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陶行知心得體會

來源:文書谷 2.61W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陶行知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陶行知心得體會

學陶行知心得體會1

今天,偶然再次讀到陶行知先生1925年在南開大學的演講詞《學做一個人》,感觸頗深。

陶行知先生引用《抱朴子》上的幾句話:“全生為上;虧生次之;死又次之;不生為下。”倡導我們要做一個獨立完整的人。他認為,一個身體有了欠缺,不能算是整個的人;不能獨立生活的人,也不算是整個的人;沒有獨立人格的人不能算是整個的人;被人買賣或受金錢賄賂的不能算是整個的人;一身監管數事的不能算是整個的人。

在他看來,做一個完整的人要有三個要素;“要有健康的身體、要有獨立的思想、要有獨立的職業”。

試問教師隊伍中有多少整個的人?

先説健康的身體。教師的工作看似簡單,實則繁多。有網友調查,暑期到醫院看病的人半數以上是教師和學生。為什麼?

平時的繁重課業壓力壓得老師的喘不過氣來,還要應對各種檢查,實則沒有的活動,憑空也要虛造出來。倡導為學生減負的同時,卻忘記了老師也是活生生的人。使得教師隊伍得了咽喉炎、勁椎病等職業病的人不斷增多。健康是生命的本錢,沒有了健康還如何談工作。記得有一句廣告詞寫到:三十歲的人六十歲的`心臟,六十歲的人三十歲的心臟!那些得了職業病的同行們,要想作一個完整的人,首先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從現在開始,鍛鍊身體吧!

再説思想。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不是生產線上的工人,能生產出合格率為100%的產品。我們面對的是活生生的、有着不同思想的人。所以,思想應是人的靈魂。一個沒有思想的教師是一個沒有靈魂的人,教師的思想應體現在言傳身教中。

我們要做一個有獨立思想的人。那麼平時我們是怎樣要求學生的呢?是不是聽老師話的孩子就是好學生,而那些有着自己想法、卻和老師或同學不一致的想法的孩子,就不是好學生了嗎?當那樣的孩子出現時,我們又是怎樣對待的呢?很多人採取的是否定的態度,殊不知,這樣扼殺了會成為一個有着獨立思想的整個的人。

我們到底還要多久才會發現,其實成人內心深出也在迫切希望得到一種來自他人的認同感嗎?更何況是孩子呢?!在教育的道路上我們有許多要學、要做的事情。

現在看來,似乎明白了陶行知先生講的那句話了:“要一面學,一面做。‘學’和‘做’要連起來。”這樣也就是“理論聯繫實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馬克思主義思想的體現吧!

是的,我們在教育的過程中,我麼應該不斷的學習理論,用理論來指導實踐,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經驗。我想這才是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學、做”一個人吧!

學陶行知心得體會2

陶行知的創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體系的主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從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中汲取豐富的養料,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服務。我學習了陶行知教育理論有如下的體會:

一、關注社會生活,實施生活教育。教育是為了生活,離開了生活的改進,教育就失去了意義。這就要求教育要從課堂和書本走出來,去關注社會生活,即關注生活重於關注書本。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不僅使書本知識變活,而且使學生開闊視野,從社會生活中吸取綜合的多方面的知識,從而獲得思想和精神力量。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是全新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的變化。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學都要和社會生活結合起來,在課堂教學中,書本知識要聯繫社會實際,引導學生關心家鄉的建設、國家的發展、科學技術的成就和豐富多彩的社會文化生活。組織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社會服務中去觀察、去感受、去鍛鍊、去分辨,以吸取有益的思想和知識。

二、尊重學生主體,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會學習才能創造。學習的慾望和能力,即自己主動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重要基礎之一。學習是人主觀的精神活動,要獲取知識,人必須積極地使用並協調自己的感官,發動自己的大腦,並做出主觀的意志努力。可是在我們的傳統教學中,學生只是知識的容器和被塑造的材料,完全處於被動的地位。教師灌輸花時多,效果差,學生聽、記、背學得苦,求知慾沒有了,創造力抑制了。這樣的教學狀況怎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呢?因此,在教學操作上,必須改變“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把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 陶行知的教學思想,“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教學生學。”“先生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生學的法子。”把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探索“引導學生學”的方法,把教學過程變成“教學做合一”的過程。教學固然要發揮教師積極指導的作用,但決定教學效果的主要還在於學生的'學習效果,只有學生願意學、認真學、樂意學,才算是教學效果好。

三、實施愛的教育,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陶行知説:“小孩子的體力與心理都需要適當的營養。有了適當的營養,才能發生高度的創造力。”人在國小階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師愛猶如心理髮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兒童的心靈發展。師愛能營造出和諧、温馨、親切的師生關係。在這種師生關係中,學生不僅樂學,而且個性會得到充分發展,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這是創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礎。不僅學習陶行知“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獻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愛滿天下”的高尚情懷,發揚“因為差,更要抓”“因為差,更要愛”的敬業精神。老師對特殊生更要傾注真誠的愛心,使學生感到老師的親切、集體的温暖,從而樹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多給學生關照和温暖。對學習好的學生熱心引導,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及調皮的學生也是從愛開始,進行指導幫助,不歧視、不訓斥、不諷刺挖苦。學生們感受到老師的愛,有了良好的情緒,學習的積極性也就提高了。

四、煥發學生活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要求人首先必須有活力,但我國的傳統教育恰恰就有扼殺人的活力之弊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就需要在我們的文化、教育觀念中,在我們的教育操作中,去檢索並革除壓抑、束縛學生個性的一切舊觀念。創新教育是教育觀念,又是具體的教學思想,它只有化作具體的教育教學的操作方法才能夠實現。但教育教學無定法,因此它又是一個長期的實踐過程。為此,今後我們更要認真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與現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牢固樹立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基礎教育主流價值體系觀念,提高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

學陶行知心得體會3

暑假有幸看到《陶行知教育名著》,我從心裏感到高興。這本書給我很多建議,這些足以讓我受益終生。

陶行知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一點我非常贊同。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學”,這是把學生當作“容器”,被動地接受知識,調動不起學生的積極性,也不能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先生只有“教學生學”,交給學生學習方法和鑰匙,啟發他們的思維,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才能“探知識的本源,求知識的歸宿”。“因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學生,熱心的先生固然想將他的所有傳給學生,然而世界上新理無窮,先生安能把天地間折奧妙為學生一齊發明?”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學生在學校裏獲得一種學習能力比學習知識本身更重要。有了這種能力,即使離開了老師,離開了課堂,他們照樣能獲取知識。當今時代知識更新非常快,過去那種在學校裏十幾年所學到的知識畢業後受用一輩子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教師要在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學生只有不斷地充電、加油、完善、更新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這也是當今社會所提倡的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陶先生不僅熱愛兒童,熱愛青少年,而且熱愛教育、熱愛科學、熱愛真理、熱愛祖國人民、熱愛全人類。作為教師,在家我要愛父母,愛孩子。在學校我要做到愛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差生。工作使我們賴以生存的本錢,更是我們價值得以體現的渠道,所以我要更愛工作。當然也要愛身邊的的每一個有緣人。心中常有愛,使自己每天都活得開心充實。雖然有時我也會因為學生的調皮而埋怨,因為他們的退步而急躁,因為他們的違紀而心煩,但一想到他們還是孩子,我就努力地剋制自己心中的不滿。陶行知先生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我們當教師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終想着兩句話“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這樣的情感體驗就能使我們對學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責,多一份尊重,學生內心那顆愛的種子便會在教師的精心呵護之下生根、發芽。

實踐證明,“愛”是教育的基礎,教育是“愛”的事業。教師要以廣博的愛教育人,以崇高的精神感化人,以美好的心靈塑造人。讓我們學習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堅定自己心中“以愛育人”的信念,在教育旅程中抒寫最為壯麗的詩篇,奏響一曲激昂的人生凱歌!

學陶行知心得體會4

近段時間,幼兒園組織了學習陶行知的活動,通過聽陶視頻、學習有關陶行知的理論等,喚起了我們“師陶、學陶、踐陶,打造愛+智慧教師”決心和信心,也讓我對陶行知先生有了初步的瞭解,我知道陶行知先生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除了有着“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去”的高尚人格外,在教育中還體現了“愛滿天下”博愛精神,他的生活教育理論,創新民主教育也成了當前推行素質教育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我被陶行知的精神所感動。在實踐中,我也不斷探索着,嘗試着……通過閲讀陶行知先生的話語,仔細斟酌,我有幾點體會:

在學陶的過程中,首先讓我深有感觸的是陶行知先生“愛滿天下”的博愛精神,愛孩子是教師人格的靈魂,也是師德的核心。陶行知先生説過:“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愛孩子是教育孩子的感情基礎,真誠地熱愛孩子,對孩子傾注滿腔熱情是教師必須具備的品質。教師只有對孩子抱有深深的愛,才能激發孩子對老師的尊敬、信任和親近,營造出和諧、温馨、親切的師生關係。我用真心疼愛着孩子們,孩子們也用他們的童稚愛心回報着我,我特別喜歡看到聽到孩子們甜甜的笑臉,喜歡他們圍擁在我的身邊,喜歡他們稚嫩的呼喚聲,“老師,老師”這是個崇高的職業,讓我感受到了更大的責任。在這種充滿愛的師生關係中,孩子不僅樂學,而且個性會得到充分發展,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通過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也學會了去愛——愛自己、愛別人、愛幼兒園、愛家庭、愛家鄉。同樣,我們也應愛自己的工作,享受工作帶來的各種滋味,愛自己的家庭,感謝他們為我們付出的點點滴滴,愛工作着的'幼兒園,有了它,才有我們的安寧幸福。

在讀陶行知先生的文章中,讓我最感動的是:“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先生的一生正是這十二個字的寫照,這是多麼高的境界啊!我會帶着一顆對教育對孩子真摯的心在實踐中慢慢去解讀陶行知先生的偉大教育思想,不斷的學習與實踐,使自己能在這一路上有更大的收穫,能採擷到更多的陶果。

學陶行知心得體會5

陶先生的“平民教育”、“生活教育”等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在今天看來,仍然熠熠生輝。我尤其贊同的是陶先生關於“關愛學生”的教育思想。

每一位老師都想做一名充滿愛心的好老師,我也不例外。在平時的工作中,我也在努力踐行着教育家們有關愛的教育的理念。但有時,面對着這羣狀況百出的孩子,不得不感歎一句:“孩子們,想説愛你真的很不容易”

上課鈴響了,教室裏仍然鬧哄哄的一片。瞧瞧,這邊幾個男孩子的彈球還沒有決出勝負,還在商量着下一堂課再戰;那邊還有幾個頭靠着頭,研究着手裏的卡,誰更厲害;還有幾個愛美的女孩子,正在比劃着頭上的髮卡。

在學生作業本上,醒目地出現了你強調了不知道多少遍不能寫錯的字,不能做錯的題。

剛剛講過要保護環境衞生,一會兒功夫,教室裏就出現了網亂扔的'廢紙。

每天,只要你出現在教室裏,不停有學生來向你告狀。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跑過來説一説,讓你幫他評評理。

一天的工作下來,有時會覺得很累,很煩。受自己的心情的影響,想給孩子一個笑臉,想温柔地對孩子説上幾句,有時都覺得很難。

這一切,是不是説明了我的愛心缺失了呢?我不敢想象,假如我沒有了愛孩子的心情,還怎樣去完成我的教育工作。

在一次的政治學習時,沙校長説的一席話,讓我有所感悟,他説:“我們有的老師,總是將自己放到與學生相同的高度,喜歡與學生較勁。學生犯了一點錯誤,總喜歡揪住不放,搞得學生不自在,自己也痛苦,那不是自己在懲罰自己嗎?”

其實,更準確地説,是我將學生提高到與我一樣的高度,一切以大人的標準來衡量孩子的行為。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下課的十分鐘哪能滿足孩子的玩耍的慾望,打了上課鈴再説上幾句又算得了什麼呢?每一次開會、學習,校長不也得提醒了幾次,會議室裏才能安靜下來,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學生又怎能做好呢?

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就是在不斷犯錯,不斷改正錯誤。不出現一點錯誤的孩子是不存在的,明白了這一點,還需要對孩子的錯誤大驚小怪嗎?

學生不斷來向你告狀,那説明他信任你,想跟你來交流他的想法,其實,你不需要給他多明確的答覆,只要能跟他説説話,孩子就覺得很滿足了。

只要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孩子們,老師想説:其實愛你們真的很容易。

學陶行知心得體會6

陶行知是20世紀中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我認真地學習了他的教育思想,讓我的思想進行了一次徹頭徹尾的大洗禮。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從陶先生的作品中隨處可見他對好教師的殷切期望。作為一名教師,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識,真的本領,真的道德。俗話説:“活到老,學到老。”現在的社會日新月異,我們周圍時刻充滿着變化。我們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不被社會所淘汰。我們要心懷進取心,下苦功夫學。我們要虛心地跟一切人學,跟大眾學,跟朋友學,跟大自然學,也跟大社會學。人類發展永無止境,科學永無止境。我們要時時更新自己的觀念,及時獲取相關的信息,不斷進取,發展自己,完善自己。

陶先生提出“教學做合一”,“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會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好的老師不是教書,也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對於一個問題,不是要老師全現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學生,而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如何找來的過程,組織好,指導學生,使學生以最短的時間,經過類似的經驗,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並且能夠利用這種經驗來找別的方法,解決別的`問題。有了這種經驗,學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識,從而成為學習的主人。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確,選擇了教育,就選擇了奉獻。有人將教師比作園丁,但是,“園丁的汗水,在綠葉上閃光,教師的汗水,在心靈中結果。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裏發出來,才能打到心靈的深處。”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陶行知為了使大眾掌握文化知識,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開展文化教育活動。在我們前輩中間,也有許許多多平凡的教育工作者,無怨無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精力揮灑在教書育人這塊神聖的土地上。他們都是我們教師的一面鏡子。

作為一名教師,我將永遠牢記陶先生的教誨,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論為指導思想,引導學生手腦並用,學會過硬的技能,使學生的素質全面發展,成為新世紀的創新型人才。(許根榮)

學陶行知心得體會7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説過:“學高為師,德高為範。”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還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創新的理念。通過閲讀《六位教育家》,學習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有關事蹟,自己作為教師從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那裏學到的東西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愛崗敬業:

首先,要熱愛教育事業,要對教學工作有“鞠躬盡瘁”的決心。要做“有目的,有遠慮,有理想”的人。既然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無私奉獻,力求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工作。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教師的職業有苦也有樂,平凡中見偉大,只有愛崗敬業,不斷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動中有所收穫。教師不僅僅是在奉獻、在燃燒,而且同樣是在汲取,在更新,在昇華。教師要付出艱辛的勞動,但是苦中有樂,樂在其中。教師最大的樂趣就是照亮了別人,充實了自己。

二、要有愛心。

崇高的師愛表現在對學生一視同仁,絕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績區別對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時時刻刻關愛學生,特別對那些學習特困生。在這點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做的事有過之而無不及。

三、加強師生情感,用愛心培養學生: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係的愛。這種愛是神聖的,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愛學生,怎麼愛才是真正的愛。近來一些輿論批評某些教師是“製造自卑者的教師”。好多教師都認為,學生的`優點,不誇跑不了;學生的缺點,不批改不了。因此,他們總是批評、訓斥、否定學生,而很少鼓勵、表揚、肯定學生。其實,在老師的眼裏不應有教不好的孩子,愛學生就要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能用簡單粗暴的做法對待學生或歧視學生。應當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品嚐到成功的喜悦。

四、提高自身素質:

教人怎樣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樣做人。教師工作有強烈的典範性,為人師表是教師的美德。教師以身作則,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養出言行一致的人。“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師要嚴以律己、以身作則,身教重於言教,教師要以自身之言行給學生以楷模之影響。青少年具有模仿性強、可塑性大的特點,師生關係在一定意義上説,就是塑造與被塑造的關係,要求學生文明修身,自己就要講禮貌,談吐文雅;要求學生衣着樸素、大方,自己就要端莊、.潔;要求學生言行一致,自己就要説到做到;要求學生説話誠實,自己就要表裏如一。動之以情、以情育人,曉之以.、以.塑人,導之以行、以行正人。

總之,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教育是萬古長青的事業,教師的任務無尚光榮,因此,我將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開拓進取,努力工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