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文化的作文通用15篇

來源:文書谷 9.39K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文化的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文化的作文通用15篇

關於文化的作文1

初見心茗,是在五月底紅紅來深的時候。我和紅紅是同窗好友,她和紅紅是志趣相投、秉性相似的一對師生。一起去大梅沙,一起在一家湘菜館小聚,印象裏,心茗,是位小巧玲瓏、嫻靜温柔的女子。紅紅當日離深赴廣州,這之後,心茗幾次邀約我去她的茶室飲茶,雖然相距不遠,但一直沒有成行。也不是因為忙,實在,總是浮躁,無法靜心,這樣的心境,如何適宜品茗?

閒散的週六,晚飯後,散着步應邀前往茶室。出電梯,右手旁,便見滿牆琳琅滿目的普洱茶餅排列,柔和的音樂從洞開的門裏涓涓流出。雖是第一次來,我也知道,這便是心茗的匯賢居了。

進門,心茗靜靜地坐在一角。見我們到了,盈盈地起身相迎。環顧茶室,不大,但乾淨、齊整、有序,足見主人是個品味不凡且用心生活的女子。

説起茶文化,心茗如數家珍。沖茶的壺,足有七八個,大小不一,形態各異,都是來自日本的舶來品並有很大的年紀了;煮茶的壺,是台灣的產品,黑色,樣子也各不相同;煮水的不鏽鋼壺,和普通的水壺也不一樣,燒出來的水沒有絲毫腥味。心茗着一中式長裝,端坐案前,嫻熟地取出普洱,逐一沖泡着熟茶、生茶,又燃上特製的'爐火,煮泡熟茶,還不時介紹着茶葉的品質品種,普洱好在何處,如何品,如何鑑定,如何查看色澤……

耳畔,是鄧麗君懷舊的老歌輕輕流淌;眼前,是一盞盞盛在白瓷細杯中色澤明亮的茶湯。心茗,一位對茶文化有着獨到研究的年輕女子,優雅、嫻靜、知性、獨立、陽光、幸福,就這樣在我眼前越來越豐滿、鮮活。有美好的音樂,美好的茶湯,美好的朋友,一種令人窒息的幸福感油然而生,令我好幾次不想説話,就那樣望向茶盞望向茶湯,然後,輕輕地微閉雙眼深深地呼吸……

心中,慢慢有一種感覺,原來,品茶的過程,其實就是放緩生活節奏,享受愉悦的過程;就是沉靜自己,與自己內心對話的過程;就是提升生活品質,感受優雅與嫻靜的過程……

茶香氤氲,有些微醺……

從茶室出來,已有些晚。心茗送我到電梯口,細心地叮囑:外邊冷,繫上圍巾吧。走出大堂時,深秋的涼意撲面而來,繫上圍巾,滿身滿心的温暖……

感受茶文化,感受奇女子心茗……

關於文化的作文2

在當今開放的世界裏,我們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也要大力弘揚華夏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只有這樣,世界才會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發展,才能更加地充滿生機和活力。

小時候,每當大年三十晚,村裏便鼓聲四起,霎時間村當街便擠滿了人,有敲鑼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蹺的,有玩龍的,村裏好不熱鬧。小孩子穿着棉襖在街上你追我趕的`,不時地放着炮,大家聚成一堆兒聊天,年輕小夥兒,俊俏姑娘則在給大家表演節目。

而清明節,大家總會把嫩綠的柳枝插在門上;端午時,奶奶總會給我們系五線繩,煮雞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節呢,我們一家老小坐在院子裏,舉頭望明月,低頭吃月餅,真是人間一大樂事。

可現在呢,“洋節”來襲,西方的情人節代替了我們的七夕節。洋節風靡而傳統節日卻逐漸被大家淡忘,身為一名中國人,你難道不應為此做些什麼嗎?

現在,每當過年時大家總是出去大吃一頓,守在電視機旁看春晚,有許多人在歎氣,説:“怎麼一點年兒都沒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這些文化習俗正在揮手向我們告別。

清明節大家哪還會在自家門前插一枝嫩柳呢?僅僅去墳裏掃掃墓,僅此而已。端午節,還有誰會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圓之夜,又有誰會和家大家愜意地坐在院子裏手拿月餅,抬頭賞月呢?

中華的優秀傳統文化慢慢被大家所淡忘。傳統佳節在現在社會裏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擔憂?不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呢?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老祖先留給我們的無形財富,傳統佳節藴含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子,這些是我們民族的優秀勞動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能倡議大家為弘揚傳統文化而貢獻一份微薄之力。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屬於這個民族,它更屬於這個世界。我們要盡全力把我們的傳統佳節推廣到世界上,讓世界變得更加炫彩多姿。

關於文化的作文3

作為華夏子民,我們的經濟發展受到眾人矚目的同時,而中華優秀的文化卻在悄然流逝,我們該喜還是該憂?

毋庸置疑,改革開放後中國各個領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門的打開確實帶來了各路的先進思想,活躍和激盪了國人的觀念。也正是這樣的文化環境中,新舊文化的矛盾、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比較,這些問題與變化都不可避免的湧來。許多人不會握毛筆,不懂茶文化,沒見過八仙桌,這些傳統文化正離中國人越來越遠,它已經成為了沉痛的事實。

雖然傳統文化不盡是好的,難免有一些糟粕,但其精華是遠遠超過流毒的,不然中國文明怎麼會在古老的歷史長河中熠熠閃光?然而,在這個急功近利的社會,藴涵着中國文化的悠久傳統卻是被當做了工具,對其只是唯物求功而忽視了其本身的價值。功利的衡量標準必將帶來精神生活的貧瘠。

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給人們生活領域帶來了一系列變革。單單拿電視來説,它給我們帶來了許多便利,而這種便利在總體上是推進了文化,還是損害了文化呢?在書籍閲讀的'時代中,文字只是我們進入優秀文化的媒介,我們在文字中徜徉與思考。而在電子設備日普遍的今天,文化與知識以更加直觀的方式表現出來,人們不再需要進行思考與理解,電視上的一類節目甚至忌諱思考,因為這會影響觀看。在電視上的一切內容都以娛樂的方式表現出來,文化不同程度的轉變成娛樂,而這樣,原本意義上的文化卻也蕩然無存了。

不可否認,在娛樂至上的環境中,各種嚴肅的文化精神都不被嚴肅地看待,這無可聲辯地表明,文化在漸漸衰退。不僅如此,中國優秀的文化傳統也岌岌可危。面對外來的文化,中國文化似乎也被人們丟棄在遺忘的角落,外國文化有其特色與優點無可厚非,但可怕的是國人的崇洋媚外心理。大學語文不及格無所謂,但英語過不了四級卻拿不到畢業證書,制度的畸形也反映出流傳千古的文化越來越不被重視。

面對傳統文化,我們應該保持其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在原來的基礎上使其更多樣化,是多種文化交相融合,而不僅追求功用。

關於文化的作文4

歷史悠久的文化,博大精深的詩詞,這是中國文化的魅力所在,像這次《中國詩詞大會》的出現更引來一股綜藝清流。

不知何時,我們忘記了李白杜甫那抑揚頓挫的寫作風格,也淡忘了他們那種率真自然的高尚品質。就是《中國詩詞大會》的出現讓我們喚醒對詩人的認知;如今新時代的我們,早已習慣了美好和平的生活。高新技術的變遷,使我們不得不讓我們“厭棄”傳統文化,就是《中國詩詞大會》的出現使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被古典詩詞的魅力所吸引,讓我們喜愛並關注它。

曾經的詩歌是多麼燦爛輝煌。在唐代鼎盛時期,唐詩是我國優秀文學遺產,《唐詩三百首》就是其中之一。我喜歡能體現詩人對友人的深厚友情的唐詩,其中就有李白的《行路難》,雖然篇幅短,但詩中字句清晰,語言優美,透露出詩人感情的激盪起伏、複雜變化,“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體會到詩人在崎嶇的路途中,仍然懷揣着對未來的信心,但當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現實中來的時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艱難,這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流傳千古。

曾經的詩歌是多麼安閒舒適。就像王維寫的《竹裏館》,寫的讓人清靜安詳,營造了一種閒適、靜謐的環境,用最樸實的口頭語“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獨自一人靜坐,擺脱孤獨的束縛,迎接大自然的擁抱。“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把傾灑着銀輝的一輪明月當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彷彿詩人超脱現實,他的心境與自然的景緻全部融為一體了。

我們在網絡高度發達的信息時代中,要把詩歌所包含的“精華”發揚光大,讓學生在詩歌的海洋中,那股對學習的熱情對思考的認知在他們心中悄然“形成”,也就在腦中形成一種“養料”,充實我們的大腦,填滿了心中的“空虛感”,讓我們更容易接受世間的人情世故,這也就出現了許多才女豪傑,他們就更容易在《中國詩詞大會》上為自己譜寫一段屬於自己的新的人生里程,就像是一個明亮的圓盤,投入自己畢生的精力,去擦亮他,不要弄巧成拙,畫蛇添足,使它失去了原有的光澤。

《中國詩詞大會》是傳統文化的發揚地,所以我呼籲所有人在心裏,為它留一份屬於自己的“位置”,讓“詩詞”永遠歷史這個舞台上綻放屬於自己的光澤。

關於文化的作文5

文化,何為文化呢?它是人民從古到今的生活總結,可以是對生活的理解,可以是一門技藝……但是,文化是傳統的一成不變好,還是創新好呢?在文化的創新中,會不會丟失傳統呢?

在前一陣子,第xx屆國際比基尼小姐中國區總決賽上,參賽佳麗們當時身着特別定製的藍底繡花比基尼,梳着京劇旦角的髮式,現場進行了一段中西元素結合的京劇元素比基尼秀。這立即引來了不少網友的議論,引發眾人的思考。

説實話,把京劇與比基尼女郎進行藝術創新業未嘗不可。中西結合,古今結合,把現代藝術元素與古典文化底藴相融合,把中國元素與外國元素相借鑑,實現各個民族文化大融合的`做法一直是許多藝術的創造形式,處理得好就能取得不同凡響的藝術效果。無論是繪畫藝術,音樂藝術或是其他藝術形式,都能找到成功的實例。但是藝術創新不是簡單的加法,更不是簡單的粗俗的加工。事實上,比基尼京劇表演只是藉助了京劇的外表來達到另類的誘惑效果。這類“藝術”説到底還是一種迎合與取悦,走的是美女經濟加低俗表演的路線。這樣的創造其實與藝術無關,只是披上了“藝術”創新的外衣而已。

傳統文化的推廣和傳承,固然需要與新載體、新時代結合,但傳統文化有其時代性,沒必要一味地迎合大眾譁眾取寵,當中國傳統戲劇元素遇上性感比基尼,或許在不自覺中就會褻瀆了傳統文化。在面對傳統文化時,我們不能只想着如何去創新,如何去吸引文化的傳統與創新。

與生俱來,原大千世界固有的萬事萬物,那不是文化,然而經過我們的雙手改造的事物,就可被譽為文化,因為純自然的事物一經改造,就擁有了折射民族偉大悠久歷史的作用。

紅土大陸,有飄色泥塑,那是吳川的文化;有雷歌儺戲,那是雷州的文化;有人龍醒獅,那都是我們粵西的文化……諸子百家、唐詩宋詞,這一個個讓我們自豪的文化,就鑄造成了中國的偉大。

中國文化,傳統美,創新更美。

關於文化的作文6

青葱的樹林,陽光透過樹葉灑在泥土上,新鮮的空氣,粘着一絲絲花香,縈繞在鼻尖,沁人心脾。充滿古韻的建築瀰漫着淡淡的檀香味,芬芳而又素雅。街道里,做糖畫的老人與孩子們一起嬉笑。會堂裏,化了粧尖着嗓子的人,唱着京劇,一臉陶醉的觀眾注視着舞台。然而,這一切都將像陳舊的照片消失殆盡。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古老的建築紛紛被拆除,由於破舊,它們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浩劫。一座座歷史,不斷的沉沒、消失。打開窗户,吹來的風中散發出歷史的餘味和感傷的氣息。現今的人們,為追求繁華,漸漸忽視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變得越來越注重金錢,這也是文化消亡的原因之一。在過去,人們喝的是純淨的水,吃的是土生土長的糧食,走的是泥地,充滿了鄉村的氣息。而現在,一切都化為烏有,蔬肉瓜果都被轉基因的`產物代替,喝的水都存在污染,走的路都變成了柏油路。儘管繁華,卻少了樸實的鄉村氣息。唉!有多少文化隨着時間的流逝逐漸淡出我們的視線,有多少絕跡的燦爛需要我們去追尋,有多少種文化迫切需要我們關愛,挽留。

現在回憶起兒時的小夥伴和那時的歡笑,心靈深處的一絲絲憂傷和懷念一下子就湧上了心頭,思念的淚水直接奪眶而出。那個記憶中臉上溝壑縱橫的老人,彷彿又在眼前,做着糖畫,露出温暖的笑容,而我心裏祈禱抽到龍的那種心情好似又回到身上,隨即,卻又像幻影般慢慢消失,無論我如何努力的想去抓住,都抓不住。時代進步了,賣糖畫的少了,幾乎沒有人願意去做那些不好掙錢而又辛苦的工作,有的也大多被現實的殘酷埋沒了,只有極少的人能夠堅持下去,取得成功。我想,要阻止文化的消亡,應該大力扶助民間文化遺產繼承人,讓學者開設講座,進行國學的宣傳,如百家講壇所引發的國學熱,搶救瀕危語種,制定有關政策,加大資金投入,培養高層次的研究人才,等等…我希望有一天,那些消失的傳統文化,能夠再次重生!

抬頭仰望,明淨的天空被烏雲遮蔽了,我想那是我們的傳統文化黯淡了;天邊浮現的紅霞,妖豔而又美麗,我想那是我們的傳統文化在淌血;璀璨的星星從天邊墜落了,我想那是我們的傳統文化消逝了……

關於文化的作文7

仰望星空,點點明星點綴於無垠蒼穹;追溯歷史,慢慢經典流轉於文化長河。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伴着古箏深沉而悠遠的旋律,品味論語的音韻。“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品味論語猶如品味一杯陳年老酒,經過時間的醖釀,陣陣醇香縈繞於口舌之間,閉上眼,香氣沁入人心,甜而不膩。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比起論語沁人心脾的醇香,李白的詩更像一杯濃茶,淡淡清香撲入鼻中,混着少許苦澀的味道,讓人沉醉其中。只品得他“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邁,誰又解其“兩岸青山相對出,一片孤帆日邊來”的孤獨呢?人言之,酒乃李白人生之最愛,卻不解“請君為我側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不願長醉不復醒”的惆悵。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活脱脱的酒醉少女的酣態刻畫了清照言不盡的幸福。“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歎易安最終怎落個“國破家何在”的.淒涼收場,哪品得“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的歎息。原來,需等到風住塵香花已盡,才看得世事常態,人事淒涼。

“一枕幽夢向誰訴,千古情人獨我痴”的文學奇葩,讓人沉醉,讓人痴迷。最愛黛玉葬花之時,葬的是淚水,葬的是哀怨,葬的是愁悶,葬的是無奈。“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將世態炎涼埋葬於深深的歎息之中。問“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的悲歎,問黛玉泣之為何,只言道:“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品《紅樓》好似傾入一杯不加糖的苦咖啡,只道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漫步於文化長廊,嗅古文的芳香,歌唐詩的豪放,唱宋詞的憂鬱,歎明清的世事。休憩於小亭之間,品味美酒的醇厚,濃茶的清香,咖啡的苦澀,各種滋味縈繞於脣齒舌尖。

慢慢行走,望雄山巍峨,觀花海起伏,輕聲吟唱文化的樂章,每一段旋律都彰顯着時代的潮流,邁着時代的步伐,漫步於文化長廊,行走於天地之間。

微風吹來,聆聽花語,嗅着文化的芳香,久久佇立……

關於文化的作文8

我國是茶之國,盛產各種名茶。在今天的語文綜合課上,戴老師就和我們一起組織了一次活動——茶文化。

上課鈴聲輕輕打響了,同學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回到各自座位上等待上課。只見戴老師滿面笑容走進教室,開始了課程。這一課分為三大部分:介紹茶——泡茶——品茶,其中泡茶、品茶最為有趣。

“現在開始泡茶!”老師一聲令下,全班一片沸騰。紛紛拿出了自己帶來的茶葉,有茉莉、紅茶、綠茶、千日紅、檸檬等等。我組的特色是馮旭文的“千日紅”。

我的手裏高舉着茶杯,杯裏放了些茉莉花,剛想去泡茶,經過馮旭文的桌前,見她正專心致志的泡製着什麼,不禁好奇地問:“小馮,你在幹什麼啊?”“別急,別急!我正在精心準備我的.‘三開千日紅’,等一下你來嚐嚐啊!”她神祕兮兮地説。我望着她,半信半疑,真擔心,那時候的千日紅還有味道嗎?

抬頭環顧四周,其他同學也各自忙忙碌碌地泡製着茶,張嫻的碧螺春尤其顯眼。碧螺春不時冒出一陣陣煙來,香味也隨着空氣慢慢飄到我的面前。恩,真香!當我沉醉在這美好的境界裏時,樑穎浩一把將我拉了回來。“快,快看看我的‘苦盡甘來’茶!”我一邊抱怨,一邊仔細瞧了瞧這所謂的“苦盡甘來”,別説,還真是不錯,泡開的茶葉像少女般翩翩起舞,優美極了!“過會你一定要來嚐嚐!”我拼命地點頭。

該品茶了,我先走到馮旭文的面前,品了一番這三開千日紅,味道很好啊!清清淡淡的,可口潤喉!連一向挑挑剔剔的姜宇豪也讚不絕口呢!樑穎浩的苦盡甘來更是無話可説!首先抿了一小口,又苦又澀,真難吃。再抿了一中口,喉嚨裏冒出一絲絲的甜意。最後喝上一大口,味道好極了!突然,顧佳暉大肆宣傳起他的“牛奶茶”來,“快來喝喝我的茶,好好喝的!”這一宣傳,很多同學禁不起誘惑,跑去大開“口”界!不過似乎都是乘興而去,敗興而歸!這足以證明牛奶茶的味道了!

我品了許許多多的茶,對茶有了新的瞭解和認識。在我的眼裏,茶是一門藝術,要讀懂它,需要耐心和恆心;茶也是生活,有着酸甜苦辣;茶更是一個人,有着自我所別具一格之處!

關於文化的作文9

想必大家都知道教怎麼寫吧,左邊一個孝,右邊一個女,把字拆開一分析意思是:只有孝順,才能更好地為人子女。

孝敬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古時候有一句話這麼説:“百善孝為先。”這種美德在這麼多年的風風雨雨沖刷下,仍能煥發着那耀眼的光芒。然而在當今社會也不乏有不贍養父母、不尊敬老人的事情發生着。我想對那些暫時忘了父母的兒女們説: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人生的首務是孝敬父母,然後才是多見天下之事,多聞古今之理。

我曾經看到過這樣兩則故事,第一個故事是,一位老人,他耳聾眼花,雙腿還不停地哆嗦,他兒媳嫌他邋遢,把他趕下飯桌,讓他用木碗吃飯,老人的孫子看見了,也想用木碗給就用他的父母做碗,等父母年老了以後就用得着了。父母知道後,後悔莫及,趕緊將父母請回飯桌。第二個故事是:一個兒子很討厭他的父親,讓他的父親帶着一條毛毯出去“闖闖”。

這時,他的剛學會説話的兒子居然説“父親,你不必給爺爺一條毛毯,給他半條就行,剩下半條請收藏好,等我長大了可以把它給你,讓你到外面也闖闖”。孩子的父母這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趕緊挽留住自己的老父親。這兩則故事可以看出,父母是孩子的典範,做什麼事都會給子女留下很深的印象,孩子在你們的薰陶下也會有類似的行為和舉動,所以天下的'父母在做事情之前先請考慮一下:“我這麼做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呢?”我在今天的報紙上看到這樣一則新聞,一個年過八旬的老人,被兒子關入小木屋裏,什麼也不供給,那位老人全靠左鄰右舍得幫助才得以活下去。我看了之後很生氣,長輩們都應受到尊重,更何況是生你養你的父母?

現在為了維護老人的合法權益,已經有許多相關的法律出台了,不過,我相信,老人們更希望看到的是自然流露的真情而不是被法律所迫的親情。朋友們,你們捫心自問:孝,你們做到了嗎?“香九齡,能温席”“融四歲,能讓梨”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做一個尊孝道,習禮儀的一代新人吧!

關於文化的作文10

當汽車行駛在鄉間小道時,馮驥才先生再也沒有了寫作的衝動。往日白磚青瓦的農舍冒出了西洋式的尖頂和閃着異光的馬賽克。炊煙裊裊,小橋流水成了埋葬在心底的夢。馮先生四處奔波,大聲疾呼,救救我們的文化。

中國文化博大寬廣,無處不在。不僅是書本中,她徜徉在江南的煙雨小巷,流淌在源源不斷的黃河中,她盤旋在峭壁的飛檐上。而如今,我們卻成了文化的劊子手,背叛着我們的文化。

文化遺產是歷史的證詞。秦時兵馬俑如今依舊氣宇軒昂,隋朝大運河仍是波瀾洶湧。就好像孟姜女悲慟天地的哭聲與縴夫的號子依然在耳畔縈繞。千年的文化,千年的歷史沉澱下來了無盡的繁華、悲憤、浮沉與屈辱。文化撫慰了我們坎坷的心靈,將這一片肅然呈於世人。長歌悲哭停止了,豪情廝殺消逝了,一切大江東去中浪淘盡也,唯有那百年的古鬆,用年輪刻畫着這些平平淡淡卻又難以了卻的文化情絲。

鄉村是中國文化的搖籃,她本應褪去城市的浮華,洗盡了塵世的繁雜。唯有明鏡般純粹的藍天,油彩般炫爛的花海,在那片金色的海洋中續寫中國文化的.新篇。然而,我們看到的只是路邊那幾排平房被嬉笑着的洋房所替代。千年的古槐只剩了乾枯枯的樹墩,寫滿滄桑與歷史的土路被一條條水泥路所替代。

本應是煙雨茫茫、粉牆黛瓦、羊腸小巷的江南水鄉,也已被繁華的霓虹裝點地妖媚“靚麗”。我們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的魂。當你徜徉於天壇遙望天穹,你被賦予了寬廣。當你走進岳飛一股浩然正氣向你襲來。當你登上泰山而小魯時,天地也便豁然開朗。我們的祖先從遠古走到今天磨鑄了寬廣,不屈向上的民族魂,這些遺產便成了我們民族奮鬥的雕塑。

我們早已走出了閉關自守的昨天,在吸收外來文明的同時切忌破壞民族的魂、民族的根。中國文化遺產需要走向世界,展示我們的輝煌燦爛,震古爍今的文明更需我們炎黃子孫細心的呵護。唯有這樣中華民族才能復興,像鯤鵬驚世,直掛雲帆濟滄海。

關於文化的作文11

從小聽大人講“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看紙鳶飛翔於藍天的動人畫面,聽“貴妃醉酒”的京劇片段……中國的傳統文化如此清晰地刻在我的記憶裏,彷彿是一篇銘文,心靈上毫無保留地接受着東方文化的洗禮。

而如今,我卻史陶醉於“亞當夏娃”的飄逸浪漫,史迷戀奧斯卡金獎的雍容華貴,也更沉醉於迪斯科的動感十足……在某一個角落,被遺忘的文化在不知不覺地擱淺,我欣然地接受着西方文化的`高貴典雅,卻忘記了東方文化的深沉韻味。

有一天,當我猛然想起在那個憂傷的江畔,屈原飲恨投江,今天我們用龍舟去悼念,在那個繁燈的夜晚,我們吃着元宵品味過去的時光……。我才意識到,記憶深處的中國傳統文化己經在不經意間離我而去了。

看着聖誕節張燈結綵,看着情人節浪漫温馨,看着越來越多的人走進麥當勞、肯德基,我的心裏不禁感到一陣悲涼。不知道有誰還能靜靜地聆聽“牛郎織女”,有誰還在興致勃勃地賽龍舟……對於傳統文化的消逝感到悲哀的恐怕不只是我一個人,但願歲月的長河衝不盡她的繁華,還會留給後人一片天空。

我們丟了什麼?

又是一年春柳綠!在這個如此現代的時代裏,又有多少人會發出這樣的感歎?或許,更多的是哼着“我的心太亂”跳着迪斯科在狂歡吧。

中國文化,已經在慢慢被人淡忘了吧!如今,端午節的龍舟,依舊在劃嗎?清明時節的行人,依舊斷魂嗎?故鄉里的社戲,是否還在演呢?中秋節的親人,依舊會團聚嗎?或許己經淡忘了吧,那什麼漸漸濃了呢?聖誕節的街燈,徹夜明亮:情人節的鮮花卡片,到處飄香:麥當勞這個異族的傢伙,也在中國安了家,買了新房……或許異國文化的魅力的確巨大,但一箇中國人不應當把自己的文化發揚光大嗎?吸取國外文化,卻怎能以犧牲本國文化為代價!我們怎能丟掉自己而去學別人暱?

又是一年春柳綠!但願此時的人們少扮些牛仔,多穿些唐裝:但願此時的國人少聽些流行,多看些京劇:但願此時的孩子少聽些“亞當夏娃”,多聽些“牛郎織女”!

關於文化的作文12

文化,總是極其微妙地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而社會生活的每個方面則無時無刻不在積極或消極地反作用於文化風貌。在這個循環中,廠商、商品牌號的取名無疑是一支引人注目的風向標。然而發人深思的是,大街小巷,你舉目看到的牌號中往往不是“帝”、“翁”、“牽”、“後”,就是“娜”、“妮”、“奧”、“卡”,及蓋率令人歎為觀止。我們不禁要問:難道我們的丈化中就只有低俗或洋化嗎?難道真的只有這些字眼才能引起公眾注意?難道我們就該讓這樣致落文化的風潮放肆在我們的社會嗎!

探究命名者的心態,大多隻是想取一個喊得響的名字、得到更多經濟效益;至於文化不丈化的,當然不在普通生活的考慮之中。但是,他們卻犯了一個產重的錯誤。我們社會中的大多數人都如他們想的那樣偏愛低俗拜洋的名字嗚?未必見得,或許連他們自己也未必欣賞這類奄無內灑可言的字眼。只是一種十分不良的風氣咬使他們以為這種名字是和經濟效益緊密相連的。這種裏風像一種煙,薰壞了人們的眼,色盲了這個社會中的許多人,只看到我們丈化中的確存在的小部分低俗和胡外而看不到其中另外許多精位的`成分一一殊不知那些真正支撐起社會丈化的優秀成分,同樣可以喊出人們對商家的關注。

不能讓這種現象再存在下去了!對社會丈化的曲解產生出以“帝”、“翁”、“託”、“娜”為品牌的崎形果實;而當“帝右妮娜”真的普遮到各個角落、反作用於丈化直至和我們現在的丈化溶為一體,那會是多麼可悲的事情!我不把這種不光彩品牌產生的原因歸答於人們忍想丈化的生落,是因為目前為止,我們的丈化還是比較健康的。但我卻不敢想象,當這樣的品牌名稱成為一種理所當然,當不再有任何人會對之產生異議,我們的杜會連同着它所擁有的丈化會變成怎麼一剎模樣!是效落得令人汗旅?還是歡呼着成為了又一種“技民地”?

停止了,可以停止了!你沒看到文化在怒視餚你痛苦地抽摘嗎?一個牌號的廣而告之不僅僅是一個名稱,它還勻勒出了一張文化的臉鹿。別把我們的文化描繪得如此五隨!

關於文化的作文13

靜悄悄的新年像極了一個普通的週末。

昔日的年畫、鞭炮和祭祖活動了無影蹤,中國人最傳統的新年文化似乎已逐漸被一次年夜飯、一台春晚和幾條拜年的短信所取代。然而,安靜的新年只是中國傳統文化流失的一個表現。當韓國的端午祭申遺成功,當我們內蒙古族的馬頭琴成為蒙古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成影戲成了印度尼西亞的“傳統”,當埃及和韓國在爭奪中國造紙術的發明權時,每一箇中國人都應當在情人節的玫瑰和聖誕節的鈴聲中覺醒。我們應當重新回顧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那昔日的輝煌為什麼如此輕易的被我們遺忘?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中華的文化有深厚的歷史背景,那是幾千年來的沉澱和積聚,每一次的民俗民風都有着其最獨特的傳説和文化背景,每一個節目都有上古的史載和存在流傳的價值。西方簡明快捷的文化似乎更易被接受,但中國文化的橫深和縱深是不容許被遺忘和取代的。在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的'時代背景之下,每一箇中國人,每一個華夏兒女都有責任深思中國傳統文化得以保存並流傳的方法。在某種意義上,那是中華民族得以穩站世界民族之林的出路,那是一個以禮治國的民族得以豐富和充實的出路。

雖然那瑰寶仍以痛心的速度流失着,但我們還是看到關注的目光正移向它們。

舉世矚目的奧運會開幕式便是最好的例證,在那次盛會上,我們看到了千人擊缶的恢宏場面,我們聽到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古誦,我們被崑曲的悠揚感動,我們被活字印刷術的精妙而懾服。張藝謀傾盡心血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文化悠遠的東方古國,也向每一箇中華兒女訴説了傳統文化的價值和珍貴。

當越來越多的省份開始把民俗民風申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我們又可以聽到喜慶的鞭炮聲和飛舞的秧歌綵帶時,當在傳統節日裏我們都有機會去重温過去的習俗時。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不再是個讓人永遠擔憂的問題,中華兒女終會將每一個傳説每一處風俗留給後人,手手相承。

我們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通向光明。

那靜悄悄的新年,有了鞭炮的祝福,有了廟會的歡慶,有了昔日的味道。

關於文化的作文14

最近,我們學校舉行了陶花節——茶文化專場的活動,在活動中,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比如:有關茶的歌、有關茶的故事、怎樣泡茶才好喝

在活動的幾天內,我們跟着陸華老師學了有關茶的歌。

在班隊課上,陸老師在廣播裏將我們唱歌。趙老師在班裏説着這件事,同學們聽了哇哇大笑,頓時,教室裏像炸開了鍋。陸老師先把歌詞跟老師們説,讓老師把歌詞寫在黑板上,然後陸老師唱一句,同學們跟一句,唱得像只老虎,不過我們已經很努力的在唱了。叮鈴鈴下課了,同學們也跟着廣播唱了起來。

有關茶的故事很多,有龍井茶的故事、黃山毛峯的故事、鐵觀音的故事、君上銀針的故事其中我最熟悉的是鐵觀音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二百多年前,當地有一位老茶農姓魏名蔭,精於茶事,又篤信佛教,每日早晚必在佛前敬獻清茶。一夜,在夢中荷鋤出門,至溪澗石旁,見石縫中有一茶樹,枝繁葉茂,芳香似蘭,深感詫異,正欲探身摘葉,忽被犬吠聲驚醒。翌晨,他循夢中途徑,行至觀音巖打石坑石壁處,果然看到夢中所見茶樹,汁淳厚細潤,邊緣作鋸齒狀,紅芽綠葉,異於它種。遂將茶樹移植家中一破鐵鼎中,悉心培育繁殖,精工炒出從未有過的好茶,親朋好友品嚐之後,無不稱道。由於此樹是夢賜之物,又栽在鐵鼎中,而且茶色重如鐵,故取名鐵觀音。

我還知道了怎樣泡茶才好喝。在活動的那天,家裏來了客人,爸爸叫我給客人們泡茶,我根本就不會泡茶:一會兒茶葉放得太多,一會兒茶葉放得太少,一會兒水太熱,一會兒水太冷我不情願地倒起了茶,爸爸看見我煩躁的樣子,走過來對我説:女兒,你這就不懂了,泡鐵觀音可不是這樣泡的,應該這樣泡:首先也是要把握好水温,泡烏龍茶的水温要在100度左右,水温太涼,鐵觀音就會泡不開,香氣也不能發揮。其次在沖泡的.過程中,要控制好沖泡的時間。時間和水温都把握的好,那沖泡出來的茶就應該不存在多大的問題。我聽了爸爸的話,茅塞頓開,馬就去泡茶了。在這次活動中,我學到了好多的知識。

關於文化的作文15

文化是什麼?我百思不得其解。可是,當我真正體會到文化的內涵時,卻又更加百思不得其解。

我不懂,為什麼現在到處充斥着外來文化?彷彿外來的都是好的似的。一件普普通通的衣服貼上了洋標籤立馬價格飆升,一瓶飲料的包裝上出現個不認識的洋文立刻就能銷售一空,年輕漂亮的小姑娘爭着搶着要嫁給外國的蔫老頭,家裏有個孩子説什麼也要把他送到國外“深造深造”……好像凡是外來的東西都是好的似的。我看不見得如此,是崇洋媚外的思想把我們的雙眼矇蔽,是中國文化的缺失讓我們無所依靠。我們現在所學習的、所傳播的'是被一雙鐵爪捏得畸形的文化,是被牢籠緊緊鎖住的文化,是被泥沼牢牢囚禁的文化。

我不懂,為什麼現在的中國人缺失了信仰?隨着西方科技的傳入和發展,有越來越多的傳統文化被劃定為“糟粕”,其中不乏一些優秀的文化。中國人開始對自身進行完全的否定,對西方世界的一切都大肆讚揚。“仁義禮智信”早就不知道被扔到哪裏去了,現在人們的腦子裏只有一個字“利”,為了利,我可以用地溝油做食物,我可以用皮革做膠囊,我可以給豬吃瘦肉精,給油中兑色素,給橘子染色……只要能賺錢,人們什麼都願意幹!據調查,近些年的犯罪率是幾十年前的數倍。是什麼導致我們思維方式的轉變和信仰的缺失?是對優秀文化的排擠和壓迫,是對西方文化的盲目認同和傳播。

我不懂,難道就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呵斥,沒有一個人敢高呼——放開那文化?

文化是世界的,任何文化不可能單獨的存在於世,也任何人都無法阻擋不同文化的碰撞與交融。可是我不希望,外來文化的糟粕將中國這塊沃土侵染,我不希望在這塊沃土中長得盡是些美麗卻結毒果的。我希望能還文化本來的面目,還文化本來的純淨,讓中國文化同世界文化一起繁盛的生長,而不是讓中國文化將所有的缺陷不足盡收囊中。

放開吧,把那雙醜惡的鐵爪鬆開,把那狹窄的牢籠打開,把那壓迫釋放,把那排擠疏導。

放開吧,放開那文化,不要讓醜惡再把那文化侵蝕,不要讓金錢在把那文化污染。

放開吧,放開那文化,還文化一片純淨的天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