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紅樓夢》有感(彙編15篇)

來源:文書谷 2.73W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紅樓夢》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紅樓夢》有感(彙編15篇)

讀《紅樓夢》有感1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迷離虛罔間,清人曹雪芹作了一個夢。夢裏,

有個叫做“大觀園”的女兒國,是清白女兒的 伊甸園。温柔的女兒,多情的女兒,善良的女 兒,聰慧的女兒,俱婷婷地立在這裏,歡喜着,憂愁着,撫掌而笑,默默垂淚。

黛玉跟着進士賈雨村讀書,會識字斷章,嬌怯羸弱的身子隱不住逼人的才氣和多情。進了大觀園,這一切都自然地顯現了出來。自是立着,便是一番別樣嬌美,及見了別樣風流的寶玉,竟都有一種宛若隔世而相識的感覺。猛然,寶玉看着她:“可也有玉沒有?”黛玉有些疑惑,卻也乖順地搖搖頭。不料這竟引來痴狂的寶玉摔了被視為命根的佩玉。夜闌人靜,黛玉暗自垂淚。冥冥中,她找到了自己命中註定的這個人。註定,她一輩子的眼淚都是要給他的。

黛玉是平凡的,亦是不俗的。周身是純然的靈氣,寶玉引其為唯一的知己。在共同的成長過程中,兩個情趣相投的人都意識到對方在自己心目中的重要。靜靜地愛着,單純地以為一切都可以如此這般地平靜下去。即便有“你縱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的憂慮,也只當是有生之年,知己長相伴了。葬花的林妹妹,詠月的林妹妹,抹淚的林妹妹,俱在寶玉的心裏了。那樣的善良、多情,尤其是別樣的純淨和靈氣——在寶玉心中,她是無人能及的`。即便是她的愛耍小性子,他都體諒了,包容了。

可是這樣的一段情,經註定沒有好的結局。自平靜的生活里加入了一個懷着“金玉良緣”的薛寶釵,寶黛一段情便風波不定。寶釵的深明大義、恪守禮制,都是林黛玉所不及的。又由於黛玉終日抱病,賈母斷是再疼她,也不願讓寶玉娶了她。愛誰,寶玉是可以選擇的。但是娶誰,卻由不得他作主。便縱一個想得心力憔悴,一個哭得柔腸寸斷,也只被當作少年無知而已。

任雲淡如許,玉色悽悽,都只為風月情濃。舉案齊眉,胸意難平。寶黛相愛着,愛得蕩氣迴腸,驚心動魄。但是世事並非他們所能把握的。作為一個名門旺户,事事都須循着禮制。身居內苑,初涉世事的他們都未嘗意識到這一點。直到使自己愛着,賈母寵着,卻不料寶玉命中是“空對着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虛無縹緲,人生在世,難免風雲流散”。淚淹沒了誓盟。

黛玉的一生都是在夢裏的,正如寶玉説“女兒是水做的骨肉”。失父喪母,孤苦伶仃的黛玉在賈府找到親人,找到知己。她把自己的一切感情,一切的眼淚,都灑在了這裏。

瀟湘妃子的多才是大觀園裏人盡皆知的。滿身的悽苦,滿心的惆悵,卻只念些“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淒涼”;“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黛玉竟應了自己一句“是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痴痴的寶玉以為自己娶的是林妹妹,歡喜萬分地急着搬離了怡紅院,坐立不安,只待新娘的到來。張燈結綵,喜氣非常。

但他滿臉堆笑,揭開新娘紅蓋頭的那一刻,卻不知朝思暮想一心期盼的林妹妹竟在悽清冷靜的瀟湘館“香魂一縷隨風散”。她的淚確是為他流盡了:“寶玉,你好……”言未盡,命先絕。

寶玉説,“我有一顆心,前兒已交給林妹妹了。她要過來,橫豎給我帶來,還放還我肚子裏頭。”他沒有等到林妹妹,因此便沒有那顆心了。

前前後後,大觀園的女兒們,連同寶玉,都四散了。遠嫁的探春,出家的惜春,跳井的金釧,自縊的鴛鴦,觸壁的司棋,被劫的妙玉……失了凡心的寶玉則“俗緣已畢”,頓悟出家。他做到了對林妹妹唯一的誓言:“你死了,我當和尚。”只苦了寶釵帶着尚在腹中的胎兒獨守空閨,一生無依。

“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

人俱散,夢已了。往後多少的故事,皆與這些夢中的人無甚關聯。有温柔的,善良的,多情的,都化成一抔土,一縷香。千紅一“哭”,萬豔同“悲”。

讀《紅樓夢》有感2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批閲十載,增刪五次。四大名著之首,字字珠璣,聲聲悲慼。《紅樓夢》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首,不曾拜讀,甚是慚愧!今幸讀之,曾聽聞“不讀三遍不配談紅樓”但學識有限,時間不足,方讀過第二遍,今妄論一二。待到時間充裕必當再次深讀。

“好生奇怪,倒像在那裏見過的,何等眼熟!”

“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

“你也不用拿這話來哄我。從今以後,再也不敢親近二爺了,二爺也權當我去了。”

“你往哪裏去。”

“我回家去”

“我跟了去。”

“我死了。”

“你死了,我當和尚去。”

“我難道為叫你疏他?我成了個什麼人了呢!我為的是我的心。”

“我也為的是我的心。難道你就知你的心,不知我的心不成?”

“妹妹,你説好不好?”

“果然有趣。”

“我就是個‘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貌’。”

……

“寶玉,你為什麼病了?”

“我為林姑娘病了”

“老太太,你白疼了我了!”

“寶玉,寶玉!你好……”

她是閬苑仙葩,他是美玉無瑕。那日初見,佳人兒自是“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天然一番風流態度,而寶玉頭上戴着束髮嵌寶紫金冠,齊眉勒着二龍搶珠金抹額,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束着五彩絲攢花結長穗宮絛,外罩石青起花八團倭鍛排穗褂,登着青緞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嗔視而有情。小兒女互訴衷腸,心心相映,卻抵不過歲月如水流逝,權勢地位的欺壓。這不是單純如寶玉,率真似黛玉以及他們純粹而脱俗的愛情可以承擔的起的。所以,當層林盡染,年華漸逝。便是個悲劇“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釵雪裏埋。”依曹老的心願

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

有恩的,死裏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

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

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倖。

看破的,遁入空門;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曹老在刻畫人物方面的技法登峯造極,重點刻畫的寶玉、黛玉、寶釵自不必説。好像活過來了一樣,有血有肉,敢愛敢恨。然即使着筆不多的智能兒、賈瑞之人貪嗔痴,愛恨情也都躍然紙上。從寶黛愛情上來講,最後黛玉的香魂歸帝所,令不少人扼腕歎息,甚有愛黛者如紫鵑,想象着林姑娘要在世嫁與甄寶玉也未為不可,甚至有紅學認為黛玉最終嫁給了薛蟠。竊以為,黛玉必死,不死就不再是那個風流態度的黛玉,不死就不再是那個心高氣傲的黛玉,不死就不再是那個寶玉此生唯一的知音,那個隨頑石入世,甘願以自己一生一世的眼淚來還他灌溉之恩的絳珠仙子!高鶚是不忍的,並未只留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寶玉出家,賈府在蒙聖恩,而且還出了一個舉人,處處象徵着死灰復燃,枯木逢春的景象,對此處理,我不敢非議,這樣的處理,也許只有早已仙逝的曹老才有權做評。但這從另一個方面來講,這也體現出了紅樓中的人物彷彿真的活了過來,有着打動人心的力量。謹以這數百年來對紅學孜孜不倦的探究向對《紅樓夢》做出創作貢獻的所有人表達敬意。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時有還無——世間一場大夢,願大家盡情演繹,只求一個盡興無悔!

讀《紅樓夢》有感3

她知道賈府不是她的家,於是她學會用圓滑來處理這賈府中千絲萬縷的關係。但是,面對他,華麗的面具無需攜帶,可以生氣,可以放縱,可以展現真實的自己。是的,他就是賈寶玉,一個以出生攜帶美玉的俊秀男子,一個在封建時期毫無避諱地説出“見了女子便覺得清爽”這種與世理相違背的話語,不肯入學堂,不願為名利所折腰,這樣的一個在當時遭遇世人責備的男子。他愛上了黛玉,我只能説,只是天註定的,即使是悲劇他們之間無悔而又純潔的愛情,是值得我們是人所稱讚的,《紅樓夢》中的寶黛愛情一定會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永久的亮點。

王熙鳳也是一個女子,一個唯我獨尊而又沉醉在浮華夢中無法自拔的女子。在賈母面前,阿諛奉承,成了她的專有名詞,只有賈母一人被她捧在天上。在下人面前,也許只有殘忍為她獲得一些無謂的尊嚴,只要做錯了一件事會有不堪設想的的後果。她,是封建時代的典型產物,為人世故,讓她在封建制度下開墾出自己的一片充滿金銀的土地。

這樣一個人物,在《紅樓夢》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表面上,王熙鳳擁有了所有人想擁有的.一切,但在我眼中,她除了擁有一些華麗的外表,什麼也沒有,她的靈魂是空的,所以有再華麗華美的外表也是無用的。我同情這個人物,為她感到無奈和可悲。總體來説,《紅樓夢》以封建貴族家庭生活為素材,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及賈寶玉與薛寶釵的婚姻悲劇為主線,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輔,深刻剖析了造成悲劇的社會根源,有展示了有眾多人物構成的廣闊的社會生活環境,揭露出封建社會無法克服的內在矛盾,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同時,曹雪芹以他深厚的功底對貴族家庭的飲食生活起居各方面細節都進行了細緻的描寫,其中,對醫藥、音樂、建築、禮儀都有涉及。魯迅曾説過:“在中國,自從十八世紀末的《紅樓夢》以後,實在沒有產生什麼較偉大的作品。”我個人認為魯迅先生説得非常好,即使有比較好的的作品,但是無論是從語言還是從思想上都與《紅樓夢》相差甚遠,我由衷的感謝曹雪芹先生為我們帶來《紅樓夢》這部著作。《紅樓夢》一問世,就以手抄本的形式流傳,人們不惜重金求購,《紅樓夢》的吸引力可見一斑。

《紅樓夢》還以電影、電視劇的形式廣為傳播。同時,紅學,專為研究《紅樓夢》產生的學問,成為中國三大世界顯學之一,中國人應該為之驕傲。讀完《紅樓夢》,合上書本,心中彷彿被清水洗滌過一般。彷彿自己就處在大觀園之中,彷彿自己看着寶黛愛情萌芽、發展、隕滅,彷彿看見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由興到衰的轉變。

一切如同優美的畫面在我眼前拂過,有令人興奮的地方,有令人傷心的地方,有令人狂躁的地方,有令人平靜的地方。總之,人的喜怒哀樂,曹雪芹總是能掌控的恰到好處,也許是他一生的坎坷鑄就了他自己,也鑄就了《紅樓夢》。讀着《紅樓夢》,如同讀一羣人的悲慘人生,但是每一個人都被曹雪芹所賦予了一個精彩的人生,如同流星一樣,曹雪芹給了他們花一樣的人生,他們猶如花一樣凋落,無法逆轉。《紅樓夢》,就像一個花園裏面百花齊放。

讀紅樓,品人生,乃人生一快事。

讀《紅樓夢》有感4

今天我再一次閲讀了四大名著之一——曹雪芹所寫的《紅樓夢》,與書裏其中一位主角王熙鳳親密接觸,讓我真正品味到一個人怎樣做人,才能被別人所尊敬;一個人挖空心思算計別人,但最後卻落到被後人所恥笑,我的靈魂也深深地受到了震撼。

《紅樓夢》是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社會生活的縮影,以賈寶玉和金陵十二釵為主線,以榮寧二府的盛極而衰的過程為副線,將眾多的人物和紛繁的事件,組成了一個有序的網狀結構,為我們展示了廣闊又高度集中的封建社會腐朽生活畫卷。

《紅樓夢》中刻畫了四百多個人物,不同人物有着不同命運,活靈活現,其中王熙鳳給我的印象最深。她與別人不同,在她的身上有着兩面性,她擅長用“借劍殺人”之法,“坐山觀虎鬥”之計,挑唆秋桐與尤二姐互鬥,自己卻展現出大度的一面,退居其外,最後是二人雙雙去世。這顯示出,王熙鳳足智多謀,有策略,有心計,在處理大小事務時,井然有序,圓滑應對,深得長輩喜愛,也難怪偉人毛主席曾稱讚她有戰略頭腦。但是在施展策略與心計時,我認為還是要按道德行事,不能勾心鬥角,挑撥離間,為人要有誠意,要懂得怎樣才是對的,怎樣才是錯的,光明磊落,光明正大地做人,不做那些偷雞摸狗的事情。“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而是時候未到”,這句話正印證了王熙鳳的悲慘結局,老天爺對每個人都是公平,不會虧待一個人,也不會過多地獎賞一個人。

雖然王熙鳳十分陰險狡詐,但是説實話她的`聰明才幹卻讓我佩服。這讓我想起《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他腦中同樣藴藏着令人欽佩的策略與心計。不是嗎?諸葛亮得知司馬懿已率兵前往陽平,可陽平的大部分士兵都已出去打仗,只留下了五六百人,於是他就在情急之下,讓士兵在城門口排好兩路縱隊,而他坐在城樓上,彈起了古琴,沉着冷靜,琴聲不亂。兩個小童在他身旁站好,城門打開。司馬懿到達之後,看見了這一場景,懷疑孔明肯定在城內佈下了陷阱,立刻調轉馬頭,回魏國去了。諸葛亮就是利用司馬懿疑心病很重的這一缺點,佈下“空城計”,救了陽平。可後人卻對諸葛亮有着很高的評價,那是因為他的策略與心計上閃爍着善良的金光。

一個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一個是為了顧全大局,雖然兩者都十分聰明能幹,雖然兩者都是有策略與心計的人,雖然……儘管有一萬個相同點,但兩者之間還是有着根本的區別。善良能給人們帶來多少好處,多少快樂,善良的策略與心計能給多少人帶來温暖,既然有這麼多的益處,我們這些國小生就要從中吸取營養,給王熙鳳的策略與心計穿上“善良”的外衣,然後移植到自己腦中來,為社會創造財富。

讀《紅樓夢》有感5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讀黛玉的《葬花吟》,讀出黛玉心中的孤寂與悲傷;看新版《紅樓夢》,悟到的是人生的繁華與蒼涼。

我是從寶玉快要娶寶釵時開始看的。我看見了那一大家庭的虛偽、可憐、還有,累。是的,他們活得真累!鳳姐騙寶玉説:“給你娶林妹妹可好?”原本寶玉丟了玉也失了心的,可一聽徑直從牀上彈起:“好啊,好啊!”滿目驚喜,神情煞是可愛,令人不禁莞爾。寶玉對黛玉的愛,痴迷的,難以割捨的,緊迫的,就像曾經説的一句:“我是為林妹妹病的。”感情真摯,溢於言表,令我感動。

可他萬萬沒有想到這會是一個騙局。鳳姐她們騙了兩個單純且執着的人,她們的騙局也註定要付出代價,代價也在後面一一體現且慘痛,慘痛到令人又有些不捨,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其實她們充其量也只是別人的.玩偶,天意弄人,順着早已鋪好悲劇之路一步步走下去,傷痕累累,血淚斑斑。

我發覺蔣夢婕演的黛玉很好,她將黛玉死前的絕望揮灑的淋漓盡致。燒手絹焚詩冊時絕望的笑,自嘲的笑,讓我心中莫名壓抑。我想阻止:“黛玉,為什麼要燒了這些?你寶哥哥會一無所有的!”可她用空洞的眼神彷彿在告訴我:“不!今生已還盡了淚,我什麼都不願留!”黛玉啊,你真是個傻瓜,一個執着的傻瓜。可現在你執着的令人害怕,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今生的絳珠仙草已為神瑛侍者流乾了一世的淚,燒了罷,燒了所有的愛,所有的怨,前世今生,互不相欠。

臨終時你説:“寶玉,寶玉,你好…好…”是的,你沒有再叫寶哥哥,而是悲憤的叫着“寶玉”!你好?好什麼呢?好狠心吧。不過我想,應該是好好的活着,縱然有千番怨,萬回恨,也是你前世欠他的,今生註定的。所以你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你走了,那個叫林黛玉的如詩如畫的傳奇女子的一生就此定格。就像曾經有人説過的一樣:“真正的悲劇是將美毀滅給人看。越是美的,有價值的人生被毀滅,其悲劇就越壯美,越深刻,越動人。”你確實做到這點了,你就這樣淡淡的去了,只留下一身的愁怨與孤寂讓世人評判、歎息。

這邊滿目淒涼,黛玉魂歸離恨天,那邊張燈結綵,寶玉混娶薛寶釵。這是怎樣的戲劇性呢?可悲、可歎!賈府的那些人拆散了一對有情人,最終,黛死,寶瘋,釵怨。這樣的結局她們也不想要吧?可這樣的結局又有誰知道呢?好端端的三個人,都是大家的掌上明珠,可是,明珠捧在手上太久了,最終還是不慎跌落到地上,散了一地的碎片,留了一地的悲傷。你看,代價真的在一步步逼近他們。賈府的悲劇仍在上演,探春遠嫁,賈府被抄,鳳姐憔悴,據書上説命不久矣。那麼精明的一個人,曾經是隻手遮天,呼風喚雨,但註定她最終只落個破席裹屍的下場。

如斯顯赫的家族,在當時是一個神話,可他們最終沒有續寫祖輩們用生命譜寫的傳説,僅傳了三代便沒落了。這麼一大羣女人,曾經清純可愛,才情絕代,但最終,死的死,走的走,只留下一座孤院,雜草叢生。舊欄遺址,瑟瑟冷風,吹醒了人們曾浮華一世的夢,物依舊,人已非。

“奈何天,傷懷日”,“看破的,遁入空門,痴迷的,枉送了性命”。歌詞我一遍一遍細細的看,我想,結局早已註定了吧。究竟是宿命的悲,還是輪迴的痛呢?

這一曲“紅樓殤”,這一世的繁華,終究不再依舊。

讀《紅樓夢》有感6

人間重生之時,歷經星辰鬥轉,滄海鉅變。曾似世界末日,一蕩後世繁華。於此噬滅天地洪荒之危難時刻,女媧忙煉來補天之石救蒼生於混沌之中。眾石皆為之重用,唯這一頑物,只沾了那一份靈氣,落在天邊,便寂守於此,直至那癩頭和尚和那跛足道士解救了他,領他落入紅塵遊玩一遭,害那紅塵之中,又多此一深情而無力的故事。

《紅樓夢》讀了很多遍,它作為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寶庫中屹立不倒的著作,後世一直拜讀研究至今延續不斷,多讀幾遍是值得的。慚愧的是我卻仍舊會經常搞不清人物之間的關係,或者偶爾張冠李戴一下,一點不像是讀了很多遍。這本書,若不是投了心思去研究,都是淺涉。但每次讀,儘管讀得淺,也還是收穫很大。每次讀完都有不同的感受,隨着一次次地重温,隨着年齡的增長,對這個長長的故事的理解,也有所不同。

我是從小看着越劇版的《紅樓夢》電視劇長大的,聽不懂戲文,但是也知道,林黛玉是個多愁多病身,卻也是一個嬌弱的美女,正所謂:“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雖然這句詩是我後來看了書之後知道的,但小時候我心裏的林黛玉,差不多也是這樣的形象。於是我那時覺得林黛玉這個人物,肯定像很多的千金大小姐,從小體弱多病,嬌生慣養,慣得一身毛病不説,還藉着長得漂亮,到了人家家也撒嬌耍脾氣,是個極難纏的。看了頭幾遍書後,這種感覺還一直縈繞在心頭,想不通為什麼賈寶玉就那麼喜歡這個一肚子小聰明,嬌氣任性,慣壞了的大小姐。

這個答案也是這次又重新拿起《紅樓夢》才更明確了的。林黛玉從小就易失去身邊珍貴的東西——母愛、父愛、健康,缺乏安全感。而林黛玉又是個讀了些書,肚子裏有一丁點“進步思想”的“聰明”女性。年紀輕輕就被送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雖然也是親戚家,但終究是客,寄人籬下。再加上這榮國府寧國府住的都是國親國戚,一色的有見識有修養的大家子弟。當然是處處小心謹慎,觀察周圍人事也是謹小慎微,想盡量把自己保護起來,她害怕再被傷害。可人也往往越是把自己保護得緊,那層外殼越堅硬,偶爾也可能會傷到人。但好歹林

黛玉也是受過了良好教育的,厲害不到哪去,就是會變得敏感,會變得什麼都在乎。而且黛玉又是個極痴的人,痴親情、痴友情、痴愛情,處處痴,處處在乎,處處敏感。再有點小聰明,説話就不饒人了,看起來似乎還有點不近人情,常常弄得寶玉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所以其實黛玉是很可憐的。但黛玉並未因為世俗將自己這些小脾氣小性子掩蓋掉,該發點小脾氣的時候就鬧鬧,該使點小性子的時候就哭哭,又是一副招人憐招人疼的“病如西子勝三分”,那份本真的純美怎會不教寶玉掏心掏肺地喜歡?當然,黛玉也並不是就毫無道理地刁蠻胡鬧,不然這個大家裏也沒有她的棲身之所。黛玉時常發發小脾氣,哭哭啼啼,望着什麼都能傷感一天,其實苦和悶都憋在內裏,那種寄人籬下缺少安全感而本能的保護也並沒有體現得淋漓盡致。更多的呈現在了晴雯的.身上,晴雯的剛烈,不饒人,像刺蝟一樣扎着渾身的刺,就是自我保護。寶玉也珍惜她,喜歡她,因為寶玉真,恨假,所以喜歡晴雯,還有黛玉那樣的真,真實的美。

與林黛玉相對的自然就想得到薛寶釵。我以前一直很喜歡她,可能是喜歡她的落落大方,知書達理,通曉人情世故。可越是看《紅樓夢》看得多了,越是對她喜歡不起來了。厭就厭在那個通曉人情世故。也是寄人籬下,但她處世的那種圓滑,讓我覺得她是個內在難分辨的人。説話都是好聽的,不知哪句是真哪句是假。做的也都是好人,都討好了別人,幫助了自己。她倒是大家閨秀的典範,可也是封建禮教的惡果。我甚至難以分辨,她直到最後,對寶玉的那份愛,究竟是愛情多一點,還是婦道多一點。她的封建,全體現在一個“信”字,她不信也沒有木石前盟,卻一直信了金玉良緣。所以寶玉是不會真正愛上寶釵的,他們的婚姻即使被寶玉接受,接受的也是世俗,不是愛情。寶玉不是人間的木頭疙瘩,是神仙補天剩下的神石,當然超脱,沒有那麼多的世俗。暫不提木石前盟的事,骨子裏,也就愛的是黛玉那種竹子般的清新脱俗(我一直覺得黛玉配竹子真是絕了)。

提到寶釵,我覺得就不得不提襲人。這是一個我一直很喜歡的人物,很實在,很厚道。聰明、懂事,會為人處世,又有黛玉的那種痴。她沒有寶釵那麼精明,也沒有黛玉那麼任性,對人和氣,處事穩重,工作認真。

讀《紅樓夢》有感7

在《紅樓夢》中,劉姥姥並不是什麼重要的人物,總共也就出現了兩三回,但就是這麼一個普通的劉姥姥卻讓我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

劉姥姥第一次出現,便是因為家中無錢過冬,便想去榮國府攀攀舊親要點錢財來,她遲鈍卻又精明,知道叫板兒去開口要錢比較好點,只可惜板兒經歷尚淺,只顧着吃東西,把身上揹負的責任忘得一乾二淨,幸虧榮國府有的是錢財,便給了她三十兩銀子,哄得劉姥姥屁顛屁顛的回家去了。

劉姥姥雖愛財,卻又有一顆感恩的心。她見自己用了榮國府的便送了些瓜果蔬菜給賈母等人,並且用她那機智幽默具有農村特色的語言逗笑了賈母,之後不免要有些賞賜。

劉姥姥愛財但不貪財,並且有一顆善心 。當賈府破落,鳳姐將死之時,劉姥姥仍沒有嫌棄他們,而是繼續為他們充當喜劇角色,鳳姐請求劉姥姥為她祈福,並且把手上的'金鐲給了她做祈福的錢,但劉姥姥並不收下,而是真心實意的準備幫鳳姐祈福,只可惜紅顏命薄,劉姥姥還未幫鳳姐祈福,她就先歸西了。其實當初劉姥姥就是收下鳳姐的鐲子,又有幾人知道呢!由此可見,劉姥姥雖愛財,但不貪財。

一個質樸卻又步伐精明,愛財卻又不貪財的劉姥姥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讀《紅樓夢》有感8

《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圍繞事關賈府家事利益的賈寶玉人生道路而展開的一場封建道路與叛逆者之間的激烈鬥爭為情節主線,以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對叛逆者的悲劇為主要內容,通過對以賈府為代表的封建家族沒落過程的生動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開劍魂批判了封建社會種種黑暗和腐朽,進一步指出了封建社會已經到了"運終權盡"的末世,並走向覆滅的歷史趨勢。《紅樓夢》以上層貴族社會為中心圖畫,極其真實地,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全書規模宏偉,結構嚴謹,人物生動,語言優美,此外還有一些明顯的藝術老公看你的特點,值得後人品味,鑑賞。小説作者充分運用了我國書法,繪畫,詩詞,歌賦,音樂等各類文學藝術的一切優秀傳統手法,展示了一部社會人生悲劇。如賈寶玉,林黛玉共讀西廂,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晴雯補裘,寶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還表現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飄然的身影,詩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動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瀟灑的文采…

這一切,都是作者憑藉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藝術素養培育出來的,從而使她在十二釵的羣芳中始終盪漾着充滿詩情畫意的特殊韻味,飄散着東方文化的芬芳。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真實地再現了人物的複雜性,使我們讀來猶如作品中的人 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樣真實可信,《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説不得賢,説不得愚,説不得善,説不得惡,説不得正大光明,説不得混帳惡賴,説不得聰明才俊,説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評論。不僅賈寶玉,林黛玉這對寄託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連王熙鳳這樣惡名昭著的人物,也沒有將她寫得"全是壞",而是在"可惡"之中交織着某些"可愛",從而表現出種種矛盾複雜的實際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實",紅樓夢讀後感10000字。作者善於通過那些看來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藝術描寫,揭示出它所藴藏的不尋常的審美意義,甚至連一些不成文的,史無記載的社會習慣和細節,在紅樓夢裏都有具體生動的描繪

中國有四大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和《紅樓夢》,部部皆是精彩絕倫,而作為一個女孩子,前三部對我而言沒有多大興趣,它們涉及到了軍事、政治、神話,所以最吸引我的非《紅樓夢》莫屬了。

《紅樓夢》帶着憂傷、淒涼的氣氛,讓人常常想落淚,而裏面的詩詞之多又讓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麼多的人在研究《紅樓夢》呢。

故事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為賈寶玉,他應該説來是一個柔中稍稍帶剛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為環境所致,他們家上上下下幾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的家族是因為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 妃而盛起,於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並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這裏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斷,理還亂",讓人看到古時婚姻的紕漏,它們往往全有父母處理,什麼"指腹為婚",更為可笑的是,他們有時從未見過面便稀裏糊塗地成親了。而且古時女子爭着要進宮,因為那樣可以使家族富貴,可皇帝有上千嬪妃,得寵一時,沒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們又何苦進宮呢?皇帝姥兒們飲酒作樂,衣食無憂,而老百姓則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生活之苦讓人難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造反"了,禍害之緣還是在於皇帝身上啊,讀後感《紅樓夢讀後感10000字》。這一出出的悲劇讓人心寒而又憤怒,讓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時的苛捐雜税,它們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邊上推,真讓人深惡痛疾。

《紅樓夢》一書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感慨萬千,也讓我想了很多,或許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讀《紅樓夢》有感9

《紅樓夢》是我國的四大文學名著之一,也是古典文學藝術的最高成就之一。這本書前面大部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是由清代曹雪芹完成的,可惜這部書還沒有寫完,曹雪芹的生命就在貧困潦倒之中畫上了一個句號。

讀一本好書,就像是心靈品嚐了一場知識的盛宴;讀一本好書,就像是靈魂進行了一場祕密的旅行。而有多少人有幾個月甚至半年都沒有讀完過一本書了呢?如果想要領略古典文化的獨特韻味,那明清小説無疑是一個絕佳的選擇;如果要再現明清小説的鼎盛時期,那麼紅樓夢便是不二選擇。

我最佩服《紅樓夢》的也是本書經典的人物刻畫,書中的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在曹雪芹的筆下卻是那樣的經典傳神,以至於後世很多的書籍影視甚至是平時的聊天,都經常引用小説裏面的人物。

説到紅樓夢中的人物,我最喜歡的是那個出身富貴,可憐無助體弱多病、寄居賈府的'林黛玉,那個嫻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的女子。林黛玉的生活經歷使她比較任性,並且以犀利的語言揭露周圍存在的不合理現象,因而被周圍人看做刻薄,小心眼兒。林黛玉在賈府因為和賈寶玉朝夕相處心意相通,而產生了真摯的感情,但由於她不合時宜的執着,使得王夫人等人心生不滿,從而選擇了合乎封建大家庭利益和禮教的薛寶釵。最後,林黛玉因這段感情而身患重疾,鬱鬱而終。

儘管《紅樓夢》的結局是悲傷的,儘管執着的女孩黛玉最終還是沒有收穫幸福,但這部書仍然是中國古典小説的巔峯之作。

紅樓夢實是一部不可錯過的好書。在鋼筋混凝土搭建的都市叢林中,在忙亂中,我們似乎忽略了注意、閲讀好書,希望大家可以一品紅樓韻味,停下繁忙的腳步,走進大觀園的世界。

讀《紅樓夢》有感10

“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而紅樓一夢,幻滅了赤子的夢境,幻滅了“無故尋仇覓恨”的烏托邦,既留給世人一個難圓的恨,又給了赤子們最好的結局。

紅樓一夢,幻滅了赤子青春永恆的夢。賈寶玉也好,林黛玉也好,他們都處於轉瞬即逝的青春年華,在這樣的年齡階段,可以不用考慮仕途經濟,可以一心一意地經營感情世界,但是,這樣的時間狀態,它又能持續多久?它是如此短暫,以至於成了那遺恨。

時間,不可能凝固,時間的流逝意味着青春的逝去,他們終將遠離這青春年華,成為他們父母的樣子。黛玉看到花兒都被風吹落,她要去葬花,葬花的時候,她涕泣漣漣:“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寶玉聽了,也慟倒于山坡之上,懷裏的落花撒了一地。他想到,黛玉終將歸於無可尋覓之時,那他人呢?他們也終將歸於無可尋覓之時;那時候,寶玉自己又會在哪裏?將來,這樹,這園,這花,這柳,又不知去了哪裏。

古往今來,美好的事物終將轉瞬即逝,時間和生命,是如此的矛盾和悲傷。既然,青春和愛情像春花一般明媚和鮮豔,他就總有凋謝和飄零的時候,是體驗它瞬間的絢爛多彩,還是哀歎它的轉瞬即逝?是把握短暫的生命熱情,還是哀歎沒有所謂的永恆?

紅樓一夢,幻滅了赤子清淨烏托邦的夢。寶玉和黛玉愛情的`心理基礎,是他們對“仕途經濟”的厭惡,所謂仕途經濟,也許就是我們現在所説的“成人”:向外拓展人生,能夠在社會上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寶玉曾説,“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他們所厭惡的,是那污濁的成人世界,他們所向往的,是一個烏托邦,既然是“烏托邦”,它就註定是虛幻的,永遠不可能有圓滿的歸宿;但那烏托邦也是真實的,它寄託着我們每個人對理想世界的嚮往和追求,它是我們少年的夢。

也許,隨着時間的流逝,少年會成長為油膩中年,然後逐漸衰老,最終變成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被虐待的兒媳做了婆婆,仍然虐待兒媳;嫌惡學生的官吏,每是先前痛罵官吏的學生;現在壓迫子女的,有時也就是十年前的家庭革命者。”

但是,無論怎樣,請在這個一切價值被金錢和權利擠得透不過氣的世界裏,給自己留一個理想的天空。“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然而,紅樓一夢,卻又恰恰成全了赤子浪漫的夢。紅樓曲終,寶黛釵三人的愛情,都最終無果。但試想,如果寶玉和黛玉結合,事情又會怎麼樣呢?

寶玉曾經説過,“女孩兒沒有出嫁,是顆無價的寶珠;出了嫁,不知怎麼就變出很多不好的毛病來。雖然是顆珠子,卻沒有光彩寶色,是顆死珠了,再老了,更變得不是珠子,僅是魚眼睛了”。可是另一方面,他聽説林妹妹許配給他時,又説,“真乃是從古至今,天上人間,第一件暢心滿意的事了”。

林黛玉沒有嫁的時候,是顆光彩奪目的寶珠,等到出嫁了,會不會也變成一顆死珠子,魚眼睛?寶玉對於這樣的黛玉,會不會厭倦?他們可能會生幾個孩子,對子女、對父母、對家族,承擔着無可推卸的責任,假設他們有一個兒子,這孩子也和寶玉當年一樣,喜歡女孩子的胭脂,一天到晚和女孩子混在一起,無所事事,不愛看書,沒有追求,作為父親的賈寶玉,他又會不會焦慮?他會不會罵:“你怎麼這麼沒有出息?你就不會出去做點事情?”

也許,寶玉會活成賈政,一個無趣的父親。黛玉,也再也不可能沒事兒多愁善感,瑣碎的現實生活,終將磨滅他們心中的浪漫。在高鶚整理的紅樓夢中,黛玉焚稿吐血而死,讓寶玉和黛玉不必直面庸常而缺乏詩意的人生,或許就是最好的結局。

幸運而又不幸的是,紅樓夢後四十回,已經散佚,不論我們面對怎樣的結局,都可以説:“這不是曹雪芹的原意!”正是這紅樓夢的殘缺,造就了它永恆的美感,造就了每個人心中,赤子之夢的鮮活。

讀《紅樓夢》有感11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説沒奇緣,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説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枉凝眉》

俗話説“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男不看紅樓,女不看西廂”,但紅樓夢無疑是古典文學小説的一個巔峯。文學家讀《紅樓夢》,讀的是一代名家曹雪芹留下的撼世的不朽傳奇,驚歎於他的卓絕的文學才氣,讚美這樣一個請棋書畫、天文地理無不精通的偉大文學家;歷史學家讀《紅樓夢》,讀的是封建社會制度的腐朽敗壞,痛快於其黑暗的統治註定了其必將敗亡的慘烈結局;自由主義者讀到紅樓夢,讀出的是它封建制度、等級制度對人們的壓迫和壓榨,對生命的不尊重以及貴賤的劃分令他們義憤填膺;也有人悲歎於文學的流傳必將因為其從盛到衰的歷程……

在紅樓夢裏要數寶黛的愛情最純潔了。從兩小無猜,青梅出馬,到長大後的墜入愛河。曹公簡直就是順水推舟,讓讀者感到,世間又一份千古流芳的愛情故事誕生了。它的出現是那麼的自然,幾乎沒有人懷疑過,它的出現是那麼純潔,纖塵不染。但是生不逢時的愛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詞。黛玉性格里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卓爾不羣。花前痴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種種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獨放的荷花,始終執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純,質本潔來還潔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個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賞的還是黛玉的詩情畫意,靈秀慧黠。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羣芳。無論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還是草木黃落雁南歸的淒涼,花氣温柔能解語的幽情;無不體現出她娟雅脱俗的詩人氣質。最歎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註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註定了她的寥落憂傷。縱使大觀園裏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可是這裏沒有她可以依靠的親人,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於是她無奈着"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套無情",傷感着"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淒涼結局。

縱觀紅樓夢,這塊石頭沾染的胭脂味還真不少。愛情的產生有一千種開始,但結局卻只有兩個,而是曹雪芹的高妙之處就在於,愛情的產生有一千種開始,結局去都是紅顏易老,人去樓空。説老實話,我真有點幸災樂禍了。但是反過來想一想,這又是一部悲劇,我細讀一些中外文學名著,大凡流傳下來的,幾乎無一例外全是悲劇。

《紅樓夢》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僅在國內成為"中國小説文學難以征服的頂峯"。而且在國際上也受到許多國家學者的重視和研究,有法國評論家稱讚説:"曹雪芹具有普魯斯特敏鋭的目光,托爾斯泰的同情心,繆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爾扎克的洞察和再現整個社會的自上而下各階層的能力。”

讀《紅樓夢》有感12

作者曹雪芹用一隻普通的筆杜撰出一部絕美卻帶着悽慘的愛情故事,塑造出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人物形象,薛寶釵是這部小説主人公之一,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這篇小説的主要內容是薛寶釵和林黛玉共同喜歡上了寶玉,寶玉喜歡黛玉。於是,她們倆開始明爭暗鬥,勾心鬥角。可是賈府的人極力阻止寶玉和黛玉的愛情,黛玉含恨而終,寶玉被迫和寶釵成親,但寶玉終究對寶釵沒有感情,於是,寶玉出家做了和尚。結局是如此的悲慘。

我剛讀第一遍的時候,對薛寶釵的印象不是很好。

她的冷酷無情和虛偽最讓我為之憎恨。當金釧兒被逼跳井自殺,眾人知道了,都十分傷心。薛寶釵卻冷若冰霜,為了討好王夫人,便安慰她道:“多半是他下去住着,或在井前憨頑,失了足掉下去的`也不過是個糊塗人,也不為可惜。”這可見薛寶釵一點同情心也沒有,卻懂得如何處理好人情世故。她城府極深,有心計。她在滴翠亭聽到兩個丫鬟的談話,便栽贓嫁禍於林黛玉,讓林黛玉蒙受了不白之冤,賈府的人紛紛冷眼相對。不過最後兩個人還是重歸於好了。

後來當我一遍又一遍細細地品味時,我才發現薛寶釵也有着常人所不及的優點。

且不先説別的,不但她的容貌很是美麗,而且天資聰穎。作者也多次用華麗的辭藻來描寫她的相貌與苗條身材。這正如《紅樓夢》中的一句詩——“任是無情也動人”。薛寶釵有着很好的詩歌天賦。在菊花詩賽中,她的《憶菊》《畫菊》寫的很有文采,還有後面寫的那首《螃蟹詠》,真是把螃蟹寫活了,也是一篇佳作。像這樣才貌雙全的女子也是不常見的。寶釵心細,考慮任何事都很周到,與人和善什麼事情都做地井井有條。

與林黛玉相比,她的一生也許更為可悲,林黛玉至少還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誠的感情,最終一死解脱了所有的痛苦.而薛寶釵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終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這把鈍刀一點一點割掉生命吧!"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這幾句判詞,註定了薛寶釵是紅樓數場悲劇中的一個.對於她的一生,作者曹雪芹應該也是歎惋的吧!

薛寶釵追求幸福沒有錯,別人也沒有錯,錯在這個時代的昏暗。她是封建禮教的化身,小説的悲劇象徵着整個時代的悲劇,體現歷史更替時期人們的茫然和困頓。找不到合適的生存方式和行為標準,就不可能擺脱命運的悲劇結局。

讀《紅樓夢》有感13

這是一本具有傳奇色彩的小説,從它一被創作,就註定了它日後不平凡的地位.

原本可能是以喜劇結尾,但事與願違,曹雪芹在未完本之前就不幸去世.但是這樣一本奇書怎會因此完結?於是後人續寫,也就有了現在的紅樓夢,只不過,圓滿的結局卻變成了家破人亡的`慘劇...

書中涉及的人物情感,花鳥魚蟲,每一樣都是惟妙惟肖.在文中出現的東西,也因為這本書的發揚光大,漸漸的在生活中出現.文中有着賈府眾人的愛恨情仇,也不乏他對現實社會、宮廷、官場的黑暗,封建貴族階級及其家族的腐朽,對封建的科舉、婚姻、奴婢、等級制度及社會統治思想的批判.如同讀過這本書的其他人一樣,我讀完之後心中也是感慨萬千,不是因為書中的造化弄人,也不是因為時境變遷,而是因為最終賈寶玉的發奮刻苦考取了功名,卻跟着僧道二人遠去的豁達

賈寶玉的刻苦努力讓我深受啟發,原本一個玩世不恭的家族少爺,終究因環境的改變而改變,也許我們大多數人就是缺少了這份面對逆境的堅強.或許,我們真的應該好好思考一下人生的意義,可能現在為時尚早,但我們卻可能因此受益匪淺.

讀《紅樓夢》有感14

在那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社會,階級的不平等,男女的不平等,人性的惡劣,無一不在其中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外表繁榮的大觀園,其內在是多麼的醜惡。充滿了壓迫,歧視與陰謀,使得重重悲劇的發生,一個個靈動鮮活的生命無辜離去,淒冷的社會唱出陣陣悲歌,被折磨至死的迎春,年輕守寡的李紈,遠嫁他鄉的探春,孤守清燈泥佛的惜春,含冤而死的可卿........讀着讀着,我們會聽到歎息聲,很長很長。這萬般歎息聲,都是因為這個男尊女卑的社會而發出的。在那個社會女子沒有選擇幸福的權利,命運掌握在別人的手裏,這樣的社會整能不叫人窒息呢?

曹雪芹這個落魄卻滿懷才情,眼光尖鋭而心思縝密,他用他的筆墨向我們展現那個黑暗的封建社會。敬佩他的文學記憶,是啊,有什麼能比描寫古代女性世界來體現社會的特徵更具體更真切的呢?同時也讓現在的人們更懂得社會的進步首先需要什麼?需要的是先進的思想。男尊女卑的社會是沒有很大發展的,在某種程度上女人做事比男人還細心,女人比男人更敢於為國家為人民犧牲與奉獻。就拿我一直以來最尊敬的.偉大的女士吳儀。大家都知道她是我們中國的國務院女總理,她為了建設我們美好的祖國,犧牲了自己的愛情,她沒有象別人那樣結婚生子,只顧自己的家庭,卻在艱難的崗位上奉獻了一生。

他們難道不比一些男子們來得更值得尊敬與謳歌嗎?讓我們不要從倒覆轍,屏棄封建社會的各種弊端,男女互敬互助,共同創造美好新時代。

讀《紅樓夢》有感15

《紅樓夢》一部經典之作,彰顯了中國博大精深的語言魅力;映襯着中國古典藝術殿堂的光輝;洋溢了傳統文化的古色古香。熙熙攘攘的人物世界裏,才華洋溢的林黛玉,偏僻乖張的賈寶玉,潑辣能幹的王熙鳳,乖巧伶俐的薛寶釵……個個栩栩如生。牽引我進入《紅樓夢》中藴含的文學內涵。

曹雪芹筆觸下的《紅樓夢》不只描寫了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由繁榮走向衰敗的三代生活,而且還大膽地控訴了封建貴族階級的無恥和墮落,指出他們的種種虛偽、欺詐、貪婪、腐朽和罪惡。它不單指出這一家族的必然崩潰和死亡,同時也暗示了這一家族所屬的階級和社會的必然崩潰和死亡。而在這樣的`社會風氣下,黛玉那種多愁善感、高傲任性、追求自由的性格卻是對封建社會束搏人性的有力回擊!

自黛玉初到榮國府,寶黛之間就似曾相識。原是因為黛玉是絳珠草修成的女體,下凡向寶玉報甘露之恩。但黛玉卻是一個多愁善感、自憐、自卑的人,使兩人之間時時有隔閡。黛玉的這種自憐、自尊的性格在黛玉葬花時就袒露了出來:“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黛玉在葬花時下意識想到了自己會像這凋落的花一樣孤獨衰落,無法釋然,便潸然淚下。世俗之人無法理解黛玉的思緒,在她自憐而又多愁善感的心裏卻有着強大的自尊心,在詩社中不甘為末,脱穎而

出也映襯了黛玉的才華橫溢。

寶黛至死不讓步對自由的尋求。我們為之掛心,為之氣憤,“一旦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黛玉就這麼在寶玉的婚慶鼓鑼聲中離去了人間。攜帶她的那份甜蜜走了。固然最終她變成了那一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

雖説這本書字裏行間顯露出的社會的世態炎涼着實能令人如作者一般忍不住仰天長歎,然而其中也有美麗的,善良的一面,一同喜接春聯的熱鬧,開心,亦如寶玉面對黛玉時的那一份討巧與能言善辯,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也使讀者在

閲讀時嘴角不禁泛起一絲浮萍。其實,這也正是民間人家風俗與良好教養與中華民族豐富文化的真實寫照,然而越如此,結局變越顯得滄桑淒涼,越覺得不捨。

倚靠在書架上的《紅樓夢》靜靜的散發出幽香,或喜或悲,孕育着狂熱的內涵,傳承着經典的文明,透散着醉人的感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