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魏晉風度現代文閲讀答案

來源:文書谷 3.12K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我們很多時候都不得不用到閲讀答案,閲讀答案所涉及的內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識體系中的一個或幾個知識點,或某一知識點中的一部分內容,在我們的學習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那麼問題來了,一份好的閲讀答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淺談魏晉風度現代文閲讀答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淺談魏晉風度現代文閲讀答案

魏晉風度,在中國歷史上是一種標誌性的時代精神和重要文化表現。所謂魏晉風度即是魏晉之際名士風度,亦稱魏晉風流。“風度”本來是魏晉時用來品評人物的詞語,在很多人看來,是一種真正的名士風範,所謂真名士自風流,由正始才俊何晏、王弼到竹林名士嵇康、阮籍,中朝雋秀王衍、樂廣至於江左領袖王導、謝安,莫不是清峻通脱,表現出的那一派“煙雲水氣”而又“風流自賞”的氣度,幾追仙姿,為後世景仰。同時,它成為當時士族意識形態的一種人格表現,併成為當時的審美理想。風流名士們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誕而風流自賞。這些名士言詞高妙,精神超俗,“以清淡為經濟”,喜好飲酒,不務世事,以隱逸為高。

作為對人生的愛戀,自我的發現與肯定,魏晉風度與東漢末以《古詩十九首》為標誌發展而來的價值觀念一脈相承,而在追求行止姿容的漂亮俊逸上,又和“文學的自覺”的美學潮流相輔相承。在丹、酒、姿容、玄談的外在表象後面,藴含着對自身價值思考和對人生無常的悲歎。由於東漢後期的政治腐敗,使得儒生們從對漢家煌煌大業的盲目崇拜中清醒過來,正統的儒家思想受到懷疑。從黨錮之禍開始,到黃巾起義,到軍閥混戰,到三國鼎立,再到曹魏司馬氏爭權,大開殺戒,在整整100多年的腥風血雨中,人們進行了否定外界社會的過程;而在觀念意識領域內,也開始了一次思想解放運動,道教的興起,佛教的傳入和發展,促使魏晉知識分子自我人格的重新構建,並終於使他們掙脱緊緊綁縛的縲紲,開創出儒道互補的士大夫精神,從根本上奠定了中國知識分子的人格基礎,影響深遠。

當然,魏晉風度的所及,也帶來了弊端,許多人趕時髦,心情也並非嵇康、阮籍似的沉重,卻也效顰他們的放達。正如魯迅指出:“東晉以後,作假的人就很多,在街邊睡倒,説是‘散發’,以示闊氣。就像清時的尊讀書,就有人以墨塗脣,表示他是剛才寫了很多字的樣子。”至於説到清談誤國,“清談”,那是時代的產物,是在魏晉玄學盛行的.特定條件下所產生的, “清談”與“閒談”、“空談”不能混為一談,但有的人效仿“名士”,雖有“清談”之形式,但少了知識分子的內心掙扎,這種“清談”自然也只能看作矯揉造作。

魏晉名士之風度,説到底即是追求藝術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詩文,使自己的人生藝術化。這種藝術必須是自然的,是個人的自然流露,由於殘酷的政治清洗和身家性命的危在旦夕,魏晉士人在山水之詠中也夾雜着無邊的憂懼和深重的哀傷。他們無論是順應環境,保全性命,或者是尋求山水,安息精神,情感實際上處在一種異常矛盾的狀態中,這構成了魏晉風度內在的深刻的一面。

(選自陳憲雨《淺談魏晉風度》,內容有刪改)

1.請簡要概括本文的論述思路。(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第二段劃線部分的文字?(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後稱魏晉士人的情感處在“異常矛盾”中,結合文意作簡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首先,提出“魏晉風度”的論題,將它與“風流名士”聯繫在一起。(2分)其次,分析“魏晉風度”對知識分子人格構建的深遠影響。(1分)接着,指出“魏晉風度”也帶來了一些人“效顰”的弊端。(1分)最後,揭示“魏晉風度”的精神實質及追求藝術化的人生。(2分)(或答:指出魏晉士人“異常矛盾”的情感態度構成了魏晉風度內在的深刻的一面。)

2“綁縛的縲紲”喻指束縛魏晉士人的正統儒家思想,(2分)“掙脱”指魏晉士人在觀念意識領域發現與肯定自我的思想解放行為,(2分)這一提法意在説明清醒過來的魏晉知識分子勇於衝破舊的思想藩籬,完成自我人格的重新構建。(2分)

3 魏晉士人外表看來“以隱逸為高”,不務世事,其後藴含着對自身價值的思考和對人生無常的悲歎(也可答:魏晉士人放達行為的背後是沉重的心情)(2分);名士的好“清談”的行為往往緣於內心的掙扎;(2分)他們一面以言行、詩文追求藝術化的人生,又在山水之詠中夾雜着無邊的憂懼和深重的哀傷。(2分)。

閲讀解題方法

1、字不離詞。漢語中一詞多義現象相當普遍。在理解詞語中某個字的意思的時候,必須把它放到這個詞語中去考察,即字不離詞,這樣才能準確的理解這個字的意思。如:道聽途説,道,指道路;志同道合,道,指道理。

2、詞不離句。在綜合閲讀題中,常常要求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這類要求有以下幾方面情況:

一詞多義。這在現代文中則多表現為語境義,都應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斷它的意思,也就是詞不離句。至於某個詞在句中的表達作用,更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去理解,而不能離開句子作單獨解釋。

3、句不離段。也就是説,對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離開具體的語段,不能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如果離開具體的語段,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許多句子只能狹隘的理解甚至於不知所云。只有結合具體的語段和語言環境,才會知道這句話在全文中佔着什麼樣的位置。

4、段不離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因此,對語段的閲讀理解不能離開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離文章的中心。否則,對語段內容或作用的理解就會發生偏差。

經典散文優美句子摘抄

1.你看,這一樹閃光的、盛開的紫荊,花朵兒一串接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擠着,好不活潑熱鬧。

2.石榴在桌上滾落出來,渾圓豔紅,微微有些霜溜過的老澀,輕輕一碰就要爆裂。爆裂以後則恍如什麼大盜的私囊,裏面緊緊裹着密密實實的、閃爍生光的珠寶粒子。

3.美,是有系統的,慎重謹敬的、有脈絡有緣故的,醜卻草率邋遢,自暴自棄。雖然有時美偽裝得像後者,但其實不然,美的大自在來自“從心所欲不逾矩”的素養,而非邋遢。

4.少年閏土是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我”第一次和他見面,閏土“正在廚房裏,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個明晃晃的銀項圈”。二十年後,“我”回到故鄉,再見閏土時,他“先前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他頭上是一頂舊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縮着”,“那手也不是我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5.其實,不管我們研究神祕,可貴的仍是那一點點對人的誠意。我們可以用讚歎的手臂擁抱一千條銀河,但當那燦爛的光流貼近我們的前胸,其中最動人的音樂仍是一分鐘七十二響的雄渾堅實如祭鼓的人類的心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