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閲讀答案

來源:文書谷 7.49K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我們都可能會接觸到閲讀答案,閲讀答案是我們解答閲讀題的金鑰匙。那麼一般好的閲讀答案都具備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論語》閲讀答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語》閲讀答案

《論語》閲讀答案1

①太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①。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②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②也!上好禮,而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③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注】①鄙事:卑賤的事情。②小人:一般老百姓。樊須,即樊遲。③襁:又稱被單,揹負小孩的布條。

(1)孔子為什麼説樊遲是個小人?結合以上選段簡要分析。(3分)

答:

(2)孔子説樊遲 學稼、 學為圃是個小人,卻又承認自己多能鄙事,二者矛盾嗎?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

答:

參考答案:

(1)孔子講求的道,志在濟世救國,平定天下,(1分)強調學生應把精力放在學習仁義禮智信等道義上,而不是去學習種地和種菜。(1分)在孔子看來,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救世濟民的管理者,而樊遲只是熱衷學習種田和種菜這類小的技術,因此,孔子説樊遲是個小人。(1分)

(2)(3分)二者並不矛盾。(1分)孔子説樊遲是個小人,強調的是君子應該更注重於道德修養,而不僅僅是掌握種莊稼種瓜果蔬菜等各種技藝。(1分)在孔子看來,自己的多能是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而獲得的,是符合君子的要求的。(1分)

《論語》閲讀答案2

李充字大遜,陳留人也。家貧,兄弟六人同食遞.衣。妻竊謂充曰:“今貧居如此,難以久安,妾有私財,願思分異。”充偽酬之曰:“如欲別居,當醖酒具會,請呼鄉里內外,共議其事。”婦從充置酒晏.客。充於坐中前跪白母曰此婦無狀而教充離間母兄罪合遣斥便呵叱其婦逐令出門婦銜涕而去。坐中驚肅,因遂罷散。充後遭母喪,行服墓次,人有盜其墓樹者,充手自殺之。服闋.,立精舍講授。

太守魯平請署功曹,不就。平怒,乃援充以捐溝中,因鼟署縣都亭長。不得已,起親職役。後和帝公車徵,不行。延平中,詔公卿、中二千石各舉隱士大儒,務取高行,以勸後進,特徵充為博士。時魯平亦為博士,每 與集會,常歎服焉。

充遷侍中。大將軍鄧騭貴戚傾時,無所下借,以充高節,每卑敬之。嘗置酒請充,賓客滿堂,酒酣,騭跪曰:“幸託椒房,位列上將,幕府初開,欲闢.天下奇偉,以匡不逮,惟諸君博求其器。”充乃為陳海內隱居懷道之士,頗有不合。騭欲絕其説,以肉啖之。充抵肉於地,曰:“説士猶甘於肉!”遂出,徑去。騭甚望之。同坐汝南張孟舉往讓.充曰:“一日聞足下與鄧將軍説士未究,激刺面折,不由中和,出言之責,非所以光祚子孫者也。”充曰:“大丈夫居世,貴行其意,何能遠為子孫計哉!”由是見非於貴戚。

遷左中郎將,年八十八,為國三老。安帝常特進見,賜以几杖。卒於家。

(選自《後漢書·獨行列傳第七十一》)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

A、兄弟六人同食遞.衣 遞:傳遞

B、婦從充置酒晏.客 晏:宴請

C、服闋.,立精舍講授 闋:停止

D、同坐汝南張孟舉往讓.充曰 讓:責備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 分)( )

A、充於坐中前跪/白母曰/此婦無狀而/教充離間/母兄罪合遣斥/便呵叱其婦/逐令出門/婦銜涕而去/ B、充於坐中前跪白母曰/此婦無狀/而教充離間母兄/罪合遣斥/便呵叱其婦/逐令出門/婦銜涕而去/ C、充於坐中前跪白母曰/此婦無狀而教充/離間母兄罪/合遣斥/便呵叱其婦/逐令出門/婦銜涕而去/ D、充於坐中前跪/白母曰/此婦無狀而教充/離間母兄罪/合遣斥/便呵叱其婦/逐令出門/婦銜涕而去/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 )

A、李充家境貧寒。雖已娶妻成家,但仍與母親兄弟居住在一起。妻子不堪忍受貧困,主動分家,自立門户,遭到李充的數落和休棄。

B、魯平很佩服李充,曾經強令李充出來做官。朝廷徵召天下名士,魯平力薦李充入朝擔任博士。每有集會,魯平便要讚賞李充。

C、李充遭遇母親離逝的不幸,十分哀傷。服喪期間,李充住在母親墓旁守喪;有人偷盜母親墓上的樹,他怒不可遏,竟然親手將其殺死。

D、李充曾為大將軍鄧騭列數天下高士,因為其中有人不合鄧騭口味,鄧騭不想讓他再説,拿肉給他吃,李充將肉扔到地上,揚長而去。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 分)

(1)、平怒,乃援充以捐溝中,因鼟署縣都亭長。(5 分)

(2)、大丈夫居世,貴行其意,何能遠為子孫計哉!(5 分)

參考答案:

4、A (A 項“遞”在文中應解釋為“交替”)

5、D

6、B (“魯平力薦李充入朝擔任博士”的説法犯了無中生有的錯誤。文中只説了天子下詔選取品行高尚的人,用來鼓勵後輩,特地徵召李充擔任博士;但並沒有明確説明是由於魯平的力薦。)

7、(1)魯平發怒,就抓來李充把他丟到水溝裏面,接着將他降為縣裏的都亭長。

(2)大丈夫活在世上,貴在根據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哪裏能夠考慮子孫長遠的事情呢?

《論語》閲讀答案3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由,誨女如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1.劃線的“子曰”的“子”在這裏指的是誰?他是什麼時代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釋文中加粗的'詞語。

①説__________;②省__________;③信__________;④女__________;

3.對“人不知而不愠”翻譯正確的是( )

A.人們是不瞭解(情況),因而(他們)不會惱恨。

B.人們不知道,我不會惱恨。

C.人們不聰明,因而不會惱恨。

D.人們不瞭解(我),(我)卻不惱恨。

4.翻譯下面句子。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課文中所選的《論語十則》,語言精煉,含義豐富,耐人尋味。寫出你最喜歡的句子,並簡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孔子 春秋

2.①愉快;②反省;③真誠、誠實;④同“汝”你

3.D

4.孔子説:“温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憑藉這點就可以做別人的老師了。”

5.“略”。(此題答案不唯一)

《論語》閲讀答案4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曰:“默而知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小題1】、解釋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4分)

敏而好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恥下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而知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2】、説説上文孔子向我們講解了哪些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3分)

學習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習態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3】、找出上文出現的成語,並選擇一個説説它在現代詞典中的`意思。(4分)

答案

【小題1】略

【小題1】略

【小題1】略

《論語》閲讀答案5

(一)

孟子曰:教亦多術矣,予不屑之教誨也者,是亦教誨之而已矣。(《孟子· 告子下· 一六》)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①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②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孟子· 盡心上·四十》)

(二)

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聞之。(《論語·陽貨》)

【註釋】

①達財:就着學生本有的才質加以指點,使學生能充分發揮才能。財,同材。

②私淑艾:淑,拾也。艾,同刈,取也。私下拾取以修養自身。

(1)下列各項是對上面選段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孟子提倡教育方式應多樣,他所説的教育方式考慮到了受教育者的不同特點。

B.孟子認為人只有接受了時雨化之、成德、達財、答問、私淑艾等教育方式,才能成為君子。

C.有成德者這種教育方式,是指老師應當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品德。

D.孔子以生病為由推辭不見孺悲,傳話的人剛出門,孔子便取瑟彈唱,有意讓孺悲聽見。

(2)材料(二)中孔子對孺悲的教育方式與材料(一)中孟子所闡述的哪一種教育方式相似?請説説這種教育方式的合理性。(3分)

參考答案:

9.(1)B 孟子意在説明君子用以教育他人的.方式有時雨化之等五種,而非告訴人們要接受這五種教育才能成為君子。

(2)①孔子對孺悲的教育方式與孟子的不屑之教類似;(1分)②不屑之教即用輕視的態度來教育對方,(1分)這種激將法或許有傷受教育者的自尊,但如果能因此而讓受教育者由於羞愧而奮發向上,(1分)那也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

【參考譯文】

(一)

孟子説:教育也有多種方式方法。我不屑於教誨他,本身就是對他的教誨。(《孟子·告子下· 一六》)

孟子説:君子用以教育的方式有五種:有像及時雨那樣滋潤教化的,有成全德行的,有通達才能的,有解答疑問的,有讓學生私下拾取以修養自身的。這五種就是君子用以教育的方式。(《孟子· 盡心上·四十》)

(二)

孺悲想見孔子,孔子以生病為由推辭不見。傳話的人剛出門,孔子便取來瑟邊彈邊唱,有意讓孺悲聽見。(《論語·陽貨》)

《論語》閲讀答案6

閲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題。

【甲】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為政》)

【乙】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

【丙] 孔子觀於周廟,有敏①器焉。孔子問於守廟者曰:“此謂何器也?”對曰:“此蓋為宥座②器。”

孔子曰:“聞宥有座器. 滿則覆,虛則扳,中③則正,有之乎?”對曰:“然。”孔子使子路攻水試之,滿則覆,中則正,虛則敏。孔子喟然而歎曰:“嗚呼! 惡④有滿而不覆者哉!” (《韓詩外傳》) 【註釋】①敏:傾斜。②宥座:“宥”通“右”,座位右邊。③中:這裏指裝水到一半。④惡:哪裏,怎麼。

1.解釋下面加粗的字。

(1)知之為知之() (2)是知也( )

(3)思而不學則殆( )(4)滿則覆( )

2.翻譯下面句子。

(1)誨女知之乎?

(2)孔子問於守廟者日。

3.【丙】文中孔子“惡有滿而不覆者哉!”的感歎給了我們什麼啟示?結合自身實際回答。

4.這幾段文字內容都與學習有關,【甲】文和【丙】文談的是學習________方面的問題;【乙】文談的是學習方法方面的`問題,孔子認為學習過程中________與________應該相結合。

5.問答題。

(1)孔子為什麼要“使子路取水試之”?請根據文意簡要説明。

(2)孔子這樣做有必要嗎?談談你的看法,並結合文段內容説説理由。

參考答案:

1.(1)是(2)這(3)有害(4)翻倒

2.(1)教導你的東西懂了嗎?(2)孔子問守廟的人説。

3.要謙虛,不要自滿。

4.態度 學 思

5.(1)孔子要(想)驗證宥座器(攲器)的特點。

(2)有必要,因為孔子雖然聽説過,但並沒有親眼見過,驗證一下才能夠確認。

《論語》閲讀答案7

閲讀下《論語》中的文字,然後回答問題。(4分)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根據前兩段文字,各總結一條交友原則。(2分)

22.孔子強調在人際交往中應當“矜而不爭”,對此有人認為,這不符合現代社會競爭的`要求,是沒有進取心的表現。你同意這樣的理解嗎?為什麼?(2分)

參考答案:

21.①嚴己寬人②與朋友保持合適的距離。

22.不同意。孔子提出的“矜而不爭”,並不是説沒有進取心,而是強調不爭強好勝,與人交往時不斤斤計較,不為私利與他人爭執,更不是一心追名逐利。他認為君子在集體生活中,應與他人和睦相處,關係融洽,為公共利益團結一致,而不是與少數人拉幫結派,相互勾結。這些觀點與有進取心並不矛盾。

《論語》閲讀答案8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論語》是記錄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部書。

2、《論語》六則中,闡述學與思辯證關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論語》六則中有些經典的話已固定為成語,其中有兩個表示虛心好學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翻譯下列句子。

(1)温故而知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不恥下問 三人行,必有我師。

4、(1)温習舊的知識,進而懂得新的知識。

(2)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能做我老師的人。

《論語》閲讀答案9

閲讀下面《論語》《孟子》選段,完成後面問題。

①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論語衞靈公》)

②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孟子公孫丑章句上》)

【注】

厚:重,與“薄”相對。

1、請概括出兩個選段觀點的共同之處。(2分)

2、兩個選段中,孔子與孟子的.話側重點有什麼不同?請簡述。(4分)

答案:

1、都強調要加強自身的修養。(或嚴於責己,寬以待人。)(2分)(意思對即可)

2、孔子的話側重點是,少責備別人,從而避免別人的怨恨。孟子的話側重點是,如果不如別人,不要怨恨別人,而要從自身尋找原因。(4分)(意思對即可) 答案解析:

《論語》閲讀答案10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泰伯》)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子罕》)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衞靈公》)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字。(4分)

(1)不亦説乎 (2)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3)是知也 (4)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小題2】下列句子中的“而”表示轉折用法的一項是 ( ) (2分)A.學而時習之B.温故而知新C.擇其善者而從之 D.人不知而不愠

【小題3】翻譯下列句子。(4分)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小題4】宋開國丞相趙普曾説:“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目的?(3分)

答案

【小題1】(1)“悦”的古字,愉快 (2)真誠,誠實 (3)這 (4)凋謝

【小題2】D

【小題3】(1)只是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惑,一味空想卻不學習是有害的。 (2分) (2)自己不願意乾的事情,不要施加給別人。 (2分)

【小題4】這句話的意思是精通《論語》就可以治理天下,道出了《論語》在修身、治國方面的'作用。(意思相近即可)(3分)

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説”是通假字,先解釋通哪個字,再譯意。“信”是註解中的重點字,根據語境也很易推斷出來。“是”是重點字,一般是代詞用法,根據語境可譯為"這"。"凋"是文中的重點字,與現代漢語中的意思相近,即"凋謝".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字詞的意思的能力。

點評:文言詞語,包括實詞和虛詞兩類。文言詞語的考查以實詞據多。考查的詞語,一般為通假字、多義詞、古今異義詞、詞性活用詞等。當然仍以課文下面的註解為主。學習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記硬背,並做到重點突破,對於易錯、易混詞要加以積累。

【小題2】試題分析:AB C中的"而"表順接,只有D中的表示轉折.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的能力。

點評:文言詞語,包括實詞和虛詞兩類。文言詞語的考查以實詞據多。考查的詞語,一般為通假字、多義詞、古今異義詞、詞性活用詞等。當然仍以課文下面的註解為主。學習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記硬背,並做到重點突破,對於易錯、易混詞要加以積累。文言虛詞中的"而 之 然 則"等要多進行比較聯想,平時就注意區別.

【小題3】試題分析:翻譯時要注意,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落實。句中的關鍵詞有“罔”“殆” “施”, “罔”是迷惑的意思。 “殆”是“有害”的意思。“施” 施加的意思,把詞意思連綴起來,語意通順即可。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文言語句的翻譯能力。

點評: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閲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譯,會考時常採用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當然根據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小題4】試題分析:“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與宋初宰相趙普有關,人言所讀僅只《論語》而已。太宗趙光義因此問他。他説:“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趙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所以這句話表面是説"學好半部<論語>就可以治理天下,實際上強調學習《論語》儒家經典的重要。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對語句的理解能力。

點評:分析語句的言外之意,我們根據句子的意思,結合上下文內容,從表及裏,從淺入深,挖掘出它的內涵。

《論語》閲讀答案11

《<論語>十二章》節選

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學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④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⑥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閲讀題

15.解釋加點詞在文中的 意思。(5分)

(1)不亦説乎 説:

(2)人不知而不愠 愠:

(3)傳不習乎 傳:

(4)必有我師焉 焉:

(5)博學而篤志 篤:

16.翻譯下列句子。(4分)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下列句子節奏劃分錯誤的一項是( )(3分)

A.人不知∕而不愠 B.傳∕不習乎

C.可以為∕師矣 D.擇其善者∕而從之

18.選文的句子中有些談學習方法,有些談學習 態度,有些談品德修養,請各找出一例。(3分)

學習方法:

學習態度:

品德修養:

答案:

15.(5分)説,同“悦”,愉快; 生氣,惱怒; 傳授,指老師傳授的'知識; 於此,意思是在其中; 堅定。

16.(4分)(1)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適從;只空想卻不學習,就會有困惑。(2)我選擇他的優點向他學習,發現他的缺點(如果自己也有)就 對照着改正自己的缺點。

17.(3分)C

18.(3分)學習方法示例:學而時習之 傳不習乎 温故而知新

學習態度示例:三人行,必有我師 博學而篤志

品德修養示例: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論語》閲讀答案12

《論語》九則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論語》是記錄___________的一部書,共20篇,是_________家經典著作之一。

2.解釋下列劃線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①是謂能養( )

②遊必有方( )

③德不孤,必有鄰( )

④君子喻於義( )

3.“父母在,不遠遊”,孔子提出這一行為準則是希望子女如何行孝?在交通便捷、開放動態的現代社會應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為什麼“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處世之道,對此曾有過不同看法。請你聯繫生活體驗,談談自己的觀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儒

2.①奉養 ②去向 ③親近,做伴 ④明白,懂得

3.孔子提出這一觀點是希望子女能夠儘量膝下承歡,牀前盡孝,把行孝落實到日常的侍奉上,關心父母衣食冷暖,關注父母健康狀況。這種觀點在交通便捷、開放動態的'現實社會依然可行。時代發展、科技進步子女遠遊可日行千里,但重要的是子女心中要有着對父母的牽掛和惦念。

4.君子以“義”行天下,心境平和而無限寬廣;小人追逐私利,處心積慮,患得患失。

5.圍繞現實生活,談到推己及人,去理解他人,對待他人即可。

(以上主觀題意對即可)

《論語》閲讀答案13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説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給下列字選擇正確的解釋。

(1)有朋自遠方來()

A.從

B.自己

C.主動

(2)人不知而不愠()

A.惱怒

B.煩惱

C.熟識

(3)温故而知新()

A.原因

B.舊的.,學過的

C.事故

2.下列句子與其他三項不同類的一項是()

A.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

B.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C.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D.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3.朗讀下面幾句話,看用哪種語氣才恰當。

①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___________

②思而不學則殆。___________

4.根據提示填空。

(1)認為應該虛心求教、博採眾長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關於培養寬厚胸懷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論述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係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A

(2)A

(3)B

2.D

3.①反問語氣

②陳述語氣

4.(1)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閲讀答案14

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⑤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論語》十則)

1、《論語》是記錄______________的一部書,共20篇,是___家經典著作之一。宋代學者朱熹把《論語》、______、《大學》、《中庸》四部著作合稱為四書。

2、給下列劃線字注音並解釋。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 )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3)誨女知之乎!( )

(4)是知也。( )

3、理解性默寫。

(1)請寫出論述學習與思考關係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寫出告訴我們要以仁愛之心待人,推己及人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請結合你的.生活學習實際,選擇其中一則談談你的認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 儒 《孟子》

2、(1)yuè 愉快的意思

(2)yùn 生氣,發怒。

(3)rǔ 同汝,人稱代詞你。

(4)zhì 同智。

3、(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4、孔子説:學習了並且能夠經常複習它,不也是很高興的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瞭解我,我卻不生氣,不也是君子嗎?

5、略。

《論語》閲讀答案15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2)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3)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5)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6)於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8)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9)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10)(點)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

(1)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___

(2)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圖:___________

(3)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 之:___________

(4)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而: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很多語句都己成為成語,請你寫出其中的三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講的.是做人的道理。請任選一則,次談對你的啟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信:誠實。

(2)圖:料想。

(3)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義。

(4)而:然後,表順接。

2、(1)譯文:讀書人不可以沒有遠大的抱負和堅強的意志,承擔的責任重大,艱險的道路還很長。

(2)譯文:看見德行優秀的人要向他看齊,看見不優秀的人也要(對照着)檢查自己。

3、見賢思齊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任重道遠 成人之美(答出任意三個即可,增減字不得分)

4、開放性試題,言之成理即可。

答題示例:“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入”説的是自己不喜歡的言行,不要施加給別人。它告訴我們要學會寬容,不要強人所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