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劌論戰》閲讀答案15篇

來源:文書谷 6.31K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有時需要做一些閲讀題,這時最離不開的就是閲讀答案了,藉助閲讀答案我們可以分析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得與失。大家知道什麼樣的閲讀答案才是規範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曹劌論戰》閲讀答案,歡迎閲讀與收藏。

《曹劌論戰》閲讀答案15篇

《曹劌論戰》閲讀答案1

曹劌論戰

《左傳》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任選兩個作答,多選不加分)(2分)

⑴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⑵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⑶犧牲玉帛,旨弗敢加也。

⑷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11.下列四個選項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何以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戰於長勺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C.登軾而望之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D.小大之獄 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也無窮也。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2分)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譯文

13.文中魯莊公認為可以對齊國作戰的三條理由是什麼?(用原文回答)(3分)

①答:

②答:

③答:

14.閲讀全文,請從政治和軍事兩方面闡述魯國獲勝的原因。(用自己的話作答)(2分)

①政治方面:答:

②軍事方面:答:

【答案】10.間:參與。獄:案件。犧牲:指祭祀用的`豬、牛、羊等祭品。徧:通“遍”,遍及,普遍。 11.D 12.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就減弱了;第三次擊鼓,士氣就衰竭了。 13.①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②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14.取信於民,獲得人民的支持。戰爭中善於分析敵情,知己知彼,把握戰機。

《曹劌論戰》閲讀答案2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①,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注】①(遍)也有版本寫作“偏”。

13.下列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齊師伐我伐薪燒炭南山中

B.忠之屬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C.遂逐齊師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

D.公問其故温故而知新

B(A中“伐”前者為“攻打”,後者為“砍伐”;B中“屬”,二者均為“類”之意;C中“師”,前者為“軍隊”,後者為“老師”;D中“故”,前者為“原因”,後者為“舊的”。)

14.下列句子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何以戰以塞忠諫之路也

B.戰則請從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C.公與之乘何陋之有

D.吾視其轍亂其真不知馬也

B(A中“C”前者為“憑”,後者為“以致”;B中“則”,二者均為“就”之意;C中“之”,前者為代詞,指“曹劌”,後者為句式倒裝的標誌;D中“其”,前者為“他們的”,後者為表強調的語氣詞。)

15.下列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本文通過寫曹劌對戰爭的論述以及弱魯戰勝強齊的戰例,表現了曹劌在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和軍事上的卓越才能。

B.“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屬也。”這兩句説明了政治上取信於民獲得民心,是戰爭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

C.本文刻畫人物精煉傳神,如“公將鼓之”“公將馳之”僅八個字就把魯莊公急於求成、輕率寡謀的特點刻畫出來。

D.本文緊扣“論戰”,詳寫曹劌言論,而一概不提戰爭的經過,這樣的剪裁,詳略得當,敍事清楚,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D(不是一概不提,而是略寫)

16.把第I卷文言文中的畫線句翻譯成現代漢語。(每小題2分,共4分)

(1)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2)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1)位高祿厚的人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

(2)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他們的情況是難以推測的,怕他們設下埋伏。

《曹劌論戰》閲讀答案3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盛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曹劌論戰》選自_________,相傳作者是 ___________

2.解釋下面句中加粗詞的意義

①又何間焉( )

②犧牲玉帛( )

③小信未孚( )

④望其旗靡( )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忠之屬也在課文中具體指的.內容是 (用課文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讀了這則短文,魯國獲勝給你啟示最深的一點是什麼?請聯繫現實生活或歷史故事簡要談談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左傳》 左丘明

2.①參與

②祭祀用的豬、牛、羊等

③為人所信服

④倒下

3.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定根據實情(處理)

4.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5.啟示有:獲勝的根本是取信於民,獲得人民的支持;戰爭中要善於分析敵情,把握戰機;統治者應善於聽取並採納羣眾的意見等。

看法:略。

《曹劌論戰》閲讀答案4

讀下面【甲】【己】兩個語殷,完成11-14題.(10丹)

【甲】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心將鼓之,劌日: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哉。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凡戰之道,未戰養其財,將戰養其力,既戰養其氣,既勝養其心。謹烽燧①,嚴斥堠②,使耕者無所顧忌,,所以養其財;豐犒③而優遊之,所以養其力;小勝益急,小挫益厲,所以養其氣;用人不盡其所欲,所以養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懷其欲而不盡,怒不盡則有餘勇,欲不盡則有餘貪。故雖並天下,而士不厭兵,此黃帝之所以七十戰而兵不殆④也,不養其心,一戰而勝,不可用矣。

【註釋】①烽燧:報警的烽火,白天稱燧,晚上稱烽。②斥堠(hou):原指探望敵情的土堡,這裏指瞭望。③犒(kao):犒賞。④殆:通怠,懈怠。

11.解釋選文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I)望其旗靡(

(2)用人不盡其所欲(

12.選出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訶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

)(2分1

A.公與之乘

凡戰之道

B.故雖並天下

公問其故

C.既克

既勝養其心

D.登軾而望之

而士不厭兵

13.把選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譯文:

(2)此黃帝之所以七十戰而兵不殆也。

譯文:

14.【乙】文中哪一句與【甲】文的夫戰,勇氣也表達的是相同的戰略思想?(2分)

答:

參考答案:

11. (1)倒下(1分)

(2)想要(1分)

12.C(2分)

13.(1)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就衰弱了,第三次面鼓士氣就枯竭了(2分)。

(2)這就是黃帝打了七十場仗而士兵仍不懈患的原因(2分)。

14.既戰養其氣(2分)

《曹劌論戰》閲讀答案5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來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選自《曹劌論戰》)

【乙】夫是以天下可使為一身,天子之責,士民之賤,可使相愛。憂患可使同,緩急可使救。今也不然,天下有不幸,而訴其冤,如訴之於天。有不得已,而謁其所欲,如謁之於鬼神。公卿大臣不能究其詳悉,而付之於胥吏①。故凡賄賂先至者,朝請而夕得;徒手而來

者,終年而不獲。至於故常之事,人之所當得而無疑者,莫不務為留滯,以待請屬②。舉天下一毫之事,非金錢無以行之。

(選自《唐宋八大家·決雍蔽》)

【註釋】①胥( xu)吏:官府中的衙差小吏。請屬:請託,指打通關係。

9.選出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 ( )(3分)

A.又何間焉 遂與外人間隔(《桃花源記》)

B.肉食者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

C.今也不然 雜然而前陳者(《醉翁亭記》)

D.非金錢無以行之 皆以美於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10.將選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故凡賄賂先至者,朝請而夕得。

11.概括甲文的主要內容。(3分)

12.甲、乙兩文中,統治階級對待百姓訴訟的態度有什麼不同?(用原文回答)(2分)

答案:

9. B【解析】A間:參與/間離;B鄙:均為“目光短淺”的意思;C然:這樣/……的'樣子;D以:來/認為。

10.(1)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類,我從來不敢虛報數目,一定做到誠實可信。

(2)所以凡是先行賄賂的人.(他的)請求早上提出,晚上就能實現(解決)。

11.敍述戰前曹劌求見魯莊公;説明政治上取信於民是作戰的先決條件。

12.甲: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乙:公卿大臣不能究其詳悉,而付之於胥吏。

《曹劌論戰》閲讀答案6

【甲】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節選自《曹劌論戰》)

【乙】宋公①與楚人期②戰於泓③之陽。楚人濟④泓而來。有司⑤復曰:“請迨⑥其未畢濟而系之。”宋公曰:“不可。吾聞之也,君子不厄人,吾雖喪國之餘,寡人不忍行也。”既濟⑦,未畢陳⑧,有司復曰:“請迨其未畢陳而擊之。”宋公曰:“不可。吾聞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陳,然後襄公鼓之,宋師大敗。

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國國君。②期:約定時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濟:過河。⑤有司:專門管理某種事情的官,這裏指宋國的子魚。⑥迨:趁着。⑦既:盡,完了。⑧陳:通“陣”,這裏是擺好戰鬥隊列的意思。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字。(4分)

(1)彼竭我盈,故克之 克: (2)然後襄公鼓之 鼓:

【小題2】.下列句子中的“於”與例句中的“於”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3分)( )

例句:公與之乘。戰於長勺。A.駢死於槽櫪之間(《馬説》)B.行者休於樹(《醉翁亭記》) C.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出師表》) D.能謗譏於市朝(《鄒忌諷齊王納諫》)

【小題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譯文:

(2)請迨其未畢陳而擊之。

譯文:

【小題4】.有人説魯莊公“鄙”,也有人説“不鄙”。你同意哪種説法?請簡述理由。(3分)

【小題5】.閲讀甲乙兩段文字後,你認為宋國大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3分)

答案

【小題1】(1)戰勝(攻破)(2)擊鼓進軍(答成“擊鼓”也算對)(每小題1分)

【小題1】C (ABD三項均為介出所處,可譯為“在”;C項為介出對象,可譯為“對”)

【小題1】(1)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作起來,第二次擊鼓時士氣就衰弱(減弱)了,第三次擊鼓時士氣就耗盡(枯竭)了。

(2)請趁着楚軍還沒有全部渡過河的時候就攻打他們。(每小題2分,意思對即可)

【小題1】示例:魯莊公“不鄙”。理由合理得分,結合選文或全文內容作答均可

【小題1】宋襄公沒有聽取有司的'正確意見,沒有把握有利的戰機。(答成“宋襄公沒有聽取有司的正確意見”或“宋襄公沒有把握有利的戰機”也可)

《曹劌論戰》閲讀答案7

曹劌論戰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題1:解釋下面劃線的字。

肉食者鄙 神弗福也

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小題3:閲讀全文,請從政治和軍事兩方面闡述魯國獲勝的原因。(用自己的話作答)

①政治方面:

②軍事方面:

參考答案:

小題1:鄙 :鄙陋,這裏是目光短淺。 福:賜福,保佑。

小題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也一定會以實情判斷。

小題3:①取信於民,獲得人民的支持。②戰爭中善於分析敵情,知己知彼,把握戰機。

分析:

小題1: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

小題2: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抓關鍵字的'解釋,“獄”“雖”“情”等字的解釋。

小題3:學生能學會用自己的話概括內容,提高對文本的理解能力。

《曹劌論戰》閲讀答案8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選自《左傳.曹劌論戰》)

或問:“天下何時太平?”飛曰:“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師每休舍①,課②將士注坡跳壕③,皆重鎧以習之。卒有取民麻一縷以束芻④者,立斬以徇⑤。卒夜宿,民開門願納,無敢入者。軍號“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卒有疾,躬為調藥。諸將遠戍,遣妻問勞⑥其家;死國者,則育其孤。凡有頒犒,均給軍吏,秋毫不私。善以少擊眾。凡有所舉,盡召諸統制⑦與謀,謀定而後戰,故有勝無敗。敵為之語曰:“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每調軍食,必蹙額⑧曰:“東南民力竭矣!”好賢禮士,恂恂如儒生,每辭官,必曰:“將士效力,飛何功之有?”(選自《宋史.岳飛傳》)

註釋:

①舍:駐紮休息。②課:督促。③注坡跳壕:從山坡上急馳而下,從壕溝低處向上跳。此處指練兵。④束芻:捆紮喂牲口的草料。⑤徇:示眾。⑥勞:慰勞。⑦統制:武官名。⑧蹙額:皺眉,表示憂慮。

1.解釋下列短語

(1)三鼓:_____________

(2)敗績:_____________

(3)不私:_____________

(4)恂恂:_____________

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兩個句子的意思。

(1)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諸將遠戍,遣妻問勞其家;死國者,則育其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選出理解和分析錯誤的一項()

A.甲、乙兩個選段都告訴我們取信於民是戰爭取勝的根本原因。

B.甲、乙兩個選段都沒有對以少勝多的戰鬥場面作具體的描繪。

C.甲段中“公將鼓之”與乙段中“皆重鎧以習之”中“之”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

D.從乙段中可以看出岳飛雖為武將,但不乏文臣儒雅之風。

4.岳飛是抗金名將,曹劌亦有卓越的軍事才能,根據甲、乙兩段提供的信息,請你概括他們分別具有哪些軍事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三次擊鼓(命令軍隊出擊)(2)潰敗,失敗,敗逃(3)不佔為己有(4)小心謹慎、謙和的.樣子

2.(1)走下車察看(齊軍)車輪滾過地面留下的痕跡,登上車前橫木察看齊國的軍隊。

(2)(對)遠離家鄉衞戍邊疆的各位將領,派他(指岳飛)妻子慰問他(指戍將)的家人;(對)為國而死的將領,就養育他們的遺孤。(意對即可)

3.A

4.曹劌:小心謹慎;知己知彼;相機出擊。(意對即可)

岳飛:治軍有方(紀律嚴明,撫卹死傷,頒犒軍吏);取信於民;謀而後戰。(任意答到2點即可,意對即可)

《曹劌論戰》閲讀答案9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 “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左傳》)

19.解釋下面句中加粗詞語。

(1)小惠未徧( )(2)公將鼓之( )

(3)再而衰( )

20.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加線的句子。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1.下面是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本文記敍了戰爭的全過程,重點是寫曹劌戰前對作戰條件的準備和戰後對取勝原因的分析,顯示出他遠大的'政治抱負和在軍事指揮上的傑出謀略。

B.“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是曹劌“請見”的原因,這裏面既有對統治者的蔑視,又顯示出他的自信。

C.魯莊公身為魯國國君,在迎戰“齊師”時,他寄希望於貴族的擁護和神靈的保佑,他急躁冒進,他“既克”卻“問其故”,處處顯露出“鄙”。

D.全文緊緊扣住“論戰”來寫,對曹劌的言論寫得詳備,而戰爭經過寫得簡略,這充分表現了《左傳》善於剪裁、言簡意賅的特點。

22.請你根據文章內容,用自己的話説説曹劌的“遠謀”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案

19、(1)同”,遍及(2)擊鼓

(3)第二次

20、大大小小的案件,雖然(即使)不能一一弄清楚,也一定根據實情來處理。

21、A

22、

①政治公平,取信於民

②精於謀略,知己知彼③善於觀察,把握時機④洞察時政,進諫獻言

《曹劌論戰》閲讀答案10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偏,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大小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乙】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1. 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1)犧牲: (2)衡:

2.翻譯下列句子。

(1)何以戰? 譯文:

(2)人恆過然後能改。 譯文:

3.齊魯長勺之戰,魯國如果沒有曹劌這樣的賢士就不會取勝,這個事例恰恰證明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的“ , , ”。(用原句回答)

4.找出【甲】段中集中體現曹劌政治思想的句子,【乙】段中體現文章中心論點的.句子,分別抄寫在下面。

5.從【甲】段或【乙】段中,選出你感觸最深的一個句子,談談你的理解。

參考答案:

1.(1)犧牲:(祭祀用的)豬牛羊等。(2)衡:通“橫”,梗塞,指不順。

2.(1)(您)憑藉什麼作戰?

(2)人常常犯錯誤,這樣之後才能改正。

3.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4.【甲】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乙】然後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也。

5.示例:“人恆過然後能改”這句話表明了每個人難免會犯錯誤,當我們敢於面對並勇於改正錯誤時,就會不斷進步。

《曹劌論戰》閲讀答案11

曹劌論戰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各組句子中,停頓劃分錯誤的一項是

A. 可/以一戰 B. 登軾/而望之

C.公問其/故 D. 彼竭/我盈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 何以(怎麼)戰 B. 必以信(實情)

C. 小大之獄( 監獄) D.雖(雖然)不能察

3.下列各項中,對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一句中足見鄉人對“肉食者”和國事的冷漠態度。

B.兩個“未可”、兩個“可以”展現了曹劌卓越的指揮才能,印證了“肉食者鄙”的`觀點。

C.選文第三段採用了順敍的記敍方法,曹劌從道理上論述了戰爭取勝的原因。

D.本文側重寫論戰,突出曹劌“政治上取信於民,軍事上後發制人”的主張。

閲讀答案:

1.C(正確的劃分應為“公/問其故”。)

2.B(A: “何以”應為“憑什麼”;C:“獄”應為“案件”; D:“雖”應為“即使”)

3.C(第三段採取的是補敍的記敍方法。)

《曹劌論戰》閲讀答案12

【甲】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嘗①見一蜘蛛佈網壁間,離地約二三尺。一大蛇過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勢稍不及。久之,蛇將行矣。蜘蛛忽懸絲而嘗見一蜘蛛佈網壁間,離地約二三尺。一大蛇過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勢稍不及②。久之,蛇將行矣。蜘蛛忽懸絲而下,垂身半空,若將③追蛇者;蛇怒,復昂首欲吞之。蜘蛛引絲疾上;久之,蛇又將行矣,蜘蛛復懸絲疾下,蛇復昂首待④之,蜘蛛仍還守其網,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備,奮身飆⑤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動;蛇狂跳顛擲,以至於死。蜘蛛乃盬⑥其腦,果腹而去。

注:①嘗:曾經②而勢稍不及,及:到,到達。③若將,若:好像。④待:防備。⑤飆:像疾風一樣。這裏指迅速。⑥盬(gǔ):吸飲。

17.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公將鼓之: (2)再而衰:

(3)如是者三四次: (4)果腹而去:

18.翻譯下列句子。(4分)

(1)彼竭我盈,故克之。

(2)蜘蛛乘其不備,奮身飆⑤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動。

19.甲文中魯國軍隊抓住有利時機克敵制勝是在 之時;乙文中的蜘蛛是在蛇 之時,乘其不備,置蛇於死地。 (2分)

20.甲文曹劌在這場戰役中的表現給了你什麼啟發?(3分)

21.甲乙兩文説明的'一個共同道理是(2分)

參考答案:

17、(1)擊鼓(2)第二次(3)像這樣(4)離開

18、(1)他們的勇氣已經完了,我們的勇氣正旺盛,所以戰勝了他們。

(2)蜘蛛乘蛇不防備,迅速懸絲垂下,盤踞在蛇的頭上。

19、轍亂旗靡 以首俯地

20、示例一:我們遇事要三思而後行,切不可莽撞行事。示例二:對事物的正確判斷應建立仔細觀察,周密分析的基礎上。

21、弱者如果能抓住時機。也可以戰勝強者。

《曹劌論戰》閲讀答案13

閲讀《曹劌論戰》選段,回答問題。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節選《曹劌論戰》)

[乙](晉)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糧。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軍③而去之。諜④出曰:“原不過一二日矣!”軍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門⑤,而原請降。(《國語.文公伐原》)

註釋:①原:原國,姬姓小國。②令:限令。③疏軍:撤兵。疏,散、撤。④諜:刺探軍情的人。⑤孟門:原國地名。

1、解釋句中劃線的詞:

①肉食者鄙,未能遠謀。鄙: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犧牲:___________

③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庇:_____________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填空:

①甲文主要通過語言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在對話中,曹劌的`“_________”和魯莊公的“___________”都得到了鮮明的再現。(用文中的詞語作答)

②甲乙兩文都強調政治上是取得戰爭勝利的重要條件,文中都有反映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畫線句“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乙文中的“______________”這一句。

4、甲文中,從“曹劌請見”一句中可以看出曹劌有主動參與國家大事的精神,請你談談對這種做法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鄙:目光短淺。 ②犧牲:古代祭祀用的豬、牛、羊。 ③庇:庇護,即賴以生存。

2、①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據實情合理裁決。

②得到原國而失去信義,那又依靠什麼來使喚人民呢?

3、①遠謀 鄙

②取信於民(意近即可) 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或答“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

4、“略”。

《曹劌論戰》閲讀答案14

【甲】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 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節選自《曹劌論戰》)

【乙】於是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餘。

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問其故。

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

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

(節選自《公輸》)

15、用“/”標示下面語句朗讀的語意停頓。(2分)

(1)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

16、詞語理解。(6分)

(1)解釋下面加點字的含義。

①遂逐齊師( ) ②公問其故( )

③望其旗靡( ) ④公輸盤詘( )

(2)請選出加點字與例句中加點字意思相同的成語。

①例句:既克,公問其故 A.克己奉公 B.克敵制勝____

②例句:以牒為械 A.為民請命 B.下不為例____

17、翻譯下列句子。(4分)

(1)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2)雖殺臣,不能絕也。

18、以上兩個文段都涉及到戰爭,從文段的兩個事件結局中,你得到了什麼啟示?請選擇其中一點,談談你的看法。(3分)

參考答案:

15.(1)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

16.(1)①於是 ②原故(原因) ③倒下 ④“詘”同“屈”,理屈

(2)①B ②B

17.(1)大國,是難以測度的,怕的是有埋伏。

(2)即使殺了我,也不能殺盡(保衞宋國的人)。

18.示例:從《公輸》一文的結局看,面對大國的不義之戰,不但要從道義上揭露其不義,還要從實力上做好準備,這樣才使他們侵略的野心無法得逞。這個道理,不僅在歷史上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今天也不無借鑑意義。

從《曹劌論戰》一文的結局看,弱小的魯國能戰勝強大的.齊國,戰前準備充分。取信於民這是保證戰爭勝利的先決條件,同時運用了正確的戰略戰術,掌握了有利的反攻戰機。總之,魯國取勝的原因,在於天時、地利、人和,最主要的是“人和”。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當今的社會現實。

《曹劌論戰》閲讀答案15

閲讀《曹劌論戰》,按要求完成8—10題。(9分)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8.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D )(3分)

A.有何間焉 間:參與

B.小惠未遍 遍:遍及、普遍

C.小信未孚 孚:使信服

D.雖不能察,必以情 情:心情,這裏指理解心情

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D )(3分)

A.何以戰 必以分人

B.公將戰將軍百戰死

C.故逐之 何陋之有

D.乃入見乃取一葫蘆置於地

10.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C )(3分)

A.本文語言簡練生動。“公將戰”“公將鼓”“公將馳”中的“將”字傳神地刻畫了魯莊公急躁冒進、駑鈍鄙陋的形象。

B.本文記錄了曹劌對戰爭的論述。他強調政治上取信於民,軍事上把握戰機詳察敵情,是以弱勝強的關鍵。

C.本文剪裁詳略得當。文章詳盡地敍述了交戰雙方的對峙與交鋒,而對曹劌在戰前、戰中、戰後的表現則寫得比較簡略。

D.作者善於用襯托手法刻畫人物。如寫鄉人的'勸阻,就襯托出曹劌抗敵禦侮的責任感和愛國熱情。

11.把卷Ⅰ文言文閲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擊鼓能夠鼓起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減弱,到第三次(擊鼓時士氣已經)窮盡了。

(2)彼竭我盈,故克之。

他們的士氣已經窮盡,我們的士氣正旺盛,所以戰勝了他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