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致青年教師》有感

來源:文書谷 1.72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致青年教師》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致青年教師》有感

讀《致青年教師》有感1

拿到這本書,本書的書名讓我有很貼心的感覺,一個“致”字,似乎是一位長者在與我們親切交談。翻開書本,慢慢地瀏覽,從“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發現他就是一位無私的長者,他暢談了教學、學生、教育、成長以及學校工作的點點滴滴;分享了教學的苦惱,成長的煩惱,班級管理的困惑;記錄了教育生涯中的温暖與感動,反思與領悟,激情與夢想……不斷地傳授給我們經驗,字裏行間無不表現了他對教育的熱愛,對講台及學生的眷念,還有對我們這些後來者的諄諄教誨和殷切期盼。作為一個從教幾十年的教育前輩,他結合自己教育、教學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闡述了青年教師應具有的理想和素養。

吳老師説:“教育上的事往往快不起來,所以不能急。”他還講到:“如果能耐心地等待,可能會得到更好的結果。”這不禁讓我想到我曾經讀過的《慢教育》,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以“等待、耐心、從容、寬容、期待、悠閒、優雅”的心態去從事教育。

每個人的學習過程都很長,成長的環境也不盡相同。有這樣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就因為這樣,我們面對一些特殊的孩子,往往會繳盡腦汁,想方設法證明自己是可以很快轉變他的,可是在嘗試了多次之後卻常常有心急的感覺,於是焦躁、惱怒跟隨而來。吳老師的在書中多次提到、滲透的“不要急”、“慢”或許就是他從教30年的經驗,潛移默化往往比拔苗助長帶來更好的效果。我相信,只要我耐心等待,我將收穫每一個孩子帶給我的不同驚喜。

翻到本書的第六輯《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書中的每一個故事,每一個細節,都滲透着吳老師對孩子們深深的愛。我們的教育是培養人的,這句話來自於《像抬眼一樣升起的白旗》。“那旗幟不是蠱惑人心的紅色,不是時髦的綠色,也不是空靈的蔚藍,而是一塵不染的`白色。在我的心中,一面潔白的旗,正在像太陽一樣緩緩升起。”當我讀完《像太陽一樣升起的白旗》,似乎就沉浸在這句話中,他這裏的白旗是善良,友情,仁慈,負責,勇敢,堅強,自信,珍愛生命。

我們為師的,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的做好我們自己,用我們的人格影響我們的學生,就如同吳老師所説的:“你是教師,你今天種下什麼樣的種子,明天就會開什麼樣的花,結什麼樣的果。”

讀完85篇文章,85個小故事,在融入心裏的同時,我也被吳老師那份教育的理想而深深感動,他的經驗為我們青年教師在教育的道路上做了很好的引導,他的故事是我們青年在成長道路上的寶貴財富。對自己的職業負責,對教師這一職業多一份熱愛,追求一種做教師的幸福感,在工作中勇於創新,上出一節節精彩的課,讓學生徜徉於課堂的幸福中。

我也同吳老師一樣憧憬這樣的畫面:“在早晨的陽光中,孩子們哼着歌向學校走去,有時能停下來看看太陽;學生能經常地向教師提出有意思的問題,課堂上經常能有愉快的笑聲;中午,他們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國城鄉同一標準的營養餐;學生能保有自己的愛好,下午4點起,他們在球場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圖書館查閲資料,在實驗室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晚上,做完作業後,捧起一本詩集,輕聲地讀給媽媽聽。

讀《致青年教師》有感2

這個暑期,我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一書。翻開《致青年教師》的目錄,一個個親切熟悉的文章題目浮現在眼前,不禁讓我有興趣繼續深入閲讀。捧着這本書,就好似在與一位智者交談,讓我心靈不斷受到感染,讓我思想不斷得到啟發,《致青年教師》全書共分六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共計85篇文章。作者用這六個方面闡述了青年教師應該具備的理想和素質。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也認識到了只有熱情的教學是不完美的,對我的職業生命負責,我必須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就如吳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為思想者,學習者,實踐家。因此,我們應該提高專業知識和工作能力。工作中只有愛自己的專業才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而優秀教師一定是一個與書為友,勤奮好學,博才多識的人。只有這樣,我們心裏的底氣才足,我們也才能用自己的知識與智慧,為學生照亮他們的人生之路。現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識面很廣,興趣很多,如果我們老師還停留在原來所學的知識層面上,不多一些一技之長,那就會與學生不合羣,從而被學生所疏遠,被社會所淘汰。所以,我們教師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素養應當遠遠高於學生,還要多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十八般武器,不需要樣樣精,但起碼能通一些。在當前新課改的形勢之下,我們老師更應當表現得比學生善於學習,這樣,我們才能為學生樹立榜樣,為學生照亮人生的道路。

吳非老師的故事對我幫助最大的是他用愛換來了愛。教師需要用愛來教育學生。吳老師很講究語言藝術,吳老師請學生到辦公室通常會説:你願意到我的辦公室來玩嗎?這樣的問法不僅體現了師生平等,而且表達了他對對學生的尊重和關懷,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就會體會到來自老師的`愛,久而久之,學生也會用愛來對待身邊的人,也就學會了待人接物的方式。因此,我們要心裏裝着學生的心,用愛去呵護、教育學生。

讓我們帶着執着與熱情行走在教育之路上,無需華麗的語言,在低調中保持着對教育的執着;無需多彩的生活,在育人過程中享受着快樂的繽紛生活。願我們能為教育事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讀《致青年教師》有感3

利用暑假時間,我拜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書中寫了很多教學的常識,把自己遇到過的很多有意思的問題和大家分享,讓這些問題引發我們對教育的關注和研究。捧着這本書,就好似在與一位資深的老教師促膝而談。

吳非老師主要通過“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這六個方面,結合自己的切身經歷,闡述了青年教師應該具備的理想和素養。作為一名踏上工作崗位不久的新教師,我邊讀邊對照自己的教育過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發現和吳老師還是有很大的距離。吳老師提出的觀點,展示的事例,讓我牢牢記在心間。

書中《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一文中寫道:“哭泣與落淚未必是軟弱,因為你的悲天憫人,因為你的正義衝動,因為你的仁愛和幸福。屈原不畏死,不也‘長太息以掩涕兮’嗎?魯迅冷眼看世界,不也曾‘又為斯民哭健兒’嗎?”作為教師,我們都是普通人,我們應該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也應該有情感宣泄的時候,我們為什麼就不能當着學生的面流淚呢?教師是孩子們的指引者,我們應當引導他們認認真真地關注,並孕育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

吳老師也坦誠地揭示了現代教育中如“的確有很難教的學生”這樣的教育問題。每個人的學習過程都很長,成長的環境也不盡相同。或多或少有些體現某些獨特“個性”的學生會影響我們的日常教學,似乎這樣的學生比以前還要多一些,特別在一些非班主任的課上,這樣的孩子表現的就愈加明顯。以前總信仰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就因為這樣,我們面對一些特殊的孩子,往往會繳盡腦汁,想方設法證明自己是可以很快轉變他(她)的,自己是有能力的,可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常常這樣為了這一棵樹,卻放棄了一片森林,有些得不償失。吳老師的在書中多次提到、滲透的“不要急”、“慢”讓我為此鬆了一口氣,我想“盡人事,順天意”也許可以成為我們對待“難教的學生”的準則吧。

如在《做個有胸襟的教師》和《為什麼你的學生缺乏氣度》中,吳老師啟發我們為了我們的學生,讓我們的心胸開闊起來。因為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師胸懷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確,處在青少年期的學生最易受外界的影響和同化的,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勢必影響學生的一生。現今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教會學生學會坦蕩,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壓力、調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會上一些極端事件的發生正是一些心胸狹隘、封閉的人所為,可見,讓我們都做一個有胸襟的大氣老師影響我們的學生,對整個社會都是有着重要影響的!

通過吳老師的故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用愛換來了愛。他不僅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吳老師很講究語言藝術,一般老師找學生談話,都會説:到我辦公室來一下或者跟我到辦公室去。但是吳老師則會對學生説:你願意到我的辦公室來玩嗎?這前後兩種表達方式給人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學生聽了前者的表達,心裏可能會默默地緊張,是要到辦公室被批嗎?心裏踹踹不安。而吳老師的問法,不僅體現了師生平等,他用這樣的方式表達對學生的尊重,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也就學會了待人接物的方式。吳老師在每一個細節上都很尊重學生,心裏裝着學生的心。

書中每一個平凡而真實的故事都折射出吳老師的人生觀和教育觀。融入心中的同時我也被吳老師的理想深深感動,他的經驗為我們青年教師在教育的道路上做了很好的引導,他的故事是我們青年在成長道路上的寶貴財富。

讀《致青年教師》有感4

選擇讀這一本書,其實是因為它的標題《致青年教師》我就是一名教齡不足3年的青年教師。對於我來説,當學生的時間遠遠地多於當老師的時間,所以我很想知道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可以又應該做到些什麼。打開扉頁,心平如水,合上書本卻百感交集。

感悟“等一會兒,讓他把話説完”--我並不瞭解所有的學生。剛來田稻時,我一直覺得自己年輕,跟學生的年齡差距不大,所以瞭解學生,能夠貼近學生。但是漸漸地我發現,我瞭解的只是一部分學生,那些學習經歷跟我相仿或是相似的學生。而對於那些後進生,我其實並不瞭解,也吃力地感覺自己無法走進他們的世界,嘗試過很多方法,一度想放棄。班上有個男孩,英語的口語很差,每次別的同學都開心地用英語對話,唯獨他開不了口,所以每次小組排序對話,一到他那裏就卡殼,前幾次我都很認真地而耐心地教他一詞一詞地説,早自習、中午的單獨輔導也進行了,但還是一樣每次對話,一到他那裏就卡住。於是一個月後,到他對話的時候,我直接説:“pass跳過”,忽視掉他欲言又止的表情。

直到第二天查閲他的家庭作業時,他在本子上寫道他為了那天的`英語對話,前一個晚上他練習了很久,但是我卻沒有讓他説完。雖然第二天上課,我馬上第一個叫他站起來對話,並且狠狠地鼓勵了他,但我的內心還是慚愧的,因為我沒有“等一會兒”,那一會兒能讓他開口的工夫。但我有慶幸自己是幸運的,因為至少這個孩子,還願意向我解釋,而不是默默地把委屈甚至是恨埋在心裏,讓我有機會去更正自己的錯誤,能夠讓我在以後的工作當中更有耐心地去對待每一個學生。吳非的書中寫道,“只有母親才有這種耐心,她信任孩子,她會等待”,而古語有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為人師表,我們的確應該有為人父母的威嚴,但是更應該有為人父母的“仁心”“耐心”與“寬容”。家長信任地把孩子教給我們,我們就要更加負責地對待每一個學生。

感悟“你願意到我的辦公室玩嗎?”。在書中看到這句話時,我不禁反思,如果我對學生説這句話時候,他們會是一種什麼反應呢?腦中浮現出2個月前的一幕,我跟一個學生説了一句:“你,跟我到辦公室去。”他馬上擔心地説:“老師我是不是犯什麼錯誤了?”其實我只是叫他跟我到辦公室去給我搬作業本和輔導報,但是這樣平常的一句話,因為跟“老師辦公室”扯上關係,他就會馬上聯想到自己犯錯要去挨訓,所以,我不禁反思,我每次叫學生來我的辦公室大多是幹什麼,很慚愧,除了收發作業外,大多數情況是叫那些單詞默寫不過關的人重默單詞。想當然而,如果我對學生説“你願意到我的辦公室玩嗎?”學生可能又會一驚自己是否又犯了什麼錯誤。這説明我與學生的溝通真的不夠,在他們心中老師辦公室還是個“望而生畏”的地方。反思自己,我決定改變自己,師生之間可以亦師亦友,不再讓他們認為“你願意到我的辦公室玩嗎?”是一種危險。

以上是我讀完後最深的感悟,作者的言辭並不華麗,卻真誠質樸,對於身為青年教師的我受益匪淺。

讀《致青年教師》有感5

近期,拜讀了吳非先生的《致青年教師》一書,我深受感觸。作為一名教育大師,他用真實質樸的文字向我們呈現了教學生涯中一個真實的自我,也將教育中寶貴的經驗無私地傳遞給了我們。

初入教壇,我們總是抱持着一份厚重感與責任感,滿懷壯志,憧憬這那一段段師生旅途。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是骨感。慢慢地,我們卻發現,學生的問題層出不窮,各種麻煩事又接肘而來。於是,煩悶、苦惱、抱怨、氣惱......這些情緒漸漸產生,教學也似乎成為了“苦惱的藝術”。雖然此時我在教學這條路上施施而行,已步入了第五個年頭,但壓力迷茫卻常常不期而遇。讀他的文字,我方然醒悟,教師的工作有壓力,但不要被壓垮;有迷茫,但永不要絕望。正如他所説:“我改變不了社會,但我能把自己改造成合格的教師,以不辜負這個職業。”也許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優秀的教師,但合格的教師卻是我們必須為之努力的,這也將是我很長時間內的目標。在閲讀中,我發現了成為合格教師的幾個關鍵詞:

01真實

吳非先生説:“作為指引者的教師,應當引導他去關注、孕育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是的,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首先要做一個有真情實感的人。如果我們都不敢去正視自己,又如何去指引學生呢?曾看到不少這樣的視頻:原本談笑風聲的老師,在步入教室之時,立刻換上一副冰冷的臉。周邊的評論是:變臉最快的人。不可否認,這樣的現象常常出現在我們身邊,甚至回憶起來,自己的記憶中也總是浮現出這樣冷冰冰的老師的臉。為了塑造自己的威嚴,在學生面前我們失掉了自我,用冰冷包裹着自己,從不敢在學生面前袒露自己真實的內心,將“嚴師出高徒”奉為自己的至理名言。但是“嚴”必然需要“假”嗎?我想並不是如此吧,這樣的“假意”只能換來學生同樣封閉的內心,他們掩藏自己的笑容,掩藏自己的想法,成為了一味迎合的“木頭人”,這該是教育真實的樣子嗎?這正如吳非老師所感歎的:“學校本是自由的天地,而我們的繩索太多太多,密得像網一樣。”“不必自欺欺人了,不要作秀,面對假惡醜,如果你是一個有健全情感的教師,你就直率地表示你的憤怒吧!”我想這不僅僅是吳非先生的呼喊,也要成為我們內心的呼喊。

我們常常説孩子是祖國的'花朵,卻忘了花兒雖美,各有不同。曾遇到這樣一個學生——小沈,開學一週我便收到了不少老師對她的投訴:對老師愛搭不理、做事散漫、態度傲慢......本着及時糾正的原則,我也常常對她批評教育,但情況似乎並沒有好轉。一次進教室時,我發現她正和同桌説着什麼,臉上洋溢出燦爛的微笑,我這才猛然醒悟,似乎開學到現在我都沒怎麼見過她的笑容。我和小沈進行了一次獨特的談話,我只提了一個問題:“從開學到現在,老師似乎沒怎麼見過你的笑容,是有什麼不開心的嗎?”接着,我便充滿期待地等着她的回答。一分多鐘的沉默後,她緩緩開口了:“我媽一直説我連年級前100名都沒有拿到......”説着眼眶便紅了。我這才明白,那種種的散漫與傲慢,實則是內心那堵自卑不平的高牆。找到了癥結,對症下藥,增加她的自信,期會考試,她終於考到了70名,知道成績的那一刻,我明白她內心的高牆不復存在了。我想,教師與家長是學生最親近的人,如果我們不去關心、愛護學生們幼小的心靈,那麼我們又如何要求他們懂事、友愛、上進......

樸實的工作態度和發自內心的話語,就像把一粒種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潛心耕耘,就會開出智慧之花。唯有真實的教師才能收穫學生的真實。這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説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02珍視

吳非先生説:“一個連自己專業都不愛的教師不可能成為優秀的教師。”每個人選擇教師職業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我們便要對得起這個稱呼。我們無法自信滿滿地宣誓教導每一個孩子成人,成材,但我們可以堅定地宣言,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我們將熱愛並尊重自己的選擇,併為了這份選擇而努力。

中國古代的老子曾説過,天下大事必做於細,天下難事必做於易。我相信,機會永遠眷顧認真執着的姿態,眷顧謙虛的心,眷顧勤奮務實的態度。教師的工作是繁瑣的,大到班級的教學規劃,小到每位學生的作業訂正,教師都需要主體把握。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最讓我頭疼的便是每日的默寫,常常為了催交,與某位學生展開各種“圍追堵截”,可謂身心俱疲。吳非先生這樣勸告我們:“不是所有的水都要流向一條河的,也不是所有的河都向着大海的。你能做的就是珍惜自己的‘熱愛’。”“優秀的教師應當是一盞不滅的燈,而那‘開關’就在他自己的手裏。”

教學從來都是慢活,“教育是慢的事業。”面對一臉茫然的學生,要多多關注他,教會他如何去聽課;面對從不知做筆記的學生,我們要教會他記錄重點;面對從不參與課堂的學生,要鼓勵他大膽表現自己......在學習的路上,學生的進展各不相同,教師應該有更多的耐心,去等待他們的進步,等待他們“花開”的那刻。每一學年在開學的第一週內,我總會收到了十幾個家長的短信詢問孩子的學習情況。他們對於孩子的關心自然讓我感動很多,但我也總無奈地回覆他們:“請給孩子一些適應的時間。”反觀自己,何嘗不是如此,面對學生的退步,總是焦急冒火,也許真的該給他們點時間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去思考、去改變。珍視自己的教育事業,也要去珍視這一事業的規律。

03真識

作為一名“傳道授業解惑”的人,教師自身要有真才實學,這便要求我們要不斷地去學習,不斷充實自我。吳非先生説:“我們是學者——是‘古之學者必有師’中的‘學者’。同時,又因為我們是‘師者’,故而我們應當比一般人更善於學習。”

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時代的飛速發展,教學理念的日新月異,對教師提出了更多的挑戰。一個人如果停止了學習,也就變成了一桶死水,遲早有一天會枯竭。當水枯竭的時候,教師的工作就變成了重複、重複、再重複。吳非先生也説過:“教育應當是動態的過程,教育者卻可以憑靜態的知識儲備去完成,是教育教學的失敗。”

每次站在講台上,面對幾十雙渴求知識,純潔的眼睛,我就會感到“教師”這兩個字的份量。所謂“傾囊相授”,囊中空空,又如何相授呢?獲得真識的途徑很多,向學校領導學習能夠明德,教導我把握合格教育者的德行;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能夠明智,讓我擁有更多的教學智慧;向家長學習能夠明神,讓我學會多元地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向學生學習能夠明心,使我設身處地去感知學生的需要......這一切都是教師生涯所賦予我們的寶貴的學習財富。一名合格的教師,必然是一位好學的教師。

對於學生來説,教師是他青少年生涯中重要的人物,教師的言行舉止都在默默影響着學生。“教師的心中沒有陽光,學生的心靈上就有可能添上一分陰暗。”希望我們都朝着合格教師的目標越走越近......

讀《致青年教師》有感6

為什麼我的班級成績這麼差?為什麼我常常感到束手無策?我究竟該以什麼態度面對學生?我究竟該做一名什麼樣的老師?這些問題,在我成為教師這兩年常常困擾着我。讀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時而能將我浮躁的心情撫平,吳老師的諄諄話語,他娓娓道來的人生經歷,雖未能完全解惑,卻也為我指出了前進的方向:讓自己慢下來,用心看學生。

讓自己慢下來,用心看學生。首先,我應當放下我的急功近利,放平我的心態。學生是作為人生存於世上,他們有情感,他們有生活,他們不是製造成績的機器。

在追逐成績的道路上,我應當慢下來,用心看學生的生活。他們有的家庭並不完滿,他們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他們有的來自外地,沒有朋友玩伴……尤其,我還是一名國中老師,我所面對的孩子正處於身心急速發展變化的階段。我想,偶爾閒暇時,和學生們聊聊生活,將課堂教學與他們的'生活相連,正如書中所述的那個涉及“離婚”的案例一樣。“心裏裝着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温暖,我想,這是教育的基點。

我應當慢下來,用心看學生的情感。我常常對學生的行為感到不理解,常常埋怨他們不成熟。讀着這本書,自己的想法變得有些可笑,他們本身就是孩子啊。我着急地希望學生們快點長大,讓我“省心”一些,卻從未發現吳老師筆下孩子們的天真活潑。他們願意表達,他們有很多奇思妙想,他們有時沒心沒肺,有時也脆弱膽怯,他們不是大人,但也有尊嚴。我該反省的地方有太多,我應該常常提醒自己,他們是孩子。慢一點成長也無妨,“揠苗助長”從來不可取。我是引導者,也是陪伴者,平等的對話,尊重學生的想法,是我需要學習的方式。

我應當慢下來,用心看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生總有其自己的學習狀態,他們是個體不是整體。面對整個班級上課的我,常常會忽略這個事實。每一個孩子學習的速度是不同的,慢下來,看每個學生課堂的表情,聽他們的討論與回答,課下詢問他們的聽課感受,此外,訓練自己的語言,讓我的每一句話精練且通俗易懂,這應當都是我需要學習做到的。

“教育教學是‘慢’的藝術”,吳非老師如是説。我想,我應當慢下來,認真細緻地面對學生,走進他們,用心地關心愛護他們,在“慢”中,幫助孩子們穩健快樂地成長。

讀《致青年教師》有感7

著名作家高爾基曾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的,縱觀我們的人生歷程,幾乎每一步的成功和進步,都與書籍所教給我們的知識和情感密切相關。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很多方面都亟待提高,在向優秀教師、有經驗的老教師虛心請教和學習的同時,讀一些優秀的教育理論從書,也應不失為提高自身教育素養的一條捷徑。在最近一個月的時間裏,我閲讀了一本名為《致青年教師》的教育理論書,作者吳非。

《致青年教師》是吳非老師的告別講台之作,他把他30多年的教育經驗傾囊相授,對青年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細緻地解答,對大家在教學中可能忽視的一些細節進行叮囑,最主要的是希望青年教師們無論什麼情況下都不要放棄教育良知,做一些有益於這個民族,無愧於未來的事。

這本書共分六輯,分別告訴我們:

一要“做個有胸襟的教師”,教師心胸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學科,就有可能成為樂園;他的學生,才會開墾自己的心靈,建造精神家園。

二“不要急”:教育孩子不要急,個人成長不要急,不要幻想三五年就能成為優秀的老師、名師,不如腳踏實地從合格的教師做起;

三“心裏裝着學生的心”,説孩子聽得懂的話,想孩子想的事,時刻想着我們可能留給學生的記憶;

四要學會“尊重常識”,要知道教育所做的一切不過是常識,不能做拔苗助長,本末倒置,貽笑於歷史的事;

五不放棄理想,即使什麼都看透了,也別放棄;

六為孩子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孩子本當有正常的愛做夢的童年,我們不要驚醒他們的'夢。做過夢的孩子是幸福的,珍惜夢想的孩子也會永遠幸福。吳非老師在文中用平平常常的語言,用真實的事例,用心靈來記錄文字,讀來就如和作者促膝相談那般的親切自然。除了內心的震撼,更是對我的一次及時的精神的洗禮。

尤其在書的自序中看到“對教師職業生命負責”的話時,有點受驚。因為我從開始教學至今還沒想過如此深層次的問題,只是因為喜歡教書,或者是為找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而走上教學的工作崗位。而在一個學期的實際教學中,我也認識到只有熱情的教學是不完美的,對我的職業生命負責,我必須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就如吳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為思想者,學習者,實踐家。雖只讀了短短几十頁吳先生的書我自己心裏就有許多感觸: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們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團結、正氣、奮進的集體,才能鞭策我們的進步;只有積極、向上、陽光的形象,才能讓我們有更多發展的機遇。我們青年,是要自覺起來維護這個集體,推動這個集體,實現集體凝聚的力量。然而,優秀集體的全面塑造,良好集體形象的建立,絕非旦夕之間、輕描淡寫即可成就。它需要我們青年教師每個人每時每刻的關注和努力,需要我們關注細節,關注小事,從我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

“教育無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優秀的教師站在學生面前,不需講話,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他能教給學生比知識重要得多的,是思想,是氣質,還有未來。讀了這本書,我深深理解了,我需要修煉的還有比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東西。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讀《致青年教師》有感8

作為一名教師,我從別人口中聽説了《致青年教師》,很多人對這本書表達了喜愛,讓我越加的好奇,直到我讀了這本書。這本書是吳非XX多年的教育經驗,這些經驗裏有他這些年的案例並且給我解答了很多教學中會遇到的困惑。

在從事這份教育事業的時候,我也有過困惑,疑問。而看了這本書後我突然茅塞頓開了,雖然只有短短几十頁的書籍,卻藴藏了寶貴的財富,讓我感觸頗多。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始終充滿正氣,以陽光、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孩子們,讓他們覺得每一天都應該是活力滿滿。因為唯有正能量的面對所有人,那麼所有人才會時刻被正能量包圍。

在我的教學生涯中,記得有一次。很多孩子不好好聽課,上課講話,擾亂了課堂了秩序,也剛好那一天自己遇到了一些事,那一次自己失態了,不僅發火更接近於暴躁的狀態,把學生們都嚇壞了。雖然我還控制着自己的行為,但那次的發火讓他們對我有了膽怯,不再向平時一樣看到我就笑嘻嘻的跑過來問好,我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自責當中。

讀了《致青年教師》後我發現,原來作為教師,我們要時刻約束要自己的脾氣和行為,要耐心懂得釋放壓力,這樣有助於我們更好的面對教師職業。

我想每一個做教師的人,都很珍視自己的職業,我身邊的老師們也是如此。他們在教育的時候都能感受到教學的`樂趣,每年和不同的學生認識,打交道,在日復一日的教學生涯裏,這是讓人值得高興的事情。儘管我們是多麼不捨看着他們畢業離開,目送他們離開校門的那一刻,心裏似乎空落落的。原來那一刻我們早就將他們當成我們自己的孩子一般。

生活要有儀式感,教學要有幸福感,而《致青年教師》一書裏吳非先生説“教師對自己的職業掙米給你負責”。唯有對得起自己,對的這份職業,我相信在我們不斷教學的時候,我們能夠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感,這種幸福感,讓我們明白教師的可貴之處。看着學生一個個活潑天真的笑臉,我時常覺得自己是幸運的,每天被這麼多孩子包圍,是多麼快樂的事呀。

而我也明白,從事教師職業我必須嚴格的要求自己,不僅僅是學生要學習,我也要學習。我們作為教師,學習知識是重要的,這樣才能有更好的知識,更好的方式,去進行“傳道、授業、解惑”。作為一名時刻幸福的教師,我們應該用我們的光去照亮所有的黑暗,用我們的熱,去温暖每一個人。看着《致青年教師》我不斷的反思自己的過去,無論是對的還是錯的,都會有新的看法和結論,我想每一個人也都該如此,時刻的反省自己,這樣才能讓自己更好的去成長。

在《致青年教師》這本書裏,我看到的都是吳非先生如何去尊重學生,尊重他們的思想,並且如何讓的待人接物,要做好一名老師要從細節上去真正的善於發現。看着裏面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折射出的是吳非先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我深深的被其中的故事所打動,好像看到了自己一樣。我特別喜歡這一段話:“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師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師之心境,如海洋一般遼闊,如長空一樣高遠。教師心胸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學科,就有可能成為樂園;他的學生才會開墾自己的心靈,建造精神家園。人生中能遇上胸襟遼闊的教師,學生自然“大氣”,自然能頂天立地。”這段話對我感觸很深,唯有心胸寬廣的教師才能教出大氣、正直的學生,而心胸寬廣的人,在未來總能走出一片不一樣的天地。讓我們用行動、用青春,去為我們喜愛的教師職業奉獻屬於自己的一份力吧!

讀《致青年教師》有感9

這段時間讀了吳菲先生先的一本書《致青年教師》,全書共分六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共計85篇文章。讀完這些用心靈澆注的文字,彷彿和智者經歷了徹夜的長談,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個境界。

懷揣夢想和激情,走上教學的工作崗位。在兩年的實際教學中,我認識到只有熱情的教學是不完美的,要想對職業生命負責,必須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就如吳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為思想者,學習者,實踐家。教育是一份美麗的事業,她呼喚人的理性追求,呼喚建立美麗的人格。樸實的`工作態度和發自內心的話語,就像把一粒種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潛心耕耘,就會開出智慧之花。

讀完這本書,讓我對教師工作有了更多的瞭解和認識。他那一個個精彩動人,樸實無華的故事,讓我從中學會了很多。教師的言行舉止一定會影響學生,所以教師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一、用真情打動學生,感染學生,孕育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我還是學生的時候,特別喜歡聽老師講他們的真實故事,那不僅是經驗的交流,更是情感的交流,無形中都牽動着我們的心。作為一名老師,同時也是一個普通人,我們有思想,有情感,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比起語言的教育,更好的方法也許就是真實的袒露教師的真情實感,引導學生,感染學生。

二、教師的心中沒有陽光,學生的心靈上就有可能添上一份陰暗。學生處於青少年時期,有很強的向師性,他們會向老師學習,包括教師身上的不足也一併吸收,給學生樹立一個健康的心理,很重要。這是一種生活的氛圍,當我們身邊人總是處於一種憂鬱的狀態,我們自己的心情也會受影響,更何況是學生,他們還不具備完全判別好壞的能力,更應該給他們一個優良的環境。。

三、説學生聽得懂的話。説學生聽得懂的話在教學上尤為重要,當我發現一個問題提出後,很多學生沒反應,這時我會想到我的教學語言是否有問題?學生的成長需要我們的耐心和勇氣去實現,如果我們每次和學生接觸,都能考慮到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考慮到他們人格的養成,關係到他們個人的生命價值,我們可能會更加註重我們的語言表達,加強與學生的心靈溝通。

讀《致青年教師》有感10

最近,我拜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書中平實淡雅的文字,真實形象的案例,非常貼近我們現在的工作和生活,讀後讓我對自己的職業,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它為我們青年教師打開了一扇通向真理的窗户。我邊讀邊反思自己的教師心態、教育行為,真是受益匪淺!讀完這些用心靈澆注的文字,彷彿和智者經歷了徹夜的長談,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個境界。

吳老師在書中通過“做個有胸襟的教師” 、“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這六個方面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闡述了青年教師應該具有的理想和素養。

如在《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這篇文章裏,吳非老師説我們教育孩子們成為人,我們自己首先必須是情感正常的人,所以,當無法抑制自己的的激動和傷感時,就讓我們的眼淚流出來作為老師,我們要做一個有真情實感的老師。説實話,面對學生,我笑過,也哭過。我曾為學生那純潔善良的心靈感動得流淚,也曾為他們中一些同學的不爭氣而傷心落淚。事後,我還埋怨自己太沒出息,感情太脆弱,但看了吳非老師這篇文章後,我明白這是我真情實感的流露,是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作為教師,就是教學生做一個有真情實感的人,而不是一個對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漠不關心、無動於衷、冷眼處之的人。如果我們教出的學生都是冷血動物,那麼這是我們教育的失敗。我認為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真正的人,所以,作為老師,我們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還應該是引導學生去關注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發現真善美的引導者。

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當好學生們領路人,我們還要擁有一個博大的胸懷。因為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師之心境,如海洋一般遼闊,如長空一般高原。教師心胸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學科,就有可能成為樂園;他的學生,才會開墾自己心靈。所以説,教師胸懷博大,學生自然就“大氣”。這其實跟我們常説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是一個道理。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勢必會影響學生的一生。所以,我們不能事事斤斤計較,不能嫉賢妒能,不能心胸狹隘,我們不妨也做一個“肚裏能撐船”的老師,做一個有胸襟的大氣老師。

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做一個專業知識和能力很強的老師。工作中只有愛我們自己專業才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而優秀教師一定是一個與書為友,勤奮好學,博才多識的人。只有這樣,我們心裏的底氣才足,我們也才能用自己的知識與智慧,為學生照耀他們的人生之路。現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識面很廣,興趣很多,如果我們老師還停留在原來所學的知識層面上,不多一些一技之長,那就會變成我們自己與學生不合羣,從而被學生所疏遠,被社會所淘汰。所以,我們教師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素養應當遠遠高於學生,還要多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十八般武器,不需要樣樣精,但起碼能通一些。在當前新大課改的形勢之下,我們老師更應當表現得比學生善於學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學生樹立榜樣,用我們的智慧照耀學生面前的道路。

讀吳非老師的文字,更多地是讓我在平實的語調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讓我們在教育事業上繼續學着、繼續努力着……

讀《致青年教師》有感11

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一書,給我的感覺是作為一名教師我還有很多不足,這本書並沒有大談什麼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而是用飽含情感的筆墨把自己幾十年的教育經驗用生動的事例與我們共用分享,向我們闡述了青年教師應具有的理想和素養,如要樹立服務意識、要學會感恩、學會學習、學會讀書、關注細節、錘鍊業務等,致青年教師有感。全書一共有85篇文章,每讀一篇文章,我都會不由自主地與自己的教育實踐聯繫起來,雖然有的文章不是我們這代人經歷的,但是做老師的道理是很深刻的,值得我們深深地去體會。下面我就幾篇印象深刻的文章談談我的體會:

我讀了《作業評價未必要用同一標準》一文感觸很深。覺得語文作業的答案有時可以是不唯一的,而數學作業更多時候是唯一答案。就算是學生作業中出現了錯誤,和標準答案不一樣,我們數學老師也應該儘可能問問學生是怎麼想的,可能學生的想法非常好,只是在哪一步出現了一點小錯誤,這時的問,瞭解學生思維的過程,幫助他在結點處打開關鍵的點,這樣比單純的打個錯點讓學生訂正效果好的多,我們應該更多關注學生思考的過程,不要僅僅關注思考的結果。文中的最後一小段説:“有位理科教師對我説,他上國小時,數學學得一塌糊塗,可是每次作業做錯,老師批改時用紅比打叉,那個叉叉都很小,稍微大意一點兒還看不清呢;而如果做對了,老師筆下的那鈎鈎可就是大大的了。那位國小老師是個有心人,他是在用心批改學生的.作業啊!”想想自己平時的工作,我沒有關注這一點,相反,如果學生的作業有錯題,我會把錯點打得大大的,主要是怕他們粗心看不到,根本就沒有考慮過打叉也會和學生的感受有關,更沒有想到可能會使學生產生挫敗感。所以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注意重視學生的感受,給他們足夠的鼓勵的同時還應該注意做到不要傷害他們。

在《珍視我們的專業》裏講到:進德修業是個人的事,是自覺的追求,對於一個勞動者來説,專業素養是他的安身立命之本;而對於一名現代教師而言,持續的學習將使他保持精神的高尚,支撐自己作為一個文明人的操守。可以想象一個連自己的專業都不愛的教師怎麼能教好學?怎麼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通常説的“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也是這個道理,“學高”,就是要求教師必須不斷拓寬知識,豐富知識內涵,加深對自身專業和相關學科的鑽研並能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運用於實踐。“身正”,就要求教師具有良好的師德,端正的師風,嚴明的師紀,高尚的師範。

就如書中説到:“優秀的教師應當是一盞不滅的‘燈’,而那‘開關’就在他自己的手中。他的‘亮度’在於他個人的修煉;如果他有電源,或是不斷充電,他就能一直髮光,一直在照耀着學生面前的道路;教師的進德修業應當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終止。”所以,過去我們那種要給學生一杯水,我們就得有一桶水的觀點已經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的一桶水已經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現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識面很廣,而知識更新的又是如此之快,如果我們老師還停留在原來所學的知識層面上,我們遲早會被淘汰。

書末,作者在《讓我回到童年》文章的篇末中説道:“孩子們本當有正常的童年,最好不要驚醒他們的夢想。做過夢的孩子是幸福的,珍惜夢想的孩子也會永遠幸福。人如果過於現實,也就很容易走向猥瑣。”想想看,如果我們每天都能與一羣願意給我們分享他們在家裏喜歡玩什麼玩具,看什麼電視節目,玩什麼遊戲,讀什麼課外書籍、什麼東西最好吃的孩子在一起,我們會不善待他們,善待自己嗎?我們要清楚地明白:小小年紀就懂得生活的孩子是精緻的。適當的環境教育,更能培養孩子們的愛心及同情心,那是教師講大道理也無法取代的。儘管我們教師已是成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失去的東西太多,但我們永遠不要失去飽滿的熱情,無論是對待自己的事業還是對待家庭,都要擁有一顆善良的愛心。如果愛的暖流在心中不斷地湧動,就能像甘泉那樣滋潤身邊的孩子們及家人們。每天到校,我們都應用自己充滿愛的笑容給予孩子們一份好心情,並用愛的魅力將教育教學工作幹得出色,讓我們的人生多一份快樂!

書中有很多話語使我有一種茅塞頓開之感,吳非老師的文字,讓我在平實的語調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並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教育。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要做的還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願我會做好!

讀《致青年教師》有感12

跟崗學習期間,茹清平老師買了很多好書,其中有吳非老師《致青年教師》。以前看過吳非老師的《不跪着教書》,覺得不錯,所以,我又挑了吳非老師的這本《致青年教師》。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我們要有什麼樣的志趣》就讓我深在同感。説實話,我身邊也有不少吳非老師所寫的老師。他們對打麻將、打撲克、炒股票、“偷菜”感興趣。我也曾對此感到不可思議。看了吳老師的文章,我釋然了。的確,我們不可能要求別人接受自己的生活方式。志趣不同,我們只能要求自己能有較高尚的志趣,要求自己不能鬆懈。至少,我要讓學生少遇到一個只關心汽車、房子,而對讀書、甚至於教學都沒興趣的老師吧。吳非老師説得對: “對教師職業生命負責”,是教育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的職責,更應當是我們教師自身的追求。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是一個“思想者”“學習者”“實踐者”“寫作者”。

《做個有胸襟的老師》這篇文章,讓我我更加深信: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師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好的老師,其心境如海洋一般遼闊,如長空一般高遠。教師心胸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他的學生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學科,就有可能成為樂園,他的學生,才會開墾自己心靈,建造精神家園。人生中能遇上胸襟遼闊的教師,學生自然“大氣”,自然能頂天立地。為了讓學生胸襟開闊,我能不要求自己做個有胸襟的教師嗎?有不少老師過多的指責學生,説現在的學生胸襟狹窄,太過“小氣”。我們當然可以從家庭、社會找到原因,但為什麼不反思自己:做為一個老師,我是一個“大氣”的人嗎?我的胸襟有多寬呢?

《不是活潑,是缺乏教養》一本中,吳老師雖然只提到了一些青年教師的缺乏教養。我所想到更多。教育者的缺乏文明素養,他的學生就可能粗俗。我們的教育在硬件上並不比發達國家差(至少珠三角的城市是如此),可我們的教師的理論基礎、教育理念、文明素養方面與人家的差距是多大呢?更可怕的是,不少教育工作者不僅沒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反而將缺點看成優點,鼓勵自己的學生、子女也“活潑” 。他們還將“有禮”看成是受束縛,將指責、抱怨當成是“有思想”,將上網玩遊戲當成是趕上了時代。我不知道學生——還缺乏判斷能力的孩子會被引導向何方?

回顧《不能讓學生認為我們不認真》這篇文章,我一直深深反思我自己:在我的教學過程中有沒有出現過不認真?吳非老師的一句話“我寧可讓學生認為我的教學水平差,也不願意他們認為我不認真”説到了我的心裏,我更加明白了我以後的工作該怎麼做。

《不能疏忽的教育細節》這篇文章中説道“因為工作繁重,事務龐雜,許多教師的案頭總是堆滿了各種東西。如果擺放有序,關係不大。如果既雜且亂,學生看到了,他對自己的雜亂無章也會變得無所謂。在行為習慣的養成上,教師常常是榜樣。看到一些教師注意辦公桌的整潔,簿本擺放整齊,私人物品和辦公用品位置安排恰當,學生對他們的教學自然會多一分信任感。”我想到了我自己,有很多時候也會因為各種原因,我忽視了教育中的細節問題,真是倍感羞愧。校園裏有些事,在教育圈外的'人看來,似乎微不足道,也很少有人去關注,但對教育者來説,如果不關注細節的作用,很難為人師表。在和老校友的接觸中,我發現他們能記住當年學習生活中許多有意思的細節,教師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過他們,如影隨形半個世紀,還會通過他們傳到更遠的年代。

教學,特別是語文學科的教學要承擔起更多的教育功能,決不僅僅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學生終生的發展,這一點應該不會有什麼不同看法。遺憾的是,我們當老師卻常常將此掛在嘴邊,卻不能落實於行動。

學生在青少年時代讀什麼書,思考什麼樣的問題,將決定其一生的精神高度。語文教學要讓學生追求更高尚的人生理想,有更大的人生格局,需要他們自身的努力,更需要老師,特別是語文老師的辛勤付出。

讓我們始終記住:我們是教師,我們對學生、對孩子有更多、更大的責任……

讀《致青年教師》有感13

從某種程度上説,“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共識。因此,在現實中,教育出現了不少違背發展規律,甚至是“大躍進”的現象。前一階段我讀了《致青年教師》,給了我很多借鑑。 特別對於教育的一個特徵:慢有很深的感受。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他帶給我們的首先是教育理念上的衝擊。相對於一些急功近利的教育行為,“教育是慢的藝術”帶給了我們更多的從容與淡定。正如吳非所言,教育是慢的藝術,需要細緻、耐心,但有時非常容易就是訓斥、強迫、禁止。當然這有教育體制的原因,但更可能是教師自身教養、對教育的責任、對孩子的愛心出了問題。的確,我們不少教師以“為學生好”的名義,做了很多不利於學生髮展的事情,這是需要我們教師反思的。

社會現狀反映了國人的一種浮躁心態,是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祟。這一思想也開始衝擊着我們的教育。我們搞素質教育,就一股腦的把素質教育的種種做法,比賽似的加於我們的學校,各種興趣班一擁而上,學校紛紛構建了屬於本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霎時間,每個學校熱熱鬧鬧,看似精彩紛呈。有人竊喜:素質教育已在我校提前結出成果了!可是,用不了多久我們就會發現,這樣的快,只是為素質教育穿了一件外衣而已,沒有實際的意義,是違背素質教育規律的。教育的快,還表現在片面追求升學率上。這也是一個極端。有人説,我只要升學率高了,就能遮百醜,於是乎,加班加點,搞題海戰術,讓學生沒完沒了的做作業,沒完沒了的考試,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還美其名曰: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生是承受痛苦了,但也沒發現學生得到舟啊。急速提高升學率與提高教學效率,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前者,是帶有明顯功利色彩的行為,屬於拔苗助長。

蘇霍姆林斯基説:“生命既是一種強大的生命力,同時也是一種脆弱的極易損傷的作品,有時只消一句冷酷無情的話,就足以扯斷一根纖細的生命線。”是啊,教育的使命就是用耐心攙扶生命成長的一段時間,孩子的成長的過程就是不斷地自我確認、自我調節、自我控制的過程,我們可以給予學生一時的攙扶,但我們總不能拖着孩子跑啊。

在生命化教育的理念中,教師需要用生命去影響生命,用生命去推動生命,用生命去潤澤生命,在生命化教育的高度下,教育毫無疑問就是慢的藝術。如果教師用生命的高度來看待學生的成長,學生的學習生活就是他們生命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學習是否愉快,這其實關係到學生的生命質量。因此,讓“教育是慢的藝術”的理念成為越來越多教師的共識,讓教師們在繁瑣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對學生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寬容,多一些期待,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引領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現在的教育不缺宏大的理論,更需要的是迴歸常識,教育是慢的藝術,其實就是一種常識,需要我們去尊重。

教育是慢的智慧的藝術。教師要用心慢慢去做,這體現了對學生生命成長的尊重。教育是潤澤心靈的藝術,不能急於求成,要有足夠的期待、耐心,減少教育浮躁與功利,這是教育真正的精彩。教育應該慢下來,欣賞細水長流的美妙風光。慢下來靜靜地看,我們就會驚喜地發現,所有一切依然是美好如初,抑或是更加美好。慢教育是對中國傳統教育思想“潤物細無聲”、“大愛無痕”、“誨人不倦”、“鍥而不捨”等精髓的通俗詮釋,對我們也是一種訓誡。慢下來,我們才能從容領略教育事業的精彩;慢下來,我們才能細膩感受教育生命的神聖;慢下來,我們才能咀嚼教育生活的美好;慢下來,我們才能夠輕輕觸摸教育行走的真實!教育,就是扶着生命慢慢走!慢教育是新課程的一種態度,是教育的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教育智慧和能力!我正享受着這個“慢”的狀態,他是最自然的也是最真實的!

讀《致青年教師》有感14

暑假我把吳非老師的《致青年老師》一書讀了幾遍,感觸很深,我想把它與我們青年老師共勉。

在書的自序中看到“對教師職業生命負責”的話時,有點受驚。因為我從開始教學至今還沒想過如此深層次的問題,只是因為喜歡教書,喜歡面對一張張孩子們純真的面孔,而走上教學的工作崗位。而在一個學期的實際教學中,我也認識到只有熱情的教學是不完美的,對我的職業生命負責,我必須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就如吳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為思想者,學習者,實踐家。雖只讀了短短几十頁吳先生的書我自己心裏就有許多感觸: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們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團結、正氣、奮進的集體,才能鞭策我們的進步;只有積極、向上、陽光的形象,才能讓我們有更多發展的機遇。我們青年,是真正要自覺起來維護這個集體,推動這個集體,實現集體凝聚的力量。然而,優秀集體的全面塑造,良好集體形象的建立,絕非旦夕之間、輕描淡寫即可成就。它需要我們青年教師每個人每時每刻的關注和努力,需要我們關注細節,關注小事,從我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

很多青年教師選擇教育更多的是為找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當做了教師,發現教師之苦之累遠出乎自己的想象,加之經濟大潮席捲下,對教育工作得過且過,內心裏想着能跳出這一行,徹底翻身解放。然而這個身真那麼容易就能翻的嗎?不準備做教師,你準備做什麼?辦公司做生意?競聘做電視主持人?做一番深思後就會發現,這些夢想的崗位往往只是個夢想,這些夢想的'存在除了繼續幹擾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再不能起到任何推動人生的作用。生氣的時候也想隨便做什麼反正沒做教師這麼窩囊,上面有領導得罪不起,下面有學生稍一越界跟你人民來信。可氣過之後還能怎樣。不少青年教師就在這種目標混亂的無謂中長久徘徊,消耗自己最珍貴的黃金年華,及至過了浮燥歲月,安靜下來了,卻也再沒有青春活力,再沒有奮鬥的勇氣,一切就在表面的安逸中走向人生的盡頭。這樣一來,教育沒做成什麼,自己的生命也沒做成什麼。

閲讀《致青年教師》之後,曾給予我前所未有的震撼。《致青年教師》全書共分六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共計85篇文章。讀完這心靈記錄下的文字,我彷彿經歷了一次洗腦,走進了教育的另一個境界。

讀《致青年教師》有感15

在寒假裏,我拜讀了吳非先生的《致青年教師》,全書共分六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總共計85篇文章。讀完這些讓人倍感薰陶的文字,彷彿和智者進行了促膝長談,也讓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個境界。

對於剛入職半年的我來説,吳非先生《致青年教師》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也使我在教育教學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彎路。在《致青年教師》“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中的一篇文章令我感觸頗深,那就是“教師的心中要有陽光”這一篇,在文章中寫道“有節課,説到巴爾蒙特的詩句‘為了看看陽光,我來到世上’,看到有幾位學生眼睛發亮,有一位激動的淚光閃閃。我喜愛這句詩,為之而感奮,我也為學生的感奮而激動。我覺得,青年的心中裝着這樣的詩句,他的人生就會一直被光明照亮。”只有教師的心中擁有陽光,學生才能被陽光所照耀;也只有陽光的教師才能培養出陽光的學生。在我們決定成為教師的那一刻,那我們就要從教師這一神聖的職業中尋找和感受快樂,然後用陽光的心態去温暖學生,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與成長的快樂。在教育教學的道路上,每位教師都應該思考如何成為給予學生陽光的老師,又如何讓學生將他們感受到的那束陽光再去給予別人,温暖別人。

在“不放棄理想”這一篇中也引起了我的共鳴,理想和夢想是人生中一直在追逐的那束光,是指引我們勇向前方的精神動力。理想是一個人最為寶貴的東西,追逐理想的人光彩熠熠。而對於教師來説,理想也是不可或缺的。吳菲先生認為“教育是為明天的社會培養合格的人,所以教師必須要有理想。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未來的社會超越今天的文明,這就是理想。教育本身就是美麗的事業,她呼喚人的理性追求,她呼喚建立美麗的人格,她當然需要理想。”教育是理想者的事業,教育要培養理想。理想也是指教師心中的那一份信念感,正是教師所擁有的信念感才賦予了教師職業的神聖感。若有一天教師的理想信念不再,那她的課堂就會失去活力和激情,就會像“機器人”一樣,過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機械的枯燥的生活。吳非老師在這一篇提到“青少年需要有夢想的教師”只有教師心中擁有理想和夢想,那她的課堂才會富有生趣,她的言語才會感染到學生,這樣才能為社會培養出合格的人。

吳非老師《致青年教師》中的文字,讓我在平實的語調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教育教學的道路,並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正視教育。在教育教學的道路上,我要做的還有很多,我也會更努力地做到最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