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反思(合集15篇)

來源:文書谷 6.45K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作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作文教學反思(合集15篇)

作文教學反思1

作文是學生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最能體現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多年以來,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薄弱環節,而作文批改又是當前語文教師最感頭痛的問題。常規的作文批改暴露出的教師“高耗”學生“低能”,不能不令廣大語文教師及領導深思。怎樣才能打破常規“精批細改”怪圈?我校在新課標精神的指引下,在中心學校和我校領導的大勢力支持下,於20xx年9月結合我校實際情況,提出了自主、互助、協作作文評改教學改革。現就一年來教改時的膚淺體會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期與同仁商榷。

一、應努力走出作文教改的四大誤區:

1、領導認識上的誤區——領導只想看到教師能勤勤肯肯,體現出“老黃牛”精神。只要教師能遵紀守規,就是敬業,只講流汗,不求效率。

2、教師意識上的誤區——教師認為不讓自己批改作文就算萬事大吉,表現出敷衍情緒。只要自己能解放、負擔能減輕就行,只講輕鬆,不看實效。

3、作文目標上的誤區——基礎教育中作文教學的目的不是培養作家,而是培養學生“為了社會大家庭的生活寫出切合實際的文章”。

4、傳統做法上的誤區——傳統的作文教學是學生是寫作的主體,教師是批改上的主體,而忽略了新形勢下課標所體現的“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教育理念。

二、應努力擺正作文教改的兩大心態:

1、教師的心態:作文教學改革只是形式上的一種轉換,由過去教師是學生作品的評閲主體變成學生是主體,其設計、指導、評閲學生作文的工作量並沒有減輕,因此,教師仍應該保持以往的吃苦耐勞的精神,把握角色、端正態度。絕不能因為學生去評改作文而放鬆自己,對學生評改後的作文束之高閣,甚至一期過後對學生作文水平的高低都不清楚。

2、學生的心態:剛開始學生對這種評改方式感到很新鮮,參與自主評改的積極性很高,大多都能做到認真負責,用欣賞的眼光對待他熱人的作文。可一段時間過後學生便產生了敷衍情緒,認為是一種負擔。鑑於此,教師必須適時進行引導,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激發學生參與瓶蓋的興趣。如:舉行優秀評語展示、優秀評改小組評選、評改心得彙報、優秀作文展覽等,力爭使作文評改成為學生能力展示,個性張揚的.舞台。

三、應努力解決時間倉促的一大矛盾:

傳統的作文教學時間一般為每週兩節課,而現行的作文評改改革從學生評改、師生互動講評、教師寫作指導再到學生寫作至少需要三節課的時間才能完成,這就使得現行的改革與現有的課時安排產生了很大矛盾。兩節課只能解決評改的問題,如果讓學生課外作文就會出現“天下文章一大抄”的現象。因此,時間問題就成了作文教學改革者的一大壓力,一個嗜待解決的難題。如何解決這種矛盾,期待領導的答覆!

作文教學改革是當務之急,改革亦無現成的路可走,我們將以學生的發展為己任,將以提高語文成績為目標,在摸索中前進和完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只要我們永不放棄,定會撐起適合農村作文教學的一片藍天!

作文教學反思2

《學寫讀後感》是人教版語文第九冊習作七的內容。這一習作題要求學生從讀過的書中或者文章中任選一篇寫讀後感,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寫讀後感”在五年級的教學中是一個起點,同時也是一個難點。“積累將感受寫具體的方法並初步運用這些方法修改自己的習作”既是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怎樣貫徹落實這一要求,使學生在習作中能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呢經過好幾次的教學研磨,在很多方面都有了自己的體會:

一、破譯“複述內容式”讀後感的形象密碼

在教學中,我發現,對於“為什麼不能大段大段複述故事內容”很多同學表示疑惑。我一直在琢磨這個問題,怎樣解釋就能讓學生真正明白呢,於是我從兩個方面作更多嘗試。我問同學:“你大段複述故事內容意義何在?”學生大都回答:“最精彩的故事我想與同學們分享呀。”這一回答言之有理,可我立刻找到了反駁的理由:“最精彩的故事內容如果讀者要看的話,你認為是看你寫的`呢還是去找原文(原著)讀呢?”學生思考後明白了,如果要讀的話,自然不如找來原文原著讀好。

為了讓學生弄清讀後感的重點在於寫“感",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寫下來,上課的時候,我靈光一現,用了這樣一句來歸納:“讀後感不是讀後抄。如果大段大段地複述故事內容的話,那就成了‘讀後抄’。”如此形象的比喻,很快讓學生謹記在心,有了初步的體驗。大部分同學都注意到了在自己的讀後感中,用三言兩語高度概括文章內容,集中精力寫好自己的感受。問題是,還是有一部分同學寫着寫着就又把故事內容寫下來了。於是,我作了一條硬性的規定:文章內容最多不能超過100字左右。這樣一來,對學生的約束力就起了作用了。

二、破譯“無感、弱感”的深度密碼

1.讀後感是寫給自己看的

“讀後感”是一個人自己讀了書之後的感受,這點亳無疑乂。也就是説,讀後感是自己寫給自己看的,寫作對象是自己。所以,我對孩子們説:“你自己都已經對這本書瞭如指掌了,你寫給自己看時還需過多重複故事內容嗎?”一石激起幹層浪。討論交流後發現,其實很多文章都是自己寫給自己看的,比如日記,這樣就讓學生形成一個共識,對此問題已經從根本上得到了強化。

2.如何讓讀後感變得厚起來

讓學生寫讀後感,能從哪些方面着手呢不能光一句“寫出自己的感受”就完事,而應該給出方向,使之能明瞭我到底能寫什麼呢?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了。在課中交流時我發現:

從故事主公想到自己,是大部分同學的首選。因此,我在這一點上指出,引導學生往這個方面到自己,是大部分同學的首選,用以下語言去聯接或展開:“看了這本書,我不由地想到我自己……”也可以引導學生關注到自己生活或周圍,包括電視、網絡、報紙等各種報道中是不是有些類似教學經驗的事情,不管是正面的還是反面的。教學中,我歸納出這樣幾個語題:“針對人物評頭論足,寫寫自己聯繫生活抓住一點勇於質疑,大膽想象參與創作。”學生寫起來幾乎都有話可説,有話可寫,再也不用抓耳撓腮、猶豫半天了。

作文教學反思3

中國教育的主題是推進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核心是以學生髮展為本,素質教育要求我們必須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重點教給學生思想方法和思維方法,給學生以終身受益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同時,韓立福博士指出,通過幾年的探索實踐,棠湖中學的“三段教學”已經成型,課堂教學形成了“十大特色”。

其一,教師角色從過去的傳授者、講解者轉型為引領者、合作者、指導者。教師素養大大提高,走向了專業化發展,很多教師將成長為專家型教師;

其二,開發出了具有先進理念的學生學習工具《學與導》,高中課程教學實現了全面轉型,教學設計科學,為學生有效學習搭建科學而規範、靈活而多元的發展平台;

其三,學生由被動學習走向主動學習,由接受學習走向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由不會學習走向學會學習,能夠全情投入,忘我境界,達到“狼性學習”狀態;

其四,小組合作學習有質量,建立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機制,落實了“小組學習承包化、合作學習同伴化、個體學習責任化”;

其五,展示交流學習有效果,小組討論規範,能夠展開有效討論;

其六,展示學習積極踴躍,人人表達流暢、邏輯、自如,學生展示學習能力得到極大提高;

其七,教師指導科學,由權威性指導走向多元化指導,由經驗型走向智慧型,注重指導藝術,能“進”能“退”,能“放”能“收”,能夠根據不同學生髮展需要進行科學化、藝術性指導,使教學重點問題得到高質量解決,不僅學生學會知識技能,還學會了學習;

其八,實現教學目標,保障教學質量。所有教師能夠做到以目標為底線、目標為基礎的教學組織在目標—知識—問題—能力的轉化中,充分藉助學生的智力和潛能,實現知識能力的`有效遷移,()課課完成知識技能、過程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教學目標如安排“拓展延伸”環節,拓展視野,提升意義。

其九,教學氛圍很好,創建陽光課堂,創設了“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自主、自由、和諧、張揚、“不怕”、安全的學習氛圍,學生活動、流動不受傳統課堂紀律限制,在安全温馨的氣氛中自主學習、合作成長,人人享受學習、快樂學習、體驗學習、分享成功。

第十,落實迴歸評價,保障學習成就實現可持續提高,落實五級評價學習,堅持“3-7-15迴歸評價學習”,撰寫學習反思,採用多元評價學習,保障了學習質量的高成就。通過三天的交流學習,與會者紛紛表示,棠湖中學的“三段教學”符合新課程理念,符合學生髮展需要,提升了學生素質,為學生的終生髮展奠定堅實基礎,值得學習借鑑。

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學生自學能力較差,課堂氛圍不濃,教師講的多,學生動手少等情況,我率先在我班實施課堂改革,首先借鑑棠湖中學的一些模式,將學生分組,確立小組組長負責制,負責組織和調動小組學生的預習,作業和課後複習。及時和科任老師交流學習心得體會,溝通大家想法和集體的一些操作措施,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支持。既一個思想;那就是讓學生動起來,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實踐性,讓他們自己多加體會,從而提高課堂效益。

作文教學反思4

根據語文工作室教研安排,我上了一節《景物描寫》的作文指導課,讓學生深深認識到在作文中運用描寫的重要作用。

我首先讓學生欣賞幾段有景物描寫的話,讓學生找出景物描寫的句子,並體會其作用。 然後讓學生讀幾段景物描寫有毛病的話並改正。如:來到公園的假山上,我依然很鬱悶,並覺得有點累,便坐在一塊石頭上休息。舉目四望,天上漂浮幾朵悠悠的白雲,陽光雖不太熱情,卻也因此更明媚。一陣風吹來,竹葉輕吟,楊葉歡唱。我苦惱極了,於是閉上了雙眼。這時媽媽的叮囑聲在耳邊迴響起來:“競爭的年代,英語至關重要,決定着你的前途和命運,你一定要‥‥‥”可現在,我這66分的`成績,怎麼有臉見父母呢? 毛病:景物描寫和人物的心情不一致。修改:仰望天空,空中漂浮着淡淡的薄雲,太陽的臉陰沉沉的;俯視山間,那些曾經快樂的竹子和楊樹也都不聲不響,憂鬱的站在山坡上。

我又讓學生給一段話添上幾句恰當景物描寫。如:第二天,我揹着新書包,邁着輕快的腳步走進校園。(甬路邊的行道樹向我頻頻揮手,木棉花對我笑眯了眼,綠籬上的喇叭花也驚奇睜大了眼睛望着我。)“我有新書包了,我有名牌新書包了。”我在心裏呼喊着,挺起胸膛,腳步更輕快了。

一個風雪之夜,我感冒發了高燒。媽媽焦急地給在單位值班的爸爸打電話,可怎麼也打不通。她想找街坊幫忙,可到了門口又回來了,她是怕打擾人家休息。昏迷中,我看見媽媽在屋裏轉了一會兒,就毅然的背起我,奔向醫院,(

狂風捲着雪片,像一頭髮怒的雄獅,搖鬃甩尾,張牙舞爪地向媽媽撲來,不停地用它那尖利冷酷的利爪,撕扯着媽媽的頭巾和衣服,抓撓媽媽的臉。)匆忙中,媽媽滑倒了,和媽媽一起倒在地上的我不停地哼哼。這時媽媽脱下她的大衣,裹在我身上,又費力地將我背起,在刺骨的寒風中,她只穿着一件單薄的毛衣,揹着我,艱難地跑向醫院。

再讓學生欣賞《故鄉》中的對閏土和楊二嫂的外貌描寫和語言描寫,讓其體會其作用。接着給學生欣賞一段教室停電的場景描寫:燈火通明的教室一下子變得一片黑暗。差不多與此同時,“啊—”,幾十個同學不約而同地發出一聲喊叫。這喊聲裏有驚詫,有歎惋,也有憤怒。頓時教室裏嚷成了一鍋粥。“早不停,遲不停,偏要在這個時候停,真見鬼!”“距離會考只有418小時了!”“電老虎可真不長眼!”“同學們,安靜點!”這是班主任王老師的聲音。教室裏漸漸恢復了平靜,“你看外面多美啊!‘深藍的天空中掛着一輪金黃的圓月’。為什麼不到外面去賞月,呼吸呼吸新鮮空氣呢!”被譽為“詩人”的張偉提議。“好!”很多人表示響應,一個一個走出了教室。這時,有人點燃了一支蠟燭,幾個女同學開始聚在燭光下繼續看書了。”在這段學習生活場景和自然景物描寫中活畫出學生們對停電的埋怨和對時間緊迫的無奈及忙中抽閒欣賞月色、放鬆心情的愉悦心情,描寫真切、到位。

之後我讓學生進行堂上訓練:1、自設情境,通過景物描寫烘托人物的某種精神品質。2、自設情境,通過景物描寫烘托人物的某種情感。3、自設情境,通過景物描寫烘托人物的某種心理。

本節作文課雖然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但已讓學生初步掌握景物描寫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

作文教學反思5

當上完了“學寫讀後感”這堂作文課後,我沒有半點興奮和激動,聽到同級組的老師説很好,我有些許欣慰。因為我所上的這節課是超常態的課,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課。

當我們六年級語文組確定了《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生作文難對策的行動研究》作為本年級組研究的這個小課題後,我們就立即分工合作了。我很享受這個合作的過程,也非常樂意承擔公開課的任務。

我之所以選擇上“學寫讀後感”那是有原因(哈哈,根據需要而上吧)。開學初,學生們交上來的讀後感,不是原文的縮寫,就是滿紙都是大道理,滿肚子的大話、空話。概括一下學生出現的主要問題有:

第一、“讀”和“感”分離。有些同學寫讀後感,只寫“讀”而不寫“感”,成了這本書或這篇文章的“內容簡介”。也有同學寫讀後感,只寫“感”而不寫“讀”,成為無根底無病呻吟。

第二、“讀”和“感”在文章之中兩分天下,前邊的“讀”實際上是寫文章內容簡介,後邊發一通感慨就算了事。

第三、選不好感受點,不會結合實際,感想很空泛。

看來,學生們還沒有掌握寫讀後感的方法,於是我便針對他們出現的問題,就選擇了教“學寫讀後感”。

為了利用好課堂這一主陣地,我設計了這一教學過程:首先讓學生給“讀後感”下定義(寫讀後感,就是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明確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及方向。然後通過範文《勤能補拙——〈愛因斯坦成功的祕訣〉讀後感》引路,讓學生通過讀、思、議等形式,老師作適當的點撥和引導,使學生領悟並歸納出寫讀後感的方法——讀是基礎,感是重點;聯繫實際,有感而發;觀點明確,敍議結合;格式正確,過渡自然。接着給學生提供一些優美詞彙,要求達到讀準確,讀流利;懂意思,快速記,恰當地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來,這裏也是教會學生積累和運用。然後在學生掌握了寫讀後感的方法與步驟的基礎上,讓學生讀《流沙歲月》這個故事,討論並解決解決兩個問題:

一,故事主要講了什麼?你想到了什麼?

二、你覺得自己是一隻正在醖釀“珍珠”的河蚌,還是一隻貪玩的河蚌?最後讓學生擬題習作。

課上完了,我覺得自己能按預期的計劃完成,如果接下來用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動筆,老師能在學生的習作過程作及時指導,並對作品進行及時點評,可能收效更大。

其實,學生要寫好讀後感,首先做到對給出的文章用心地讀,用情地讀;其次要選好“感受點”,一篇好的文章或一本好書,可寫的感受點很多,我們只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或身邊的實際選擇一個自己最善於寫的來寫;最後要聯繫實際,有感而發,因為沒有情感的`讀後感是蒼白無力的,是不能感染人的。

總之,不管上什麼課,一定要簡簡單單,實實在在,確定學生掌握的知識就要落到實處,絕不能蜻蜓點水。若果我們在確定教學內容及內容的重難點後,能根據內容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做到思路清晰,突破重難點,過渡自然,隨機應變,在善於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同時,善於傾聽學生的回答,並對學生的回答做出中肯的評價,正確引導學生掌握好的學習方法,我看這節課就算成功了。記住:“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是為了不教”。

作文教學反思6

按照之前備課的安排,首先要求她積累教材上提供的有關秋天的好詞好句。然後我讓她進行口語表達,隨機講講她生活中所看到的秋天的景象以及感受到的秋天的氣息。接着,從她口頭敍述出來的內容裏面選取場景,初步確定寫作內容。再者,就是組織語言了,這對她來説是學習作文的難點,那麼如何把語言寫得形象生動有趣呢?這是下面將要討論的重點。

同樣以《秋天的田野》這篇作文為例。經過前面的交流,我們最終確定選取“稻田”、“樹葉”、“果園”這三個場景進行描述。那麼,如何把一篇描寫景物的作文的語言寫得優美動人呢?當然離不開修辭手法的運用,而其中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説,最常見的不外乎比喻和擬人。於是,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主要就是引導她立足於景物的原型,結合自己的想象,找出本體和喻體的相似之處,再把兩者聯繫起來。比如,當她寫到田野裏金色的稻田的時候,常見的寫法是“稻田裏金燦燦的稻穀沉甸甸的,壓彎了腰”,那麼,“彎了腰”,是否可以再通過想象擴展呢?於是,我作出了彎腰狀,問她這情景和我們生活中的哪些人的樣子相仿,她想了一會,小聲説到:駝背的老人。好,順水推舟,那些金色的稻穀我們就可以把它們比作老人背上的娃娃。至此,稍微整理一下語言就可以把這一個句子寫成“稻田裏,沉甸甸的稻穀壓彎了腰,就像一位駝背的老爺爺身上揹着許多金色的娃娃”。再如,描寫落葉的時候,我們常把紛飛的落葉比作一羣翩翩起舞的蝴蝶,這裏,我們不妨在運用比喻的.基礎上再加上一兩句,使語言富有童趣:“有時候,它們也很淘氣,無聲無息地溜進我的帽子裏、書包裏”。這樣一來,落葉淘氣調皮的形象馬上浮現在眼前。最後一小段是描寫果園裏的景象。下筆之前,我們先聊了一下她喜歡的水果,目的是引導她寫自己喜歡的東西。她説她喜歡香蕉和梨。好,那麼果園裏許許多多的水果,我們就選取她喜歡的香蕉和梨作為描寫的對象。説到香蕉,我們腦袋裏立馬會浮現它的形狀,像小船,像鐮刀,像月牙……這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可,若是採用擬人呢?我同樣採取情景教學的方法,直立弓起身子,模仿香蕉的樣子,雙手作睡覺狀,並引導她聯想童話裏的人物——睡美人。一系列引導後,最後一步,組織語言,從香蕉的形狀、顏色下筆,“看,那穿着黃色衣裳、弓着身子睡覺的香蕉小姐,就像童話裏的睡美人,在安靜地等待她的王子”。

至此,不難總結,本次作文課的教學方法主要採取情景教學法。讓學生聯繫生活,寫自己喜歡的事物,而老師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挖掘素材,發散思維,豐富語言。

對了,一篇較完整的作文寫下來,最後一步也是我認為很重要的一步——修改,有時間的話一定要要求學生自己動手修改自己寫的文章,哪怕只是改一個標點,也是有益的。最後,我還對她提出自己的要求,把自己寫過的精彩的片段當作寫作的素材積累起來,儲存在腦袋裏,隨時提取加以運用。

《秋天的田野》寫過之後,剛好她接下來的語文單元考試作文就是寫秋天的景色。結果她的作文拿了全班有史以來唯一一篇考場滿分作文,她媽媽打電話跟我講的時候特別開心,這無疑也讓這孩子對寫作文有了更大的信心和興趣。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也對我接下來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戰,更高的要求,繼續探索,充實自己。

作文教學反思7

《第一次抱母親》這篇課文內容真切感人,語言樸實明快,毫不雕飾,但字裏行間卻飽含着一股濃濃的親情,是一篇引導感悟母愛、學會孝敬的好文章。對於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而對於四年級的學生,是否能真切地體會到母愛的無私、博大,對我來説真是一個挑戰。

語文教學不僅是教語言文字,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因此,本文的教學首先要讓學生通過故事的朗讀,感受母愛的偉大,從而產生對母親的.孝敬之情。文章的情感是躲在文字背後的精靈,要觸摸到它,想象和朗讀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如何通過朗讀和想象引領學生透過紙面,看到文字的背後?

教學中,我主要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讀,感悟,先讓學生圍繞“作者第一次抱母親的感受是怎樣的?”這一問題讀課文,並找出相關的句子,學生很快找到了“母親竟然這麼輕,我心裏很難過。”我出示這個句子後引導“竟然”是什麼意思?學生理解為“出乎意料,沒想到”,我再引導:“作者沒想到什麼呢?從哪些地方看出我認為母親很重?”學生讀第一自然段找出句子“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仰面摔倒。”抓住關鍵詞語“使勁一抱、用力過猛”體會我原以為母親很重。然而母親“這一生最重的時候才89斤”,抓住“最重的時候”“我這一生”體會到母親辛勞了一輩子,這一生中,母親的體重就沒

有超過89斤。為什麼母親這麼瘦弱,幾十年來做兒子的卻沒有發現呢?學生找到相關句子“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手裏拉着我,背上揹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去承受那麼重的擔子。”這段文字,這是本節課花時較多的一個環節,我引導學生反覆的誦讀,想象母親肩上所承受的分量“拉着我——揹着妹妹——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年復一年——”,我又引導學生透過字面展開想象,理解“重擔”一詞包含的意藴,使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和感悟又更深了一層,體會“母親挑起的是家庭的全部擔子”,因此,“母親在孩子心中才會那麼重。”還有“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這些重點詞語的感悟,充分感受母親一直以來無私的付出。為了讓學生對89斤有感性認識,我拿自己的體型體重進行比較,來認識母親實在太瘦弱了。母親以她瘦弱的身軀挑起生活的重擔,真的是力大無窮嗎?不,是母愛創造了奇蹟。

母愛從不要求回報,在舒緩悠揚的音樂聲中,“我坐在牀沿上,把母親抱在懷裏,就像小時候母親無數次抱我那樣?”多麼温馨的一幕,“第一次”?“無數次”?兩個數字的反差對比,我們對母親的關心太少了,而母親對我們卻無私地奉獻着??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當我們一次次被這種愛所震撼,一次次享受母愛所創造的奇蹟時,不要忘了感恩母愛。

作文教學反思8

隨着考試製度的改革,近些年,作文在語文試卷中的比重越來越大,150分的試卷,作文佔60分,作文成績的高低直接影響語文成績。而現在的國中學生,因為會考壓力,對語文學科不重視,平日也很少有讀書的習慣,積累少,閲讀素養差,思想水平低,表達能力弱,在寫作上反映出思路不開闊,重點不突出,層次不清晰,主題不鮮明,描寫不具體,講故事不生動,不會構思立意等問題,所以作文成績總是在30-40分之間,無形中使語文總分降了20-30分,這怎能有競爭力?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在七年級時,因為學生負擔不重,所以在作文教學上我主要以日記形式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以每日見聞、學習心得、讀書感悟、仿寫片斷、生活隨筆等內容要求學生每日寫,要求做到觀點鮮明,表達流暢,內容充實,情感真切,有一定的寫作速度。經過一年的訓練,學生頗有收穫,不怕寫了,半小時能寫400-500字,語言也較流暢。

到了八年級,功課多了,學習繁忙了,我將日記改為隨筆,一星期寫二至三篇,內容隨課文和生活而定,學生生活閲歷少,感悟少,加之作業多,寫作態度不端正了,隨筆字數少了,內容空洞了,書寫也越來越凌亂了,加之我工作繁忙,批閲的次數和評語少了,學生的寫作停滯不前。

進入九年級,隨着會考的臨近,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也越來越迫切,在課時緊的情況下,我每星期安排一節作文課,前一天或當堂命題,佈置08年會考作文題,並進行構思立意選材的講解指導,有時還念範文讓學生模仿,通過十多次的訓練,有效的指導讓學生覺得話題作文有話説了,材料作文會立意了,命題作文也能出新了。但畢竟生活閲歷少,認識水平有限,積累少,要寫出立意深刻有見地有個性的文章不容易。學生寫作的質量和積極性仍不夠高。

所以我想,要想提高,首先要抓學生閲讀,多讀書,多感悟,多模仿,才能如源頭活水,給作文教學以生機和活力。可給學生定期推薦好文章,引導學生欣賞評價,既給學生提供寫作素材,又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第二,緊扣生活,多給學生啟發引導,交流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來加強作文的思想性和個性表達,來提高作文的深度和新意。第三,有意識地訓練學生講故事的能力,要求講解加入具體細節,做到細緻生動,能引人入勝;適時在班上開展一些講故事比賽,激發學生積極性。第四,平日注重對學生進行就材料提煉觀點、概括故事內容的`訓練,提高學生的提煉概括能力。第五,增加作文批閲的次數和激勵性的批語,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第六,增加作文面批指導的次數,有針對性地指導寫作,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第七,增加訓練次數讓學生多寫多練,以提高寫作速度。

總之,只要在主觀上重視學生的作文教學,多思考,多學習,多實踐,學生的寫作能力定會有提高的!

作文教學反思9

(一)作文教學反思

連續兩年在高三參與作文複習備考工作,在備課組老師師的幫助和指導下,進行了作文複習的嘗試,有得有失,總結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一、首先意識上要高度重視作文的複習。很多老師認為寫作能力是長期以來形成的能力,高三作文複習收效甚微,所以不是很重視作文的複習,或者只是簡單的講評考試作文。誠然,作文能力是通過基礎年級的積累和訓練,一步步得以提升的。但考試作文的規範和出彩卻需要高三的精心打磨。不同階段的作文課有不同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二、其次要制定科學合理的複習計劃。高三練習多,考試多,所以高三的作文課大多是講評課,考什麼作文,講什麼作文,每次講評缺乏重點,一般都是審題立意選材組材開頭結尾統統講。作文複習缺乏科學系統的複習計劃,或者説有計劃,由於各種原因不能很好地貫徹。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我校大學聯考作文得分的提高。

三、再次要發掘多元的複習途徑和方法。以往我們的複習是以講練為主,學生很容易對這種單調的作文複習產生厭倦,進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所以開發多元的複習途徑和方法,不單是調動學生複習積極性,而且有助於我們全面引導學生進行作文複習。

四、最後要善於借鑑他校經驗和總結本校的作文教學成果。教無定法,作文教學更是沒有規律可循,作文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學計劃的制定,一定要全面科學。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於借鑑他校的成功經驗,有助於我們提高高三作文教學水平。當然,摸索一條有本校特色的作文教學之路顯得更加重要。我們許多老師在作文教學上都有自己的經驗,教研組牽頭進行及時的總結,可以更好的完善我們學校的高三作文複習。

(二)幾點建議

新一屆的高三作文複習工作將要拉開帷幕,在此提幾點鄙陋的建議:

一、備課組各老師從一開始便要加強作文複習的意識,羣策羣力把作文複習工作做好。

二、制定科學合理的複習計劃。這個複習計劃應包括:學年計劃、月周計劃、複習時間內容的安排、複習方法的選擇。參考計劃建議:可以根據作文的'幾個寫作要領來分章節複習。比如分審題立意、選材組材、構思技巧(包括文體訓練)、語言風格、擬題點題、開頭結尾、創新突破等章節,每一章節複習選定幾個話題或結合當時的月考作文題,分幾個課時,有所側重的,循序漸進地進行復習。一直到第二學期一模以後,再進行考試作文技巧的複習。

三、努力發掘作文複習的多元方法和途徑。高三作文複習以月考練、課堂講為主。除此之外,我們要注意對往年大學聯考優秀作文的自主學習(即範文的學習),課外新穎素材的選擇和積累,優美詞句的積累和靈活運用,創新文體的學習和運用等課外學習的指導。大小考試之後,對年級優秀作文印刷成冊,加以點評和學習。課堂鼓勵學生評改優秀作文和自已的作文,找出差距,並不斷縮小。或者開展一些作文活動,比如講座、文學社團等。

四、調動備課組老師探討作文複習的積極性,備課組會議多組織老師學習和討論作文教學的得失,及時調整複習計劃,更好地為語文複習服務,更好地為高三複習服務。

作文教學反思10

習作競賽已經圓滿結束了,五年級習作的題目要求是這樣的:以“關愛”為主題寫一篇習作,具體要求是,寫出一件具體的事情,表達出老師、父母、同學、朋友對自己的關愛,要有真情實感,不少於400字。

成績出來了,我們班的成績很不理想,過90分的僅僅有8人。學生的習作反饋回來後,我仔細地看了每個孩子的競賽作文,讓我驚異的是平日寫作文水平高的一些學生,在此次習作中卻發揮失常,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我把習作按分數段分成三部分,一部分一部分細看,再綜合起來看,我看出了以下一些問題:

問題一——審題不清偏離主題

分數在70——80之間的學生,他們的習作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審題不清。像小琳的習作寫了兩件事情,與習作的要求明顯不符;小巖的習作沒有寫事,只在一味地抒情;小凱的習作在泛泛地談多件事情,沒有突出一件具體的事情;小民的`習作寫的是媽媽怎樣關愛生病的姥姥,與習作的要求也是謬之千里;還有小健的習作寫是地震中的小林浩怎樣關愛同學的感人故事,都與此次習作的要求背道而馳。這個原因也是造成平日習作優秀的學生髮揮失常的主要原因。

問題二——選材不突出不典型

體現關愛的事情原本就無大小之分,只要你寫得動情、感人就可。但有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和“關愛”扯在一起,就似乎有些牽強。如,小尹寫的自己沒帶鋼筆別的同學借給他筆用,小鑫寫的自己一年級時摔跤時爸爸鼓勵自己爬起來的事,小瀚寫的自己摔跤時同學幫自己扶起來的事,這幾個學生寫的事情都很小,也很平常,對關愛的理解浮淺,而且寫的語言平實,感情平淡,激不起讀者的共鳴。

問題三——一件事情敍述不詳

有些學生的習作,字數遠遠超過了400字,但仔細一看,開頭引子部分太長,寫了半頁紙甚至是一頁,真是“懶婆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到該寫事情的時候,卻吝嗇起文字來,一件具體的事情只寫了個兔子尾巴長短,既沒寫出事情的詳細經過,又沒有表達出那種關愛的真情實感;事情寫完後的結尾部分,本應該是言簡意賅地總結,可有的學生又開始長篇大論,大發抒情,這種空洞的抒情只能帶來假、大、空,又有什麼意義呢?

問題四——題目太俗或文題不符

看看學生的習作題目:《關愛》《媽媽的關愛》《父母對我的關懷》《同學的關愛》《同學的幫助》,這些題目太大太俗,表現不出關愛的真情。更可氣的是有的學生竟然把這次習作的題目寫成《我的同學》,這個題目明顯的是寫人,怎麼能與此次習作內容相吻合呢?題目是習作的“眼睛”,正如一個人的眼睛的重要作用,如果眼睛不明亮清晰,又怎樣打開心靈的這扇窗户呢?

這次習作競賽讓我們師生都找到了習作教學和習作書寫中存在的種種問題,這對學生習作的提高和教師習作的授課都是很重要的一步,真可謂是一場及時雨,同時又給我們敲響了一次教和學的警鐘。我相信,在我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習作水平會一步一步地提高起來。

作文教學反思11

我們高二的幾位老師都有同感:學生的作文越來越難改,批改一篇作文花上的時間要比寫一篇作文的時間還要多,而學生也越來越害怕作文,不喜歡寫作文,甚至討厭、不寫作文。這個既令學生又另老師傷腦筋的問題還真不容忽視。為此,我們幾個一起查詢資料、討論,以求找到解決的辦法。現簡單小結一下,以促進今後的英語教學。

一、 向學生解釋英語寫作的重要性。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需要持之以恆的長期訓練。如果學生對寫作重要性認識不夠,他們就不能積極主動地去配合老師搞好寫作訓練,甚至產生逆反心理,產生對立情緒,英語寫作就會半途而廢,達不到預期目的。因此在平時教學中,老師要經常性地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寫作重要性的教育。學生一進入高中就要讓他們瞭解國中和高中英語教學要求的異同。

二、指導學生寫作時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

1.教師要有明確合理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程序,組織系統規範的有序訓練。剛開始的時候,我們要求所有學生至少每週寫一篇作文。而不少學生因為英語基礎太差,寫作相當困難。因此作文遲遲交不上來。基於這種情況,後階段作文我們對於部分學生適當放寬了要求。

2.堅持循序漸進的訓練原則。寫作要先易後難,先短後長,先學會運用簡單句、並列句,後學會用複合句表達,先寫正確句子逐步過渡到圍繞一個人、一件事、一個觀點去寫有中心的文章,由不限定時間到限定時間,由限定時間長到限定時間短,由限定字數少到多……同樣,不少學生,尤其是對英語不感興趣的一些男生每次寫作時總是以“不知道”為由不寫。我找他們談話,鼓勵他們哪怕是先寫自我介紹。第一次就寫出自己的姓名,出生年月和出生地。第二次你還可就自己的愛好寫一兩句或者介紹自己的家庭也可。學生哈哈笑了:這個容易。但事實上就這麼簡單的他們也犯了不少錯誤。這使我更明白了對於學生不能急於求成。

3.分程度要求。當今的素質教育主張分層次教學,對學生的要求不能一刀切,對學習好的要求要高,對學習差的'要求要適當低一些。要避免有些學生輕而易舉而沾沾自喜,而有些學生卻無從下手。

4.注意講評。任何人都喜歡聽好話,學生也一樣。因此我們要經常指出學生的優點,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同時委婉地指出缺點和錯誤,避免以後重犯。

5.基礎知識和能力並重,聽説讀和寫並舉。在平時教學中應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啟發引導學生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如遇到優秀的句、段或篇提示學生注意欣賞作者的表達法,把它們作為範例,在自己寫作中加以模仿和運用。又如遇到英漢表達方法不同之處,提示學生注意英語的正確表達法,切忌出現漢語式的英語。要幫助學生養成正確運用標點符號的好習慣,切忌一點到底的錯誤方法。

6.要求學生在寫作中寧簡勿誤,不能養成隨隨便便的習慣,要養成嚴謹推敲的作風。

作文教學反思12

筆者今年教兩個班語文,但是兩個班學生的作文反饋過來截然不同。A班學生的作文語言精彩,個性篇章居多,班中數位學生的文章刊登在省市級刊物上,出了兩位校小文學家,但是不足有五六個孩子的習作語言不通。B班學生總體作文較“穩”,但讓筆者批改難以挑刺,缺少個性作文,以考試作文打分來説,失分不多,沒有出現寫不出文章的孩子。後來,筆者反思:前四年我與那位老師的作文教學出發點就不同,從一年級開始我注重學生的個性創造,每次範文引領,希望學生能捕捉語言的精彩之處,到了中段,沒有進行特別規範的訓練,讓學生隨意發揮,但是造成了優生吃飽,而後進生不夠吃的局面,他們連基礎沒打好,結果文章中都是出現拼搭的精彩語句。而B班之前的老師則每次作文都是給了一定的作文模式,記事的、寫景的、狀物的,怎麼過渡,開頭結尾的常用方法,取題目的'常用方法之類,等,因此常年累月的訓練學生能寫出完整的作文,可是語言就顯得單薄。

有得必有失,經過五年的學習,學生的作文大部分已定型。如果時光倒流,我們老師是否對作文教學要再反思。一二年級時學生的想象力豐富,此時是語言創造的最佳時光,我們的語文課堂上讓學生多寫童趣的語言,培養語言的感覺,學會用語言文字。到三年級開始片段練習時,此時進行謀篇佈局的作文訓練方可,但是我們的訓練模式不是讓學生照搬照抄別人的習作,而是創造性地運用。教師心中一定要有一個“作文訓練體系”,筆者認為“仿寫”是個可行的手段。

所謂仿寫就是指在寫作形式、思路上、語言組織或表達方式上等有相似之處,而且要表達的語言和詞語運用等方面還需學生自己思考。也就是説仿寫既要給學生一個寫作的階梯,又要他們用力“攀登”。因此,克魯普斯卡婭説:“模仿對於兒童,正如獨立創造對於成人那樣同等重要。”好的模仿,就是創作。

對於國小生,提起筆來總不知如何下手,儘管老師常説要寫身邊發生的事,看到的、聽到的、做到的、想到的、可是動筆就難住了。不知該如何寫,寫出來的文章總是內容不具體,創造性的寫作訓練是將課文與眼前想要表達的內容發生碰撞,從而進行摹仿。摹仿過程中,只是把個別詞語進行了替換而已。所以,我認為,應當把模仿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或語言表達方式作為模仿的重點,這是寫好文章的根本。讓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中尋找一種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而一切表達是可以訓練的。如這冊學習了老舍的《草原》,學生就創造性地活用了“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仿寫“再見了,親人”時,結尾這樣寫到:中朝情深忍別,天涯火車話斜陽。林海音的竊讀記,則在學生的竊讀習作中被活學活用,我想這樣的習作是有生命的,是與作者的對話交流。

作文的教學不是靠一節作文課的訓練,讓學生有收穫,更多的是平時的課堂上“潤物細無聲”,而學生的大量閲讀仍然是習作的前提。

作文教學反思13

我這次執教的是國小語文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習作——校園景色。本次習作要求是:觀察一處景物,再把觀察到的景物寫下來要按一定順序,內容具體,語句通順。結合四年級學生習作特點,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旨在引導學生抓住校園景色的特點,按一定的順序寫具體。通過對校園景色的描寫,表達對學校的熱愛之情。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方面落實教學重點,突破難點:

一、引導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

在上課之初,我先引導孩子們觀察春天的景色,通過孩子們的討論,交流

瞭解了春天景色的變化和特點,再引入到校園春天景色的變化。這樣一個從大到小範圍的縮減,使得孩子在接下來觀察校園景色中不會感覺到不知該從哪裏開始觀察,又該觀察些什麼,這樣的困難。

二、具體的方法指導

接着,我和孩子們一起回憶了寫景作文的要求和注意事項。如寫作順序可以有哪些。這一環節不是老師的講授,而是學生自主的回憶,大大激發了學生對寫景作文要求的掌握程度的'準確性,而老師只需要從旁引導,加以整理即可。

三、小組討論寫作內容

校園是每個孩子都十分熟悉的地方,所以,在明確了習作內容和要求之後,師生一起討論了學校中值得大家寫一寫的地方,因此每個孩子都有了自己心中想寫的內容。可是,課堂上的時間是有限的,而每個孩子此時最需要的是表達,只有説出來,印象才會深刻。因此,用小組交流的方式,既給了每個孩子充分發表自己想的時間,又可以讓孩子之間有了互相學習的機會,甚至一些還真沒想好,或者羞於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自己的想法的孩子都有了機會展示自己,也聽聽別人好的建議。

以上三點是這一課教學中感覺做得比較好的幾方面,在作文草稿交上來之前,總覺得應該會收到較高質量的習作。

但事實並不盡如人意,很多孩子交上來的作文,甚至連最基本的寫作順序都不清晰,這讓我不得不反思自己這節課的教學。我覺得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孩子們雖然很熟悉校園,但是真正下筆寫的時候,還是不知道應該按照一個怎樣的順序來介紹校園。因此,我決定帶着孩子們逛校園。

接下來,我用了一節課的時間,帶着孩子們從學校門口開始,邊走邊看邊説,不僅説路線,可以有幾條路一直走到國小樓,也説走不同的路會看到怎樣不同的景色。邊走我們還一邊交流看到的景色有哪些特點,什麼值得寫一寫,不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值得一寫的價值。回到教室後,我再次和同學們一起整理了剛才一起走過的路線,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並且和孩子們一起研讀了在之前的習作中,班裏寫的比較好的幾篇範文,共同分析了優缺點。

經過這一次的教學,再次交上來的作文草稿有了很大的改觀,不僅條理清楚了,每個孩子都能選取了自己獨特的路線,獨特的角度來介紹自己心目中美麗的校園。而我也從這兩次教學中深深地感受到,課堂上的千言萬語,比不上孩子們的一次感同身受,只有經歷過,在經歷的基礎上去加工,去揣摩,去描寫,才能真正寫出一篇篇精彩紛呈的習作!

作文教學反思14

1、一次活動系列的精品課程,如何做到有語文味呢?老師以她精深敏鋭的語言辨析力和幽默豐富的評價語以及專業精神,使課堂中有着無處不在的語文味、生活中有着無處不在的語文味。例如:老師問:“磚除了建高樓大廈,還有哪些用途呢?”學生回答是建橋、建爐灶、建長城……的時候,老師能用充滿詩意的評價語言——普普通通的磚頭,給我們提供了快捷的交通;普普通通的磚頭,給我們提供了温飽;普普通通的磚頭,成就了長城的雄偉壯觀,留下了聞名世界的古蹟……充滿味道的評價語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磚外表的平凡,作用的`廣泛,從而擷趣課堂語言,把樸實的磚寫得美美的。有一位學生這樣寫道:“萬丈高樓平地起,但哪些高樓大廈沒有它的身軀?哪一幢失去了磚的支撐還依然勁挺?哪一幢失去了磚的保護能經得住風吹雨淋?但你又在哪一幢高樓大廈裏見過裸露的磚。”由此可見,充滿文采的課堂語言是語文味的強力助劑,是形成課堂磁場的重要元素,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2、本次精品課程,學生猜完磚後,老師藉着學生低落的心情,話鋒一磚,雖然你們看到的禮物是磚很出乎人意料,但不要小瞧磚哦。接着引入視頻,問學生看到什麼,想到什麼?進行有效的聯想。

語文課程標準中説:“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是交際工具,所以我們要讓學生品味學習語文運用的妙處;語文是文化載體,所以我們要讓學生浸潤於語文所描述的美好情景中。這就是語文的學科特性,也就是語文味。課堂中,把學生由看視頻中所聽到、看到的感性認識,接着讓他們暢所欲言,充分地發揮聯想思維、練説。學生説道:“我看到了高樓大廈,想到了民工叔叔,他們為了建設美麗的城市,背井離鄉,起早摸黑,勤勤懇懇地工作着……”接着老師評價道:“你知道安徒生為什麼能寫出這麼好的童話,因為他像你一樣善於聯想。”語文課堂是生成性和創造性最強的課堂,老師抓住課堂的生成,在師生互動中,常常會碰撞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思維火花,不時會爆出一些語言的精彩。對課堂生成中語言新知的捕捉,不僅僅是在於對這些新知的瞭解,更在於培養學生時時處處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3、精品課程的設計要努力凸現文本的表達個性,強化最鮮明的寫作特色,不但要研究“寫了什麼”,還要引導學生研究是“怎麼寫的”。這次活動老師在課堂中貫穿了無痕的寫作方法指導,猜禮物的過程抓住看到的情景寫、寫心情要把看到磚前後心情進行對比、由磚引發的聯想要合理豐富,並且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任由他們選擇自己喜歡寫的片段,寫出自己喜歡的文章。這就明確了寫什麼及怎樣寫的教學難點。另外,同桌互賞、師生互評作文的過程又是一次指導學生寫什麼及怎麼寫的過程。評點作文的時候,學生學得什麼知識呢?學生知道原來寫這類作文可以這樣寫的,讓學生把這種想寫好的慾望激發出來,師生互評除了點評寫作方法外,老師還更重視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自豪感,把學生寫得好的詞語讓全班一起讀,學生讀的過程中,又是對磚的一種認識,又為自己積累了美詞美句,反覆品讀,咬文嚼字品賞,品出習作課上語文的味道。

作文教學反思15

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作文主題是環保。説到環保,其實我的腦海中的概念是模糊的。對於一個國小生來説,環保離他們的生活就更遙遠了。那麼如何來指導好這次作文課,我花了很多心思。

一、構思

首先在組裏面徵集其他老師的意見,聽一聽他們的想法。結果大家各説各的,最終我也沒有找到適合我的方法。不過有個老師説平常的時候她的班上管理比較嚴格,經常抓學生亂丟紙屑的問題,她覺得,如果能夠隨手撿起一張紙屑,這也是對環保事業作出了貢獻。這句話給了我一點提醒和啟發。

再看看第二單元的作文要求。大概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寫。1未來的家鄉是什麼樣子的?這個是想象作文適合於高年級。2你做過或看到過關於環保的什麼事情?也就是説把它作為一個寫事作文。3調查你身邊的.環境,把它寫一下。有點調查報告的性質,敍述。

綜合以上三個方面,我選擇第二條,寫一件自己做過的環保的事情。

但是作為一個國小生,他又能夠在環保方面做出什麼事呢!不要説國小生,就連我們大人在環保方面又能夠做出什麼實質性的事嗎?學生只會説植樹造林,撿垃圾等。

植樹造林,離我們太遙遠。撿垃圾,寫不出新意。想寫好這個作文,選題是第一關。到底學生應該寫什麼樣的內容呢!

二、教學

第二天,我在課堂上開始給學生構思。環保分為保護環境和不破壞環境。從這兩個方面我們來想一想能夠做哪些事?

話題展開了,思路打開了。怎麼做到不破壞環境?不踐踏草坪,不亂折花草,不亂丟垃圾,不亂扔紙屑,廢舊物品要歸類處理。

那麼保護環境,節約能源。我們可以做到,節約用水,節約用電,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杯子等。學生的話題打開了,他們有材料可寫,後面的寫作就順理成章了。

為了打消學生下筆難,畏懼寫作的心理活動,我讀了自己寫的下水文。我舉了一個亂摘桃花的例子和不亂用一次性筷子,節約水電的例子。學生似乎找到了感覺,紛紛開始拿出筆來寫。一堂作文課,應該説成功了一半。

三、反饋

從學生的作文上來看,大部分都是模仿了我的寫作內容。不管是人物還是情節都很相似。這就是老師念範文的的一個弊端。學生聽了之後就會去模仿寫,應該説這是抄襲的行為。只有少部分同學能夠換掉內容,吸收他的精神。

但是學生在模仿上,有很多地方模仿的又不對。比如説我寫到亂摘桃花的那篇範文,學生髮現不文明的行為,上去制止和勸阻,他們的説話口氣是很不容易讓人接受的。“不準亂丟垃圾”“不準亂摘花。”有種強制性命令行的感覺。

所以後面在作文講評課上,我又開展了一次口語交際的活動。模擬了一個男孩隨手亂丟垃圾的,被其他同學發現之後,別人如何説服他,制止他這種不文明行為的一個場景。以此來補充,完善這節作文課。

雖説這個單元的作文課並不是那麼完美,但從這些不完美中,我至少發現了一些問題,希望能夠在未來的教學中,這些都能夠得到有效的改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