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家鄉的風俗作文15篇

來源:文書谷 2.01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家鄉的風俗作文15篇

家鄉的風俗作文1

春節在全國人的心中佔有崇高的地位。金都人也不例外,金都又有什麼過年的習俗呢?

臘八,既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大雪經常來搗蛋,但人們的心是熾熱的總會感覺不到臘八的冷。一年中的農業展覽會也是在這個天寒地凍的臘八里。展覽會上各形各色,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臘八粥,臘八蒜都是傳統人物了。臘八粥是用八種食材糊糊塗塗煮在鍋中的,臘八這天幾乎沒有一家不喝粥。臘八蒜也是必須要泡的,讓蒜瓣在有糖的醋中遨遊幾天,度過一個又一個的冷天,到年底,它們會在大雪紛飛,天寒地凍中出生。它們不再單薄,脱下白色的外衣,換上翠綠的新襖,並且能讓骨扎更具有濃濃的年的味道。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其實就有一筆濃厚的年味了。當太陽步入西山下,炮杖早已響的忘情了、沒命了。小孩子的嘴在這一天就會收許許多多的美味的糖果,因為今天的習俗本來就要吃糖的。年糕也必不可少。那片金黃燦爛,又軟又糯,入口Q彈,香氣撲鼻的年糕,代表着年年升糕。這位傳統人物可以媲美臘八粥和臘八蒜了。

大年三十,街上的車輛少了,但空寂的街道絲毫解讀不出冷清的氣息,大紅燈籠映照得是一片一片的熱鬧,這便是大年三十該有這樣的味兒。晚上就更不必説了,如果你從天上看,你還會看到一片形形色色得紅,好似在寂靜的原野裏燃起了點點紅彤彤得篝火,金都就這樣被包裹在一片火紅中,熱烈的火紅。過年的日子,燈火晝夜不斷,炮杖點燃了了舊日的悲傷,悲傷像煙一樣蒸融了,歡樂在煙中越來越清晰,一點點沉澱下來。

守歲是跨年夜的重要的儀式,在午夜十二點前是不準睡覺的.,我很喜歡守歲,因為那時可以吃第二頓飯,而且也可以看春晚,春晚上有很多好看的節目,這是多麼有趣的事情啊!有一些地方在晚上穿新襖去拜年。

正月十五,春節的第二個高潮接踵而至,人們的心又歡喜了起來。元宵是一個很好的食物。秧歌也必須要看,偶爾雪也會來湊湊熱鬧,大雪紛飛,四周白茫茫一片,但大雪早被人們熱切的心融化了,有一些人的手都凍紅了,也不當回事,一直在津津有味的看着秧歌。看秧歌隊中的爺爺奶奶們一扭,一折,一回,一躍,一轉,古稀老者,鬚髮皆白,也在這秧歌中煥發了青春的活力。那一輛輛花車是多麼的巨大那隆隆聲時遠時近使人難以分辨出車的遠近。

春節在大笑中走來,又在大笑中走去。當你喜歡上它時,有些人或許正在抓走它讓世人再也見不到它。也許,在春節的最後一天晚上,它陪伴着時光一起悄無聲息的溜走了,溜走的不止時光,還有那份春節的快樂。月光流,時光流,快樂流,春節也在流。

家鄉的風俗作文2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封凍的河面,肅殺的寒冷,炊煙裊裊的村舍。一張大案板,一瓢糯米粉,一盆芝麻餡料,一屋子滿滿的幸福。奶奶樸實的雙手很擅長創造驚喜,她好似掛帥的巾幗英雄穆桂英,彈指之間,變換不斷,那雙手一粘、一翻、一捏,一個個可愛的湯圓便似列陣般,整整齊齊地排成方形。湯圓下鍋啦!雪白的小精靈隨着水温的升高在鍋中蒸騰,昇華,完成了徹底的脱胎換骨。一股香味,隨着朦朧的霧氣氤氲開來,浸潤心田。湯圓滑到了我的碗裏還依舊蠢蠢欲動,在碗裏不停滑動,很是可愛。輕輕咀嚼,芝麻餡緩緩溢出,渾厚的香甜溢滿了每一顆味蕾,好吃到連煮元宵的湯都不能放過。

湯圓的餘味久久沒有消散,夕陽向人間投下最後的驚鴻一瞥,夜幕很快籠罩了下來,此時,已經可以聽見稀疏的煙花聲。天空中,朵朵銀花綻放,五光十色,賞心悦目。煙花雖美,但依然是轉瞬即逝,在漫漫長夜中,它留下了至美的一霎那,看着煙火漸漸與黑夜融為一體,綻放的生命,是希冀或是孤獨?我的眼前景物開始變得模糊,我的思緒流轉到了兒時的元宵節我在老家拿着煙花棒,在灶台點燃後蹦蹦跳跳地衝出家門,彷彿我就是那腳踏風火輪的小哪吒,將煙花高高舉起,我看着飛濺的火精靈,臉上是藏不住的笑容,經不住寒風,我打了一個噴嚏,門內傳出長輩的呼喚,我卻沉浸於這燦爛世界,兒時的快樂是如此的'簡單,心情是如此的單純,一塊偶然間得到的糖果,一碗香甜而温熱的湯圓,一朵絢麗的煙花,都能使我的心情愉悦好久。

夜深了,可元宵節的重頭戲,才剛剛上演。暖暖的月光灑在人間,廣場華燈初上,一片絢爛的燈火。人羣熙熙攘攘,一排搖曳的花燈連成一條長長的金龍,縱橫過喧囂的街頭,與霓虹燈火輝映相接,又在燈謎處結尾,為廣場平添了幾分祥和。燈火闌珊處,歡欣雀躍的稚童爭搶燈謎,拿到謎語後眉頭又皺成一線,苦苦思索後又高高躍起,眉開眼笑地跑向燈謎處。看向廣場的中心,很多人放飛了孔明燈,一盞,兩盞,點點微光,匯成星河,元宵節的一盞盞明燈,將夜空盡染,帶走的是不幸與悲涼,迎接的是美好與希望。

一聲,兩聲,幾朵銀花在空中綻放,成團成簇的煙火倏然綻放,漆黑夜空,瞬間被錦繡上了無邊的芳華。沒有什麼可以阻止明天的到來,良辰美景終會消逝如風,五更鐘動笙歌散,十里月明燈火稀。煙花,用短暫的美麗完成了其一生的使命照亮人間。耳邊似乎傳來了呢喃聲。

抱怨人世間的黑暗,我們就要更加努力的發光,以自身,温暖無邊的黑暗。

家鄉的風俗作文3

“年二十八,打餈粑。”在四川的家鄉,流傳着打餈粑的傳統習俗。每當臘月二十八那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一起打餈粑,那是一派祥和、其樂融融的景象。小孩子們都知道,一做餈粑就快要過年了。

去年,我和父母一起到四川的奶奶家過年,親眼目睹了打餈粑的全過程。

説起打餈粑呀,它的製作工序相當的繁瑣。前一天晚上,爺爺把糯米用水泡好。第二天早上,把泡得脹鼓鼓的糯米端上桌來,倒進蒸鍋裏來蒸。我們則把事先準備好的石盆、木棒拿出來,擺在門外。等屋子裏飄滿米香時,糯米就粒粒熟透了。把火關掉,把糯米倒入石盆。爸爸和大伯操起兩根木棒,往裏面使勁一搗,還喊起了號子。

爸爸他們越打越有勁,一起一落,彷彿在演奏一支富有節奏且歡樂流暢的樂曲。那錘子在爸爸手中得心應手,猶如金箍棒在齊天大聖手中舞動,毛筆在王羲之手中揮灑自如,不久,原本縫隙較大的糯米漸漸融為了一團。就這樣糯米漸漸成了糊狀。剛開始搗還挺輕鬆,後來,糯米不是顆粒了,十分粘手。一搗下去,就沾着不放。必須搗一下,就沾點水才行。不一會兒,爸爸他們就滿頭大汗了。看着爸爸他們幹得熱火朝天,我的心也有些癢癢了,於是我跟爸爸説:“讓我來試一試,行嗎?”爸爸氣喘吁吁地説:“你行嗎?”“爸爸,別小瞧人,你就讓我試一試吧。”爸爸把木棍遞給了我。天啊,太重了吧!拿都拿不動,怎麼辦呀?剛剛在爸爸面前誇下海口,不能臨陣脱逃吧。於是我使出了渾身解數,才勉強地打了一下,就感覺體力不支了,我默默地在心裏給自己鼓勁,一下,兩下,三下……就這樣,我、爸爸、大伯、爺爺,表姐,姑父,一個一個輪着幹,如此交替、重複,充分顯示出了集體的力量。大家雖然累,卻很開心。好不容易幹完了,我們都已精疲力盡,汗流浹背,坐在凳子上一動也不想動。

接着,媽媽把打好的麪糰放在竹篩上,上面鋪了一層面粉。媽媽把麪糰扭成條狀,不時揪下一團,我們則把麪糰做成餈粑。先在手掌心滾成球形,再用手一壓,又用大指拇按住中心,順着中心一邊按一邊轉,不一會兒,就做好了一個。大家忙得不亦樂乎。終於餈粑出爐了,我急忙搶了一個,咬了一口,真是香甜可口呀。如果再蘸到用紅糖熬成的'汁水裏,簡直是人間極品。

我們全家人圍坐在一起開心地吃着餈粑,媽媽問我:“你知道,我們為什麼要打餈粑嗎?”

我搖了搖頭。

“吃餈粑起源於20xx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是人們為紀念楚國大將伍子胥而流傳至今的傳統習俗。餈粑是一種信物,聖潔的食品。打餈粑,吃餈粑即喻示家家團圓、吉祥如意。”媽媽一邊吃,一邊笑着説。

“年二十八,打餈粑“。吃着美味的餈粑,聽着孩童的笑聲,感受着節日的氣氛,思考着流傳幾千年的傳統習俗。心想:正是我國這歷史悠久的民族傳統文化,才造就了餈粑這等美食啊。我們一定要繼續把它傳承下去。家鄉的習俗,真好!

家鄉的風俗作文4

“包餃子了!包餃子了!”正呼呼大睡的我被媽媽的河東獅吼震醒了,我晃晃頭把被子一推,穿上外套,屁顛屁顛跟了過去。春節包餃子是我家雷打不動的習俗呢!

為什麼春節要包餃子呢?我在網上一搜,原來女媧摶土造成人時,正值春節,天寒地凍,黃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凍掉,女媧左思右想用細線把耳朵拴住,另一端放在人的嘴裏咬着,老百姓為了紀念女媧的豐功偉績,就用面捏成耳朵的形狀,內包有餡,用嘴咬吃,哦,原來與女媧造人有關呀。

我像發了狂的野馬闖入餐廳,定睛一看,大家都包了好幾十個了!我心急火燎,連忙坐在一把椅子上,順手扯下一片餃子皮兒,用手捧住,又用另一隻手抓起勺子,挖了一點點餡兒,小心翼翼地放在餃子皮兒上,對摺着卷後,捏緊餃子的邊緣。哼,我包的餃子一定能比過西施!可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我仔細一看,差點頭暈眼花跌倒在地,這哪是個餃子呀,如此瘦弱,叫小白魚還差不多,我怎會甘願服輸?開始包第二個餃子,我又拿起一張皮兒,吃一塹長一智,上一次的錯誤我絕不會犯了!我挖了滿滿一大勺餃子餡兒,倒在皮的中心,如法炮製,我開始端詳第二個戰利品,又眼冒金星,這個餃子倒不瘦,可又太胖了,它得上了肥胖症,像個豬八戒趴在桌子上,我無顏見江東父老啊!

但我並非西楚霸王,只好厚着臉皮去包第三個餃子,這次我吸取教訓,挖了半勺餃子餡,一絲不苟地包了起來。佛祖保佑啊,可以再一再二,不可再三再四,這次千萬要成功呀,老天爺終於開恩了,我仔細一看,它不胖不瘦,帶着漂亮的花紋,像一位穿着長裙的少女。可我的意忘形,一不留神,金星就如一道流星一般飛奔而來,縱身一躍,説時遲那是快,它叼着餃子在空中做了一個完美的.180度轉身,拔腿就跑,等我反應過來時,它已與餃子一起無影無蹤,我火冒三丈,卻又無可奈何。嗚嗚嗚,寶寶好倒黴。

包完餃子,我與爸爸一起煮餃子,不一會兒水就燒開了,我們把餃子一煮,一股濃香撲鼻而來,我的神思都恍惚了,剛剛的倒黴,窗外的鞭炮聲,客廳的談笑聲都遠去了,只有這濃濃的香氣……開飯了,我連忙坐好,夾起一個餃子,輕輕咬了一口,頓時目瞪口呆,肉汁的鮮香與麪食的順滑進入我的味蕾,讓我好像身處仙境,渾身上下舒服極了。嚥下去,我感到身體裏好像多了一個小太陽,一股暖意四處流淌,讓我感到暖和和的,我也顧不着燙了,三口兩口把餃子吃了個精光,真是“此物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嘗”呀!

餃子,新鮮美味;餃子,滋補祛寒。在熱鬧喜慶的春節裏,它讓百姓們齊聲讚歎:“好吃不過餃子!”

家鄉的風俗作文5

每逢除夕的下午,我便沉浸在一片其樂融融中;每逢除夕的晚上,我便沉溺於餃子的飄香中;每逢除夕的深夜,我便沐浴在人間煙火中……家鄉的除夕,沒有城市的繁華喧囂,卻處處飽含着樸素的靜好祥和。

除夕的下午,可謂是這個洛陽小縣城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街巷上,老舊得有些落魄的白牆黑瓦被紅紅的對聯所裝飾;超市裏、肉鋪那兒,總是排着長隊;細細一聽每家院子裏,總是傳來七大姑八大姨的一嗓子。外婆把幾斤重的餃子肉餡放進鐵缸子裏,一股腦兒放上許多豆瓣醬,撒上幾把佐料,不僅要放葱,還要放蒜,嫌味兒還不夠重,再把堆成小山似的姜混進去。這可不只是洛陽人的口味重,其實也是他們與眾不同的豪邁,就和流經洛陽的黃河一樣,他們並不清澈見底,混雜着泥土黃沙,但也是這紅塵中的煙火紛亂、魚龍混雜讓他們有了獨一無二的豪爽、包容與開放。

餡料已做好,廚房裏的濃郁的香味再也困不住,整個院子都是香味。把一大袋麪粉倒進另一個大鐵缸,放入適量温水,直接下手,把面柔和成型,一大盆軟軟的、糯糯的`面就展現在眼前,隨之而來的是一股醇厚的面香。麪糰白得像瓷,兩種香味在空氣中相擁相撞,最樸素的食材,在鄉里人手中跟變戲法一樣,用手一揉,就成功詮釋了什麼是色香味俱全。

要説什麼最有技術含量,那就是包餃子了。因為要做夠一家人吃的,所以外婆通常都要找好幾個幫手哩!一個小廚房,黑壓壓的擠了五六個人,跟上街趕集似的,每個人邊包餃子,邊聊天,咋咋呼呼,好不熱鬧。外婆把一大缸子的餡料分了家,放到三個大碗裏,做成了蘿蔔餡的、韭菜餡的、蝦仁餡的;外公在用擀麪杖擀餃子皮,每一塊麪皮都是又大又薄;媽媽、大姨二姨都在包餃子,挑起餡放在餃子皮中間,還不忘撈一勺辣子油,手指一動,餡與餃子皮相融合,麪皮變得有了顏色,就像一位隱士,落入凡塵,就體會到了人間疾苦,也嚐到了甘甜。也是同理,再不近人情的異鄉客,來到這個小城鎮,也會沉浸在那紅紅火火的辣椒油的香味中,被它如火般的熱情俘虜了真心,你一定會深深地愛上這煙火人間。經歷了寒風的人,總喜歡這樣的光明熾熱。

冒着白煙的一盤盤餃子端上了桌,輕輕一吹,一咬,一咽,那種美味,迎合着白煙裊裊,恐怕是分不清夢境與現實,但味蕾感受到的滿足卻是肯定的答案——這是真實,要相信餃子的美味,人間的美好。

除夕的最後一刻,也是壓軸之時。提前來到房頂上,看到的是黑夜作幕布,萬家燈火為點綴的喧囂人間。最後的一秒,煙花在空中接二連三地綻放,五彩斑斕。即使一片漆黑,也仍會有每家的燈火充數,和煙火照亮這個小城鎮,把黑夜充作白天。

生活依舊如此循環,除夕的白天依然忙碌,夜晚仍舊明亮。月亮與落霞親吻,來到人間漫步,得以見證這個小城鎮豪放、熾熱、温暖的除夕。我便如此淪陷於家鄉的除夕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6

又逢一年七月七,天上的雲彩也格外綺麗,佈滿了老南京的天空。都説七夕這天要觀巧雲,我在小院裏漫步,看漫天晚霞。

“巧妹巧妹,我們來做巧果了!”

“來了,來了!”我答應着,臉上是藏不住的喜悦。在我們南京,每逢七夕,家家都要做乞巧果子,俗稱巧果。人們説做了果子的人,心靈手巧;吃了果子的人,聰明無雙。我跑進堂屋裏,食材已備好,滿屋面粉的香味。

個個雪白的麪糰,孃親早已備好。這可有講究,麪糰好不好,全憑主人揉的多有力,多長久。顏色越白,做出的巧果越美味。

作為南京小厭蛋頭(小孩子),壓巧餅這種活兒我很是熟練。在可愛的花葉模具裏灑上薄薄的一層面粉,輕輕抹開。我小心地把一個個小麪糰按進裏面,用力壓緊。多出來的麪皮,用剪子剪掉,保證造型的'美觀。白白的小糰子卧在磨具裏,乖巧温順。可別被它們的模樣騙住了,這些小傢伙們頑固着呢。

麪糰變硬,大家都磕巧果了。我拿着模具,輕輕地請小糰子下來。它們傲嬌不理,我不由得大力往桌上磕。小傢伙們仍舊頑皮,不肯下來。我無可奈何,只好請孃親大人出馬。孃親在一邊看着可樂了,倒騰幾下,就把果子磕出來了。我把果子放入烤箱,就衝出屋子,趕着賞最後一抹晚霞。街坊裏炊煙四起,晃晃悠悠連着大團大團的彩雲,常言道“雲出無心”,倒也自在,似仙女翩翩的裙。

不到一刻,巧果的香味在院裏散開。我自然高興,要來一個透明的紗袋,裝上大把大把的巧果,趕着送巧和討巧。送巧和討巧就是街坊鄰居互贈巧果和糖果,互贈巧意。

叫上幾個小夥伴,小厭蛋頭們在小巷裏跑開了。此時已入夜,暮色長空温柔地裹着南京,有了絲絲涼意。我們一户一户串門,不多久,袋裏就裝滿了琳琅滿目的各色果子。你瞧,趙奶奶家是中國結式的,温四孃家是蝴蝶結式的……夏夜的風,把温熱的果子吹得恰好,隨意夾起一個,香酥在嘴裏一點點融化,清涼也在身邊散開。

夜已經深了,我們都還不想睡,半卧在竹躺椅上,看天階夜色。墨色的天空星光燦爛,羣星中一條光帶時隱時現,那便是銀河。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螢火蟲星星點點,與遠處銀河相疊,像牛郎織女一般。我央求阿婆再講講牛郎織女的故事。阿婆説:“很久很久以前……”故事從古老的歲月走來,穿過深深的夜色,來到我的耳畔:

“然後呢?”“然後呢?”我不斷地問着。

阿婆不緊不慢地説着,雖然在書上讀過這個故事,但是,在七夕的星空下聽這個故事,別有一番久遠的神韻。

聽着聽着,耳邊恍惚有玉石之聲,是星星,還是牛郎織女呢?

家鄉的風俗作文7

俗話説:“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離家三裏遠別是一鄉風”。我們的祖國富裕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我們靈台也不例外,比如説我們靈台的一些人或物:靈台宮燈、靈台香包、靈台剪紙、靈台根雕、靈台泥塑、靈台刺繡、靈台碑林、靈台民間社火等等,現在就讓我為您講講吧!

先説説我們的靈台宮燈吧,靈台宮燈起源於明代,宮燈又稱宮廷花燈,是中國彩燈中富有特色的漢民族傳統手工藝品之一。宮燈起初流傳在富貴人家,通常在美好而歡樂的節日或喜慶的日子將宮燈掛在房檐角上點燃。明清後,民間藝人不斷探索改進,隨着工業水平的不斷提高,由木材到竹子再到鐵絲為主要製作材料,工藝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還有些民間藝人突發奇想,用宮燈代表各種小動物,樣式繁多,造型美觀,新穎別緻,又栩栩如生的動物燈,有富有時代氣息的廣告燈,有色彩鮮豔的孔雀燈。因此,靈台宮燈成為一種獨特的民間工藝,在周邊地區開始流傳。

接下來要説的就是我們的`靈台香包,古稱香囊,其意藴是祝福老人長命百歲、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小孩戴上可以保佑平安,父母還在香囊裏面放入中藥,為小孩來年不生病。在端午節的前幾天你會看到,耗子們的脖子上,大街小巷裏,在老奶奶的手推車上,在偏遠的小鄉村……到處都可以看到香包那鮮豔美麗,栩栩如生的造型,香包以他那特有的風韻活躍的人們的生活中。他不僅表達了思想、敬仰、也揭示人性慾望的民俗。

再要説的就是我們靈台的著名人物皇甫謐。皇甫謐幼名靜,字士安,自號玄晏先生,安定郡朝那縣(今甘肅省靈台縣)人,後徒居新安(今河南新安縣)一王國,西晉時期學者、醫學家、史學、東漢將皇甫嵩曾孫。他一生以著述為業後得風痺疾,猶手不釋卷。提起皇甫謐人們就會想到他編撰的《鍼灸甲乙經》。其實,除此之外,他還編撰了《歷代帝王世紀》《高士傳》等書。他一生以著述為業。在醫學史和文學史上都負有盛名。其實他還改過各種醫學著作,是中國歷史上特別有名的醫學家。

最後要説的就是我們靈台的民間社火了,社火是一種大型的民間文化活動,是家鄉人慶祝春節的活動之一,更是一種傳承已久的家鄉風俗。若要説春節是一年最熱鬧最喜慶的日子,那麼社火更是給春節增添了一抹濃重的古韻和紅火。社火一般在七年級到正月十五之間舉行。當大街小巷想起鑼鼓銅鈸聲,人們就知道社火來了,他們臉上畫着各種不同的臉譜,和京劇的臉譜十分相似,身着華麗的戲服,手拿棍劍刀叉等道具,踏着戲文的誦唱節奏,圍着場地走圈。他們腳踩兩米高的木棍(也叫高蹺),如履平地,真是讓人佩服啊!如果你仔細聆聽戲文,就會發現戲文和他們的服裝道具是相配的。

在中國,數不勝數的特色風俗,各有千秋,讓我們一起好好傳承、保護、尊重傳統文化的結晶,呵護這個温暖、智慧、有根的大家庭—靈台。

家鄉的風俗作文8

母親的家鄉在鍾祥,那麼鍾祥也算是我的另一個家鄉了。

按照鍾祥的叫法,春節,叫過大年,而元宵,則叫做過小年。

要説過年的氛圍,城區也許感覺不到什麼,要想真正體驗,還得去鄉村田野間看看,領略保存下來的年的原汁原味。

相對於城裏,這兒過年似乎着急一些:剛進入臘月,便能隔三差五地聽見殺豬聲。殺豬的是鄉親們用少許的煙和錢請來的,他們通常以此為生,鄉親們叫他們“殺豬佬”。“殺豬佬”一般由三至四人組成,自帶工具和一個大桶。一到臘月,便挨家挨户地幫人殺豬。

到了臘月二十,要過年的氣氛就更濃了。雖然是一年最冷的時候,可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們並不因為寒冷而減少過年與迎春的熱情。

進入臘月二十以後,人們便緊鑼密鼓地開始準備年貨。吃的方面當然是最重要的。春節必備菜,如蟠龍菜、魚、蒸肉、香腸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當然還有瓜果:臍橙、蘋果、蘆柑……更是數不勝數;值得一提的',是鍾祥的傳統點心:交切(芝麻糖)、酥糖、金麻果……到了年三十兒,親朋好友聚在一起,主人拿出這些,直看得小孩口水流!

從臘月二十起,街上的貨攤子就多了——賣春聯的、賣年畫的、賣祭祀用品的等等都只會在這時出來。

到了臘月二十五、六,炒花生、炒蠶豆的時候到了。是需要用乾燥的河沙炒的,但二十七到二十九是忌做這些的,民間有“七不炒,八不鬧,九號炒了惹強盜”的説法。

二十七、二十八是做包子、蟠龍菜的時候。所謂包子也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包子,是沒有餡兒的,説白了就是“包子的外形,饅頭的內心”。而蟠龍菜的工藝太過複雜,現在人們基本買現成的了。

到了二十九,家裏的長輩便不再準備,等着在外拼搏的孩子們回到家的港灣。

年三十兒,大人們會去先輩的墳上燒幾柱香,放幾掛鞭,稱上墳,以表達對先輩的懷念。外婆也常跟我和弟弟説,這是在請祖宗們過年。但現在為了低碳環保,放鞭炮的也就少了些。

到了下午,準備年夜飯時,是一片温馨祥和。婦女們在廚房準備饕餮盛宴,而男人們則張羅着貼春聯,小孩們則坐在沙發上,對着取暖器,吃着、喝着、笑着、鬧着。好一片其樂融融!

紅燭和香點燃了!當家的燒着紙錢,口中唸唸有詞。等放了鞭炮,便可開始大飽口福。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什麼人睡覺,都要守歲。

正月七年級開始拜年。鍾祥有“七年級拜父母,八年級走丈母”之説。九年級之後,則根據親戚的遠近,依次拜年。當然,這是小孩們最高興的時候,因為他們的紅包是大人們免不了的。

元宵,是鍾祥人民的小年,這是新年的又一個高潮。這天會有許多煙花盛宴,並有觀花燈、猜燈謎、舞龍等節目。街上人們摩肩接踵,往日再冷清的街道也是車水馬龍。人們無不沉浸在節日的喜悦之中。

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學生陸陸續續地返校,大人們又照常做事。“一年之計在於春”,喜慶的新年和春姑娘攜手。新的一年,在火紅的“福”中,在碧根的嫩芽裏,美麗地綻放……

家鄉的風俗作文9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上海人,上海人偏愛甜食是出了名的。在我的家鄉,每年農曆九月初九就有吃重陽糕的風俗。每當提起重陽糕,我自然會聯想到重陽節以及王維的那首詩——“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就是以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為背景,寫出了遊子的思鄉之情。

據記載,吃重陽糕的習俗源自於唐朝並一直沿襲至今。傳説九月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更祝曰:“願兒百事俱高。”這便是古人九月做糕之意。明朝的狀元康海曾用糕來慶祝自己中了狀元。

對於小孩子而言,美食的誘惑力自然是無法抗拒的,更何況是甜食。農曆九月初九這一天,長輩們忙碌地準備着製作重陽糕的食材:糯米粉,米粉,玉米粉,白糖,各種乾果等。我也蠢蠢欲動,準備屆時敞開肚子大吃一頓。望着擺在桌上的各色的果仁,饞蟲便被勾了起來。

可是製作重陽糕偏偏是一項耗時耗力的活兒,我實在等不及了,便也來幫忙一起和麪。兩隻小手上沾滿了白色的糯米粉和米粉,粘粘的甩都甩不掉,可還是照樣賣力地揉捏着,彷彿要把這和諧歡愉及祝福也一同揉進麪糰裏。可是,媽媽卻每每對我説:“快去玩吧,別把粉弄得一身都是。”我聽到這話,便匆忙跑到鏡子跟前,望着鏡子裏一頭一臉一手的白色,對着鏡子扮起了鬼臉。

玩了一陣子,又來看看做糕的進度,此時我發現白色的糕胚被裝進了模具裏,最下層的`是白色,中間夾着一層紅色的豆沙,最上面的那層似乎最吸引人:有紅色的大棗,金黃色的板栗,綠色的果脯,還有淺黃色的核桃仁,光是看這顏色就使人直嚥唾沫。

過不了多久,就聞到了從廚房裏飄出的陣陣香味,我就知道已經在蒸糕了,不多會兒就能把它裝進餓得咕咕叫的肚子裏,心裏不斷盤算着到底要吃幾塊。重陽糕終於出籠了,冒着陣陣的白氣,夾雜着果仁的香味,我恨不得爬上桌來,把肚裏的饞蟲給壓下去,再也顧不得媽媽在一旁的勸阻,挑了一塊果仁多的,對着它狠狠地咬了一大口,燙得直吐舌頭,呼呼地往外吹氣。

“別淨顧着自己吃,快給外公送一塊去。”我趕緊奔向外公的房間:“外公,外公,快來吃重陽糕吧,我今天也一起參與做糕了,您快來嚐嚐好不好吃。”

傳承至今,重陽節又添加了敬老的內涵。在這一天,全家圍坐在一起品嚐着這充滿美好祝福的重陽糕,小輩們往往會為長輩們做一件事,以表示自己對長輩的一片孝心,這也非常符合我們民族尊老、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

或許我們應當珍惜和牢記這份經歷了幾千年的華夏曆史文明的產物,因為這是專屬於我們炎黃子孫的驕傲與榮耀。

家鄉的風俗作文10

我們家鄉,節日氣息十分濃烈。不管是春節還是清明節、端午節都很隆重。

每年的春節,在大年三十夜,家家户户都要做些室內外的祭祀活動。家裏,要給自家祖宗燒香燒紙,燃放鞭炮;室外要到外公家的祖墳上去祭祀;正月七年級和十五天就去自家的祖墳上去祭祀,都表示對去世的長輩的哀思,還要祈禱祖宗對祭祀人及家人的.保佑。

在我們鎮每年春節都要舞龍燈、跳花燈和舞獅子。特別是舞龍燈,近年來越來越時興,正月十三是我鎮的趕集日,鎮政府專門設置獎項,讓幾十條龍龍鳳呈祥,對舞得好的龍燈隊成員實施經濟獎勵。在晚上觀看龍燈更為壯觀,煙花鞭炮濃煙四起,響徹雲霄,觀眾人山人海、滿街遍佈。

關於龍燈,還有一個神奇的傳説——新婚夫婦若是出錢買下“龍寶”放置家中,來年準能生下一個胖小子。你説神不神?

花燈,現在在我們鎮就更加時髦了,很多家庭辦喜事,都要請他們去“坐堂”,新式的老式的花燈舞應有盡有,檔次越來越高。

新年,新結婚的年輕夫婦,一定要到女方孃家去拜年。玩耍幾天後,回家時,每家親戚都要發給新人“紅包”和一些“回篼粑”,決不讓姑爺空手而歸。其他親戚之間為了表示素有往來,也要相互拜年。一般是小輩先給長輩拜年,然後長輩才去給小輩“還禮”。這樣親戚之間的感情聯絡得越來越濃厚。

親戚之間除了春節來往甚密外,要數每年的清明節了。每年的清明節,人們都要買上親紙和炮仗以及禮物到外公家去“掛親”——掛念親人。生的送禮,死的燒紙錢和掛親。這一天,可以説比春節燃放的鞭炮還要多,比春節外出的人也多得多,大人小孩熙熙攘攘、漫山遍野,鞭炮煙花從早晨連續不斷地響到下午七點左右。漫山遍野的墳頭都掛上了白色的親紙,整個人間悲切沉沉、白濛濛一片。

每年的端午節,也是家鄉的隆重節日。我們家鄉人過端午節、吃粽子很有講究。到端午節這天,男方要帶上禮物去女方家“打端午”,女方則要送給未婚夫新布鞋和一個棕絲斗笠。現在,人們經濟發達了,男方都要給未婚妻買貴重禮品,如高檔服裝,手錶,項鍊什麼的。

吃粽子也有傳説,包粽子的人會在某個或幾個粽子中隱匿小粽子或硬幣,煮熟後看誰能吃到它,吃到的人,端午後會有好運氣。

特別是大端午——五月十五,縣城每年都要到烏江大河舉辦“賽龍舟”,場面十分熱鬧。江面車水馬龍,河邊沙灘上觀眾比比皆是,臨時攤點應接不暇,參賽船隻鑼鼓喧天,吆喝聲連綿不斷、魂牽夢縈……此情此景使人覺得比過春節更勝一籌。

我們家鄉的風土人情你瞭解了?還有很多的鄉情待下次告之,好嗎?

家鄉的風俗作文11

“十五的湯圓圓又甜嘿――十五的人兒樂開花喲――十五的獅舞唱又跳嘿――十五的燈會人山海喲――”

傍晚,在大地被照得金光燦爛時,老街上的小店紛紛張燈結綵,緊鑼密鼓地為元宵節的到來作最後的打算,該擺的擺好,該掛的掛好,迎着喧雜聲歡笑聲,走進老街,撲面而來的是久違的馬橋味道。

你瞧,老街各店鋪內井然有序地掛着盞盞燈籠,形色各異,紙糊的布藝的玻璃的,赤紅的金橙的墨綠的,兔子燈荷花燈宮廷燈,應有盡有;往前走幾步,湯圓店的濃煙便會熱情迎接你,混着湯圓的香甜店內的喧嚷聲一起飄在街上,升騰上天;一時間,人潮漸漸湧動起來了……

這時,不遠處傳來“嘿―吼―嘿―吼”的歡呼聲,在人羣的掩映下,隱約看見像是一班人馬正在舞獅哩!各種明豔的顏色快速交織着,我也看不分明,但它就像一塊磁鐵吸引我過去。走近了,只見圍着欣賞的人羣裏一層外一層,便只能踮起腳伸長了脖子,抬着頭不斷地張望着,看清了――是家鄉的特色“手獅舞”。

仔細觀察那隊人馬,表演隊員們腳下踩着一致的步伐,兩腿有力地踢抬,身體隨動作前後扭轉,極為輕盈;雙手緊握舞棍,用力甩動着獅身,將獅身上的布墜甩得搖搖作擺,珠寶裝飾物叮咚作響。據我所知,這些獅舞的表演風格可分為文獅武獅和看獅三種,今天出演的是文獅,這類表演動作緩慢穩健,幅度較小,自然靈便,毛髮顫抖飄拂,活脱的姿態像是在為觀眾祝福與人們嬉戲。“文獅”頂適合行街表演,而“武獅”就有所不同了,它動作幅度大,速度快,有氣勢,以翻騰跌滾撲動作為主,適宜廣場表演。“看獅”又稱太獅,表演時獅身內燃燭光,夜裏表演時小獅圍着大獅魚貫穿梭,雲飄獅躍,人隨燈轉,遊覽嬉戲。

近處,手獅舞悄無聲息地到了尾聲,卻帶動起了整個老街,整個馬橋的元宵節奏;遠處,各個小鋪都擠滿了人,湯圓店更?a href='http://www。fanwenvip。com/aihao/qiaopai/' target='_blank'>橋牌鵒艘惶醭ち?2碌潑鍘⒐業屏?⒊藴澇病⒖詞ㄎ瑁?凳敲β擔?梢膊環δ諦牡南蒼謾U?怯辛蘇廡┮淮??舜?邢呂吹姆縊?a href='http://www。fanwenvip。com/news/wenhua/' target='_blank'>文化,才讓人們把節日過得開心充實,讓節日變得更有意義了。所以,我們現代人更應該接好這個文化傳承的.擔子,在保護文化的同時爭取發揚與支持文化的發展,留住傳統文化的美好光景。

“十五的湯圓圓又甜嘿――十五的人兒樂開花喲――十五的獅舞唱又跳嘿――十五的燈會人山海喲――”

元宵夜的燈籠亮起來了,元宵節的氣温升騰起來了,連塵土都是別樣的味道,一切都是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風俗作文12

黃海之濱,蘇北平原,有一座鹽城。那裏歷史悠久,盛產海鹽,因此得名鹽城,我的老家就在那裏。要説鹽城過年的風俗真是不少,除了貼對聯、貼福字、放煙花,還有那年夜飯上的一道食品,就與眾不同。

記得那年,回老家過春節,我剛記事。爺爺奶奶高興得合不攏嘴,邀請很多親戚朋友到家,一起吃團圓飯。上菜了!紅燒肉、燉魚、烤蝦、炒青菜……嗬!不一會兒就擺滿了一大桌。還有一道菜!我靜靜地等着,只見奶奶端上來一大盤熱氣騰騰的大饅頭。我奇怪地問奶奶:“為什麼上饅頭呀?”奶奶笑着説:“咱們蘇北有個傳統,過年蒸饅頭,象徵新的一年蒸蒸日上,飛黃騰達!”啊!原來如此。我看見在座的賓客都在吃饅頭,我也趕緊拿了一個吃起來。大饅頭又白又軟,真香啊!這是我第一次聽説蘇北年夜飯要吃大饅頭!

在印象中,我和奶奶做過一次大饅頭。那年,回老家過春節,我已上國小了。農曆臘月二十九的早晨,奶奶帶着我來到石磨邊,一起來磨麥子。只見奶奶把半袋小麥,一股腦兒倒進石磨頂上的小孔裏面,然後開始推石磨。不一會兒,我就看見從石磨的出口,湧出了白花花的麪粉。奶奶看了我一眼,説道:“大品啊,快來幫奶奶磨麥子啊!”我趕緊小跑過去,與奶奶一起推起小磨來。很快,我就累得筋疲力盡,可是小麥還沒磨完。奶奶看見我的樣子,笑了:“大品啊,你累了就休息會兒吧。”當時,我很想休息一會兒,可是看到奶奶累得滿頭大汗,實在不好意思停下,於是回答:“奶奶,不用,我還好,我們繼續吧!”奶奶誇獎我:“好孩子,真能幹!”

大約一小時後,我們終於把小麥磨完了。奶奶將磨好的`麪粉裝進袋子裏,捆緊袋口,準備離開。我趕緊接過麪粉袋,扛在身上,跟在奶奶後面。回到家,奶奶將麪粉倒在盆裏,用涼水和成麪糊,然後倒在面板上,使勁地將麪糊揉成麪糰,再放進一個大盆裏。我見奶奶沒有做饅頭,好奇地問;“奶奶,為什麼不做饅頭啊?”奶奶回答:“現在需要醒面,否則蒸出來的就是面坨,不是饅頭了!”我恍然大悟:“哦,就是讓麪糰發酵呀!那我有一個法寶——發酵粉。”説着,我找出媽媽帶來的一袋發酵粉,遞給奶奶。奶奶看了一下説明,拿出一些發酵粉撒到麪糰上,重新揉了一遍麪糰,在盆口鋪了一層薄薄的布,對我説:“好了,晚上,我們就可以做饅頭吃了!”

傍晚,奶奶掀開盆上的布:“乖乖,發酵粉的效果真的厲害啊!這麪糰發得足足比原來大了一倍!現在可以開始做饅頭了。”奶奶先把麪糰分成小份,然後再把每一小份揉成球,放在面板上。我也學着奶奶的樣子,一起揉饅頭。最後,將饅頭裝在籠屜放進鍋裏,點火蒸起來。這是我第一次學習磨面、蒸饅頭。

每次年夜飯,奶奶都把白饅頭擺在桌子中心,其他菜品圍繞着饅頭,形成“一朵花”。可見,傳統的白饅頭,是永遠的C位擺台。大饅頭平淡無奇,且又樸實無華,但是人人都愛吃,人人爭着吃。過年蒸饅頭,日子蒸蒸日上有奔頭!原來,蒸饅頭有如此美好的寓意啊!

家鄉的風俗作文13

除夕,在中國,是一年中紅火的日子、熱鬧的日子、團圓的日子。這麼重要的日子,在不同的地方,卻有很多同樣的風俗:貼對聯、放鞭炮、吃年夜飯……而我的家鄉東北吉林,除夕風俗亦有些不同。

今年除夕,我和爸爸、媽媽帶着禮物,早早地乘車趕回家鄉,爺爺、奶奶也早早地就在大門口等候。一陣問候之後,我們一家人就開始準備過年了。貼對聯,每年必不可少。爺爺拿出早就準備好的對聯,讓我幫忙貼好。而我最感興趣的是貼窗花,這是我們家鄉特有的風俗。“爺爺,貼窗花嗎?”我着急地問爺爺。“當然,你看,都準備好了,在桌子上呢!”爺爺的目光轉向桌子。

我走近一看,果然,桌子上已在擺滿了窗花。啊!太漂亮了!有傳統的鯉魚送福、金玉滿堂、喜鵲登梅,還有應時的牛年窗花,金牛送福、牛年大吉、牛年好運……爺爺指着一副精美的窗花,認真地説:“孫女,這是專門給你貼的!”我仔細一看,嗬!一頭小牛抬着頭,豎起牛角,奮起牛蹄,威風凜凜,真是“牛氣沖天”!且不説那工藝有多精美,只看寓意,就足以令人振奮!我笑着拍手叫好!我和爺爺一起貼好了窗花,陽光照在紅色的窗花上,鮮豔得喜人,火紅得耀眼。整個屋子裏,立刻洋溢着一種過年的氣氛。

貼完窗花,爺爺在自我欣賞着窗花,我跑到廚房,和奶奶、媽媽一起忙活年夜飯,當然少不了包餃子。其實,我早就學會包餃子了,只不過比起奶奶包的餃子,我還差一點兒。奶奶包的餃子一個個很“精神”,而我包的餃子有的.都“趴下”了。媽媽笑我,我不好意思地撓撓頭,結果又搞了一頭面粉……年夜飯上桌了,有紅燒肉、燉鯉魚、烤大蝦,還有新鮮的蔬菜……然後是美味的餃子。一家人推杯換盞,談笑風生,新年的祝福、新年的企盼,盡在其中。

年夜飯之後,家家户户的小孩子都跑出來了。有認識的,也有不認識的。我們一起在外面滾雪球、打雪仗、堆雪人。我們拿來好多鞭炮煙花,躲得遠遠兒的,看着大人們放。雖然我們躲得遠遠兒的,但是眼睛卻直勾勾地盯着煙花,生怕一眨眼的功夫,美麗的煙花就消失了。那煙花一個一個飛向天空,然後在半空中綻放,好似孔雀開屏,宛如天女散花,又像一把把五彩繽紛的花傘……我們小孩子最喜歡玩“仙女棒”了,那是一種拿在手裏玩的小煙花。點燃之後,就像許多“螢火蟲”在飛舞,還可以甩出各種各樣的圖案。我們滿院子地跑着、跳着、鬧着、叫着,無數的“螢火蟲”跟在我們的身邊,映照着我們的笑臉。

在家鄉的除夕夜中,在我們的歡笑聲中,在響亮的鞭炮聲中,在熱情的祝福聲中,充滿希望的新的一年向我們走來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14

生長於日新月異的國際大都市上海父母兒時經歷過的民俗日益淡化,但唯一雷打不動的就是一到當季大閘蟹當季上市,我們全家就會隨着浩浩蕩蕩的品蟹大軍自駕前往周邊,一邊品美食,一邊賞秋景。

從我記事起,我們家的秋遊中,吃蟹就是一個保留項目。去年我們全家自駕去陽澄湖蓮花島,那肯定是要大吃一頓的。掰開那黃澄澄的信,誘人的香味撲面而來,讓人恨不得把蟹啃的連殼都不剩,掰開到黃澄澄的腿,猛地一縮,整段腿肉在咀嚼中留下滿足與快感,煩惱與憂愁都從腦中散去。品蟹之後,離開蟹莊,賞着湖景,踩着落葉,一邊散步,一邊享受家人團聚欣賞美景所帶來的樂趣。

品蟹後閒聊時聽外公説,我的家鄉在上海高橋鎮,他小時候出了鎮子就是農田與河流,秋天在河中間放一根竹竿,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收一大桶;外婆説,只要在簍子裏撒一把米,放到河裏,也可以收不少。“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這句廣為流傳的俗語是一種品蟹的俚語,更是一種品蟹總動員。煮熟後的大閘蟹也寓意着鴻運當頭。

最近在看的一本書~~(紅樓夢)中也寫到了蟹,主要是三首品蟹詩。“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仔細一想,(紅樓夢)主要是講江浙滬地區的事,有了興致的我查閲資料後發現:我國有3000多年品蟹的.歷史,人們至少在周朝時就已經開始認識蟹了。

説到蟹,吃貨們的眼中肯定浮現出一道道膾炙人口的人間美味。陽澄湖的大閘蟹早已紅透半邊天了,澱山湖的清水大閘蟹,也是和陽澄湖大閘蟹齊名的美味,除此之外,太湖的東山大閘蟹,崇明的毛蟹也是必嘗的美食。水煮螃蟹,葱油大閘蟹,油炸螃蟹,清蒸大閘蟹,葱姜炒蟹,避風塘炒蟹,爆炒大閘蟹……想到這些一款只喜歡吃蟹的同行,一定會被這些求而不得的寶貝饞的直咽口水,鮮美的味道彷彿已經融入了全身,鮮嫩的蟹肉好像進入了靈魂,皮薄餡多的蟹黃小籠似乎是皇上才能享用的至寶……就像精神食糧一樣,一到蟹莊,一種奇幻的感覺就油然而生。

涼爽的秋天裏,閒暇的雙休日,在休閒與品位中度過,這是一件幸福的事。秋風一起,菊黃蟹肥,持螯賞菊,悠然自得,這該是多美的一種享受。品蟹的風俗雖不需過多的成本,但樂趣無窮,同時獲得了美味和放鬆。品美食,賞秋景,作為我家一直以來的風俗,是休閒的旅行,放鬆身心的活動,也是家人之間相互促進的方法,樂趣無窮。

我喜歡這個能給人觸動味蕾,放鬆心情的風俗。希望江南吃蟹風俗一直能延續下去,發展下去。延續這個蟹的故事,延續這個品味美食,家人團聚的樂趣。

家鄉的風俗作文15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藴涵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對完美生活的嚮往。各個地方的風俗不一樣,當然,過春節的方式也不一樣。

我的家鄉在歙縣武陽鄉,我們那裏過春節和別的地方就不一樣,因為我們的習慣不一樣。

除夕,也就是一年的最終一天,我們那裏便改天換地了,到處都是喜氣洋洋。在這天裏,人們在自家門上貼上春聯,放上爆竹,一片熱鬧隆重的景象。大家一見面就互相道賀,樂得合不攏嘴。

在別的地方,人們就是過年時,吃一頓好的,晚上再看一看春節晚會……而我們這卻是另一番天地——熱鬧非凡。

我們這呀,白天一過,夜晚就更熱鬧了,到處是煙花,爆竹聲,天空上五彩斑斕,雖然比不上城市的煙花,但城市裏都是高樓大廈,就算放煙花也只能一個人欣賞,一點都沒意思,而我們這天高地闊,只要有一家放煙花,大家都能看到,這種歡樂是城裏人所體會不到的。因為能和大家一齊分享的歡樂才是真正的歡樂。

到了晚上5點左右,家人就聚在一齊吃團圓飯,那些在外打工的.兒女們都已紛紛趕回家來和親人團聚,吃過年夜飯,大家歡聚一堂,説説笑笑,有講一年收穫的,有説對來年的願望的,有對老人孝順的,有對兒孫囑託的……而老人們高興極了,能和兒孫見面,聽一聽兒孫們叫他,心裏比吃了蜜還甜。

吃完了年夜飯,大家就在門前談天説地,我還經常讓外婆給我講故事,外婆給我説過這樣一個故事,我書上也看到過:

從前有兩個妖怪,一個叫“年”一個叫“夕”,他們每到春節就出來在人間搗亂,亂吃人家糧食,禍害別人房屋。之後人們明白了“年”怕紅色,“夕”怕響聲,於是人們在門前貼上紅對聯,“年”看見了就逃回了山上,“夕”還沒走呢,人們就製造了一種一點燃線就響的東西——爆竹,“夕”一聽到聲響就夾着尾巴逃命去嘍。從此,人們每到春節就貼紅對聯,放爆竹。

講完了故事,外婆就説:“我最喜歡這天了,因為在這天能夠看見兒女們,這是我最大的幸福。”

到了8點多,大家便看春節晚會,我家一共11人,我哥,我妹,我舅,我姨……都會來,他們對外婆外公都很孝順,大家其樂融融,一齊看着春節晚會,心裏別提有多幸福了。

看晚會時,大家要是餓了,我們便拿出家鄉的特色小吃——糯米餅、肉絲麪、甜酒糟,一邊吃一邊看。到了12:00時,也就是新年鐘聲一響起,大家都歡呼起來。一齊到院子去放煙花,只要誰家先帶頭,那可是一個接一個呀,此起彼伏,那煙花在空中一現,可美了:有天女散花,有空中導彈,有牡丹盛開……如果你家的煙花放完了,不要緊,你還能夠看別人家的煙花呢,這歡樂的分享,心裏真愉快。

放完煙花,大家還要出門去逛逛呢,大家互相恭賀,到處是“新年好,恭喜發財”……有説有笑,真温暖。

這就是我們過的春節,這種鄉村淳樸的美在城裏是沒有的!這種親情是珍貴的,是金錢無法買到的!這種歡樂是幸福!春節,我們最喜歡的節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