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年教師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3.01K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致青年教師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致青年教師讀後感

致青年教師讀後感1

最近,有幸拜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一書。以往,總是覺得這種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太深奧,看得很累但收穫甚少。可是,翻開《致青年教師》一書,會發現它的目錄很新穎,都是一些拉家常的話,不禁讓我有興趣繼續深入閲讀。於是,一個個真實的案例浮現在眼前,這些案例都是曾經或者現在正發生在我身邊的。

捧着這本書,就好似在與一位資深的老教師促膝而談,讓我一下子就把整本書看完了,吳非老師主要通過“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這六個方面,結合自己的切身經歷,闡述了青年教師應該具備的理想和素養。我邊讀邊對照自己的教育過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發現和吳老師還是有很大的距離。吳老師提出的觀點,展示的事例,讓我牢牢記住在心間。

讀了《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高一時候的語文老師。他是一名大學剛剛畢業、長相陽光、性格温柔的男老師,他從不向同學們發脾氣,即便大家認為他“好欺負”,在他課上行為放肆:有人吃東西,有人睡覺,有人換座位,有人坐地上聽課……老師也從來不發脾氣,只是默默歎氣。直到有一天,老師終於爆發了,他居然當着全班同學的面流淚了,我們都震驚了,一位男老師居然會對着學生流淚。老師説,他把對我們的放縱當成了放鬆,對我們很無奈。那天老師倒出了他的所想所思,後來我們的語文課堂煥然一新,再也不是從前的雜亂無章。這件事至今讓我記憶猶新,這不正是吳老師所説的:不要在學生面前掩飾自己的情感,不要擔心在學生面前流淚,如果這一切有利於他們人性的甦醒。倘若你竭力掩飾,有可能會被學生誤認作是冷漠,也有可能會讓敏感的學生也去學習剋制和忍耐。把你的愛,你的悲傷和失望,甚至你的恨,都真實地袒露在學生面前吧!

作為老師,我們還應該珍視自己的專業。在我的身邊,很多老師都很珍視自己的專業,他們從自己的學科中獲得教學的樂趣,也獲得生活的樂趣。因為教師這份職業可以讓你的成就感得到充分的滿足。一個連自己的專業都不愛的.教師是不可能成為優秀的教師。優秀的教師是一盞不滅的燈,而那“開關”就在他自己的手裏。他的“亮度”在於他個人的修煉;如果他有“電源”,或是不斷充電,他就能一直髮光,一直照耀學生前面的道路。我們想要當這盞不滅的燈,就要不斷學習,不斷充電。

過去,我們常説要給學生一杯水,我們教師就要有一桶水。如果這是一桶幾十年不變的水,那必將是一桶死水。要讓學生得到一杯水,那必須是一桶常流常新的水。

致青年教師讀後感2

我記得剛步入教師這個行業的時候,就思考過這個問題,我要和學生成為朋友嗎?和學生成為朋友會不會影響我的教師威嚴?什麼情緒應該外放,什麼情緒要隱藏,我確實不知道怎麼下手,就這樣什麼經驗都沒有的我開始了我的教師生涯。

剛開始讀這本書時,第一篇文章就吸引了我,題目是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在這之前,我一直認為教師不應該當着學生的面哭,再難受也應該在他們面前堅強,可看完之後我深思了,我們要教育孩子的成長,我們首先自己必須是情感正常的人,應該把你的愛,恨,失望都展現給他們,一直困擾我的問題好像突然解決了,我之前一直在糾結要和他們怎麼相處,哪有什麼該不該,哪有什麼條條框框,每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每個教師也是不一樣的,教學方法相處模式當然也是不一樣的,聽別人怎麼相處倒不如做好自己。

記得剛開始教學之前,立志要做一個讓學生害怕的教師,覺得這樣的班級好管教,於是我經常繃着臉,下課也不和他們交流,因為我知道自己的本性温柔,怕露餡,就這樣過了一個星期,有一次一個學生對我説老師你好可愛啊。我驚呆了,我都表現的這麼兇了,怎麼會可愛,當時我再也憋不住了,就笑了,然後一羣學生圍着我説話,我漸漸瞭解了他們,私下的樣子和課上也是不一樣的可愛,我不再忌諱在他們面前表現真實的自己,和他們的關係也越來越近,有什麼麻煩學生也比較依賴我,我擔心的上課不好管的問題也並沒有發生,他們因為喜歡我,也特別聽我話,有次我們班沒有考好,等到下課他們給我寫了一封信,給我道歉説給老師丟臉了,我也十分沒有出息的哭了,我想他們比我可愛多了,直到現在想起我的孩子們,我也是滿滿的感動,他們如今有什麼問題也時常找我談心,我很慶幸和他們成為朋友。不要怕和孩子成為朋友,不要怕在他們面前展示真實的自己,因為當你是真實的.,孩子也是真實的。

今年我教了一年級,他們可真的是小朋友,和他們聊天感覺特別可愛。我會開心會生氣也會假裝賣慘,激發他們的人性,同時真實的在做自己,不再糾結無用的條條框框,不再給教師畫圈,哪有什麼情感上的規矩,情感是沒辦法控制,我喜歡他們,喜歡我所有的孩子,我為什麼不能大大方方的和他們做朋友呢,我想,我們是在互相成就,互相成長。

致青年教師讀後感3

從小我就只有一個理想,長大後我一定要當一名老師,一名老師。那樣我就可以每天和小朋友們在一起,沒有憂愁沒有煩惱。滿懷着對教師工作的憧憬和希望,我開始了我的教育生涯。但是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常常讓我感到顧此失彼。我不知道怎麼樣才能給他們上好課?不知道怎麼去管理好班級?不知道怎麼去接待家長?面對接二連三的問題,我一邊向老教師請教,一邊在書中尋求幫助。其中《致青年教師》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致青年教師》全書共分六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共計85篇文章。因為時間的關係,我沒有把這本書全部閲讀完,但是選讀完幾篇那用心靈記錄下的文字,我彷彿經歷了一次洗腦,走進了教育的另一個境界。

讀着《不要急》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彷彿感覺面前不再是一本書,而是一位作者就坐在你面前,他清楚的知道你內心的困惑,並告訴你應該怎麼做。對學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一羣獨特的孩子,我們不能看到他們未來的樣子,但是我們可以想象,我們能給他們的只有愛心,耐心,對我們的孩子實施持之以恆的教育。

在《做個有胸襟的教師》和《為什麼你的學生缺乏氣度》中,吳老師啟發我們為了我們的學生,讓我們的心胸開闊起來。因為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師胸懷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確,處在青少年期的學生最易受外界的影響和同化的,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勢必影響學生的一生。現今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教會學生學會坦蕩,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壓力、調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會上一些極端事件的發生正是一些心胸狹隘、封閉的人所為,可見,讓我們都做一個有胸襟的大氣老師影響我們的學生,對整個社會都是有着重要影響的!

“教育無小事”,“生活及教育”,一位優秀的教師站在學生面前,不需講話,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他能教給學生比知識重要得多的,是思想,是氣質,還有未來。讀了這本書,我深深理解了,我需要修煉的是比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東西。

太多的文章給了我太多的啟示,我願在工作之餘慢慢品味這本書,細細品味教師這個職業。

致青年教師讀後感4

吳非老師在《致青年教師》中寫到:“我半生做教師,越來越感到,我們日常工作所做的一切,不過是遵守常識。”“常識”就是“基本知識”,我們日常工作就是教育教學,那教育教學的常識是什麼?

新教育提出的“讓人成為他自己,一個完整的自己”是常識;李鎮西老師説的“用兒童視角做教育”是常識;“最起碼的尊重,最樸實的教學”是常識;“教育的重要特徵是慢,必須遵守,不能繞過去”是常識;愛孩子是常識;相信孩子也是常識······

原來這些都是常識,可我們每天是否在遵守常識呢?

在學校現場,很多老師為了考個好成績,拿個好名次,一味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考得不好,就用罰抄十幾乃至幾十遍的方法來補自己的教學之不足,全然不顧學生的感受,這樣的現實還時有發生。

課堂上,教師不厭其煩地分析着、講解着,學生成了裝知識的容器,給一點就裝一點,不給就等着,學生沒了問題意識,沒了自主思維,甚至沒了自我,這樣的課堂也存在着。

有些老師對學生説話淺薄粗俗,更有甚者惡語相向,他們或許不知道自己在學生心中是什麼形象,更沒有想到自己的教育語言會對學生產生什麼樣的壞影響。

大家都知道教育憑藉的是人的愛心與智慧,“教”和“學”的關係就是人與人的關係。可當我們高高舉起所謂“教師的尊嚴”旗幟,俯視學生時,又怎能奢望學生的親近呢?由於我很少批評學生,學生和我走得比較近,和學生談話時也多是温和的語言,曾有同事見了説:“你班學生怎麼不怕你呀!”呵,為什麼非要讓他們“怕”我呢?難道不怕就不是老師了嗎?“親其師,信其道”是我們經常説的一句話,這句話不也是常識嗎?很多老師嘴裏唸叨着這句話,手裏卻拿着懲罰的“鞭子”,沒有“親”,何來的“信”?

如果能把名利看得淡泊些,能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考慮,把學生的成長放在第一位,就不會採用無用的罰抄形式和無休止的繁瑣講解了;如果能時時想到自己的每一句話,都關係到學生的人格養成,關係到學生的思維品質,或許會重視話語方式,不敢有粗俗的行為;如果懂得好的'關係就是好的教育,就不會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把學生當成朋友或孩子。

再次回味吳非老師的那句話:“我們日常工作所做的一切,不過是遵守常識。”可即使是常識,也需要學習,也需要發現,也需要維護。不是每一個人都會發現這些教育常識,或許一個教師,要通過十幾年或更長的時間才能找到,而這也都是在不斷學習中總結髮現的,同時又需要眾多發現者在以後的實踐中去努力維護,做一個不違背常識的教育者。

老師們,教育常識就在那裏,你可看得到?又能否做得到?

致青年教師讀後感5

利用課餘時間,我拜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書中平實淡雅的文字,真實形象的案例,非常貼近我現在的工作和生活,讀後讓我對自己的職業,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它為我們青年教師打開了一扇通向真理的窗户。我邊讀邊反思自己的教師心態、教育行為,真是受益匪淺!書中吳非老師通過一個個典型的案例,用其平實的語言引領我感悟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懷揣夢想和激情,走上教學的工作崗位。在兩年多的實際教學中,我認識到只有熱情的'教學是不完美的,要想對職業生命負責,必須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就如吳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為思想者,學習者,實踐家。教育是一份美麗的事業,她呼喚人的理性追求,呼喚建立美麗的人格。樸實的工作態度和發自內心的話語,就像把一粒種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潛心耕耘,就會開出智慧之花。

在第三章中的“等一會兒,讓他把話説完”和“作業評價未必要用統一標準”的內容讓我感悟頗深。在教學中,我很容易“急”,有着恨鐵不成鋼的心態,每上完一節課,都很希望所有的學生能接受我的觀念,都能獨立,正確的完成的作業,但往往是事與願違。於是我就會覺得是他們腦子不開竅。現在想想,我真的是一廂情願。就連我自己對任何事情也會有自己的思考,甚至需要一個更漫長的過程,更何況是學生呢?因此,好的教育除了智慧,還在於有耐心。作為教育者,要有種樹人的耐心,在平靜中等待。同時,在堅持一碗水端平的教育原則下,我們還應個別對待。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亮點,不要以某一標準去評價,斷定一個人的成敗,這樣很容易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我們要以同樣的眼光對待每個學生。

對於青年教師,“青年”説明還有很多東西要去學習,去思考,去理解,去實踐;“教師”説明要傳道受業解惑,更説明要努力超越,以至擁有精湛的傳授技巧和高超的教育藝術。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應該負責,無論是對學生的教育,還是自己的專業發展。而且每時每刻都要意識到這一點:自己教育教學業務的錘鍊,不只是為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價值的展現。

吳非老師的文字,讓我在平實的語調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並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教育。我要做的還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願我會做好!

致青年教師讀後感6

"一個冬日的午後,暖暖的陽光散滿大地,泡上一杯香茗,悠閒地坐在陽台上愜意的享受着冬日難得的温暖。耳邊傳來一位長者語重心長的話語,與我探討一系列關於教育、教師的問題。那些話語發自肺腑,誠懇而又不帶一絲官腔。那些問題切合實際也符合我們的特點。"上面這些是我讀了吳非的《致青年教師》後的真實感受。

這次教導叫我在網上買了這本書,自己也順便捎上了一本,機緣巧合的拜讀了這本對我意義深遠的書。説實話在未讀之前,我看了書名就對這本書產生了牴觸。又是一本教訓我們青年教師的書,又是一大通關於教育的理論,看着頭就大啊!假期中閒暇時我信手翻開了這本被我束之高閣的書。一下子我被他的目錄吸引了,"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不要因為這樣的話而自得"、"我是來欣賞同行的"......一個個獨特的標題就這樣把我帶進了這本書裏。

通讀一遍後真的感覺這本書沒有那些高高在上的感覺,就如同書中説的就是自己的事一樣。同時作者也為我們指出了許多誤區和錯誤。感謝書本讓我明白了教師的胸襟能夠影響學生的氣度。也讓我明白了我們現在從事的是教育,它的特徵是慢。同時我也知道了如何讓學生喜歡我的課、課前緊張是正常的......等等許多往日困在我心裏的問題這本書差不多都為我解答了。

讀着這本書我也時常反思我過去的教學生活,記得我剛工作的兩年我的教育成績可以説是極糟的。現在想想當時的我除了缺教學經驗外我還真的做着愚蠢者的"苦幹"。再想想我現在的.教學我更重視學生了,教學過程也流暢了。這些經過挫折而得到的經驗跟書中所説的不謀而合。過去我要求學生一天背單詞,他們背不出就是訓,就是罰。現在看來這是嚴重違反教育規律的,教育的特徵是慢。有的時候學生的記憶力有限逼他們有時得到的恰恰相反。

讀完書後我也為作者注重情感和人文關懷而感動。一位德高望重的特級老教師對青年教師的理想和愛的關心,怎叫人不感動啊!在書的最後兩個特輯作者不惜筆墨的告訴我們要心中有理想、心中有愛。這循循善誘的話語我真的記下了!

整本書我是用了4天讀完的,我覺得我讀的不夠,我將讀第二遍,相信這也不會是我讀這本書的最後一遍!

致青年教師讀後感7

暑假我把吳非老師的《致青年老師》一書讀了幾遍,感觸很深,我想把它與我們青年老師共勉。

在書的自序中看到“對教師職業生命負責”的話時,有點受驚。因為我從開始教學至今還沒想過如此深層次的問題,只是因為喜歡教書,喜歡面對一張張孩子們純真的面孔,而走上教學的工作崗位。而在一個學期的實際教學中,我也認識到只有熱情的教學是不完美的,對我的職業生命負責,我必須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就如吳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為思想者,學習者,實踐家。雖只讀了短短几十頁吳先生的書我自己心裏就有許多感觸: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們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團結、正氣、奮進的集體,才能鞭策我們的進步;只有積極、向上、陽光的形象,才能讓我們有更多發展的機遇。我們青年,是真正要自覺起來維護這個集體,推動這個集體,實現集體凝聚的力量。然而,優秀集體的全面塑造,良好集體形象的建立,絕非旦夕之間、輕描淡寫即可成就。它需要我們青年教師每個人每時每刻的關注和努力,需要我們關注細節,關注小事,從我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

很多青年教師選擇教育更多的是為找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當做了教師,發現教師之苦之累遠出乎自己的想象,加之經濟大潮席捲下,對教育工作得過且過,內心裏想着能跳出這一行,徹底翻身解放。然而這個身真那麼容易就能翻的嗎?不準備做教師,你準備做什麼?辦公司做生意?競聘做電視主持人?做一番深思後就會發現,這些夢想的崗位往往只是個夢想,這些夢想的存在除了繼續幹擾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再不能起到任何推動人生的作用。生氣的時候也想隨便做什麼反正沒做教師這麼窩囊,上面有領導得罪不起,下面有學生稍一越界跟你人民來信。可氣過之後還能怎樣。不少青年教師就在這種目標混亂的無謂中長久徘徊,消耗自己最珍貴的黃金年華,及至過了浮燥歲月,安靜下來了,卻也再沒有青春活力,再沒有奮鬥的.勇氣,一切就在表面的安逸中走向人生的盡頭。這樣一來,教育沒做成什麼,自己的生命也沒做成什麼。

閲讀《致青年教師》之後,曾給予我前所未有的震撼。《致青年教師》全書共分六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共計85篇文章。讀完這心靈記錄下的文字,我彷彿經歷了一次洗腦,走進了教育的另一個境界。

致青年教師讀後感8

這個暑期過的不平凡,去阿城學習期間,每人發了一本吳非著的《致青年教師》,在書的自序中看到“對教師職業生命負責”的話時,有點受驚。因為我從開始教學至今還沒想過如此深層次的問題,只是因為喜歡教書,喜歡面對一張張孩子們純真的面孔,而走上教學的工作崗位。而在一個學期的實際教學中,我也認識到只有熱情的教學是不完美的,對我的職業生命負責,我必須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們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團結、正氣、奮進的集體,才能鞭策我們的進步;優秀集體的全面塑造,良好集體形象的建立,需要以下幾點:

一、要樹立服務意識因為真正良好的教育一定是具有服務精神的教育。服務不僅僅是一句問候,一個微笑,一種獎品和一句讚揚,真正的服務應該在課堂。比如:你是否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了;課堂上是否關注每一位學生了;你為學生提供學習方式了沒有?學生這節課有發展嗎?這種隱性的服務理念應該是我們真正意義上的服務。

二、要學會感恩只有具有感恩意識的`人,才具有奉獻愛心的精神。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感謝社會給予我的這個崇高而又偉大、穩定而又令人羨慕的職業。教師令所有人敬佩二,要感謝在各個崗位上做奉獻的納税人,無論是工人還是個體勞動者。既使他們起早貪黑,生活無着落,也在為我們提供着經濟保障,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教育他們的子女。第三,要感謝我們的學生及其家長,因為教育的產品是服務而不是學生,而購買這個服務的是家長,家長是學校的上帝。而消費者才是推動產品不斷更新和質量提高的最強大的動力。第四,要感謝我們的同事及生活在你周邊的每一個人。

三、關注細節“以身立教,為人師表”是我們行為永遠的準則,無論做什麼事情,我們都要考慮孩子們投在我們身上的目光,應該考慮我們該給孩子們展現些什麼。我們應該關注我們言行中的細節:表現出我們的激情,因為激情不僅會被感染,而且是一位優秀教師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展現一種好的態度,表現出你的喜愛、關心和尊重,因為態度是會影響的。我們的事情別總讓學生做,因為孩子們是有思考的:自己的事情不是自己做嗎?隨手關燈、隨手關緊水籠頭是不難的,節約紙張、愛護教學工具是自願的,我們節約的習慣是帶給孩子們最樸素和最美好的禮物。遵守時間,遵守諾言。我們對規定和允諾的實現,帶給孩子們的將是一生接人待物最厚重的體驗。

青年教師楊恆奇説過:“學習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保鮮劑’”,由人及已會很有收穫。我們會關注孩子們的每一本作業,因為他是孩子們學習收穫的晴雨表。我們會嘗試着改變,讓我們的教學方式逐漸讓孩子們喜歡,讓我們的教學成果更加豐碩。

致青年教師讀後感9

這本書吳非老師通過“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這幾方面結合自己教育、教學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闡述了青年教師應具有的理想和素養。

書中講述了青年教師的很多困惑,並從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的角度提出很多好的建議,以及對教育的深層闡述。讀完這本書後,我感觸最深的有以下幾方面。

如在《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一文中,吳非老師指出: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師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師之心境,如海洋一般遼闊,如長空一般高原。教師心胸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學科就有可能成為樂園;他的學生才會開墾自己的心靈,建造精神家園。人生中能遇上胸襟遼闊的老師,學生自然“大氣”自然能頂天立地。這是吳非老師教育我們不僅要做好學生的老師,更重要的是要做一個胸襟遼闊的良師。

我們經常説:“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學生。”教師的習性會不自覺的影響學生,更重要的,是教師的行為直接對學生起了一個示範。就像吳非老師在《不能忽視的教育細節》中指所説:因為工作繁重,事務龐雜,許多教師的案頭總是堆滿了各種東西。如果擺放有序,關係不大;如果既雜且亂,學生看到了,他對自己的雜亂無章也會變得無所謂。在行為習慣的養成上,教師常常是榜樣。看到一些青年教師注意辦公桌的整潔,書本擺放整齊,私人物品和辦公用品位置安排恰當,學生對他們的教學自然會多一份責任感。所以作為一名教師,決不能在教學的同時忽略了一般的細節,特別是作為一名特教教師更是如此,因為聾啞學生的模仿能力更強,我們特師的教養對聾生的影響力會更大。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碰到難教的`學生時會急,在我們面對聾生聽不懂、學不會的時候更容易急。在《不要急》中,吳非老師告訴我們: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慢”,教育教學是“慢”的教育。對學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是呀,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一羣殘疾的孩子,我們不能看到他們未來的樣子,但是我們可以想象,我們能給他們的只有愛心,耐心,對我們的孩子實施持之以恆的教育。

“教育無小事”,“生活及教育”,一位優秀的教師站在學生面前,不需講話,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他能教給學生比知識重要得多的,是思想,是氣質,還有未來。讀了這本書,我深深理解了,我現在需要修煉的是比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東西。

致青年教師讀後感10

吳非老師在《致青年教師》封底寫到:“我經常憧憬這樣的圖景:在早晨的陽光中,孩子們哼着歌向學校走去,有時能停下來看看太陽;學生能經常地向教師提出有意思的問題,課堂上經常能有愉快的笑聲;中午,他們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國城鄉同一標準的營養餐;學生能保有自己的愛好,下午4點起,他們在球場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圖書館查閲資料,在實驗室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晚上,做完作業後,捧起一本詩集,輕聲地讀給媽媽聽……”,我想這就是吳非老師心中理想的教育。

吳非老師在《致青年教師》的自序中也寫到:“這些年教育界最重要的任務,可能是捍衞常識……教育工作,不過是依據常識並教會學生遵守常識,學會學習並養成好習慣。”這些我也深有體會,我們現在如果碰到問題學生,往往是高中責怪國中,國中責怪國小,國小就責怪幼兒園,而幼兒園責怪家長。為什麼在國外,中國人被認為素質低,甚至出現的種種歧視,我覺得和常識的教育很有關係,我們現在更多的是關注學生的成績,關心考了多少分,雖然強調素質教育,現在的小孩要上那麼多的興趣班,但是我們很少去關注他們平時的表現,比如,上學路上有沒有遵守交通規則,垃圾有沒有亂扔,有沒有主動讓座等等。平時也總是看到有開車闖紅燈的,隨意變道的`,開車打手機的,公園裏垃圾亂扔的。所以我覺得進行常識教育真的非常重要。

另外,吳非老師在書中提到教師對學生的影響,真的深有體會,比如在《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中寫到: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師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師心胸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學科,就有可能成為樂園;他的學生才會開墾自己的心靈,建造精神家園。人生中遇到胸襟遼闊的教師,學生自然“大氣”,自然能頂天立地。對學生的影響還在《力戒浮躁》、《不能讓學生認為我們不認真》、《教師儀態也是“範”》等多處提出,總之,我覺得作為教師,不管哪個方面,都應該以身作則,用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去正確引導學生。

當然,我只是作為基層的一個普通老師,能做的就是儘自己所能,認真的對待每一個學生,教好自己的學科,不誤人子弟,爭取所教的每一個學生都充滿陽光,都有所收穫,有所進步。

致青年教師讀後感11

在寒假裏,我拜讀了吳非先生的《致青年教師》,全書共分六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總共計85篇文章。讀完這些讓人倍感薰陶的文字,彷彿和智者進行了促膝長談,也讓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個境界。

對於剛入職半年的我來説,吳非先生《致青年教師》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也使我在教育教學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彎路。在《致青年教師》“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中的一篇文章令我感觸頗深,那就是“教師的心中要有陽光”這一篇,在文章中寫道“有節課,説到巴爾蒙特的詩句‘為了看看陽光,我來到世上’,看到有幾位學生眼睛發亮,有一位激動的淚光閃閃。我喜愛這句詩,為之而感奮,我也為學生的感奮而激動。我覺得,青年的心中裝着這樣的詩句,他的人生就會一直被光明照亮。”只有教師的'心中擁有陽光,學生才能被陽光所照耀;也只有陽光的教師才能培養出陽光的學生。在我們決定成為教師的那一刻,那我們就要從教師這一神聖的職業中尋找和感受快樂,然後用陽光的心態去温暖學生,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與成長的快樂。在教育教學的道路上,每位教師都應該思考如何成為給予學生陽光的老師,又如何讓學生將他們感受到的那束陽光再去給予別人,温暖別人。

在“不放棄理想”這一篇中也引起了我的共鳴,理想和夢想是人生中一直在追逐的那束光,是指引我們勇向前方的精神動力。理想是一個人最為寶貴的東西,追逐理想的人光彩熠熠。而對於教師來説,理想也是不可或缺的。吳菲先生認為“教育是為明天的社會培養合格的人,所以教師必須要有理想。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未來的社會超越今天的文明,這就是理想。教育本身就是美麗的事業,她呼喚人的理性追求,她呼喚建立美麗的人格,她當然需要理想。”教育是理想者的事業,教育要培養理想。理想也是指教師心中的那一份信念感,正是教師所擁有的信念感才賦予了教師職業的神聖感。若有一天教師的理想信念不再,那她的課堂就會失去活力和激情,就會像“機器人”一樣,過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機械的枯燥的生活。吳非老師在這一篇提到“青少年需要有夢想的教師”只有教師心中擁有理想和夢想,那她的課堂才會富有生趣,她的言語才會感染到學生,這樣才能為社會培養出合格的人。

吳非老師《致青年教師》中的文字,讓我在平實的語調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教育教學的道路,並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正視教育。在教育教學的道路上,我要做的還有很多,我也會更努力地做到最好!

致青年教師讀後感12

《致青年教師》一書中通過一個個典型的案例,用其平實的語言引領我感悟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邊讀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邊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卻不由怵然。讀吳非老師的文字,真正懂得:教齡、資歷、經驗,未必就意味着是個成熟、理性的教師!

作為老師,我們要做一個有真情實感的老師。真情實感的流露,是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作為教師,就是教學生做一個有真情實感的人,而不是一個對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漠不關心、無動於衷、冷眼處之的人。如果我們教出的學生都是冷血動物,那麼這是我們教育的失敗。我認為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真正的人,所以,作為老師,我們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還應該是引導學生去關注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發現真善美的引導者。

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當好學生們領路人,我們還要擁有一個博大的胸懷。因為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師之心境,如海洋一般遼闊,如長空一般高原。教師心胸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學科,就有可能成為樂園;他的學生,才會開墾自己心靈;所以説,教師胸懷博大,學生自然就“大氣”。這其實跟我們常説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是一個道理。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勢必會影響學生的一生。所以,我們不能事事斤斤計較,不能嫉賢妒能,不能心胸狹隘,我們不妨也做一個“肚裏能撐船”的老師,做一個有胸襟的大氣老師。

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做一個專業知識和能力很強的老師。一個連自己專業都不愛的老師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而優秀教師應當是一盞不滅的.燈,“開關”就在自己手裏,他的‘亮度“在於他個人的修煉;如果他有“電源”,或是不斷充電,他就能一直髮光,一直照耀着學生面前的道路。我們要想當一盞不滅的燈,我們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的充電,才能使這盞燈一直髮光。所以,過去我們那種要給學生一杯水,我們就得有一桶水的觀點已經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的一桶水已經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現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識面很廣,而知識更新的又是如此之快,如果我們老師還停留在原來所學的知識層面上,我們遲早會被淘汰。所以,我們教師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素養應當遠遠高於學生,非此不足以為師,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階段,我們老師應當表現得比學生更善於學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找要學生面前的道路。

致青年教師讀後感13

翻開這本書我就愛不釋手,裏面沒有純理論的枯燥的知識,每一輯都是吳非老師一生教育事業的經驗總結,對我們青年教師來説是非常寶貴的財富。“在早晨的陽光中,孩子們哼着歌向學校走去,有時能停下來看看太陽;學生能經常的向教師提出有意思的問題,課堂上經常能有愉快的笑聲;中午,他們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國城鄉統一標準的營養餐;學生能保有自己的愛好,下午4點起,他們在球場上奔跑叫喊?。”多麼美好而令人感慨的畫面,這是吳非老師對教育的一種嚮往,也是我對教育的`憧憬和期待。

這本書是吳老師多年來在教育過程中積累下來的點滴感悟,是他對教育細節的深度思考,每一篇文章幾乎都能引起我的反思以引起思想上的共鳴,希望今後能夠踐行於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我知道這本書吳非老師傾注了無數的心血,他也因此左眼失明、提前退休,成為他的告別講台之作。據我所知,吳非老師是個重承諾的人,答應別人的事總要盡力儘快地去完成,為了還“文字債”,他每天筆耕不輟,像被抽打的陀螺一樣停不下來。這本書吳非老師從構思、寫作到修改、校對,歷時數載。可以想象,他在這本書上傾注了多少心血、耗費了多少眼力!讀着這本書以及瞭解吳非老師寫作背後的故事,讓我對吳非老師格外地敬佩和尊重。書放在我手邊已經很久了,不知為什麼總捨不得讀這本書,就怕很快讀完了,這種感覺既矛盾又奇妙。在整個閲讀過程中,有時忍不住地笑起來,為吳老師對教師職業尊嚴的捍衞而擊掌;有時又不禁悲傷,為吳老師對教師職業和學生的那份真實而又沉甸甸的愛而感動。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也在接受一次心靈洗禮、一次愛與善的洗禮。書中字裏行間流淌着對美好人性的追尋和讚美,這正是對教育本質的深刻揭示!

在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引起最大共鳴的是這幾篇文章:

第一,《你為什麼不快樂》。教師是一個神聖而意義非凡的職業,説到小處可以決定一個學生的未來,説到大處可以決定一個國家的未來,所以教師行業有風險,從教需謹慎。在當今社會,能非常地熱愛教育事業,並把它作為終身奮鬥目標的青年教師已經不多了,好多教師選擇這個職業的目的已經不再單純,實際一點為了錢,為了生活,再功利一點是為了自己的前途,為了能儘快評職稱,評高級教師、特級教師。誰能理直氣壯,臉不紅心不加速地説為了學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