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國中讀後感通用15篇

來源:文書谷 2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國演義國中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國演義國中讀後感通用15篇

三國演義國中讀後感1

我看了三國演義,我很喜歡的人有:馬超,關羽,劉備,夏侯惇。我喜歡的人在三國演義的後半期都被殺了,除了馬超和劉備。關羽始中埋伏死的。關雲長率部堅守白帝城,孫權令大軍猛攻,幾天下來,雙方都死了不少人關於想快點突圍,於是他率僅有的全部主力軍與他突圍,決定走小道正在他準備突圍的時候,有一個道士走出來,説小路有埋伏。關雲長説:“埋伏有什麼可怕的!”於是,他帶主力軍走小路突圍。他到了小路,。果然有埋伏,於是關羽被活捉了, 被突然活捉,最後被馬忠殺了。夏侯惇是一個被馬超殺的。《三國演義》是講孫,劉,曹三方互相打仗,在三國裏面,我覺得曹操特別活躍,一會南下,一會大興土木,一會挑起赤壁之戰,不過損失最大的也是曹操了,死傷了一大堆猛將,在多次大戰中,與諸葛亮相比,曹操顯得有勇無謀,我感覺曹操看起來像一個紙老虎,看起來很厲害。其實一點用也沒有。劉備在《三國演義》裏面中有良好的地位,有許多現代讀者對它的評價很高。劉備本來前半期顯得很強,多次打敗了曹操大軍,但是到後半期就有些不行了,關羽,張飛被殺,於是他徵兵七十萬向東吳殺來,不過劉備在伐吳之戰中,水平不怎麼樣,回來的時候只有幾千人了。孫權在《三國演義》裏是一個很冷靜的人,我對他的評價是很像懦夫,一般不怎麼動兵,保存實力。他也非常冷靜及膽小。在我眼中,《三國演義》是一本有血有肉的歷史。

三國演義國中讀後感2

最近我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讓我有感於懷。

從公元220年——280年的60年時間裏,魏、蜀、吳三大強國停止了劇烈的戰爭。

在這本書中,我認識了很多身經百戰和足智多謀的英雄,如劉備、關羽、張飛、曹操……我最信服的是諸葛亮和曹操。

諸葛亮字孔明,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他被請出了茅廬,輔佐劉備統一天下大事,他有勇有謀,深謀遠慮,他的病逝讓人非常可惜、哀歎,他的病逝讓蜀國不能統一天下,但是人們銘刻他的品德、聰慧。杜甫的“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句話表達出了對諸葛亮深深的追思。

曹操字孟德,是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先為東漢大將軍、丞相,後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其為魏武帝。終身以漢朝大將軍、丞相的名義征討四方割據政權,為統一中國北方做出嚴重奉獻,同時在北方屯田,對農業消費恢復有很大作用;曹操以前我也不喜歡他,但後來我曉得了,他賊眉鼠眼是由於他的狐疑太重,假如他狐疑不重他可能在很早就被殺了。

三國中,最可惜的是昭烈帝劉備,他的手下有當時除呂布之外最強的三個戰士:關羽、張飛、趙雲和最好的謀士,但他還是得不了天下。

三國演義國中讀後感3

《三國演義》是一本令我百看不厭的書,每一次打開這本書,都會帶給我新的收穫與欣喜。

第一次看《三國演義》,就覺得這是一個充滿“情”的故事,友情、兄弟情,就不斷在我腦海裏迴旋,這些情讓我記住了一個個如詩如畫的傳奇人物。有蜀國聰明蓋世的諸葛亮、忠肝義膽的關羽,魏國年少有為的陸遜、驕傲自大的曹真,吳國老實巴交的魯肅 、疾賢妒能的周瑜……他們都是那麼傳神,那麼栩栩如生!

反覆“煮”過《三國演義》這本書後,對其中的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更多深刻的瞭解,更明白了許多深刻的道理。我發現《三國演義》中不僅僅包含着“情”,更多的還是“俠義精神”。

如我最喜歡的趙雲,幾乎每次他出現時,都能聽見他的吶喊聲“我乃常山趙子龍!”這聲音裏充滿了多少他對劉備的赤膽忠心!想他曾長阪坡單騎救少主,盡顯威武,在重重包圍之下,也能拼死保護少主,奮勇作戰。如此忠心又英勇的將領多麼少有啊!

魏國重臣兼名將司馬懿的形象,也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他的態度極其樂觀,能夠對諸葛亮的辱罵拋到腦後、視而不見 ,對諸葛亮的叫陣置之不理,以不變應萬變,以靜制動,讓聰明一世的諸葛亮無計可施,令諸葛亮舊病復發,以在五丈原病死告終,真是世上無完人吶!由此可見,遇到困難與憤怒之事,要理性的控制自己,用自信和樂觀去迎接挑戰,就一定會成功的。

每次讀《三國演義》都會有懷舊的感覺,同時也會有一些嶄新的感受,《三國演義》是陪伴我成長的一本經典名著、一本俠義好書!

三國演義國中讀後感4

寒假裏我讀了一本《三國演義》。

看完第一回《劉關張桃園結義》後,就已被書中精彩的故事情節深深吸引,不再需要媽媽的監督了,只用了三天時間一本書已經翻過了最後一頁。書看完了,但書中那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卻久久在我腦中揮之不去:寧死也不忍心拋棄百姓的劉備,足智多謀、躹躬盡粹的諸葛亮,英勇善戰的關羽,英勇剛正的張飛,樂不思蜀的劉蟬……

最讓我佩服和喜歡的還是諸葛亮了。在《空城計》這一章節中,當曹操15萬大軍兵臨城下,而城裏只有兩千多名士兵,如何抵擋的過?情況萬名緊急,但聰明機智的諸葛亮情急之下計謀就來了:他大開城門,讓僅有的士兵都裝扮成老百姓的樣子,在城門口悠閒地掃地,而他本人則登上城牆,平靜地彈起琴來。曹軍被城裏人們的若無其事和諸葛亮的輕鬆悠閒給鎮住了,他們不敢輕舉妄動,還以為城中會有很多大軍,生怕士兵會打出來,便迅速地帶領軍隊向北撤退了……諸葛亮擦去額頭的冷汗,終於鬆了一口氣。一個空城計嚇退敵軍15萬大軍。那時,諸葛亮心裏其實非常着急,還要裝作輕鬆悠閒地彈琴,不被敵軍看出破綻,這需要何等的膽識和冷靜啊!

在《草船借箭》這一回中,上通天文,下識地理的諸葛亮在大霧中指揮船隻駛往曹軍水營,沒花東吳一分錢,就神奇地拿到了十幾萬支箭。他識破周瑜的想要暗害他的陰謀詭計,巧妙地與之周旋,最後安全脱身……最令人佩服的是,滿腹才華、聰明過人的他對劉備卻是忠心耿耿,最後也因勞累過度而逝世在出征途中……

書中的一個個英雄故事更是不用説的精彩了,我只後悔書看得太遲了!看來,媽媽説要讀一讀中國四大名著的話真是有道理呀,以後我一定要爭取把它們都讀完!

三國演義國中讀後感5

驍勇善戰的軍隊,神機妙算的謀略,性格鮮明的人物……劉備,關羽,張飛,呂布,周瑜,黃蓋,諸葛亮等一個個英雄好漢,桃園結義,火燒赤壁,三英戰呂布,草船借箭,空城計,苦肉計等一個個跌宕起伏的故事都會調動起我的喜怒哀樂,三國演義就是那麼的豐富精彩!

在我讀過的書中,《三國演義》是最讓我受益匪淺一本書。當週一一鞭一鞭的抽打黃蓋時,我不禁對這苦肉計所佩服,可也同情黃蓋如此被鞭打,雖知是假,但還是被黃蓋這種精神所折服;當諸葛亮使用空城計悠閒鎮定的在城樓上彈琴時,我不禁為諸葛亮倒吸了一口氣,生怕司馬懿看出破綻來,但是看到司馬懿中計撤兵時,我心裏的石頭才落下來,也不禁為諸葛亮的妙計所拍案叫絕;當趙雲在曹軍的千軍萬馬中來去自如時,我不禁為趙雲單槍匹馬救主的忠心熱血所震撼。我不禁感歎!劉備得如此賢將足矣!當劉備懷着坦誠之心三顧茅廬最終把諸葛亮請下山時,我被他這種求賢若渴的精神所打動,也為劉備得到知音而感到高興!當關羽在曹營中得到優厚你的待遇是,也不會被這身外之物所屈服在別人的膝下,而是一心想着劉備,我不禁感歎!得此忠心之人,劉備足矣!

《三國演義》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讓我明白了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什麼是忠,什麼事義,什麼是奸。讀三國!品三國!悟三國!那些受益終身的道理將會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

三國演義國中讀後感6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羅貫中編選的歷史小説。這本書十分的吸引人,當中,我最欣賞的是諸葛亮。説起諸葛亮,真可謂家喻户曉。如此一個熟知天文地理、古今貫通、足智多謀、神機妙算,甚至能呼風喚雨的謀士,看來劉備三顧茅廬是很值得。

果然,諸葛亮剛出茅廬便立了功。火燒新野,把曹軍打的焦頭爛額,使原本對諸葛亮的才智有懷疑的張飛、關羽都佩服的五體投地。如草船借箭,諸葛亮早料到三天後有大霧,輕而易舉的借到了十萬支箭。一向自大的周瑜都不得讚歎道:“先生神算,使人佩服。”剛借完箭,諸葛亮又生一計:火攻曹軍,還竟然能呼風喚雨借來東南風住周瑜火攻,燒地曹軍十分慘重。曹操僥倖逃脱,諸葛亮又生一計,各處埋伏兵馬,最後被關羽放行,從死裏逃生。

至於後來三氣周瑜,更是突出了他的謀略過人。周瑜氣量狹小,自以為是,自己智不如人,便把諸葛亮看作眼中釘,恨不得將其置於死地。誰知諸葛亮聰明絕頂,周瑜害其不成反遭其害。真是賠了夫人

又折兵,自討沒趣,到最後連自己也被諸葛亮氣死了。以致於周瑜死前還仰天長歎“既生瑜,何生亮。”

諸葛亮自出茅廬之後巧施妙計,屢試不爽。指揮作戰無往不利。他用自己的傳奇的一生為《三國演義》這部著作添上了,絢爛的一筆。

三國演義國中讀後感7

《三國演義》是一部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作品,它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雖然我對歷史不太感興趣,不過《三國演義》一書,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以天才的筆觸再現了東漢末年以及三國從建立到滅亡的那段波譎雲詭的歷史,塑造了一大批鮮活的歷史人物形象。被後人稱為“七分真,三分虛”。

一直到六年級時再次品味它,我才發現了它一直深深吸引我的原因是作者羅貫中在寫這部作品時,是在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時期,由此可見他寫作的困難之大。

書中,我最感到可惜的是“阿斗”劉禪,因為劉備的教育不當,他從那個連諸葛亮都嘖嘖稱讚的好孩子演變成了一位昏庸無知的王,這其中原因,無疑是劉備的溺愛啊。

在我們的生活中,這種例子也比比皆是:有一個小男孩,已經七八歲了,就讀國小二年級,有一次,他回家後,想要吃香蕉,就吵着要奶奶幫他拿香蕉並剝好皮,可他的奶奶因為在做飯脱不開身,便説:“你自己去剝吧。”這時,那個男孩邊大吵大叫,最後,見奶奶仍紋絲不動,便自己剝皮了香蕉,還將香蕉皮扔了一地,並且覺得很委屈。

剝香蕉對一個7,8歲的.小孩來説並不難,可為什麼這個男孩卻要讓他人來做呢?是因為溺愛啊!溺愛會讓人的獨立能力下降,也會讓人不會愛,只知道對別人説“NO”,不能容忍別人對自己説“NO”。這一切都是溺愛惹的禍啊。

《三國演義》告訴我們的不止這些,還有更多更多,一本好書,可以讓我們感悟很多。

三國演義國中讀後感8

《三國演義》一直是我最喜歡的名著,它的內容經常讓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每本書都有我最喜歡的人物,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張飛,張翼德。

話説趙雲保護阿斗直向長阪橋奔來,猛將文聘緊追不捨,趙雲漸漸體力不支,朝橋上的張飛喊道∶“翼德快來助我!”張飛閃身讓過趙雲,喊道∶“子龍先走(趙雲字子龍),追兵交給我來抵擋!”之後,曹家許多諸侯都陸續趕到,他們見張飛單槍匹馬站在橋頭,怕孔明詭計多端,於是一字排開,並派人去稟報曹操。曹操聽了,急忙從後隊趕來。張飛見到青羅傘蓋和丞相節鉞,知道是曹操來了,就大喝一聲,高叫道∶“我乃燕人張翼德,誰敢與我決一死戰?”這一聲大吼,猶如晴空霹靂,曹軍將士聽了,無不瑟瑟發抖。

曹操急忙命人把青羅傘蓋放下,又讓拿丞相節鉞的人散開,説∶“你們不要跟着我,以前聽雲長説過,翼德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同探囊取物。今天遇到了,千萬不要讓他認出我來!”話音未落,張飛瞪眼大喝道∶“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一死戰?”曹操心裏發慌,就想退兵。

張飛見曹軍後隊一直騷動,知道他們害怕了,就把長矛一抖,又大吼道∶“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待要怎樣?”

喊話未落,曹操身後的夏侯傑大叫一聲,吐血而亡。曹操見狀,回馬就走。其餘曹軍人馬亂作一團,倉皇向西逃去。曹軍丟盔棄甲,落荒而逃,人馬自相踐踏,死傷無數。後人有詩稱讚張飛道∶

長阪橋頭殺氣生,

橫槍立馬眼圓睜。

一聲好似轟雷震,

獨退曹家百萬兵!

至今,我都把這首詩銘記在心,每當回想起來吟誦時,心裏還忍不住為張飛的勇猛稱讚。

三國演義國中讀後感9

蜀昭烈帝劉備,玄德公。在《三國演義》中,被羅貫中吹的上天了,比孔子的仁還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我看來,全都是裝的。如此虛偽的一個人,竟然被羅貫中吹的比孔子還仁,我真不不知道羅貫中是怎麼想的。連陳壽也是,劉備自稱中山靖王后代,他還就信了,寫入了《三國志》中。

劉備這個人,虛偽到了極致,完全可以超過以“奸雄”著稱的曹操曹孟德。自稱中山靖王后代,因為沒了家譜考證,然而當時所有人竟然都信了,又因為他比獻帝高了那麼一輩,所以就得到了這個稱號“大漢皇叔”。但是竟然沒有一個人看出來,他是冒充的!據考證和易中天教授的講解,劉備是中山靖王的後代機率十分之小,好點有可能是常山憲王后代亦或是冒名頂替的貴族,實則只是被統治階級的農民。

這些我們暫且不説這點,就拿他摔劉禪的事情來説。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中國人民都知道這句歇後語。為了籠絡趙雲為他戰鬥,直接把他的大兒子“用力”往地上摔,説道:“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後有詩人寫到:“無由撫慰中誠意,故把親兒擲馬前。”從故字就可以看出,劉備真的願意摔嘛,答案是否定的。然而趙雲不只是故意裝糊塗還是真沒看出來,説:“雲雖肝腦塗地,不能報也。”我估計是配合劉備演的一出好戲,迷惑眾人的眼光,讓人認為劉備是個好君主,在我看來用一句網絡流行語就是:“我只有呵呵。”果然不愧為奧斯卡金獎影帝。

玄德演的好戲可遠不止這一場,在和孫權爭奪荊州的系,那才叫一個絕。劉備借了荊州,就不想歸還。就這樣間接的害死了三國上最帥的人,我們的好同志周瑜。不僅人長的帥,而且帶兵,謀劃無所不精,這樣一個美男子,就被劉備和諸葛亮活活給氣死了。

綜上所述,劉備就是一個偽君子。

三國演義國中讀後感10

《三國演義》乃我國四大名著之一。這本書應該是家喻户曉了,我懷着激動的心情一口氣看完了這本書。同時我也被書中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深深的吸引了,令我愛不釋手,看了一遍又一遍。

曹操的奸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關羽的忠心義膽,張飛的有勇無謀,周瑜的心胸狹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他們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三國裏的英雄人物有很多: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曹操、孫權、周瑜……在這些英雄人物中我比較佩服的是關羽,他不但武功蓋世,而且還忠肝義膽,他降漢不降曹,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桃園三結義,忠心不事二主。而我比較喜歡的是號稱“卧龍先生”的諸葛亮,他有勇有謀,知天文,曉地理,識人心,神機妙算,足智多謀。治國治軍的才能與謙虛謹慎的品格為後人樹立了非常好的榜樣。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輔佐,他向劉備提出了“聯吳抗曹,據有荊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對策。他為報答劉備三顧茅廬之恩,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嘔心瀝血,積勞成疾”,最後病逝於北伐前線五義原。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可謂是一代傑出的軍事家和政冶家。

看完這本書讓我學會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劉備教會我遇事要冷靜,禮賢下士,要擅於識人用人。關羽教會我做人要誠信,要誠實,要有忠義之心。曹操教會我做事要雷厲風行,要有大智大勇,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英雄不論出身,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三國演義國中讀後感11

看了某本書後,有不少感觸。

相信大家一定知道春秋五霸中的晉文公與秦穆公爭霸的故事吧,但在此置一千年後的"五胡入華"時代還有另一次更有名的秦晉"淝水之戰"。

秦王苻堅,它是各有眼光有氣度的君王。可惜他不幸輸了,加上其又是個胡人,所武林外傳以被那些正統漢人史學家忽略、抹黑得十分難堪。若比較當時的前秦與東晉,就可以發現其實在苻堅統治的秦國,可以説是朝氣蓬勃,與唐太宗的氣度和架勢有得比。只不過在"淝水之戰"離奇失敗,就被人説胡人是敗類。

類似的是曹操,他被人稱為"*雄",似乎略帶貶義,的確,它是詭計多了點。而它南征失瘦肉精敗,又被人説成很不堪的樣子,在《三國演義》中就有不少這樣的觀點。

如今有些心思不息的人讀了《三國演義》之後,卻自然而然地把曹操當成了壞人,我認為,曹操不會如小説中所説的沒用,只不過書中的英雄差不多都在蜀國,且次書以劉備開頭,讀者很自然的就把他當成主人翁,加上現在對劉備的仁慈之類的讚美太多,當然就把曹操發動的戰爭説成不仁不義的侵略。

仔細想想,武侯諸葛孔明幾次出征攻打魏國,不也是在侵略嗎?他以先帝遺命為由,討伐曹操收復中原,就成了愛國愛民的英雄了。難道魏國的人民都不是人?難道魏國的人民都人人得以誅之?他可能並不想發動戰爭,1。不出祁山,發展困難。2。先帝遺命,怎敢不從?書中雖把諸葛亮神化了,卻不能改變歷史:卧龍、鳳雛,二者皆得,卻安不了天下。

三國演義國中讀後感12

最近我又讀了一遍《三國演義》,發現我以前只看見了諸葛亮心胸開闊,雄才大略,動忽略了另一個真正的高手。

《三國演義》中有一個故事——《陸遜火燒連營》。東吳攻打荊州時,關羽戰死了。劉備對這位生死兄弟的死悲憤不已,要招集所有軍隊攻打東吳,為兄弟報仇雪恨。諸葛亮看劉備太大意了,再三勸阻,劉備卻被報仇衝昏了頭腦,沒有聽。幾天後,劉備率領幾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南下,勢如破竹,無人能敵。孫權眼看老家都要被端了,急得不得了。這時一位年青的文官站了出來,説劉備的賬蓬是用繩子連着的,用火攻必可大破敵軍。結果不用説,蜀軍被燒得屁滾尿流,完敗。

陸遜確實很聰明,但他比不過那個真正的高手——司馬懿。

司馬懿,大家應該知道他是個奸詐狡猾的老狐狸,用卑鄙的手段得了天下。仔細注意一下,他其實既沒有趙子龍那樣一身是膽,也沒有關羽那樣有勇有謀,更沒有諸葛亮那樣雄才大略。那他是如何成功的?只要仔細地看一下書就能找到答案:能把握時機,謹慎。讓這個平凡的人成就了不平凡的一生的答案,就是這幾個字。

正是會把握時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招王濬,練水軍,在短短一個多月內一舉攻下東吳。謹慎這一點,會被聰明人利用。例如諸葛亮的空城計。但更多時候會帶來好處。如果沒有這兩點,司馬懿根本不可能一統中國。

把握時機,謹慎。《三國演義》就如一根火柴,為我點亮了兩盞道理之燈。

三國演義國中讀後感13

我從小愛看《三國演義》,在一、二年級的時候,就常捧着厚厚的《三國演義》啃,似懂非懂地沉入驚心動魄的大戰之中。

《三國演義》真不愧是我國最著名、最傑出的歷史小説,他向我們展示了精彩壯闊的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

無論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還是陰險狡詐的曹操,還是心胸狹窄的周瑜、英勇善戰的關羽、趙雲……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都已深深印在我心中。

諸葛亮是我在《三國演義》中最欣賞的一個人物,他的一生鞠躬盡,死而後已,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他火燒博望坡,借東風,草船借箭,巧擺八陣圖,空城退敵、以木偶智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一個個故事打動人心。使人難以忘懷。

就拿“草船借箭”來説吧,雖然他知道周瑜妒忌他,想用造十萬支箭陷害他,可他顧全大局,豁達大度,不願意在大敵當前時與周瑜鬧翻,而是將計就計,立下軍令狀。

他預測三天內必有大霧,瞭解魯肅的忠厚,知道他不會泄露借船機密,更深知曹操多疑,料定他不敢輕易出兵。

諸葛亮安排草船,精心偽裝,利用大霧,“一字兒擺開”,是為了受箭的面積大、數量多;讓軍士“擂鼓吶喊”,是為了虛張聲勢,提示曹軍射箭方向;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既能增加受箭面積,使船身保持平衡,又能使回程順風順水,巧妙地利用草船“借”來十萬多支箭,粉碎了周瑜的陰謀,使周瑜自歎不如……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怎能不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呢?

《三國演義》真是一部百看不厭的好書,每閲讀一次,我就感覺多了一次不同的體驗,讓我收益匪淺。

三國演義國中讀後感14

這個暑假,我懷着激動的心情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全書主要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精彩的故事彷彿把我帶進了那個充滿豪邁和激情的動亂年代。

話説“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在那風起雲湧,戰亂紛爭的歲月,總會湧現出無數的英雄豪傑。劉備仁義善良,禮賢下士,有君子之雄風。我從劉備身上學到了“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曹操有雄才大略,憑着“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地位,南征北戰,統一了北方。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壯志,常常激勵着人們奮發向上。孫權任賢用能,挽救了江東危局,並和劉備聯盟,在赤壁大戰中打敗了曹操,讓我明白了團結合作的重要性。關羽武藝高強,忠肝義膽,但他驕傲自大,大意失了荊州,最後兵敗被殺,這讓我明白“驕傲使人落後……品讀三國中的人物,讓我終身受益。

在三國中,我最敬佩的便是諸葛亮,他能文能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火燒新野、“七擒孟獲、“智算華容道、“巧擺八卦圖”、“草船借箭”……無一不體現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其中,他的“空城計”更是讓人拍案叫絕。諸葛亮面對大量敵兵來襲,臨危不懼,用空城計嚇跑了司馬懿的十幾萬大軍。我彷彿看到了諸葛亮穩坐在城頭上,談笑風生,悠閒自若彈琴的場面,面對頻臨城門前的幾十萬大軍,如此舉措那得需要多麼大的勇氣,多麼大的膽量啊!。諸葛亮的空城計讓我學會了在遇到危險時,一定要鎮定下來,只有臨危不亂,運用自己的智慧才能化險為夷。

國學讓人明理,讀歷史可以明智。《三國演義》不僅讓我開闊了視野,還讓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真是受益匪淺啊!

三國演義國中讀後感15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礁江渚上,慣看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題記

合上書本靜默,我好像在恍惚間感悟了桃園三結義的真摯、煮酒論英雄的豪邁、單刀赴會時的英勇;似乎看到三顧茅廬時的真誠與固執、草船借箭時的機智、火燒赤壁時的瀟灑和激情……三國啊,我為之而讚歎的三國時期。

《三國演義》中的一波三折很多,我認為最遺憾的是張飛了,一個英勇過人的人竟然死於兩名無名小卒之手,他曾怒鞭督郵,是個有勇無謀的人;不過在桃園三結義中,他十分真誠。

令我讚歎不已的是《關雲長刮骨療毒》了,講的是雲長在攻打樊城時,曹仁見他沒有鎧甲,讓大家一齊放箭,一支毒箭正中了他的胳膊,讓士兵們救了回去。

這時,神醫華佗來了,他割開了皮肉,骨頭已經發青,華佗用尖刀,刮骨聲在沙沙作響。眾人屏着呼吸無一動靜,華佗鄭重地縫好了最後針,然後合上了眼睛,也表達了對關羽的一種敬佩。

還有曹操曹孟德獻寶刀,曹操用王允的寶刀行刺國賊——董卓,結果拔刀時讓董卓發現,被董卓問幹嘛時,説是獻刀,最後,他騎寶馬逃走了。

這就是三國,或憂傷,或驚喜,或豪情壯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