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作文集錦五篇

來源:文書谷 2.3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作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語文作文集錦五篇

語文作文 篇1

有句俗語叫“處處留心皆學問”,而我卻認為“處處留心皆語文”。不是嗎?如今,我們的生活內容豐富了、充實了,在我們的周圍,幾乎到處都能看到語文那百變的身影。報刊上,她雍容華貴;廣告中,她新穎可人……這些,無不吸引着人們欣賞的目光。而此刻,我要為大家介紹的是我從影視中學到的語文。

這影視中的語文可謂神通廣大,她有着孫悟空一樣的七十二般變化,魅力無窮。 她可以是一個人感情的.閘門,一旦開啟,便一發不可收拾。王家衞的電影《重慶森林》裏就有這樣一段獨白: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上班時忘了關水龍頭,還是房子越來越有感情,我原以為它很堅強,誰知道這次竟哭得這麼厲害。一個人哭,你只要給他一包紙巾,可是一間房子哭,你要做很多功夫。”

看過這段獨白後,我發現自己已被深深地感動了。從沒想過一所房子也會哭,而且能哭得那麼扣人心絃。也許就是語言的魅力所在吧。這短短的幾行字中,包含了主人公多少憂鬱的情愫,那淡淡的憂傷溢於言表。於是我知道了,語文,可以讓你淋漓盡致地傾訴心聲。

她可以是一個人個性的畫板,能把他(她)的形象、性格描繪得栩栩如生。如《紅樓夢》之“林黛玉進賈府”中有這樣一段情節:

這熙鳳攜着黛玉的手,上下細細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賈母身邊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這樣標緻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怪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只可憐我這妹妹這樣命苦,怎麼姑媽偏就去世了!”説着,便用手帕拭淚。

看過這一情節,我真正地從心裏感歎語言的無所不能。從語言上看,鳳姐表面上是恭維黛玉,實際上是為討賈母歡心,又不致冷落了在場的三個小姑,一番言行足見她老練圓滑、賣弄做作的性格。演員的精彩對白,可真把這個“兩面三刀”的王熙鳳給演活了。於是我知道了,語文,可以讓你盡情地描繪個性,塑造形象。

語文作文 篇2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和重要內容之一。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語文教學“高耗低效”的現象依然存在。但我想,作文既是一種技能,它顯然是須經過不斷的訓練才能形成的,而這種訓練應該是有其序列性,應該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訓練。下面就從此觀點出發談自己一點粗淺的想法。

一、提供多樣練習,形成豐厚積累

作文是通過遣詞造句正確表達自己思想的一種技能。這就涉及到語言的積累和情感的積累。如何形成積累?僅僅靠口頭指導説“要注意觀察生活”、“要體驗生活”、“要重視閲讀”。學生做起來恐怕就茫然不知從何下手了,也就談不上興趣。所以,必要的有趣的練習是不可少的,這種練習首先要破除“作文必須成篇”的觀念,要把作文的各種要素分解落實到多樣的練習中。

其一、鼓勵學生寫隨筆日記。

這是觀察生活的練習,是學生形成情感的沉澱、積累時代往息的方法。剛開始時,學生往往不知從何寫起。那麼就該告訴學生,這是自己同自己的對話,生活中的點滴感受、思想上的片刻閃光、都可以付諸文字;對某一現象、某一事件的看法,也可通過三言兩語作記錄。學生畢竟是情感豐富的,他們的思想也還處於急劇豐富的階段。他們其實是有很多話要説的,而這裏又沒有什麼限制,想説就説。一旦養成寫隨筆的習慣,他們心靈流淌出來的是源源不斷的活水。經過一階段的練習,學生的作文逐漸成篇,時時可見新鮮的語言、精彩的議論、真摯的情感。這裏面的文章比起先前的命題作文真有天壤之別,學生真正做到了我手寫我心,找到了傾訴情感的地方,體會到了寫的樂趣。同時要“寫”勢必要反思,這就使學生對情感進行純化和沉澱,強化了情感體驗;而生活中的人與事又時時觸發學生的心靈,使他們去關注、去思考,這使他們的文章很有時代感,有着豐富的時代信息。

其二、促進遣詞造句的積累。

在課堂教學中,往往也有很多“作文”的機會。對老師的提問回答是一種口頭作文;對課後題的書面加答,也是一種作文;如果老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仿寫、去縮寫、去續寫,那更是很好的作文練習。

其三、形成創新思維的積累。

要想避免作文中千人一面的現象,這需要學生一定的思維深度,更要有一種敢於突破的精神,這就是創新。如何讓創新意識深入學生心靈深處?我覺得大而空的指點不如小而實的練習。我想“釋字釋詞”應是一種很好的方法。這裏的釋字不是按照字典來解釋,而是要求發揮想象力,自己獨立地根據字形來解釋一個字的含義,這種解釋不一定是準確的,但要求一定要有新意有創造性,可以曲解,也可以直解,也可以完全憑藉想象作全新的解釋。這樣做讓學生體會了用語言進行創造的樂趣。有人把“畫”釋成“把大地的美景都鑲嵌在一個框裏”,這是詩意的解釋;有人把“濁”釋成“一杯水裏有蟲子就髒了”,這是哲理的體現。“釋字”練習一階段後,接着進行“釋詞”的練習。有位同學對“夕陽”是這樣解釋的:“夕陽是大自然所賜的絕妙之景。它是美好的,因為它的絢麗和紅豔;它也是淒冷的,因為它會很快逝去。然而,夕陽給我的感覺,不僅僅是它的美,更多的是它帶給人們的欣慰與遐想。辛苦了一天的人們,看見夕陽,就會有一種回家的渴望浮上心頭,似乎這血一般的夕陽更是這一天辛勞的回報,這泛着橙光的天空不也象徵着一種收穫嗎?在我的眼裏,家的感覺也像這夕陽的.顏色——温馨。”這樣的練習充分調動了積極性與創造性,達到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二、提供美文典範,指導寫作技巧

經過以上第一階段的訓練,學生的閲讀寫作情況應大為改觀,原來的一些知識勢必滿足不了他們強烈的表達慾望,這時教師需提供他們典範性的文章,作精剖細析的講解,指導他們掌握寫作技巧。

1、記事的技巧。

寫人在於通過外貌、動作、神態的描寫把人寫“活”(寫出神韻),記事重在突出曲折和緊湊。教材中小説部分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範例,祥林嫂的外貌、葛朗台的動作、周瑜的環環相扣的計策按排等寫法,都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要深入剖析其技法,讓學生明白寫人重在顯示其個性,表現其神韻;記事重在情

理之中,意料之外。並以這些為範文進行模仿創作。當然以上是分項的指導與練習。除此這外,還要給學生提供整體的範例。

2.表達的技巧。

要想自己的文章出奇制勝,就要在新字上做文章。包括文體新、標題新、選材新、結構新、語言新。

文體新是指在平時給材料作文時不要被議論文一種體裁所侷限,而要多做一些記敍文及其它散文類的作品。有經驗的老師都知道,記敍文比議論文寫,更容易出文採。

標題新可採取以下方法 :a、以數字作標題。如《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b、以設問作標題。如《愛是怎樣煉成的》顯而易見是模仿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c、用名言作標題,同樣也可收到吸引人的目的。如《梅花香自苦寒來》等。

選材新。要求在議論過程中選取新穎、高雅的材料來作為事實論證。新穎,即不用或少用常用的材料,注重選擇新近出現的人和事,選擇新近看到的社會熱點、科技信息,在時間上出新。當然,對於陳年舊事,如果能在角度上出新,換一個人們未曾注意的角度,發現其中的內涵,老事例也能出新意。

語言新。是指在論證時,運用一些排比句、比擬句、反問句以及詩化的語言,增強了文章氣勢,增加了文章美感。

三、優化組合模式,全面提高能力

經過以上的訓練,學生的作文應該是上了一個層次,但要想真正達到全面提高的程度還需老師的不懈努力。教師在平時的作文教學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是題目的確定。有人曾對中美作文教學進行比較,其中一條是:“中國的作文題其涉及的內容或小而實,或大而虛,隱性限制較多”這就提醒我們在選題上要注意放鬆束縛,要選擇一些開放性的題目,給學生以充分的空間和自由,張揚其個性。使他們覺得作文不再是一種苦差,而是一種快樂的創造。其次是改變評價體系和批改模式。教師要具備編輯的“眼光”和“慈母”的“愛心”,不求全責備,而應呵護亮點,及時表揚作文中出現的優點,讓學生揚長避短。我們知道編輯選擇稿件的標準是稿件的價值,這個價值體現在創新中,而不僅僅停留在行文如何完美、結構如何合理這些方面上。對於學生的作文不能

單以分數高低來下結論,應批註出文章“好”在哪裏,“新”在和處。評價作文時要以學生的創作積極性為其出發點,以尊重學生的人格為前提,對存在的問題宜個別交流,且宜用商榷的方式,教師應以慈母般的關懷去增強他們對作文的信心。

第三、要加強調配外閲讀的指導,達到全面提高的要求。魯迅曾説過他的創作是靠自己的閲讀摸索出來的,南懷瑾也曾在回答為什麼能達到這麼高的國學水平時説是得益於小時候的古詩文背誦,當然這是老生常談了,但又是顛撲不破的真理。讀與寫是密不可分的,互相促進的。“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源頭就在閲讀。唯有閲讀,才使筆下鮮活;也唯有寫作,才知閲讀之美味。也惟有使閲讀和寫作結合,才可能使學生的作文具有深厚的文化積累,具有人所難及的哲理深度。 正如顧黃初強調的:“作文教學改革,關鍵在於貼近生活,這就是‘根’”。貼近生活,提高語言表達與運用能力,提高寫作各種文章,提高書面解決社會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便是真正提高寫作素養。而寫作的序列化便是提高素養的有效途徑之一。

語文作文 篇3

綠蓉找到了綠石,大家都羨慕得不得了!綠蓉找到綠石後,就用法力去了晉頤寶貝家,她們在一起玩非常快樂,把不愉快的事情全部跑到了腦後,這時候,綠蓉忽然想起了還要拯救七彩仙子的事情,於是,她對晉頤寶貝説:“晉頤姐姐,其實我是七彩谷的公主,我會魔法,你願意和我一起擁有魔法,並且永遠在一起嗎?”晉頤寶貝説:“什麼?你會魔法,我不是在做夢吧?”綠蓉説:“是的,我會魔法。”晉頤寶貝説:“好,我答應你,可是我的學業怎麼辦?”綠蓉説:“我會用另一個人代替你的.,放心吧!”説着,她拿出一個錘子,往晉頤寶貝頭上一敲,然後就變成了兩個人,綠蓉帶着真正的晉頤寶貝飛向了這個世界最美麗的地方,她們在那裏唱啊,跳啊,非常快樂……

語文作文 篇4

在荷塘月色中漫步,在那不勝寒的高處遠眺,在那如夢如幻般的往事中流連,在詩一般的文字中穿行,在畫一樣的意境中遨遊……悲壯與秀麗,淒涼與歡喜都激盪在心間。這就是語文帶給我的感受。我愛語文!

我愛語文,愛他那詩一般的文字。唐詩、宋詞、元曲無不講究韻律。品讀它們猶如聽見窗外雨打芭蕉,其韻律之美是那樣悠遠、空靈。它們無不令我快樂,並陶醉其中。它們使我忘卻了世間的浮塵喧囂,忘卻了功名利祿,找回了生活的悠閒,看到了生命的原色。多少次月下推敲,多少回淺唱低吟,才有了這字字珠璣。讀起來,琅琅上口,平淡而不失自然。品起來,耐人尋味,雋永而不媚俗。語文,教我怎能不愛你?

我愛語文,愛他那畫一樣的意境。“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詩人歸隱田園,晨理荒穢,月夜歸耕。然而,心中不覺辛苦。東籬之下采菊,悠然見南山,這樣的悠閒令我神往。“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一股清新的自然之氣撲面而來。與知己“就菊花”,品美酒,實是“欲界之仙都”啊!細細讀來,好像自己坐在竹林之中與陶潛、孟浩然、王維等共賞美景,同飲菊花酒,坐看日出日落,靜享生活的恬淡。語文,教我怎能不愛你?

我最愛的還是語文中的情。柔情似水,令人斷腸。最難忘的是那“一低頭的温柔”,最傷感的是“斜暉脈脈水悠悠”,最無奈的'是“燕子歸來”小徑獨徘徊。悲情如酒,令人感慨。“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飽含着對國家的失望與不能為國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的悲憤。“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雖已年邁,仍心繫國家,怎不令人動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此等心懷天下的胸襟怎能不令人欽佩?豪情像火,催人奮進。“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讓敵人聞風喪膽。“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錚錚誓言,可見一片丹心。“直掛雲帆濟滄海”更是激勵人們逆境之中揚帆遠航。語文,教我怎能不愛你?

我愛語文,愛那詩一般的文字,愛畫一樣的意境,愛那海一般的深情。我在語文中暢遊,愛在我心中盪漾

語文作文 篇5

呼風喚雨,馳騁賽場——體育課也。

探索奧妙,揭露謎團——科學課也。

複雜演算,稀裏糊塗——數學課也。

如沐春風,品味精典——語文課也。

語文不像數學的複雜,不像科學的精密,也不像體育的瘋狂,卻讓人感受到溪水的澄靜。語文不需要用美妙的詞藻來修飾,只因為她本身就已夠純、夠美。

品味語文,如沐春風。陶淵明有過“採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的'感歎,朱熹有過“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的讚美。謝靈運有過“野曠沙岸淨,天高秋月明”的欣賞。同是詩,卻也能夠豪氣沖天。李清照的“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源遠流長,李白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震憾人心,王昌齡的“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書寫愛國豪情。

品味語文,品味精典。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在“語文”這棵樹下久久徘徊。語文成了他們最終追尋的目標。高爾基憑着《童年》交上了一份答卷,曹禺用《雷雨》獲得了通行證。吳承恩的《西遊記》寫了一次旅行,野趣、妖趣;曹雪芹的《紅樓夢》寫了一個家族,親情、愛情;施耐庵的《水滸傳》寫了一次反抗,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寫了一次變革。

語文是一種情感,是常開的花朵,是鐫刻在心的風景。品味語文,能感受到語文的撲鼻芬芳,亦能感受到語文的無窮奧祕。徜徉在語文的世界中,伴隨着語文一起昇華。如今,語文不再是一種形式,語文是一種快樂,一種如清風流水般的清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