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心得體會範文

來源:文書谷 2.08W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弟子規心得體會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弟子規心得體會範文

弟子規心得體會範文1

近期,根據公司要求,部門組織員工學習了《弟子規》,通過學習《弟子規》,使我瞭解到這是一部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有着弘揚和建設中華民族精神的作用,是我們民族的靈魂。它全面系統地闡述了做人、處事、交友、尊老、愛幼等道德行為規範。對當今建設文明和諧社會是百益而無害的。它能勝於法制強行,它能在人的心靈上起到道德言行的約束,它能喚起人們的“仁愛”“慈悲”之心,從而能樹起人生的正確座標,遠離是非避邪之路。弟子規讓我們學習怎樣和他人和諧相處,養成一種尊敬他人的良好習慣。弟子規提高了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讓人們樹立起正確的倫理道德和人生觀,同時對我們現實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導意義。

我想,一個人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總要不斷完善自我,培養良好地道德情操,才能贏得人們的尊重,適應社會發展潮流,從而更好地解決各種發展難題。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今後,我要進一步深入反覆讀誦《弟子規》,真正瞭解弟子規的精髓,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提高自身修養,指導工作實踐。

俗話説,書讀百遍,其意自現,通過反覆學習弟子規有關內容,使我深刻體會到做人父母的要重視和培養道孩子的品德素質,從《弟子規》學起。讓他們接受古聖先賢的教育,令其明辨是非,善惡,尊老愛幼。自己要以身作則,處處為孩子作好表率,引導和啟發孩子們的“孝心”、“愛心”和“感恩心”開拓孩子們的道德智慧,為他們傳授聖賢教育的典範。對個人而言,要真正瞭解和掌握弟子規深刻內涵,同時把這些基本道理運用到工作實踐中,相信我的工作會有一個新的起色。

總之,我認為《弟子規》是聖賢教育的指南,它不但適用於家庭教育,並且還適用於各階層不同年齡人的學習和效仿。是正規人生糾正錯誤的良方,在工作實際中,就是要正確理解和運用弟子規中所闡述的道理,使其成為自己工作實踐中的指路明燈。

弟子規心得體會範文2

初次聽《弟子規》,心裏不免有幾分可笑,感覺周圍的一切都變得嚴謹了,但細想想,《弟子規》,談不上仔細去品其中的每一句所講的意思和內涵,但當這次聽了弟子規後深受蠢動,常常地被《弟子規》中的內容所吸引,他講述了我們生活中最起碼的孝敬父母,待人接物,誠實信用等經常涉及的事情,就是一個正常人應該做到的事情,但我們靜下心回想,我們做的也沒有完全做好。

做事先做人,人品正,事自然也不會做得差到哪裏去,而《弟子規》中正是教育我們如何做好一個人。以前,家長常常為如何教育好自己而發愁,現在通過學習《弟子規》明白一些道理,因為這本書中所講述的正是我們現在人所欠缺的。

社會本身就是一個形形色色的大舞台,人隨時都有可能在這個舞台迷失自己,但如果我們能通過認真學習《弟子規》中的訓戒,就可能不斷地完善自己,修正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質,規範自己的言行,為自己和孩子牢牢地樹立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弟子規》教我學會感恩。過去總認為,父母對我們的愛都是理所當然的,自己從不曾為此而感謝,也不曾對父母説過一句感激的話語,甚至還跟父母唱反調。當我聽完《弟子規》,看到《入則孝》這一篇時,我不禁深感慚愧,書上説的自己幾乎都沒有為父母做過,真是太不孝了,學習了《弟子規》我懂得了如何關心父母,回報父母。

當父母多嘮叨幾句:“天氣涼了,多穿點衣服,別感冒了……”我會很不耐煩地回答説:“知道了”。殊不知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地聆聽,想到平時自己感冒了,父母會擔心地問這問那,帶着我去醫院,在廚房熬中藥給我吃,給我們的照顧無微不至。那我們呢?當父母親生病時,子女應當盡心盡力的照顧一旦病情況重時,更要晝夜服待,不可以隨便離開,那作為兒女的我們,我又做到了多少?

我從一個嬰兒呱呱落地到長大成人,需要耗費父母多少心血啊!他們需要一邊工作養家餬口,一邊騰出時間來照顧你,想自己所不能想,做自己所不能做,一切都因為了你,是啊,我的父母為我的成長傾注了太多心血,我在慢慢透支着原本屬於他們自己的青春,面他們卻無怨無悔,我的笑臉就是他們疲憊一天後最好的獎賞。“母愛無私,父愛深沉”,我嚥下了一口苦水,他們就好像非進了整片苦海霍着愛的“支票”那我們是否有想過“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冬則温、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愛因為在心中,所以冬天要讓父母温暖,夏天要讓父母清涼,早晨要看望你父母,看看父母昨晚睡得昌否安好,晚上要準備好牀鋪,讓父母睡得安定,反思昔日自己對父母的關心,真是慚愧啊!慚愧!讓我沉浸在愛的歡樂中,讓我享愛在愛的温馨中,讓我陶醉在愛的雙臂間,讓我偎依在受罪的懷抱裏,讓受罪永駐我心中,我將用我的愛去報答我的父母,附之行動,多關心父母的健康,體貼父母的辛勞,分擔父母的憂愁,不向父母提出過分的要求,我相信我能做到,因為愛在我心中。

願生活的芳香醇厚縈繞着我親愛的父母,願我全部的祝福揉進父母的心田,讓父母的心中的花朵盛開如雲。

《弟子規》,應不單隻強調與人子女要孝順父母,更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個做人的道理,對端正思想態度,提高品德修養有重大作用。在當今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人們的生活正日新月馬地變化着,新的時代對我們提出山了更為嚴格的要求,我們這代的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朝氣蓬蓬勃勃的新希冀,努力提高思想道德質,學會做人、是我們踏入社會的基本要求。由此可見,學習《弟子規》,深入《弟子規》的精隨是極其重要的。

如果你想知道什麼是做人的準則,就該讀李毓秀的《弟子規》,這部凝聚着孺家千年處世哲學與生存智慧的經典著作,分別從七個部分向我們具體講述了在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等方面應有的禮儀與規範。把尤其重視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教導我們要恪盡守,誠實守信孝順父母,團結友愛、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真的中華傳統文化之瑰寶!

《弟子規》像一位遠古的智者,撥去了籠罩在我頭上的陰霾,敲開了我迷茫的心菲,教導我應樹立正確的倫理道德觀,讓我受益匪淺。

弟子規心得體會範文3

《弟子規》這本書我雖然讀完了,但是我再次每讀一遍,都有恍然大悟的感覺。從總體上談自己的體會,現在我還不能做到,即使是別人對自己説過,那也只能代表是別人的理解。因此,讀這本書時,我力求理解,希望做到精讀。讀一篇有一篇的感受和體會。

通過讀這本書我知道了,讀書第一要立志,第二要力行。立志要做什麼樣的人,要做什麼樣的事,就要讀什麼樣的書,走什麼樣的路。如果沒有志向,你的讀書就會漫無目的,對自己能力的提高,對個人的修養所起到的作用都不是很大。書中也講到我們應該從小就教育孩子(教師教育學生),要立志做一個聖人。如果做到這些,我們的社會將會越來越好。這樣無形之中還幫助許多沒有志向的人立了志,真是兩全其美。再一個就是要力行,道德的事情如果只停留在嘴上,那麼就成了假仁假義。書中告訴我們不要等着全學完了再去實行,要學一條就做一條。我們在這一點上很少有人能夠做到,倘若做到,我們的學問、道德修養便會有很大的進步。

我們仔細觀察一下現在的家庭,甚至個別學校的所作所為,正好把這個順序反過來。社會環境的薰陶,家庭教育的偏頗,學校教育的無奈,以及學生自身的迷茫,因此我們的教育也要不斷地調整自己。學生身上揹負的壓力很大,尤其是思想壓力,他們大多數都逃脱不了獨生子女的束縛,以自我為中心,任性,自我約束差,這給教育的育人環節增加了很大的難度,現在又不能簡單的機械的把責任推給任何一方,這就需要大家攜起手來共同來把育人做好。

在孝方面,現在想起自己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不住父母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為我所做的一切我覺得都是應該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我,哆嗦了幾句,我反而討厭他們。現在想想那多不應該啊!現在自己既為人子女,就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為學生的老師就應正確引導學生誦讀《弟子規》。讓他們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諦,潛移默化,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行,為日後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這也是作為教師最大的收益

這本書對我的思想、乃至對我的人生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時常感到讀得太晚。而這些體會只是在讀時生髮出來的,還很淺薄,今後我不僅要再讀這本書,還要讀精。今後,我還會深入內心地反覆讀誦《弟子規》,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並提高自己的修養。

弟子規心得體會範文4

通過這幾天培訓對《弟子規》的學習,讓我受益匪淺。其中有些道理很簡單,但就是沒有真正去體會其中的道理。只有在認認真真地學習了《弟子規》之後才真正的懂得它所藴含的道理。《弟子規》不但使我增長了智慧,而且還震撼了我的心靈,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我深有感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 做人要懂得感恩。

對一個人而言,首先我們最應該報答的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正因為如此,所以《弟子規》總敍下來緊接着就是以《入則孝》為開篇。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為兒女應當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比如經常會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緒帶回家,面對父母的嘮叨,覺得很煩;有時對父母的牢騷,不能很好的給予勸慰,甚至置之不理等等。想想自己平日裏對父母的關心太少,而父母對我們的關心卻是無微不至,我們身在福中不知福呀!父母對我們的愛勝過一切,只是我們沒有好好地珍惜,這份永恆的無私的愛。現在回想起來真是感慨萬千。通過這一次《弟子規》的學習,讓我真正懂得做人必須學會感恩的道理。希望自己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加倍努力,細心地關心體貼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給日夜操勞的父母帶來幸福的生活,能讓他們過上一個幸福美滿的生活,也算是作為子女應當給父母一個小小的報答吧。

二、做人做事要有恭敬之心。

做人要謙虛,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俗話説“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謙虛是一種美德。在為人處世上有時候愛爭強好勝,驕傲自滿。想一想驕傲自滿有時真的給自己帶來了很多傷害,也讓自己落後於別人一大截。通過學習《弟子規》讓我認識到恭敬和謙虛的重要性,遇事謙虛謹慎,多向他人請教,虛心學習,讓自己不斷地進步。

第三要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通過學習《弟子規》明白和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選擇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生目標。

《弟子規》本身就是一種規範,一種道德品質的規範;同時也是一個讓大家去身體力行、自我管理的行為規範。它不是拿來要求他人的,而是通過自己的踐行來引導、帶動身邊的人一起學習,一同力行,逐步提升自己的素質,提高家庭生活質量,改善工作、生活環境以及社會風氣,從而達到構建和諧家園、和諧社會的目的。

“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地去學習、去感悟,就會明白許多的道理,為人處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

《弟子規》這本書,它從孝順父母、尊重長輩、兄弟和睦、做事謹慎、誠信做人、德愛相待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細緻的説明,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要想被人尊重,得到別人的賞識,就是要提高自己的修養品行,《弟子規》中正是教了我們,而我自己做到的還遠遠不夠,我想以後會多學習,注意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修養。我也很謝謝老師的教導,讓我學到了很多!

弟子規心得體會範文5

弟子規是聖人的教導,這本書教育我們要尊敬長輩,團結同學,認真學習等等。

學習《弟子規》之前,我還是個不懂事的小孩,但學習《弟子規》之後,我認真反省了自己。

在各方面我都存在缺點,例如“孝”“餘力學文”“出則弟”等我都有很深的感觸。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説父母叫你時,應快速回答,父母交代的事情也不要偷懶。一讀到這兒,我就深感愧疚,平日裏,父母喊我,我也要拖個老半天。父母交代我做事,有時也會偷點小懶,甚至不做,讀弟子規後,我一定尊敬長輩,認真完成長輩交代的事情。

“團結就是力量”既然我們有緣分分到同一個班,就更應該團結一心。《弟子規》中有一句是這樣説的,“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要和同學團結,把同學當作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樣對待,可是我們有誰做到了這一點呢?我想很少吧!不過現在改正並不遲,如果我們想在一個優秀,團結的班集體中,就請你做到了這樣一點吧!

時間流逝飛快,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很容易從年輕到老了,珍惜此時吧,“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啊!也許你覺得時間過得並不快,但他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從你手中溜走了,讓我們一起珍惜時間,用寶貴的時間來學習知識。

《弟子規》值得我們學習的還有許許多多,其中的人生道理更值得我們去領悟,去學習,感悟它所藴含的深刻哲理。

弟子規心得體會範文6

讀《弟子規》啟蒙了我的智慧,震撼着我的心靈,其中的道理很簡單,早就知道了,但他們其中的含義都是通過熟讀之後才深刻理解,如果能早知道這些,也許我的人生機遇會大不相同,學習《弟子規》有四點重要體會。

1、做人要懂得感恩。2、待人接物要懷着恭敬之心。3、為人要謙虛。4、找準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培養增養人的德行,讓我明白了立身處世的道理,耳濡目染聖賢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潛移默化間教會了我們逐漸形成高尚的品德、強列的責任感,學習它就是把聖人的教誨融入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愛因斯坦説:“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應該看他取得什麼。”所以我們大可不必去羨慕別人取得的成就,獲得多麼財富,過多麼奢侈的生活,而是要把“努力學習,積蓄力量,勤奮工作,貢獻社會”作為人生目標。

《弟子規》主要講孝順父母,友愛兄弟,良好品德和生活習慣,博愛的精神,正確的讀書方法。時過境遷,歲月流逝,書中的內容同現在的時代形勢迥然不同,但書中提倡的家庭和睦、做品德高尚的人,養成良好習慣卻是我們值得學習的。

《弟子規》功課裏的——親仁,親仁的“親”是親近,仁者是有道德、學問的人,就是要親近仁者,以師事之,要跟他學,這是講擇師,仁者無敵,“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稀”是同樣在世為人,品德高低各為相同,跟着潮流普通俗人很多,而仁德的人卻很稀少,在現代社會的人羣們只嚮往着時尚,不向往該怎樣為人。美,是什麼?是心靈?是外表?還是??歌德曾説:“外貌美只能取悦一時,內心美方能經久不衰。”我們要內心美,讓《弟子規》讓古典文化來美麗我們的心靈,來感化別人,幫助別人。

弟子規心得體會範文7

存好心,行好事是做人的根本。我認為,就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誠信是金。書中講到:父子關係、君臣關係、夫婦關係都需要建立在信任、在付出當中。再來,兄弟亦復如是,你愈照顧兄弟,兄弟就愈信任你。最後朋友,朋友是沒有血緣關係的,這都是要透過長期的相處,所謂日久見人心,才能真正贏得朋友的信任。也就説,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要以一顆誠摯的心做一些對別人有益的事,不管是對人對事都要講究誠信,即誠實守信。這也是自古以來做人的基本準則。

作為教師,我每天都要和孩子相處的很融洽。我覺得想和孩子處理好這一關係,就的和孩子交朋友。朋友之間是非常平等的,任何一個人想要獲得友誼就要學會尊重你的朋友,否則,你將失去他。對孩子也一樣。他也許還小,也許不懂事,但是他絕對懂得尊重。作為朋友你必須要講誠信,當你學會信守承諾時,你便獲得了朋友的信任。同時也獲得了孩子的信任,而這種信任是世界上最珍貴,最無條件的。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學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學生的智力比作種子,他説:只關心種子而忘了耕地,等於撒下種子喂麻雀。他還説:學校裏的學習不是毫無表情的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裏裝進另一個頭腦,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地進行心靈的接觸。這席話讓我們懂了老師和孩子之間重要的是情感交流,每一次心靈的碰撞都有利於建立和諧、輕鬆、愉快的師生關係;有助於老師和孩子之間產生情感共鳴;使孩子自覺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這種活動,只有在互相信賴講究誠信的基礎上才能進行。

總之,學習《弟子規》就是規範人的行為,做人應盡的道理,做人應盡的規範。它對一個人價值觀念的形成、人格的確立,以及智力的開發有着關鍵的作用,尤其對小朋友來説,或多或少地瞭解一些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道德規範,才能更好地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對教師來説也是一本難得一面鏡子。

弟子規心得體會範文8

我看了《弟子規》裏面的“護生愛物篇”裏面有一句話叫:“放生不殺生,愛護小生命。生態保平衡,美化好環境。”給我感觸很深。下面我就講一個發生在我身邊真實的故事。

記得有一次,我去郊外的爺爺家做客,正在外邊玩的時候,我忽然看見有個爺爺在拉網,我跑過去問爺爺:“這是什麼啊?”那個爺爺得意地説:“不懂了吧,這是粘網,是專門粘小鳥用的,一天能逮十多隻呢!”這時,我看見粘網上已經有三隻小鳥了,他們在痛苦的掙扎着,卻一動也不能動。

那幾只小鳥好像在無助的看着我,乞求我的幫助,我真想立刻就把它們放了,可這事還得經過爺爺的同意,我忽然想起了《弟子規》所講的“愛護生物篇”,便委婉的對爺爺説:“爺爺,您知道弟子規這本書嗎?裏面都是你們這些老一輩對我們的教育和忠告,裏面有告訴我們要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的,有培養我們國小生優良品質的,還有一篇講:‘人若愛惜生命,也是替天行道的善事呢。’你看,讓我們也來做一回善事吧!”

爺爺聽完以後,半天沒有吱聲,他不情願的把小鳥一個一個的從網上摘了下來,放飛了。做完這些事後,他説:“我還有事,我先走了。”説完,他便急匆匆地離開了。

過了幾天,聽爺爺説,他的粘網已經被車=撤走了,我心中的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

同學們,那個爺爺有實際行動改正了他的過錯,成了一個善良、有愛心的人,我們是不是也有破壞環境和生態平衡的行為呢?讓我們共同從自己做起,做保護動物,愛護大自然的小衞士吧!

弟子規心得體會範文9

在這個愉快的暑假之前,鄺老師讓我們背《弟子規》,這樣可以懂得各種場合的禮貌。背了《弟子規》以後,我知道了《弟子規》主要講的是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兄弟姐妹之間要有愛、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做人要有信用等……

其中我最有印象的兩句話就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兩句話的意思是:爸爸媽媽呼喚我們的時候要馬上答應,然後去做。還有爸爸媽媽教導我們的時候要恭敬地聽,爸爸媽媽説我們不好的地方的時候要趕緊接受。

以前媽媽爸爸批評我的時候我經常説:“真是的,這麼不耐煩,哼!”然後跑到我的卧室裏面生氣。讀完《弟子規》這本書以後,當爸爸媽媽再批評我時,我雖然也會説氣話,可是不會跑到房間裏去生氣了。即使跑到房間裏去生氣,也不會像以前那樣氣的那麼久。爸爸媽媽都稱讚了我。我開心極了!我一定要遵守《弟子規》裏面的各種教導和禮儀。

弟子規心得體會範文10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後,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我讀完《弟子規》後,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現在想起自己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不住父母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為我所做的一切我覺得都是應該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我,哆嗦了幾句,我反而討厭他們。現在想想那多不應該啊!

現在自己既為人子女,就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為母親的我就應正確引導孩子誦讀《弟子規》。讓她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諦,潛移默化,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行,為日後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這也是作為母親的最大的收益。

另外,我對書中提到的 “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 求確意。”這幾句話,感觸最深,亦是受益非淺的。因為這幾點也是我在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時領導佈置做的工作,總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後一刻都不想去做。

有時遇到不懂的問題,不但沒有記錄下來,深入研究或查閲資料,而且也沒有虛心向別人請教,含糊了事。這兩種錯誤都是我所犯的,這樣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現在讀過了《弟子規》後,我終於明白了我的缺點所在,若今後能按照它上面所説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會更上一層樓。

我想,一個人活着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今後,我還會深入內心地反覆讀誦《弟子規》,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並提高自己的修養。

弟子規心得體會範文11

自從學習了《弟子規》使我知道了很多道理,也讓我增長了智慧.“做人要知恩圖報、待人待物要具有恭敬心、為人要謙虛謹慎、找準人生目標??”這些都是從《弟子規》裏學到的,讓我深有感觸。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弟子規》裏開頭就是【入則孝】﹐ 僅僅只有24個字而已。我們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呢?這兩句話是在教育我們,聽到父母的呼喚,應該立即答應;父母有什麼事讓我們做,不要拖拖拉拉﹑ 懶懶散散。並且,父母的教誨一定要恭恭謹謹地聽;如果父母責備你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你要虛心接受。看到這兩句話讓我無言以對,是自己想起了以前經常和父母頂嘴﹑不懂事﹑貪玩。不過現在好啦!我每天都在儘量做到,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做到的。

百善孝為先。行孝是為人子女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實孝,以為賺大錢給父母並能照顧好兄弟姐妹就是孝,以為會賺錢就是有能力,就可以居高臨下説教任何人。而《弟子規》恰恰就告訴我們行孝不僅是賺錢給父母,必須從細小入手,身有傷,貽親憂,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時之念想,是切身處地站在父母親的角度體察到老人家的需要,不管多忙“常回家看看”,讓父母安心,放心。養父母之身、心、志、慧。小時候媽媽經常説:“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 《弟子規》讓我更明白了“感恩”:感恩天地給予陽光空氣和水,感恩國家培養護佑,感恩父母給予的生命、感恩領導的教導,感恩同事的關心幫助,感恩親友批評指正。讀了《弟子規》之後,我才發現,以前自己習以為常或自己認為對的言行,原來都這樣或那樣地存在着不足。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這兩句話是《弟子規》裏的【出則弟】。這是在教育我們,做哥哥的要善待弟弟,做弟弟的要尊重哥哥;兄弟之間和睦相處,對父母的孝心就包含其中了。彼此不貪圖財物兄弟之間就不會產生怨仇;言語上互相忍讓憤恨就自然消除了。

《愛》篇中的“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不論是什麼人,我們都要互相關心,愛護和尊敬,因為我們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同一塊土地上,要講平等博愛。我們要把對工作的熱愛灑向周圍的每一個角落,讓處處都充滿歡聲笑語,有了好的環境,才能更加安心工作。

以上四點是我學習《弟子規》的淺薄體會,在這裏和大家共勉。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要學會用《弟子規》來規範自己的言行,指導生活和工作,培養我們孝親尊師,温和謙遜的品德,以恭敬的心,謙卑的態度,彬彬有禮的行為,來對待一切人和事物,不斷提升我們自己的品德修養,讓《弟子規》發揚光大,總之一句話,學習《弟子規》不是簡單的讀和背,而是用來做人和做事的。

在沒有學習《弟子規》之前認為自己什麼都懂﹑都會,可學了之後才知道原來自己根本就什麼都不懂﹑不會。是《弟子規》像一面鏡子似地,讓我看清了自己身上的污點。我覺得字典是我們學習中不會説話的老師,而《弟子規》則是我們生活中不會説話的老師。

在古代《弟子規》是做人的準則,在當代仍然影響着更多的人,教育我們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質。人生百態,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歸宿,是照耀心靈永恆的陽光!我在

細細品讀《弟子規》的同時,也帶走了我心靈上的塵埃,是對心靈的一次大洗禮。

《弟子規》教人向善,長人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有價值。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使我深深的感悟到: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選擇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生目標。《弟子規》裏這樣説道“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不學文,但力行,任己見,昧理真。”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人生才有方向,學習才有動力。風華正茂的我們更應有自己崇高的理想和追求,用實際行動在茚旺這片熱土上播灑汗水、耕耘人生,用無悔的的青春去追尋自己五彩斑斕的夢想。

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弟子規》中某些封建禮教迂腐的色彩,要一分為二地分析對待,“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要學到其中“孝信”的主旨,這才是最重要的。

《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因此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我決定以後會認真學習這本書,並且學會去做到。不再讓我的父母為操那麼多心。

弟子規心得體會範文12

《弟子規》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聖先賢的智慧結晶。它不僅在教孩子如何立身做人,也要求師長身教在前,率先垂範,成為孩子效仿的楷模。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是《弟子規》的總則,這24個字清楚明晰地告訴我們每個人出塵入世做人的基本準繩。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要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並向他學習。以上這些是為人處世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這些都做好了之後,還能有餘遐,就應更努力地學習禮、樂、射、御、書、術等六藝,各種經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學問。,

先立德,後學文。俗話説: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對於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説,首先要培養良好的品德,這是根本的東西。因此《弟子規》總序中説,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但長期以來,受市場經濟不良影響,我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過分追求知識技能的學習,忽視思想品德的教育。這種捨本逐末的錯誤做法使許多人表現浮躁,急功近利,唯利是圖,缺乏愛心,沒有社會會責任感,甚至身敗名裂,違法犯罪。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弘揚傳統優秀文化,淨化人們的心靈,提倡以德立人、以德興國。

從《弟子規》的第一章裏,我首先讀到了孝道。孝悌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千百年來,中國人都講究一個“百善孝為先”。歷朝歷代,都很認同一個人如果能夠孝順,那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像“孟子哭竹求筍”、“王祥卧冰求鯉”、“黃庭堅車衣順母”、“張良為母埋兒”等典故,寓意深刻,體現了中華民族孝順父母、尊老敬老的良好風尚。而這些典故里的人也成為後世學習的榜樣,這些事也日益成為流傳至今的經典長久不衰。古人所講的“仁愛孝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華。“仁”的核心是“愛人”,即重視人,尊重人,關心人,同情人。在家庭生活中,“仁愛”以“孝悌”為根本,崇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從而形成一種濃厚的家庭親情,進而有利於形成“尊老愛幼”的社會風尚……在學習之前,我自認為是個孝敬父母的人。可是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才發現我做得遠遠不夠。以前我常常因為這樣那樣的理由不能常回家看看,總認為多打幾個電話,多給父母幾個養老錢就算是孝子了。這是何等的認識錯誤啊!現在我的父母都已進入花甲之年,我應該怎樣盡到作為子女的孝道,讓他們盡享天倫之樂。現在心中自有了答案。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也可以用弟子規來教育學生。如上英語課時,發現溜號的同學,教師可用《弟子規》中的“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的教誨教育學生,幫助他們改掉不良行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批改英語作業,發現學生抄作業,監考、改英語試卷發現學生作弊,教師可以用《弟子規》中的“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的教誨教育學生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想從《弟子規》學到做人的智慧。人生是一個過程,過得如何很大程度取決於選擇什麼樣的目標。“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從這句經文讓我明白了要以“德學”和“才藝”為重。把“努力學習,積蓄力量,努力工作,貢獻社會”作為人生的目標。因為如果以外在的物質作為追逐目標,無論多少都不能讓人感到真正長久的快樂,這種快樂可以充滿人生的每一個瞬間、每一個過程,這種快樂我想應該是可以帶入墳墓並影響後世的,應該不會讓人的一生有什麼遺憾。

總而言之,《弟子規》所講的道理,正是聖人的訓誨,從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親仁及餘力學文着手,在日常生活中的倫常廣泛運用,並經過家庭、學校、社會,逐步推廣定能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所以我覺得這本書應該認真地反覆讀誦,深入內心,並把它當成個人反省的鏡子和行為的指南。

弟子規心得體會範文13

岳母重病,想行孝而不得力,唯有求佛開示,以便是孝心彰顯,母體得以康復,究竟圓滿,也許孝心所感,也許機緣巧合,因為醫生已經束手無策,只有求佛,最終答案都在經典。

首先頂禮感恩儒釋道的古聖先賢,感謝給我們留下的教誨和財富!

在經典的開示和善知識的講解下,才曉得一切的不如意來自顛倒,人活顛倒了,佛講得貪嗔痴慢疑五毒中的太深了,結果不言而語。

學習一個月的經典最終明白,自己和周圍的人的生活就想花瓶裏的花,呈現的是一時的浮華,如同最近流行的一句話,神馬都是浮雲。為什麼鮮豔的花會短暫的凋謝呢,追根溯源是沒有根,人何嘗不是如此,沒有了根基所以浮華只是一時的,這個根基就是孝,就是德,就是道。於是我放下高深從基礎《弟子規》學起,從今天起,早起頌《弟子規》,晚回頌《弟子規》,而且同時對照踐行,確實獲益很多,首先自己身心和諧,其次影響身邊的人也在改變。

吾已經發宏願迴響,將無畏佈施堅持到不能做為止,老婆也開始處處體諒,併發願頌經迴響.相信在不久就有好的果報,觀相岳母最快8個月,最慢3年能達到不吃藥完全康復,如此做我有信心。從現在起每日觀相對照,以便能夠迅猛進精。

今日觀相:7點老婆早起頌經迴響,此為大孝,岳母起,3歲女兒已起,吾起頌《弟子規》。這些可讚歎!

頌完,早飯時談及醫藥費,老婆聲高振耳,且有斥責之態,此為不孝,女兒反應敏感,捂耳反對,突然意識孩子是吾師,都知道説話要柔聲細語,同時想到一句話:孩子不用管,全憑德行感,身教勝於言教。

吾止語,佛説不可説,因為吾亦如此,常在和老婆講話時斥責對方,學習《弟子規》後時有警覺,開始時打完電話才意識到,現在接電話前就開始警覺。

岳母雖無語,可面色已變,面色變心情就變,情緒糾結身體氣血鬱結細胞就變,以至於老婆走後氣喘不止,病上加病而無人能知。

岳母,老婆都皈依佛們,可痛苦煩惱不斷,觀相只是形式上皈依而心未歸。吾的體會佛的教導是解除人的煩惱,應該是越學越歡喜,越學越快樂,皈依佛還有煩惱就是沒有修行------修正自己的行為,或者沒有聽從佛的教導去做,或者是修偏了,原因沒有理解佛法的真實意圖,所以需要多聽善知識的講解就不會修偏了。

顯然今天早上老婆做事有對有錯,對的是頌經迴響是孝,錯的是説話聲高並有怨意,此為不孝,可是這個孝和不孝是不能相抵的,這需要修正。可是事錯人沒有錯,因為人沒有標準,對照賢聖的總結,就是有了標準,才知道錯了,所以還不能怪老婆不懂事,也不能怪岳母不開竅,因為他們沒有學習踐行《弟子規》,所以今天女兒做的最好。

弟子規心得體會範文14

中國傳統文化,對我來説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大學時代,我開始接觸中國傳統文化,希望從中找到敦品勵行的智慧和力量。我看過《論語》、《老子》,背過《大學》、《中庸》,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藴含着無窮的智慧,其一字一句都足可以受用一生。

「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隨着社會閲歷的加深,我「長大」了,忽然發現,我所瞭解的傳統文化的道理並沒有解決自己成長道路上出現的問題。和許多年輕人一樣,我的成長路上充滿了太多的困惑、迷茫、苦悶和百無聊賴。當煩惱現前,我所喜愛的中國傳統文化顯得那麼蒼白無力。我的出路在哪裏?找不到答案。我開始流於世俗,把所有傳統文化的書束之高閣。

我的生活變得沒有規律,肆意揮霍自己的身體,「以酒為漿,以妄為常」,我開始發胖,身體素質極度下降;我怨天尤人,和妻子經常鬧些小矛盾;我在工作上也不夠盡心盡力,常因付出了很多而沒有得到認可而苦惱;我患得患失,常常覺得生活無所着落……

當我步入而立之年,我發現離原來那個充滿朝氣的年輕人已經很遙遠,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百無聊賴、沒有擔當、沒有社會責任感、內心灰暗且蒼老的「廢人」。

年齡的增長讓我產生一種緊迫感,回想起來,我已經虛度了幾近半生,實在是無顏面對自己,更無法面對我未來的兒女。我不知道該從何做起,以重新燃起胸中那團追尋智慧的火焰。

一個偶然的機緣,讓我的書櫃裏多了一本《弟子規》,雖然這本書在我的書櫃裏躺了半年多,但是在我聽了去年9月22日蔡老師在北京中醫藥大學的講座,以及今年4月份在地質大學的講座後,我的內心受到了強烈的震撼。作為一個年輕人,雖有幸受過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卻既不能利益自己的身心,更不能利益父母、師長、親友及扶助我成長的社會,我感到萬分的慚愧。

中國傳統文化原本是「貴在力行」,貴在「學以致用」啊!我不再猶豫,開始學習《弟子規》,每天利用早晚坐班車的時間背誦,並努力在生活中做到其中的一字一句。到寫這篇體會的時候,已經兩月有餘。我已經把《弟子規》熟記於心,並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上有了初步的受用。

1.生活起居

「身有傷,貽親憂」,我開始愛惜自己的身體,不再肆意糟蹋,「食飲有節,起居有常」。連自己都不愛,還談何愛人呢?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我原來很貪睡,每天要睡八個小時以上,還整日昏沉。現在每日只睡五、六個小時,而且頭腦清醒。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我開始養成了良好的衞生習慣。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我原來很邋遢,常常讓妻子為我操心料理。我現在開始學會整理衣物,自己擦鞋。

「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醜。」以往百無聊賴之時,常以酒解憂,學習《弟子規》之後,我對酒一點慾望也沒有了,至今也沒有飲過酒。

「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我原來很不喜歡料理家務,家裏髒了也無所謂,現在我總是認真地打理家裏的衞生,「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2.夫妻關係

我和妻子的關係一向還好,但難免鬧些小矛盾,對彼此的傷害都很大。《弟子規》上説「孝弟」,説「凡是人,皆須愛」,那離我最近的妻子不是我最應該「弟和愛」的人嗎?每天,我懷着歡喜心做好每一頓飯,打理家裏的衞生,並按照「弟」和「泛愛眾」的教誨愛護妻子。如今,我和妻子相敬如賓,每天早上起來互致「早上好」,晚上睡覺時互致「晚安」,當為對方服務時,都會由衷地説聲「謝謝」,在我不辭辛苦地料理家務,對妻子體貼入微的時候,她甚至會流下感動的淚水。在生活中,我把《弟子規》的教誨掛在嘴邊,並講給妻子聽,她看到我因為學習《弟子規》而產生的變化,也自然而然地和我一起在生活中力行《弟子規》的教誨。

3.讀書之樂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以前讀書,總是三分鐘熱血,放下這本,拿起那本,結果索然無味。聖賢書是聖賢的教誨,是用來力行的,而不是譁眾取寵的工具,所以貪多無益。兩個月來,我放下其它的書,一心學習《弟子規》,在自己的身心得到初步受用的時候,更增加了進一步實行《弟子規》的信心,在每天讀誦《弟子規》的時候,不禁有一種「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的感覺。

4.身健心安

兩個月來,我沉重而懶惰的身體開始變得日漸輕快,精氣神很好,原來因工作而終日疲勞的眼睛也變得明亮起來。每天早上睜開眼睛,我都能馬上清醒,並以歡喜心迎接新的一天的到來。每天晚上燃香禮拜聖賢,並靜坐反思一天的言行。

我的工作也有了很多起色,每天的工作效率很高,以「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盡力心態,代替了患得患失的煩惱。

妻子與我每天出雙入對,互敬互愛,在別人眼裏,我們如初戀一般。

我珍惜時間,常念「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我不再看無聊的電視,不再吃瓜子,不再有百無聊賴的時光,而總是覺得時間太少了,沒有更多的時間把工作做得更好,沒有更多的時間學習聖賢的教誨。

心常存善念,願世間諸善增長,諸惡盡消,願世間因為我的存在而添一分喜悦和清涼。每天勉勵自己日行一善,或施他人財物,或幫助他人,或見人苦而生惻隱之心,或見人行好事而生歡喜之心。

5.親仁

「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我學習《弟子規》的因緣,要特別感謝我的研究生同學陳醫生。從認識她的那天起,我便生起了敬仰之心。每每和妻子談起她,都不由地生起一種嚮往:做人要做像她那樣的人。每次聆聽陳醫生的教誨,都讓我受益良多。《弟子規》就是陳醫生介紹給我的。在這裏,我向陳醫生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謝意。可見,「親仁」對人的一生是多麼重要啊!能夠親近德才兼備的人,我覺得真的是很有福氣。

蔡老師説過,「 年輕人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而承擔責任是一個人成長的開始」。在這裏,我想對和我有過同樣經歷的年輕人説,我們都為人子女,以後還會為人夫,或為人妻,為人父母,我們將以什麼樣的德行來孝養自己的父母,扶助和愛護自己的丈夫或妻子,教育自己的子女?進而讓我們生命中的每個人,都因為我們的存在而得到安樂?讓我們一起來聆聽聖賢的教誨吧,從盡人倫之本分做起,做一個好兒女,一個好丈夫,一個好妻子,一個好父親,一個好母親,一個好員工,一個大家心目中的好朋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為社會的和諧與安寧貢獻自己的力量。

弟子規心得體會範文15

為加強學校的德育工作建設,豐富校園文化,我校響應教育局的號召,全校師生進行誦讀《弟子規》,學習聖人經典,傳承民族聖人經典文化的讀書學習活動。全校上下、師生之間、班級之間,處處呈現出學習、誦讀、力行《弟子規》的情景。現在,學生誦讀學習《弟子規》的情景給我們的校園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

在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使我受益非淺,它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靈。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我有三點體會: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就充分體現了“孝”字的重要性,古人有云:“百事孝為先”,可見,孝是做人的根本。

第二待人接物要懷着恭敬之心,為人要謙虛。“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些都是古人總結出的經驗。而《弟子規》則給出了系統的準則“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如果能夠把這些都落實到行為上,那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會更加融洽,整個社會都會更加和諧。

第三要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則警”只有懂得時刻反省自己,規正自己的人,才可以使其自身有長足的進步。這才應該是人一生所追求的終極目標。

《弟子規》講述的是我們身邊的學問,我們學習古聖賢經典文化,是教育學生從國小會為人處世的根基。學習《弟子規》,不光要會誦讀,重要是能做到,並且長期堅持,最終把它作為我們生活中的的行為準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