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反思(15篇)

來源:文書谷 2.53W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作文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作文教學反思(15篇)

作文教學反思1

針對本年級學生作文水平弱的現狀,自進入三年級以來,共進行了6次練筆。在有目的的指導下,有兩次練筆的'效果較為可喜。

一是根據所學現代詩進行的詩歌仿寫小練筆。因是第一次練寫詩歌,學生的興趣濃厚,寫出來的詩句雖很稚嫩,卻也具有了詩歌的味道。

二是恰當交待敍事類作文的記敍要素的練筆。寫作前進行了寫作指導,講了如何交待敍事要素,並讀了兩篇範文,且沒有規定寫作的範圍,題目自擬。作文交上來之後,發現從前事情交待不清少了,字數不夠的毛病也沒有了。

可見,作文指導要細,要有針對性和可行性。

但是,我們學生不愛寫作文的毛病仍然存在,如不強制性的要求完成,就會有一大部分的學生不寫作文,包括一些學習不錯的學生。所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僅靠學生的自覺性是不夠的,還要有老師的強制性。

作文教學反思2

而後筆峯一轉:一個電話,您放下球拍匆匆地走了。爸爸,您知道我有多失望嗎?我多想您也能像別人的爸爸一樣多陪陪我啊!我想,他爸爸讀了這封情真意切的信一定會有所感悟的。

讀着一篇篇文章,我的擔心略略放下,有了一絲隱隱的喜悦。反思我們的課堂教學不是往往帶有比較明確的功利色彩嗎?我們將教授知識定位為教學之根本,並盡心盡力地去完成。但孩子們將來要融於社會,要與人交往,學會做人才是他們必不可少的人生功課。唐朝散文家韓愈在《師説》一文中説: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授業解惑固然重要,但傳道卻為三者之首,可見道於人的重要性。

如何讓孩子成為一個善良、真誠、正直、有責任感、有道德感的人,傳道一定要融於課堂之中,真正做到文與道相統一。古人云: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可見,文章與道德是共生共長,相互依賴的。語文教學中,學文章要悟道,寫文章要有道,當學的`、寫的都與道有着親密接觸,道德二字也就離孩子不遠了──目有所及,心有所想,行必有所為。

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成為培育真正的人的陣地,以文載德,以文正人,我想,這應該是本次寫作指導課給我的重要啟示吧。

作文教學反思3

本次習作,我採用讀寫結合,以課文作範文,使學生化抽象的理論為具體的認識,初步掌握遊記的`寫法,並能運用到寫作實踐之中。

接着根據課標,確定本寫作訓練的目標與要求,對學生進行寫作技能訓練,並培養良好的寫作習慣。教給抓住寫遊記的寫作順序來寫或以遊蹤為線索,走一程,寫一物,大部學生的習作脈絡清楚。分清主次詳略,抓住重點,寫得具體、生動。

然後教給學生抓住景物的特點的寫法,主要是要把握住景物各自不同的特點,文章才能寫得深寫得透,才會感染人。

這一次的教學以新課標為理論依據,以教材為教學範本,以學生為合作、探究的學習主體,藉助多媒體教學,彌補學生生活體驗不足,完成本次寫作訓練。石牯塘鎮中心國小英德市教育科研課題

作文教學反思4

如果説文章的主題是心臟;結構是骨架;語言是細胞;那麼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選材的好壞直接影響了血肉的'好壞。

然而素材的缺乏卻讓職業高中的學生選起材料來捉襟見肘,寫出來的文章空洞而沒有説服力。近年來更是有些學生有材料可寫,但是都有以下幾個通病:

㈠崇尚古代,缺乏現代感。㈡空發議論,缺乏事實感。㈢書齋味濃,缺乏生活感。㈣濫用熱點,缺乏加工度。㈤細碎繁瑣,缺乏典型性。

因此,知道學生如何積累材料,如何去選擇適合文章又富有新意的材料迫在眉睫。本教案就是針對這兩個問題,讓學生懂得如何去收集整理材料,並且讓學生把握六種選材的基本原則。

當然,作文的選材絕非一朝一日之功,它需要學生自己在作文中多練,多積累,培養語感和文感。

作文教學反思5

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多年,一直認為在語文教學中最難得就是作文教學。作文課上,老師講解得再好再詳細,課後學生的作文往往很難找到令人滿意的佳作。究其原因,通病就是語言枯燥乏味單調,不夠生動,言之無物。作文讓學生頭疼,教師頭更疼。

前段時間,我一直在想,怎樣讓學生的作文生動起來呢?經過思考,我想,如果學生的作文裏有顏色,有聲音,有味道,再把這些內容加以加工,運用多種修辭方式,就有可能改變這種空洞無物的狀況。於是,我就按照這個思路,設計了一節作文課,課題是《讓作文有聲有色有味》。設計三個環節,第一環節讓是讓作文有聲音,第二環節是讓作文有顏色,第三環節讓作文有味道。分別讓學生抓住同一個主題或對象,運用想象和多種修辭手法,寫幾句話,最後把這些含有聲音、顏色和味道的.句子加以整理,寫成一篇語句通順連貫,意思清楚的文章。

從學生反饋的作品來看,大多同學都有一定的收穫,這讓我感到很開心,努力沒有全部白費,當然,成績是渺小的,今後在作文教學這塊,我要多動腦筋,和學生共同成長。

作文教學反思6

無論在何種學科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很重要,同伴教育也很重要。寫作教學也要為班級學生搭建同伴教育的平台。有時候,同伴教育的影響力甚至高於教師的影響力。我想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往往的單線的`,但是同伴之間的互動影響是網狀的,這種影響力有時超乎我們想象。另一方面,從心理學角度而言,學生到了高中階段,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從老師和家長轉變為同學,高中生在自我同一性的整合中,更在意同伴對自己的看法,更在意自己在同伴心目中的形象,因此為了獲得同伴的良好評價,找到羣體歸屬感,高中生往往很在意自己在集體活動中的表現,他們往往會盡可能展現出自己的最佳形象。

因此,在我的語文課堂上,一直重視和強化同伴教育,寫作課亦是如此,我十分重視寫作活動課程的設計。一學期的演講活動,我驚喜地看到了學生的高度熱情、課後的積極準備、課堂上的激烈的頭腦風暴、作文中的潛移默化。同時,我也驚訝於在傳統的語文課堂上表現平平的學生竟在演講活動中大放異彩。正如班內學生樂菁雯所言:“ ‘讓每個同學有一個完全展示自己的平台。

作文教學反思7

這次作文課要求學生圖文並茂,可以通過畫圖和作文來説明要寫的內容。作文的題目是“我的夢中小屋”。我們作文時不受錢、時間、地點等任何外界條件的限制,任憑我們自由發揮想象作文。

作為老師,該如何組織好本次習作教學,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呢?結合班級實際,經過深思熟慮,我決定以“談談自己的'夢中小屋”和“評評同學的夢中小屋”為本次習作教學的話題,通過談關於房子方面的亭、台、樓、榭等單詞入手,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在我的引導下,同學們經過思考琢磨後,開始動筆畫的畫,寫的寫。課後同學們全都積極的把作文交了上來。

同學們描述的“夢中小屋”美妙絕倫,他們想象豐富,無論是圖畫還是作文都令人感覺舒適、安逸、有趣和奇特。

作文教學反思8

八語上第一單元是遊記,上作文課的前一天,我佈置的任務是收集寫作素材,理清寫作思路,課上我們先説作文。

儘管課堂教學我反覆強調“遊蹤”、景物特點的重要性,可學生的説作文還是讓我很失望。只有少數同學説的還可以,大部分學生要麼只説行蹤,沒有景物描寫;要麼只説景物描寫,沒有行蹤;還有的什麼也沒説,理由是哪兒都沒去過。

反思一,課堂教學中,對遊記寫作講得不夠細,導致學生思路不清晰。

反思二,有些學生遊覽時,眼中無物,導致學生説不出來,有的.家長從沒帶孩子出去玩過,以至於沒有內容可説。教師應及時指導學生,讓他們養成平時善於蒐集寫作素材的好習慣,隨時記下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避免寫作時搜腸刮肚,沒有內容可寫。

作文教學反思9

我在國中作文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厭煩寫作文的現象非常普遍。

至於原因,我的觀點有三:

一、學生寫作素材有限,平時不注重身邊的事情,不熱愛生活,對一切事情都莫不關心。

二、我們做老師的往往就決定了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的方向和程度,這對學生的寫作思維無疑是以個限定,讓學生覺得不能自己做主去寫作文,心生厭煩。

三、老師作文課堂死板教條,學生不感興趣,不注意鼓勵表揚學生。

如何改進呢?我有如下感想,也實踐過,認為可行:

一、精心構思、設計課堂教學環節,力求作文課堂氣氛活潑生動,讓學生感到聽老師講析作文或課文就是一種享受,以自己全身心地投入來感染和引導學生。

二、對學生要多鼓勵、多表揚,不説打擊和挫傷學生積極性。注意在學生中培養寫作愛好者,一些做能力好的學生的作文為範本讓學生傳閲,多給學生讀精彩美文。

三、多帶組織學生參加課外活動,郊遊,訪談等,並讓學生堅持寫日記,日記內容就是寫發生在身邊的事情,對此事有什麼看法,見解,感悟以及對自己有什麼啟發和教育意義。

作文教學反思10

比和比例這部分裏容,概念多,有比較抽象,很多概念既有聯繫又有區別,諸如“比”和“比例”,“求比值”和“化簡比”等,學生很容易混淆,尤其是在應用正、反比例的概念進行判斷,解決實際問題時盲目亂猜的現象極為常見。因此,在總複習時要把這部分內容進行歸納整理,運用知識的`內在聯繫,促進正遷移,防止負遷移,鞏固知識,提高能力。

《比和比例》屬於概念課,為了讓學生對比和比例的知識形成整體的認識,又能把握住知識之間的聯繫和區別,達成觸類旁通,一舉多得,我將比和比例的知識對比複習,深化基本概念。當問學生“關於比和比例我們已經知道了些什麼?”時,同學們講了很多,同時也深深感到這些知識點如果這樣處理的話會顯得零亂、無序、缺乏系統化。

理清知識體系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引導、幫助、點撥和補充。

作文教學反思11

本單元的作文教學是寫寫自己最拿手的本領。

因為本單元的口語交際跟作文內容息息相關,密不可分,所以我最先的教學設計思路是把單元的`口語交際和作文教學內容相整合,形成一條連貫的作文教學指導思路,同時可以節省一個教學課時。

本單元的作文教學設計得到了專家王校長的親切指導,也得到了同級組老師的無私幫助,幾經修改,受益匪淺,在此特別感謝。

本課的教學我主要遵循一個原則:以生為本。充分信任學生,高度依靠學生,大膽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和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首先,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展示各行各業各種各樣有本領的人士,讓孩子們對本領有一個相對直觀的感性認識,從而激發了孩子們從身邊熟悉的人物身上尋找特殊本領的寫作慾望,孩子們發言大膽積極,暢所欲言,自由奔放,言語間流露出對本領的欽佩和嚮往。

其次,我做了大量的準備。事先讓孩子們回去學做家務,學炒菜做飯學騎車等,孩子們已經有了一些學本領的直觀經驗,寫起來相對會比較順手。同時我也上網瀏覽了一些同齡孩子的優秀習作片段,給孩子們一些寫作方法的橫向指導。

本課的教學不足是留給孩子們寫作的時間不夠,所以沒來得及讓學生互評和個別點評。以後改進。

作文教學反思12

“仿新”畢竟不能等同於“創新”,但它卻是創新必不可缺少的過渡階段。那麼,如何讓學生寫作的“仿新”發生質的飛躍呢?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着手培養學生的兩種思維:一是發散性思維,又名聯想思維,即讓學生由此觀點想到另一觀點,甚至是好幾個觀點。例如:我在指導學生閲讀文章《儲蓄人生》時就引發他們思考:除人生可儲蓄外,還能儲蓄什麼?學生反饋的觀點五花八門:儲蓄時間、青春、真情、知識……又如:在一次以《我要》為題的作文訓練中,有一篇《我要垃圾桶》的文章裏由現實的垃圾桶談到要發明一個專收集壞人、惡人、各種陋習的垃圾桶。這都是學生思想上的`閃光點,頗有新意。另一種要培養的思維是逆向思維,即鼓勵學生要大膽地對某一普遍看法或觀點質疑,甚至敢於否定,例如:在以《新的》寫作訓練中,就有學生打破常規,命了《新的不使人眼前一亮,頓覺新意盎然。

其實,培養學生寫作的發散性思維和逆向思維,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對事物、事件敏鋭的洞察力,引發思考,力求形成其創新獨特的意識。這種意識一旦萌發,文章新意便可開創。

作文教學反思13

三年級的語文課文不再以童話故事為主,但學生仍詩人很喜歡童話故事的,因此可以利用課堂內外的時間,結合這點來培養學生的能力。

我們半抽每天下午放學後20分鐘為讀書訓練時間。有時候讓學生讀童話故事,培養學生閲讀能力。學生讀故事,先要讀通,遇到生宇、新詞能主動查字典解決。再要求讀懂,弄清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情節及人物,把故事的'原因、經過、結果弄明白。對於某些重點詞句,要引導學生在讀中想象情景,加深理解。講童話故事,培養學生説話能力。

童話語言通俗簡潔,故事曲折有趣,可適當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複述,幫助學生積累詞彙。童話教完後,先讓學生順着板書的提綱自己練習講故事,然後同桌同學互講,最後到講台前講給全班同學聽,力求語言準確,表達生動,態度自然。講完後,組織學生評議,教師作指導和歸納。課後,佈置學生儘量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作文教學反思14

《想北平》是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語言平實,但藴涵的感情卻非常熱烈。學生能讀通文章,但真正體會老舍在文字背後的那份熾熱感情卻很難。學生能讀懂文章寫了什麼,但為什麼這麼寫卻很難領悟。基於文本的特點,也基於學生的實際情況,這節課的`設計以二期課改的理念為主,遵循《課程標準》“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原則,迴歸語文的本源——語言文字。整節課與學生一起讀、品,從而使學生真正進入文本。教學時以語言文字的賞析為抓手,由“我的北平”到“象母親一樣的北平”到“象家一樣的北平”到“即將失去的北平”,層層推進。整節課學生學得主動、投入,教學效果較好。但遺憾還是有的。文章中某些細節的處理還嫌粗糙,如有些生動的描寫,正恰到好處的表現作者的感情,但課堂上細細品位不夠。另外,教學時各個環節的勾連還有些牽強。

作文教學反思15

本次教學的內容用了兩節課的時間,從整個教學過程來看,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在記敍文的寫作中尋找亮點,也就是顯現真實、生動、典型和富有個性的特點,找生活中的“動情物”,抓情感的“觸發點”,教學過程突出了講練結合。作文教學的複習備考中,想找一個學生可操作的方法,顯得有弄巧成拙之感,但是又毫無辦法使學生在記敍文的寫作中有真正的突破。因為文章的寫作説實話不是老師教出來的,它需要長期的生活積累與對生活的感悟。葉聖陶先生曾説過:“作文就是用筆來説話。作文要説真話,説實在的話,説自己的話,不説假話、空話、套話。”這種實話實説,用樸實本分的情感,使讀者流下激動、辛酸淚水的寫法,就是生活寫真法。從學生的'練習情況來看,效果還不錯,因為在初四的記敍文寫作中有過系列的訓練,這次課主要是強調學生對記敍文寫作的重視。作文教學不能“急功近利”,應該一步一個腳印的引導學生關注生活,記錄生活,體味生活,這樣才能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才能做到像《考試大綱》要求的那樣:“材料豐富,形象豐滿,意境深遠”,“見解新穎,材料新鮮,構思新巧……有個性特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