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歎讀後心得通用10篇

來源:文書谷 6.03K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千年一歎讀後心得通用10篇,歡迎大家分享。

千年一歎讀後心得通用10篇

千年一歎讀後心得通用10篇1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閲讀了餘秋雨《千年一歎》這本書,從此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的喜歡上了這本書,在也放不下了。這本書給我們展示了一個開闊的視野,顯示了一個千姿百態的世界,同時也帶給了我們對歷史和文明更深層次的思考,感觸很多,時而警醒,時而心靈震撼。

這是一本日記,記錄了餘秋雨在千年之交隨香港鳳凰衞視“千禧之旅”車隊跋涉四萬公里的經歷。路途艱險,困難重重,但是他們卻甘願在毫無保護機制的險境中去面對這一切,願意投入肢體歷險和精神歷險。恐懼被震驚所掩蓋,被疑問所代替,他們更願意脱去手套去撫摸人類文明,去苦思避免古代文明崩塌代價的答案。

這本書以遊記的形式,向我們介紹了希臘、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伊拉克等國燦爛的古文明,我緊跟隨餘秋雨的步伐也開啟了我的文明之旅,去探索聞名於世的文物古蹟,感受千古魅力,同時也興起了一陣對古文明的歎息,有對它們擁有久遠歷史的`讚歎,有對它們不可思議創造力的驚歎,有對它們悄然無息走入歷史的感歎,有對它們今不如昔的悲歎。它們經歷了從輝煌到微弱再到衰敗,而我們中華文明的運行軌跡,卻為什麼能避免整體性的崩塌,能一直保持歷史發展的延續性。在中國,我們能書寫已有幾千年歷史的文字,我們能用流傳了幾千年的語言交流,我們能去踏訪幾千年前古人留下的足跡,我們能不卑不亢的保有我們的文明。

人類是文明的創造者也是毀滅者。高度發達的今天也不能免俗,廝殺還在持續。血腥的戰爭伴隨着文明的毀滅,人類正在重蹈覆轍。和平是我們所需要的,戰爭是我們應該放棄的,人類啊,認識你自己吧!

希臘,這個承載古代文明的早期搖籃,有太多的記憶。古代好戰尚武、政治保守的斯巴達人拖垮了繁榮進步的雅典文明,以戰爭推動工藝文明,得不償失,使一度強悍的邁錫尼顯得那麼侷促和單調,成為了一個乾澀無味的悲劇。現代崇尚閒散第一的希臘人,逐步走向了疲憊和慵懶,已跟不上現代世界步伐反被現代文明所遺落。奧林匹亞將健康理念納入希臘文明並被全人類普遍接受,是我們永遠仰望的地方,它們有關人的完整理想,是把智力健康和肢體健康發揮到極致然後再聚集在一起,現在我們依然用它們的基礎思想去思考,把它們的人體雕塑作為觸不可及的標本,奧林匹克是永恆的世界座標。

千年一歎讀後心得通用10篇2

《千年一歎》之後,根本就沒有絲毫的喜悦。反而是越看越沉重,不忍再看,又不得不看。尋訪古文明的文明之旅。乍一聽,是一件美差。可其中卻藴含着多少説不清,道不明的感覺。那些文明古蹟總讓我感覺它們是在沙漠上默默堅守的一座豐碑,一座很悲涼的豐碑。曾經的它們是輝煌的見證者。而今的它們好似煙花燦爛之後留下來的與餘燼。曾經創造了他們的人的後代子孫,現在因為各種原因,正在遭受這戰亂,貧窮,飢餓,恐怖主義的侵害。餘秋雨先生説,看到作為一個曾經創造過輝煌文化的國家,他們的子孫連學都上不起,他感到痛心。然而又何止是痛心!哭牆之下那不曾休止過的哭聲,醫院裏亟需藥物治療的孩子,那種就差武裝到牙齒的謹小慎微,如履薄冰,又豈是一個痛字可説得清,道得明。忘了是在哪個國家,為了讓旅客能夠安全地觀賞古蹟,每個車隊都派兩輛車前後保護,餘秋雨先生那時候的心情只剩下難過,他們只不過是想讓外人瞭解一下他們的歷史文化而已。

戰爭越來越讓我感到害怕。它是一個怎樣的惡魔,怎能讓曾經的輝煌化為齏粉。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可他們卻像是一縷輕煙從歷史的上空飄過。恆河邊靜待死亡的老人,垃圾堆上密如林的腳能給出什麼樣的答案?

中國是一個很神奇的國家。幾千年來,大家打打殺殺,後來因為外族的侵略,大家竟緊緊地團結在一起,再也部分什麼外夷了。很希望中東有一天也能這樣。發現原來大家是一家人。還有那些製造惡魔的人。

千年一歎讀後心得通用10篇3

每每翻開餘秋雨先生的《千年一歎》,我的手就好像撫摸到了文明的碎片,歷史的車轍。歷史是沉重而滄桑的,每次回顧都會感到心靈深處傳來一聲聲歎息:“法老的陵墓,巴比倫的牆,希臘海濱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風涼,我是廢墟的淚,我是隔代的傷,恆河邊的梵鍾在何方?”。

當曾經的輝煌逐漸走向淡漠,當原本宏偉的建築在時光的摧殘下變成一片殘垣斷壁,當人們開始不再問津不再關注,那聲聲歎息變成了無奈,文明在逐漸衰落,歷史在逐漸褪色,

跟隨餘秋雨先生一起,沿着古代人類文明的路基前行,我們卻發現竟然有那麼多曾經顯赫一時的文明發源地如今卻戰壕密佈、荒草迷離、匪盜出沒。人類,原本是歷史文明的開創者,如今卻在親手毀掉自己的文明。

希臘,這裏曾是歐洲文明的發樣地,如今卻只有狹小、陳舊和閒散的人民。乾淨的痛苦一定會沉澱,沉澱成悠閒,悠閒是痛苦的補償,痛苦是悠閒的襯墊。然而希臘人的過分閒散的生活方式是整個社會失去了精氣神,有很大一部分閒散走向了疲憊、慵懶和木然。而希臘文明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奧林匹克精神,也在這種閒散中逐漸衰亡。

埃及,開羅城的殘破使曾經的輝煌已蕩然無存,而更令人感到悲哀的是那段輝煌至今已無法解讀,只有從被風化的古代遺址和金字塔中可看到一點文明古國的樣子。如同書中對金字塔的感慨:我只知道它如何衰落,卻不知道它如何構建;我只知道它如何離開,卻不知到它如何到來。當法老將自己的遺體做成木乃伊時,埃及的歷史也成了木乃伊,靜靜地矗立在廣闊的撒哈拉沙漠上,每當黃沙吹起時,更教人感慨萬千。

兩河,童年童話的產生地,曾幻想着灰姑娘與王子在巴比倫的空中花園裏相遇、相知、相愛;曾幻想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除暴安良;曾幻想與中華文明齊齡的它也有一段厚厚的歷史!但現實很殘酷,戰爭摧毀了它原本的高層文化,然後又剝奪了一個民族中最勇敢的、最健康的生命,讓一羣老弱婦孺去承受種種荒唐。更具諷刺意味的是,這片產生最早的以《漢莫拉比法典》為標誌的法律文明的地方,如今是法律最行不通的地方!

印度的人口數量已經遠遠超出了它所能承擔的負荷:人口中有三成擺攤、一成乞討、六成傻站着;似乎印度人更喜歡閒蕩在已經很擁擠的大街上。恆河永遠的失去了往日的聖潔與美麗。無數黑壓壓的人全都泡在恆河裏,以為這樣就可以將病痛治癒,還有長時間擁塞在河邊等死的人,因為這樣他們就可以將自己的骨灰撒入恆河。在恆河邊,所能看到的是,人的骯髒,人的醜陋,人的死亡,就這樣誇張的裸露,都可以毫無節制地釋放給他人,釋放給自然。惡濁的煙塵全都融入了晨露,恆河彼岸上方,隱隱約約的紅日托出一輪旭日,沒有耀眼的光亮,只是安靜上升。

曾經輝煌一時的文明,如今卻以淹沒在了歷史的塵埃中。然而究竟是人類創造了文明,還是文明孕育了人類?昔日的文明發源地現在卻在向世人展示着它的脆弱與無能為力。漫天飛揚的泥沙,赤腳如密林的`失學兒童,眼神空洞的乞討者,這還是文明的產物麼?幾千年前文明從這裏開始,幾千年後文明從這裏已經走上了衰敗的道路。我們又用什麼去衡量所謂的文明程度呢?

文明是抽象的,面對金字塔,長城,我們可以説這是文明,面對《漢謨拉比法典》,我們可以説這是文明。但是,它們只能説是文明的產物,並不能代表文明。文明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它的外延太大了,大到可以將宇宙淹沒。時間的洪荒中,流逝了太多,只留給我們一些銘記歷史的廢墟。餘秋雨先生曾經寫過:沒有皺紋的祖母是可怕的,沒有廢墟的大地是擁擠的。廢墟是時間的見證,見證了文明的由盛到衰,彷彿生命的輪迴。

踏破璀璨的歷史長空,瞭望星輝裏斑駁的流光閃爍,千年的風霜,凍結了多少英雄傳説,那古今橫貫的天地長線,串聯着生命最初的力量,帶給人驚奇,帶給人追憶,那歷史的浩繁畫卷,是永不老去的心靈天宇。幾千年的發展,幾千年的思索,幾千年的漫漫長路,文明一路走來,潤澤了我們,哺育了我們,我們卻眼睜睜地看着它一步步走向消亡,我們有理由如此漠視文明麼?

在看過了那麼多文明的隕落,我們不禁思索我們中華文明歷經五千年的風風雨雨但生生不息的緣由。每一個歷史文明消亡的原因,中華民族都或多或少經歷過。但在歷經歷史的風霜後它依然頑強地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展示着它博大的精深的文化。這同每一代炎黃子孫對民族精神的傳承密不可分,而在型時代的浪潮中,我們作為華夏的血脈更應當把我們五千的文明延續下去,讓它在歷史的海洋永遠閃爍着耀目的光芒。

千年一歎讀後心得通用10篇4

行走途中,餘秋雨先生感覺自己被推到了一個尷尬境地要麼今後只敢小聲敍述中國文化,要麼為了能夠大聲,不顧死活走遍全世界一切最重要的廢墟。因此目的,餘秋雨先生告別父母,攜手香港鳳凰衞視,考察全人類最重要的文化遺址。除感受其它國家、地區優秀文化之外,是要在那未知的數萬公里中重新發現中國文化。於是乎便有了這《千年一歎》

作者出發經過了希臘、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等地,感受到巴比倫文明、波斯文明、印度文明、希伯來文明、阿拉伯文明。在學習歷史過程,除希伯來文明其餘似乎都有涉及。原來希伯來文明誕生於今天被稱為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在古代這塊地方稱為迦南。希伯來人是當今猶太人的祖先。不過,在古代世界中,政治上希伯來人扮演了相對不太重要的角色,它的文明也沒有其它文明那麼顯赫了。

書中所介紹的部分中,我最喜歡希臘。環繞在周圍的是那美麗的愛琴海,浩大而不威嚴,温和而不柔媚,而那迷宮的悽慘故事也令人感到惋惜。拜倫也酷愛希臘文明,不僅到這裏遊歷,而且還在希臘和土耳其打仗的時候參加過志願軍。拜倫將希臘看成是文化祖國,可見希臘有多麼大的影響力。希臘的悠閒位居第一。餘秋雨先生認為中國人悠閒不起來,不是物質條件不夠,而是腦子裏課題太多、使命太重。過度悠閒只會導致懶散,安逸的思想則會促成危難的滋生。但希臘終究給我們留下了絢麗燦爛的文化遺產,它們是希臘人的`,也是全人類的無價瑰寶。《荷馬史詩》就是她最好的佐證。

當餘秋雨先生遇到有人在巴特農神廟前發放資料,向全世界的遊客呼籲,把巴特農神殿的精華雕刻從倫敦的大英博物館請回來時,聯想到斯坦因等人當年取走敦煌文物,其中流露的是強烈的愛國情懷,使我讀的時候為之一振,它也教育了我要擅於學習。

巴基斯坦是另一個我喜歡的國家。她的國花是素馨花。素馨花外形極似茉莉,香味也極其濃郁。她雖是“花之最弱者”但也是伊斯蘭的男子表達對女子尊重的象徵。作者進入巴基斯坦時首先看到的是一間破舊的小屋,是巴基斯坦辦理過關手續用的,但速度相當快,而辦理人員也相當友好。同吳建國先生的相遇、在夜間行車的經歷也相當有趣,似乎這挺安逸的,可看到那些上不起學的孩子的赤腳密如森林,又着實令人揪心,在艱難困苦中的堅強才是最值得別人敬佩。

作者整理一路感受時覺得反覆的征戰,不管是別人打自己,還是自己打別人,都是對文明的破壞。古代中國雖有徵戰,但只是文明的融合,文化的碰撞,所以也只有中華文化才能延續。這也啟示現代保護和平,也就是保護文化。

此次閲讀之旅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對外國文化有了一些瞭解。更重要的是:只有行走,才能瞭解。

千年一歎讀後心得通用10篇5

《千年一歎》是餘秋雨先生寫的,“我們甘願在毫無保護機制的險境中去面對這一切,就像脱去手套撫摸它們的傷痕。”這句話是自序中的一段話,從世界各地最後回到中國。這一路走過的並不是什麼現代化的都市,車輪碾過的也僅僅只是一些讓我們感覺似乎很古老的地方。然而我又看見了希臘給人是藍色的,無論是美麗的愛琴海或是作為希臘象徵的巴特農神殿。但這只是最初感受罷了。柏拉圖,他們滯留在千百年前對人生的思考已無法用現代的詞語形容。希臘的文明是健康的、閒散的,當讀到希臘人的快餐也要一個小時後才能上桌,我不禁感慨了,為這種獨特的生活節奏感到一種有趣。可惜的是,這種文明要衰落了,因為它過於閒散,過於與世無爭。

埃及的土地絕大多數是沙漠彷彿是一種金色的。埃及給人的是神祕的,無論是金字塔、獅身人面像或是木乃伊。讓人們感覺法老們似乎一直所做的只是守着這些東西罷了。如果説希臘的街道還有一絲古今有聯繫的感覺的話,那麼埃及就完全沒有讓人有聯想的興致,彷彿除了數千年前留下的幾座建築便什麼都沒有了。

作為那些古老文明的後代我們又做了些什麼呢,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戰火一遍一遍的摧殘着那些已經殘剩無幾的建築,在埃及,凱撒的焚書和羅馬教皇的禁異教使得那些能夠揭開金字塔奧祕的古文字無人能讀,在伊拉克,“復原”的`巴比倫古城毫無原有的滄桑,無法讓人肅然起敬……因為戰爭,因為時代,因為政治,因為功利,那些原來應該流傳千年的建築、文字都差不多消失殆盡了。那麼,我不禁感到疑惑,幾千年以後,我們的後代又該如何去了解,去探索那些存在千年的文明呢?那些已經無人解讀的文字我們的後輩能夠讀懂嗎?那些老早殘破的建築我們的後輩又能重新複製嗎?

我們至今仍可以學習千年以前的歷史,這可能要歸功於秦始皇早早的就統一了文字,要歸功於幾乎每個朝代都會命人撰寫史書,作者提出了疑問:“作為我們的生命基座,中華文明也傷痕累累,卻如何避免了整體性的崩坍?”是的,盜墓者的層次不窮,每到一個名勝古蹟就會留下“到此一遊”的“見證”,古建築成了發展旅遊業的最好工具,太多太多的商業化元素佔據了那些古舊建築所散發的古老而又吸引人的文明氣息。“更重要的是,現在世界上生龍活虎的年輕文明,過多少時間,會不會重複多數古代文明的興亡宿命?”整部日記,都貫穿着這種疑問。作者可能才想起千年一歎的名字吧!正是這樣長城在哀歎,泰姬陵在哀歎,黃河在哀歎……我們要盡我們所能的去學習去保護那些古老的文明,去教給我的後輩,去告訴他們中華文明千年的歷史,才會有我們光輝的現在。中華文明千年的歷史,是我們民族的傳承。

千年一歎讀後心得通用10篇6

《千年一歎》餘秋雨的一本書,作者很有名氣,就抱着好奇的心態看完了這本書, 這本書是一本日記,記錄了作者在千年之交,跋涉四萬公里,尋找人類古代文明的經歷,給我的感覺是苦中帶甜。本書採用遊記的形式,但給人的感覺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日記,在讀書的同時,本書時時給讀者傳遞這樣一些問題,希臘、埃及、約旦、印度等古國都曾經有過輝煌的古文明,從輝煌到勢微,從勢微到衰敗,到沒落,而我們中華文明卻避免了整體性的衰落,如何保持中華文明的延續,發展,我們讀者對此應持有何種觀點,我們讀者應該如何去面對等等。 日記

看完這本書以後,我深深為自己作為一箇中國人而感到驕傲,為中華文明感到驕傲。從作者的這些經歷中,我們可以看出創造文明的是人類,毀滅文明的也是人類。其實,甚至在人類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在很多地方,人們正在毀滅自己創造的文明,例如,在中東,在印度,以及在阿富汗等地人們還在互相廝殺。我們在作者遊歷文明古國的過程中可以看出,文明的毀滅往往伴隨着血腥的戰爭。為了保證人類文明的健康發展,和平是我們需要的,戰爭是我們應該唾棄的。所以我們應該爭取和__對戰爭,這是我們一直持有的觀點。

再讓我傾聽這神州大地的呼聲,讓我觸摸這個古國蒼老的靈魂。終有一天,我會佇立在咆哮的黃河旁。任憑飛濺的.黃河水沾濕我的衣腳,讓我同這個民族一起流淚,讓我感受奔流不息歷史長河。歷史與山河同在,千年不倒。針對於作者在這本書中提到的有關於人類文明的問題,看起來與我們個人沒有太大的關係,其實不然,作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一員,我們有義務去儘自己的力量去為中華文明的延續,發展而努力。而真正把這些義務落到實處,就需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工作,去為這些“大”問題盡力貢獻自己的“小”努力。

千年一歎讀後心得通用10篇7

《千年一歎》餘秋雨的一本書,作者很有名氣,就抱着好奇的心態看完了這本書,這本書是一本日記,記錄了作者在千年之交,跋涉四萬公里,尋找人類古代禮貌的經歷,給我的感覺是苦中帶甜。本書採用遊記的形式,但給人的感覺本書不僅僅僅是一本日記,本書時時給讀者傳遞這樣一些問題,希臘、埃及、約旦、印度等古國都以前有過輝煌的古禮貌,從輝煌到勢微,從勢微到衰敗,到沒落,而我們中華禮貌卻避免了整體性的衰落,如何持續中華禮貌的延續,發展,我們讀者對此應持有何種觀點,如何去應對等。

看完這本書以後,我深深為自己作為一箇中國人而感到驕傲,為中華禮貌感到驕傲。從作者的這些經歷中,我們能夠看出創造禮貌的是人類,毀滅禮貌的也是人類。其實,甚至在人類禮貌高度發達的這天,在很多地方,人們正在毀滅自己創造的`禮貌,如,在中東、印度,阿富汗等地人們還在互相廝殺。我們在作者遊歷禮貌古國的過程中能夠看出,禮貌的毀滅伴隨着血腥的戰爭。為了保證人類禮貌的健康發展,和平是我們需要的。所以我們就應爭取和平反對戰爭,這是我們一向持有的觀點。

針對於作者在這本書中提到的有關於人類禮貌的問題,看起來與我們個人沒有太大的關係,其實不然,作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一員,我們有義務去儘自己的力量去為中華禮貌的延續,發展而努力。而真正把這些義務落到實處,就需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工作,去為這些“大”問題盡力貢獻自己的“小”努力。

千年一歎讀後心得通用10篇8

餘先生的《千年一歎》,我在兩個月裏一共讀了兩遍,還為此拜讀了對話形式的《文明之旅》。

推薦這本書的理由有幾個。

首先,餘秋雨先生的文筆才學深深地折服了我這文化小白,我就像一個好奇的稚子,看着字裏行間的那精湛到位又不失文字之美的敍述,就像變魔術般,讓我無數次崇拜着又歡喜得手舞足蹈。文字是文明傳承最主要的.形式,也是思想影響最重要的途徑,像餘先生、季老他們這些文學大師,都是我心目中偉大的人類。

其次,這是我看過最完整的古文明介紹的書籍,且淺顯易懂,傳景傳情。尼羅河邊上的埃及文明,底格里斯河及幼發拉底河的兩河文明,猶太人的希伯來文明,更早之前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我以前也曾從不同的書籍裏斷斷續續地瞭解,但它們究竟有何聯繫?現在是什麼樣子?與中華文明在時間和表現上有何不同?這些都是我一直想知道或者想規整的,而這一次終於明明白白了。

再者,這可能是餘先生對文化、文學追求的路上最後一本純純粹粹且高度到達巔峯的一本書了。以後可能都會是生感悟、做人藝術什麼的,我不會有興趣。

最後,説到中華文明。這應該是我作為中國人最驕傲的資本,也是我身為一個渺小的中國人最無奈的部分。如中庸之道,助我,愚我,也害我。它的確值得我們去反思。

千年一歎讀後心得通用10篇9

我帶着好奇和期待,翻開了《千年一歎》。在當我看到這本書的名字時,它就對我產生了大大的吸引力。千年一歎,餘秋雨先生在歎什麼?

從希臘到埃及,轉而以色列、巴勒斯坦,再到約旦、伊拉克、伊朗和巴基斯坦,然後是印度、尼泊爾,最後到中國。這一路走過的並不是什麼現代化城市,吉普車碾過的是具有古化文明的國家。與此同時,有的國家仍然戰火中燒,可謂危險重重。所以這一路丈量到的不僅僅是各國各地文化的積澱。

歷史究竟是何物?它究竟能影響我們多少?我一時間理不清頭緒。的確,歷史已經成了歷史,它以文字,畫卷的樣子悄然流逝,已經過去了,而且永不回頭。而人之所稱為人,是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歷程。如果沒有了歷史,我們就像是啞巴,無從訴説;如果沒有了歷史,我們就像是一陣風,沒有始沒有末,沒有了目標沒有了方向。

希臘給人的感覺是藍色組成的,無論是美麗的愛琴海或是作為希臘象徵的'巴特農神殿都是那麼的聖潔。可惜的是,這種文明衰落了,因為它過於閒散,過於與世無爭;埃及的土地絕大多數是沙漠,所以它應該是金色的。埃及給人的感覺是神祕的,無論是金字塔、獅身人面像或是木乃伊。彷彿埃及法老們一生所做的便是固守在高高的位子上,讓無數人膜拜,神祕而古老;以象牙色代表的以色列、灰色的伊拉克以及黑色的伊朗、波斯文明幾乎是依靠着居魯士和大流士兩位君主的人格魅力支撐起來的,如果沒有他們,巴比倫文明恐怕難以躋身古文明行列;而當我隨着餘秋雨先生的筆來到印度時,它給我的印象根本就是從天堂墜入了地獄。泰姬陵那白色的優雅的圓頂竟成了印度惟一美麗的風景。當我讀到“三成擺攤,一成乞討,六成閒站着”這樣的描述時,該做何感想?一個國家貧窮落後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她的民眾一個個無所事事目光呆滯,每天所做的便是等日出等日落,最後等死;以綠色的尼泊爾結束征途顯然是明智之舉,自然的魅力原來是大於人類自身創造的。

文明是抽象的,面對金字塔、長城,我們可以説這是文明,面對《漢謨拉比法典》,我們可以説這是文明。但是,它們只能説是文明的產物,並不能代表文明。文明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它的意義太大了,大到可以將宇宙淹沒。究竟是人類創造了文明,還是文明孕育了人類?昔日的文明發源地現在卻在向世人展示着它的脆弱與無力。漫天飛揚的泥沙,赤腳如密林的失學兒童,眼神空洞的乞討者,這還是文明的產物麼?幾千年前文明從這裏開始,幾千年後文明已從這裏走上了衰敗的道路。我們又用什麼去衡量所謂的文明呢?是看這個地方有多少林立的高樓麼?當我合上這本書之後,我閉上眼睛回想當我翻開書扉頁的那一刻的心情。我隨着餘秋雨先生走過了4萬公里的旅程,旅遊的同時我又不得不發出感歎。那文明的敗落和印度的__及場景讓我若有所思。人類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創造了文明,最後也用自己雙手毀了文明。

千年一歎讀後心得通用10篇10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這可能是每個中國孩子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學習歷史的第一課,儘管那時候並不理解何為文明,老師或父母總會要求我們記住這句話,同時還要記住古巴比倫、古印度、古埃及這些看似不相關的詞語,同樣也理解不了這些國家在哪裏、有着怎樣的文明,只是死記了這麼一個概念,隨着我們慢慢長大,這個概念就牢牢地長在我們的意識之中,很少有人去懷疑和論證,如果不是做學問,也很少有人再去深入研究。就這樣這句話變成了我們的一個基本常識。

在信息化空前發達的當代,提及文明古國,我想大多數人頭腦之中首先出現的是城邦式的政治文明,極度繁榮的文化藝術,很容易聯想到亞里士多德、維納斯、奧林匹亞、金字塔、空中花園、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比照我們的.歷史,很容易想到這些人物和情景,或許來源於我們對三皇五帝、孔孟、萬里長城、兵馬俑的熟識,這樣的聯想看上去是多麼的順其自然、合乎情理,進而聯想到當代,可能很多人覺得這些文明古國發展到今天更是政治民主、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的現代化國家,比中國的方方面面都更加進步。

然而,當我們認真讀完《千年一歎》,跟着餘秋雨老師從古希臘文明遺蹟開始,到古埃及文明遺蹟,到古巴比倫文明遺蹟,再到印度文明遺蹟,最終從喜馬拉雅山南麓回到中國,我們就會改變很多伴隨我們很久的一些關於世界文明的認識,改變我們對中華文明的認識,讓我們重新去思考很多問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