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家風作文(15篇)

來源:文書谷 1.37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有關家風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家風作文(15篇)

有關家風作文1

中國是一個文明的大國,自從盤古開天闢地以來,五千年來悠久的文明歷史文化傳承一代代每一位中國人。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每個人都應嚴格要求自己。長輩們常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從小奶奶就教育我長大後要樂於助人,要誠實、正直、守信用、尊老愛幼,勤勞節儉。還要自信,自愛,這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有傳統美德,也是每個家庭的希望。

在奶奶那一代的時候,她的媽媽教育她説要把人先做好,才能做好事。漸漸地有了爸爸,他長大成人以後,爺爺奶奶對他管教很嚴,不允許爸爸抽煙喝酒,還規定他晚上不能超過十點回家,到哪去都必須經過父母同意才能出門。聽奶奶説;‘爸爸小時候非常有禮貌,見人就叫,連在路上遇見乞丐也要跑上去叫他。一直到現在,這個好習慣從未變過。在這點上我要向爸爸學習。養成有禮貌的好習慣。

每次奶奶送我去上學,在公交車上看到有老人上車,總會叫我讓座,甚至還會把自己的座位讓給比她年紀更大的老人。其實奶奶她也是老人,她也六十多歲了,可是他覺得那些年紀更大的老年人比她更需要那個座位。奶奶這幾十年來從沒忘記她媽媽的話,一直是按着媽媽的話做的,她在我家這一帶是出了名的好媳婦,好女兒。

奶奶一直是個樂於助人,善良的人,只要別人開口,她一定會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別人。哪怕是吃點虧,她也從不計較。奶奶常説;“吃虧是福’也可能是奶奶做了許多好事,老天爺都看在眼裏,奶奶跟同齡人比起來比他們都要健康,這都是奶奶的善良、正直、樂觀的心態換來的好身體,這就是大概人們説的好人有好報吧!

每次我去朋友家玩,奶奶、爸爸媽媽經常提醒我到別人家要有禮貌,不能亂翻別人家的東西,更不能把別人家的東西帶回家。告訴我無論在哪裏,只要遇到有需要幫助的人,一定要積極地去幫助他。在父母的教育和帶領下,我也知道怎樣節約用水,不亂花錢,有空時幫媽媽做家務,儘量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奶奶,爸爸媽媽為人處世的方式上,我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慢慢地,讓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也正在努力的向着這個目標前進。

有關家風作文2

家庭環境對人的影響作用很大,人們常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認為這裏的“朱”和“黑”也可以指所處的環境。接近什麼樣的環境,就會被什麼樣的環境所“薰漬陶染”。《顏氏家訓》中説:“是以與善人居,如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意思是,與好人在一起,就像是走入了放有芝蘭的屋子,時間一久,自己也會帶有香氣。與壞人在一起,就像走入了賣鮑魚的市場,時間一久,自己也會帶上臭味。

“昔孟母,擇鄰處”的故事,幾乎家喻户曉,當年孟母之所以要帶着兒子三次搬家,就是為了選擇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這也是後來孟子出色的主要原因。我們青少年,除上學外,大多都在家中度過,性格、習慣的養成,都離不開家風的澆灌。

對於我的家風,沒有長篇大論,所有的規矩都是不成文的,一個微笑,一個眼神,已足以瞭解彼此所想。

“一個不讀書,一屋都是豬”“知識能改變命運,知識改變環境,知識改變素質”父母是這樣説,要是要求我這樣做的,他們一直很重視我的課外閲讀,告誡我不要“死讀書”要學會理解、運用、體會。在這樣的“家風”薰陶下,我的閲讀量快速增加,閲歷也豐富了很多,普通的一篇説明文,能讓我體會的生動活潑,我試着把描述的事物形象化,這樣,更加便於理解,也不是很枯燥。

他們也很注重我的學習,但絕不是一味的要求,只是要我盡力而為。當我考的成績不理想時,他們也會嚴厲的呵斥我,但隨後會認真的與我分析,在家中,考不好時,我從不敢説是“粗心”,因為爸爸會斥責道:“做事沒有粗心之説,沒考好就是沒考好,!”“做人要踏實,腳踏實地,不要找藉口!”在這樣的訓斥中,我體會到了家風的另一條:不為失敗找藉口。

在家中,我每天都“很忙”,忙着做家務,家務,按理大多是女生來做,但我們家,清早起來,第一件事,就是灑掃,並不是我家有潔癖,只是父母覺得《朱子家訓》中説的很對:“黎明即起,灑掃庭除。”每天清早起來,就要起來打掃,既是掃除地面上的灰塵,也是掃除心中的污垢。

父母認為,只要是講究清潔衞生的家庭,一定具有勤儉的品德,他們是正確的,我確實很珍惜那來之不易的生活。

從這點點家風中,我潛移默化的改變着,不覺間,變得知識廣、做人實,為人勤儉。我認為,家風的影響確實是巨大的。所以,一個家庭,一定要有一個良好的家風,我慶幸我的家庭具備這個條件。

有關家風作文3

家風

優良的家風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説都是不可或缺的。家風好似雄鷹的雙翅,使其能勇敢地搏擊長空;家風好似春日和煦的陽光,照耀小苗茁壯成長;家風好似一面明鏡,能從你的言行舉止中反射出你的個人修養。從某種程度上講,優良的家風造就崇高的品質。

有許多在優良家風中成就崇高品質的名人的例子(刪),林則徐就是其中的一例。林則徐從小就有較高的天賦,其父林賓日便把四歲的林則徐帶到塾館,抱在膝上開始進行啟蒙教育。林賓日不但教學極有耐心,而且特別注重身教,據林則徐回憶,他小時從未受過父親打罵,連大聲呵斥都絕少。正是在這樣優良的家風的薰陶下,成就了林則徐,使他認清了鴉片對中國國民的危害,發動了虎門銷煙,也使它因此成為了民族英雄,林則徐的事蹟也就深深地烙刻在了中華兒女的心中。優良的家風造就了林則徐崇高的品質。

吉鴻昌25歲時,父親病重,即將離開人世。父親臨死時對吉鴻昌説:“當官要清白謙(廉)正,多為天下窮人着想,做官就不許發財。否則,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鴻昌含淚答應。父親病逝後,他把“做官不許發財”六字寫在瓷碗上,要陶瓷廠仿照成批燒製,把瓷碗分發給所有官兵,並請他們監督。吉鴻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謙(廉)正,處處為民眾。當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他反對蔣介石的投降政策,奮起抗日。遭反動派殺害,犧牲時年僅39歲。是什麼使吉鴻昌一身正氣,兩袖春風,最終為了自己的祖國而光榮犧牲?是他受到的良好的家風,鑄就了吉鴻昌廉潔愛國的崇高品質。

是什麼滋潤了史鐵生的合歡樹?是他受到的家風。史鐵生19歲無法行走,只能在輪椅上度過自己的餘生,他幾次想自盡,但他的母親用樂觀的人生態度鼓勵史鐵生要活出自己的精彩,這使史鐵生“站”了起來,創作了《我與地壇》等膾炙人口的佳作,合歡樹茁壯地成長起來,並結出了豐碩的果實。史鐵生受到的良好家教,使他不向命運屈服,頑強鬥爭。

費爾巴哈曾説“人就是他所吃的東西”。是啊,家風能夠影響我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就讓我們繼承家族優良家風,養成好的習慣,造就崇高品質吧!

有關家風作文4

大概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吧,作為高級工程師的老爸會把“學習第一”作為口頭禪,作為教師的老孃會時常唸叨“應該文質彬彬”。這兩句把我耳朵都磨出厚繭的“聖詔”也可以説成是我的家風。

從記事起,每逢來客+都會看到父母滿臉堆笑,落落大方接待客人。於是,不是一頓香甜可口的飯菜,便是一場“之乎者也”類的高談闊論。我和哥哥則不問不開口,有問必答,大人説話不插言,大人吃飯不上桌,於是博得了客人的誇獎:“你家... 展開

大概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吧,作為高級工程師的老爸會把“學習第一”作為口頭禪,作為教師的老孃會時常唸叨“應該文質彬彬”。這兩句把我耳朵都磨出厚繭的“聖詔”也可以説成是我的家風。

從記事起,每逢來客+都會看到父母滿臉堆笑,落落大方接待客人。於是,不是一頓香甜可口的飯菜,便是一場“之乎者也”類的高談闊論。我和哥哥則不問不開口,有問必答,大人説話不插言,大人吃飯不上桌,於是博得了客人的誇獎:“你家的孩子真懂事。”“不愧是知識分子,就是與眾不同。”但是平時,淘氣的我和哥哥會時不時“犯上”的。例如給睡覺的老爸別上一隻髮卡,再梳兩個標緻的小辮,於是老孃手執笤帚將我們統統趕到廁所或陽台上,還能聽到老爸的怒斥:“竟敢在皇上頭上動土。”

雖説是90年代了,但由於封建意識的影響,父親總是用些封建教育方法來管制我們。但正是這些教育方法,使天生賤皮子的我和哥哥在學習上總是名列前茅。每當夜晚;家中從無嘩啦啦的搓麻將聲,也無地動山搖的音響聲,只有我和哥哥寫作業的沙沙聲和父母翻書報的聲音。有時,全家人也會為了一道數學題而爭得面紅耳赤。但畢竟是封建的教育,於是出現了一切的封閉政策!收音機不讓聽,假日不許出去遊玩,似乎想讓我和哥哥成為書呆子。不,連課外書也只能在廁所或被窩裏偷看。我真想對父親説:“都90年代了,老掉牙的教育方法也該改改了。”但怯於父親的威嚴,話到嘴邊總是又咽了回去。

這就是我的家風,有利有弊。但我堅信,隨着時代的進步,新時代的家風會落腳於我家。我的家庭將變得更充實,更美好! 收起

有關家風作文5

素有“文明禮儀之邦”的中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每一位炎黃子鬆都是文明的傳承人。

家風是中國人民慣有的風範,優秀樸實的家鄉,養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民的良好習慣。

家風又被稱為門風,家風其實就是在家庭裏形成的一個道德標準。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家獨特的家風,或樸實的,或嚴厲的,或個性的。

“儉以養德,德由儉來。”把樂與節儉作為培育家風的準則。雖然生活節儉,但是卻造就了樸實的家風。節儉不是一件小事,是一種生活態度和價值取向,是一種催人奮進的精神力量。從小在一個節儉的家庭中生活,接受父母節儉的教育,長大之後才能做到不怕吃苦的優秀品德。

學會節儉,在這物慾橫流的社會才會抵抗得了誘惑,自覺自律自重。在節儉的家風中,只會不斷的造就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學子,在社會中抵得住誘惑而成就自己的夢想。

“學以增智,學以立身,”家風是以嚴厲的學習為常態任務。聖賢由學而成,才能由學而得。學習可以改變命運,所以有很多家庭會以學習為家風,雖嚴厲,卻是一種正能量。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不是因學習而成就,遠名四海。學習文化知識,不僅是一個家庭的任務,更是一個名族崛起的必經之路,我們以學習為傲,以學習為榮。在家庭中,家風的形成從小的時候開始的,從小養成善學、愛學,勤學的習慣,嚴厲之後必有大的作為。每個家庭成員都希望通過這嚴厲的家風,使代代能薪火相傳,代代出人才。“為官發財,應當兩道,”把甘於清貧作為培育良好家風絕對是個性的。如今我們會經常聽到官府某某,被曝光後遭到人民百姓的極大反響。一個家庭或家族能用能用清貧作為家風,這不僅是偉大也是一種個性十足。

唐代的詩人羅隱就有“國計已推肝膽許,家財不為子女謀”的名流傳後世。以清貧作為家風傳承,這樣的家庭出來的子女必有大的作為,他們不計金錢為目標,追求的是精神的傳承。真正高明的父母,是把優良思想和品德操守留給子女,這樣才能為家人贏得長久的榮譽的尊敬,為家庭帶來長久的'快樂和安詳。

良好的家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我們是需要長時間的堅持,需要用努力去傳承。家風是中國文明的標誌,每一個家風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因為有家風,才有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傳良好家風,做美德少年!

有關家風作文6

治家嚴,家乃和;居鄉恕,鄉乃睦。——題記

正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縱觀前人,好家風家訓可謂是民之本,國之福啊。大多數人的家裏都有一套家規家訓,我家也不例外。客廳中間掛着許多家規。

那天,老師宣佈了單元考將在三天後進行,當許多人尖叫抱怨要趕緊複習時,我卻泰山崩於前——面不改色,淡定地説到:“小考而已,不必太在意,等最後一天再複習也不遲。”

幾兩天過去了,考試前的最後一天到了。我回到家,翻起了課本,發現有許多知識點我還很陌生,這時我便開始焦躁不安起來了。我懊悔地望着天花板,開始了臨時抱佛腳。讀着讀着,我的眼皮開始打起架來,我揉揉眼,倍兒想跳到牀上入眠,但還是剋制住了。突然,爸爸走了進來,驚奇地問道:“怎麼還沒睡?”我支支吾吾地回答道:”複習……準備明天的考試……”爸爸眉頭一鄒,説到:“早幹嘛去了!”於是他拿來一把椅子,開始唸叨了:“做事情之前,要做足準備,未雨綢繆,不要臨時抱佛腳,搞得手忙腳亂的!知道嗎?”我也只是像應聲蟲似的應了一聲。

聽爸爸説,這便是我們家的家訓期中一條了。就是“在任何事情之前,都需要做好最充足的準備,不要等到事情將至,才知事情之重,不知所措,而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事半功倍,讓成功觸即而得。”聽後我仍對此不屑一顧,只認為是前人的一些封建思想,在現代社會已經逐漸成為歷史,不可實用。爸爸看到我不屑的眼神,又跟我講了一個故事。他説:“曾經説過,不打無準備的仗,若要打勝仗,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所以,你明白事情的準備是有多麼重要!倘若士兵們只在要打仗即將來臨之時,才努力的訓練,你認為這來得及嗎?能打勝仗嗎?國家又能安寧嗎?”這番話讓我感觸頗深,原來這個小小的問題竟能關乎到國家的命運。這個先人總結出來的道理,確實讓我受益無窮啊!

再次走到掛在牆上的家訓旁,我輕輕地撫摸着,此時,凝聚着祖先們教育的結晶,人生的感悟。我義正詞嚴地告訴自己:“要永遠銘記這些家訓,並像祖輩們一樣將它們傳承下去!讓後輩和我一樣受益終生!

有關家風作文7

俗話説: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句俗語其實反映了家訓、家風的重要性。好的家風家訓、能夠影響家庭或家族成員精神、品德和行為,塑造品質優秀、道德高尚的棟樑之才,是家庭裏必不可少的德行傳承。我家的家風是:百善孝為先,百孝順為先。

家是我歡樂的小窩,家裏有我尊敬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還有我最愛的爸爸、媽媽。他們教會了我很多知識,處處有着孝的氣息和芳香,讓我快樂的長大!曾經爸爸媽媽讓我和他們一起看電視,電視裏一個小男孩看見媽媽在幫他的奶奶洗腳,小男孩想了想,也學着媽媽的樣子,邁着不穩的步子,端來滿滿發一盆水給媽媽洗腳,媽媽開心的笑了。可我卻想不通爸爸媽媽讓我看這個幹嘛?

今天,我長大了,是四年級的學生了,我識字、愛閲讀,書中有獨立照顧媽媽的孝女、有牽掛雙親的奧運冠軍、有為救爸爸而自己受傷的孝子……每一個故事都很感人!我終於明白了,原來這些都是關於孝的真實故事,那是孩子在盡孝心,對父母濃濃的愛啊!孝德文化是最為值得驕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孝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承擔,更是一種責任。孝還是關心尊重父母,是一種對父母長輩的感恩。一個有孝心的人,心地是善良的,是懂得禮讓的。

我要向故事中的人物學習,做個有愛心,有孝心的好孩子。當我也同樣端着滿滿的一盆水,走到媽媽面前幫媽媽洗腳時,媽媽笑了,説説:羅奕,你懂事了!我和媽媽相對注視着,都幸福的笑了,這一刻,我覺得快樂極了!

爸爸、媽媽常帶我去外公、外婆的家裏串門,他們會幫着做飯、打掃衞生。有次我在旁邊玩着我的大玩具、看着我的動畫片,把家裏弄的很亂,也很吵!還時不時的去搗亂,和他們撒嬌,爸爸就會一臉的嚴肅,板着臉叫我要好好學習,不要就知道玩,而我就會和他做鬼臉,不理他。外公、外婆在旁邊也會説我爸爸,叫他不要兇。這時,我會選擇跑到媽媽的身邊,媽媽撫摸着我的頭,幫我把弄髒的小手洗了洗,告訴我來外公、外婆家裏要安靜點,他們年紀大,怕吵哦!此時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走到外公、外婆面前説,我來給你們讀故事吧,他們都笑眯眯的説好,我偷瞄了爸爸一眼,看到爸爸笑了!

家讓我感受到温馨,孝心沒有言語,只是在不起眼的細微舉動間改變着一個人的一言一行!雖然我現在還小,但我以後也會是個男子漢,我也要孝順爸爸媽媽,愛他們,做一個“好家風”的實踐者和推動者,給社會留下一道道絢麗的風景!

有關家風作文8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這是人們經常説的一句話。我這艘快樂的小船每天都生活在家裏這片蔚藍、温暖的港灣裏,雖然無拘無束,卻有着家規這條看不見的航線在指引着我一路向前的方向。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家的家風。

阿爸告訴我,做人一定要“孝”為先。

“百善孝為先孝”,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家的飯桌是長方形的,每次吃飯,爺爺會坐在中間的椅子上,奶奶坐在右手邊的第一位,阿爸坐在左手邊第一位,阿媽坐在右手邊的第二位上,我坐在左手邊第二位。這樣一個簡簡單單的座位安排卻包含着長幼尊卑和濃濃的孝義。吃飯的時候往往是爺爺先動第一筷,我們才捧起飯碗在濃濃的香氣中吃飯,因為這樣才能體現出對爺爺的孝順與恭敬。阿媽經常説“只有小事情的孝道做好了,才能成就大事情的孝道”

姥姥告訴我,為人處世一定要有“禮”。

判斷一個人的品質可以從他的言談舉止中得出評價。我們家姥爺、姥姥、阿媽都是老師,呵呵,可以算得上是“書香門第”了。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我一出生就被大人教導要有禮貌,要知書達理。我沒能達成長輩們的心願,整天瘋玩,遇到開心的事就哈哈大笑,一有不開心的事就會鬧情緒。姥姥就會一直耐心地給我講南宋理學大師朱熹曾寫過一篇《朱子家訓》。我到現在仍能熟練地背誦其中一段:“君之所貴者,仁也。臣之所貴者,忠也。父之所貴者,慈也。子之所貴者,孝也。兄之所貴者,友也。弟之所貴者,恭也。夫之所貴者,和也。婦之所貴者,柔也。事師長貴乎禮也,交朋友貴乎信也。見老者,敬之;見幼者,愛之。有德者,年雖下於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雖高於我,我必遠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現在我成了鄰居、老師眼裏文明、穩重的好孩子,還經常會成為其他孩子的“學習榜樣”呢。

阿媽告訴我,生活要“乾淨”。

阿媽是是個勤快的女人。每天都會把家收拾的井井有條。每當看到我的房間有一點小凌亂的時候,就會逼我把房間收拾乾淨,把東西各就各位放好,直到她順眼了為止。在阿媽的不懈努力下,我們的家成為了一個乾淨整潔的家,家裏的每個人在她的影響下都變得乾淨利落。我也因此被學校評為“十星少年之衞生星少年”。

“講孝道”、“有禮儀”、“愛乾淨”代表了我家的良好家風。我會繼續把他們發揚光大,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有關家風作文9

家風,是家族人格的映像,是一把戒尺,世世代代警示子女們。

爸爸給我講過一個故事,是爺爺親身經歷過的。

那天下午,爺爺上山去砍柴,帶上了家裏的一條狗:小黑。爺爺正準備抱着一大捆木柴收工回家。突然,小黑一直“汪汪汪”叫個不停,引起了爺爺的注意。猛的一下,一直隱藏在灌木叢中的老虎撲了出來,發出震耳欲聾的吼聲!老虎可是叢林之王啊!搞不好弄個死無全屍!爺爺大驚失色,出了一身冷汗,顧不得多想,撒腿就跑。誰知,一直有些膽小的小黑,奮不顧身的朝老虎奔去,邊跑邊叫吸引老虎的注意。老虎大吼一聲,撲向小黑。爺爺跑回了家,不停的喘着粗氣。山上的打鬥聲漸漸平息,老虎也不吼了,一切又恢復了寧靜,卻讓爺爺感到越來越害怕,越來越緊張,爺爺多麼希望這時候小黑平安的跑下來,撲進自己的懷中,但是沒有第二天,爺爺上山,看到昨天的地方哪兒,有一大片血跡。爺爺的心,像被巨錘砸了一下,不想接受又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爺爺給小黑立了一個碑,每當去祭奠小黑時,總是淚流滿面,無聲的哭泣爺爺在家風中加了一條:善待動物。

爸爸媽媽又在家風上加了一條:善待別人,廣結朋友。我十分不解,便問其緣由。媽媽説了一句話:“善待別人,廣結朋友,走遍天下都不怕!”對於這句話,我一知半解,悟了許久,方才知曉。是啊!友誼,是多麼的寶貴,它是一筆財富,人生中不可缺少;它是燃燒的爐火,温暖彼此;它是那黑暗中高聳的燈塔,給你勇氣與希望;它是一個家、一種依賴,是你堅強的後盾;它是一扇門,隨時歡迎你打開,與你袒露心扉;它是一棵可以庇廕的樹,小歇片刻,整裝待發;它是一條神奇的紐帶,將兩顆心緊緊相牽;它也可以是一味良方,醫治你的心病樂聖貝多芬説過:“友誼是天堂,沒有它就像下地獄;友誼是生命,沒有它就意味着死亡;你在人間所做的一切,無一不是為了友情。”貝多芬對友誼的評價很高,也可見它的重要性。現在的社會,是人脈的蛛網,有了朋友,才能在這社會中有立足之地。

家風,是一個家族的旗幟,是一個家庭的準則,我們要把它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有關家風作文10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最近,隨着“家風”一詞火了起來,腦海中不禁湧現出爺爺奶奶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別人都説有國才有家,而我卻認為有家才有國呀!為什麼呢?家,一個好的家就必須有好的家風,有了這個,社會的風氣才會好起來,《大學》中説道:“所謂治國者必先齊其家。”不錯的,接下來就讓我們欣賞一下古時治家的禮儀之道吧!古人非常重視以修生為主的家庭教育,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等等這些美德都是齊家風的核心內容。《家誡要言》中説:“人品需從小做起,權宜苟且詭隨之意多,則一生人品壞矣。”故歐陽修在《誨學卷》裏講道‘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舍君子為小人。可不念哉?’意思是説:人的品性是隨着環境的改變而改變的,如果不從小時刻砥礪自己提高自己的修養和品德,就會因為不好的環境而成為小人了。

看吧!古時人們的家風多麼淳樸,就是離不開仁義禮智忠孝廉恥等等這些核心內容。其實這也正是人們處事做人的根本呀,對於現在來説有着非常大的借鑑的價值。

就説説我吧,我們家那可真是非常嚴格的,我母親從來不能讓我撒謊。有一次,她不在家,讓我在家好好做作業,我嘴上答應着可心卻早已在外面了,於是等她遠去我便跑到門口玩籃球,可是一想不到的大禍突然發生了,籃球很不聽話地跑到家裏去了,連帶砸翻了一個醋瓶子。我心想不妙趕緊回去假裝寫作業,果然母親一回來看見翻倒在地的醋瓶便怒氣沖天,問是不是我乾的。我低着頭弱弱的説不是,可這怎能瞞得了她,經過她的仔細盤問,我終於抵擋不住招了。她説“你可以犯錯,但是,你絕對不可以撒謊!所以,因為這次我再也不敢撒謊了,以撒謊就心虛就臉紅。

家風是什麼?家風就是這樣,它教你做人的根本道理,教你如何處事,教你尊重愛戴他人。一個好的家風可以教你很多,所以,就讓我們一起學習古人之孝,弘揚好的家風,共創好的社會吧!

有關家風作文11

隨着20xx的到來,“家風”一詞也成為備受人們關注的熱點。那麼,“家風”是什麼呢?據史書記載,”家風“是指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或作風。

這不,在春節期間央視的一檔節目:“家風是什麼呢?”就與我們的話題有關。下面,我們就來回顧一下:

“不準喝酒,不準在外頭熬夜,不能欺負妻子,對家中的每一筆開銷都要有記錄”這是一餐廳老闆的家規;“我們家有這麼一個規矩,就這麼一碗飯,留一粒米都不行”這是一顧客家中的規矩;“家規,簡單點説就是,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在街頭散步的一市民這樣説道;“家規有很多啦,比如,無論做什麼事都得先考慮別人。給別人説話的時候,多多少少帶點尊重”在路旁吆喝賣菜的小夥子邊整理蔬菜邊説着;“俺家的規矩就是教孩子做個好人,好好學習”一農民工憨厚的笑了笑;“俺娘教俺要做個善人,要對別人好”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嚴肅的説着;“不能以自我為中心”,“堅決不能泄露家庭成員的信息”……

正如你所看到的,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獨特的家風,每個家庭的家規都是有所不同的。而良好的家風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傳承下來的精華,不信,你看!

司馬光嚴於教子,很注重培養子女自律自立意識。因受祖上蔭庇不能自強自立而頹廢沒落的教訓,告誡其子: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以立名,侈以自敗。由於教子有方,司馬光之子,個個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恃家富,人生有成。

吉鴻昌的父親在病逝前,告誡他:當官要清白謙正,多為天下窮人着想,做官就不許發財。父親病逝後,他牢記父親的教誨,一生清白謙正,處處為民眾。當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他奮起抗日。後遭反動派殺害,犧牲時年僅39歲。

但,家風,隨着時間的流逝,在我們的生活中漸漸淡化。

毛建國説:“家風就是一種道德的力量和規則的信仰”我認為,家風是一個孩子成長的指向標,家風是一個家庭幸福美滿的見證,家風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根本,家風是一個社會長治久安的基礎。誠然,家風的確是我們不可或缺的信仰。

讓我們牢記良好的家風,為家風插上飛翔的翅膀,讓家風引領我們去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有關家風作文12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是一句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俗語,卻也是我們家的家訓。

媽媽經常對我説,一個人要節儉,不能隨意浪費,雖然有些人很幸運,自己的父輩或再上一輩很有錢,但有一句俗話説得好:“富不過三代”。要是不注意節儉,儘管上輩再有錢,也總有一天會被花光的。

記得有一次,媽媽帶我一起去菜市場買菜,我本以為只要幾分鐘就可以買完的,可結果卻讓我始料未及,媽媽總是東瞧瞧西逛逛,看到心儀的菜不立即就買,而要到賣類似菜的攤鋪問一遍,不時地詢問價錢,討價還價,最終通過貨比三家,買下物美價廉的滿意菜……我忍不住問媽媽一句:“媽,你到底買不買呀,這邊問那邊問的,反正又只相差幾毛錢而已,那又有怎樣,大不了多付一點嘛!”媽媽聽了這番話,不緊不慢地和我講解道:“我不是經常跟你説嗎,一個人要節儉,不要把不必要的錢浪費,就比如買一斤豬肉,一處9元一斤,另一處8元一斤,你要買兩斤的話,那不是省了2元了。如果到超市買東西,你要是少了一角錢是不會賣給你的!”

聽了之後,我恍然大悟,認識到賺錢的不容易,節儉在我們舉手之間,日積月累就是一筆可觀的財富——其實,我覺得父母的身教就是我們孩子的最好榜樣,父母做好了,孩子才會跟着做好,這是最好家教。

在媽媽的影響下,我也學會了節儉,養成了節約習慣。有一次,我早餐沒吃飽,爸爸給我買了一個大肉包,我剛吃了一半,就覺得太飽了,於是剩下一半就想扔掉,可是就在這時,媽媽平時的一句句諄諄教誨立即浮現在我的腦海中,我馬上想到:這半個包子不該扔掉,要是把半個包子送給西部貧窮的小朋友吃,説不定還能救活一條人命呢!我便決下心,不管自己多飽,也不能把這半個包子扔掉,一定要吃下去……

從這之後,一日三餐,我總是把飯碗裏的飯吃得一乾二淨,不掉一粒不剩一粒,都説“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絕不能浪費一粒糧食!

現在,我常常提醒自己,爸媽的工資不高,我不能隨便浪費每一分錢錢。更何況提倡節儉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所以我們應該勤儉節約,認識到掙錢的不容易,飲水思源,做一個節儉的好孩子。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一句家訓已經深深紮根在我的心中,永不磨滅。

有關家風作文13

誠,有人與人之間的誠,有做事的誠,更有對人民對祖國的誠。在社會裏,誠是最重要的,只有社會裏充滿誠的身影,才談得上其他事,而對於我們家,誠更是最重要的,沒有了誠,那我們的家庭將失去一切的色彩。

先説説人與人之間的誠吧。擁有一顆真誠的心,才是善良的根本。對父母真誠是孝順,對朋友真誠是友情,對長輩真誠是尊老,對小輩真誠是愛幼。在一個夜晚,我們見證了真誠的到來。那天,我突然發高燒,原本健康的容貌變得憔悴,媽媽和爸爸忙前跑後,用酒精擦,用熱水泡,吃藥,捂汗,最終,在爸爸媽媽的共同努力下,我終於不發燒了,可爸爸媽媽早已累得不成樣子了,感到臉上的皺紋又多了,好像其中的幾條就是為我而生。正是因為那種對家人的真誠,才有了我發燒的治癒,沒有了真誠,那麼我們的社會將變得毫無光彩,生活也將變得黯然失色,一切將有改變。所以,家風誠為首。

説完了人與人之間的誠,再説説做事的誠實。我們做生意講究的是誠信,沒有誠信將是失去大家對你的信任;我們買東西講究的也是誠信,沒有誠信將失去作為一個買家的品格;在工作的崗位上不能講究誠信,那麼你的工作也會變得異常艱苦。我的爺爺是做買賣的,他對誠信也有一番理解。我小的時候,看到爺爺有一次將幾塊零錢送回了那個買東西的人手裏,我很疑惑,心想已經找錢了,怎麼還要送呢?原來,那是他多找的錢。爺爺正是在這一點一滴中演繹了誠信的意義。所以,家風誠為首。

我再説説對祖國和人民的赤誠吧。國家富強是一個家庭幸福的基礎,而人民的愛國之心則是一個國家富強的基礎,所以,有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才能讓我們生活得越來越幸福,越來越美好,在我的家庭裏也有這樣的愛國心。記得5。12汶川大地震時,在幼兒園上學的我聽到老師講到汶川大地震的悲慘後,我毅然決然拿出我平時攢到的二十塊錢,捐了出去,後來得知,在社會各界的努力下,傷者都到救治,房屋也漸漸立起來了,我感到我的區區二十塊錢,救了人命,立起了高樓大廈。這種愛祖國愛人民的赤誠之心,挽救了一方水土。所以,家風家為首。

真是因為有了這家風誠。他教導着我做人處事,載着我向着光明的對岸駛去!

有關家風作文14

劉備的“勿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是一句千古絕唱,諸葛亮的家訓更是一段佳話,而我們的家訓是:孝道、恭敬、節儉、愛心、包容。先講講孝道吧。我姥姥一共有四個子女,家在農村,家庭並不富足,當時農民的收入很低,四個孩子也就成了家庭的重擔,而姥爺姥姥卻頂着巨大的壓力,含辛茹苦地將媽媽他們幾個子女拉扯大。媽媽、二姨、小姨出嫁後,舅舅也在鎮裏開起了日雜門市。

現在條件好了,媽媽他們幾個想讓姥爺姥姥搬到城裏來,也該享享福了,可姥爺姥姥不捨得離開生活了一輩子的地方,説什麼也不來,媽媽他們也就不再説了。但他們經常回家看望姥爺姥姥。爸爸對姥爺姥姥非常好,爸爸也常對媽媽説:“趁老人身體還好的時候,多儘儘孝心,別給自己留下遺憾。”因為爺爺奶奶在爸爸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想要盡孝已經晚了。我也從爸爸媽媽的一言一行中學到了孝,每天晚上都會給爸爸媽媽端洗腳水,給媽媽捶背,幫媽媽做家務,從不讓他們操心。在説説恭敬,我們家人對姥爺姥姥非常恭敬,每次討論事情,我們大家從不搶着發言,等姥爺姥姥説完後,我們大家才會討論起來,即使各有各的看法,也不會大吵大叫,最後還是要等長輩先拿主意。爸爸媽媽對老人非常有耐心,從來不惹老人生氣。

我看到了爸爸媽媽對老人的這樣好,看在眼裏記在心中。我也從不頂撞父母,每次犯了錯誤總會耐心地聽取父母的教導,虛心接受,認真改正。姥爺姥姥非常節儉,現在生活好了,他們卻從不亂花一分錢,自己省吃簡用。而且他們非常有愛心,把剩下來的錢會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媽媽也常常對我説:“你少買點零食,把省下來的錢給那些在街上乞討的人,獻點愛心。就像歌詞裏唱的那樣,只要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我聽了媽媽的話非常有道理,現在我從不買零食,我會把這份愛心傳遞下去。如今,姥爺姥姥結婚已經五十多年了,是名副其實的金婚,他們從來不吵架,既是產生了分歧,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總會有一方先道歉,最後又和和睦睦的生活了。每當我問姥爺姥姥的愛情保鮮祕籍時,他們總會默契的回答:“包容。”在他們耳濡目染下,我的爸爸媽媽也從來不吵架他們互相理解,互相包容。我生活在一個非常幸福的家庭裏。其實家風,並不是一朝一夕養成,而是要從身邊一點一滴做起,這些簡單卻又質樸的家風,影響着我的每一天,讓我受益匪淺。

有關家風作文15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有家規國有國法。父母是原件,家庭是複印機,孩子是複印件。家庭的圃,孩子的苗。苗長得如何就要看圃裏的土質好壞,施了什麼品質的肥,付出了多少心血來管理。

“百善孝為先,常存仁孝心。”是我家家訓的第一條。人若不孝就不為人。烏鴉還反哺呢!在我家裏爸爸媽媽都特孝敬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我從小耳聞目染自然也是這樣。週末我常去外公家帶上他愛吃的小點心,為他按摩、陪他下棋、散步,給他講故事、逗外公開心。隔三差五我也會打電話給遠在山東的爺爺奶奶問好關心他們的身體。

媽媽常給我上“政治課”講經典故事,教育我要遵紀守法、尊重老師和同學要和睦相處要樂於幫助有困難的同學。記得上二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放學時下起了大雨,班裏有許多同學都沒帶傘,我書包裏有一把媽媽為防備突如其來的雨而準備的傘。看着這一場突然來襲的大雨沒有家長接的同學都呆了。我主動站出來説:“來吧,我有傘,讓我送你們回去吧。”於是先送了幾個同學去這個午託班,再送幾個去那個午託班,然後送幾個同路的同學回家,最後我自己才往回家的路走去。這時才發現原來我的衣服早已濕透了,一陣風吹來使我打了一個冷戰,可我心裏很開心很熱乎。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有經歷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環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才能出類拔萃。”這是外公常在我耳邊的告誡。是呀!從小不吃苦長大了哪能幹成什麼大事。外公經常給我講60年代他當兵時如何克服艱苦的環境,如何戰勝困難。就如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爸爸平時除了和我聊學習該如何講究效率、如何珍惜時間,學知識一定要腳踏實地不可蜻蜓點水。要戒驕戒躁,做事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廢。還和我聊學習、做事要勞逸結合,心態要保持樂觀,有好的東西要樂於分享。從我懂事起我就不是一個有小家子氣的男生,只要我有一個蘋果我就會分一半給表姐;我有兩顆糖也一定會分一顆給姐姐;我再喜歡的玩具、書籍也都會與好朋友分享。

端正的家風,優秀的家規家訓讓我在這個家庭裏茁壯成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