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國小音樂説課稿集合八篇

來源:文書谷 2.66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説課稿準備工作,説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音樂説課稿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品】國小音樂説課稿集合八篇

國小音樂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分析:

本課我所用的教材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國小音樂教材第八冊的第五單元中的《雨花石》。《雨花石》是一首旋律優美,非常深情的一首歌曲。它動聽的旋律給小朋友們的眼前營造了一副美麗的景象,我們藉助歌曲以和講述石頭的故事的形式,向同學們展示出一個多姿多彩的小石頭的藝術長廊

本課的教學目標,包括了我對同學音樂技能技巧的訓練,能力的培養以和品德的教育。通過學習,讓同學能用中速深情的情緒演唱歌曲,培養同學的音樂聽辨和想象的能力。使他們的表示美、鑑賞美,發明美的能力得到煅煉,讓同學在自然中呼吸着美麗的氣息,在自由中抒發着發明的理想,讓藝術的生活隨同小朋友一起快樂生長。

本課的重難點是:

1、學習歌曲,能深情的演唱。

2、掌握休止符,在歌唱中能體會休止符的作用。

3、通過歌唱教學,使同學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結合自身講講理想。

二、説教學方法:

1、緊緊圍繞教學大綱,教材內容,深入挖掘快樂的因素。

2、學習過程與音樂緊密結合。始終把音樂放在重要位置,遊戲、音樂、動作、情節都是為了加深同學對音樂的感受與體驗。

3、在教學中我還採用情景教學法,VCD圖片,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等優點,為同學創設環境。在這種環境中,讓同學感受石頭的美、音樂的'美。

4、在教學中,我重視同學的表示力和發明能力。針對兒童愛玩、好動的年齡特點,我採用了扮演參與法,實施了寓教於樂的教學戰略。

三、説學法指導:

音樂課應重視對同學的音樂實踐,所以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同學,讓同學主動參與學習並且自由發揮。在學習中,我注意去引導和激勵同學通過音樂遊戲,律動,歌扮演等一系列活動,使他們始終堅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調動同學積極主動性,充沛體現了老師為主導,同學為主體的地位。同學分組進行活動,在交流和協作中,加深對音樂的體驗。

四、説教學過程

1.律動進教室

聽着《雨花石》優美的旋律進教室,同學提前感受歌曲的美,能更快的而今如音樂的角色。

2.發現你的美

以談話的方式導入,師生一起交流

教師:同學們,上節課老師讓大家到户外去收集一些你自身比較喜歡的小石頭,現在請大家拿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教師與同學一起觀察小石頭,並引導同學從不同的方面發現石頭的自然之美。

你的小石頭哪裏最吸引你?你喜歡它的什麼特點?

小石頭在我們的生活中恬靜的存在着,在不知不覺中帶給我們許多異想不到的驚喜。

師生在交流中昇華認識:原來,有許多事物、許多美麗需要我們去尋找、去發現。此處加入背景音樂《雨花石》。

3.學唱歌曲

播放音樂《雨花石》並請同學生觀看一些有關石頭的圖片

教師有感情的範唱。

教唱歌譜。在教唱歌譜中注意難點的解決,分別出示以小石頭造型的節奏卡片,複習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四分休止符。還有新學的音符,十六分休止符。同學根據直觀判斷時植的長短,並口讀,練習。

有感情的讀歌詞

聽琴聲輕聲哼唱歌曲。其中請同學體會與比較:運用休止符的地方你有什麼樣的感受?假如不用會怎樣。唱一唱,比一比,説一説。

請同學有感情的演唱,教師和時給予鼓勵。

教師總結石頭可貴的精神。石頭雖小,卻有很多的作用等我們去發現。

法國著名藝術家羅丹曾説過:“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想,通過這樣的優秀教案,讓同學在音樂中認識美,在生活中尋找美,在未來裏發明美,讓美融入每一個小朋友的心裏。

國小音樂説課稿 篇2

教學內容:

欣賞樂曲《杜鵑圓舞曲》

教學重點:

記憶樂曲的第一主題,隨音樂律動。能用打擊樂器為第一主題伴奏。

教學難點:

區分樂曲的其他段落。

教學用具:

錄音機打擊樂器教學磁帶多媒體課件鋼琴

教學目標:

通過對樂曲的欣賞,能區分出樂曲有幾個樂段,能夠隨音樂律動,掌握三拍子的舞步。選用打擊樂器為樂曲第一主題伴奏。學會體驗歌曲歡快情緒,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歌

二、導入:

師:孩子們,春天來了,我們的身邊有什麼變化嗎·(草綠了,花紅了)

師:這麼美麗的春天,我們的心情真愉快,森林裏面的小動物們也在歡快地歌唱,聽,是誰在唱歌·

三、欣賞歌曲第一主題

1、播放樂曲第一主題

問:是誰來到咱們教室了呢·(布穀鳥)

師:布穀鳥還有一個學名,叫杜鵑。讓我們學一學布穀鳥的叫聲。

2、再次欣賞歌曲第一主題

請學生談談聽後的感受。

3、欣賞歌曲第一主題,請學生為主題取名字。

4、出示第一主題旋律,學生跟唱,並練習節奏。

5、分組鞏固練習節奏並用打擊樂器為第一主題伴奏。

四、欣賞歌曲第二主題

1、師:在第一主題裏,杜鵑在歡快的唱歌,接下來我們欣賞的`這段音樂看看杜鵑在幹什麼啊·(在美麗的大森林裏,杜鵑飛來飛去)

2、請學生談談聽後的感受。

3、隨音樂律動,感受第二主題的旋律,併為第二主題取名。

五、欣賞歌曲第三主題

1、師:在第二主題裏,杜鵑在森林裏飛來飛去。聽,它越飛越高了……

2、欣賞歌曲第三主題

請學生談談感受。

4、再次欣賞歌曲第三主題,為第三主題取名字。(杜鵑在天空中自由翱翔,感覺像在森林中跳起華爾茲!)

六、完整欣賞《杜鵑圓舞曲》

師:咱們今天欣賞的這首《杜鵑圓舞曲》,它的作者是挪威的“約納森”,讓我們一起讀一次。

(生能用不同的手勢或肢體語言表達不同的主題)

七、介紹華爾茲圓舞曲,學跳華爾茲舞。

華爾茲是圓舞曲的英文名字,在歐洲,人們都非常熱愛舞蹈,其中有一種舞蹈是轉這圈跳的舞,這樣的舞蹈就是圓舞曲。

八、跟隨《杜鵑圓舞曲》跳華爾茲舞。

國小音樂説課稿 篇3

各位評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來自楚江二完小的音樂教師——。非常高興能有機會來到這“春意盎然、百花齊放、”的國小原生態説課的現場。在欣賞了幾位語數教師的精彩説課之後,讓我帶領大家一起來走進我的音樂天堂——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小動物唱歌》。

一、説教材

(一)教材內容分析:

《小動物唱歌》是九年義務教育一年級第二冊第三單“音樂中的動物”中的一節歌表演課,它是一首簡單、活潑而富有童趣的兒童歌曲。整首歌曲由兩個樂句組成,每個樂句由四個小節組成,而且前三個小節的旋律和歌詞完全相同,易於學生識記。歌曲中採用了動物的叫聲,讓學生在感受小動物們歡快的心情同時分辨聲音的強弱。為今後進一步提高聽唱能力打下基礎。從而達到第三單元的單元總要求:通過歌表演、音樂活動、唱歌等多種藝術形式,理解並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密切關係,豐富學生的情感

(二)教學目標

國小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對動物充滿喜愛之情。低年級音樂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感受、表現、創造等能力,積極倡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在體驗學唱、表演、實踐、審美中進行簡單的歌詞或動作的創編。

根據國小低年級音樂教學理念以及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能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模仿所熟悉的動物叫聲,感受聲音的強與弱。

2、學唱歌曲《小動物唱歌》,並能隨音樂進行簡單的'歌詞和動作創編。

3、通過互動交流、音樂實踐,讓學生感受人與自然和諧關係,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

(三)教學重點、難點

國小音樂課堂要設法培養學生的感受、鑑賞以及創新等能力,而一年級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少,因此對他們各方面能力的培養要結合他們身心發展規律和認識規律,再結合教材內容,我確定本課時的教學重點、難點為:

在音樂學習與活動中感受聲音的強弱,並能將聲音的強弱表現出來。

(四)教具準備:電子琴、頭飾、實物投影、彩紙等。

二、説教法

《國小音樂課程標準》提出:音樂教學以興趣愛好為主。國小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不持久,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重點引發學生以最大的興趣與熱情參與學習與活動各個環節。我採取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情境導入法。好的開頭是教學成功的一半,於是一開始我便採用“情境導入法”,為學生創設一個“動物園”的情境,讓學生產生一種彷彿身臨其境的感覺。

2、遊戲互動法。課堂學習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沉悶的課堂氣氛必將導致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採用“遊戲互動法”便能使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樂於參與,樂於學習,使學生在音樂實踐中獲得審美體驗。

3、直觀教學法。低年級國小生具體形象思維能力較強,而抽象思維較為薄弱,課堂上過多講解與説辭不但不能培養學生的能力,反而使更多的學生產生厭學思想。所以,我選用了學生熟悉的動物頭飾等直觀教具,使學生在直觀中領會、強化、提升。

三、説學法

《音樂課程標準》提出:“音樂教學以審美為核心,面向全體學生,注重音樂實踐”的新理念。好動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整個課堂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特徵,引導學生以“玩中學,樂中學、動中學”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動態生成的課堂氣氛中、樂於學習、樂於參與。在輕鬆的氛圍中感受音樂的美,體驗音樂的樂。

(過渡語)下面,請大家隨我一同走入《小動物唱歌》的直播直播現場

四、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律動)。

首先,我根據國小生好奇心強的特點,我用樹、動物娃娃,彩色紙等在教室中創設了一個“動物園”的情景。然後教師扮演小兔子,隨着《小兔子乖乖》的音樂,帶領學生一邊唱一邊跳走進教室。通過這樣一個情境,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為下面樂於參與全過程學習做好鋪墊。

(二)、感受聲音的強與弱。

音樂是聽覺藝術,有時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在這環節中,我主要讓學生聽,在聽中感受聲音的強弱。根據國小生好勝心強,模仿性強等特點,我設計了猜一猜遊戲,比一比誰的耳朵靈的活動。通過播放各種動物的叫聲,每次播放是以兩組動物為一組,強弱關係搭配合。如:

老虎——老鼠

獅子——小雞

引導學生聆聽,並模仿,從中進行比較兩種聲音的強弱。學生在玩中感受了聲音的強弱,自然地解決了教學的難點。

(三)説一説讓學生説説生活中自己所熟悉的各種聲音的強弱。讓學生説自己熟悉的聲音,便是把音樂教學跟她(他)與社會生活緊密融合。

(四)新歌教學。

1、展示大歌單。一年級學生自律性比較差,注意力不集中,教師出示大歌單,有助於學生初步更加直觀的瞭解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

2、播放錄音。感受與鑑賞是音樂學習的基礎。教師要從低年級開始去培養學生養成喜歡傾聽的好習慣。學生完整的感受歌曲後,教師可以讓學生説一説:你聽到了什麼?或者通過聆聽,你知道了什麼?

3、教師範唱。 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一個雙簧遊戲,教師有表情的自彈自唱,要求學生 根據老師的演唱裝嘴型(張口默唱) 。這樣既加深了師生互動的目的,也加深了學生對歌曲的喜愛。

4、模唱旋律。也就是唱一唱歌譜,在這一環節,我採用小動物的叫聲“喵” “汪” 或者 “啦”來模唱旋律。改變了傳統的一句一句的、單調的跟唱形式,增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新鮮感,讓學生很快就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國小一年級還不要求學生去認識學會旋律的音名和唱名。

5、朗讀歌詞。在學生熟悉和感受了歌曲的旋律後,朗讀歌詞就顯得極為重要了。學生一邊拍手一邊朗讀歌詞,既加強了歌曲的節奏訓練,又為學生能大聲的、流暢的、字正腔圓的演唱歌曲做下了鋪墊。

6、教唱歌詞。這個環節我採用低年級學生最實用、最直觀的聽唱法來教唱歌詞。學生在模唱了旋律、朗讀了歌詞之後,唱會歌詞就顯得水到渠成了。在這個環節還要提醒學生養成良好的唱歌的姿勢。比如抬頭、挺胸面帶笑容,不要喊唱等。

7、歌曲的處理。學生在基本熟悉歌曲後,我再根據教材的要求,讓學生唱好歌曲中速度、強弱、以及用什麼樣的情感去表現歌曲。用自己的歌聲去打動別人。

8、創新。《音樂課程標準》提出了“鼓勵學生創造”的理念。根據這一理念,我設計了創作環節。我讓學生自由選擇“演唱”“伴奏”“表演”“創編”等自己喜歡的小組進行合作學習。這一環節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加深了學生對歌曲的理解與學習,充分體現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張揚個性發展。

9、表演。讓學生把他們小組的創作表演出來。老師進行評價,生生互評等方式,評出“小小創作獎”、“大大方方獎”獎品貼額頭,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

10、音樂中深透德育教育。以活動的方式,讓學生戴上自己喜歡的頭飾,在“動物園”中歡快地唱歌,快樂地跳舞,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大自然的和諧,從而無形中初步樹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寓教於樂。

(結束語)整堂課,我力求在輕鬆愉快的教學氛圍中完成,努力創設各種教學情景,學生在我的引導下能夠愉快的學習,盡情的表演創造,身心都有一種“美”的感受。

整堂課,我儘量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傾聽,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用自己的嘴去表達,用自己的肢體去表演,讓學生在音樂中自由翱翔。

以上是我對本課的想法和設計,有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評委、老師們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國小音樂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下面我談談對教材的理解。《保衞黃河》是人教版音樂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節唱歌課。它是冼星海影響最大的一部作品《黃河大合唱》的第七樂章,歌曲為2/4拍,全曲採用進行曲體裁,以短促跳動、鏗鏘有力的節奏,快速大跳的音型,使歌曲充滿力量,形象地刻畫了象徵中華民族精神的黃河,它以英雄的氣概出現在亞洲的原野,高唱着民族的讚歌,也描繪了抗日英雄們為保衞黃河、保衞全中國而戰鬥的壯麗場景。

二、説學情

作為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不僅要對教材要有所瞭解,還應該對本學段的學生情況有一定的把握,接下來我就來簡單的分析這一階段時期學生的一些基本情況。

我所面對的是國小六年級的學生,這個階段的學生已經逐漸向國中生過渡,他們的認知能力由感性逐漸上升到理性,渴望更深一層瞭解音樂內涵,這時教師對音樂元素的講解,音樂作品的分析就更重要。教師應該讓學生反覆聆聽、直觀演示,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同時這一時期有的學生已經進入變聲期,在教唱過程中應提醒學生注意保護嗓子。

三、説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以及知識與技能這三個方面,而這三維目標又應是緊密聯繫的一個有機整體,因此我設計的.三維目標如下:

情感態度價值觀:聆聽學唱《保衞黃河》,感受歌曲描繪的黃河風貌及抗日鬥爭場景,學習中華兒女們的頑強鬥爭精神。

過程與方法:運用小組合作的方法,加強對輪唱的認識,提高音樂實踐能力。

知識與技能:瞭解輪唱及其特點,能夠背唱歌曲,並能完成二聲部輪唱,注意力度的變化。

四、説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能夠背唱歌曲。難點是瞭解輪唱及其特點,完成二聲部輪唱。

五、説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聆聽法、表現法、合作法。

六、説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設計思路分為五個環節:新課導入——初步感知——學唱歌曲——拓展延伸——小結作業。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新課導入環節

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在本環節我採用了音頻導入的方式。通過播放歌曲《我的中國心》,並提問:在這首歌曲中都聽到了中國的哪些地方?學生進行自由搶答。最後,我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一個總結:有長江、長城、黃山、黃河……而今天我們學習的歌曲就跟其中一個地方有關。從而引出新課《保衞黃河》。

通過這樣的設計,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從而更好的開展接下來的新課教學。

第二環節為初步感知環節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新課講授的第一個環節,我會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展開教學。

首先,我會為同學們播放歌曲《保衞黃河》,並提問學生聽完是什麼感覺。學生自由回答。通過初聽,學生大致可以説出音樂的力度堅定有力,節奏短促跳動。隨後復聽歌曲並提出問題:歌詞描繪了一個什麼樣的情景?學生自由回答,我會進行總結:剛開始描繪了黃河兩地的面貌,隨着歌曲高潮的逐步邁進,描繪了抗日英雄拿起武器,與敵人展開頑強的鬥爭,場面雄偉、激昂、熱烈。對於這樣的一部作品,學生對於曲作者也會想有一定的瞭解,我再趁熱打鐵,介紹一下冼星海:他是人民音樂家,廣東番禺人,他短暫的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歌曲和管絃樂曲,尤其是抗日戰爭期間創作的《黃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到敵人後方去》等歌曲唱遍全國,其中《黃河大合唱》被選入“二十世紀華人音樂經典”,而《保衞黃河》選自《黃河大合唱》的第七樂章。

通過初聽、復聽及提問的方式,同學能夠捕捉到歌曲最表面一層的音樂信息,充分發揮他們的音樂感知能力,為接下來的學唱歌曲做了良好的準備。

第三環節是學唱歌曲環節

學唱歌曲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環節,新課標指出表現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

在這一環節,我將選擇使用教師範唱,學生跟唱、背唱以及學習二聲部輪唱的方式展開我的教學,變枯燥為生動,引導學生親身實踐、自主探究。

首先是我會帶領學生進行簡單的發聲練習,幫助學生打開嗓子。

其次,我會範唱歌曲,學生小聲跟唱,體會我所演唱的歌曲力度。接下來,我彈奏鋼琴,學生視唱樂譜,並自主找出節奏比較難唱的地方。一般情況下,會發現樂譜中有很多切分音和附點節奏需要把握,我會帶領學生單獨練習這些地方,並提問學生歌曲中休止符的作用是什麼。學生自由回答,我會進行小的總結:是為了凝聚巨大的力量,有層層推進的感覺,表現了人民武裝的不斷壯大和抗日浪潮的不斷高漲。學生熟悉了樂譜,就帶着歌詞完整演唱,並嘗試着背唱歌曲。

最後,我會帶領大家學習二聲部輪唱。先通過聽的方式以及我的一個總結了解輪唱及特點。接着,通過一個口號遊戲的方式體驗一下輪唱的演唱方式。學生了解並練習了以後再融入到歌曲中試着輪唱第一句,並注意每個聲部的力度處理。還有一個難點就是輪唱的結尾兩聲部一定要同時結束,我會單獨請學生練習結束句,先唱的聲部到“保衞華北”的地方可將這幾個字重複唱一遍。之後,就是學生完整進行輪唱。

通過這樣的設計,不僅豐富了課堂活動,還可以引導學生更加輕鬆的學會表現歌曲,更全面的掌握新知識,增加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積極性。

第四環節是拓展延伸環節

為了更好的鞏固已經掌握的新知識,提升音樂課堂的趣味性。我會先請同學們自由討論《黃河大合唱》的其他幾個樂章,然後進行總結:第一樂章《黃河船伕曲》、第二樂章《黃河頌》、第三樂章《黃河之水天上來》、第四樂章《黃水謠》、第五樂章《河邊對口曲》、第六樂章《黃河怨》以及第八樂章《怒吼吧,黃河》。每個樂章都有獨特的演唱形式,如詩朗誦、混聲合唱等。最後,我會請學生分成四個小組進行編創小活動。每個小組用不同的表演形式將《保衞黃河》演出來,可以用詩朗誦、可以用其他演唱形式,可以用舞蹈等。之後,小組上台表演,進行組組互評及教師點評。

這樣做既能鞏固本節課所學的新知識,也達到了新課標提出的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帶領每一位同學充分的參與到課堂當中,同時,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對於音樂課程的興趣。

第五環節是小結作業環節

一個好的結尾能夠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這一環節,我會進行一個情感的昇華。我會與學生共同總結:《保衞黃河》表達了中國人民的心聲,凝聚了中華兒女抗日必勝的決心。過去人們不怕犧牲,保衞着我們的祖國,才有現在我們的美好生活,所以我們更應該努力,為建設美好祖國奉獻自己的一份力。

在作業部分我將會佈置一個開放性作業,請同學們課下聆聽《黃河大合唱》的其他樂章。

七、説板書設計

國小音樂説課稿 篇5

一、設計説明: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音樂藝術的一切實踐都須依賴於聽覺。“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突出音樂學科特點”,這是新課標中對音樂教育重要的指導思想。我設計的這堂音樂課遵循了“以聽為中心”的原則,在聽中辯,聽中學,聽中想,聽中演。真正做到了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達到感受美、體驗美這一效果。

二、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

《賣報歌》曲調歡快活潑、形象單純,唱起來朗朗上口。歌曲中的主人公與學生年紀相仿,所以整體比較貼近二年級學生的情感世界和心理特點。這單元在本冊教材中是唯一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

除了情感上的適合外,在內容上隱含着許多的教育價值,既有前一課的樂理知識的深化應用,又有心得節奏型出現,只要老師在活動過程中充分挖掘,就能對學生現有的認知和音樂表現技能有一定的提升。

2、學生分析:

新課標中指出:二年級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並有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適合進行直觀教學。

教學中學生通過聽、奏、演、唱、造等一系列的參與音樂的活動,陶冶了情操,激發了興趣,激活了表現欲、創造欲,使其羣體意識、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等得到鍛鍊和發展。

三、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體會歌曲快樂的情緒,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責任感。

知識目標:能用活潑歡快的情緒、柔和的聲音完整準確的演唱歌曲。

能力目標:能用恰當的動作表現歌曲,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創造力。

教學重點:

①學會正確演唱歌曲。

②能對歌曲進行歌表演的創作。

教學難點:

①後十六節奏的正確演唱。

②使用打擊樂為歌曲伴奏。

四、教學方法:

教師通過運用故事法、聽唱法、談話法等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吸引學生,為他們提供了充滿自信地感受音樂、表現音樂、體驗音樂的機會。整個教學過程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和學生是平等關係,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設疑激趣

1、聆聽法,創設教學情境。

説明:放國歌,在聽的.過程中提出兩個問題給同學們思考,從而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責任感,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2、介紹作者,及其相關作品。

説明:分別播放《金蛇狂舞》和《梅娘曲》讓學生體驗兩首歌的情緒。

國小音樂《賣報歌》説課稿

3、講故事,引出《賣報歌》的創作背景。

説明:用講故事的方法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具有濃厚生活味道的情境,引發他們的求知慾,這樣做極其符合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二)聆聽學唱,突破難點

1、不同方式的兩次聆聽歌曲的第一段。

2、填詞演唱,發現節奏問題,並進行節奏唸白。

3、學唱第二段時,後十六的節奏再次應用。

4、學唱第三段,讓學生自行突破。

説明:由於這首歌大部分同學以前聽過所以這個環節只安排了兩次聆聽歌曲的第一段,其實就是一個聽唱教學的過程,最終目的是熟悉歌曲旋律,達到突破教學重點的目的。跟唱後發現節奏問題,首先用“da”來慢讀節奏,在把歌詞帶進去進行節奏唸白,最終突破第一個教學難點。唱完第一段後引導學生説出通過第一段的學習知道了些什麼,然後引出第二段,這段就是後十六的節奏型再次應用,加深學生的印象。第三段的節奏問題有同學們自行突破。這樣循序漸進教唱既遵循了音樂學科的特點,又符合二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

(三)介紹、使用打擊樂器

1、引導學生用探索的認識打擊樂器沙錘。

2、唱、奏兩種形式體驗音樂快樂的情緒。

説明:這是一個增趣的環節。讓學生們通過觸摸、試奏,自己總結出沙錘的聲音特點和演奏方法。通過學習使用打擊樂器,會提高他們的積極性。然後讓學生們分別用演奏和演唱的形式合作,一起體驗音樂,從而可以讓他們產生愉悦的情緒,拉近了學生之間的距離,增強了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唱、奏、兩種形式的體驗音樂,會把同學們的愉悦推向了高潮,完成了最初設定的激發學生對於音樂喜愛的情感目標。

(四) 動作創編――動作表現與歌曲的情感結合

1、嘗試對歌曲的表演創作。

2、分組進行,教師巡視幫助。

3、分組表演,進行評價,改進提高。

説明:新課標中鼓勵音樂創造,注重個性發展,教師應為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的可能和空間。本節課安排了歌曲表演創作的環節,分三段,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創設“小毛頭”當時賣報的情景,表現“小毛頭”的心情。這一環節的設計重在啟發學生展開音樂想象,在課堂上大膽説、大膽想、大膽創造、大膽唱、大膽演,鼓勵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這個環節還可以鍛鍊學生的動作協調能力。

(五)教學評價

生生互評,師生共評的評價過程,能使學生達到感受自我,正確評價自我的目的。

教學預設:

本節課的設計中,我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了多種教學方法。每個知識點的出現儘量做到自然流暢,難點教學中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或聆聽感受,或聽辯體驗。40分鐘的快樂學習,一定會讓全體同學都有所收穫,那就是能完整準確的演唱歌曲,並且會用動作表現和歌曲情感來進行歌表演。

國小音樂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小螺號》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第八冊第四課《水上的歌》中的歌曲。它是本課的的重點教唱歌曲。第四課共需三課時進行,下面我説的是第一課時的內容,它緊緊圍繞《小螺號》。《小螺號》是一首曲調歡快活潑的兒童歌曲。歌曲富有童趣地通過“小螺號嘀嘀嘀吹”抒發了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等美好心情。歌曲為2/4拍、羽調式、二段體結構。

二、説教學內容

本節課具體內容包括:

1、感受、學唱歌曲。

2、處理、編詞表演歌曲。

3、拓展歌曲,延伸教育。

三、説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有三個:

1、認知目標:學習並掌握用上滑音、波音裝飾演唱《小螺號》,使歌聲更具有活力更動聽。

2、能力目標:創新發展歌曲,啟發引領學生能自己編詞演唱,大膽參與,自信表演,展現創新火花。

3、情感目標:在歌曲演唱、處理與創新中,自然滲透“愛”的教育,激發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親人等“愛”的美好情感。

四、説教學重點

1、能運用裝飾音完整地唱好歌曲。

2、激發學生編詞創作的靈感。

3、滲透“愛”的情感教育。

五、教學難點

啟發和引領學生能自信地編詞和表演。

六、教學準備

CAI課件、多媒體教學光盤、鋼琴、一串串製作的假魚、小海螺等。

七、説教法

根據新課改理念,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要做學生的引領者、合作者、參與者和促進者。根據新的《音樂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完整而充分地聆聽音樂作品,是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悦的感受和體驗,啟發學生積極參與、展開想象,大膽創新。我採用了感受鋪墊法、啟發引領法、比較法、發現法、激趣法、討論法等各種靈活多變的方法,使學生能主動學習,積極探究,合作互動,共同發展。為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設計製作一套課件,不用粉筆板書。歌曲曲譜、樂譜知識中的符號、歌曲動畫等全部用多媒體大屏幕展示,使學生感到形象、美觀、直觀、生動。

八、説學法

為了在學生中形成“我要學”的寬鬆、民主、和諧的氛圍,根據教師教法的確定,學生將在老師各種靈活方法引領下通過感受欣賞自然而迅速的學會歌曲唱法;通過探究、討論、發現去主動學習;通過合作、想象去創新發展歌曲,並得到愛的情感教育。

九、説教學程序

(一)、激趣活動:課堂一開始,我要利用歌曲中的主要節奏,編成律動讓學生模仿。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激發學生信心,感受學習快樂。

(二)、感受、學唱《小螺號》。

1、情景小故事導入。

剛才同學們的表現相當棒,老師要給大家一個小小的獎勵。請閉上眼睛聽這是什麼聲音?(老師吹螺號)同學們聽出來的嗎?下面老師就要獎勵大家一個愛吹小螺號的小朋友的故事,想聽嗎?這位小朋友名叫濤濤,他生活在大海邊,是漁民的兒子。每天早晨阿爸迎着朝陽,出海打魚,到了傍晚,阿爸伴着夕陽,滿載而歸。一家人的生活幸福又快樂!對於濤濤來説,最大的快樂是每天晚學後,來到大海邊,欣賞着美麗的海邊風景,深情地吹起小螺號,螺號聲聲換船歸,盼望阿爸快快會!同學們聽濤濤又吹響了嘀嘀嘀的《小螺號》。(放動畫歌曲《小螺號》。)

2、反覆欣賞範唱。

根據音樂新課改的理念要引領學生完整而充分地多次聆聽音樂作品,讓學生在感受欣賞中不自覺的就能學會歌曲。原因很簡單我們學會一首歌曲大多都是聽會的,並非是先學歌譜,再學歌詞。新課程重感受默化,輕專業技能。因此我設計了三次欣賞動畫歌曲,每次欣賞之前提出設問;如1、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2、歌曲的“景色”是怎樣描繪的?3、出示歌譜。邊看邊聽,然後回答歌曲傳達了什麼情感?通過學生的回答,教師進行總結和完善以上的問題。

3、學唱歌曲。

(1)學唱歌曲第一部分。

在學習中引領學生尋找、發現上滑音出現了幾次,並通過老師運用和不運用演唱的比較,讓學生總結出運用上滑音更能表現出歌曲歡快的情緒。

(2)學唱歌曲第二部分。在學唱中引領學生尋找新的記號波音,並通過比較演唱讓學生更能感受到波音更能使歌曲表現出大海的遼闊、海灘的無際、美好的心情。

(3)老師伴奏,學生初步完整演唱歌曲。

(三)、表現歌曲。

(1)根據學生素質和表現,即興利用齊唱、對唱、領唱等等形式,進行各種歌曲演唱處理、表現。

(2)啟發學生唱好上滑音和波音,並運用正確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現出漁家兒童對幸福生活的熱愛之情。

(3)引領全體學生到前面來自由發揮進行動作表演,教師給與激勵。

(四)、拓展歌曲,創作表演。

1、引領學生想象生活中有很多聲音,如自然的風聲、雨聲、雷聲,各種動物的叫聲、火車、汽車等物體發出的聲音等。請各小組堂論、創作的新歌詞,並劃分小組引領學生展開想象,大膽創編歌詞,展現創新能力。

2、分組進行展示,其他小組同學進行評價。

3、老師出示為歌曲創作的第二段歌詞:小螺號,嘀嘀嘀吹,阿爸聽了架船歸,小螺號,嘀嘀嘀吹,阿爸聽了笑微微。小螺號,嘀嘀嘀吹,歡唱收穫多,小螺號,嘀嘀嘀吹,歡迎阿爸凱旋歸羅。甜甜的生活,暖暖的親情,見到了親人,笑開顏也。

4、師生各扮角色發唱不同的樂句,進行創新演唱歌曲。

5、創編表演親情故事。可以老師扮演阿爸、一男孩扮演濤濤,一女孩圍上圍巾扮演阿媽,即興發展表演親情故事。比如面對滿載而歸的阿爸,濤濤怎樣表現出喜悦,回到家裏阿媽做了什麼好的飯菜,備的什麼好酒,一家人和和樂樂吃完飯後,濤濤是怎樣給阿爸解乏的等等,在表演中教師要不斷的引領劇情的發展,及時引出發展的話題,使表演有看點,又能達到自己預設的教育目的。

(五)、總結評價,延伸“愛”教育。最後,老師要給與學生充滿激勵的評價,並繼續延伸“愛”的教育。可問學生,你們平日在家裏怎麼向爸爸媽媽傳達愛心的?最後老師可以有感情地教育學生説:願同學們個個都是愛心小天使,在學校、家庭、社會上處處去關愛他人,幫助他人,只要你心中有愛,你就會伸出千萬隻手去幫助別人,同時你也會得到千萬隻手對你的幫助。希望同學們的愛心象陽光一樣播撒到每一個角落,祝願同學們人人都成為有愛心的公德小模範!同學們,再見!

國小音樂説課稿 篇7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説課的內容是國小四年級音樂課《小螺號》。

一、説教材:

《小螺號》選自人民音樂出版社第八冊第四單元,共有四首作品,其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漁民的勞動生活,感受大海邊生活的情趣。體驗音樂與自然的交融。《小螺號》是本單元第三課時的教學內容。《小螺號》是一首曲調歡快、活潑的兒童歌曲。歌曲富有童趣地通過“小螺號嘀嘀嘀吹”抒發了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等美好心情。歌曲為2/4拍、羽調式、二段體結構。這一首歌曲學生在課前多多少少都有了一點耳熟,但是由於大家的認知程度不一樣,所有如何引導不同層次學生學習該課內容,是本課值得注意的問題;另外,四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欣賞、演唱、創編能力,讓學生通過在欣賞、歌唱、編創等一系列藝術活動中感受藝術所帶來的美好情感,從而全面的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以及以上的教材和學情分析,我制定了一下幾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這是一首描寫海邊兒童生活的歌曲。學習並掌握用上滑音、波音裝飾演唱《小螺號》,使歌聲顯得更具有活力更動聽。

2、能力目標:指導學生按節奏朗讀歌詞、體驗節奏和力度的變化。用活潑歡快的情緒來演唱歌曲《小螺號》。大膽進行歌詞的創編。

3、情感目標:在歌曲演唱、處理與創新中,自然滲透“愛”的教育,激發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親人等“愛”的美好情感。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1、讓學生掌握有節奏地朗讀歌詞、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能夠運用裝飾音完整地唱好歌曲。

3、激發學生編詞創作的靈感。

4、滲透“愛”的情感教育。

教學難點是:

啟發和引導學生能夠運用裝飾音完整地唱好歌曲;以及能夠自主編創歌詞。

二、説教法、學法

新課改倡導,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要做學生的引導者、合作者、參與者和促進者。新課標強調只有完整而充分地聆聽音樂作品,學生在才能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悦的感受和體驗,因此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創設情境法、示範法、手勢指揮法等,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能主動學習,積極探究,在學法指導上,根據本課要求,我採用了體驗學習法和合作學習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為了使學生更直觀的感受的音樂的魅力,我特意準備了鋼琴、一個海螺、相關音樂。

三、説教學程序

1、激趣活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音樂課堂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尤為重要,所以課堂一開始,我就利用歌曲《趕海的小姑娘》,編成律動讓學生模仿。既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激發學生信心,感受學習的快樂。又使學生在律動中感悟了本課的主要音樂。

2、感受、學唱《小螺號》

為了使學生更真切的瞭解歌曲背景,我設置了故事導入法,引入新課。有一個小朋友名叫濤濤,住在大海邊,是漁民的兒子。每天早晨濤濤的爸爸迎着朝陽,出海打魚,到了傍晚,爸爸伴着夕陽,滿載而歸。一家人過着幸福又快樂的生活!對於濤濤來説,最大的快樂是每天晚學後,來到美麗的大海邊,迎着海風,吹起螺號盼望阿爸的回來,同學們聽,濤濤又吹響了嘀嘀嘀的《小螺號》。(隨機播放歌曲《小螺號》。)

3、反覆欣賞範唱

對這首歌曲曾經熟知的學生會跟着音樂不由自主的唱起來,他們還跟着音樂節奏打起節拍等。音樂新課標倡導我們要引導學生完整而充分地多次聆聽音樂作品,讓學生在感受中不自覺的會唱歌曲這一精神。重感受默化,輕專業技能,為了讓學生學會帶着任務去傾聽、去欣賞,我設計了三次欣賞歌曲,每次欣賞之前提出問題;如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歌曲的“景色”是怎樣描繪的?歌曲分為幾個樂段?學生在聆聽、思考、回答中不知不覺的就熟悉了歌曲旋律,同時對歌曲的情緒情感有了更加深切的體會。

4、學唱歌曲。

(1)、學唱歌曲第一部分,注意難點的解決。熟悉歌曲的旋律會唱這首歌了,並不等於會唱這首歌了,尤其是本課教學重點學習新知識上滑音、波音的準確掌握上,在實踐演唱中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學生以前沒有見過,於是我會在黑板上板書出波音記號和上滑音記號,(板書)我通過反覆示範、比較。讓學生總結出運用上滑音更能表現出歌曲歡快的情緒。

(2)、學唱歌曲的第二部分,在認識波音上我會告訴學生,這個記號的.出現,是要求我們歌唱時要注意聲音的顫動,並配合範唱,讓學生更能感受到波音,更能使歌曲表現出大海的遼闊、海灘的無邊無際。

5、表現歌曲。

新知學完,學生已經對歌曲有了完整的認識,於是自然而然進入了下一個環節。老師伴奏,學生初步完整演唱歌曲。在學生練唱過程中,我會採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齊唱、對唱、男女唱等等形式,使課堂氣氛又一次進入了高潮。這時,肯定有一部分同學會對新知上滑音、波音運用的不是太好,教師通過範唱、聽錄音唱等形式糾正,突破難點,使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表現出漁家兒童對幸福生活的熱愛之情。

6、拓展歌曲,自編歌詞。

在這一環節,我安排了創編活動。引導學生想象生活中尋找生活中的聲音與現象,各小組討論、並大膽創作。之後分組展示,認真評價。鼓勵學生們傳唱自己編創的新歌,讓學生在傳唱中獲得成就感和自豪感。

7、總結評價,延伸“愛”的教育。

最後,老師要給與學生充滿激勵的評價,並延伸“愛”的教育。如可問學生“小螺號中濤濤用螺號表達了愛大海、愛爸爸的情懷,你平時在家裏是怎麼向爸爸媽媽表達愛意的?通過學生的回答,老師可充滿激情的結語:願同學們個個都是愛心小天使,真誠愛戴身邊的每一位人,那麼你們的愛心將會像陽光一樣播撒到世間的每一個角落!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國小音樂説課稿 篇8

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點,我的教學過程是這樣設計的,它由三大環節構成:第一個教學環節:感受音樂、明白情感。計劃用時10分鐘。

1、播放《我愛米蘭》,學生在音樂聲中進入教室。

2、經過常規的組織教學後,迅速過渡到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即:

3、帶着問題聆聽歌曲《我愛米蘭》和《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各為2分40秒)

問題有如:這兩首歌曲分別是什麼演唱形式?歌曲讚美的是什麼?

4、引領學生展開討論:為什麼要將老師比喻成米蘭?兩首歌曲速度上有什麼區別?這樣的速度對傳達音樂情感有什麼作用?

根 據學生的討論,老師適時的範唱與講解,使學生逐漸明白:兩首歌曲都表現了學生們對老師的尊敬與愛戴之情。前一首歌曲是將老師比作米蘭,頌揚了教師默默奉獻 的崇高精神。而後一首歌曲則是直抒心懷,歌頌了老師為培養一代新人而嘔心瀝血、忘我工作的精神。(米蘭,並不是一種名貴的植物,也不是絢麗多姿的花卉,但它能靜靜地散發着幽香,而以它來比喻教師的品格則是十分相宜的。)

這 一環節中的欣賞過程,我沒有運用圖片、錄像等其它形式來提示、幫助學生們感受、明白音樂,因為我認為:音樂藝術應該運用音樂來體驗與傳達,明白音樂最好的 方法就是:仔細地聆聽音樂,用心去感受音樂。加之,經過一、二年級的長期系統的學習之後,這一學段的學生也已具備了這樣的能力。這不僅是新課標的要求,也是“循序漸進”的教育理念的要求。

經過這一教學環節後,我將點出今天的課題,即:學習歌曲《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課本第40頁)從而進入第二環節的教學。

第二大環節:演唱歌曲、傳達情感,計劃用時22分鐘。

在這一環節中,我將主要運用:視唱法、教唱法相結合的.學習手法,教學生演唱歌曲、表現情感,具體過程是:(重點説:教唱的過程及對重難點的解決方法、手段)

1、教師彈琴伴奏,引領學生輕聲地跟琴視唱樂譜; 這時,我的教學不僅要指導學生在音高、節奏方面的準確,還會適時地引領學生運用自然、圓潤的聲音輕輕地進行演唱。這種輕聲唱的要求,不僅是為了保護嗓音,我還會引領學生們明白,這也是歌曲情感傳達的需要。

2、將學生分兩組進行“啊”音演唱,檢驗並鞏固學生的旋律感;

3、請學生跟琴學唱第一段歌詞,教師進行及時的引領;

如,提出問題:你覺得第一段要用怎樣的速度、力度來演唱呢?從而引領學生用稍弱的音量、稍慢的速度進行演唱。這一步驟中,我還將對歌曲中一字多音與一音多字的演唱方法、“啊”字的力度控制、主副歌的情緒增進等重難點運用對比範唱等形式進行教學。

4、 經過我細緻地引領學生學習掌握了第一段歌詞的演唱之後,接下來的第二段、第三段歌詞,我將把學習過程完全地交給學生。根據學生的討論、演唱,進行及時地引領,最後,老師彈着伴奏,請學生完整地演唱歌曲,並根據學生討論的結果,達到這樣的演唱要求:第一段用稍弱的音量、稍慢的速度進行演唱,第二段用感激的心 情,中速演唱,第三段則用稍快的速度進行演唱;

5、在以上的教學過程中,為了鞏固學生的新授歌曲,我還將分別設計了這樣幾種演唱形式,如:分組競唱、分句接龍、領唱和齊唱合作等形式。這樣,不僅鞏固了新授歌曲,同時也豐富了學生們的歌唱表演形式,一舉兩得。

第三大環節:拓展創編、深入體驗(8分鐘)我主要採用:“分組合作,現場創編”的形式開展活動。

我將提示學生,可採用如:歌唱、配樂詩朗誦、舞蹈、小品、畫畫等多種形式來傳達、體驗歌曲的情感,老師這時做適時的巡迴指導。

雖然學生們創編活動的質量高低參差不齊,但是學生在課堂中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教師這時則變成了整個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服務者,比如:彈伴奏、放音樂、組織評比等。但卻讓每位學生都在活動中獲得了不同的經驗,愉快的體驗了過程,最大程度地接受了藝術的薰陶。

當然,由於時間的緊迫,學生們的創編形式在這一節音樂課上不可能一一的展現出來,我將選擇其中較好的小組創編的表現形式在本節課上進行當眾表演,並鼓勵其它組創編的形式,課後進行再加工,下一節音樂課為老師和同學進行表演。

這樣的設計,不僅使本節課的教學得到了適時的拓展,而且,還將這一內容擴大到了課後,為下次的音樂課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總之,我設計的這節針對三年級學生的音樂課,體現了新課標要求,遵循了基本的教育原則,並在單元目標的總體規劃下,體現了音樂課獨特的施教特點,完成了教學內容,達到了授課目標。

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