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風俗作文15篇【精品】

來源:文書谷 3.11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鄉的風俗作文15篇【精品】

家鄉的風俗作文1

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端午節、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

春節的腳步聲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而在春節裏,我們的習俗就可以裝上一籮筐。年三十的晚上,親朋好友都會回家,大家團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並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盡情的玩,而大人們則是在房間裏打牌,看電視,玩手機。直到很晚,我們才上牀睡覺。年七年級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牀,喝一碗香濃甜美的棗子湯,暖暖身子,喝完棗子湯後,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迴響在耳邊,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這種場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加上這一句詩的薰陶,春節的氣氛是不是更濃了呢?伴隨着一聲聲祝福語中,新年的拜年環節開始了,我和爸媽一起去串親戚。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環節,因為每當此時,我的腰包便變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會綻放出一朵美麗的煙花,真是五彩繽紛啊!看後真讓人覺得其樂無窮呢!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你們的家鄉是怎樣過春節的呢?

接着就要將家裏的被褥牀單衣服什麼的全部洗乾淨,將屋前屋後也要收拾妥當,做到窗明几淨,乾乾淨淨迎接新年。二十五開始做饅頭,饅頭的面要發酵,發酵的時間就可以準備饅頭餡,餡有很多種,我家一般都喜歡坐糯米肉丁餡的,青菜肉丁餡的,豆沙餡的,平安菜餡的,還有芝麻餡的。現在想來家裏的饅頭真是香,真好吃,比外面買的包子有嚼勁多了。

二十八左右開始帖對聯和福字,不知幾何起,福字都是倒帖着了。好像以前媽媽解釋倒着帖,就是福到了。現在的對聯一般是買現成的,手寫的少了。記得小時候在家,每年的對聯都是自己寫的,因此小時候是特盼着過年的,除了好吃好喝外,就是自己的.虛榮心會得到極大的滿足。

大年三十這天,基本就是在家做吃的,為晚上的年夜飯準備,殺雞宰羊,煨湯燉肉,涼菜熱菜準備一大桌,晚上一邊看春節聯歡晚會一邊享用。我們家是一大家,每年我們兄弟姐妹都會聚在一起吃團圓飯,都是用一個大圓桌來吃飯,伴着晚會上的相聲小品的哈哈聲,年味氣氛十足。

我們家一般在年夜飯中途的時候就去放煙花爆竹,我們兄妹幾個都會搶着放煙花,點着了放孩子手裏,看誰的煙花放得高,放得遠,好開心。晚上會一直看春節聯歡晚會守歲,等新年鐘聲敲響的時候去放鞭炮,然後爸媽打牌,爺爺奶奶會去準備芝麻桿放在門邊,門檻那兒還會放一根木材,有些比我們大的孩子,就鬥地主,把瓜子當錢,可有趣了。到了十二點的時候,奶奶就會開始準備湯圓了!

然後就是吃早點,一般就是棗茶加各色點心,去村裏給長輩拜年。

從初幾就開始拎着禮物走親戚,親戚如果多的話,要一直走到十五元宵節才能算結束。

這就是我家鄉的習俗!我是四川人!

家鄉的風俗作文2

每逢除夕的下午,我便沉浸在一片其樂融融中;每逢除夕的晚上,我便沉溺於餃子的飄香中;每逢除夕的深夜,我便沐浴在人間煙火中……家鄉的除夕,沒有城市的繁華喧囂,卻處處飽含着樸素的靜好祥和。

除夕的下午,可謂是這個洛陽小縣城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街巷上,老舊得有些落魄的白牆黑瓦被紅紅的對聯所裝飾;超市裏、肉鋪那兒,總是排着長隊;細細一聽每家院子裏,總是傳來七大姑八大姨的一嗓子。外婆把幾斤重的餃子肉餡放進鐵缸子裏,一股腦兒放上許多豆瓣醬,撒上幾把佐料,不僅要放葱,還要放蒜,嫌味兒還不夠重,再把堆成小山似的`姜混進去。這可不只是洛陽人的口味重,其實也是他們與眾不同的豪邁,就和流經洛陽的黃河一樣,他們並不清澈見底,混雜着泥土黃沙,但也是這紅塵中的煙火紛亂、魚龍混雜讓他們有了獨一無二的豪爽、包容與開放。

餡料已做好,廚房裏的濃郁的香味再也困不住,整個院子都是香味。把一大袋麪粉倒進另一個大鐵缸,放入適量温水,直接下手,把面柔和成型,一大盆軟軟的、糯糯的面就展現在眼前,隨之而來的是一股醇厚的面香。麪糰白得像瓷,兩種香味在空氣中相擁相撞,最樸素的食材,在鄉里人手中跟變戲法一樣,用手一揉,就成功詮釋了什麼是色香味俱全。

要説什麼最有技術含量,那就是包餃子了。因為要做夠一家人吃的,所以外婆通常都要找好幾個幫手哩!一個小廚房,黑壓壓的擠了五六個人,跟上街趕集似的,每個人邊包餃子,邊聊天,咋咋呼呼,好不熱鬧。外婆把一大缸子的餡料分了家,放到三個大碗裏,做成了蘿蔔餡的、韭菜餡的、蝦仁餡的;外公在用擀麪杖擀餃子皮,每一塊麪皮都是又大又薄;媽媽、大姨二姨都在包餃子,挑起餡放在餃子皮中間,還不忘撈一勺辣子油,手指一動,餡與餃子皮相融合,麪皮變得有了顏色,就像一位隱士,落入凡塵,就體會到了人間疾苦,也嚐到了甘甜。也是同理,再不近人情的異鄉客,來到這個小城鎮,也會沉浸在那紅紅火火的辣椒油的香味中,被它如火般的熱情俘虜了真心,你一定會深深地愛上這煙火人間。經歷了寒風的人,總喜歡這樣的光明熾熱。

冒着白煙的一盤盤餃子端上了桌,輕輕一吹,一咬,一咽,那種美味,迎合着白煙裊裊,恐怕是分不清夢境與現實,但味蕾感受到的滿足卻是肯定的答案——這是真實,要相信餃子的美味,人間的美好。

除夕的最後一刻,也是壓軸之時。提前來到房頂上,看到的是黑夜作幕布,萬家燈火為點綴的喧囂人間。最後的一秒,煙花在空中接二連三地綻放,五彩斑斕。即使一片漆黑,也仍會有每家的燈火充數,和煙火照亮這個小城鎮,把黑夜充作白天。

生活依舊如此循環,除夕的白天依然忙碌,夜晚仍舊明亮。月亮與落霞親吻,來到人間漫步,得以見證這個小城鎮豪放、熾熱、温暖的除夕。我便如此淪陷於家鄉的除夕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3

又逢一年七月七,天上的雲彩也格外綺麗,佈滿了老南京的天空。都説七夕這天要觀巧雲,我在小院裏漫步,看漫天晚霞。

“巧妹巧妹,我們來做巧果了!”

“來了,來了!”我答應着,臉上是藏不住的喜悦。在我們南京,每逢七夕,家家都要做乞巧果子,俗稱巧果。人們説做了果子的人,心靈手巧;吃了果子的人,聰明無雙。我跑進堂屋裏,食材已備好,滿屋面粉的香味。

個個雪白的麪糰,孃親早已備好。這可有講究,麪糰好不好,全憑主人揉的多有力,多長久。顏色越白,做出的巧果越美味。

作為南京小厭蛋頭(小孩子),壓巧餅這種活兒我很是熟練。在可愛的花葉模具裏灑上薄薄的一層面粉,輕輕抹開。我小心地把一個個小麪糰按進裏面,用力壓緊。多出來的麪皮,用剪子剪掉,保證造型的美觀。白白的小糰子卧在磨具裏,乖巧温順。可別被它們的模樣騙住了,這些小傢伙們頑固着呢。

麪糰變硬,大家都磕巧果了。我拿着模具,輕輕地請小糰子下來。它們傲嬌不理,我不由得大力往桌上磕。小傢伙們仍舊頑皮,不肯下來。我無可奈何,只好請孃親大人出馬。孃親在一邊看着可樂了,倒騰幾下,就把果子磕出來了。我把果子放入烤箱,就衝出屋子,趕着賞最後一抹晚霞。街坊裏炊煙四起,晃晃悠悠連着大團大團的彩雲,常言道“雲出無心”,倒也自在,似仙女翩翩的裙。

不到一刻,巧果的香味在院裏散開。我自然高興,要來一個透明的紗袋,裝上大把大把的巧果,趕着送巧和討巧。送巧和討巧就是街坊鄰居互贈巧果和糖果,互贈巧意。

叫上幾個小夥伴,小厭蛋頭們在小巷裏跑開了。此時已入夜,暮色長空温柔地裹着南京,有了絲絲涼意。我們一户一户串門,不多久,袋裏就裝滿了琳琅滿目的各色果子。你瞧,趙奶奶家是中國結式的,温四孃家是蝴蝶結式的……夏夜的.風,把温熱的果子吹得恰好,隨意夾起一個,香酥在嘴裏一點點融化,清涼也在身邊散開。

夜已經深了,我們都還不想睡,半卧在竹躺椅上,看天階夜色。墨色的天空星光燦爛,羣星中一條光帶時隱時現,那便是銀河。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螢火蟲星星點點,與遠處銀河相疊,像牛郎織女一般。我央求阿婆再講講牛郎織女的故事。阿婆説:“很久很久以前……”故事從古老的歲月走來,穿過深深的夜色,來到我的耳畔:

“然後呢?”“然後呢?”我不斷地問着。

阿婆不緊不慢地説着,雖然在書上讀過這個故事,但是,在七夕的星空下聽這個故事,別有一番久遠的神韻。

聽着聽着,耳邊恍惚有玉石之聲,是星星,還是牛郎織女呢?

家鄉的風俗作文4

起牀了!起牀了!回老家過年了,要是晚點鄉路會塞車的媽媽大聲叫起我和弟弟起牀。這天,我們一家人早早就吃完早餐,媽媽收拾好家裏的一切,爸爸和我貼好對聯和年畫。接着一家人拎着大包小袋的年貨上了車。我們從雷城出發到老家大概40分鐘。

一路上,美麗的景色真是讓人心曠神怡,到了我們的故鄉,村子裏的大街小巷一路掛着紅燈籠,路燈杆上掛着迎新春宣傳畫,上面寫着雷州方言過新年,識活口活、識活歡喜意思是説過新了,家家都特別快活,特別歡喜。

到家門口,爺爺奶奶、叔叔阿姨、侄子們都在門口笑盈盈地向我們招手歡迎!雖然我一進村有點兒陌生感,但是濃濃的親情使我感到家庭的温暖與幸福!

我們放好年貨後,爸爸第一時間又安排我和堂姐貼對聯。貼對聯要注意上聯和下聯,橫幅的讀法也決定了上下聯的左右。瞧!我貼的對不對富貴雙全人如意;財喜兩旺家和睦。堂姐為我豎起大拇指。

接近中午時分,爸爸媽媽、叔叔嬸嬸都在忙着圍爐的準備工作。圍爐我們不像閩南人每年除夕夜都要一家人圍着打邊爐吃飯、跳火羣,我們是全家人拿着豐富的供品到村子廟宇裏奉供祖神、土地神,最後奉供灶王爺,向他們表示一年來的答謝與祈求新一年的福和保平安。

媽媽正在捏米飯糰,我也湊熱鬧。爸爸在裝菜包餅我們這裏特地為祖神做的`年餅把大芥菜泡成酸菜剪下葉子包的年餅。接着裝白切雞就是把整個雞洗乾淨煮熟的整雞。最後裝香火品、鞭炮開始出發,一家人騎着電動車、摩托車排成一條龍向村子的各個廟宇奉供。此時,我是無比的開心與幸福!一家族人個個都笑逐顏開!

圍爐回來已經是午後,大家又忙着準備團圓飯,我們這裏除夕的團圓飯菜譜是很講究的。當然,主廚是我爸爸了,我給爸打下手,哥哥在切雞拼盤,嫂子在擺放桌椅,爺爺奶奶、弟弟、侄子們早已圍在餐桌邊談天論地。啊!這時真是熱鬧非凡,家家都趕做年菜,整個村子瀰漫着豐盛的香味。上菜嘍!哇!香噴噴的紅燒紅魚、風味三絲、白切雞、脆炸海蝦、清蒸花蟹開始吃飯啦!爺爺疼愛我們的老習慣就是夾菜給我們,奶奶少不了她那套傳統教育,孫女,你知不知道這道燒紅魚的意義嗎?奶奶,我記得您説的,紅紅火火,年年有餘奶奶又開始説下一道時,我打斷她的話,奶奶,三絲是團圓的,是撕不開的意思,不管我們走到哪裏,一定要思故鄉、思親情、思祖宗。奶奶,我説得對不對!大家哈哈大笑起來,奶奶笑得合不攏嘴。

晚上,一大家子圍在電視機前看春晚。我們被春晚的小品逗得開懷大笑,唯獨爺爺撇了撇嘴,説道:春晚沒有我們雷劇好看,我給你們唱兩段,‘雜子’獨唱。這可是家鄉雷劇中最搞笑的角色。表我字名叫智勇啊!人號做人五行通他邊唱,大家都笑扒在地上了。

夜深了,大家有的喝茶聊天,有的還在看電視,我和弟弟玩遊戲,凌晨一到鞭炮震耳欲聾,爆竹煙花聲一陣又陣不絕於耳。給漆黑的夜空增添了一道道五顏六色的星光。快樂、幸福、安詳、團圓進入了人們的夢香!

家鄉的風俗作文5

看着大門上的“福”,好像家鄉的風俗這片大海中的一滴水,落下時便泛起了陣陣漣漪,勾起了我的無限思緒。

我的家鄉在一個山清水秀,古樸而雅緻的地方——浙江。我的奶奶一直住在這裏不願離開,這也使得我們每年春節時都需要回去,讓我體會到了與大城市武漢不一樣的“年味”。

家鄉過年的風俗特別多,如掛燈籠、除塵、放鞭炮,其中“年夜飯”在春節風俗中算是獨樹一幟,必是重中之重,俗話説:“南方米飯,北方面”。這小小的米粒在南方人手中玩出了別樣的風采,青團便是其中代表之一。隨着一聲“開飯囉!”各色菜品依次被端上桌,沿着旋轉桌邊擺放,似乎是在期望什麼貴客到來。突然,伯伯抱着一個竹蒸籠上了桌,抬眼一瞟,便知道是“青團”。這一鍋蒸了六十六個親團,預示着來年六六大順。“菜齊了,開吃!”也不知是誰喊了一聲,大家不約而同操起了筷子。青團在盤中靜靜地卧着,向着一身綠旗袍的嬌羞女子。艾草的微苦與竹子的清香早在鍋上便熟絡起來,似乎在説着這是年夜飯中不可或缺的美味。在美味的驅使下,我便問奶奶,“青團是如何製成的呢?”奶奶一臉和藹地對我説:“所謂‘青’即是將剛從山中才回來的新鮮艾草,截取其多汁的部分,榨取成青色的汁,與糯米粉在碗中匯合,充分混合發酵,寓意為驅災辟邪、平平安安、健康喜樂。‘團’即是指其形狀以及手法,寓意為包住了福氣,團團圓圓,這裏面的講究可深着哩!”飯桌上也不止這一道菜,有綴着紅糖的白年糕,預示着年年高、有清蒸元寶蝦,含着招財進寶之意,還有素有吉(雞)慶連連意思的燒雞等等。

大年七年級早上,媽媽便迫不及待拉我去趕廟會了,熱騰騰的蒸汽,鬧嚷嚷的鑼鼓;亂但整齊的吆喝,都愈發引起了我的興致。花燈雜耍連成片,舞龍舞獅結成彩,一切都是那麼歡喜而美好,又都有着“開門紅”之意。接着,隨着一波聲浪,精彩的'“打彩頭”便開始了,相傳在秦漢時期有了雛形,可謂是古人的狂歡盛會,“打彩頭”也指“打掛彩”或“打竹馬”。在一個人眼睛上蒙上紗布,他揮舞棍子打陶馬,只能打一次,打到了即可獲得一年的好福氣。這“彩頭”是一匹小馬駒,陶瓷的,上面畫滿了爆竹,賀歲詞紅彤彤的一片,我在人羣中鑽來鑽去,終於擠到了最前方,一個叔叔便開始挑戰,他隨着聲浪了一會兒向左一會兒向右,卻打了個趔趄,失去了擊打機會,最後只獲得了一個紅包。一個阿姨卻早已計算好路線,一上去便一發中的,得了個好彩頭——歲歲(碎碎)平安。陶馬裏的彩紙片也隨着風飛起來,亮片在陽光照耀下,絢麗奪目。寓意着一年有了好彩頭。緊接着“旱船”掛着綴飾來了,舞龍追着玉珠來了;舞獅隨着鼓點來了,遊行花車聽着爆竹聲來了,在場每個人都樂呵呵的。一旁有人補充道:“新的一年笑口常開啊!”

這些只是家鄉風俗的冰山一角,我還未説盡,只等着在爆竹聲中慢慢尋覓。

家鄉的風俗作文6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藴涵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各個地方的風俗不同,當然,過春節的方式也不一樣。

我的家鄉在歙縣武陽鄉,我們這裏過春節和別的地方就不一樣,因為我們的習慣不同。

除夕,也就是一年的最後一天,我們這裏便改天換地了,到處都是喜氣洋洋。在這天裏,人們在自家門上貼上春聯,放上爆竹,一片熱鬧隆重的景象。大家一見面就互相道賀,樂得合不攏嘴。

在別的地方,人們就是過年時,吃一頓好的,晚上再看一看春節晚會……而我們這卻是另一番天地——熱鬧非凡。

我們這呀,白天一過,夜晚就更熱鬧了,到處是煙花,爆竹聲,天空上五彩斑斕,雖然比不上城市的煙花,但城市裏都是高樓大廈,就算放煙花也只能一個人欣賞,一點都沒意思,而我們這天高地闊,只要有一家放煙花,大家都能看到,這種快樂是城裏人所體會不到的。因為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到了晚上5點左右,家人就聚在一起吃團圓飯,那些在外打工的兒女們都已紛紛趕回家來和親人團聚,吃過年夜飯,大家歡聚一堂,説説笑笑,有講一年收穫的,有説對來年的願望的`,有對老人孝順的,有對兒孫囑託的……而老人們高興極了,能和兒孫見面,聽一聽兒孫們叫他,心裏比吃了蜜還甜。

吃完了年夜飯,大家就在門前談天説地,我還經常讓外婆給我講故事,外婆給我説過這樣一個故事,我書上也看到過:

從前有兩個妖怪,一個叫“年”一個叫“夕”,他們每到春節就出來在人間搗亂,亂吃人家糧食,禍害別人房屋。後來人們知道了“年”怕紅色,“夕”怕響聲,於是人們在門前貼上紅對聯,“年”看見了就逃回了山上,“夕”還沒走呢,人們就製造了一種一點燃線就響的東西——爆竹,“夕”一聽到聲響就夾着尾巴逃命去嘍。從此,人們每到春節就貼紅對聯,放爆竹。

講完了故事,外婆就説:“我最喜歡這天了,因為在這天可以看見兒女們,這是我最大的幸福。”

到了8點多,大家便看春節晚會,我家一共11人,我哥,我妹,我舅,我姨……都會來,他們對外婆外公都很孝順,大家其樂融融,一起看着春節晚會,心裏別提有多幸福了。

看晚會時,大家要是餓了,我們便拿出家鄉的特色小吃——糯米餅、肉絲麪、甜酒糟,一邊吃一邊看。到了12:00時,也就是新年鐘聲一響起,大家都歡呼起來。一起到院子去放煙花,只要誰家先帶頭,那可是一個接一個呀,此起彼伏,那煙花在空中一現,可美了:有天女散花,有空中導彈,有牡丹盛開……如果你家的煙花放完了,不要緊,你還可以看別人家的煙花呢,這快樂的分享,心裏真愉快。

放完煙花,大家還要出門去逛逛呢,大家互相恭賀,到處是“新年好,恭喜發財”……有説有笑,真温暖。

這就是我們過的春節,這種鄉村淳樸的美在城裏是沒有的!這種親情是珍貴的,是金錢無法買到的!這種快樂是幸福!春節,我們最喜歡的節日。

家鄉的風俗作文7

窗户外天越發黑了許多,天似乎被一張黑布罩住了,空氣中散發着一股淡淡的蠟燭味。臘月二十四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王爺上天,在我們朝東埭也不例外。

爺爺在廚房裏發出喊聲:“小寶,來幫我一下!”

“來了,來了,急什麼急!”我從二樓像一樓廚房奔去。

此時,爺爺把插放蠟燭的蠟燭釺放在桌上,他的旁側還有被黑夜映襯下格外乾淨的空盆。我手裏拿着一把香,近距離一聞,那種香氣似一陣清涼的微風,把我的煩惱一吹而散。這時有人推了推我説:“幹什麼呢?把香先放桌上,你先去拿幾樣水果和一把糖果。”我好像打開了馬達似的,一路跑都帶着風。把已準備好放在桌上的幾樣物品拿入廚房,將它分好類別,裝入空盤中。看着盆中美味的食物,我的口水似一條糖絲從嘴中流出。

“為什麼要送灶王爺上天要用水果和食品敬他呢?”我發出了提問。

“這你要聽我慢慢講。”爸爸邊説邊打開手機。

“不帶你這麼玩的!”我雙手插在腰上,裝出生氣的樣子。

“我又沒查,只寫了一份稿子而已!”爸爸開始耍帥。

“哦,今天怎麼這麼勤奮啊!腦子好使啦?”我語氣中帶着一絲嘲笑。

爸爸拍了拍我的腦袋説:“別耍貧嘴了!聽我講:傳説在古代,一對老夫婦僅有一個兒子,兩人十分疼愛這個兒子。但因家中太過於貧困,只得讓兒子去挖煤。兒子久而不歸,可把老人給嚇壞了。”挖煤有沒有什麼困難的?“我疑惑地望着爸爸。爸爸一口否決:“不,挖煤可危險啦!一個不小心就會送命的,你們這個年代的孩子不知道。”爸爸繼續講:“這天老太婆不放心,叫老漢到煤礦地去看看。路上,老漢遇到了一個光腳片的`同路人,兩人邊走邊聊,聊得十分熱鬧。閒談之中,老漢得知光腳片是受閻王指使,來礦地收一百名礦工,老漢很着急,祈求光腳片留下自己的兒子。光腳片答應了。老漢見了兒子故裝生病,要兒子侍奉左右。他兒子一時無法下井,便跟老人回了家。轉眼三年過去了,這年臘月二十四夜裏,老漢想起三年前的事情,忍不住跟老伴説了,誰知被灶王爺聽見了。二十四夜裏,灶王爺把這些事情告訴了玉帝,玉帝惱羞成怒,懲罰了光腳片,又收走了老漢的兒子。為此,人們在臘月二十四這天給灶王爺吃糖,希望他吃糖時嘴巴被糖黏住,無法去天上與玉帝告狀。”爸爸拍了拍手説:“故事結束了,你們快去弄吧……”

爺爺將火柴點燃,把蠟燭粘上火種。我輕輕拿着香,把頭放在蠟燭上,左右轉動。火苗是一位活蹦亂跳的孩子,用他的身體温度來温暖香那冰冷的內心,將香蠟燭上拿走,香還上還帶着火。輕吹一口氣,將香上的火吹滅,插入香爐裏,我雙手合一一臉嚴肅的站在灶王爺面前説:“灶王爺,上天把我家好事告訴玉帝。也需要灶王爺讓玉帝把我這學期學習棒。”然後我把灶王爺的畫像弄火燃燒掉,送他上天。

雖説這只是一種形式,但家家户户都要做。這一天我不僅學到了如何送灶王爺,還聽到了一些關於他的故事。

家鄉的風俗作文8

俗話説得好,“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的家鄉湖南有一個特別的年俗——舞龍燈。

很久以前,農村非常落後,沒有通電,過年又是農閒的時候,人們為了慶祝春節,就有了舞龍燈的年俗。

製作龍燈先要編織一些圓柱形的燈籠,一個燈籠就是一節。龍燈的長短不一,可以任意組合,一節一節用紅綢布連接,每一節要固定一根竹竿,方便舞龍人扛舉,在燈籠裏插上蠟燭,龍燈就完成了。龍燈前面的排頭兵是形式各式各樣小燈籠,有小魚、蝦、橢圓形的、五角星的……各式各樣、五花八門,幾乎沒有重複的。要想舞龍燈舞得好看,可要下一番苦功夫。每個人在舞龍燈中都不可缺少,大家要相互配合。舞龍頭的人要掌握好節奏,快一點不行,慢一點也不行,稍有不慎,整條“龍”都會倒下。

每年農曆正月八年級,舞龍燈的隊伍就出發了。天漸漸暗下來,人們懷着喜悦的、期待的心情,等待“龍”的到來。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忽然,在對面的羊腸小道上,一條紅通通的長龍映入人們的眼簾,足足二三十米長。只見那條長龍一會兒俯衝直下,一會兒盤旋飛轉,形成一個S形曲線,那條長龍不斷地翻轉,舞動,然後直衝雲霄,人們都目不轉睛地盯着,生怕這條長龍真的掙脱飛走。彷彿是真龍在空中飛舞,令人心潮澎湃。舞龍燈的隊伍越來越近,敲鑼打鼓的聲音越來越響,人們屏息凝神,望着聲音的方向,等待着龍的到來。忽地,一顆璀璨的龍珠在黑暗中出現,龍來了。一眨眼,龍就來到了眼前,龍頭巨大,兩隻眼睛炯炯有神,直射出兩束光芒,給人一種威嚴的感覺。龍繞着龍珠盤旋,隨着鼓聲的加快,龍的動作越來越快,看得人們眼花繚亂、應接不暇,不時拍手叫好。到處是雷鳴般的歡呼聲、掌聲,熱鬧極了。

如果遇到有喜事的人家,舞龍頭的'人會説祝福、讚美的話。比如喬遷之喜,“老龍背上三路黃,主人家坐的好屋場,坐到龍頭出天子,坐到龍腰掌朝綱。老龍背上三路鱗,今天來到主家門,一生桃李滿天下,強將手下無弱兵,子女教育搞得好,個個名牌大學生”。説的主人開心,就會給紅包、糖果和一些糧食。如果有人家往年不太順利,主人家會請風水先生殺一隻公雞,雞血繞房子滴一圈,再請龍燈繞房子轉兩圈,是為了去掉晦氣,希望來年順心如意。不管去年過得怎樣,人們都希望來年順利,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夜已經深了,但人們的心好像還凝聚在這條巨龍的身上,不願離開。

在漆黑的夜裏,這樣一條長龍帶着人們美好的心願飛舞着:願新的一年吉祥、歡樂,家人平平安安,事事順利。舞龍燈的場景,也深深記在我的心中。

家鄉的風俗作文9

“十五的湯圓圓又甜嘿――十五的人兒樂開花喲――十五的獅舞唱又跳嘿――十五的燈會人山海喲――”

傍晚,在大地被照得金光燦爛時,老街上的小店紛紛張燈結綵,緊鑼密鼓地為元宵節的到來作最後的打算,該擺的擺好,該掛的掛好,迎着喧雜聲歡笑聲,走進老街,撲面而來的是久違的馬橋味道。

你瞧,老街各店鋪內井然有序地掛着盞盞燈籠,形色各異,紙糊的布藝的玻璃的,赤紅的金橙的.墨綠的,兔子燈荷花燈宮廷燈,應有盡有;往前走幾步,湯圓店的濃煙便會熱情迎接你,混着湯圓的香甜店內的喧嚷聲一起飄在街上,升騰上天;一時間,人潮漸漸湧動起來了……

這時,不遠處傳來“嘿―吼―嘿―吼”的歡呼聲,在人羣的掩映下,隱約看見像是一班人馬正在舞獅哩!各種明豔的顏色快速交織着,我也看不分明,但它就像一塊磁鐵吸引我過去。走近了,只見圍着欣賞的人羣裏一層外一層,便只能踮起腳伸長了脖子,抬着頭不斷地張望着,看清了――是家鄉的特色“手獅舞”。

仔細觀察那隊人馬,表演隊員們腳下踩着一致的步伐,兩腿有力地踢抬,身體隨動作前後扭轉,極為輕盈;雙手緊握舞棍,用力甩動着獅身,將獅身上的布墜甩得搖搖作擺,珠寶裝飾物叮咚作響。據我所知,這些獅舞的表演風格可分為文獅武獅和看獅三種,今天出演的是文獅,這類表演動作緩慢穩健,幅度較小,自然靈便,毛髮顫抖飄拂,活脱的姿態像是在為觀眾祝福與人們嬉戲。“文獅”頂適合行街表演,而“武獅”就有所不同了,它動作幅度大,速度快,有氣勢,以翻騰跌滾撲動作為主,適宜廣場表演。“看獅”又稱太獅,表演時獅身內燃燭光,夜裏表演時小獅圍着大獅魚貫穿梭,雲飄獅躍,人隨燈轉,遊覽嬉戲。

近處,手獅舞悄無聲息地到了尾聲,卻帶動起了整個老街,整個馬橋的元宵節奏;遠處,各個小鋪都擠滿了人,湯圓店更?a href='http://www。fanwenvip。com/aihao/qiaopai/' target='_blank'>橋牌鵒艘惶醭ち?2碌潑鍘⒐業屏?⒊藴澇病⒖詞ㄎ瑁?凳敲β擔?梢膊環δ諦牡南蒼謾U?怯辛蘇廡┮淮??舜?邢呂吹姆縊?a href='http://www。fanwenvip。com/news/wenhua/' target='_blank'>文化,才讓人們把節日過得開心充實,讓節日變得更有意義了。所以,我們現代人更應該接好這個文化傳承的擔子,在保護文化的同時爭取發揚與支持文化的發展,留住傳統文化的美好光景。

“十五的湯圓圓又甜嘿――十五的人兒樂開花喲――十五的獅舞唱又跳嘿――十五的燈會人山海喲――”

元宵夜的燈籠亮起來了,元宵節的氣温升騰起來了,連塵土都是別樣的味道,一切都是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風俗作文10

春節在全國人的心中佔有崇高的地位。金都人也不例外,金都又有什麼過年的習俗呢?

臘八,既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大雪經常來搗蛋,但人們的心是熾熱的總會感覺不到臘八的冷。一年中的農業展覽會也是在這個天寒地凍的臘八里。展覽會上各形各色,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臘八粥,臘八蒜都是傳統人物了。臘八粥是用八種食材糊糊塗塗煮在鍋中的,臘八這天幾乎沒有一家不喝粥。臘八蒜也是必須要泡的,讓蒜瓣在有糖的醋中遨遊幾天,度過一個又一個的`冷天,到年底,它們會在大雪紛飛,天寒地凍中出生。它們不再單薄,脱下白色的外衣,換上翠綠的新襖,並且能讓骨扎更具有濃濃的年的味道。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其實就有一筆濃厚的年味了。當太陽步入西山下,炮杖早已響的忘情了、沒命了。小孩子的嘴在這一天就會收許許多多的美味的糖果,因為今天的習俗本來就要吃糖的。年糕也必不可少。那片金黃燦爛,又軟又糯,入口Q彈,香氣撲鼻的年糕,代表着年年升糕。這位傳統人物可以媲美臘八粥和臘八蒜了。

大年三十,街上的車輛少了,但空寂的街道絲毫解讀不出冷清的氣息,大紅燈籠映照得是一片一片的熱鬧,這便是大年三十該有這樣的味兒。晚上就更不必説了,如果你從天上看,你還會看到一片形形色色得紅,好似在寂靜的原野裏燃起了點點紅彤彤得篝火,金都就這樣被包裹在一片火紅中,熱烈的火紅。過年的日子,燈火晝夜不斷,炮杖點燃了了舊日的悲傷,悲傷像煙一樣蒸融了,歡樂在煙中越來越清晰,一點點沉澱下來。

守歲是跨年夜的重要的儀式,在午夜十二點前是不準睡覺的,我很喜歡守歲,因為那時可以吃第二頓飯,而且也可以看春晚,春晚上有很多好看的節目,這是多麼有趣的事情啊!有一些地方在晚上穿新襖去拜年。

正月十五,春節的第二個高潮接踵而至,人們的心又歡喜了起來。元宵是一個很好的食物。秧歌也必須要看,偶爾雪也會來湊湊熱鬧,大雪紛飛,四周白茫茫一片,但大雪早被人們熱切的心融化了,有一些人的手都凍紅了,也不當回事,一直在津津有味的看着秧歌。看秧歌隊中的爺爺奶奶們一扭,一折,一回,一躍,一轉,古稀老者,鬚髮皆白,也在這秧歌中煥發了青春的活力。那一輛輛花車是多麼的巨大那隆隆聲時遠時近使人難以分辨出車的遠近。

春節在大笑中走來,又在大笑中走去。當你喜歡上它時,有些人或許正在抓走它讓世人再也見不到它。也許,在春節的最後一天晚上,它陪伴着時光一起悄無聲息的溜走了,溜走的不止時光,還有那份春節的快樂。月光流,時光流,快樂流,春節也在流。

家鄉的風俗作文11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上海人,上海人偏愛甜食是出了名的。在我的家鄉,每年農曆九月初九就有吃重陽糕的風俗。每當提起重陽糕,我自然會聯想到重陽節以及王維的那首詩――“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就是以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為背景,寫出了遊子的思鄉之情。

據記載,吃重陽糕的習俗源自於唐朝並一直沿襲至今。傳説九月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更祝曰:“願兒百事俱高。”這便是古人九月做糕之意。明朝的狀元康海曾用糕來慶祝自己中了狀元。

對於小孩子而言,美食的誘惑力自然是無法抗拒的,更何況是甜食。農曆九月初九這一天,長輩們忙碌地打算着製作重陽糕的食材:糯米粉,米粉,玉米粉,白糖,各種乾果等。我也蠢蠢欲動,打算屆時敞開肚子大吃一頓。望着擺在桌上的各色的果仁,饞蟲便被勾了起來。

可是製作重陽糕偏偏是一項耗時耗力的活兒,我實在等不及了,便也來幫忙一起和麪。兩隻小手上沾滿了白色的糯米粉和米粉,粘粘的甩都甩不掉,可還是照樣賣力地揉捏着,宛如要把這和諧歡愉及祝福也一同揉進麪糰裏。可是,媽媽卻每每對我説:“快去玩吧,別把粉弄得一身都是。”我聽到這話,便匆忙跑到鏡子跟前,望着鏡子裏一頭一臉一手的白色,對着鏡子扮起了鬼臉。

玩了一陣子,又來看看做糕的進度,此時我發明白色的糕胚被裝進了模具裏,最下層的是白色,中間夾着一層紅色的豆沙,最上面的那層似乎最吸引人:有紅色的大棗,金黃色的板栗,綠色的果脯,還有淺黃色的核桃仁,光是看這顏色就使人直嚥唾沫。

過不了多久,就聞到了從廚房裏飄出的陣陣香味,我就知道已經在蒸糕了,不多會兒就能把它裝進餓得咕咕叫的肚子裏,心裏不斷盤算着到底要吃幾塊。重陽糕最終出籠了,冒着陣陣的白氣,夾雜着果仁的香味,我恨不得爬上桌來,把肚裏的饞蟲給壓下去,再也顧不得媽媽在一旁的勸阻,挑了一塊果仁多的,對着它狠狠地咬了一大口,燙得直吐舌頭,呼呼地往外吹氣。

“別淨顧着自己吃,快給外公送一塊去。”我趕緊奔向外公的.房間:“外公,外公,快來吃重陽糕吧,我今天也一起參與做糕了,您快來嚐嚐好不好吃。”

傳承至今,重陽節又添加了敬老的內涵。在這一天,全家圍坐在一起品嚐着這充滿美好祝福的重陽糕,小輩們往往會為長輩們做一件事,以表示自己對長輩的一片孝心,這也非常符合我們民族尊老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

興許我們應當珍惜和牢記這份經歷了幾千年的華夏曆史文明的產物,因為這是專屬於我們炎黃子孫的驕傲與榮耀。

家鄉的風俗作文12

春節貼對聯,端午吃粽子,元宵吃湯圓,冬至吃餃子……每個節日,都有特色。雖然我很喜歡吃餃子,但包餃子更盛我的心意。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轉眼間冬天就悄悄走到了我們的身旁。在冬至這一天,吃一碗熱騰騰的餃子,可能是每個人都想要的。吃餃子容易,而我要吃自己包的。

清晨,我和媽媽走進了人山人海的菜市場,買餃子皮、餃子餡。我們差不多把大半個菜市場都走完了,才把所有的材料給買齊了。

回到家裏呀,媽媽做一些配料,爸爸來剁肉做餡,而我們就等着包餃子。

一切都準備好,終於可以開始包餃子了。“我不會呀!”我無奈地説。“你不會呀,那麼自信滿滿,我還以為你在哪學會了呢。來吧,我教你。”媽媽有點不可思議地説道。這樣説我不服氣,我決定一定要把餃子包好。

窗外開始下起了毛毛細雨,我們包餃子之旅也正式開始了。“首先把餃子皮平放在手上,用食指和無名指沾一點水,塗在餃子皮外圈,就像畫一個圓一樣,這樣是為了讓最後的.工序更方便,接着用勺子弄一勺陷,放在皮的中央,再把皮對摺添彩就可以了。”

聽見媽媽這樣説,可真簡單啊。但是我動起手來,那簡直比上天還難啊!

每一次,我弄的餡都會很多,包起來肉總是出來。這個好辦,少弄一點就可以了,第一個問題解決了。還有第二個呢,還有第二個呢,包得總是癟癟的,立不起來。像是一根棍子,哪怕立住了,還是總會倒下。

我的眼睛瞟向了媽媽的手,看見媽媽手裏的餃子,輕輕地就放了上去,怎麼動都倒不下來,像不倒翁一樣。我試了好幾次都不行,我只能向媽媽求救了。

媽媽把餃子皮對摺,將中間捏緊,兩側折了幾個皺紋,餃子就像一個彎彎的月牙,立了起來。看到這裏,我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的。我立刻上手,果不其然,成功了,我高興得都快蹦起來了。

再接再厲,包一個又成功了,兩個,三個,我越包越快,一個下午就包了100多個,我自己也沒有想到。這時窗外的雪已經大了起來,厚厚的一層雪,怎麼也融化不了?是對我的嘉獎吧!

晚上,我們就煮了餃子吃。我目不轉睛地盯着鍋內的餃子。它一出鍋,就被我拿到桌子上面,還是滾滾燙燙的就被送進了嘴裏。那味道妙不可言,一點點鹹味夾雜着一點點肉的鮮美。

一隻老虎靈魂就被升上了天堂,這個餃子立刻走上天使的殿堂。窗外的雪變小了,路邊的積水也消失了許多。彷彿被我們家裏熱氣騰騰的餃子給融化了一般。

屋外寒風呼嘯,一碗碗餃子使我的小屋異常的温暖。在這樣的冬至,吃一碗熱氣騰騰的餃子,難道世界上還有比這更好的事情了?自此,我學會了包餃子。

家鄉的風俗作文13

俗話説:“百里不同風,千里不通俗。”春節作為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不同地區的過法也會有所不同。

我的家鄉話把過年叫做“做年”,這個叫法就可以看出過年時人們的忙碌了。大人們忙着“筅堂”,乾乾淨淨迎新春;忙着採購年貨,高高興興迎新春;忙着貼上春聯,紅紅火火迎新春。除夕一到,就為年夜飯忙碌開了。

除夕夜,在城裏的人都會回到老家,家裏的長輩則會準備一大桌年夜飯。一家子人圍坐在一起,有時候啊,椅子都不夠坐的,就讓給老人和小孩子,像我這樣比較大的孩子也會跟大人一樣站着吃飯。這頓年夜飯也是有講究的,桌上必有一道菜――魚。一整條大大的魚裝在盤子裏,用筷子劃破魚皮,鮮嫩可口的魚肉映入眼簾,夾一塊魚肉蘸上鮮美的魚汁,一併吞進肚子裏,這何不是一種享受呢!之所以一定會有魚,是因為魚預示着“年年有餘”。

吃飯時,長輩們的態度與平時截然不同,這時吃剩下的,家長不但不會用“粒粒皆辛苦”來教育你了,還會特別提醒你不能吃完,一定要剩一些,這叫“年年有餘!”

吃完飯後就要洗碗了,“當――”一聲刺耳的響聲刺進我的耳朵,我往廚房探了探頭,呀!奶奶怎麼把盤子打碎了呢?太不小心了吧!我還以為這是小孩才犯的錯。怎麼……爸爸的手搭在我的肩上,另一隻手指着碎盤子對我説道:“知道嗎,這叫‘碎碎’平安!”我豁然開朗,“碎”同音“歲”,原來打碎盤子還藴含着好彩頭啊!

除夕又有守歲的習俗,這天大人小孩都不睡就在那兒,守到十二點也就是大年七年級凌晨零點,此時就會“嘭”的一聲,五彩的煙花響徹雲霄,鞭炮着就會“噼裏啪啦”響成一片,熱鬧極了!

過了除夕,就是令小孩子最為期待的大年七年級了。七年級可以收到好多好多的`紅包!早上,大人會領着小孩去拜年,人們則會包上紅包送給小孩子。我每次一拜年就會特意起得很早,早早地穿好新衣服,早早地吃完早飯,跟隨爸爸一同拜年,摸着包裏鼓鼓囊囊的紅包,心裏很滿足。

除了紅包,我最喜歡的活動便是七年級晚上放的“起漆花”(一種可以拿在手上燃放的煙花)。大人們放他們的鞭炮,我們放我們的“起漆花”。點燃一支“起漆花”,棒尖上一下子會跳出火花,似一支小型煙花。它好似一支神奇的畫筆,隨手揮舞,半空中便會出現它走過的痕跡,熒光閃閃很是好看。

放完“起漆花”就是欣賞煙花的環節了。五彩的煙花射向天空,在空中呈現出五顏六色的圖案,炸出一朵花似的圖案,然後慢慢消失,接着又有另一朵大花,五彩的花在黑夜的幕布上綻放,無數的人仰望煙花祈願在新的一年裏家人健康平安。

家鄉的風俗作文14

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端午節、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

春節的腳步聲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而在春節裏,我們的習俗就可以裝上一籮筐。年三十的晚上,親朋好友都會回家,大家團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並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盡情的玩,而大人們則是在房間裏打牌,看電視。直到很晚,我們才上牀睡覺。年七年級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牀,喝一碗香濃甜美的棗子湯,暖暖身子,喝完棗子湯後,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迴響在耳邊,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這種場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加上這一句詩的薰陶,春節的氣氛是不是更濃了呢?伴隨着一聲聲祝福語中,新年的拜年環節開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親戚。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環節,因為每當此時,我的腰包便變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會綻放出一朵美麗的煙花,真是五彩繽紛啊!看後真讓人覺得其樂無窮呢!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你們的家鄉是怎樣過春節的呢?

接着就要將家裏的被褥牀單衣服什麼的全部洗乾淨,將屋前屋後也要收拾妥當,做到窗明几淨,乾乾淨淨迎接新年。二十五開始做饅頭,饅頭的面要發酵,發酵的時間就可以準備饅頭餡,餡有很多種,我家一般都喜歡坐糯米肉丁餡的,青菜肉丁餡的,豆沙餡的,平安菜餡的,還有芝麻餡的。現在想來家裏的饅頭真是香,真好吃,比外面買的包子有嚼勁多了。

二十八左右開始帖對聯和福字,不知幾何起,福字都是倒帖着了。好像以前媽媽解釋倒着帖,就是福到了。現在的對聯一般是買現成的,手寫的少了。記得小時候在家,每年的對聯都是自己寫的,別人一來,爸媽都會對別人炫耀那是我兒寫的對聯,自己好不得意。因此小時候是特盼着過年的,除了好吃好喝外,就是自己的虛榮心會得到極大的滿足。

大年三十這天,基本就是在家做吃的,為晚上的年夜飯準備,殺雞宰羊,煨湯燉肉,涼菜熱菜準備一大桌,晚上一邊看春節聯歡晚會一邊享用。我們家是一大家,每年我們兄弟姐妹都會聚在一起吃團圓飯,都是用一個大圓桌來吃飯,伴着晚會上的相聲小品的哈哈聲,年味氣氛十足。

我們家一般在年夜飯中途的時候就去放煙花爆竹,我們兄妹幾個都會搶着放煙花,點着了放孩子手裏,看誰的煙花放得高,放得遠,好開心。晚上會一直看春節聯歡晚會守歲,等新年鐘聲敲響的時候去放鞭炮,然後我們打牌,爸媽會去準備芝麻桿放在門邊,門檻那兒還會放一根木材。

然後就是吃早點,一般就是棗茶加各色點心,去村裏給長輩拜年。

從八年級開始拎着禮物走親戚,親戚如果多的話,要一直走到十五元宵節才能算結束。

家鄉的風俗作文15

我們家鄉,節日氣息十分濃烈。不管是春節還是清明節、端午節都很隆重。

每年的春節,在大年三十夜,家家户户都要做些室內外的祭祀活動。家裏,要給自家祖宗燒香燒紙,燃放鞭炮;室外要到外公家的祖墳上去祭祀;正月七年級和十五天就去自家的祖墳上去祭祀,都表示對去世的長輩的哀思,還要祈禱祖宗對祭祀人及家人的保佑。

在我們鎮每年春節都要舞龍燈、跳花燈和舞獅子。特別是舞龍燈,近年來越來越時興,正月十三是我鎮的趕集日,鎮政府專門設置獎項,讓幾十條龍龍鳳呈祥,對舞得好的龍燈隊成員實施經濟獎勵。在晚上觀看龍燈更為壯觀,煙花鞭炮濃煙四起,響徹雲霄,觀眾人山人海、滿街遍佈。

關於龍燈,還有一個神奇的傳説——新婚夫婦若是出錢買下“龍寶”放置家中,來年準能生下一個胖小子。你説神不神?

花燈,現在在我們鎮就更加時髦了,很多家庭辦喜事,都要請他們去“坐堂”,新式的老式的花燈舞應有盡有,檔次越來越高。

新年,新結婚的年輕夫婦,一定要到女方孃家去拜年。玩耍幾天後,回家時,每家親戚都要發給新人“紅包”和一些“回篼粑”,決不讓姑爺空手而歸。其他親戚之間為了表示素有往來,也要相互拜年。一般是小輩先給長輩拜年,然後長輩才去給小輩“還禮”。這樣親戚之間的感情聯絡得越來越濃厚。

親戚之間除了春節來往甚密外,要數每年的清明節了。每年的清明節,人們都要買上親紙和炮仗以及禮物到外公家去“掛親”——掛念親人。生的送禮,死的燒紙錢和掛親。這一天,可以説比春節燃放的鞭炮還要多,比春節外出的人也多得多,大人小孩熙熙攘攘、漫山遍野,鞭炮煙花從早晨連續不斷地響到下午七點左右。漫山遍野的墳頭都掛上了白色的`親紙,整個人間悲切沉沉、白濛濛一片。

每年的端午節,也是家鄉的隆重節日。我們家鄉人過端午節、吃粽子很有講究。到端午節這天,男方要帶上禮物去女方家“打端午”,女方則要送給未婚夫新布鞋和一個棕絲斗笠。現在,人們經濟發達了,男方都要給未婚妻買貴重禮品,如高檔服裝,手錶,項鍊什麼的。

吃粽子也有傳説,包粽子的人會在某個或幾個粽子中隱匿小粽子或硬幣,煮熟後看誰能吃到它,吃到的人,端午後會有好運氣。

特別是大端午——五月十五,縣城每年都要到烏江大河舉辦“賽龍舟”,場面十分熱鬧。江面車水馬龍,河邊沙灘上觀眾比比皆是,臨時攤點應接不暇,參賽船隻鑼鼓喧天,吆喝聲連綿不斷、魂牽夢縈……此情此景使人覺得比過春節更勝一籌。

我們家鄉的風土人情你瞭解了?還有很多的鄉情待下次告之,好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