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簡介

來源:文書谷 1.02W

老王分析

楊絳簡介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這篇課文寫老王的幾個生活片斷。老王一輩子很苦。靠一輛破舊的三輪車活命。“文革”期間載客的三輪車被取締,他的生計就更加窘迫,只能湊合着打發日子。他打了一輩子光棍,孤苦伶仃。他住在荒僻的小衚衕裏,小屋破破爛爛的,眼睛又不好,他的一生淒涼艱難。

但是老王心好,老實厚道,有良心,關心人。他需要錢,可是他做生意從不多收一分錢,而且非常講感情,講仁義,常願意盡義務,或者少收錢。

小説詩歌文學作品寫到“文化大革命”,那是荒唐的動亂的年代。學術權威被認作“反動學術權威”,被造反派打翻在地,踩在腳下。但是,任何邪風對老王都沒有絲毫影響。他照樣尊重作者夫婦倆。他認準他們是好人,知恩必報,臨死也要去謝謝好心人。作者筆下的老王雖然窮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沒有受到任何污染,他一本做人的道德良心,是極其純樸的好人。

二、問題研究

1.為什麼作者一家對老王那樣的不幸者能那麼關心、愛護?社會地位、生活條件比較優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麼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樣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

從文章看,最主要的是平等觀念。在作者那裏,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別很大,不過是幸運與不幸造成的差別。所謂幸與不幸,包括天賦條件、成長條件、生理條件,幸運者只有關愛不幸者的責任,沒有歧視不幸者的理由。有平等意識,才會平等對話,才會感覺人家上門來“沒請他坐坐喝口茶水”是很抱歉的。

再是人道主義精神。這種精神要求社會關心個人、同情個人,尊重個人對社會作出的貢獻,尊重人格,維護社會成員的基本權利,並促進全體勞動者的全面發展。作者一家對老王是懷有這種精神的。知道老王有夜盲症,就送了大瓶魚肝油。他們總是照顧老王生意,坐他的車,讓他掙點錢。老王收錢常常客氣,他們總是照原價付。平板三輪不敢坐了,還是關心老王是否能維持生活。總之,對不幸者懷有一顆愛心,才能這麼關心人,愛護人。

老王在生命最後的日子裏,身子僵直,樣子非常怕人,作者心裏只有同情和悲酸。老王死了好幾年了,作者每每想起來還感覺有愧於這個不幸者,總覺得在他生前,對他關愛不夠。所有這些,都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正是公民道德建設所提倡的。

2.這篇寫人記事的散文,材料瑣碎,但是經過作者的組織,成為一個有機整體。作者是怎樣組織的?

研究這個問題,可以先列提綱,再探究為什麼這樣安排。可以看出,作者是兼用邏輯順序和時間順序來編排的。開頭四段先寫老王的三點基本情況。這三點是按邏輯順序安排的。一是職業,這是老王的謀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這是老王謀生的困難,三是居住條件,這是前兩點的結果,收入少,當然生活苦。下面三段,按時間順序,回憶老王的工作與為人,兩個片斷寫他為人好,一個片斷寫“文革”時期,他的生計越來越艱難。最後一個片斷,是老王離世前一天的事情,最能見出老王心地善良。

除段落安排有序之外,還應該探究貫穿全文的線索。可以看出,作者是以與老王的交往為線索的。坐老王的三輪,一路説説閒話,作者平易近人,老王也肯把身世相告。寫老王眼疾,説到女兒給他大瓶魚肝油,可見一家人對老王很照顧。老王對錢家也好,在服務費上雙方總是非常客氣。三輪改平板三輪,沒法坐了,作者還是很關心老王,對老王有好處,所以老王總覺得欠了一筆人情,在生命最後的日子也要表示感謝。以彼此交往為線索,全文一脈相承,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練習説明

一、以善良去體察善良。在這篇課文中,作者的善良表現在哪裏?老王的善良又表現在哪裏?對課文結尾的最後一句話,應該怎樣理解?

本題要求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領會作者與人物的思想感情,並讓學生領悟到在與人交往中首先要付出愛。

作者的善良有許多表現:照顧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車;老王再客氣,也付給他應得的報酬;老王送來香油雞蛋,不能讓他白送,也給了錢。作者的善良還表現在關心老王生活,三輪改成平板三輪,生意不好做,作者關切地詢問他是否能維持生活。作者的女兒也像她一樣善良,知道老王有夜盲症,送給他大瓶魚肝油。

老王的善良也有許多表現:“願意給我們帶送”冰塊,車費減半;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拿了錢還不大放心,擔心人家看病錢不夠。老王的善良更表現在,受了人家的好處,總也不忘,總覺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還硬撐着拿了香油、雞蛋上門感謝。

結尾一句話,應該這樣理解:一個社會總有幸運者和不幸者,幸運者有責任關愛不幸者,關注他們的命運,讓他們也過上好日子,幫助改善他們的處境。作者回想起來,對老王的關愛還很不夠,所以感到“愧怍”。

二、比較下邊每組兩個句子,聯繫上下文,説説①在表達上的好處。

1.①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價相同。

② 他送的冰比前一個三輪車工人送的大一倍,冰價相同。

2.① 我強笑説:“老王,這麼新鮮的大雞蛋,都給我們吃?”

② 我笑着説:“老王,這麼新鮮的大雞蛋,都給我們吃?”

3.① 我在家聽到打門,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裏。

② 我在家聽到打門,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站立在門口。

本題揣摩語言,引導學生細心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

1.①句“前任”一詞簡練之至,大詞小用,又很風趣。

2.①句“強笑”一詞,不但準確,而且含蓄,透露自己見到老王病成那個樣子,還拿東西來謝“我們”,心裏有説不出的悲酸和感動

3.①句説“鑲嵌在門框裏”,誇張的手法,強調了老王步履維艱,身體僵直的形態。

三、試以老王為第一人稱,改寫課文中老王給“我”送香油、雞蛋這一部分。

本題就文取材,進行練筆,藉以引導學生深入領會人物思想感情。以老王為第一人稱,就要描寫老王的心理活動,要在領會思想感情的基礎上充分展開想像。

教學建議

一、把握課文內容,既要注意老王的“善”,又要注意老王的“苦”。

課文寫老王,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概括起來就是兩個字,一曰“善”,二曰“苦”。文章的精神是説,這樣好的人卻這樣苦,幸運者應該感到“愧怍”。為什麼在新社會裏,老王還處在那樣苦難的狀態,而且每況愈下,社會應該怎樣關心不幸者,作者提出了這些問題讓讀者思考。把握內容要力求全面,不能把注意力只放在“善”字上面,忽視了老王的苦境。

二、意味深長的語句要好好咀嚼。

課文在好幾個關鍵地方説得很含蓄,淡淡地説明情況,不發議論,其實作者是有自己的感慨的,應該深入領會。

例如:“據老王自己講:北京解放後,蹬三輪的都組織起來,那時候他‘腦袋慢’‘沒繞過來’‘晚了一步’,就‘進不去了’,他感歎自己‘人老了,沒用了’。老王常有失羣落伍的惶恐,因為他是單幹户。”學生會奇怪“蹬三輪的都組織起來”幹嘛啊。就此可以因勢利導,讓學生思考:當時受什麼思想支配,連蹬三輪的都要組織起來?這種政策好不好?

又如:“我們從幹校回來,載客三輪都取締了。”可讓學生查一查“取締”是什麼意思(明令取消或禁止),想想當時為什麼要取締。這樣可以使學生了解當年極“左”思潮的荒唐。再讀作者所寫的改裝後的平板三輪怎樣送客,可以體會作者對極“左”思潮的深惡痛絕,可以瞭解老王悲慘結局的社會根源。

又如:“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可以讓學生思考:作者一家當時受到了衝擊,處境並不好,她為什麼還覺得自己是“幸運的人”,而感到愧怍?

有關資料

一、作者簡介

楊絳,生於1911年,江蘇無錫人。作家、文學翻譯家。著有散文集《幹校六記》《將飲茶》等,譯有《堂·吉訶德》。

二、楊絳文學語言的特點(林筱芳)

楊絳文學語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其沉定簡潔的語言,看起來平平淡淡,無陰無晴。然而平淡不是貧乏,陰晴隱於其中,經過漂洗的苦心經營的樸素中,有着本色的絢爛華麗。乾淨明晰的語言在楊絳筆下變得有巨大的表現力。有時把詞序變換一下,不符合常規,反倒更顯別緻耐讀。如《丙午丁未年紀事》中有一句話:“登台就有高帽子戴。”通常也許會説“登台就得戴高帽子”,因這分明是被迫。但楊絳這句話説得有點喜氣洋洋的氣氛,令人想起“拜年就有壓歲錢”之類。這與當時的環境完全不合拍,只好當成一句反話來讀:不僅表現出作者身處其境的哭笑不得的無奈心情,也隱含了她對待那時環境的解構態度。平平八個字,平靜中有抗議,調侃中有悲哀,很有韻味。有時明淨到有些冷,但由於滲入詼諧幽默,便平添幾分靈動之氣。因而使靜穆嚴肅的語言自有生機,安靜而不古板,活潑而不浮動,靜中有動,動還是靜。沉靜詼諧中有沉着老到、雍容優雅的氣派,鋒芒內斂後的不動聲色,有種靜穆超然的中和之美。

(節選自《人在邊緣──楊絳創作論》,《文學評論》1995年第5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