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家鄉的風俗作文

來源:文書谷 1.69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家鄉的風俗作文

家鄉的風俗作文1

自古以來就有一個傳説,是説從前有一個怪獸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逢新舊歲之交,便出來糟蹋莊稼,傷害人畜,百姓叫苦連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莊裏為非作歹,被一家門口的大紅衣服嚇跑了。到了另一處,又被燈光嚇得抱頭鼠竄。於是人們掌握了“年”怕聲音,怕紅色,怕火光的三個弱點。所以人們過春節的時候就再也不會看到“年”了。

三十兒晚上吃完飯以後,我們就一起去姥姥家樓下放鞭炮。記得當時爸爸給我們買了很多,有在地上開的,有在天上開的,還有兒童鞭炮等……記得當時我和表妹一人拿了兩根粉色的仙女棒她把自己當成小公主一樣,卻遭到我的吐槽説她太幼稚,我的弟弟和表弟一人拿了一根藍色的仙女棒跑來跑去,把自己當英雄一樣在打怪獸。當時媽媽問我們:“你們知道過春節為什麼要放鞭炮嗎?”我們四個都用最快的速度説出了答案:“是因為要嚇走‘年’這個怪獸!”媽媽笑着點頭説我們聰明。這時,買鞭炮的爸爸説道:“放鞭炮啊,有着辭舊迎新之説,寓意是對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我們幾個在那裏津津有味地聽着。也都明白了這些知識。

通過這次放鞭炮,我們都明白了很多知識,希望我自己在新的一年裏學業有成!

家鄉的風俗作文2

春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在這個節日裏,我們依照祖先留下的古老習俗,放鞭炮、貼春聯、收壓歲錢、吃年 夜 飯、守歲、拜年等。現在,讓我帶着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春節習俗吧!

首先是在臘月初八喝臘八粥。臘八粥其實就是八寶粥。在一些地區,還有其它飲食習慣。然後,就是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傳説古時官府在這天舉行祭灶 儀式,後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因此稱為“小年”。祭灶是祭灶神的,人們祭了灶神,就收買了灶神,讓灶神上天在玉帝面前説説好話,保佑新年平安。

臘月二十四主要是掃塵。在隨後的幾天,年味兒就逐漸變濃了。人們要洗浴、蒸饅頭、貼春聯,大街小巷掛着各式各樣的大紅春聯,讓人們一下感覺春天到來 了。春聯在很久以前是用桃木符制的,把喜慶的句子刻在桃木符上。桃木紅紅的.,紅色象徵着喜慶紅火,預示人們的生活紅紅火火。演變到現在我們使用印製的春 聯,人們把喜慶的春聯貼在自家的大門、小門上,另外還倒貼着一個“福”字,寓意“福(倒)到了”。

大年三十的年 夜 飯也就是團圓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有説有笑,述説着一年來的收穫以及來年的打算,外邊不時響起一陣陣“噼噼啪啪”的鞭炮聲和五顏六色的煙花,年 夜 飯一直持續到新年的鐘聲敲響。大年七年級大早,拜年就開始了,小輩給長輩拜年,求得壓歲錢。

過了大年七年級,人們就開始走親訪友互相拜年,年味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鬧元宵才會慢慢的淡去。

家鄉的風俗作文3

在剛剛過完的春節中,你的家鄉有哪些風俗?我的家鄉就是中國的首都“北京”,但你瞭解北京嗎?據我所知,春節是老百姓口中的過年,也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關於春節的來歷有着相當悠久的歷史。

但其實在北京,人們從年末廿三或廿四的祭灶便開始忙年了,新年到正月十九才結束。作為一名北京人怎能不體驗這別樣的家鄉風俗呢?下面就來聽聽我們家春節是如何慶祝的吧!

在我們家過年是非常傳統的,姥姥姥爺在臘月二十三往後就已經開始準備過年要用的東西了,同一時間,我的姐姐們也已經想好大年三十兒晚上玩的遊戲,都開始往家庭羣裏發“通知”了!

當然最熱鬧的`還是屬除夕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準備年夜飯,一大早就可以聞到各種各樣的飯菜香。到了下午,客人們紛紛來到家裏,這時我們小孩子就會一窩蜂湧上前去拜年討要紅包。紅包又稱壓歲錢,是指由長輩派發給晚輩的,據説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以前過年我們最開心的就是要放鞭炮了,我還記得大人們把一串串的鞭炮排在門口,把一個個的圓形煙花也放在門口,大人們拿着打火機把鞭炮煙花全都點燃了,漂亮的煙花在天空中綻放,但我最愛玩的還是仙女棒,在我心中她比任何的煙花都要漂亮。

我們一起邊包餃子邊看春晚,我們一起等待新年的鐘聲敲響,又一年悄悄地溜走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4

在過年時,每家每户都會有自己過年的習俗,而我們的習俗——放鞭炮。

在今年春節前,我們買了許多煙花、鞭炮,準備到除夕夜開始放,買煙花時我一直對爸爸説,買最大的煙花。爸爸同意就給我買了,我迫不及待地想放炮。終於,等到了12點,我立刻跑下樓放炮,可是我突然有一個問題——為什麼要放炮,於是我問了爸爸,他笑着回答説:“因為放炮是對新一年的美好向往。而且在古代只有鞭炮,沒有煙花,所以有了一個關於鞭炮的傳説,‘從前有個怪獸叫“年”,每到除夕就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後來有人知道了他的弱點——怕紅、光、響,所以人們造出了鞭炮。’還發明瞭對聯,留下穿紅衣服,守更待歲的'習俗。”

爸爸講完後,我們便開始放煙花,爆竹。雖然煙花五彩繽紛,火樹銀花,但是我更喜歡鞭炮,因為每次放鞭炮都感覺年獸已經被趕走了。

放完煙花後,我查了一下爸爸給我講得故事,原來那只是傳説,關於鞭炮的來源—為了驅邪,一開始用鞭子抽地,後來有了火藥,製作出爆竹,因為聲音相似,就出現了鞭炮。

這次春節不僅玩得開心,還知道了關於鞭炮和春節的故事,真是一舉兩得。

家鄉的風俗作文5

湛江的春節,大約是從臘月二十五左右開始的。大人們忙得不可開交:縫新衣、買年貨、大掃除……孩子們也沒閒着:買爆竹、買糖果、做口琴……湛江的春節是從“忙”字開始的。

臘月二十八,家家户户忙着將家中角角落落清洗乾淨;大年三十,要去拜祭祖先、全家一起吃團圓飯……吃過年夜飯,孩子們忙着向長輩説吉利話,這一天,孩子們的嘴總是像粘了蜜糖般特別甜,逗得長輩們笑逐顏開,開心地派發壓歲錢。除夕晚上,人人都不去睡覺,圍在一起“守歲”。我也常與夥伴們一起放煙花爆竹,為即將到來的`新年添上些熱鬧氣氛。

大年七年級,各家照例點燃鞭炮,迎接“遊神隊”。遊神會,又名年例,始於16世紀中期,寓意五穀豐登,財源廣進,“年年有例”。各村青壯年男子組成一支隊伍,用大轎子抬着各路神像在各村間遊行。村民們要擺上宴席,與隊伍共同進餐。這時候,就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了。大家一起放爆竹,在隊伍後面跑跑跳跳,説説笑笑;進餐時,夥伴們總是隨便扒拉幾口,便一溜煙兒跑到神像前,左看看右瞧瞧,似乎在努力尋找些新大陸。真是百看不厭!附近有兩村,遊神隊早、中、晚各去一村。村民們燒香禮拜,隨後便擺下“百家飯”,與隊伍共同進餐,以求大吉大利,五福臨門。

初七初八後,孩子們忙着寫作業準備上學了,大人們也收拾心情準備上班了,老人們依然忙家務。“年”在無聲無息中悄悄遠去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6

寶清,一個坐落於東北的縣城。

雖沒有高大雄偉的建築,也沒有遠近聞名的景色,但在寶清人的心裏,這座與世無爭的小城,正是我們心中的全部,人們樸素的性格,極具風味的小吃,具有特色的民俗,都是我們留戀它的原因。

東北,冷的代名詞,哪怕是立春,也仍舊是一片白茫茫,寶清人愛殺豬菜,就像北京人迷戀北京烤鴨,在冬天,嚴寒也抵不住我們火熱的心,叫上幾桌親戚,在一起喝喝酒,打打牌,嘮一嘮家常閒話,小孩兒成羣結隊,到外面拉爬犁,轉冰上陀螺,到了飯點,再端出用酸菜,血腸,五花肉做成的殺豬菜,邊吃邊嘮,其樂融融。

不僅殺豬菜,湯子,粘豆包,白瓜子也都是寶清不可缺少的小吃。因為天冷的緣故,這些食品更容易儲存,逐漸的成為寶清人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你嘗試過在冬天釣魚嗎?對於寶清的釣魚愛好者,這些都再平常不過,與兩三個好友,來到冰厚一米的水邊,用專屬的工具在水面鑿出兩個洞,搭上帳篷,擺上爐子,坐等魚兒上鈎,雖然外面寒風刺骨,但爐子温暖的火光,與朋友之間釣魚的'快樂,將這份看似難熬的時間,賦予了別具一格的樂趣。

説到這裏,怎能不提到扭秧歌?伴着鑼鼓,人們穿着鮮豔的服裝,舞着,舞着,期間既有20多歲的小夥子,也有60來歲的大爺阿婆,還有一羣玩玩鬧鬧的孩子,好不熱鬧!

每個人對於家鄉,都有着同樣的感覺,寶清,一個坐落於東北的縣城,地冷,心不冷!

家鄉的風俗作文7

家鄉的春節按家鄉的風俗習慣:“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去宰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七年級早上拱拱手。”從農曆的十二月二十日以後家家都忙着過春節。雖然天氣寒冷,但是大家仍冒着嚴寒忙着打掃衞生,希望掃去一年的穢氣。遠在天涯海角工作的親人,也陸續趕回家和家人團渡新春佳節。

農曆十二月,大年三十,月小二十九,為除夕。除夕這一天,我們家鄉稱為過大年,家家户户貼對聯,大人們準備了滿桌吃的,吃完晚飯,大家團聚一堂,一邊看電視一邊聊天,直到十二點結束。鳴鞭炮關大門,這就叫辭歲。接着守歲到黎明前開門,又是鞭炮齊鳴,這就是象徵開門大吉,一年平平安安,風調雨順。正月七年級,小孩子們穿上新衣服給家裏的長輩拜年“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哈哈,又輪到我拿壓歲錢了。每年長輩紅包時,總會説幾句祝福的話語,比如好好學習,鍵鍵康康之類的話,兒孫們都説幾句吉祥話。那時壓歲錢不只是給孩子們快樂,也賦予了老人們對孩子們的`殷切希望和家庭興旺的美好希望。

最後,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廟會,雄獅起舞,長龍遊街,一片熱熱鬧鬧,這是春節的最後一天,元宵節。也是把過年剩餘的東西吃完,再吃一些湯圓,像徵今年團團圓圓,生活紅紅火火,家鄉的春節一年更比一年好。

家鄉的風俗作文8

你吃過青明糰子嗎?是剛出鍋,冒着熱氣的。用手託着底下那小片葦葉就能大口大口朝嘴裏塞的,不要叫人太滿足。

傳説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將領李秀成被清兵追捕,一位農民將李秀成化裝成農民模樣與自己耕田,瞞過了清兵。但敵人並不善罷甘休,在村裏添兵設崗,每個人都要檢查,防止他們給李秀成帶吃的。那農民在回家時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發現手上、膝蓋變綠了,於是將艾草汁與糯米粉混合,做出了一隻只青團和草一起放籃子裏,混過了哨兵。後來李秀成教太平軍學做青團以禦敵自保,艾草是能避邪的,吃青團的習俗就流傳開來。

清明團要怎麼做呢?先採摘艾草,洗幹。鍋中放入水煮至沸騰放入艾草焯一遍。煮好的艾葉散發着獨特的清香,用菜刀剁成泥,和糯米粉攪拌均勻。好麪糰定是青青的,自然的,像橡皮泥似的。一揉一翻之間,碧綠的.艾草泥與米香混合成一體,揉搗成軟糯的青色糰子,油綠如玉,清香撲鼻。

餡料有鹹有甜,我喜歡鹹的。把五花肉、筍乾、蝦仁、香菇丁、胡蘿蔔丁和雪菜混合一起,琳琅滿目,光是想想就垂涎三尺。取一小團面,三兩下把艾草團捏成碗狀,餡放中間把皮子邊拎起來,黏在一起,倒扣在鋪滿葦葉的蒸鍋上。做好的清明糰子蒸二十來分鐘就行了,

只見鍋上冒出了一層熱氣,如煙霧般繚繞。清明糰子出爐了!迫不及待咬上一口,那奇特的艾葉香讓我陶醉了,才下舌尖,又上心頭。

家鄉的風俗作文9

俗話説:“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想知道我的家鄉有什麼風俗嗎?請聽我慢慢道來。

每到農曆正月,我們苗族便要開始趕年場,其日期由各地自行約定。每到趕年場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會穿着美麗的服飾,成羣結隊地來到年場。

你瞧,年場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人們不但可以進行物資交流,還可以參加各種活動,有舞獅子的,有上刀梯的,還有玩龍燈的。青年少男少女也利用這種機會談情説愛,俊俏的歌娘更是大展身手,三五結隊,引吭高歌,互相唱和。聽的人興質高昂,即使下大雪,也抵擋不住人們對連場的熱情。

更多時候有逢晨便是看龍場日,習慣稱作看龍頭後十二天又輪轉辰日,再看龍場時,不管是什麼人,都得休息一天,如果幹了什麼農活,那就犯忌了。因此,我們苗家人。看龍場那天都會踴躍參加。大家對看龍十分重視。看龍日定在農曆的三月三。我們苗族人的一個節日,這時你就想問是什麼節日了吧?是湘西的一個傳統歌舞節日,這一天。所有的`苗族人都會在約定好的地點。盡情地唱,快樂地跳。一片喜氣洋洋的氣象。

這就是我們苗族人的風俗,你喜歡嗎?

家鄉的風俗作文10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每處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節日風俗多種多樣,我最喜歡的就是過春節了。

在舊年的最後一天,格外熱鬧。在外地工作的'親人,這天一定會趕回老家。一家人團團圍坐在烤桌邊嗑嗑瓜子,嘮嘮嗑,好一幅悠閒談話圖。在這天的夜晚,電視不會再被頑皮的小孩佔領了,人們都會觀看春節聯歡晚會,親耳聽一聽跨年倒計時,親眼見證跨年時刻才會睡覺。

新年的第一天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大人們早早就把孩子叫醒,新年新氣象,不可以賴牀。起牀後,親朋好友就會給孩子們遞紅包,並祝福其在新年裏學業有成,而孩子們也會笑臉盈盈地收下紅包,並祝福其在新年裏升職加薪。

到了晚上,煙花隆重登場。隨着幾聲“咻咻咻”的聲響,街坊鄰居們全被吸引了過來。起初煙花很小,突然,煙花在空中“爆炸”了,好似一個火紅的烈陽在撲撒陽光,一圈一圈慢慢擴散開來的金色,覆蓋了房子之上、院子之上的天空,絢爛而持久!

春節裏還有很多有趣的風俗,它值得我們細細體味,因為,這都是中華民族自古留下來的瑰寶呀!

家鄉的風俗作文11

春節即將來臨,很多人的家裏都熱熱鬧鬧的,但是,因為地區的不同,習俗也就不同,我們家鄉的'風俗非常“好吃”,因為它就是——包餃子。

包餃子看起來很簡單,但自己操作起來可不容易呢!如果你的餃子皮不是從超市買來的話,光靠擀餃子皮就夠累得你動也不想動了,餃子餡還算簡單,如果喜歡吃肉,那就用刀把一塊豬肉來回剁,直到它已經變成了肉泥的樣子就行,裏面還可以再適當加一點別的,比如説韭菜、玉米、香菇、蝦仁等等好多配料。包餃子時一定要小心,千萬不能舀的太多了,不然在包的時候很難保證餡料不會從縫隙中“溜”出來,好像在對你抗議:裏面太擠了,還是外面更舒服點。輕輕的捏好縫隙,一個完美的餃子就誕生啦!

餃子不但美味,而且還有非常好的寓意:因為它的樣子很像一個元寶,所以它又代表着招財進寶的意思,説不定吃了它呀,你就能發財哦!

而且,水餃還有一種很特別的吃法:在包餃子時,往一個餃子餡裏塞一個硬幣,不但硬幣歸你了,還能讓你在這一年過得很幸福,更幸運。不過,千萬不要不小心把那個硬幣吞到肚子裏,那可就不好了。你就反而把“幸福”變成:“倒黴”了。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風俗,希望它能一直傳承下去,讓我們每個人都能過個美好的春節!

家鄉的風俗作文12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中華地大物博,民俗文化可謂是包羅萬象。不過要説最隆重喜慶的,那就非春節莫屬了。

因為奶奶是北方人,我們家還是保留了除夕夜裏吃餃子的習慣。還記得除夕那天,小孩子們一邊吃着零食,一邊隨心所欲地看會兒春晚,玩會兒遊戲;大孩子們難得聚在一起,互相聊聊天,喝喝茶;老孩子們一起打牌,歎氣聲,歡笑聲不時在耳邊響起。

十一點左右,長輩們就很自覺的起身去了廚房和餐桌。我和妹妹去看時,只見他們正熱火朝天地忙着準備做餃子。爸爸正在大碗裏和麪,先往麪粉里加水,再用手細細的和勻和開來,和好的面又白又軟。奶奶在做餃子餡,把剁好的肉末,白菜和着葱花,醬油等調料朝着同一個方向攪拌均勻,完成後色香雙全。看着大人們忙這忙那,我也忍不住自告奮勇地參與了包餃子的`行列。爺爺包的餃子個個精神抖擻,排成方陣站在桌子上,而我包的餃子卻像泄了氣似的,只好甘拜下風。接下來就是最後一步——煮餃子,在奶奶的指揮下,餃子們像一個個游泳健將似的排着隊撲通撲通地跳入沸騰的開水中,不一會兒便煮好了。

新年的鐘聲敲響了,我們一家圍坐在餐桌前吃餃子。在舊社會,普通百姓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吃上一頓餃子;而現在我們雖然每天都可以吃上餃子了,但是在除夕夜裏,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上一頓熱氣騰騰的餃子,不僅僅是食慾上的滿足,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滿足,能讓我們感受到春節的風俗,年的味道和家的温暖。

家鄉的風俗作文13

除夕,夜一如既往來了,大概天上是沒有除夕的,否則今天也該有些例外了,卻沒有。

遠處傳來了稀稀疏疏的爆竹聲,隱隱約約的,並不脆響,只是悶悶的,好像這聲音跑得有些遠,氣若游絲的感覺。現今城裏是禁炮了,可能的理由是污染過於厲害。的確,往年七年級的清晨,空氣裏總是瀰漫着濃濃的硝煙味,城市也似乎籠罩在土黃色的.塵埃裏。現在過年的“咚嘎”聲,已成為了城市記憶中的歷史,只是城外的農村還可以,那炮聲便是從各周邊傳來的,昭告着年的傳統味還在那兒。

城裏的確變了許多,不僅只是少了爆竹。傳統的除夕,人們是喜歡團圓在家裏的,一家人暢暢敍敍,和着熱氣騰騰的年夜飯,是一種小家的温馨。現在,許多人家團圓到飯店裏了,一桌挨着一桌,各桌都圓圓滿滿,觥籌交錯,歡聲笑語,幸福着新時代的幸福,是一種大家庭的和諧。

已經走出來了,並不刻意宅在家裏,因為到城市的除夕之夜裏去瞧瞧吧,流光溢彩,是斑斕而閃亮的。更有濃濃的中國紅,點燃了佳節的氣氛,這不正是年的色彩嗎!

是啊,團圓未必就在老家,只要一家人團在一起,到哪裏都可以圓,所以有的家庭把團圓團去別處了。去旅遊,和另一個城市團在一起,和未曾相識的人團在一起,和別的風土人情團在一起,這是新的除夕,新的風俗,新的時尚。

年永遠在,時代發展,風俗有改。

家鄉的風俗作文14

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端午節、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

春節的腳步聲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而在春節裏,我們的習俗就可以裝上一籮筐。年三十的晚上,親朋好友都會回家,大家團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並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盡情的玩,而大人們則是在房間裏打牌,看電視。直到很晚,我們才上牀腄覺。年七年級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牀,喝了一碗香濃甜美的棗子湯,暖暖身子,喝完棗子湯後,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迴響在耳邊,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這種場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加上這一句詩的薰陶,春節的氣氛是不是更濃了呢?伴隨着一聲聲祝福語中,新年的拜年環節開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親戚。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環節,因為每當此時,我的腰包便變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會綻放出一朵美麗的煙花,真是無彩繽紛啊!看後真讓人覺得其樂無窮呢!

晚上我們全家就坐在一起吃團圓飯,又説又笑的,這一天真的另我難以忘懷!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你們的春節怎麼過的呢?我們一起交流交流吧!

家鄉的風俗作文15

皎潔的明月鑲嵌在湛藍色的天幕中,寧靜而又悠遠的氣息,融入家人團聚的氣氛中。每年的中秋節八景人紛紛約上親朋好友,一同賞月、吃月餅。而説起月餅,誰不是垂涎三尺呢?

八景人過中秋節,家家户户都會準備許許多多的東西,大人們會準備好一桌好菜:雞鴨魚肉,各式各樣的海鮮、形形色色的蔬菜……

老人們會準備祭拜的香和月餅。孩子們最興奮了!三五成羣的提着用柚子皮做的燈籠滿御街跑,臉上的'喜悦顯而易見。

中秋節的高潮在晚上。月亮如同一個白玉盤掛在空中,月光灑滿大地。此時就到了中秋節的“重頭戲”。八景人、會拿出節前準備好的食物,祭拜“月娘”。孩子們都不會在跑到大街上了,因為家中的月餅早已將他們的眼球牢牢吸住。在祭拜過後,孩子們即可開始吃月餅。我也同大多數孩子一樣,喜歡吃月餅。媽媽拿出我最愛吃的五仁月餅,讓我吃個夠。用刀將月餅分成幾塊用叉子輕輕叉起,放入口中。一股甜而不膩的香味充盈齒間,月餅入口即化,我忍不住再吃一塊。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八景中秋的味道是月餅的味道,更是與家人團聚的熱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