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閲讀答案

來源:文書谷 1.36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有時需要做一些閲讀題,這時最離不開的就是閲讀答案了,藉助閲讀答案我們可以檢查自己的得與失,並對今後的學習做出調整。那麼你知道什麼樣的閲讀答案才能有效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草原》閲讀答案,歡迎閲讀與收藏。

《草原》閲讀答案

《草原》閲讀答案1

新疆的天山草原相信很多人都沒聽過、看過。聽説那個草原一年四季都很美,是真的嗎?下面由小編為你帶來關於天山草原四季美的閲讀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天山草原四季美的閲讀材料1

天山巍峨雄壯,草原一碧千里。天山草原是家鄉的驕傲,人民的自豪。我,一個普通的國小生,用自己的真摯情感去描繪它四季的美景。

春天,南方百花盛開、嫵媚多姿。可這時的大草原卻別有特色。積雪覆蓋着快要甦醒的小草,高出的小丘冰雪初融,嫩黃的小草探出了頭,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天山上,白雪和綠樹搭配得那樣和諧,那樣妙不可言。山腳下,雪水匯成一條小河,嘩嘩地流淌着。和煦的陽光照在未融的積雪上,閃出七色光華!是大自然這位傑出的藝術家創造出優美的圖景。

夏天到了,草原上的草長高了,隨風搖擺,連綿不斷,似大海波浪起伏。更美的是到處開滿了各色小野花,遠望去,像碧綠的大地毯上鑲着五彩花朵。大草原到處翠流,好一派迷人的夏景圖。天山上更是別具一格,登上山頂,放眼望去,山腳下有一潭蔚藍的池水,傳説那是王母娘娘的洗臉盆,遠處就是古老的巴里坤城,真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順着盤旋的山路向下走去,一棵棵直插雲霄的松樹,枝繁葉茂,透過鬆葉,陽光星星點點地灑在草地上。地上纖細翠綠的小草和小野花時隱時現,像頑皮的'小姑娘在眨着眼睛。松樹發出動人的濤聲。令人陶醉!

秋季,天高氣爽,涼風習習。草原上沒膝高的草兒被人們割下來,光禿禿一片。但清澈的河水還在嘩嘩地流着,待翌年的春天,小草頑強地探出頭,還草原一片生機。這時松樹蒼翠一片,給天山穿上秋日盛裝,使天山越發雄壯了,長得像巨龍,高得如巨人。

冬天,雪花像晶瑩透明的小精靈,調皮地翻着跟斗飄落在山腰上,落在大地上。草原上白雪皚皚,是一個粉粧玉砌的世界。棵棵蒼松仍油綠一片,只是上面掛滿了蓬鬆鬆、沉甸甸的雪球兒,風兒拂過,美麗的雪球簌簌地落下來,雪末兒映着陽光,像五光十色的玉屑。天山在白雪籠罩中呈現出一幅壯麗的圖景。

天山和草原四季都是那麼具有誘人的魅力。我要盡情謳歌:美啊!家鄉的天山和草原。

天山草原四季美的閲讀題目2

1.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驕傲( ) 普通( ) 和諧( )

2.摘錄文中寫得好的詞語。(八個以上)

3.“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是唐代大詩人________《________》詩中的句子。

4.文章寫了________________

春天:________________

夏天:________________

秋天:________________

冬天: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一自然段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最後一個自然段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天山草原四季美的閲讀答案3

1.自豪;一般;適當

3.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4.天山四季的美景

5.總起,總結

《草原》閲讀答案2

烏蘭巴統大草原上的九匹馬

阮殿文

已經二十年沒有這麼近距離地靠近一羣馬了。

這天午後,烏蘭巴統大草原上空的太陽突然隱入低低的雲層,我一個人從一座雜草豐茂的丘陵上跑下來,見同伴們都到別處玩去了,就獨自在草原上游蕩。就在這個時刻,我看到了被圈在圍欄裏的九匹馬。九匹馬顏色各異,站立姿態也各不相同,尤其是臉上,各有各的神情和幽思。它們被九根縫繩拴在欄杆上,短短的韁繩與周圍遼闊的草原一點也不相稱。

其中有一匹馬給我印象最深。這是一匹烈性馬,它在圍欄裏踢蹬來踢蹬去製造出的雜亂聲,打破了圍欄裏的沉寂。我走近它後,它似乎收斂了一些,稍稍安靜了下來,只是不停地打着響鼻,似乎想要對我表白或是吐露什麼;其實,不用它説,我也知道它想表達什麼。面對眼前這片面積如此遼闊、花草如此豐茂的草原,誰也不忍心讓它成為荒無人煙、無生命在上面奔跑的死寂疆域。

我幾次想伸出手去摸摸這匹烈性馬的頭。我發現,它和我一直在心裏仰視的那個自己是如此的相像,在被一根韁繩拴着,而面前又是廣闊的疆野時,總是不願放棄一絲一毫的抗爭,即便被捆縛住了,也要發出聲聲嘶鳴,既喊出了憤怒,又唱出了抗爭者的歡樂。

忘了告訴大家,這是圍欄裏唯一的一匹白色大馬,個頭比另外八匹馬都要高,加之八匹馬此刻都或茸拉或低垂着頭,個個露出一副隨遇而安的沮喪樣,這匹白色大馬的神采和英姿便更顯昂然。

這時,一箇中年人突然出現在我身後,問我幹什麼。我説我在看馬。他問我,要騎嗎?我問他騎一次要多少錢,他説騎一個小時五十元。我説我不騎。出於好奇,我問他這九匹馬平均下來一個月能為他掙多少錢,他説除去場租費和飼料費等開支,一個月下來能掙三四千元。我細算了一下,就算是四千元,一匹馬一個月下來才為他掙四百多一點。

我一下子説不出話來。為四百元錢,這些本屬於遼闊草原的馬,就這樣被短短的韁繩長年累月地拴在一個狹窄的圍欄裏。

我都不好意思稱呼它們駿馬了,這個“駿”字已經遠遠地脱離了它們。這時有人喊我的名字。我們要去另一個地方了。我又看了白馬一眼,有點不捨地轉身向同伴走去。

在我轉身走出二十米後,我突然感覺到脊背涼絲絲的,馬上意識到會有什麼東西從後面襲來。果然,就在這股涼意正往我的身上四處傳送之際,我聽到一聲響亮的嘶鳴。這聲嘶鳴,在此刻死寂的草原上,顯得十分刺耳。

不用猜我就知道,這是那匹白馬的嘶鳴。其實,在離開它之前,我就有種預感,這匹白馬不會就這樣與我默默告別,它一定會採取一個什麼方式,至少也要打個響鼻。[來源:學|科|網]

我心裏突然出現一陣劇烈震動,緊跟着眼裏熱熱的,並有大哭一場的強烈慾望。

我提醒自己不要回頭看,以免增添我心裏的堵。但是,往前走出一段後,覺得這樣做會讓它一直等着,甚至會讓它對我這個不是來自草原的人更加失望,於是,還是以回頭的`方式向它表示了回敬。誰曾想,才見我回過頭,它又仰起頭髮出了一聲嘶鳴,而且是一次長鳴,像是在告訴我剛才那一聲嘶鳴是它發出的,又像是再一次和我作別。

這時候,我突然渴望手上有一把利刃,可以割斷那根短短的韁繩的利刃……

1.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請根據提示完成內容概括。

首先寫:初見九匹馬的印象;接着寫:

然後寫:與申年人的對話;最後寫:

2.從全文看,大白馬哪些方面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6分)

3.文中提到圍欄“狹窄”、草原“死寂”,有什麼用意?請簡要分析。(4分)

4.在和中年人交談後,“我”為什麼“一下子説不出話來”?(4分)

5.如果把本文的結尾改換成下面一句話,好不好?為什麼?(5分)

這時候,我突然渴望手上有一把可以割斷那根短短的韁繩的利刃……

答案:

1.與白馬對視(2分);與白馬作別(2分)。

2.①因為這是一匹烈性馬,它在圍欄裏踢蹬來踢蹬去製造出的雜亂聲,打破了圍欄裏的沉寂,從而也引起了我的注意;②它是圍欄裏的唯一一匹白色大馬,個頭比另外八匹馬都要高;③其它八匹馬都或耷拉或低垂着頭,個個露出一副隨遇而安的沮喪樣,因而這匹白馬的神采和英姿便更顯昂然;④這匹白馬與我作別時的嘶鳴讓我心裏有一陣劇烈震動,眼裏熱熱的,並有大哭一場的強烈慾望,它既喊出了禁錮者的憤怒,又唱出了抗爭者的歡樂。(回答其中三點即可,或者將①③兩小點合為一點,每小點2分,共6分)

3. ①一匹本屬於遼闊草原的馬,卻被長年累月地拴在一個狹窄的圍欄裏;一片如此遼闊且花草豐茂的草原,卻成了一片無生命在上面奔跑的死寂疆域,由此表現了作者內心的沉痛與悲憤(2分);②寫圍欄的狹窄、草原的死寂,與後文寫白馬的嘶鳴形成強烈的對照,突出強調了白馬不屈的抗爭精神(2分)。

4. ①為四百元錢,一匹本屬於遼闊草原的馬,就這樣被一根短短的韁繩長年累月地拴在一個狹窄的圍欄裏,作者為此感到悲憤與委屈(2分);②它們的形象與作者心中“駿馬”的形象相差甚遠,這個“駿”字已經遠遠地脱離了它們(2分)。

5.不好(1分)。因為原句中運用了反覆的修辭手法(1分),強烈地表達了作者想要獲得一把利刃的願望,也強烈地抒發了作者心中的憤怒之情(2分)。而改換後的句子則大大削弱了這種表達效果(1分)。

《草原》閲讀答案3

草原(節選)

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 )清新,天空是( )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流,輕輕流入雲際。這種境界,( )使人驚歎,( )叫人舒服,( )願久立四望,( )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種境界裏,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着草原的無限樂趣。

1.指出下面加粗詞在句子中的含義。

(1)在這種境界裏,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着草原的無限樂趣。( )

(2)嗯,剛吃過。(回味似的)鯉魚的味道實在是鮮美呀! ( )

2.用語段中的兩個四字詞語概括草原美景的特點: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3.給文中括號內補充恰當的詞語,並選擇一組寫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畫“_____”的句子中,“無邊的綠毯”指的是___________ ,“白色的大花”指的是___________ ,“中國畫”指的是___________ 。

5.作者初次來到草原,開始想“高歌”,後面又想“低吟”,為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l)從回憶裏體會。 (2)食物吃過後的餘味。

2.一碧千里 翠**流

3.多麼 多麼 既 又 既 又 秋天的'天空是多麼的藍多麼的高啊!

4.草原 羊羣 小丘的線條

5.草原上空的天,由於沒有遮攔,格外開闊,空氣清新,使人特別愉快,所以作者想無拘無束地放聲歌唱;作者沉醉在像中國畫那樣的美景中,想用詩歌來抒發自己的感情,所以又想“低吟”。 (意思對即可)

《草原》閲讀答案4

這裏的天格外藍,空氣也特別清新。白色的羊羣在綠草地上悠閒地散步,就像綠地毯上繡着的白色大花。牧羊人騎着飛馳的駿馬,揮舞着羊鞭,唱着那動聽的牧歌:“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嘹亮的歌聲,傳四方。啊,美麗的大草原上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1、在文章中找出一組意思相近的詞語。

( )-( )

2、根據詞意,從文章中找出相應的詞語。

清爽新鮮 ( )

生命力旺盛 ( )

3、用“――”畫出文中的比喻句。

4、為了突出草原上生機勃勃的景象,文章中寫草原的天_________________,空氣________________,還寫了白色的羊羣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歡樂的牧羊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參考答案:

1、格外-----特別

2、清新 生機勃勃

3、略

4、格外藍 特別清新 散步 騎馬和唱牧歌

《草原》閲讀答案5

1、作者筆下草原的最主要特點是:

2、認真讀畫橫線的句子,與課文草原相比,兩位作者都將草原比作地毯,想想有什麼不同之處?

3、讀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同樣初入草原,文中作者的感受與老舍先生有什麼不同?

4、你的家鄉有哪些值得自豪的東西,是美麗的風景,特色的小吃,還是獨特的風格?為自己的家鄉寫一則廣告,讓更多的人瞭解它.

1.(4分)【答案】開闊 寧靜 乾淨 純真;表達了作者對草原的熱愛、讚美、留戀之情.

【評分標準】開闊 寧靜 乾淨 純真;(2分)表達了作者對草原的熱愛、讚美、留戀之情.(2分)

2.(6分)【答案】(1)遼闊無邊的美景能讓人的身體自然舒展,能讓人的靈魂空明.(2)獲得深刻而獨特的歷史感悟需要遠離喧囂.

【評分標準】(1)遼闊無邊的美景能讓人的身體自然舒展,能讓人的靈魂空明.(3分)(2)獲得深刻而獨特的歷史感悟需要遠離喧囂.(3分)

3.(6分)【答案】寫“將軍泡子”來歷的.作用是:豐富文章內容,突出草原歷史的凝重和歲月的深沉;從描繪草原景色轉向抒寫個人感悟,巧妙將景、情、理融為一體.

【評分標準】寫“將軍泡子”來歷的作用是:豐富文章內容,突出草原歷史的凝重和歲月的深沉;(3分)從描繪草原景色轉向抒寫個人感悟,巧妙將景、情、理融為一體.(3分)

4.(6分)【參考示例】(1):同意這種看法.因為特定的環境和時刻呈現的自然美,不可多得也無法複製,要有與這美感產生共鳴的欣賞者;自然釋放美感,潤澤人的靈魂,人欣賞美,從自然中汲取美,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

(2):不同意這種看法.因為“剎那的交匯”將美感説得過於神祕,“才可能迸發”將美感的獲得説得絕對.

【評分標準】言之成理,語言流暢即可.

《草原》閲讀答案6

摘要:草原經典閲讀題及答案,主要整理了5個經典關於課文草原的閲讀題,並附上了解析以及答案,可供同學們參考。有助於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我們認為 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這句最能表達作者當時的心情。因為作者第一次看到草原,處處感到新奇,對滿眼翠綠感到驚訝,總想久久站在那裏把草原景色看個夠。為了抒發自己當時的感情,作者想低吟一首奇麗小詩來抒發。這裏作者想低聲吟誦,充分表現他當時愉快的心情。2、作者快到目的地時又看到了哪些景象?作者除看到了一碧千里的草原美麗外,還遠遠望見了一條迂迴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同時看到了牛羊馬羣。再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羣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羣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3、找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再説説句子的意思。如: 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迴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 迂迴,有點曲折,不是直線。用玻璃帶來形容河,非常生動、形象。 河 後用的是感歎號,説明在草原上河的重要性,因為有了河,才能有人家,才會有牲口。再例如: 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羣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羣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小丘地勢比較高,疾馳馬羣飛快跑過來容易發現。主人們穿着民族服裝,騎在疾馳的馬背上,衣襟、綢帶迎風飄舞,遠看確實如同一條彩虹。這樣寫不但形象生動,而且充分説明了主人的歡迎是多麼隆重而熱烈。4、你能簡要地説一説課文哪些內容能充分展現 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的感人場面?我認為下面幾個場面最能展現蒙古族和漢族的深厚感情和不忍心分別的情景:第一,主人們來到幾十裏外隆重而熱烈地歡迎遠道的客人;第二,蒙古包外,主人們下了馬,我們下了車。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握手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第三,蒙古包內主人熱情款待:倒奶茶,擺奶豆腐,端上手抓羊肉,相互敬酒;第四,主客們競相歌舞,特別是蒙古族小夥們套馬、摔跤表演,姑娘們民族舞蹈。5、課文哪些內容是靜態描寫,哪些內容是動態描寫?課文中作者看到草原秀麗景色是靜態描寫,主人遠道歡迎客人,蒙古包內外的熱情款待是動態描寫。

備註:《草原經典閲讀題及答案》一文由免費提供。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請在轉載引用時保留。否則因《》一文引起的法律糾紛請自負。

根據自身學習情況,在紮實掌握學科知識的基礎上有一定的拓展閲讀。閲讀能力上要求增強概括,理解和表述能力。對於學生的寫作能力,要求主題鮮明,立意新穎;鼓勵學生多説,增強口語表達...

根據自身學習情況,在紮實掌握學科知識的基礎上有一定的拓展閲讀。閲讀能力上要求增強概括,理解和表述能力。對於學生的寫作能力,要求主題鮮明,立意新穎;鼓勵學生多説,增強口語表達...

《草原》閲讀答案7

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是廣闊美麗的。

藍天底下,滿眼綠色,一直鋪向遠方。山嶺上、深谷裏、平原上,覆滿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沒過十來歲的孩子,能讓他們在裏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灘上,嵌着一窪窪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話故事裏的寶藏一樣。草叢中開滿了各種各樣的野花。鮮紅的山丹丹花,粉紅色的牽牛花,寶石藍的鈴鐺花,散發着陣陣清香。//

草原不僅美麗,而且是個歡騰的世界。

矯健的雄鷹在自由地飛翔,百靈鳥在歡快地歌唱。成羣的牛羊安閒地嚼(jiáo)着青草。小馬駒蹦蹦跳跳地撒歡兒,跟着馬羣從這邊跑到那邊。偶爾還會看到成羣的黃羊,它們跑起來快極了,像一陣風。一碧千里的草原上還散落着一個個圓頂的蒙古包。小牧民騎在高高的`馬背上,神氣地揮舞着鞭子,放聲歌唱:“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

1.給文章加上合適的標題。

2.仿照例子,寫“一”字打頭的詞語。

一窪窪

一碧千里

3.第3自然段在文中起到了____的作用。

4.文章已分成兩段,請概括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參考答案:

1.錫林郭勒草原

2.一張張 一天天 一條條

一馬平川 一心一意 一鳴驚人

(答案不唯一)

3.承上啟下

4.第一段 寫草原美麗的景色。

第二段 寫草原是歡騰的世界。

(意思對即可)

《草原》閲讀答案8

草原不都是綠色的

劉夙

⑴曾經有朋友去河北北部壩上草原旅遊,回來之後氣憤地説,當地環境破壞十分嚴重,草原根本不是綠色的,而是枯黃的一片。這也難怪,很多人印象中的草原,就是漫無邊際的一大片綠色,牛羊像珍珠一樣點綴其間。顯然他們不知道一件事:一年中充其量只有不到四個月的時間,草原才會呈現出這樣的景色;在其餘更漫長的時間裏,草原並不是綠色的。

⑵以壩上草原為例,一般來説,一年的前四個月幾乎都是白茫茫一片,要到四月下旬積雪才漸漸融化。雪化後,草才開始返青、生長;五月中下旬第一批野花開放,標誌着草原恢復了生機,這時,綠色才如人所願地鋪滿大地。六月至八月是壩上最美的季節,但進入九月後,大部分的植物已經完成了當年的生命週期,又漸漸枯黃了。這種枯黃的面貌一直持續到十月下旬,直至冬雪再度降臨,草原再次被厚厚的積雪覆蓋成白茫茫的一片。因此,單論時間長短的`話,白色才是草原的主色。

⑶在枯黃和被大雪覆蓋的季節,草並沒有死。它們只是放棄了地上的部分,但地下部分還頑強地活着,通過休眠捱過漫長的冬日。這些藉以越冬的草的地下部分的形態是多種多樣的,如針茅、冰草等叢生禾草以縮短肥厚的莖基越冬,羊草等根莖禾草以細長的根狀莖越冬,葱類、山丹以球狀的鱗莖越冬,等等。當然也有一小部分植物完全死亡,靠種子越冬,不過它們在荒漠性不強的草原上通常不佔主要地位。

⑷如果説冬季的嚴寒造就了草的越冬本領,那麼氣候的乾旱則使草能在草原上佔據優勢。一些針葉樹也可以耐受嚴寒,如雲杉、冷杉、落葉松等,它們構成了西伯利亞廣闊的森林。但是龐大的身軀使得它們再怎麼想辦法節約用水,也還是不可避免要消耗大量的水分。因此,在草原這樣的半乾旱、乾旱地區,喬木難以生存,灌木通常也很少(荒漠草原例外);在森林中屈居第三位的草於是取而代之,成為霸主。

⑸不過,今天廣闊的歐亞草原實際上只有幾百萬年的歷史,可謂是相當年輕的植被。兩千多萬年前的早第三紀末,氣温普遍比今天高,氣候也普遍比今天濕潤,歐亞大陸中部在當時還是森林,許多在今天只能見於長江以南的亞熱帶樹種,當時都能在那裏茂盛地生長。但是在早第三紀結束,晚第三紀開始時,地球“變臉”了,這片地區的氣候逐漸由暖濕向冷幹發展,森林也就不得不節節敗退,最終撤離。青藏高原的隆起,更是加劇了這個過程。到五百萬年前的晚第三紀,歐亞草原和其他地區的草原均已大為擴展,由此使哺乳動物中的偶蹄類也廣為擴散、分化,一舉成為最成功的哺乳動物類型之一。進入第四紀,全球氣候更趨乾冷,於是在草原的中部又出現了荒漠,最終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歐亞草原帶東部隨經度從草甸草原經乾草原、荒漠草原逐漸變化到荒漠的地帶性景觀。

⑹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正是冬季的茫茫大雪和刺骨寒風,以及總是乾燥得令人鬱悶的空氣,造就了夏季草原絢爛而短暫的美景。草原,就是這樣的一個殘酷和美麗完美結合的世界。

(選自《青年文摘》)

9。 本文説明對象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10。第二自然段主要運用了什麼説明方法其作用是什麼?

11。第二段中“一般來説,一年的前四個月幾乎都是白茫茫一片,要到四月下旬積雪才漸漸融化。”中的“一般來説”“幾乎”具有怎樣的説明效果?

12。 結合本文分析,草原上一年大部分時間都不是綠色的原因是什麼?

參考答案:

9。 本文説明對象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草原上一年大部分時間是白色的,六月到八月才是最美的季節。

10。第二自然段主要運用了什麼説明方法其作用是什麼?

舉例子的説明方法。通過舉壩上草原的例子,説明草原上一年大部分時間都是白色的,白色才是草原的主色。從而使説明更具體,更有説服力。

11。第二段中“一般來説,一年的前四個月幾乎都是白茫茫一片,要到四月下旬積雪才漸漸融化。”中的“一般來説”“幾乎”具有怎樣的説明效果?

“一般來説”“幾乎”這兩個限制性詞語表明了在草原上多數的時候是這樣,也不排除有特殊情況的時候。如果刪去,表達就不準確了。

12。 結合本文分析,草原上一年大部分時間都不是綠色的原因是什麼?

在草原上,冬季時間較長,而且有茫茫大雪和刺骨寒風,以及總是乾燥得令人鬱悶的空氣,這些原因使草原上的草通過休眠捱過漫長的冬日,所以草原上一年大部分時間都不是綠色的。

《草原》閲讀答案9

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輕輕流入雲際。

1、“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這個比喻句用“ ”比喻“ ”。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輕輕流入雲際。”這個比喻句把“ ”比作“ ”。

2、這個片段描寫了草原的( )、( )、( )、( )等景物,表現草原( )的特點。

答案

1。用 白色的大花 比喻 羊羣

用 無邊的綠毯 比喻 草原

小丘的景緻 比作 中國畫

2。天空 小丘 平地 羊羣 清新柔和 美麗廣闊

《草原》閲讀答案10

人的活動是一種自然的生命的活動,其生命活動和生活需要的全部物質都依賴於自然界。地球生物圈是人類的誕生之地和生存環境,湯因比將其比喻為人類的母親。人類也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物種一樣,其生存環境依賴於和生物圈血肉相關的聯繫,也必須服從自然不可抗拒的法則,因此構成了人對自然界的對象性關係。這種對象化的活動方式就是生產活動。而傳統的生產活動完全服從歲時的安排,逐漸形成了順應自然變化、適應社會生活的歲時節令習俗。

那達慕是否可以稱為節日,學術界似乎還有爭論。與農耕民族的節日相比較,草原民族的節日似乎不是固定到“日”,草原那達慕的節日的文化場域也比較寬泛。據調查,自1963年以來,該旗首府烏里雅斯太鎮共舉辦大型那達慕10次,大都出於慶賀牲畜增加頭數。牧人説,哪年雨水好,就舉行那達慕。還有一種説法:舉行了那達慕,雨水就更好。而雨水好是牧業豐收的代言詞。所以傳統那達慕的節期是相對固定的,一般在農曆6—7月。民俗,它與人們的出生地、族屬、國籍、性別等與生俱來之物相關,那達慕節期的選擇既是蒙古族情感的產物,又建立在民間知識的基礎上。

這個節日的產生與蒙古族古代的歷法有關。蒙古族世世代代從事的隨水草而遷徒的遊牧活動需要掌握天文曆法知識。在對天象的觀察中,他們創造了自己的歷法。由於草場是牧業的生命線,他們以草木計年。宋彭大雅《黑韃事略》雲:“但見青草則為一年。”宋孟珙《蒙韃備錄》雲:“其俗每青草為一歲,有人問其歲,則曰幾草矣。”牧草的榮枯標識着牧業生產的一個週期,因此“草”具有年的意義。注意這裏的草不僅含有自然意義,而且含有人文意義。對於時間,正如法國哲學家所説,我們不可以深入理解,只可直覺與體驗。牧人對時間的體驗與農民不同,他們觀察天體的變化是以草為參照物的。在不同的生態環境下從事不同的生計方式對時間的體驗有所不同。什麼叫節日?節日是人們在生產中與生活中對時間感受和對時間進行切分操作的人文符記,在每年特定的節期、特定的文化空間,人類表演慶典的整體形態。草原那達慕的時間選擇在夏末秋初,這個節慶的時間有相對的固定性:“時間標誌法取決於不同工作條件及其與自然節奏的關係”。在夏末秋初這個一年裏的特定時間,草原上舉行那達慕,體現的就是人與自然和諧的精神。

與農耕文化的節日的文化空間不同,那達慕的文化空間是廣袤的草原。文化空間從其自然屬性而言,必須是一個文化場所,即具有一定的物理空間和場所,必須具有周而復始的循環性;從其文化屬性看,則應該具有歲時性、週期性、季節性、神聖性、娛樂性等等。

草原是牧民的生活之源。在草原上,遊牧民所從事的勞動、遷徙,與五畜、與自然界的草場和氣候構成了生態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人是文化的人,人與自然的關係是通過文化的中介表達的,牧業的生活方式是在草原生態中生存的牧人的一種特殊的文化表達。“對於人類學家而言,每一個民族的概念性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只有從該民族的眼光去了解,我們才能掌握文化真正的意義。”那達慕的文化空間是廣袤的草原,因為經過牧民的勞動,把自然界的草原變為文化的草原。草原是牧民的家園,同時也是牧民節日的文化空間。

(選自邢莉《在第六屆草原文化節?草原文化論壇上的發言》)

1.下列關於前兩段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那達慕,作為草原民族的節日,它不像農耕民族的民俗節日那樣具體到某一天,它的節日的文化場域相對比較寬泛。

B.從已經舉行過的大型那達慕看來,它們大多出於慶賀牧業豐收,而牧業豐收的前提就是雨水好,所以傳統那達慕的節期相對固定。

C.自1963年以來,該旗首府烏里雅斯太鎮共舉辦大型那達慕10次,大都出於慶賀牲畜增加頭數,據此可見,那達慕是牧業豐收的代言詞。

D.傳統那達慕的節期一般在農曆6—7月,這節期的選擇既是蒙古族情感的產物,又建立在民間知識的基礎上。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人對自然界形成對象性關係,因而人類生存環境必須依賴於和生物圈血肉相關的聯繫,人類的生產活動也必須服從自然不可抗拒的法則。

B.彭大雅《黑韃事略》説“但見青草則為一年”,孟珙《蒙韃備錄》説“其俗每青草為一歲”,從宋朝的這記載中可見蒙古族當時是以草木計年。

C.節日是人們在生產與生活中對時間感受並進行切分操作的人文符記,它具有三大元素,即特定的.節期、特定的文化空間和呈現表演慶典的整體形態。

D.草原民族在自己的勞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特定的生活方式,從而把自然界的草原變為文化的草原,廣袤無垠的草原就成了那達慕的文化空間。

3.根據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像那達慕這樣的歲時節令習俗是蒙古族順應自然變化、適應社會生活的結果,也是其傳統的生產活動完全服從歲時安排的結果。

B.蒙古族世世代代從事的隨水草而遷徙的遊牧活動需要掌握天文曆法知識,而他們創造的天文曆法知識自然要服從並服務於他們的生產生活。

C.不同的生態環境和生活方式,決定着不同的時間感受,所以牧人對時間的體驗與農民不同,因為他們觀察天體的變化以草為參照。

D.對於人類學家,每一個民族的概念性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只要從該民族的眼光去了解,我們就能掌握文化真正的意義。

答案:

1.C。C項,“那達慕是牧業豐收的代言詞”的説法錯,原文是“雨水好是牧業豐收的代言詞”。

2.A。A項內容在第一段,原文是:“人類……生存環境依賴於和生物圈血肉相關的聯繫,也必須服從自然不可抗拒的法則,因此構成了人對自然界的對象性關係。”此項説法犯了因果倒置的錯誤。

3.D。D項“只要從該民族的眼光去了解,我們就能掌握文化真正的意義”的説法與原文“只有從該民族的眼光去了解,我們才能掌握文化真正的意義”不符合。

《草原》閲讀答案11

我們訪問的是陳巴爾虎旗。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脱,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兒聲音,也看不見什麼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迴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牛羊多起來,也看到了馬羣,隱隱有鞭子的輕響。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羣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羣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是主人來到幾十裏外歡迎遠客。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着,飛馳着,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車跟着馬飛過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

1.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這句話是從哪一方面來介紹草原的?( )

(1)顏色 (2)形狀 (3)氣味 (4)大小

2. “像一陣風吹來似的.”説明了什麼?

3.“這是主人來到幾十裏外歡迎遠客。”你從這句話中看出了什麼?

4.從這一段的描寫中,除了感受到美麗的草原風光之外,你還能感受到什麼?請寫出來吧!

參考答案:

2.説明牧民們騎馬的速度快。

3.我從這句話中看出了牧民們大老遠就來迎客,説明他們十分熱情好客。

4.我還能感受到草原人民粗獷豪放、熱情好客的性格。

《草原》閲讀答案12

從來沒有比走在無邊無際的夏日草原上更令人難忘的歡暢快意了!

首先是視覺上的舒展。

我們的眼睛可以望到無窮遠。然而,蒙古的草原又不是平坦開闊到無趣的地步,相反的,她總是有着和緩而優美的起伏,像是放大了的微微動盪的海浪,又像是轉側的女體,這裏那裏總有一些圓潤的隆起;總會引誘你想稍微快走幾步,好登上眼前這座基地廣大的丘陵,眺望前方又有些什麼新的動向和美麗的線條。

即使有時在更遠處真的有比較高大的山脈,那和草原連接起來的山坡坡度也不大,無論是步行或是騎馬,都可以從山下從從容容地走到山腰,一路鋪着有如地毯一般的綠草。

草原是廣大的圓周,蒼天真如一座高不可測的穹頂,以無限寬廣的弧度覆蓋着大地,而我自己這小小的身體,就是這片天地的圓心。如果我把身體做三百六十度的旋轉,那極遠處微微起伏的地平線也繞着我轉一圈而無始無終;也就是説,無論我往前走了多少步,依舊是這個廣大圓周的唯一的中心點。

然後就是那雲影與天光。

草原上的雲朵,有時候又多又大又平整,在藍天上列隊而行,天高雲低,風起的時候,一朵一朵依序飛過,那草原就忽明忽暗,人好像走在夢裏。一下子所有的青草都閃着金光,逆光處背後的丘陵像鑲上了發亮的邊線,身體被陽光照得暖烘烘的;然後忽然間所有的顏色都沉靜了下來,在雲影掠過之處,草色在泛白的灰綠和透明的青綠之間挪移,風也涼多了,像擦了薄荷油一樣。

然後,還有那難以形容的芳香!

那不只是青草的'清香而已,而是混合着好幾種香草的草葉被壓折碰觸後所發出的香氣。在剛剛站定時還不太顯著,不過,只要一開始往前走,每過一步就會馬上有一股翻騰而起的獨特的芳香,瀰漫在四周。

野生的香草,在夏日遍佈草原,好幾種香味混合之後,那強烈的芳香如藥酒又如甘泉那樣的提神醒腦,沁人心脾,進入每一種感覺細胞的最深處,讓生命甦醒,讓我忘記了所有的疲勞困頓,只想就這樣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我當然明白我的祖先在遊牧生活裏有許多艱難之處,可是,七、八月間,時當草原的盛夏,陽光靜好,青草繁茂,鷹鵰從雲層下低飛掠過,草叢間被我們的腳步驚擾起來的蚱蜢和草蟲,在身前身後彈跳得好遠,還不斷髮出“嘎”聲的鳴叫,曠野無人,只有輕柔的風聲,這裏,應該就是天堂了罷?

草原深處,有時會遇見一泓彎泉極盡曲折的流過。小河的流水清澈,河中長長的水草順着水流的流勢忽左忽右輕輕擺盪,連幾顆小石子的滾動也看得清清楚楚;薄暮時分,從山腰往下眺望,那樣一條狹窄彎曲的河流映着天空的霞光,像條灰紫色的發亮的緞帶,在暗綠的曠野上蜿蜒伸展,不知道從何處起始?到何處終結?然而,我深信,幾千年來我的祖先們所追求的“水草豐美”,應該就是這樣了罷?

《嚮導·新品讀 》20xx年7期

【小題1】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寫夏日草原給人帶來的歡暢快意的感受,作者還把這種感受説成是“”(填一個詞)。(4分)

【小題2】本文描寫草原景色,調動了人的各種感官,請分別找出一處例句。(4分)

(1)視覺:

(2)觸覺:

(3)嗅覺:

(4)聽覺:

【小題3】“蒼天真如一座高不可測的穹頂,以無限寬廣的弧度覆蓋着大地”,這與《敕勒歌》中“,”一句所描繪的景象相同。(1分)

【小題4】“無論我往前走了多少步,依舊是這個廣大圓周的唯一的中心點。”作者為什麼會產生這一錯覺?(2分)

【小題5】從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描寫的是夏日的草原?請把這樣的句子找出來。(2分)

【小題6】本文在描繪景物時,多處運用了比喻的修辭,請任找一句並分析它的表達效果。(3分)

例句:

表達效果:

答案

【小題1】視覺上的舒展雲影與天光草的芳香天堂

【小題2】示例:

(1)視覺:草原上的雲朵,有時候又多又大又平整,在藍天上列隊而行;

(2)觸覺:風也涼多了,像擦了薄荷油一樣;

(3)嗅覺:那不只是青草的清香而已,而是混合着好幾種香草的草葉被壓折碰觸後所發出的香氣。

(4)聽覺:草叢間被我們的腳步驚擾起來的蚱蜢和草蟲,在身前身後彈跳得好遠,還不斷髮出“嘎”聲的鳴叫。

【小題3】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小題4】因為草原太廣闊了,看不到邊,視覺得到了充分的舒展。

【小題5】這樣句子有:“一下子所有的青草都閃着金光,逆光處背後的丘陵像鑲上了發亮的邊線,身體被陽光照得暖烘烘的”“草叢間被我們的腳步驚擾起來的蚱蜢和草蟲,在身前身後彈跳得好遠,還不斷髮出‘嘎’聲的鳴叫”。

【小題6】示例:例句:她總是有着和緩而優美的起伏,像是放大了的微微動盪的海浪,又像是轉側的女體。表達效果:作者把蒙古草原比作“海浪”、“女體”,寫出了它的“起伏”美,説明蒙古草原平坦開闊但並不無趣。

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審題後從前向後讀文章,我們可以看到明顯的語段標誌,即“首先是視覺上的舒展”“然後就是雲影與天光”“然後,還有那難以形容的芳香”以及文章最後的“這裏,應該就是天堂了罷”中的“天堂”即可回答本題。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點評:審題後要確定答題範圍,本題的答題範圍為全文,所以要從前向後找關鍵語段及關鍵語句,根據題目的要求將其提取出來。

【小題2】試題分析:從前向後找切題的語句即可,如視覺,即看到的,“蒼天真如一座高不可測的穹頂,以無限寬廣的弧度覆蓋着大地”等有很多,再如嗅覺,即用鼻子聞到的,“野生的香草,在夏日遍佈草原,好幾種香味混合之後,那強烈的芳香如藥酒又如甘泉那樣的提神醒腦,沁人心脾”等。觸覺,接觸、撫摸、用皮膚感受到的,在文中較少一些,如“風也涼多了,像擦了薄荷油一樣”。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及對描寫角度的理解能力。

點評:從文中提取信息,一定要找準範圍,然後從前向後找尋出切題的語句。對於描寫角度中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等,要知道其各自的特點。

【小題3】試題分析:根據“蒼天真如一座高不可測的穹頂,以無限寬廣的弧度覆蓋着大地”中的“穹頂、覆蓋着大地”我們可以聯想到《敕勒歌》中的“天似穹廬,籠蓋四野”,注意把字寫正確。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的積累能力。

點評:平時要培養對各種知識的興趣,對於成語、俗語、詩句、故事等要多讀、多積累,並經常拿出來讀一讀,看一看,這樣厚積薄發,語文水平自然就能展現出來。

【小題4】試題分析:問題句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中,即“首先是視覺上的舒展”這一部分,根據問題句出現的語段“草原是廣大的圓周,蒼天真如一座高不可測的穹頂,……無論我往前走了多少步,依舊是這個廣大圓周的唯一的中心點”可知,產生如此感覺的原因就是草原太廣闊了,無論站在哪裏,都看不到邊。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語句的理解能力。

點評:理解文章語句要堅持“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要到問題語句附近的語段中去尋找答案,並結合文章內容整體加以分析,還要注意藉助其中的關鍵語句,組織成切題的語句作答。

【小題5】試題分析:精讀文章,找出能體現是“夏日的草原”的句子,我們要從前向後讀,符合要求的句子有很多,如“一下子所有的青草都閃着金光,逆光處背後的丘陵像鑲上了發亮的邊線,身體被陽光照得暖烘烘的”“野生的香草,在夏日遍佈草原,好幾種香味混合之後,那強烈的芳香如藥酒又如甘泉那樣的提神醒腦” “像條灰紫色的發亮的緞帶,在暗綠的曠野上蜿蜒伸展,不知道從何處起始”“草叢間被我們的腳步驚擾起來的蚱蜢和草蟲,在身前身後彈跳得好遠,還不斷髮出‘嘎’聲的鳴叫”等,分值二分,因此最少要寫出兩處。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點評:從文中提取信息,一定要找準範圍,然後從前向後找尋完整,根據理解藉助原文語句把切題的答案提取或概括出來。

【小題6】試題分析:“多處運用了比喻的修辭”由此可知,我們的可選性很大,因此要選擇易於分析的,分析之後絕無錯誤的句子作為首選。如“那樣一條狹窄彎曲的河流映着天空的霞光,像條灰紫色的發亮的緞帶,在暗綠的曠野上蜿蜒伸展,不知道從何處起始”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草原上的河流狹窄彎曲,在夕陽的照耀下閃閃發光的特點。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對語句(詞語)的賞析能力。

點評:語句賞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辭(比喻 擬人 誇張 反問 設問 排比等)、詞語(動詞、形容詞、副詞、疊詞等)、描寫方法(語言 動作 心理 神態)句式、手法、內容、情感等。對於修辭,不僅能判斷,而且要會結合語境作正確的賞析。

《草原》閲讀答案13

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新,天空是那麼可愛,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裏都想給無邊的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在這種境界裏,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種境界裏,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着草原的無限樂趣 1.這段花寫作者初次見到的草原景色.作者首先觀察到的是( ),接着觀察到一碧千里的( ),然後在具體生動地描寫了這個地方的( )、( ),以及( )和( )這些景物.這段話表達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2.根據片段內容,寫出正確答案. (1)這段話重點寫了草原上的( )(2) 這種境界是作者驚歎是因為 .

閲讀答案

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新,天空是那麼可愛,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裏都想給無邊的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在這種境界裏,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種境界裏,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着草原的無限樂趣1.這段花寫作者初次見到的草原景色.作者首先觀察到的是(草原的天空),接着觀察到一碧千里的(平地),然後在具體生動地描寫了這個地方的(小丘)、(羊羣),以及(駿馬)和(大牛)這些景物.這段話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根據片段內容,寫出正確答案. (1)這段話重點寫了草原上的(天空、羊羣)(2) 這種境界是作者驚歎是因為這種境界實在太美了

《草原》閲讀答案14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草原[注]

[俄]契訶夫

這當兒,旅客眼前展開一片平原,廣漠無垠,被一道連綿不斷的岡巒切斷。那些小山互相擠緊,爭先恐後地探出頭來,合成一片高地,在道路右邊伸展出去,直到地平線,消失在淡紫色的遠方。車子往前走了又走,卻無論如何也看不清平原從哪兒開的頭,到哪兒為止。太陽已經從城市後面探出頭來,正悄悄地、不慌不忙地幹它的活兒。起初他們前面,遠遠的,在天地相接的地方,靠近一些小墳和遠遠看去像是搖着胳膊的小人一樣的風車的地方,有一道寬闊而耀眼的黃色光帶沿地面爬着,過一會兒,這道光帶亮閃閃地來得近了一點,向右邊爬去,摟住了羣山。不知什麼温暖的東西碰到了葉果魯希卡的背脊。原來有一道光帶悄悄從後面攏過來,掠過車子和馬兒,跑過去會合另一條光帶。忽然,整個廣闊的草原抖掉清晨的朦朧,現出微笑,閃着露珠的亮光。

割下來的黑麥、雜草、大戟草、野麻,本來都曬得枯黃,有的發紅,半死不活,現在受到露水的滋潤,遇到陽光的愛撫,活轉來,又要重新開花了。小海燕在大道上面的天空中飛翔,快活地叫喚。金花鼠在青草裏互相打招呼。左邊遠遠的,不知什麼地方,田鳧在哀叫,一羣鷓鴣被馬車驚動,拍着翅膀飛起來,柔聲叫着“特爾爾爾”,向山上飛去。蚱蜢啦、蟋蟀啦、蟬啦、螻蛄啦,在草地裏發出一陣陣嘁嘁喳喳的單調樂聲。

可是過了一會兒,露水蒸發了,空氣停滯了.被欺騙的草原現出七月裏那種無精打采的樣子,青草耷拉下來,生命停止了。太陽曬着的羣山,現出一片墨綠色,遠遠看去呈淺紫色,帶着影子一樣的寧靜情調;平原,朦朦朧朧的遠方,再加上像拱頂那樣籠罩一切,在沒有樹木、沒有高山的草原上顯得十分深邃而清澄的天空,現在都顯得無邊無際,愁悶得麻木了。多麼氣悶,多麼掃興啊!馬車往前跑着,葉果魯希卡看見的卻老是那些東西:天空啦,平原啦,矮山啦。草地裏的樂聲靜止了。小海燕飛走,鷓鴣不見了。白嘴鴉閒着沒事幹,在凋萎的青草上空盤旋,它們彼此長得一樣,使得草原越發單調了。

一隻老鷹貼近地面飛翔,均勻地扇動着翅膀,忽然在空中停住,彷彿在思索生活的乏味似的,然後拍起翅膀,箭也似的飛過草原,誰也説不清它為什麼飛,它需要什麼。遠處,一架風車在搖着翼片。為了添一點變化,雜草裏偶爾閃出一塊白色的頭蓋骨或者鵝卵石。時不時地現出一塊灰色的石像,或者一棵乾枯的柳樹,樹梢上停着一隻藍色的烏鴉。一隻金花鼠橫竄過大道,隨後,在眼前跑過去,又只有雜草、矮山、白嘴鴉。可是,末後,感謝上帝,總算有一輛大車載着一捆捆的莊稼迎面駛來。大車頂上躺着一個姑娘。她帶着睡意,熱得四肢無力,抬起頭來,看一看迎面來的旅客。簡尼斯卡對她打個呵欠,栗色馬朝那些糧食伸出鼻子去。馬車吱吱嘎嘎響着,跟大車親一個嘴,帶刺的麥穗像笤帚似的掃過赫利斯托佛爾神甫的帽子。

“你把車子趕到人家身上來了,胖丫頭!”簡尼斯卡叫道,“嘿,好肥的臉蛋兒,好像給黃蜂蜇了似的!”

姑娘帶着睡意微笑,動了動嘴脣,卻又躺下去了。這時候山上出現一棵孤零零的白楊樹。這是誰種的?它為什麼生在那兒?上帝才知道。要想叫眼睛離開它那苗條的身材和綠色的衣裳,卻是困難的。過了那棵白楊樹,一條條麥田從大道直伸到山頂,如同耀眼的黃地毯一樣。山坡上的麥子已經割完,捆成一束束,山麓的麥田卻剛在收割。六個割麥人站成一排,揮動鐮刀,鐮刀明晃晃地發亮,一齊合着拍子發出“夫希夫希”的聲音。從捆麥子的農婦的動作,從割麥人的臉色,從鐮刀的光芒可以看出溽暑烘烤他們,使他們透不出氣來。一條黑狗吐出舌頭從割麥人那邊迎着馬車跑過來,多半想要吠叫一陣吧,可是跑到半路上卻站住,淡漠地看那搖着鞭子嚇唬它的簡尼斯卡。天熱得狗都不肯叫了!一個農婦直起腰來,把兩隻手放到痠痛的背上,眼睛盯緊葉果魯希卡的紅布襯衫。究竟是襯衫的紅顏色中了她的意呢,還是使她想起了她的子女,那就不知道了,總之,她站在那兒一動也不動,呆呆地瞧了他很久。——這個世界就靠這類人支撐着。

可是這時候麥田過去了,眼前又伸展着乾枯的平原、太陽曬着的羣山、燥熱的天空。又有一隻老鷹在地面上空飛翔。遠處,跟先前一樣,一架風車在轉動葉片,看上去仍舊像是一個小人在搖胳膊。老這麼瞧着它怪膩味的,彷彿永遠走不到它跟前似的,又彷彿它躲着馬車,往遠處跑去了。

(節選自《契訶夫小説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有改動)

【注】《草原》這部小説的相關內容是:九歲的葉果魯希卡離開母親,跟隨舅舅庫茲米巧夫(商人)外出求學,同行的還有神甫赫利斯托佛爾和車伕簡尼斯卡。選文是葉果魯希卡離家求學途中的見聞。

7.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爭先恐後地探出頭來”,將山人格化,以顯眾小山緊密相連之態;“從城市後面探出頭來”,運用擬人手法,將太陽剛出時的情景展現於讀者眼前。

B.太陽剛出來時的草原是充滿生機的,在太陽烘曬之下的草原又是單調、乏味的.:這種描寫對比鮮明,以景物的變化,來表現環境和人物形象。

C.作者似一位畫家在描繪草原景色,繪聲繪色,真實細膩,近景與遠景映照,實景與虛景交織,深沉而真實地繪製出一幅草原的風景畫和風俗畫。

D.作者採用散文化的寫作方法,多方位地組織素材,將敍事、抒情、寫人、繪景融為一體,創造了優美的意境,使小説呈現出散文甚至是情詩的風格。

8.文中多次寫到遠處的“風車”,請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6分)

9.契訶夫曾説:“藝術家的全部精力應當轉到兩種力量上:人與自然。”請結合文本,分析他的這種創作觀在選文中的體現。(6分)

答案:

7.(3分)C(“實景與虛景交織”的説法錯誤。)

8.(6分)

多次寫遠處的風車,交待了人物活動的典型環境,體現了草原的寧靜、遼闊的特點。

寫風車不停地轉動,單調而“膩味”,襯托主人公的孤單與無聊。

寫風車“像搖着胳膊的小人”,表現了主人公離別家鄉的不捨,豐富了文章的主題意藴。(每點2分)

9.(6分)

認識自然,草原是燥熱而又物產豐饒的,人類在這裏勞作、抗爭,獲得生存的必需。

認識自身,作者筆下草原的遼闊、單調、寧靜、充滿生機,增加人們的不同感受,豐富了人類的精神世界。

認識世界,文中的各種普通人,他們或敏感或麻木或粗俗,還原了生活的真相。(每點2分)(或從“自然的包容性、人類的抗爭、人與自然的和諧”諸方面作答,言之成理也可)

《草原》閲讀答案15

黃昏時分,我獨自漫步在草原上,肌膚觸摸着空氣的温潤和花草的清香,身體被視線牽動着轉了一圈兒,然後便靜靜地立在了那裏。

此刻,周圍沒有一個人。任何肉眼可以捕捉到的活物都沒有。目光漫向天際。天邊,最後一抹玫瑰色雲霞正在一點一點地淡下去,最後完全消失了。夜,抖開黑色的大幕,開始收攏天地,月亮迫不及待地從草天連接處探出頭來,像個童貞的小姑娘,越過地平線,漸漸地往上爬着,不一會兒,便明麗大方起來。一個滿月,圓潤,恬靜。隨後只見她輕輕地甩了一下衣袖,那月光便一瀉千里,為草原鋪上了一牀銀色的被子。

溶溶月色,從髮梢到腳趾,柔和而均勻地撫摸着我身上的各個部位,同時也輕輕地撥動着我的心絃,帶給我一種崇高而寧靜的感覺。我興奮得簡直不知所措。第一次獨自一個人在草原上賞月,沉浸在無邊的月色裏,好像是吃了一個水蜜桃,甜蜜中透着一種舒坦和愜意。 草原上的月光,是由純潔、希望和喜悦組成的,釋放着一種特別的光明。

看不到一棵樹。只有潔白的蒙古包,像一朵朵白蓮花似的散落在將要入睡的草原上。腳下,毛茸茸的草地,一直綿延到天際。月光無遮無攔,直射到地上,體貼而大方。不象城市。在那裏,她不像路燈那麼讓人看重,只能穿梭於高樓大廈之間,忽隱忽現,一波三折,讓人覺得恍惚。

像是被包裹在潤澤裏的一隻繭,我在明亮中享受着温暖;又像是置身在一個偌大的密封着的光圈中,只見光明,聽不到一點聲音。駐守在耳邊的,只是自己輕微的呼吸和坦蕩的心音。心田異常平靜,一如晶瑩的月光一樣。

眼前亮亮的。俯下身去摸一摸那些草尖。草們齊刷刷地昂着頭,挺起身子,透着一臉的光彩和興奮,比白天裏還要精神。它們簇擁在一起,成就了一塊天然的大草甸子,温暖,厚實,像一張睡牀。倘若有哪個疲倦的路人躺下來歇息一會兒,用不了多久,就會被它引入夢鄉的。

風,一改野慣了的性子,努力地剋制着,縮頭藏腳地躲在一邊,温順得簡直像一隻貓,連經過身邊的美味都不去撩一下眼皮,大概就為了這皎皎月色不被暗淡和戳傷。星星好像在圍着月亮打盹兒,其實,它們根本不犯困,而是在陶醉,此刻,它們正在接受月光的洗禮。要不,哪會是這麼一副嬌柔體貼的樣子!

草叢中,立着一株芍藥,沐浴着月光,心情極好地坦露着笑臉。鵝黃色的花瓣上,像是塗了一層牛乳,抑或是罩着一層薄薄的輕紗。視線即刻被搶了過去。一股香味兒撲鼻而來,鼻翼迅即被掀得大大的,貪婪地嗅着,嗅着,一邊嗅,一邊張大眼睛尋找着。哦,是幾棵沙葱,淡紫色的花兒,在月光下搖曳着,鼻尖挨上去,濃烈的花香即刻便舒舒地浸入了肺腑。沙葱周圍,紅的,黃的,白的,藍的,紫的,各色各樣的花兒,都盡情地釋放着自己的芬芳。草原被放進了香籠裏。

真想借着月光,採一些花兒,製作一個香袋,把羣花的芬芳和馨香永遠珍藏在心底,還有這皎潔的月光與這詩意般的寧靜。可是幾次張開的手又輕輕地縮了回去。在美好的面前,貪婪總是表現得特別小心。

忽然,草叢中響起“嘰”的一聲,但是很快地就又恢復了先前的寂靜。大概是一隻熟睡的百靈蘸着月光在做夢吧?稍後,一隻碩大的山叫驢子突然從旁邊竄了過來,大搖大擺地向前走去。噢,原來是它呀!我差點叫出聲來。這高傲的傢伙,它怎麼也跑到這兒湊熱鬧來了?莫非它也讓月光給陶醉了?

有月光的寵愛,附近的水泡子如同一塊碩大的金子,閃閃發亮,草原好像裝上了一面鏡子,又像是生出一隻碩大的眼睛。月亮在水中端詳自己,就知道了自己的美麗。而那泓水,也獲得了一份特殊的景緻;水色,月光,相互之間不知是誰映襯着誰,也不知道誰更美麗些。 不久,喧騰了一天的草原睡着了。當它進入夢境後,那些牛、馬、羊呢?還有百靈鳥、昆蟲們呢?它們上哪兒去了?給牧人圈起了嗎?被草棵絆住了嗎?遙望天宇,月亮用清澈的笑靨守望着夜幕下的草原。哦,它們也都睡去了,甚至連忠實的牧羊犬,此刻也緊緊地貼在牛羊們的身旁,眯起了警惕的眼睛,只把寧靜、温馨、和諧留給了草原。

不知什麼時候,附近多了一對年輕的戀人,依偎在密匝匝的草叢中,卿卿我我,細語呢喃。美好的月色籠罩着他們,花香瀰漫開來,在她們的周圍幸福地流瀉着。月下老人張開明亮的眼睛,親歷着又一枚羅曼蒂克式的人生甜果,無意中,又證實了一次偉大的人間愛情。 記憶開始活動。浮泛在它上面的許多事物,都和月光不無關係。兒時,在葡萄藤架下,聽姥姥講牛郎織女的故事,月光在頭頂織成一個水簾;夏夜,隔着窗户與小夥伴兒們嬉戲,窄小的窗台上,有月光陪伴着;曾幾何時,月光把故鄉門前潺潺的流水送向遠方,也送走了我;饑饉之年,藉着月光,我從收穫過的麥田裏撿回了温飽;心花爛漫的`歲月,在隆隆的機聲中,看麥粒在月光裏飛濺 如今,歲月的長河逐漸流向遠方,可如水的月光依然執着地駐守在心頭,怎麼也理不斷。

“草原夜色美”耳邊響起了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瑪的歌聲。她在唱這支歌的時候,心頭一定盪漾着草原上的月光,要不,她的音域不會那麼渾厚,寬廣,歌喉也不會那麼綿長,高亢。

月光下的草原就這般光明,這般磊落。在這裏,看不到陰鬱,看不到晦暗,也沒有渾濁;只有透徹的乾淨、清澈的爽朗以及曠壯的澄明。世俗的煩惱,生活的宂雜,還有虛偽、奸詐和醜惡等等,這些人世間的卑劣,都讓這光明給一點不剩地融化了。

此時此刻,真想化做一棵草,一朵芍藥花,一隻百靈,給草原增添一抹光彩;或者化作一滴水,一縷風,一片雲,與草原緊緊地融為一體

如果我們有高遠的追求,如果我們有明確的目標,如果我們有遠大的理想,那就讓光明——流瀉在草原上的光明——去作我們生命的底色吧!

草原閲讀題目

14、作者筆下黃昏時分的草原具有怎麼樣的特點?(6分)

15、在文章第2段中,作者採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描寫草原的月色?請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7分)

16、作者對童年時月光下生活場景的回憶和對草原月色的抒寫,寄託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5分)

17、有人認為,第9段關於“碩大的山叫驢子突然從旁邊竄過來”的描寫,與整個草原寧謐的環境不協調,建議刪去。你是否同意這一觀點?請簡要分析。(4分)

草原閲讀答案

14、

(1)空氣温潤、清香

(2)視野開闊、曠遠

(3)四野寧靜、安謐

15、作者採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描寫月色。把迫不及待地從草天連接處探出頭來的月亮比喻成充滿童真的小姑娘,表現了初升月亮的動感和月光的淳樸;用“明麗大方”“輕輕地甩了一下衣袖”等詞語賦予了月亮以人性,表現了月光的明麗,生動而形象。

16、

(1)對童年時月光下生活場景的回憶,寄託了作者對月光下美好、歡樂、天真的童年生活的嚮往。

(2)對草原月色的抒寫,寄託了作者對月色籠罩之下的草原的熱愛之情,也寄託了作者對堅持自己的理想,堅持自己的人生追求,像草原月色一樣堅守自己生命底色的操守的讚美。

17、示例:不同意刪去。因為描寫“碩大的山叫驢子突然從旁邊竄過來”,運用了以動襯靜的手法,從而襯托出草原的寧靜。因而,與草原寧謐的氛圍是吻合的。(此題為開放題,若答“同意刪去”,言之成理也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