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純簡介

來源:文書谷 1.13W

林志純:世界上古史研究開拓者

林志純簡介

張玉來

一則真實的笑話,引出世界上古史的內涵

世界上古史,在人們眼裏是一門帶有神祕色彩的學科。不要説一般人不知就裏,就連不是研究這一分支學科的史學工作者,對它也不甚了了。上個世紀90年代初,一位曾師從林志純教授攻讀埃及學的博士,得到了一個公派英國訪學的機會。有關部門給學校打來一個緊急電話,問這位博士懂不懂阿拉伯語?研究埃及學為什麼不到埃及而去英國?接電話的工作人員據實相告:博士懂英語,不懂阿拉伯語。結果他赴英訪學的事兒竟被擱置下來了。

林教授説:“這個在常人看來完全合乎邏輯的事情,從世界上古史專業角度看卻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古埃及人並不講阿拉伯語。埃及學研究的年代是從大約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650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這段歷史。至公元1世紀,當地就很少有人懂埃及語了,當時通行的是希臘語和科普特語。而到阿拉伯人征服埃及時,古埃及象形文字就成了幾乎無人知曉的“死文字”。18世紀初,歐洲學者進入埃及和兩河流域,在考古發掘中發現了古代文物和銘文,便帶回歐洲。目前,作為研究埃及學基礎的大量典籍和考古文物大多保存在德國、美國、英國、法國等國的博物館裏。這就是研究埃及學不需要懂阿拉伯語的原因。

外文難,古文難;外國的古文字難上加難

如果説從事一般社會科學研究需要堅實的專業基礎、較高的科研能力和外語水平,而這些對於世界上古史學者來説則是遠遠不夠的。他們還必須通曉國外文明古國特有的古文字,比如研究埃及學的學者必須通曉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研究亞述學的學者必須通曉西亞楔形文字。

林志純本是一位國內公認的秦漢和魏晉南北朝史專家,上個世紀50年代中葉聽從他就職的東北師大安排,鑽研古埃及文字,改攻世界上古史,當時他已年過不惑。林教授“轉向”之時,我國世界上古史研究稱得上一片未被開墾的荒原。他同時着手進行了多項奠基性工作。林教授招收了兩批14名研究生,又配合蘇聯專家舉辦了有來自全國各地高校28名中青年教師參加的世界上古史進修班。這些研究生和進修學員後來成為學科的骨幹力量

在逆境中編成世界上古史書稿

即使在陰雲密佈、極“左”思潮猖獗的“文革”中,林教授也常常步行到省圖書館,一個人坐在靜靜的外文報紙閲覽室裏,查閲《紐約時報》、《泰晤士報》等發達國家的報紙,捕捉任何有關古代世界考古新發現的信息。林教授在1972年編寫出長達40多萬字的世界上古史書稿。

1975年,人民出版社輾轉看到了這部教材,立即商請林教授對原稿進行修改、擴充。林教授將正在讀中學的一雙兒女放在親友家照看,偕夫人———他的“專職祕書”風風火火來到北京,在出版社臨時騰出的一間辦公室裏安營紮寨,晝夜不捨地開始了書稿的修訂工作。經過半年之久的緊張工作,長達60萬字的《世界上古史綱》終於完稿了。書稿是夫人一個字一個字謄寫清楚的。這部皇皇鉅著面世後,好評如潮,僅國家級獎勵就獲得兩項。

病榻上審定《世界古代文明史雜誌》創刊號

1980年,在林教授的倡導下,東北師大歷史系成立了西亞、北非、歐洲上古史研究室,後來又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研究所成立伊始,便開始了向四門以古代文獻研究為基礎的學科的勇猛進擊:以古希臘和拉丁文獻為研究對象的古典學,以西亞蘇美爾、阿卡德楔形文獻、文物為研究對象的亞述學,以古埃及象形文獻、文物為主研究對象的埃及學,以古代小亞赫梯楔形文獻、文物為研究對象的赫梯學。在林教授的苦心經營下,研究所創建了我國第一個、目前尚是國內唯一的專門收藏有關世界古代文明史圖書、雜誌的中西文圖書館。林教授設想出一種外文《世界古代文明史雜誌》,刊登中外學者在這一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出創刊號時,林教授正因嚴重的心臟病住在醫院裏,生命處於垂危之中。林師母白天在醫院護理他,晚上抓緊時間用一台手動打字機把那些用西文寫的有古文字的稿件一字字打出來,然後再把稿件送到他的病房。如今,這本雜誌已發行了22年,與國際上包括美國國會圖書館和英國大不列顛圖書館在內的400多家學術機構或圖書館建立了交流關係。

把西方古典引進中國,讓中國古典走向世界

1988年,林教授與周谷城、吳於廑、週一良、任繼愈、張政烺等9位著名學者聯名發起,由他本人主編的《世界古典文明叢書》投入運作。由林教授撰寫的“叢書緣起”寫道:“為了把西方古典文明引進中國,把我國古典文化向世界傳播”,“這套叢書採用中外文對照印本:近東古文獻採楔形文字或象形文字的拉丁音譯與中文對照方式,中國古典文獻則採中國古文字(甲骨文、金文)和現行文字與英譯對照方式。”這是一項浩大的跨世紀的工程,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按照設想,就中國古典文獻而言,就需要把從甲骨文、金文、先秦直至魏晉南北朝的所有文獻全部譯成英文。目前叢書已有10部專著問世,其中就有兩部是林教授本人編寫的。

已經95歲高齡的林教授,在其執教75年的生涯裏,已為國家培養了22名博士。在中國第二屆世界古代史國際研討會上,英國牛津大學高級研究員戴麗真誠地説:“現在我們可以傾聽到中國學者從他們的視角探討世界古典文明的聲音,並從中學到一些在西方學不到的東西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