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必備)

來源:文書谷 2.48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必備)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1

一本封面樸素唯美的書抓住了我的眼球——封面上有一片梧桐樹林,金黃的梧桐樹葉鋪滿了地面,一個看似5歲多的捲髮混血小男孩,他穿着厚厚的藍色大衣和一條大紅色的秋褲,只留下一張充滿稚氣的小臉露在外面。小男孩邊踢着樹葉邊一臉認真的慢慢走路,彷彿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在照片下面寫着一段話:“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鏡透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慢慢來,慢慢來。”這是一位多麼讓人感到親切和藹的母親啊!哦!這個作者叫做龍應台!我迫不及待的翻開了書……

我用了近半天的時間看完了這本書。閲讀完整本書又讓我進一步認識到了龍應台阿姨一家人——龍阿姨是中國人,而她的丈夫是一個德國人,他們互相用英語交流。而華安從小就會説中文和德語,就像一個小小的`翻譯機。在安安四歲時候有了飛飛這個小弟弟。這一對兄弟十分可愛:哥哥會因為認為媽媽偏愛弟弟而吃醋,把弟弟的衣服剪破;小時候安安和飛飛還沒接觸到生理學,沒有這方面的認識,飛飛會把衞生巾説成尿不濕……安安和飛飛童年時,對以前沒有接觸過的新事物因而產生的好奇心,經常會鬧出笑話,使讀者不禁笑出聲來。可是也有些片段會讓讀者鼻子一酸,不禁想要流淚……

看着正過着童年生活的兒童們,他們的天真和好奇會使他們做出許多令人發笑的趣事和醜事,但是隨着現在科技漸漸發達起來,孩子們總是會圍着電腦、手機、PSP……電子玩具,讓現在的孩子不會體會到更多童年的快樂。這些電子產品也使現在孩子的心理上比較早熟。而且電子產品對視力不好,過多使用會導致視力下降,嚴重的還會讓孩子的成績一落千丈,走上歧途。但是,電腦網絡也有好的一面,它可以使孩子們增長知識,開闊視野,與同學朋友交流更方便……所以電腦網絡也被稱為“雙刃劍”。我希望以後,中國的孩子能適當的使用網絡和電子產品,讓孩子們有一個快樂美好、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夢!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2

寒假把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看完了,躺在沙發上看着書,嘴角禁不住一次次上揚。這樣美好的感情,這樣温柔的成長,讓我心亦變得如斯温柔。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就被這獨特的封面所吸引了,一個只有5歲左右的一個可愛的小男孩獨自一人徒步在金色樹葉鋪成的小路上,一切都顯得那麼美麗,那麼安靜。封面上還有這麼一段話: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的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這段話慢慢的,似乎還有很多的話,很多的言語,但是全部已經不重要了,作者龍應台已經願意用一輩子的時間來等待,來欣賞……

龍應台一貫以尖利敏捷的文風着稱,但這對孩子成長的點滴記錄,每一個字都是那麼的柔軟,是一個母親從心裏流出來的潺潺溪流,兩岸風景無有突兀,但美如畫卷。故事講的是龍應台經歷兩個兒子幼年的成長中以及過程中的所感所思。文字裏的“媽媽”是那樣可愛的一箇中國台灣女子,她在自己的異鄉、兒子的故鄉,用愛與理智撫育上天送給自己“作為女人的禮物”,用心地感受生命與這個世界最初的接觸,感受他們在成長中的喜悦與淚水。文中沒有跌宕的故事情節,沒有峯迴路轉的曲折,但有無數的忍俊不禁,無數的低迴温柔。成長,是如此可愛的過程;母親,是這樣一個温暖的字眼;孩子,是這樣的讓人心生温柔……

看到封面我沒有認為封面及插圖跟書的'內容有什麼關係。在閲讀的過程中我才慢慢發現了其實每張插圖都是真實的照片。看得出來,每張照片的顏色都不是那麼鮮豔甚至有些泛黃,傢俱及汽車也都和現代掛不上鈎,即便如此,我卻從中發覺每張照片都是那麼的温馨,照片中的孩子是那麼的可愛,照片中的環境是那麼的優美--有綠草紅花,也有金黃的落葉。書中沒有華麗的詞藻,是日記,又像散文。她記錄了孩子的成長過程。隨着閲讀的深入,我對書中的人物有了更深的瞭解從而也生出很多感慨。

現在有些家長,很是盼望自己的孩子能一下子就成功,一下子就望子成龍,於是就給孩子報了許多的興趣班,一個週末就只有半天的時間做回家作業,時間緊張極了。我認為,這樣不但讓孩子學不好學校裏的課,更使孩子外面上的課給沒有學進、學透,這樣,又花錢,又花時間,還在弄個體力透支,這樣又有什麼用?

這些家長應該好好問問自己,好好反省自己。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母親的本能,給我們自己的尊嚴,卻不是每一個家長所能辦到的。在我們的傳統中並沒有將孩子和成人當成平等的人。這些家長應該學學向龍應台這樣的母親,嘗試和孩子像朋友般聊天,耐心傾聽才能更好的理解他們。

有些孩子一下子週末就要上一天半的課,這樣忙碌的孩子,又讓他們怎麼慢慢來呢?為了不甘人後的家長們陪着孩子們學這學那,美其名曰“為了孩子們的未來”,那樣的想當然,可是,可曾想過孩子是否真的喜歡呢?還是給孩子多一點“慢慢來”的機會吧。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3

《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以一個個生動、真實的事例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智慧媽媽在尊重理解孩子的基礎上巧妙教育孩子的點點滴滴。讀完這本書,讓我深刻地感悟到寬容與等待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不要怕孩子做不好,要用時間等待孩子慢慢做好一件事;不要責備孩子沒做好,要用寬容的心對待孩子沒有做好,這樣才能讓孩子在經歷中成長,在嘗試中學會面對困難和挫折。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責怪埋怨孩子,很多時候就是因為不懂得尊重孩子,不夠有耐心。我們往往責怪孩子“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我們往往忘記了,孩子還小啊,這些事對大人來説也許十分簡單,但對孩子來説卻並不容易!我們老師有時也這樣批評孩子:“別人都學會了,你為什麼學不會?”其實,我們忘記了個體是有差異的,我們應該尊重個體差異,只要孩子盡力了我們就應當給予肯定。

教育是一項工程,也是一種藝術。我們要做的,就是用我們的耐心讓我們的學生快樂起來,成績提高上來,讓自己內心有一種學生問候與念及的滿足,讓自己有一種學生功成名就時的自豪與欣幸,這就是耐心的老師吧。

春風是冰河的等待,收穫是秋天的等待,陽光是萬物的等待,孩子是我們的等待。作為教師的我們,可以抱着“閒看庭前花開花落,漫看天外雲捲雲舒”閒適、平靜的.心態,多點耐心,多點時間,等待孩子的長大,用一種安靜的、潛移默化的方式去愛每一個孩子,還他們一個自己主宰的童年!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4

好久沒有靜下心來讀書了,覺得自己應該充實一下自己,在組內老師的推薦下,選擇了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閒暇時翻看着這本書,與這位母親一起分享對孩子成長的點滴記錄,用心地感受生命與這個世界最初的接觸,感受他們在成長中的喜悦與淚水。文中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沒有峯迴路轉的曲折,但有無數的忍俊不禁,嘴角禁不住一次次上揚。

從龍應台與兩個孩子的交流相處,我覺得她是個聰明的媽媽,她的孩子們是幸運的,她也是幸運的,在孩子的問題上她有自己的教育智慧。《孩子你慢慢來》,是的,慢一點,我們可以感受上天給我們安排的是多麼豐盛的禮物。更真切地感受愛,我們才會生出更多温柔的情懷,更多的愛。

所有的關於教育孩子的書都告訴我們,在孩子的成長中出現了這樣那樣讓你無奈的事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但在面對孩子時,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個折扣。我們都會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對比,認為他樣樣都不應該落後,我們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進步,卻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義上的退步。這就是我們在潛意識裏把自己對生活的期許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強大,希望他優秀。有的時候卻忘記了,誰是孩子命運的主導,誰是自己生命的'主人。

看過《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的,其實都能深刻地感悟到,也應當學會寬容與等待,慢慢地,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長,這需要堅持,更需要温柔的堅持。

想起文中龍應台在買花時,遇到幫她包花非常吃力的5歲男孩,她這樣寫道:“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涼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的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的5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龍應台看着那個五歲的孩子,用草繩打個蝴蝶結,她願用一生的時間去等,等他五歲的手指把這個蝴蝶結紮好。捫心自問,我們在面對班裏的孩子時,有她那樣用一生去等的耐心與勇氣嗎?面對班裏的孩子們不斷出現的這樣那樣的問題,自己是否有耐心讓孩子慢慢來呢?耐心是贏得成功的一種手段,而我們有時候有,有時候卻沒有,這是因為我們每個人不可能每天都保持為同一種心態,也不可能脱離紛雜事物的干擾,但我們如果多一點耐心,少一點怨氣,多一點愛心,少一點急躁,多一點理解,少一點指責,多一點寬容,少一點菲薄,是不是會讓我們自己的心境明亮起來?會不會使我們的內心充盈起來,會不會讓我們的心情快樂起來?苦悶是一天,快樂也是一天,為什麼不快樂呢?耐心可以換來感動,急躁易有抱怨。

教育是一項工程,也是一種藝術。我們要做的,就是用我們的耐心讓我們的學生快樂起來,成績提高上來,讓自己內心有一種學生問候與念及的滿足,讓自己有一種學生功成名就時的自豪與欣幸。這就是耐心的老師吧。

我願從容地等待,在孩子的身旁陪伴他靜靜地成長,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説,這是一項慢速作用的過程,母親需要靜靜陪伴,教師也是這樣。孩子的世界有着成人不能理解的模樣,而要想很好地觀看這個世界裏的風景,“慢”是最為重要的。慢慢地等待。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5

在這個每天發生着日新月異變化的社會,我們被一隻無形地手,推着快速往前走。我們不再享受美食,而只關注一頓飯能否填飽肚子。我們不再欣賞風景,而只關注何時能抵達目的地。甚至,家長們對自己的孩子寄予了厚望,卻少了許多深情的等待,不再願意用一顆柔軟的心,靜靜地守候着一顆幼小的“種子”發芽成長。我們似乎都忘記了:愛,需要慢慢來。

讀着《孩子,你慢慢來》,我感受到了龍應台望子成龍的心願,在字裏行間,更多的是透露出她不急,希望孩子慢慢來,心慢下來,在慢慢的環境中,慢慢地成長。大多數人認為這是一篇母愛日記,記錄作者兩個女兒——華安和華飛成長的故事。但最觸動我心的,是字裏行間的款款深情。力透紙背的,是一位深情母親殷切的愛意。是這位温柔的母親願意同孩子一起蹲下來,保持同等高度去看待世界的耐心與關懷。一天一天,她陪伴着孩子慢慢成長,所以在常人眼中,令人生惡的老鼠也瞬間因為孩子的興趣盎然,而變得俏皮可愛起來。所以一個看似無趣的.話題——觸電的小牛,居然成了母子之間能夠反覆交談的有趣談資。所以,綠林好漢譜寫的《水滸》傳奇,只成了孩子口中咿咿呀呀學習語言的學前練習。一個一個温情的片段,一句一句動人的文字,使我仿若退到了一個安靜的角落,幼小的心靈被深深的愛意所温柔地籠罩。

深情的語言,像一股清泉靜靜地流入我的心田。我逐漸體會到,我的媽媽對我的那份深切的愛意。以前我不懂,在碰到問題的時候,我總是渴望得到媽媽的“救助”,每次她在一旁像個朋友一樣,和我一起為困難煩惱時,我總是埋怨,為什麼不能幫我一次解決?現在我才知道,這份等待與陪伴包裹的是濃濃的關愛。當一位母親,願意同孩子一起重新認識世界,給予孩子跌倒的機會,卻一直默默地守候在她的身邊時,其中需要付出的是多麼強烈的愛。

孩子,你慢慢來!我想,我懂得了文字背後的那份用心良苦!愛,需要慢慢來。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6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台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漂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我喜歡龍應台的文字,如水般柔情,又如火般温情;其中帶着女性細膩的美與善,又有令人傾慕的大智。我喜歡上這部作品之前並沒有看過任何簡介和引言,只這樣一行字就足以讓我陷於其中。於是,在接下來的這幾天,我一有時間就打開電腦,完完全全投入於閲讀中。這是第一部我可以在音樂的伴隨下認真看的作品,因為即使聽着音樂,我也可以完全過濾掉一切無關的干擾,要的只是能夠讓我凝神靜心的輕輕的曲子。

看《孩子你慢慢來》,心中有這樣一些情愫在盪漾——感受做一個媽媽的甜蜜和幸福、回憶做一個孩子的童真和快樂、親近小植物小動物時的歡欣和好奇。這些感受凝在一起,讓人很難説出到底因為什麼而感動,而喜悦,而舒暢,可確實就是能聽到自己的笑聲不斷,輕輕帶過的那種笑。

對,看這本書時心情一直如輕風般緩緩流動,沒有太大的起伏波動,所以讀安安的成長和讀妞妞的故事不一樣,自始至終,不曾落一滴淚。

我很難寫好一篇讀後感,因為我看書往往只是沉浸於看書的過程,看過後就忘了許多細節,甚至連自己有過的感受都會忘記。在整本書裏,唯一能被我清晰記起的是“你眼睛裏有我”。

“你在幹什麼,寶寶?”寶寶情急地喊出來,“媽媽,不要動……”一邊用兩隻手指撐開母親的眼簾。

“你在看什麼?”

“我在看——”安安專注地、深深地,凝視着母親的眼睛,聲音裏透着驚異和喜悦,一個字一個字地宣佈:

“媽媽,你的眼睛,眼珠,你的眼睛裏有我,有安安,真的……”

説着説着激動起來,伸出手指就要去撫摸媽媽的.眼珠——“真的,媽媽,兩個眼睛裏都有……”

媽媽笑了,她看見孩子眼瞳中映着自己的影像,清晰真切,像鏡子,像湖裏一泓清水。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如此純真、可愛、充滿好奇心,無意中能給成人最大的喜悦和安慰,但不是每個媽媽都像安安的媽媽一般耐心、細心。嬰幼兒剛從另一個世界來到這個國度的時間不長,他們有着柔軟的肌膚、清澈的眼眸、純粹的淚與笑,這是上帝在他們身上留下的最清晰最美麗的印記,這些印記還未經過歲月的沖洗,所以顯得如此動人。他們從感知父母家人的撫愛開始,認識周邊的寸土、花木、蟲魚,瞭解身邊的人和語言,然後再漸漸接觸更多無形的東西,他們開始知道人間有美麗的傳説和信仰,也有殘酷的戰爭和殺戮。這一條長長的細細的成長之路,一切都要慢慢來。孩子你慢慢來,體格與內心才能不斷茁壯、強大。

越來越愛純粹樸實的東西。因為最真最美最動人的情感往往孕育於着樸實。作文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7

雖然我是第一次讀《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但從心底升起的卻是一種深深的感動。龍應台真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這是一本以母親角度來講述如何自己是培養孩子的書。它沒有以華麗的詞藻,而是將普通細小的事描寫的細膩動人,充滿了温馨的感覺。

龍應台這樣寫道:“我愛極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胸口,就能使我感覺得到幸福……”是的,孩子的到來,給予了父母很多。但是,孩子的到來,也讓父母失去了很多!一個多年未曾謀面的閨中密友突然造訪,她是一個有着一般中年女性沒有的年輕美麗的單身貴族。龍應台立刻倍感壓力!於是打掃衞生,化粧,施上厚厚的粉,抹上濃濃的胭脂,擔心朋友説自己是黃臉婆。無奈,見面的第一句話,朋友還是驚呼:你怎麼成了黃臉婆了?可龍應台竟沒有失落和沮喪!她們談過去,談未來,談願望,作者龍應台的願望有太多太多:出書、旅遊、社會調查、製作電視節目……但,最終,為了兩個寶貝,她都放棄了。

龍應台把她在陽光裏餵奶的照片放在書裏讓我們欣賞,説明她是多麼喜歡這張照片!看她如何描寫自己餵奶──

“總是坐在落地窗前,遠看觀音山與淡水河。嬰兒貪心地捧着媽媽的乳房,吸着吸着,感覺媽媽的温軟和心跳。我哺華安足足哺了一年,到現在,看見別的母親解衣哺乳,我還忍不住駐足貪看,看那肥肥的小手撫摸着豐滿的'乳房,看那嬰兒滿足恬適的小臉,看那母親低頭的温柔,啊,我神為之弛,真想再來一次。”

有的母親説:“這是最美的風景!”為了母乳豐盈夠量,富有愛心的媽媽不再在乎身材和形象,只是毫無顧忌的吃喝。龍應台陶醉於這種吃喝:“我很快樂,覺得自己從頭到腳是一隻在咀嚼的母牛,沒有一寸頭腦,全是身體、全是胃口,全是生理機,能上帝造女人,使她成為生殖孕育的媒體,我變成造化的一部分,心裏充滿幸福。”母親為了我們,不顧自己的身材,將身體膨脹得像球兒一樣無論是呵護,還是責罵,母親為了我們付出了太多的辛酸。其實,不僅僅是我們的母親,我們的父親、爺爺、奶奶……我們的家人都為了我們而過早地背上了重擔。

我們的調皮、任性都給他們添加了汗水。那麼,我們應該為自己的母親,家人做些什麼呢?

從現在開始,認真品味愛,好好儘自己的努力,不要讓他們失望,長大後回報他們。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8

養育孩子是一件漫長而偉大的工程,這過程中的艱辛是難以斗量的。所謂“養兒方知父母恩”,真的不知道要花費多少心血才可以把孩子培養成才。龍應台則以一種安靜的,潛移默化的方式把孩子教育成一個正直有愛心的人。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從這就能看出她的育兒態度。這在生活節奏如此之快的現代,是多麼的難得。現在的人都崇尚“早”“快”,都擔心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又怎麼會讓孩子慢慢來、慢慢來呢?

但是,實際上,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真的需要一個過程,每個人學習一項技能其實都要時間,我們不能因為自己掌握這項技能卻不能容許他人犯錯和給予學習的時間吧!我們有事情忙的時候,經常對孩子説“等一等”,“學會等待”,可是,我們作為父母,為什麼不能等一等孩子的成長步伐呢?父母慢一點,懶一點,孩子就有多一點的學習和鍛鍊的機會,孩子便能成長得快一點。

“生命的來處和去處,我突然明白了,不透過書本和思考,透過那正在爬的孩子。”成為母親後,我對人生的許多思考都有了不少改變。孩子不僅僅是生命的延續,在某種程度上,孩子還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從孩子身上可以看到很多自身的問題。從最初生命的孕育,到幼兒的成長,一路走來,我似乎對生命的意義有了重新的認識。

剛知道自己懷孕的時候,心裏是何等的驚喜,雖然腹部依然平坦,然而自己已經不再是一個人。做產檢的.時候孩子的心跳聲,四個月後孩子的胎動,就連每個月增長的體重,似乎都是生命的音符,最後的最後,這些音符組成一首美妙的華章。如果要給它取一個名字,或許,可以叫做《來處》。

倘若沒有這些經歷,我可能依然是一個沒心沒肺,肆意揮霍青春的任性孩子。

忽然想起大學上課時教授問的一個問題:大家認為人的童年應該是什麼時候結束的呢?幾歲才不是一個孩子?

我的回答是:當我自己成為別人的母親,當我有了自己的孩子的時候!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9

先前我對龍應台這個名字一無所知,更沒有讀過她的書。後來在李鎮西老師的博客中多次出現此人(開始還以為這作家是個男的,呵呵),一時來潮網上搜索,發現此人的影響力還不小(華人世界最有影響的一支筆)。

讀了她的《孩子,你慢慢來》以後,她那顆母愛的心便永遠的停留在了我——一個父親的心中!“我愛極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覺得幸福”龍應台用最簡單樸實的語言説出了父母親的心聲。想想自己每天拖着疲憊的身軀回到家,看到寶貝女兒,疲憊,煩惱都沒了;即便晚上10點回到家看到寶貝甜甜的進入夢鄉,心中泛起漣漪。想起書中的卷首語:“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着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鬆了開來,於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着窄巷裏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僅僅是用草繩打個蝴蝶結,她就願用一生的時間去等,等他五歲的手指把這個蝴蝶結紮好。叩問心靈,我願意用一生的時間去等嗎?有用一生的時間去等的耐心嗎?作為父親,至愛自己的女兒,但有些時候在教育孩子時卻會失去耐心而對她惱兇成怒。(也有些時候看着她要掉淚時,禁不住要笑,女兒太可愛太善良了,真不忍心罵她)。的確,自己潛意識裏把對生活的期許,夢想的實現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她將來怎樣怎樣,卻忘記了,她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成長需要肥沃的`土壤。

看過龍應台女士的《孩子,你慢慢來》,深刻地感悟到應當學會寬容與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來,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長,這需要善良的堅持。是的,我們不要做強人,就讓我們恢復生命善良的本性。愛需要藝術,愛需要學習,更需要有一顆慢慢等待的心。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任何人不能代替,每個孩子有自己的成長節奏,孩子是上帝派來指引成人生活的天使,教育應該是慢的藝術。作為教師,也愛着班上61名學生,但很多時候有些孩子愛不起來卻恨之有加。我總希望學生能把一切事情做得很完美,以至於稍一出錯,就橫加指責。靜校晚自習的時候,期望學生個個不隨便講話,高效的學習;做作業考試的時侯,希望學生個個獨立完成得高分……看着班上學習上不優秀的孩子,卻忽略了他們身上很多的閃光點:他們陽光,他們自信,他們對未來充滿自信,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他們待人處事從容文雅,他們生活上不用你操心,還會倒過來勸解你、安慰你,一個健康的孩子,我為什麼僅僅因為他不適應應試教育而責備他?

其實,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允許孩子犯錯。我們應當給予孩子在學習上更多寬容和耐心,讓孩子有自我生長的空間和時間。只想對學生説,人生的路很長,你美好的人生剛剛開啟,讓我們慢慢地、堅強地向前方走去!在其兒子華安寫的《放手》中,他回憶母親是一個“集責任於一身的嚴格的教育者,但是又充滿温暖……以一種安靜的、潛移默化的方式把我教育成了一個像小樹一樣正直的人…她一方面極其嚴格,督促我努力學習,認真做事,一方面卻極其講究自由尊重和理性思考……”。

“慢”是一種心境,更是一種藝術,一種已開始被我們遺忘的教育真諦。一切都以“快”字當頭,這是我們現代社會的特點吧。但是,教育是需要期待的,它是一種堅守,一種責任;是一份信任,一份寬容。正是由於應試教育功利讓我漸漸地疏遠了這份耐心,漸漸地不再習慣於等待。“孩子,你慢慢來”,這樣的慢慢與速度無關,卻是真實而真誠的態度。在“慢”中期待、在“慢”中教誨、在“慢”中踐行我們愛的教育,“慢”的過程就是信任和責任,是孕育驚喜的歷程。做父母的做教師的應該對孩子多點耐心,多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給自己一個信念:做像龍應台一樣的母親般的父親和教師!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10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從微信上看到這句話,我認識了這樣一位母親——龍應台。這句話震撼了我,所以趁着休息的時間買了她的書來看。

從龍應台與兩個孩子的交流相處,我覺得他是個聰明的媽媽,她的孩子們是幸運的,他也是幸運的,在孩子的問題上,他有自己的教育智慧。是的,慢一點,我們可以感受上天給我們安排的是多麼豐盛的禮物,只有真切的感受,才會生出更多温柔的情懷,更多的愛。

我們做父母的在潛意識裏把自己對生活的期許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它強大,希望他優秀,希望他不要惹麻煩,卻忘記了她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進步與成就都有發生的時間和規律,看過孩子,你慢慢來,深刻的感悟到應當學會寬容與等待,慢慢的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到來,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長。

龍應台的文字不僅告訴我要認識孩子,瞭解孩子,他還告訴我在教育的過程中,教育者要尊重孩子。真正的尊重就要允許他説“不”,允許他不完美。當龍應台要求孩子把字重新抄寫一遍時,安安理直氣壯的回答:“”為什麼?為什麼我要再多寫一行?你總是要我寫的好,寫的漂亮,我只是一個小孩,我沒辦法寫得像你那麼好啊…”孩子有權利説不,有時候缺憾也是一種美麗。

我是一個母親,我的孩子總是不按照我的要求行事,也不按照我希望的方向發展。我很無奈,也很着急,但孩子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進步與成就都有發生的時間和規律,急不得也急不來,我在適應中,也在學習中,學習做好母親這個角色。

由此我也想到自己的工作,我面對37個孩子,就有37種語言,37種可能,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卻試圖把他們變成一樣的,變得一樣優秀,一樣聽話,不禁覺得自己太可怕。他們並不完美,會犯錯,也會調皮,作為老師我需要的是一個寬容的.心,允許孩子犯錯誤,並從錯誤裏學習,給他們嘗試的機會。少一點怨氣,多一點愛心,少一點急躁,多一點理解,少一點指責,多一點寬容,少一點菲薄,多一點耐心。是不是會讓我們自己的心境明亮起來?會不會使我們自己的內心充盈起來?苦悶是一天,快樂也是一天,為什麼不選擇快樂呢?

教育是一項工程,也是一種藝術,我們要做的就是用我們的耐心,讓我們的學生快樂起來,成績提高上來,讓自己有一種學生成功成名就時的自豪與欣慰。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説,這是一項慢速過作用的過程,母親需要靜靜陪伴,老師也是這樣。因為對於孩子來説,人生的路很長,他美好的人生才剛剛開啟,所以這條長長的路我們要慢慢的走。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11

讀龍應台老師的《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深有感觸,不禁想到了自己孩子的一路成長的歷程,我沒有龍應台老師那樣的幸運,可以身處國外感受自由開放的育兒的環境,但是,我對自己現處的生活也是滿意的。

還記得孩子上幼兒園的第一天,是我送他去的,當時我的心情如此的緊張,我中間觀察了一下他,他好像比我更加的從容淡定,老師們讓家長們稍作停留之後,便開始下“逐客令”了。

我想,孩子總有一天要離開家長獨自面對生活的,當天孩子回來之後,我與他交流了在幼兒園一天的`情況,他用稚嫩的聲音説,“好多小朋友都哭了,快要把我的耳朵的震聾了”,我當時就笑了,問到“那你有沒有哭啊”,他很自豪地説沒有,他還安慰別的小朋友不要哭了,你媽媽一會就來接你回家。

回想起與孩子的每一次分離,孩子都會哭鬧,小點的時候是大聲哭鬧,稍微大一點兒了便是抱住不放,現在孩子也學會了隱藏自己的情緒了,我不禁在想,孩子,我能陪你走多遠呢?

我也是第一次做母親,有了孩子之後,我與人生和解了許多,我也有了與這個世界重新開始的可能,孩子教會了我成長,教會了我責任,希望他今後平安健康。

今後,我也要對我兒子説“孩子,你慢慢來”。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12

龍應台的文字,讀來如冬日陽光,字字温暖,如三月春風,字字輕柔。每一位準備要做母親的、已經做了母親的、不想做母親的女人,都應該來讀一讀,看一看,作為一個母親的幸福。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陳舊的鳳凰牌自行車後座上,有着我的"專屬"座位,那是專門為我設計的"小椅子"。小時候,每當我哭鬧時,一直是媽媽用自行車推着我,從村子的一頭到另一頭,我總是一邊哭一邊還有"一萬個為什麼"在媽媽耳邊晃悠,就這樣和媽媽邊走邊説,直到再也看不見夕陽,直到我早已忘記為什麼哭泣。

"媽媽的眼睛,還兀自盯着那扇看不出有多麼深邃、説不出有多麼遙遠的'門,看着看着,看得眼睛都模糊了"

還記得我剛讀高中的那會兒,第一次遠離家,離開爸爸媽媽。爸爸和媽媽一起把我送到學校宿舍,媽媽一邊幫我理東西,一邊嘴裏嘮叨着:晚上睡覺毛毯蓋蓋好、想吃什麼自己去買、多吃點水果、多交幾個朋友……爸爸媽媽走後,頓時覺得--"悽慘",我只能用這個詞來形容、也只想用這個詞來形容。三天後,給媽媽打電話,我大哭了一場,據説,媽媽也哭了。但我當時在電話裏沒感覺到。讀了龍應台的文字,我才意識到也許媽媽比我傷心。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和媽媽都早已習慣了類似這樣的別離。我要來上海找工作,媽媽説:去吧!當時還覺得媽媽怎麼這麼狠心,沒有説一句挽留的話。現在想來,或許應該感謝她,因為不知何時,媽媽已經學會了放手,放手讓我自己去承擔該承擔的一切。()每一位媽媽的內心都是柔軟的,都是細膩的,但唯有作家是幸運的,因為她們可以用自己美妙的文字來記錄孩子的點點滴滴、表達對孩子無盡的綿柔。我的媽媽不能,但我依然愛她,因為她是我的媽媽,我是她的女兒!

"而我,突然覺得人性是極易判斷的:世上只有兩種人,好人和壞人;喜歡孩子的都是好人,不喜歡孩子的都是壞人"

選擇幼兒教師,只是因為打從心底喜歡孩子,喜歡孩子天真的笑,喜歡孩子無邪的話、喜歡孩子純真的臉、喜歡孩子小大人似的語氣和神態……喜歡他們的一切一切。孩子的手,細細的、軟軟的、小小的,做起事來慢悠悠的,但我願意做他們的媽媽,願意等着他們,用一輩子的時間……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13

自打記事以來,耳邊就常常充斥着“快吃,要遲到了!”“快點兒做,看,都這麼晚了!”“呦,你怎麼會這麼慢啊?”這一類的話語。沒錯,這些話基本上都來自於我親愛的媽媽。“快”幾乎就是她的口頭禪,所以,我也只得在她的指令下,儘可能地快一點,再快一點。好像鐘面上一根被撥快了的分針,更像一個不停被抽打的陀螺。所以當我拿起華人女作家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時,便被這書名給吸引了——就像封面上那金色的落葉般拂過我的臉龐,撩撥我的心絃。我忍不住打開它,慢慢的,慢慢的,看了起來。

當8個多月大的安安嘴裏發出“啵”時,他的媽媽竟如沒教養的女人般扯着喉嚨高喊,這該有多麼驚喜啊。不知道我牙牙學語時,説出的第一個詞是什麼,我的媽媽當時是怎麼的表情。可惜,記憶裏,媽媽似乎從沒有説起過。

安安的媽媽給他講《女媧補天》的故事時,安安突然用兩隻手指撐開媽媽的眼瞼,驚喜地告訴她“媽媽,你的眼睛裏有我,有安安,真的……”對!對!我也曾經在媽媽那不太深邃的'瞳孔中看見過小小的我,甚至連表情都那麼清晰真切,宛如一泓清水。安安的那如發現新大陸般的驚喜我能體會。

飛飛出生,安安不再像從前那樣可以獨享父母的愛了。他變得敏感,認為自己不如弟弟可愛;他有點兒緊張,擔心媽媽更愛弟弟;甚至有些叛逆,不刷牙,不吃飯,只為能像弟弟那樣得到媽媽的寬容。看到這兒,我忍不住會心一笑——安安的情感變化或許別人無法體會,但我卻能真切地感受到。我們家也有兩個孩子,和安安、飛飛不同的是,我們是雙胞胎。從小到大,除了無數次被提問“誰是姐姐,誰是妹妹”外,還老被拿來比較:“來,讓我仔細看看你們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嗯,眼睛好像姐姐大一些,個子似乎妹妹更高一點。”大有一種不分個子醜寅卯誓不罷休的意味。好在我們的媽媽會摸摸我們的頭,笑着説:“是啊,你看,老二的眼睛是不是特別有神?老大腿長,是班上的跑步運動員呢!”這看似不經意的回答,總讓我們姐妹倆覺得很舒服。

於是,我的視線離開書本,向媽媽的方向望去。她正將米飯平整地鋪在海苔上,做着我們愛吃的壽司。夏日的餘暉透過窗櫺照射在她的臉上,她靜靜地將黃瓜、蛋餅放在米飯上,用竹簾輕輕捲起……那樣仔細,那樣專注,竟察覺不到我就這樣一直看着她。就如龍應台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那個五歲男孩從從容容地把蝴蝶結紮好一樣。這一刻,我感受到“長長的路,慢慢的走”這一句從容不迫的話中,飽含着的是一位母親發自內心深處的最濃烈的愛;同樣的,“快一點,再快一點”裏,不也藴藏着滿滿的愛嗎?只是,我的媽媽與龍應台有着不同的表達方式。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14

細細回味我曾經匆匆流逝的那些時光,好似白駒過隙。從我倉促地降臨於這個眾彩紛呈的人世,在漸行漸遠的日子裏,沒有留下絲毫痕跡,也習慣了生活中細微的美好,逐漸融入那默默無聞、碌碌無為的人羣之中。偶然間記起了不久前閲讀的一部温馨的作品——《孩子,你慢慢來》。讓我再次感受到這世界的與眾不同,生活的清閒自在和孩子眼中五彩繽紛的一切事物。

簡介的開頭寫道:“龍應台的文章有萬丈豪氣,然而《孩子,你慢慢來》卻令人驚歎,她的文字也可以有款款深情。”確實如此,龍應台既有着東方特有的個性,也有着西方的教育體驗,從她的第一個孩子,華安,由呱呱墜地到咿呀學語、蹣跚學步和之後成長曆程的每一個可貴的階段、細小的瞬間,她都用母親的極度温柔和耐心去教導華安如何去發現這個世界不一般的美好。無疑,華安是幸運的'。

龍應台作為一個母親、作家,以個人獨特的思維方式去認知、定位所謂的美好童話,那些看似幸福的結局和正義的裁決,卻暗藏殘酷生存之道的虛擬世界,她不願意讓華安過早看到這世界的刻薄殘忍,也不願意華安過早丟失了純真的童年。這不由得令我想起了我的母親。我的母親,一個具有傳統思想的女性,她沒有龍應台的家庭背景和文化修養,她只能以她過去的經驗向我指出這個世界的殘缺與不美好,教育我如何去辨別黑白與是非,至於彩虹,她願意任由我去描繪、去發揮。儘管這是兩種完全相悖的教育方式,但不可置否的是,她們的所作所為都源自於母親對孩子深切的愛意與關懷。

《孩子,你慢慢來》筆者用簡單和細膩的手法,通過她對生活的描繪與理解,將母愛淺淺地藏於字眼中,表露她對世界的熱愛、生活的熱愛和對孩子的真情流露。我真誠地期盼所有的母親以及將成為母親的女性看看這本書,願它能讓你感受到世界的美妙,生活的悠然和孩子的天真與可愛,願你們相遇那個小小而堅強的生命時能打從心底對他説句:“孩子,你慢慢來。”

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15

《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我讀了不止一遍,每讀一遍它都給我帶來新的感受和心靈的衝擊,這本書有太多的內涵,我非常喜歡這本書!每讀一遍我都彷彿與作者龍應台女士共同温習了一遍做母親的感受,一邊咀嚼着她的育兒經驗和經歷,感受內心的美好憧憬,一邊回味我與女兒一同成長的快樂,以及在幼教工作中和孩子們相處的點點滴滴。

我和女兒也走過龍應台女士所走過的路,也有着或多或少相同的感受和經歷。每個嬰孩來到這個世界上,帶給這個世界的歡樂都是相同的,孩子用她清純的眼睛看這個世界的新奇,用柔嫩的小手觸摸這個世界的靈魂,他將懷着怎樣打得好奇心啊!我們這些先於他們來到這個世界的父母,師長,在享受嬰孩帶給我們的無限温馨與歡樂之餘,更應該主動地,心甘情願的做他們的引路人,來幫助他們認識這個大千世界的同時,保護他們稚嫩的心靈!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在紐約華爾街的證劵市場擠滿了表情緊張的人,——我,坐在斜陽淺淺的台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孩子從從容容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她五歲的.手指。”這樣的幾句話為我勾勒出了一幅充滿母性光輝的矇矓畫。母性的光芒閃耀在她的臉上有了深深的震懾力,因為愛來自心底。這讓我聯想到了自己,在家裏,多少次因為時間的關係,督促女兒:“快點,抓緊時間!”在單位,為了下一個活動的開展,催促孩子們:“快一點,抓緊時間!”曾有幾次對孩子説:“彆着急,孩子,你慢慢來!”的語言呢?

像龍應台一樣告訴孩子——“孩子,你慢慢來”,媽媽,老師就要慢慢來,這樣的慢慢與速度無關,卻是一種淡定而從容,理性而豐富,真實而真誠;在慢中期待在慢中教誨,在慢中踐行我們愛的教育,這就是母親和老師的天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