法:指教師根據幼兒已有經驗互相合作,共同探討問題答案的方法。在整個活動中教師指導幼兒對操作照相機進行討論:如"你們覺得剛才小朋友拍攝的照片,美不美?為什麼?"幼兒會對問題進行"美"與"不美"的探討。其中教師引導幼兒對拍攝技巧的評價。

三、説學法指導:

本次活動採用體驗發現法、操作嘗試法、小組合作討論法。

1、體驗發現法:我們提供給幼兒進行發現活動的照相機,使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索,發現如何拍攝出美妙的作品,旨在引導幼兒尋到正確地操作方法。

2、操作嘗試法:幼兒通過自己的操作,真實地得到知識經驗。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嘗試問題。嘗試過程中幼兒的`嘗試和教師的指導是互相依存、親密聯繫的。也充分體現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小組合作討論法: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自由組合成一小組。在解決如何拍出美妙照片的問題之前,通過互相的討論、交流,先思考行動方法,再在行動中加強自我控制,以有效地完成任務。

四、説教學程序:

整個活動步驟為:提供環境條件--提出嘗試問題--幼兒第一次探索--幼兒小組討論--幼兒第二次探索--教師歸納,活動延伸

(一)序:教師帶領幼兒安靜地進入活動室,欣賞課件。(課件內容為麗水攝影節的歷屆獲獎作品,包括:家鄉自然風光、風土人情)

教師提問:剛才你在大屏幕上看到了什麼?幼兒討論。(教師及時表揚、肯定幼兒)

説明:教師以提供材料、經驗、環境為前提,藉助為探索提供的物、事、景的條件,為幼兒探索基本的攝影技巧做準備。

(二)幼兒觀看並討論電視視頻上關於自己的遊戲照片,激發拍照的興趣。

教師提問:

1、你們在照片裏看到了誰?

2、想不想自己動手為好朋友拍張照片?

説明:教師抓住一個"趣"字,激發幼兒較快地投入問題的情境之中。

(三)初步瞭解攝影的基本要領

1、幼兒初步瞭解照相機。

教師提問:

⑴誰會使用照相機?能告訴大家這是什麼嗎?(鏡頭、取景框、快門)

⑵它是做什麼用的?(幼兒共同交流照相機的功能)

2、教師示範講解。

説明:通過個別幼兒對照相機已有經驗的交流,教師通過實物針對性地示範講解,幫助幼兒瞭解捕捉鏡頭的基本常識。

(四)幼兒自由探索

1、自由組合,互相探索拍照。教師巡迴指導。

2、教師利用電視視頻連接剛才幼兒操作拍攝的照片,共同欣賞。

3、自由組成小組討論、評價。

教師提問:

⑴剛才看到的照片美不美?

⑵哪些照片拍得美?為什麼?

⑶哪些照片拍的不夠美?為什麼?(照片是否模糊;取景是否正確)

(4)你們認為如何拍攝出美妙的照片?

4、小組彙報討論結果,教師小結拍攝的要領。

説明:幼兒開始探索,關鍵抓住"探"字,善思、敢思。教師及時掌握幼兒探索的反饋信息,瞭解幼兒學習的難點。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初步瞭解、掌握拍攝的基本要領。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與此同時也學會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結果。

(五)個別幼兒示範練習,然後分組探索

1、個別幼兒再次利用教師的主相機嘗試,其餘幼兒當小模特。同步顯示照片的效果,師幼共同評價。

説明:幼兒第一次討論,是信息的集合與反饋。是為了試探一下幼兒掌握知識的情況。關鍵要抓住"評"字。把幼兒探索中出現的不同答案、產生的疑問,放到討論中。讓幼兒嘗試充分講道理、例證,知道自己探索的結果是否正確。

2、幼兒再次分組探索。

説明:這一環節是給幼兒"補償"的機會,關鍵要抓住"實"字。在第一次探索練習中,幼兒可能會做錯。有的幼兒雖然做對了,但沒有弄懂道理。經過討論,得到了反饋信息,幼兒可做第二次探索練習,一方面自我進行改正,另一方面是對自己的探索過程再次作驗證。教師儘量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信心和自尊心。

(六)教師總結:為了讓你們的照片拍的更美妙,老師編了首兒歌,我們一同來念。

小朋友,來來來;

我們一起來拍照;

調焦距,調光圈兒;

手拿穩了按快門兒;

喀嚓、喀嚓、把它照;

我們的照片美不美妙!

教師和幼兒在兒歌中離開活動室,拍攝幼兒園的景色。

説明:這步關鍵是"引"字,教師要把活動從一節教學活動中拓展開來,在日常生活、遊戲中引導、培養幼兒探索的精神。

延伸活動:教師與家長帶領幼兒拍攝家鄉的自然美景。

幼兒園大班科學説課稿15

一、説教材

隨着社會生活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現代生活給幼兒帶來的危險日益突出,像火災、溺水、拐騙、突發事件等一系列危險時刻威脅着年幼的孩子。幼兒生活經驗少,自我保護能力差,極易受到傷害,因此,對幼兒進行自我保護教育和學習處理一些突發事件十分必要。與其整天把幼兒看管得緊緊的,不如教會他們必要的安全知識。鑑於此,我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隨機教育外,覺得有必要組織一次專門的教育活動,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幼兒掌握正確的報警知識。

二、説活動目標:

小班幼兒缺乏生活經驗和自我保護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發生意外傷害,雖然知道了一些急用電話,但還不會正確使用,根據小班幼兒的這些特點,我為本活動定出了兩條教育目標:

第一,瞭解警車、救護車、消防車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第二,知道電話110、120、119的作用,懂得在危急時撥打相應的電話號碼。

孩子的安全是幼兒園的首要任務,但是我們也不可能整天跟着孩子轉,只有教給他們學會自我保護的能力,讓他們懂得在自己遇到危險時會用最快捷的方法來讓自己脱離危險,才能使幼兒更好地適應社會,學會更好地保護自己,於是把本活動的重點定為:瞭解警車、救護車、消防車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知道它們相應的報急電話;學會保護自己。整個活動都是圍繞着重點進行的,首先是讓幼兒通過圖片來了解這些車輛的作用,以及報急號碼的功能,接着是通過多媒體情境來體驗這些車輛與報急號碼對我們生活起到的作用,最後是通過遊戲把知識實踐到行為當中,使報警知識在遊戲中得到練習與鞏固。

雖然幼兒知道了報急的電話號碼,但是由於他們缺乏撥打電話的經驗,對數字的認識也還不夠深刻,所以要讓幼兒根據突發事件的情境正確地撥打相應的電話,對於小班幼兒來説有一定的挑戰性。

所以我把活動的難點定為:讓幼兒懂得在危急的時候正確撥打相應的報急電話。在活動中,我設計突發事件的情境,再通過“打電話”的遊戲,讓幼兒在與老師一問一答的對話中輕鬆自然地運用已掌握了的報警知識大膽地表現自己,使幼兒在整個學習過程,熱情高漲,興趣濃厚,積極參與整個遊戲活動,學具的提供也滿足了孩子動手的需要。幼兒在遊戲過程中真正體現是學習的主人,發揮主體作用,使報警知識得到強化、內化,從而突破難點。

三、説活動準備:

為順利完成以上教學目標,在活動準備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知識經驗準備:

初步讓幼兒認識警車、救護車、消防車的外觀形狀,知道他們相對應的報急號碼。

材料準備:

1、110、120、119號碼卡片;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圖片。

2、多媒體課件(內容是一些突發事件的過程)

3、三幅有關突發事件圖畫。

4、一部電話。(供幼兒學習撥打報急電話)

四、説教法

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並能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因此,本活動我將充當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根據小班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始終貫穿直觀性原則,結合多種教法進行活動。

1、採用直觀法,以多媒體情境體驗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2、採用提問法,是因為在活動中適當的問題有助於活躍幼兒的思維,啟發學習,有利於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例如:教師鼓勵孩子大膽地想辦法,表達自己的方法和自己的想法是我們現在要倡導的,這也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3、採用遊戲法是因為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幼兒身心略感疲憊時,遊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打電話遊戲中能充分地表現自我,大膽説話,鞏固報警知識,從而突破難點。

五、説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改變過去“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的指導思想。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説説、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討論談話法、遊戲練習法等學習方法進行學習。

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多媒體情境表演直接獲得印象。

討論談話法是幼兒在討論、談話中無拘無束地説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充分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發展了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是幼兒獲得新知識的好機會。

遊戲練習法是幼兒在玩打電話的遊戲中,邊遊戲邊練習如何正確打報急電話,讓幼兒在遊戲過程中真正體現是學習的主人,發揮主體作用,使報警知識得到強化、內化。充分體現《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知識是在運用的過程中昇華”的精神實質。

六、説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以新《綱要》為指導,從“認知—情感—行為”三大塊,由淺入深,從感知到體驗,使原有經驗與新經驗之間建立有機聯繫,讓幼兒在互動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動中,自主地、能動性地學習。但是眾所周知,這些安全知識比較抽象,光靠枯燥無味的講解,幼兒是沒有興趣的,也更是不可能掌握的,只有把活動組織得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才能讓每個孩子都主動、積極地去記住這些報急電話,使幼兒遇到緊急問題時會使用這些號碼。在活動中,為了讓幼兒更好學習和了解每一個突發事件所相對應的正確報急方法,我設計此活動流程為:激發興趣——觀察探索——學習討論——遊戲體驗,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環節:激發興趣。出示警車、救護車、消防車的圖片,引發幼兒學習興趣,引導幼兒説出警車、救護車、消防車的不同作用,再出示110、120、119的號碼卡片,讓幼兒瞭解電話110、120、119的作用,讓他們初步瞭解在什麼情況下可撥打這些電話,為下面環節做鋪墊。

第二環節:觀察探索。播放多媒體課件:小明獨自在家,有陌生人來敲門,小明沒開門,陌生人就開始撬小明家的門。

教師提問:“這個時候,小明該怎麼辦呢?”將幼兒注意力集中到活動中來。讓幼兒在觀看突發事件的過程中自己探索知識,形成對安全知識的興趣。

第三環節:學習討論。在關鍵時採用中斷法,讓幼兒在的情景中,通過看、説、獲取相關經驗,巧妙設置疑問“小明這時該怎麼辦,我們幫他想想辦法”,讓幼兒運用自身已有的社會經驗大膽地發言討論,教師在幼兒討論的過程中,通過引導,讓幼兒瞭解遇到危急情況時應該緊急報警,並再次出示三個報急號碼卡片和三種車輛的圖片,讓幼兒討論與選擇:這時該請哪輛車來救援?該撥打哪個報急號碼?把幼兒討論選出的號碼卡片與車輛圖片貼在黑板上,通過下個環節確認幼兒選擇的結果是否正確。教師、幼兒在這個活動環節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形成合作學習的機制。

第四環節:繼續播放多媒體課件,看看小明是怎麼做的。(幼兒看到小明撥打了110,説清事故情況與地點,警車出現,把陌生人抓走)這個環節既教給幼兒正確的報急方法,同時也驗證了幼兒討論的結果。(學習撥打120、119的過程也是通過這些環節來完成的)

第五環節:遊戲體驗。幼兒獲得報警知識後,出示大掛圖,設計突發事件的情境,在遊戲“該打什麼電話”的活動中,請個別幼兒上來撥打電話,要求幼兒要説出相應的報急電話號碼,會正確撥打電話,在這個環節中老師充當電話中的工作人員,在遊戲中以一問一答的形式引導幼兒説出什麼地方危險了。讓每個幼兒都能在遊戲中真正地動起來,使每個孩子都主動、積極地去記住這些報急電話,這樣不但能使幼兒真正掌握知識,而且還能真正掌握正確的報警的方法。

第六環節:教師小結。在生活中如果我們遇到危急事件時,要及時撥打相應的號碼求救。這樣才能讓自己很快地脱離危險,但我們不能隨便地撥打這些號碼,只能在發生緊急情況的時候才能撥打。

七、説活動延伸:

小班幼兒年齡較小,對這些報急電話號碼不一定全記住,只有通過反覆練習、強化,才能牢記。我在活動室擺放一個電話,供幼兒遊戲時練習撥打電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隨時提醒幼兒、教育幼兒,並爭取家長的配合和支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