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摩課心得體會(彙編15篇)

來源:文書谷 1.37W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觀摩課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觀摩課心得體會(彙編15篇)

觀摩課心得體會1

第一,兩位老師都較好地運用了多媒體進行教學,課件設計的恰當合理,充滿趣味性,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第二,在教學過程中,兩位老師對學生因材施教,注重引導學生,使學生一步一步進入課堂,從而充分理解並且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第三,在課堂中,兩位老師語言親切,對於學生的鼓勵性語言較為常用,對於學生的`出錯點語氣並不刻板,不譏諷,做到了尊重學生,欣賞學生的一個老師應該具備的師德品質。

第四,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了小組合作的理念,以小組為單位探討課堂中的重難點,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己做課堂的主人,這就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不是被動地學習,我覺得這樣更能讓學生的積極性及學習興趣得到很大的提升,對於他們接受新知識的過程也就順其自然,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學習是一種享受快樂的過程。

觀摩課心得體會2

受學校的委派,我於11月18日去桓台二小參加《淄博市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觀摩交流研討會》。在短短一天時間裏,我既欣賞了來自淄博萬傑朝陽學校國小部,張蘭花老師和淄川北關國小,翟靜老師及張店區科苑國小和桓台二小的四堂精彩的課堂教學,又聽取了幾位區縣教研員的評課,最後市教研員李傳英老師對四節課進行了精彩點評,並對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發展方向及如何打造“綠色課堂”進行了闡述。通過本次觀摩研討活動,讓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本次學習,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本次觀摩研討活動的主題是:構建綠色課堂,什麼是綠色課堂?——充滿生命力,沒有污染的課堂。

充滿生命力——知識的結構;思想方法滲透;關注學生生命。

沒有污染的課堂——不要過度分析;不要過度干涉。

此外一些細節問題也應引起注意。如:

1、上課教師穿着得體,落落大方,舉手投足間透出精幹、幹練。

2、上課教師精心設計了教學課件,使教學變得形象直觀,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大部分上課教師都使用視頻展示台對學生作業和作品進行展示,方便、快捷且清晰。

4、上課教師的課前提問、課前小遊戲拉近了師生間距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5、上課教師在教學中都採用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明確分工,協調配合,對學習內容進行充分的實踐和探究,讓學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規律,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6、上課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具,通過讓學生擺、撕、畫,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7、上課教師的教學語言富有感染力,課堂評價及時,關注了學生的情感。

8、有一位教師在上《可能性與統計》一課時,設計了拍手問答、快樂大轉盤等訓練環節,注重了訓練的效度和廣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針對自己的聽課感受,下面談一下在課堂效率方面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注重提高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什麼是“有效”,就是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和發展,也就是説,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以往的觀摩課,很多教師注重追求課堂表面的熱鬧,而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在本次觀摩課中,各位教師深入研究了教學內容,課教材,運用多種數學手段,讓學生在短暫的幾十分鐘的時間裏,徹底掌握了所學知識,整個課堂教學顯得“樸實”而不“造作”,淄博萬傑朝陽學校國小部,張蘭花老師的《筆算乘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節課張老師先從生活實際引入本課,通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出乘法豎式的寫法,整節課設計巧妙,講課樸實無華,學生學得愉快、輕鬆,切實體現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採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少的精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讓每位學生都能學有所獲。

二、要增強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數學課上的情境創設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教學策略,情境創設多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讓學生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感受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實用性和有效性,在本次活動中,情境創設都是從學生熟悉的身邊事物入手,如張店區科苑國小的一位老師在講授“統計與可能性”時,通過現實生活中超市抽獎,福利彩票等一些現實情境的展現,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只要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把握好時機,適時適當地創設情境就一定會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勇於探究。

每節課都有每節課的亮點,最大的共同點是課堂的花架子少了許多,實效性的講求是顯而易見的;課堂語言優美、到位、精練,教學內容選材貼近生活,課件的設計精心、精緻;課堂上都非常注重學習的方法的指導和交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通過本次學習活動,我收穫的非常多。我一定在今後的工作中落實學到的知識,提高我的工作效率。

觀摩課心得體會3

20xx年10月24日至28日,我有幸在鄒平觀摩了山東省第六批教學能手評選的活動。這次活動是省教育局為落實教育教學質量的一場骨幹教師展示,很多教師觀摩學習的交流會。參賽的選手都是我們山東省各市層層選拔出的非常優秀的一線青年教師,每位老師的講課都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使我對新課程、新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瞭解。對新課改教學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為期五天的優化國小語文課堂教學學習時間裏,我們總共聽了三十九節優秀的語文課,包括“低、中、高”三個年級段的不同版本。老師們繪聲繪色的精彩課堂不但使我受益匪淺。課堂教學中,體現了以下幾個優點:

一、 教學目標明確

語文教學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情操。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這總目標的一部分。語文教學過程是一個訓練的過程,包括字、詞、句、段、篇和聽、説、讀、寫的基本功訓練。落實“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是新課程標準對一節語文課的基本要求。

上一堂課,教師首先要做到教學目標明確,語文基本功訓練的目標明確,傳授那些知識,進行那些語文基本功訓練,每一項知識、訓練達到什麼程度,都應十分明確、具體。讀、圍繞目標,展開教學活動,落實讀寫訓練。

二、 新課程概念在課堂上得到了充分體現。

1、重視了學生的朗讀教學,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閲讀。如:丁麗娟、韓秋雲和王桂榮等教師在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時,要求學生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做到不漏、不添、不重、不讀顛倒;默讀 以求度通順、連貫、流利,並粗知課文大意;展示讀 讓學生藉助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閲讀技能去充分地朗讀教材;還有範讀、指導讀等,在讀中悟,悟中讀,解決一些淺顯的問題,找出自己疑惑得地方??利用閲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了閲讀質量,也加強了學生閲讀理解的能力。

2、老師注重培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語感能力和思維能力。如:王桂榮老師在《小露珠》一文中神情並茂的朗讀給在場的每一位師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郭秀琴老師在《圓明園的毀滅》一文結尾中抑揚頓挫的朗讀和激情昂揚的總結,到現在讓人記憶猶新,人物形象活靈活現的展現在眼前。每位教師都在學生讀完課文後,留給學生自由發言的時間,説説自己讀懂了什麼,感悟到了什麼?學生不明白的問題都創設思考的空間和氣氛,給學生思考的機會,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培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語言的表達能力。如:萬清老師在初讀課文階段設計的問題——概括課文每個自然段的小標題,請同學找出文中“我”提到了閏土的哪幾件事情?張強老師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請同學找出文中“我”

提到了魯迅先生的哪幾件事情?利用巧妙的切入點把學生引入文本。 注重了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積累語言的能力,語言訓練嚴格紮實。

三、教學過程,要能重點突出,難點突破,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1、教學思想端正,“以學論教”。

教師要發揚教學民主,尊重學生,能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係。能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體現學生自主的學習,這表現在教學效果上,一是教學效率高,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氛圍融洽;一名優秀的語文老師總是把激活課堂、與學生平等對話和溝通放在首位。他們總是努力為學生營造平等、民主、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和生生關係,力求與學生達成感情的交融,心靈的默契。他們總是鼓勵學生去大膽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鼓勵學生勇於質疑、大膽探索、樂於交流與合作。,當自己一呼不能百應時,他們會用自己的智慧或調侃、或煽情,適時調節課堂氣氛,讓學生樂學、善學、學有成效;二是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進步,知識、能力、思想情操目標達成;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教師能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建立自信心。三是有效地利用45分鐘,學生學得輕鬆愉快,積極性高,當堂問題當堂解決,學生負擔合理,教師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努力地去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全體學生都能主動、有效地投入到語文學習的活動中去。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我們老師們所希望的教學效果。四是在學習中,學生做獲得知識的主人,主動的參與學習,積極的思考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光要求學生了解課文內容,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如: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抓關鍵詞理解課文、寫作方法的.指導等。還要求學生注意課題與課文內容的關係,鼓勵學生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時問,發表自己的意見。對於發表自己意見的學生,教師給予表揚,並抓住帶有普遍意義的見解、疑問引導全班學生思考,給予正確解答。學生學得主動,學得靈活,思維得到發展。

2、刪繁就重,從容指導。

以前我存在這樣一些教學誤區:總感覺一堂課給我的時間不夠,時間到了卻還有好多的內容沒有傳達給學生,其實這樣的認識是錯誤的,並不是給你的時間不夠,而是你沒有充分利用好和把握好時間。一堂成功的語文課,並不在於老師講了多少,而在於學生在你這堂課上他掌握了多少、吸收了多少?而我們很多老師常犯一些認識性錯誤。例如:那就是講的太多,教學方式採取滿堂灌,這樣下來當然時間不夠,而學生也聽得很累。就新課程中三維目標中的確有情感價值觀的教育,但我認為,這個目的是貫穿於你的整個課堂內容教學,是讓其它知識完全的融合在所上科目中的,而不是老師到最後強加給學生:“通過這我們要怎樣做,做怎樣的人?”

所以我認為應刪去很多多餘的知識,做到敢於有所放棄。格式塔心理學家認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種追求“簡潔”的心理,同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確定教學目標時,即應充分體現“簡潔”的原則,選取較小的切入點,使自己的講課有章有法,“以小見大”,突出重點。

3、以“趣”帶“動”

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帶動學生“主動”學習。愛因斯坦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我個人認為我的教學總目標就是一個“趣”字,而不是灌輸式或填壓式的教學模式。一堂成功的語文課還在於學生是否有興趣學。“趣”貫穿於整個課堂,課文內容是否有趣,學的人是否樂“趣”,就要看你的教學策略問題,然而其終極目標就是達到讀、説、寫的能力。如果你的教學方法一成不變,千篇一律,那麼這時學生對你,對這門課的興趣就會減弱感到語文學習的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會反感。這時就需要老師不斷的轉變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教學過程中,還注重培養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在“讀”“練”環節中,培養創新精神。“讀”“練”的就是學生自主的學習活動。教師善於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對問題敢於求異創新,提出自己的獨生簡介見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三、課堂中,鼓勵性語言的使用和積極評價的效果。

1、教學是一種溝通的藝術。

教學需要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因此授課教師都注意了營造寬鬆、民主的評價氛圍,王桂榮老師在激勵孩子時説:“可愛的小蟋蟀”,“美麗的蝴蝶”等讓學生融入角色。

2、適時捕捉學生的閃光點。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講課教師都注意適時發現、捕捉學生的閃光點進行評價,把握時機進行對話交流評價,促進師生、生生心靈的溝通,隨時隨地的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如張安全老師在教學時,就很善於抓住學生的優點和進步,並加以引導,使學生增強了自信,對學生及各種能力的培養都有好處。在朗讀環節中,有一名學生讀得不夠好,但老師並沒有批評他或放任不管,而是給他機會並鼓勵了他:“一次比一次有進步”。自己又神情並茂的朗讀給學生示範,讓學生對比中發現自己的不足,更加自信的去改正不足。我想這樣的激勵比任何的物質的獎勵都有用,對學生來説這樣的話更使他們有成就感,更能激發他們的潛能,以便更好的學習

四、教學藝術。

首先是啟發誘導的藝術。要善於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善於點撥、相機誘導等;其次是駕馭課堂教學過程的藝術。善於使用引人入勝的導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環節緊密,過渡自然,善於巧妙地處理課堂的偶發事件。總之,新課標對我們語文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在每一節課中,必須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我們老師應該為每一位學生交流意見、表現自我創造機會,讓他們得以在老師、同學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華和價值,常常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滋味,增強他們學習語文的自信心,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有效果,才能真正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水平。

通過這次學習,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語文教學的魅力所在,尤其是多媒體設計教學的效果既創設了教學情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課堂結構環環相扣。總之要學習的地方太多了,在以後的學習中,就需要我重新塑造自己,提升自己,努力探索,完善自己,讓自己能擁有足夠的知識和能力去勝任國小語文的教學。

觀摩課心得體會4

本週X,我跟隨教育局考研室幾位老師一起到xx市xx中學參加觀摩聽課學習,我們認真聽了在節課,分別是xx老師的xx及xx老師的xx和xx老師的xx,下面我就xx老師上的這課xx談一下我的學習體會的。

一、興趣領先,樂於表達。

開課前,老師出示了一些關於動作和神態的四字詞語,依次通過“摸大腦,快速記憶”和“把詞意讀書,把大家逗笑”的遊戲形式,使孩子們在輕鬆快樂的環境中不知不覺積累了大量描寫童年趣事的詞語。

而在習作指導的第一環節“説説你的童年趣事”,老師的一句話“看誰説的能把大家逗笑”,誘發學生打開記憶的匣門,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使孩子們產生了強烈的表達慾望。孩子們爭先恐後的起來説自己的童年趣事,孩子們不僅説的好,聽的也認真,課堂上充滿了歡樂的笑聲。

二、片段賞析,領悟寫法。

在習作指導的第二環節“如何寫好文章”。老師問學生:“你們剛才説的趣事把大家都逗笑了,就這樣寫作文行不行?”通過比較,使學生悟出口頭語和書面語的不同。接着便引領孩子回顧複習寫好作文的方法,並梳理板書:心理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修辭手法(比喻、排比、擬人)、四字詞語。然後

觀摩課心得體會(2) 通過閲讀範例片斷,讓孩子在思考“是怎樣寫得好”中領悟寫法,如:運用了心理活動描寫,使文章更真實生動等。

三、創設情境,想象表達。

老師出示圖片精心創設的情境(兩個孩子打雪仗玩累了,躺在雪地裏),引導孩子想象他們可能説什麼或怎麼想等,短短几分鐘,使孩子知道如何把簡單的事情寫具體,在這個過程學生學會了運用語言、心理活動等描寫,同時想象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也得以提高。

四、學以致用,體驗寫法。這個環節可以説是課堂上高潮部分。老師的設計非常有層次有梯度。劉老師本着由扶到放的原則,在現場修改作文的環節採用了先“集思廣益”説説在例文的'哪些地方還需加上什麼描寫,然後再用“一人現場修改一處”的方法為全體同學和聽課老師展示“作文大變身”的精彩過程,經過孩子們的修改,一段枯燥無味的話變得有聲有色,生動具體,整個體驗過程使孩子對如何把文章寫具體寫生動寫有趣有了深刻的認識,培養了學生的習作興趣和增強了習作自信心。需要指出的是,現場修改作文環節,老師電子白板的靈活運用恰到好處的為本節課提供了時效性,方便快捷。

最後的練筆環節“把童年最有趣的部分寫具體”,伴隨着老師入情朗誦的“童年的夢”把孩子們引進了童年的回憶中,雖沒能課堂上一一展示作品,但我相信這節課每個孩子心裏的收穫都是滿滿的。

聽完課後,我思考良久,什麼是有效的作文課。我想讓孩子願意習作、熱愛習作、變“要我寫”為“我要寫”、“我會寫”,這就是大家追求的真諦吧!

本次聽區班會課,讓我大開了眼界,受益匪淺,授課老師那種從容自信份淡定,讓我自愧不如。各位老師的選材都是我們常掛在嘴邊的德育教育,但是這樣一個耳熟能詳的題目在他們手中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堂豐富有意義的主題班會課。能真正做到用有效方法對班級所發生的事情進行及時教育,讓學生在各種遊戲活動中進行體驗,得到訓練,從而真正體會到老師的良苦用心。

觀摩課心得體會5

20xx市高中體育優質課評選既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在永安一中舉行,研討主題:立足教材,提升教學技能。在本次活動中共開展了13節高中體育優質課,比賽的內容包括教學設計和25分鐘的課堂教學兩部分,參加本次展示課的教師都是來自各縣、區的優秀體育教師,他們的課都是經過精心準備的,是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通過本次觀摩活動,讓我增長了見識。

一、注重新課改理念: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先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分組合作學習,最後進行展示比學,組織自然、流暢。沒有過多的哨聲和隊伍調動。教師講解言簡意賅、語言精練、示範規範。如將樂縣的鐘老師的武術《形神拳》,他的精彩表演震撼了在場的所有師生和評委,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且他的語言幹練,很有感染力,完美的展示了他個人武術功底和教學技能。

二、課堂教學方法和練習方法新穎、實用。

能有效利用圖解讓學生自主探究,如武術圖解、籃球圖解、排球圖解等等。映象最深刻的.是永安一中的鄭老師上的排球《正面上手傳球》,他的教學方法很是新穎,循序漸進突出重點同時又能層層突破本課的難點,練習方法多樣、實效。組織環環相扣,課堂活躍,確實是一堂示範課。

三、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創新自制簡單器材,為課堂練習增添了樂趣。

如羽毛球《正手擊高遠球》中,用繩子繫上不同顏色和男、女生不同高度的塑料袋作為擊球對象,排球網用綵帶自制成網帶,還有的教師自畫了排球正面雙手墊球的動作圖解等等,讓我們耳目一新,可見發揮了他們的智慧,用他們的行動譜寫一堂堂生動有趣的課。

觀摩課心得體會6

一、減輕使用統編教材帶來的壓力

統編教材改動比較大,老師們拿到新教材,看到許多課文是新的,體例和教法是新的,改革的力度大,擔心跟不上,用起來困難。這可以理解。但也要看到,這套教材的“新”,並非以革命的姿態把以前的教材教法全部顛覆,它是“守正創新”,是在原有基礎上的變化革新,是那種大家經過努力就跟得上的“創新”。所以不必焦慮,要以積極而又正常的心態來使用教材。

特別是高中語文統編教材,改革的幅度大,推開使用的步子應當穩一點。不能指望新教材一用,教學就來個天翻地覆。使用新教材,採用新教法,這是時代要求,大家對語文教學都有這樣那樣的不滿嘛,要借新教材的使用去改進教學。但也不必把以往的語文教學説得一無是處,那並不符合事實,別把語文老師弄得“灰頭土臉”。其實我們就是那樣一步步走過來的,要尊重歷史,有所繼承,有所揚棄,有所發展。

使用新教材,改革我們的語文教學,一定要立足於各自的學情,根據自己所在地區、學校或者班級的條件,在原有基礎上去逐步調整、改進與更新。新教材的使用能否讓我們的教學更上層樓,關鍵是教師,老師的思想和業務水平必須跟上,吃透教材,才能用好教材。而這需要時間,不可能靠幾次培訓就解決問題。 使用新教材,我不贊成一哄而起搞“運動”,不贊成形式主義,不贊成“一刀切”。辦學條件好的,改革步子可以大一點,條件差的,也可以分步實施,創造條件去改,能改一寸是一寸。

今年秋季學期開學之後老師才拿到教材,時間這麼緊張,現在對新教材還來不及熟悉和消化。應當容許先嚐試採用新方式教一兩個單元,積累了經驗後,再把新教法推開。全國那麼大,地區差異也大,辦學的條件不同,要給學校和老師一定的選擇權。

使用新教材,不只是教學方法要變化和適應,最主要的還是教學觀念要更新。要理解新教材“新”在哪裏,為什麼要這樣變化,有什麼學理支持。建議大家備課時,認真研讀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和新教材對照着讀,以加深對教材編寫理念和設計意圖的理解。因為新的高中語文教材是按照高中語文新課標編寫的,如果説有創新,那是新課標要求之下的“新”;如果説新教材存在某些缺失,可能是課標的精神“轉化”為教材內容的過程中出現的缺失。新的國中和國小語文教材的編寫,主要依照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但也顯然接受了高中語文新課標的某些新理念。所以國中和國小老師也有必要研讀一下高中新課標。把新教材和新課標對照研究,才知道教材哪些方面發生變化和創新,這些變化、創新是源於哪些理論、政策的要求。這樣,我們對於如何用好新教材,站位就會高一些,而不至於“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現在全國的中國小老師都在着手研究如何實施新教材提出的那些新的理念和教學方式,這種研究和討論是必要的,有些問題和困擾的解決會有一個過程。我想講幾點意見,澄清一些誤解,讓新教材使用和教學改革更加切實可行。

二、如何理解“學習任務羣”

按照新課標要求,新教材是以“學習任務羣”來整合單元教學的。這樣有什麼好處呢?好處是突破單篇閲讀精講細析的固定模式,更加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建構“語文核心素養”。把過去比較零散的課文教學分為若干“學習任務羣”,並且以任務羣來組織單元教學,這樣做,教學的目標就會比較集中而且清晰,我們的教學就不至於面面俱到,也可以避免什麼課都大致是那一套程式的“同質化”弊病。使用新教材,備課就應當根據“學習任務羣”所提示的“任務”去組織教學,把握某個單元或者某一課的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讓每個單元教學有哪些“乾貨”,都做到心中有數,這將有助於克服語文教學的隨意性。

採用“學習任務羣”的單元教學,更重要的,是為了減少灌輸式講解,減少“刷題”,多勻出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帶着問題學,拓展閲讀面,擴大閲讀量。這對於解決語文教學長期以來存在的“讀書少”的問題,會有幫助。

採用“學習任務羣”的單元教學,應當多往“學習活動”方面靠攏。備課就不能滿足於準備好講稿,而要考慮如何讓學生在某種學習情境下帶着某些“問題”(課題)去讀書、思考和探究。老師要轉變角色,由主要擔負講授,轉為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即“活動”中學習。不是講授不重要,也不必限定講授,而是把教學的落腳點放在安排好學生的自主學習。有些課也可以多講一點,有些少講一點,都可以,但都力求圍繞自主學習的“任務”去設計。教材的“學習提示”和“單元學習任務”的編寫方式是新的,和以前常見的習題不太一樣,學生的自主學習如何安排,其中都已經有所提示或者建議,備課要關注教材中的“單元學習任務”是如何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的,這種“活動”不能離開語文,主要是讀書、思考和合作探究。

其實,課標中對各個“任務羣”的教學功能、目標都有要求,有些屬於“上位”的要求,似乎比較原則,備課時也應當特別關注,讓教學設計的方向更加明確。比如,課標在論述“語文核心素養”時,提到要“通過語言運用,獲得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造思維的發展”,還提到要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與鑑賞品味”。諸如直覺思維、形象思維、審美情趣,等等,是新提法,我們以前教學中較少關注的,新教材也在努力體現,備課時就應該多考慮。設計“文學閲讀與欣賞”類的課,就要考慮如何激發和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形象思維和審美情趣。比如古詩詞教學,不能滿足於瞭解“作者原意”和“藝術手法”,更應當重視激發學生自主閲讀中所獲得的審美感受,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去欣賞。所謂“溯源性審美”,不能取代“生成性審美”。

三、整本書閲讀的教學重在“目標管理”

這是新的課型,到底怎樣做才有好的效果?還需要在實踐中積累總結經驗。統編國中語文的“名著導讀”,每冊指定必讀2種書,三年一共12種。這也是“整本書閲讀”。高中教材原來也考慮讀4部以上的名著,後來考慮高中的學業負擔重,還要面對大學聯考,就把閲讀的量減少,一共才讀2部——《鄉土中國》(費孝通)和《紅樓夢》。“整本書閲讀”是作為“任務羣”專設2個單元的,都安排在必修。教材中的“整本書閲讀”設計是提示性的,主要包括“閲讀指導”和“學習任務”兩部分,比較簡單。“學習任務”主要引導閲讀和思考,供學生選擇其中一二,不必全部完成。

現在大家都在討論如何教“整本書閲讀”,我想老師們會總結出好的辦法。我的理解,“整本書閲讀”旨在引導學生通過閲讀整本書,拓展閲讀視野,建構讀書的經驗,形成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整本書閲讀”的功夫在課外,應以課外閲讀為主,課堂上可以安排一些交流分享活動。老師也可以給一些引導,主要是讀“某一類書”的方法引導。比如,讀《鄉土中國》,要求學生注意概念和大小綱目,注意理論推導。讀《紅樓夢》,要求整體把握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注意從自己感觸最深的地方入手去探究、體驗與欣賞,等等,都是方法的引導。不要和一般課文教學那樣去多加講解,更不能教師的講解代替或限制學生的閲讀與思考。

我最近寫了《鄉土中國》導讀,主要是提供讀這類書的方法,定位在初步接觸社會科學論著,擴展知識面,這個標準不宜定得太高,只要堅持讀完,對書的內容及表達方式有大致瞭解,對社會科學研究有些體驗和印象,就可以了。如果還能探索一下閲讀這類書的門徑,甚至引發對某些問題的思考探究,那就更好。老師可以給一些閲讀方法的建議,主要讓學生課外自主閲讀,沒有必要和單篇課文教學那樣精雕細刻,也沒有必要佈置很多“活動”和“任務”。閲讀可以促進寫作,但讀書又不能處處指向寫作,也不要老是想着考試,那會敗壞讀書的興趣。

別忘了,“整本書閲讀”可以多少起到“磨性子”作用,“讀書養性”,培育毅力,涵養心智,祛除浮躁。總之,“整本書閲讀”的教學不必搞得太複雜,重在“目標管理”,不要太多“過程管理”,能堅持完整通讀幾本書,就很不錯了。處處安排寫作或者討論,“過程管理”太細,反而可能敗壞讀書的興致。

四、語文老師要“讀書養性”

新教材實施“學習任務羣”單元教學,所謂“課”的構成原則也產生了變化,不再以單篇課文或者課時作為“課”的基本構成單位,而是根據“任務”來設 “課”。以往一篇就是一“課”,現在也還有一篇作為一“課”的,但更多的情況是一組課文為一“課”。因此教學的方式也會變化,不再一課一課的教,而是一組一組地學,即所謂“羣文教學”。

“羣文教學”有利於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但也不要理解為“羣文”學習就比單篇教學更“高級”,也不是“羣文教學”要取代單篇教學。在新教材中,單篇教學和“羣文教學”是並存的。比如有些古文,有些比較深奧的經典,就仍然設計為單篇教學。注意,“羣文教學”也應當有精讀、略讀之分,一課之中的兩篇或者三篇課文,總有一篇是要精讀的,老師要舉例子,給方法,給讀書和思考的方法,其他則讓學生泛讀。

下面,重點講講老師讀書的問題,這是關鍵。要想用好新教材,老師必須跟上去讀書。

語文老師要當“讀書種子”,這是一種理想,一種責任,同時又是我們面臨的很實際、很緊迫的職業要求。為什麼這樣説呢?因為有“三新”,也就是“新大學聯考”“新課程”和“新教材”,必然會給老師提出更高的業務要求,在未來幾年,老師專業素養的提升會成為硬指標,讀書少的問題會顯得很突出。

統編中國小語文教材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讀書為要”,大量增加讀書的份量。統編中國小語文教材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讀書為要”,大量增加讀書的份量。問題是,老師是否能跟上這個“量”,能跟上這個“節奏”?國中階段光是“名著導讀”指定必讀的12種,推薦自主選擇閲讀的24 種。我們國中語文老師讀過的有多少?恐怕不會樂觀,有些老師連其中一半也未見得讀過。高中語文新教材改動很大,對讀書的要求非常高。特別到了高二,實施“專題研習”型的教學,一個專題,三課文,要學生順藤摸瓜,找出很多相關的資料來讀,涉及多方面相關知識,老師就必須具備比學生寬廣得多的知識面,要讀很多書,才能應對一個“研習”單元。新教材要求學生多讀書,老師一定得自己先多讀。靠以前那點的“庫存”,看來是不行了。這是“倒逼”我們去讀書。

再説説大學聯考,也正在“倒逼”我們老師讀書。

這幾年大學聯考語文命題的確在變化,開始考閲讀面和閲讀速度,命題所依賴的材料範圍也大大拓展。現在不只考文學,還涉及到哲學、歷史、考古、經濟、科學等方方面面。最近看到一篇報道標題有點嚇人,説20xx年大學聯考語文,考的都是沒有讀過的,讀過的全都沒有考。這也可以説是部分事實,體現一種改革和變動。考知識和能力的“遷移”嘛!如果我們當老師的還是老一套,我行我素,不讀書或者少讀書,看來是很難應對改革中的大學聯考的!

但是現在很多老師讀書的狀態不見得好。他們也讀書,但讀的主要是與職業需要相關的實用的書,屬於“職業性閲讀”。明後天要上課了,今天趕緊找有關材料來讀。或者要評職稱了,立竿見影讀一些“救急”的書。此外,就很少自由的讀書、個性化的讀書了。有些老師一年到頭除了讀幾本備課用的書,其他很少讀,頂多讀一些暢銷雜誌,大部分時間都是網上的“碎片化閲讀”。無聊的自媒體有一種“魔力”,捆綁住很多老師,他們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騰出來的那點時間,也被網絡和流行閲讀佔據了。現在從網上獲得資料很容易,所有課文的設計教案都可以從網上得到,似乎不用自己讀書,拼貼拼貼,也能湊乎上課。但這種課是沒有“温度”的,學生怎麼可能會喜歡?有這麼可能教好語文?

教語文是要有心境的,語文課人文性很強,教師的學養以及人格素養就格外重要。講學養,既是教書的需要,也是教師自身精神成長的需要。因此,無論多麼忙,最好有“自己的園地”,那怕是一塊不大的“自留地”。不要一窩蜂都在應對現實需求,評級呀、教學檢查呀、還有沒完沒了的各種事情。當然這些都要應對,誰也不可能完全超越,但要保留一份清醒,一點距離,免得被動地全部捲進去。喜歡讀書,有自己某一方面的專業愛好,能多少進入相關領域,有一定的研究,有些發言權,這太重要了。在這狀態中,會有成就感,同時也讓自己保持思想活力。“在狀態中”,還能幫助抵制職業性疲倦。

面對信息過量現象,要有自覺,讓自己具備一點信息傳媒素養,知道現代信息傳播的規律。對信息時代帶來閲讀方式的一些重大的變化(比如傳播渠道方式),既要接受它,又要“看穿”它,不是被動面對,不是被裹挾。要培養自己有“定力”,這裏説的“定力”,包括應對和過濾複雜過量信息的能力,實事求是的態度,尊重規律、以不變應萬變的眼光,還有平常心。

因此,我要特別提到一個詞——“讀書養性”。要營造一個“自己的園地”,養成讀書和思考的習慣,把讀書當作一種生活方式。讀書可以養性,可以練腦,這不僅是能力,也是涵養,是素質,是一種高雅的生活方式。閲讀可以拓展視野,可以接觸人類的智慧,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可以讓人在精神氣質上超越庸常的環境。

“讀書養性”和讀書的實際目的不矛盾。讀書為考試、為謀生謀職,都是必要的、合理的`,實際的,但也要樹立更高的“養性”的目標,讓這個目標把考試、謀職等實際的目標帶起來。

五、老師讀書的三個“圈層”

接下來我們討論比較具體的,想圍繞如何讀書,提一些建議,給大家一個參考。

首先就是讀書的計劃和書單。讀書總不能抓到什麼是什麼。必須有一定的計劃性,而不能採取網上閲讀的那種姿態,只跟隨潮流、或者完全由着性子來讀。如果沒有計劃,又沒有足夠的毅力,是不可能堅持讀書的。

每位老師的書單不可能都一樣,但建議都能包括三個基本的部分,是套在一起的三個“圈”。最外圍的那個“圈”,是通識的部分,凡是上過大學受過良好教育的人,都應當讀過的那些書。主要是中外文化經典,是最基本的書。閲讀的目的,是接觸中外經典,感受人類智慧的結晶。這個部分的書目量不一定很多,比如三四年能通讀十來種,就很不錯了。

往裏邊的第二個“圈”,第二部分,是與自己從事專業或者職業相關的書目。比如,學物理的,可以給自己安排讀點化學、數學、生物,以及信息科學等方面的書,還有就是與物理學有關的鄰近學科領域方面的書,也可以以讀點類似科技史、科技哲學,以及教育類等領域的書。學文科的,也要讀點理科的書。語文老師讀書的面應當比其他學科更寬一些。這樣做的目的是打基礎,拓展專業視野,觸類旁通,活躍思維。

再往裏邊的第三個“圈”,是核心部分。這一部分的書目主要圍繞自己的專業,或者自己特別感興趣,希望有所研究的那些專業的書。當然,這三部分書目之外,還可以是一些消遣的、娛樂的,但不應當是主體,也不必計劃太強,不用專門設定一個“圈”,隨意讀一點,調節一下就可以了。

大部分老師都上過大學,如果大學四年,真正完整閲讀的書很少,大都是為了考試潦潦草草應對式的閲讀,那麼現在當老師了,就應當把大學期間應當讀而沒有好好讀的那些基本的書重新讀一遍。我看這比很多培訓管用。

很多老師可能會這樣説,也想讀書,可是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呀。中國小老師的確非常忙,非常累,我真心希望這種狀況能有所改變。但我們不能等,只能自己擠時間。時間就像海綿,擠一擠還是有的。據説現在國人每天用手機看微信等等平均要花費2個多小時。我看其中大都是被無用的信息佔去了,能不能少看手機呀?少看手機就有時間讀書了。時間與精力有限,大家都忙,這個不用抱怨,只要有這份心,總能擠出時間給自己充電加油。特別是青年教師,要有讀書充電的三年、五年或者十年計劃,有大致方向,持之有恆,可能就“終成正果”,當個研究型的語文老師。這是值得追求的目標。語文老師的業務水平提升,説到底,還是要多讀書,爭取成為“讀書種子”。我建議新一屆中語會,也能鼓勵和帶領全國中學老師多讀書,讓更多的老師成為“讀書種子”,那麼就能用好新教材,切實推進語文教學改革。這是我所期待的。

觀摩課心得體會7

x月xx日,我有幸與同事赴xx參加“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觀摩活動”。活動中名師精湛的課堂展示,真的是感受頗深、受益匪淺。幾位名師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對孩子親切和藹的評價、活躍的課堂氣氛,讓我充分領略到了數學課堂教學的精彩與魅力。

上午第一、二節課都是由xxxx國小xx學校的xx老師執教的四年級《xxxx》和五年級《xxx》。課後他提到,“數學課先要有意思,然後要有意義,最後還要有價值”, 他立足童真童趣,精選教材,整體把握,在開放的教學活動中,抓住本質,讓學生從從感性的“數學好玩”走向理性的“玩好數學”。他語言簡潔,思路清晰,注重讓學生動腦想,動手做,動嘴説,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全面培養。

下午的課是由xx市國小數學學科骨幹教師xxx老師執教的《比賽場次》,x老師注重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創設馬約翰杯系列之乒乓球賽的現實情景,讓學生經歷列表、畫圖等,從簡單情形開始等策略孕育其中,而也就是在這樣的完整的過程中,學生的應用意識得到培養。當然,他在講座中也提到了本次觀摩活動課是核心概念,“整合”,強調逐個關注,要關注過程,關注形成過程,關注真問題的解決,關注多樣方法,關注探索體驗。

x老師之後,幽默大氣靈動的名師xx老師帶來的《乘法口訣複習課》,拿出自己的照片和x子的自畫像作比較,用這種幽默詼諧的方式悄無聲息和孩子們打成一片,強調“有格調”的乘法口訣,從面積模型中感受“形”,串聯形梳理數,使課堂充滿了樂趣,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再以中國“調”,世界“調”結束本堂課,師生互動構成了有效課堂。

x月xx日上午第一節課是由xx市著名特級教師xxx老師執教的《七巧板xx》,xx老師致力於立德樹人成志育人模式的研究,在育人路徑、學生評價、育人機制創新等方面都很卓越。課的一開始,他引出我們古老的中國傳統智力玩具——七巧板,讓學生畫七巧板,折剪七巧板,拼出指定的分數,在整個的操作和整理中,探討方法。

還有xxx老師執教的《xx摺疊》,xx老師的《調整桌子的高度》,老師們都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讓學生在課堂上輕鬆學習,在突破重難點上,又以快樂的遊戲進行,老師幽默的語言,生動的肢體動作,學生積極的參與配合。課堂顯得輕鬆而又緊湊,學生的個性得以彰顯。

授課完畢,也聆聽了專家的講座,對照自己的課堂教學,我覺得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之處,並需要去改進與提升:

1、要不斷加強自己的基本功訓練,特別是課堂語言組織的能力,既能做到簡潔明瞭,又能起到正確引導的作用。

2、要對每節課認真做好課前準備,這次聽課活動中,教師都能採取不同的方式創設情景教學,既貼近生活又有創意,一是調節好課堂氣氛,二是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有集中的`注意力才是學生學習的最佳狀態。

3、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中,既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更關注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讓學生在探索、思考中學習,並對學生的彙報及時評價,尊重學生的答案,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多鼓勵,多關注每一位學生,使學生課堂活動參與面大,爭取讓每一節課都充滿活力,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此次的學習讓我對自己平時的教學工作有了更深刻的反省,也定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多學習,多反思,逐步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觀摩課心得體會8

20xx年4月1日,我有幸參加在石萊中心國小舉辦的“新泰市國小數學送課下鄉級數學研討會”活動,觀摩了兩位老師的的精彩教學,兩位年輕教師精湛的教學藝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同時也帶給我深深的思考。下面就這幾天的聽課談一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首先兩位教師對新課程的教學理念的精準把握。聽課的效果來看,數學學科的趣味性和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均被充分體現和調動了起來,使我覺得有一種從未踏足的全新的感覺。讓我學到了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 ,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整節課,每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老師們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富有親和力的語言以及學習過程中的多種評價方式都非常值得我學習。教師十分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現實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其次對教材內容的熟練掌握和巧妙運用。這些參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十分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目的明確,教材運用靈活富有創造性。尤其是一些信息的蒐集和利用,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並運用與生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們非常樂意參與到學習過程之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慾望,提高了參與度,使整個教學都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度過,教學效果明顯。

第三參賽教師個性的教學手法和較強課堂駕馭能力。在參加優質課評比的選手中,他們富有激情、活力,有一種個人魅力。所有參賽選手的教學功底過硬,板書設計都非常規範美觀,他們的語言簡潔科學到位,語言基本沒有重複,言簡意賅,表達能力較好。並且普通話較為標準,口齒清晰,語速適中,不慢不快,對於一個問題基本不會重複説第二遍,儘量做到語言的精煉簡潔。

通過聽課,我感覺自己欠缺的地方太多,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應該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要完整.如新課導入,問題思考,重難點講解,新知鞏固,當堂檢測,課堂小結或學生收穫,作業佈置等。

2、新課的導入要新穎,要能引人入勝。如問題導入,圖片導入,情景導入等。

3、重難點要突出。講解重難點要詳細、清晰,不可累贅。此環節要能展現出自己的特色。最好要有聯繫生活中的事件進行舉例説明。

4、要學會利用學生間的互動,以增加學習氣氛和興趣。如小遊戲,小組間的辯論賽,男女生對決賽等。

5、學會利用多媒體教學。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視頻截圖、實物投影、自拍照片和自畫圖形等幻燈片的恰當運用,使整個數學課堂教學更直觀更生動,課件用的比較到位,也比較吸引學生的興趣,促進知識內化,提高課堂效率。

6、要學會實時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課堂中要對學生多鼓勵、讚揚、讚賞,以增加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對學習更加投入膽識更大。如“你真聰明!”“你講得很有道理!”“説得很不錯。”“你的想象力很豐富。“把掌聲送給他!””等等。

7、教學語言要儘量親和,形體語言要豐富準確,表情要開朗,特別在借班上課時,教師一定要注意走近學生,要能融入學生之中,不能遠遠地站在講台上。

有人説過這樣一句話“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其實任何一堂課,當我們深刻反思時,不免總是有一些不足和遺憾。我們的教學藝術也正是在這不斷解決不足和遺憾的過程中得到提升。通過這次觀摩活動,讓我看到了很多新鮮事物,對我今後的教學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深入的進行思考,把這些教學信息內化到自己的教學當中,使自己的教學更上一層樓。

觀摩課心得體會9

通過這次音樂觀摩課,使我獲得一次學習、提高自我的機會。在這兩天的學習裏,真是讓我大飽耳福,受益匪淺。在這裏談自己的一點聽課體會,只能説是我個人的一些淺顯的看法,因為從教十多年,自己如同井底之蛙,沒能感受到外面精彩的世界,通過觀摩這次省級音樂優質課自己算是開了眼界。

這次優質課,每位教師課的設計、授課風格各具特色、獨具魅力,各有各的亮點,都有值得學習與探討的地方。

一、教師基本的音樂基本功紮實。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們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練就一身紮實全面的基本功,音樂教學中,我們始終以音樂為本,學生為主體,老師為引導者,但俗話説得好説十句不如唱一句、彈一句,所以在引導學生體會、感知、理解、表現音樂時,老師或多或少的基本功很自然地展示出來,基本功的展示水平直接影響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所以我們的老師自身展示,除了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之外,還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更能感染學生。這次優質課中,老師們都多多少少體現了自身的基本功,並且水平很高,很自然,讓人感覺到環節安排上恰到好處,起到了畫龍點睛、錦上添花的作用。教師充滿激情的講述和演奏,展示的惟妙惟肖,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感染打動了每一位學生的情感。他們的展示在課堂教學中取得了好的效應,但並不是説具備一定的基本功就可以使音樂課變成我們的展示課,我們要掌握好一個“度“,並非一節課都在展示,在展示時,我們還要注意揚長避短,要把最好的一面最充分地、最完美地、巧妙地、自然地、恰當地融入到合適的環節中去展示,從而激發學生,感染學生,以提高課堂效率。

二、教學方式有了創新。

所有的音樂老師一定都希望能夠讓孩子快樂地上好音樂課,但要想讓孩子能在快樂中學習,首先就需要教師擺脱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學生不是鴨子,我們不是要單純的把知識填給學生,以為那樣學生就學會了、就掌握了。而是要想辦法讓學生主動地去學習知識,掌握知識,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這次優質課教學中,所有的參賽老師都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模式,不再是老師一句一句的`教,學生一句一句的學唱,他們都在通過創設情境、編排遊戲、開展競賽等,為學生提供參與各種音樂實踐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使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並主動去探究。

三、靈活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這次音樂優質課中,參賽教師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技術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更注重實效性,多媒體的運用得恰到好處,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四、教師的肢體語言對學生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

音樂課上教師的肢體語言是不可少的。在教唱一首歌或是欣賞一部作品的過程中,教師都不可避免地需要用一些手勢或身體的動作來傳達作品的情感,以便學生更直觀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倘若音樂課上教師只説不動,那麼這樣的音樂課就可能顯得死氣沉沉,失去音樂課本身必須具備的特點。

當然,肢體動作的運用一定要得當,若是過於誇張或不夠準確,就會導致喧賓奪主甚至適得其反,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通過聽課,每一位優秀老師的課都為我的“桶”注入了新鮮的“水”。當然,在這些老師的做課中也有一些瑕疵,它也折射出我上課中的不足,我深知,要做一名優秀的音樂教師,自身素質一定要提高。它不僅包括紮實的基本功,還包括個人的文化素養,駕馭課堂的能力,課堂的應變能力等。一節成功的音樂課,不僅僅是指教師唱得好或跳得好,而是教師怎樣感染帶動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地體驗到音樂的美感。通過這次觀摩,真的讓我受益匪淺,今後我將繼續學習新穎的教學方式,以音樂知識技能為基礎,讓學生真正從音樂中受益。

觀摩課心得體會10

上星期到xx幼兒園教學觀摩活動,給我們提供了一次很好地向同行學習機會!通過觀摩教學活動後,她們的遊戲化及情景化使我受益匪淺、收穫頗多。

在本次的觀摩活動中,3位老師設計遊戲課均教學目標明確,所選內容以及整個設計過程,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活動過程緊緊圍繞着目標,環環相扣,很好地完成了目標。而且3位老師能根據孩子們的興趣和身心發展的特徵選材,能很好的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將幼兒帶入一個躍躍欲試的情境中來,使幼兒充滿期待地進入下一個活動環節。在小班體育活動《小青蛙學本領》中,馮老師選擇了幼兒熟悉的小青蛙,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就提起來了,在整個過程中,馮老師講解動作要領時清楚,而且能多次的強調。在練習“從高處往下跳”這個基本動作時, 還請一名動作正確的孩子來展示,在每個跳躍的動作後還設計了緩衝的動作,非常的細心。為了避免枯燥的純動作練習,還設計了營救小蝌蚪的情景,孩子們在整個活動中都很積極的參與,看着孩子們的高漲的活動興趣,以後我們也要多開動腦筋把一些體育動作結合遊戲帶給幼兒們。在大班體育遊戲裏,程老師結合家喻户曉的《貓和老鼠》這一情景,把幼兒所喜歡的追逐跑遊戲改編成了《湯姆和傑瑞》這個體育活動,培養了幼兒的競爭意識,發展了幼兒的變向跑過程中的靈敏性,在遊戲中,程老師在講清楚過程後請幼兒示範,發現問題及時的提出來請大家思考並找到解決的方法,更好的激發了幼兒的主動性。在音樂遊戲活動中,羅老師用幼兒熟悉

的.動畫片《托馬斯》和小椅子並結合音樂設計了《火車變變變》,在整個環節中由易到難,在幼兒參與熟悉音樂到聽着音樂變化隊伍的過程中,學會傾聽、合作、觀察、思考,最終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老師及時給予的表揚和表揚方式也很到位,並且在這個活動中,羅老師選擇的這個音樂簡潔,讓幼兒很容易接受,還始終以觀察者,引導着的身份出現,體現了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學習和探索的。

總的説來,通過這次觀摩課的學習,讓我的思路不在侷限,彷彿看到了前方的明燈,有了前進的方向,我開闊了視野,學到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和理論,從思想上受到了很大的鼓舞,這將對我今後的教學工作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將靜下心來採他山之玉,納眾人之長,相信我一定能快步前進的。

本次課賽中有許多新的理念、亮點和方法,給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設計了直觀性與啟同迪性共通的課件。

課賽中的九節課都使用了形象、直觀的課件,課件製作精美,內容緊扣所授教材,精練實用,步步相接,特別是在語文教學中有兩節課播放了課文的配樂朗讀,讓學生在聆聽中很快地進入課文情境中,並且有了感情朗讀的示範,對後面的朗讀指導幫助很大,課件的直觀性在教學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比如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中,對圖形的剪、貼、拼和以數方格來計算面積,《搭配中的學問》中對路線的表示等等,通過課件演示以後都變得簡單和易懂了。

二、賞識教學在課堂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激勵性的評價有機的貫穿在課堂中,在課堂教學中語言充滿了激勵和欣賞而又不重複。如:孩子們,你們太漂亮了!老師還想再聽一遍你的發言!沒有聽到你的發言,老師覺得有點遺憾!分析得好,分析得透徹!小眼睛觀察得真仔細!等等,從這些激勵性的語言中可以感受到孩子們的快樂、自信和積極性。

三、注重創設自主、探究、動手操作的環境。

在本次課賽中,教師們都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數學課中體現得就更為明顯。如,三節課中同授一個內容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讓學生在剪、貼、數的動手操作和小組探究中得出結論: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在《搭配中的學問》中,就讓學生用已準備的衣物學具進行搭配的操作,通過動手實踐,學生很快就得出瞭解結論,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教學和學習的效率。

四、重視培養學生的閲讀理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從課賽中的幾節語文課上可以看出,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是閲讀,授課的教師們都很注重閲讀,默讀、大聲的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有感情地讀等貫穿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當中。對課文的理解也是一個重要方面,課上教師們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理解、體會,放手的機會多,教師講得少,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

總之,這一次臨滄之行收穫很大,為自己以後的教學指示了一個方向,也為自己以後的努力找到了基本的理念,我認識到自身的許多不足之處和還有待於加強的地方,我將以本次學習為一個契機,努力的完善自我,向做一名出色教師的方向進發。

觀摩課心得體會11

我非常榮幸參加了由《國小教學研究雜》社舉辦的國小數學名師經典觀摩課活動。這次活動邀請到全國各地6位名師,其中全有國著名特級教師、國家督學、全國人大代表、現任北京教科院基數教研中心小數室主任的吳正憲老師,中學高級教師、福建省教研室國小數學教研員、福建省基礎教育教師培訓首批省培專家羅鳴亮老師,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現任浙江省金華市金獅附小校長、教育部國培專家俞正強老師,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現任天津市紅橋區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的徐長青老師,以及江蘇省特級教師、現任江蘇省海安實驗國小副校長的儲冬生老師,值得驕傲的是我們撫州市實驗學校的數學教研組長曾蓮秀老師也是這6位授課老師之一。並且這次活動的總評課人是由江西省特級教師、現任南昌市廣南學校黨支部書的呂英老師擔任。這次觀摩課活動可謂是精英薈萃、精彩絕倫,絕對是教育界的一次視聽盛宴、饕餮大餐。而我,作為近千名聽課者中的一員,十分幸運而又幸福地享受了這次精神盛宴。

每位名師都有他們自己獨特的上課風格,如吳正憲老師的課,氣氛愉悦和諧,整個課堂呈現出學生樂學、愛學、善學、會學的生動活潑局面。她的每個字每句話都是那麼完美準確,又能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徵,顯而易懂。如徐長青老師,他彷彿帶着天津人與生俱來的喜劇天賦,配合他的熱情以及精深的專業知識,他的課簡直就是一場完美的相聲表演。再如俞正強老師,他以他獨特的冷幽默以及俞氏智慧征服了在場的每一位學生和聽課者,他的“因”“果”之論,“不能忽略一眼,也不多看一眼”猶在耳邊,並銘記於心,鞭笞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切勿“忽略那一眼”。還有羅鳴亮老師的緩緩道來如沐春風、曾蓮秀老師的嚴謹治學優雅姿態,儲冬生老師精深廣博的專業知識……無不讓我領略到了各位大師級人物出類拔萃的教學風采。

此次聽課收穫很大,受益匪淺,並讓我從中感悟頗多,更多的意識到自己在課堂教學方面的`淺薄與不足,未來的路還很長,而我要學習的很多很多。下面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課前準備必不可少。

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不僅包括備好課,並且在上課之前還應先與學生做好交流,在交流互動中滲透上課紀律。這是上好一堂課的根基。

二、精彩的導課非常重要。

精彩的導課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迅速進入到自己組織的教學活動中,拉近了師生距離,使學生的參與性更強,積極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來,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率。如羅鳴亮老師在《四邊形的分類》這一堂課中,利用“猜猜信封裏是什麼”激起學生的好奇心,並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

三、教師要善於利用資源創設情境。

上課應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小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學習興趣。例如,俞正強老師在上《字母表示數》這堂課中,充分利用自己的頭髮和學生的頭髮的不同這一資源,快速準確地讓學生掌握“不同的對象,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四、簡潔準確的課堂用語很重要。

同樣一個知識,有的老師一句話就能講明白,有的老師一節課都解釋不清楚,關鍵在於用詞是否準確。在觀摩課中,每位老師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在上課時,每個詞語都是精準的引導語、過渡語或者總結語。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吳正憲老師在講《重疊問題》中算式“5+7-2”中為什麼要“-2”和“3+5+2”中為什麼要“+2”時,我絞盡腦汁想着如何讓更好的讓學生明白“即參加語文組有參加數學組”才需要+2或-2,然而吳老師一句“算重複的需要減掉,沒計算的需要加上”,簡潔易懂,瞬間讓我折服了,這就是語言的魅力啊。

就像呂英老師説的,各位名師的上課風格也許不是那麼輕易就能學得會的。但是聽課之後總得有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裏進行有效的探究,如何在現有的資源下讓學生進行拓展,如何在有限的課堂中喚醒學生的內心,這些都是我要研究的方向,也許我現在還沒有答案,但只要認準了這個方向,我終究是要前行的!路確實還很長,但我可以抓住每一個機會來學習!

觀摩課心得體會12

曾經看過這樣一段話:名師是大樹,能改善一方環境,且在枝葉間閃動精彩。最重要的是,名師啟發了我們。20xx年4月22日——23日,我有幸參加了在華寧縣舉辦的為期兩天的“中國教育夢——國小語文、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教學觀摩活動”。我觀摩和聆聽了全國名師的課堂和五場報告。這次活動,各位老師們都是先進行示範課,接着是他們幫我指點迷津的講座。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天時間,但是名師們深厚的教學功底、細緻的點撥、獨到的見解和各具特色的教學風格,讓我感悟頗多,受益匪淺。下面談談自己在在這次活動中的一點體會。

印象最深的是聆聽陸紅兵老師的《田忌賽馬》,對我而言,第一次如此近距離感受名家的課堂:原來一堂看似簡單的國小語文課也可以藴含如此多的內涵,可以如此多的體現出一個語文老師的涵養和素質,可以把人帶到那麼美好的境界,令我感動的不僅僅是他這堂令人深思的教學課,還有他那潤物細無聲的教育話語。聽他的課,彷彿是在翻閲一本厚厚的書籍,裏面沉澱了陸老師教育教學的方法,充溢着滿滿的愛和正能量。

一、感性的詞語教學。

詞語教學是枯燥的,我們平時太易通過大量帶有一定機械性質的操練來鞏固。在陸老師獨具匠心的設計下,學生不僅學會書寫、理解了詞語的意思,也自然走進文本,為進一步領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奠定了基礎,並激發學生深入讀文的興趣。

二、多樣化的個性朗讀,時時不忘鼓勵。

書聲琅琅的課堂才是好的語文課堂。本課以讀為本,學生以讀悟情,讀中感悟。陸老師説:“堅定的語言也是詩一樣的語言,當我們把它用這樣一種格式呈現出來的時候,那簡直是一首流淌着信念的清新的詩。”然後親身示範,以極有感情的形式讀這一段話,又讓同學來朗讀,果然又是不一樣的體驗和韻味。陸老師很擅長營造濃濃的語文學習的氛圍,或者説陸老師的言語舉止本身就帶着濃濃的語文味。

三、豐富的鏈接拓展。

陸老師另一個讓我學習的地方就是她深入的挖掘課本,引領同學們往文章深層次探究不遊離於表面,很到位!閲讀鏈接的資料是他自己擴寫的.《田忌賽馬》的場面。這不僅讓孩子們學會了教材的重點目標達到了課堂效果,更培養了孩子們的課外見識增加閲讀量!閲讀對於學生們乃至我們不言而喻都是極為重要的,能引領和培養孩子們的閲讀這才是學習語文呀!

總之,這次學習培訓,我們走近名師和名師面對面,讓我真真切切地感受了名師的教學風采,欣賞了名師的教學藝術。感受到:講好課是一種快樂,聽好課是一種享受。感動之餘更多的是思索。聽名師講課,就像在聽前進的號角。他們點擊的是孩子們的心靈,喚醒的是教師們對教育的激情。使我更深刻的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在以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

觀摩課心得體會13

1月22日,我有幸到城南國小聽了王慧娟老師和趙敏老師兩位老師講的英語課,兩位老師的課活潑生動,課堂氣氛活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我收益良多。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兒童天生缺乏耐性,讓他們擁有一時的興趣不難,難的是如何讓他們的興趣持久。因此,老師應該從國小生的特點出發,把英語課與活動課相融合,在課堂中適當的穿插一些小遊戲,讓學生在快樂學英語,而不把學習當做負擔。同時,可適當的開展競爭性遊戲,使學生在競爭活動中獲得成功所帶來的滿足感、成就感。學生自然而然就會興趣高漲。

農村國小的英語教師工作量大,教師往往兼任其他學科;英語課時量少,未能保證每天都有英語課;學生的語言環境差,往往是課堂上説,而下課就把它丟到一邊,不能做到經常練習,缺乏鍛鍊,針對這種現象,我想,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黑板報,鼓勵學生大膽嘗試用英語來辦黑板報,為學生學習英語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

我們在要求學生的同時,也應該更嚴格的要求自己,農村英語教師中,存在較多發音不准問題,我們應該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在要求學生不犯錯時,首先做到自己不犯錯。這樣才能取信於學生,讓學生信服。學生對老師有一種天然的崇拜,怎樣才能不辜負學生的崇拜?當然就是努力提升自己,不斷充實自己。

總之,我們的英語課堂,不僅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樂於學英語,善於學英語,真正成為學習英語的小主人;並讓學生在多元化化的教學方法中形成持久的學習動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驗學習成功的愉悦,從而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英語教學效果。

觀摩課心得體會14

20xx年4月12日早自習,我有幸聆聽了東關國小五(五)班李天喜老師執教的語文《橋》這節全校觀摩課,作為一名進城支教學習的山區老師,我感觸頗深。課堂上李老師先進的教學理念,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聲情並茂,自然大方的教態,內容豐富的輔助教學,紮實的教學基本功,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談談我聽課後的點滴體會:

體會一,無論新課改怎樣改,我們都必須抓住語文教學最基本的,即着重培養學生聽説讀寫的能力,並且通過各種手段,訓練紮實。李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了詞語教學,由詞到句再到段,紮紮實實的落實了字詞教學和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教學目標。

體會二,讀悟式教學,形成了學生的讀書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1、重視了學生的朗讀教學,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閲讀。進入新課即開始有感情地配樂範讀課文,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展示讀讓學生藉助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閲讀技能去充分地朗讀教材,同時指導學生聯繫課文人物有感情地讀等,在讀中悟,悟中讀,解決一些淺顯的問題,找出自己疑惑的地方……利用閲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了閲讀質量,也加強了學生閲讀理解的能力。

2、老師注重培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語感能力和思維能力。李老師神情並茂的朗讀給在場的每一位師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現在讓人記憶猶新。在學生讀完課文後,留給學生自由發言的時間,説説自己讀懂了什麼,感悟到了什麼?學生不明白的問題都創設思考的空間和氣氛,給學生思考的機會,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培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語言的表達能力。

體會三,教學時注重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1、在學習中,學生做獲得知識的主人,主動的參與學習,積極的思考問題。範讀課文之後,李老師問題導讀,層層深入,啟發學生思考交流,並發表了自己的意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在“讀、練”環節中,培養創新精神。“讀、練”的本身就是學生自主的學習活動,教師善於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對問題敢於求異創新,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學生“讀、練”的過程中,教師不光要求學生了解課文內容,還要求學生注意課題與課文內容的關係,鼓勵學生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疑問,發表自己的意見。

體會四,教學中的板書設計很重要。

課堂教學的精彩,板書佔有重要一席,它是微型的教案,它是生成性課堂的優美點綴。板書,是直觀感性的教學內容,是輔助教學內容的顯性形象,是教學內容的又一次藝術性創作。板書是靈動課堂中有效資源的擷取和提煉,是師生互動中有效課堂的彰顯。這次所授課的李老師對板書都進行了精心的設計。在“咆哮”、“獰笑”、“放肆”、“勢不可當”的洪水中出現了“老漢”和“小夥子”的墓碑,頂上有一座生命之橋。這樣的板書成於黑板,容教學的閲讀要求,教學重點,文章的結構層次在設計中,課堂的整體感受一目瞭然,感受鮮明。如此,也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甚至反諸其身在自身的習作中衍化運用,達到活學的效果。

通過聽課學習,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語文教學的魅力所在,要學習的地方太多了,在以後的學習中,就需要我重新塑造自己,提升自己,努力探索,完善自己,讓自己能擁有足夠的知識和能力去勝任國小語文教學。我認為今後要從以下幾點做起:

1、做一名“懶”而有道,敢於放手的老師。

懶惰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勤快的學生。袁甲民教授將教學劃分為四個層次,即“教學生、教學生學、教學生學會、教學生學會學”,其中“教學生學會學”是最高層次。這正是要求教師要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學習的意思,要由“教”最終歸屬到“不教”,放手學生的同時,教師自己也能從繁重的教學工作中解脱出來。

2、做一名業務精良,技術精湛的老師。

教學是一門綜合性藝術,精湛的業務水平是做一名優秀教師的關鍵。隨着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教師首先要樹立以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教育思想。不僅要精通教育理論,具備穩健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包括一口普通話、一筆好書法、一手好文章、一套好方法,一個好習慣),還不能滿足於已掌握的知識和取得的學歷,應主動進行更新和“充電”,拓寬知識領域,瞭解所教學科的發展動態和各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繫,將最新的、最實用的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

3、做一名且行且思,善與人交的老師。

有一位特級教師把教師分為兩種:一種是在學科教學之中埋頭苦幹,另一種是教學實踐有理論依據,有自己的教學主張。前者落實了教學的點滴,但多少有些盲目;而後者顯然省事省心又方向明確。蕭伯納説過:“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而我們彼此交換這些蘋果,那麼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換這些思想,那麼,我們的人生將有兩種思想。”教育教學不會是一條平坦的大道,肯定會碰到許多疑難困惑需要教師與同仁、與外界的交流溝通。敢於亮出自己的觀點,敢於爭辯,敢於碰撞,這樣才會冒出更多的思想火花。

4、做一名享受生活,知足常樂的`老師。

“清華大學百合公益基金會”農村教師培訓發起初衷的背後是一個淒涼的故事:謝建華、徐麗萍夫婦在一所特別偏遠的山村國小考察時,一位久居深山的老師帶着飛機模型給學生上課,學生問老師人是怎麼坐飛機的,老師從來沒坐過飛機,憑想象指着飛機模型的機翼告訴學生:“人是坐在飛機翅膀上的。”這位老師用畢生的信念堅守在最邊遠的學校,沒有學習深造的條件和機會,缺乏見識,雖然給學生的解釋是錯誤的,但愈發令人尊敬。不知是否可以認為沒有生活就沒有教育,但沒有生活教不好學生是必然的。儘管我們不會告訴學生飛機是用“翅膀”載人的,也不可能完全避免類似情況的發生。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如果語文老師沒有對美好生活和事物的敏感,就不可能帶着孩子走向語文的美好。教師在生活中要珍愛自己,忙裏偷閒去旅遊,聽音樂,參加體育和社團活動,廣交朋友,不跟生活較勁,不和自己較真。把語文和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在教學中,學生看到了語文老師生活的豐盈和詩意,心中不僅會升騰起對老師的敬愛,更會升騰起對學好語文,用好語文的嚮往。在這樣的課堂上,老師就會用自己美好、坦然的心態去征服學生。

教師這個職業在社會發展的激流中逐漸發生着變化,學生、家長和社會對教師、對教育的期待值越來越高。做一名具有時代感的老師,不要一直沉浸在少數極端的陰影中,要合理調整心態,讓心靈充滿陽光,降低自己的標準和追求,讓自己很容易滿足:隨時從學生的喜歡中享受幸福,從工作成績中享受幸福,從社會的尊重中享受幸福,從同事的交流中享受幸福,從家長的認可中享受幸福……

觀摩課心得體會15

幼兒園老師的工作絕對是智慧+體力,辛苦程度和我們做影視討生活的差不多。

第一次報名參加家長觀摩課,我走進教室適應了幾分鐘才進入狀況,老實講,生了兩個年齡相近的孩子,看到一羣孩子就心裏發麻,我的天啊,兩個超人老師對付那麼多孩子,隨時隨地發生狀況的'小寶寶,一個摔倒,一個哭鬧要媽媽,一個工作完了不收拾,一個擦桌子水灑一。想了半天如何形容老師們,對了就是:温柔而堅定。

一位老師牽着大哭叫媽媽的小寶寶,先是抱在懷裏,後來慢慢地走來走去散步一樣,10分鐘後寶寶破涕為笑,另一位老師不停為孩子們收拾殘局,桌上、地上,眼疾手快,哈!我是教室裏最緊張的一個,孩子們都被教育得訓練有素,秩序井然。奇怪在家妞妞怎麼不知道玩具歸位呢,看來是我們家長從沒有要求沒有指望過。“我是個好寶寶,聰明又淘氣”就像妞經常唱的那句歌詞一樣。

觀摩一小時,妞妞做了三件工作:畫圖,穿珠子和拼圖。穿珠子的專注力很夠,她天生是個專注力好的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幾個小時不抬頭。今天有我在教室,她會中途停下來笑眯眯的叫聲媽媽,又嗲又得意洋洋。同班的小妞妞很喜歡我,圍在我身邊轉來轉去説:“我媽媽回去了,我媽媽不來的。我剛才做了那個工作的”無厘頭的傾訴,我使勁點頭討好她,小妞妞的信任讓我受寵若驚哦。

難怪我老公説當幼兒園老師和當醫生的人都具備特別的天賦,怎麼能愛別人的孩子和關心病患並以此為職業?在我看來,這簡直是特異功能。

老師對孩子好,這就是當媽媽擇校的主要原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