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摩高效課堂心得體會

來源:文書谷 3.06W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觀摩高效課堂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觀摩高效課堂心得體會

觀摩高效課堂心得體會1

6月12日,我有幸參加了我縣名師“建構高效課堂”現場觀摩研討課。我聽的是一節國小二年級數學《三位數加減混合運算》。這位教師推行的是“先學後教,當堂訓練”這一教學模式,首先是板書課題,直接明瞭;接着出示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師生共讀;然後出示自學指導,請生思考;再後來就是講、學、點撥、練習、更正、調查正確率等等,可以説是一節常規的教學課。

從教以來,每次聽課都能看到教師課前精心製作的課件、課上用心設計的情境導入、課中那一個個花樣翻新的教學環節,加入老師的精彩演繹,學生的熱情投入,課堂真是好不熱鬧,精彩連連,當評課的老師説起時,也會提出好幾項優秀設計所在,這才是一節成功的公開課給我留下的印象。可今天的課,平淡無奇,“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我想我們的每個老師每天都在做 ,區別可能就只在於是先教後學吧,而這裏的先學也只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的,也就是教你怎樣去學,其實還是教。之所以把它拿來做為一種模式,只是把我們平時做的給總結為一種模式罷了,再將這一模式做到極致,加以推廣,最後大家的東西就成了他人特有的一個模式了。

這種模式是普遍通用的,因為我們平時也在用,所以拿來用時會覺得很好用,很實用,想一想做過老師的,哪一個人沒有上過這種模式的課呢?將知識點傳授下去之後就要加強練習,或者是這節課傳授,下節課練,將一課時分為兩課時進行罷了。這種課給人的'感覺是平淡的、真實的,學習和教學的效率都很高。但我們用創設情境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效率就不高了嗎?我想效率會更高。我們創設了情境,用各種教學方法與手段和學生一起遊戲、學習,可以個人思考,也可小組討論、探究,教師示範,並搭配上合適的音樂、視頻、教具,學生自學,教師點撥,再結合教學任務、課後習題等創設趣味性、實用性的課堂習題有什麼不好呢,這既提高了教師的創新意識,也增強了教學知識的實用性。教學過程中入情入境,師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生學得認真、開心,害怕錯過任何一次老師有趣的情境創設,師生聯繫緊密,教學角色互融,這種和諧的課堂又有什麼不好呢,學與教也不一定要分的那樣清吧。

所以説,別人好的東西我們要拿來借鑑的同時,也不要丟了我們自己很優秀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取長補短,不斷進步。在學習別人長處的同時,也要不斷總結自己的長處,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學模式也是我們要思考、要努力去做的事。

觀摩高效課堂心得體會2

12月8日,我有幸參加了在烏魯木齊舉辦的國小數學高效課堂教學觀摩。在短短的兩天時間裏,共聽了四個專家的講座,觀摩了五節示範課。專家們的講座精彩生動,深入淺出,引人入勝,體現了國小數學最前沿的教學理念,詮釋了他們獨特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讓我領略到了名師的風采和魅力。使我更加明白了在“教學中,以前教材採用的方法沒能體現估算的學習價值,只是把估算當成一個技能(知識點)去教,為了估算而估算。今後的教材採用“尋找區間”的方法,則注重學生估算意識和方法的培養,建立一種規劃的意識:解決這個問題,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滲透極限的數學思想。通過“探索規律”和“分類”案例的講解,使我更進一步地理解到: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不是教出來的,而是老師不斷去影響學生,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去感悟。在教學中口號是:“敢想、敢説、敢問、敢辯、敢錯”孩子不犯錯誤長不大,教室就是出錯的地方,人人都會出錯,出錯並不可怕。只給學生講明白的教師不是好教師,會引導學生想明白的才是好教師。普通教師教知識,優秀教師教過程,卓越教師教智慧。

五位名師的課堂教學,在我看來,不同的教師演繹不同的風采,卻展現同樣的精彩。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設計思路,靈動的課堂,精彩的互動,智慧的語言,高超的調控能力,嫻熟的教學技藝以及他們所表現出來的知識視野,數學素養,創新思想,無不衝擊着我的思想和心靈,讓我切實感受到了他們的紮實的教學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藴,給了我心靈深深的震撼。也讓我學到了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引發了我對高效課堂教學方面的思考。

一、以生為本,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課標要求教師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師不能認為讓教材再現就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必須經過再加工重新創造,使教材“新鮮出爐”,要求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應當在認真鑽研教材的`基礎上,能根據學情和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改進和補充,使之更好地為教學、為學生服務。其次教師要勇於創新,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三位教師的課都打破了常規的教學方法,設計新穎,教學內容更貼進學生的實際生活。我們平時在教學時,大多數教師都是利用書上的例題,重點教學生如何描點畫折線,完全是老師牽着學生的鼻子走,學生只知道怎麼做,而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張健老師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明白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充分感知新知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教學方法大膽地進行了創新。教學描“點”時,教師並沒有直接教學生如何描“點”,而是先讓學生比較條形和折線統計圖的方格圖有什麼不同,接着問學生為什麼條形統計圖中的年份對着方格,而折線統計圖中的年份對着線,學生明白“點”應該畫在線上,接着讓學生思考“點”應畫在什麼地方,這個“點”應對着幾個方向?

二、以問促思,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所以教師應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小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只有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在質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學到知識。

三、讓學生在課堂上“活動”起來

參與到數學教學中去新的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應讓學生參與,讓學生活動,特別是思維活動,強調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實踐。教師是學生學習知識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這就是説整個教學的課堂應成為學生活動的場所,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去解決問題,去動腦、動手,去創新。只有這樣做數學課堂教學效果才會好。

一節成功的課,教學重點要突出,難點要得到突破,所以教學中,課前應深鑽教材,找準本課時的重難點,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年齡特點選擇恰當方法。聽課雖然很快結束,但是工作還在繼續,努力不能停止,我們不僅要看到別人的長處,反思自己,而且要把所學的方法運用到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後的教學中,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