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寒假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2.34W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國演義》寒假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三國演義》寒假讀後感

《三國演義》寒假讀後感1

讀完三國演義,心中激動不已,對於書中每個角色都充滿好奇,於是又去查尋了許多相關書籍,之後瞭解到書中每個著名人物都有其特點、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人物是孔明、曹操、周瑜,孔明一足智多謀、穩重沉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曹操一猜疑心重、為人機警又有謀略,奸雄且多疑。周瑜─擅長於用兵、聰明絕頂,自視甚高。

我喜歡書中孔明的草船借箭、火燒赤壁。這種充滿智慧的作戰方式,實在令人激賞,也讓我們學習到遇到緊急事件之時,不可驚慌,冷靜的用智慧去思考,明辨是非、凡事三思而行、秉持忠義之心幫助劉邦打天下,奠定了蜀國日後大業。並於出師表一文中,道盡了他的一片忠心,是三國演義一書中讓我非常感動之處。

“熟能生巧”,是讀完三國演義後另一個啟發,那時期的諸侯們個個對於打仗技巧都非常熟練,並不是他們天生善戰,而是時代迫使他們將一代代的經驗慢慢累積與傳承,且經過不斷的努力,最後才建立起自己的國家和朝代,由此得知─凡事只要有心,肯花時間不斷努力練習就會慢慢熟練,再加上冷靜而明確的判斷,終會有成功之日。

三國演義是一本流傳二千多年的歷史鉅作,看完《三國演義》之後可以從裏面學到了不少歷史教訓,也從裏面認識了很多的歷史人物,且書中所闡述的忠誠、禮義、仁德也是我們必須效法的。

《三國演義》寒假讀後感2

翻閲宏偉浩瀚的歷史圖冊,眼前浮現出了20xx年前,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曾經興盛一時的漢朝,已經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討論話題。真正主宰一切的,卻是他們,鼎足三分,龍爭虎鬥。

滾滾長江,淘盡英雄無數。桃園內,“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劉、關、張的結義,揭開了《三國演義》宏偉的序幕。要贊呂奉先,好箭法!弓開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轅門射戟,一箭使得十萬雄兵脱征衣。卻説曹孟德,不愧為亂世奸雄,“寧教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這是曹操的人生哲學;統一天下,這是他的人生抱負。復談劉玄德,仁民愛物、禮賢下士。攜民渡江,何等仁善!三顧茅廬,此情何摯!又道諸葛孔明,真乃卧龍也。神機妙算,無人能敵。草船借箭,滿載而歸。七星壇上,巧借東風。又道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腔熱血,赤膽忠心,可謂千古一相也。再言周公瑾火燒赤壁之雄姿,關雲長千里走單騎之英武,趙子龍大鬧長阪坡之勇壯……多少英雄豪傑都讓人難以忘懷,心靈受到最強有力的震撼。

然而,歷史終究是歷史,它總是悲慘的。呂布再勇猛,最終還是殞命白門樓;孔明再機智,也只是“出師未捷身先死”。正是那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分歸晉,從此,《三國演義》的故事落下了帷幕。“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弔空牢騷。”如今,再去瞻仰當年宏偉雄壯的歷史,也不會再發生或改變什麼了,最終的結果也只能是淚滿衣襟,一聲長歎。

歷史無法改寫,今朝卻可以改變。我們無法抓住曾經的過往,但至少可以把握住現在。從現在開始,珍惜你所擁有的每一分每一秒,用勉勵的畫筆盡情繪出屬於自己的美好畫卷。這樣,你就可以在春暖花開的日子,面朝大海,自信地説:“明天更美好!”

《三國演義》寒假讀後感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站在長江岸邊,回顧那幾千年前的三國,也不禁感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那個年代,那個三國,雖然民不聊生,但是趣事連連;雖然連年戰亂,但是英雄輩出;雖然戰士們的鮮血染紅了長江、黃河,可是他們的事蹟,這個時代的歷史卻永遠流淌在我們心中。這就是《三國演義》。

這本書記載了東漢末年,由農民起義到羣雄割據的一系列故事。這個時期沒有誰是王者,誰是皇帝,更沒有一個統一的國家。個個厲兵秣馬,野心勃勃,想成為最終的霸主,尤其是曹操、孫權和劉備這三個老大。然而這場打了八十多年的仗分出勝負時,贏者竟不是魏、蜀或者吳,而是新崛起的勢力晉。可憐一代梟雄,謀劃一生,打下大片江山,到頭來卻是白為他人作嫁衣。

我從三國中得知,不管是大事小事,皆要用心,且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千萬不能妄圖一步登天。更不能有心而不做,譬如孫權。由小到大,從無至有,一步一努力,才能成事。

三國也用每個人物的親身經歷來告訴我們道理。曹操告訴我們,一個人要有心計。劉備説一個人只有賢德、仁慈,方可得民心,成大事。諸葛亮輕搖羽扇:“一個人只有做事小心,謹慎,才有成功的機會。”關羽慚愧地説:“你可別像我那樣,心高氣傲,做不成事。”趙雲來了,呂布來了,孫權來了,他們用自己一生的故事告誡我們。

《三國演義》,一本不可不讀的經典。

《三國演義》寒假讀後感4

《三國演義》人物眾多,頭號反派人物要數曹操。曹操人稱“奸雄”,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多疑”。

曹操到底怎麼個多疑法?看幾個例子你就知道了。

第一個例子。赤壁大戰前,曹操令荊州降將蔡瑁、張允訓練水軍,又派蔣幹以老同學身份過江勸東吳大將周瑜投降。周瑜見蔣幹到來,一面命人假造蔡瑁、張允連結東吳、大罵曹操的來信,一面在營寨大擺宴席,宴請蔣幹,吃完飯又裝作大醉,拉蔣幹同牀休息,使他有機會偷看機密文件,還叫人半夜來“悄悄”報告説江北蔡、張要動手了。等蔣幹溜回曹營一報告,曹操疑心大起,立即斬了蔡、張二將。曹操這次疑心病發作為他種下了赤壁之戰失敗的禍根。

第二個例子。曹操率大軍與劉備軍隊隔漢水對峙,諸葛亮命令將士夜夜擊鼓鳴炮,搞得曹軍心驚不已。曹操懷疑諸葛亮可能有詭計,就後撤三十里,劉備軍隊順利渡過了漢水。劉備過江紮下營寨,曹操見劉備背水紮寨,又懷疑起來,不敢主動進攻,使劉備從容站穩了腳跟。等到兩軍交戰,劉備率部沿江逃跑,丟下許多軍器在路上,曹兵紛紛去拾,曹操懷疑諸葛亮有詐,反而命令退兵,被敵人趁機反攻,大敗而逃。真是應了諸葛亮那句話:多疑多敗。

第三個例子。關羽兵敗麥城被孫權殺害,孫權把關羽首級獻給曹操。曹操自從見了關羽首級後大受驚嚇,頭痛得要命。曾為關羽刮骨療毒的名醫華佗被請來替他看病,華佗説曹操的病要打開腦殼才能根治。一貫多疑的曹操大怒,以為華佗是想替關羽報仇,把華佗關進監牢。一代名醫很快不明不白死在獄中,不久,曹操也病死了。他的這一次疑心病發作,把自己的性命也給斷送了。

曹操生在一個羣雄並起的亂世。戰爭中的多疑,可以看作謹慎。但是多疑卻不能明斷,還一意孤行,那就是害人害己了。

《三國演義》寒假讀後感5

滾滾長江東流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阿蒙至今傳誦中。在三國這個金戈鐵馬的時代,羣雄爭霸,眾星閃爍。有觀天象、知地理、獨守空城的諸葛孔明;有羽扇綸巾,談笑間使檣櫓灰飛煙滅的大都督周公瑾……而我卻獨崇創造白衣渡江奇蹟的吳下阿蒙。

年幼時的阿蒙,出生於一個襲武的家庭,趕上黃巾起義,漢室飄搖,父親又戰死沙場,家境貧寒。阿蒙清楚的知道,自己唯有從軍,方能揚名立萬,光宗耀祖。因此,自己雖然頑劣,但仍然從尚習武,還沒有到年限時,就開始想方設法從軍,好事多磨,終於早早地踏上了建功立業的起跑線。他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韌勁,堪比劉備三顧茅廬。瞄準了目標,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就掌握了成功的鑰匙。當下,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了使我們不輸在起跑線上,盲目跟風隨從,讓孩子學奧數,上託福,彈鋼琴……一心只求名校,但跑道在哪,是否適合自己,是否適合自身,應當警醒。

建安五年時的阿蒙,在孫權下令精兵簡政,取消習武制時,為了站穩在軍隊中的腳跟,標新立異地統一軍士的制服、綁腿,整頓軍風,厲兵秣馬,一舉獲得了孫權的賞識,脱穎而出,被授予別部司馬,他把握的時機的能力不亞於孔明的借東風。機會只給有準備的人。而今,舉國教育正在不斷地改革,分數不在是老師的法寶,學生的命根。綜合素質才是競爭的制高點。

戰功卓著時的阿蒙,受孫權點撥,戰事之餘,專攻《周易》,一舉突破瓶頸,從勇冠三軍的武夫,演變成連魯子敬都刮目相看的風雅儒將。他的人生風采,勝於抱怨天公“既生瑜,何生亮”的周公瑾。與其説孫權勸學,不如説阿蒙選師選學。現如今,常聞“七月狀元潮,九月驕子憐”,高分低能,被人詬病。我們應當像阿蒙一樣學以致用,才能讓人刮目相看。

前世之事,後事之師,大凡成功者,都有相似之道。我們如有堅定的目標,頑強的毅力,且不斷的進取,並學以致用,即使不能成為領跑者,但必將是成功者;我們也必將是當今的“阿蒙”。

《三國演義》寒假讀後感6

在寒假中,我讀了好多書,其中,我覺得最有意義的是《三國演義》。

這本書內容主要講的`是蜀、魏、吳三國紛爭的故事。它敍述了從漢靈帝中平元年黃巾起義到西晉太康元年三國統一為止。描寫了近百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的活動,展示了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在書中,我知道了有像諸葛亮一樣足智多謀的人,也有像董卓一樣惡貫滿盈的人,更有像周瑜一樣小心眼的人。在《三國演義》的人物中我最欣賞的要數諸葛亮了,他通天文、知地理,不管別人有什麼計謀都瞞不了他。他能利用自然環境及氣候變化來完成用兵之計。而且,他還是一個大度的人,曾經七次生擒孟獲,而每次都因孟獲不服而放走他,直到第七次才使孟獲心服口服而最終投靠了諸葛亮。

在書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故事是《草船借箭》。由於諸葛亮聰明博學,用兵如神,這便使周瑜非常的嫉妒,心懷詭計,他把諸葛亮看作是東吳一患,要找藉口害他,於是對諸葛亮説在水上打仗最好的兵器是箭,這當時沒有造箭的條件下卻要他在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弓箭,如果完不成就要嚴懲。但諸葛亮卻胸有成竹憑他的智慧,在三天內向 曹操“借”了十萬餘支箭,出色的完成了任務。

《三國演義》之後,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成為一個能像諸葛亮一樣博學多才、聰明能幹將來對社會有用的人,對社會做出貢獻。

《三國演義》寒假讀後感7

寒假裏我讀了一本《三國演義》。

看完第一回《劉關張桃園結義》後,就已被書中精彩的故事情節深深吸引,不再需要媽媽的監督了,只用了三天時間一本書已經翻過了最後一頁。書看完了,但書中 那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卻久久在我腦中揮之不去:寧死也不忍心拋棄百姓的劉備,足智多謀、躹躬盡粹的諸葛亮,英勇善戰的關羽,英勇剛正的張飛,樂不思蜀的劉蟬……

最讓我佩服和喜歡的還是諸葛亮了。在《空城計》這一章節中,當曹操15萬大軍兵臨城下,而城裏只有兩千多名士兵,如何抵擋的過?情況萬名緊急,但聰明機智 的諸葛亮情急之下計謀就來了:他大開城門,讓僅有的士兵都裝扮成老百姓的樣子,在城門口悠閒地掃地,而他本人則登上城牆,平靜地彈起琴來。曹軍被城裏人們的若無其事和諸葛亮的輕鬆悠閒給鎮住了,他們不敢輕舉妄動,還以為城中會有很多大軍,生怕士兵會打出來,便迅速地帶領軍隊向北撤退了……諸葛亮擦去額頭的冷汗,終於鬆了一口氣。一個空城計嚇退敵軍15萬大軍。那時,諸葛亮心裏其實非常着急,還要裝作輕鬆悠閒地彈琴,不被敵軍看出破綻,這需要何等的膽識和冷靜啊!

在《草船借箭》這一回中,上通天文,下識地理的諸葛亮在大霧中指揮船隻駛往曹軍水營,沒花東吳一分錢,就神奇地拿到了十幾萬支箭。他識破周瑜的想要暗害他的陰謀詭計,巧妙地與之周旋,最後安全脱身……最令人佩服的是,滿腹才華、聰明過人的他對劉備卻是忠心耿耿,最後也因勞累過度而逝世在出征途中……

書中的一個個英雄故事更是不用説的精彩了,我只後悔書看得太遲了!看來,媽媽説要讀一讀中國四大名著的話真是有道理呀,以後我一定要爭取把它們都讀完!

《三國演義》寒假讀後感8

放下沉甸甸的《三國演義》,那淋漓盡致的情節、拍案叫絕地計謀,還是餘音繞樑,豐富的句子、富有表達性的好詞佳句,都深深在我腦子裏紮了根。

回想起關羽、張飛、劉備桃園三結義,劉備參軍時,遇到一位威風凜凜、個子一尺七左右,於是便擺酒設宴,酒興發了一半,一名個子一尺八長的好漢推着車過來了,三鳳眼,於是,他們便坐下談天説地。那“把酒問青天”地豪邁氣質、爽快的性格,真可謂是英雄啊。他們三個原本都是些粗魯地農民,但是倉促的招兵起義,志同道合的三位好漢在此相遇。

三人論年長來定,劉備年長,為大哥;關羽句第二;張飛位第三。想起三人戰呂布,那才喝為精彩,關羽甩了甩青龍偃,拍馬迎戰,刀光劍影,雁氣長吼的蒼穹下,兩道閃電在殊死搏鬥,呂布來了個橫劈,關羽往後一躺,説時遲,那時快,立刻向呂布腋下刺去,好個呂布,來了個半腰擋,把刀彈了回去。張飛見久戰不宜,也拽着長槍,拍馬飛去。又鬥了幾十回,劉備也出馬,三人揮起手中的兵器,向呂布砍去,呂布見不妙,虛刺一槍,逃離戰場,那精彩刺激的情節、豐富的語句,讓我越看越入迷,陶醉其中。回到應內,便舉杯慶祝,也讓我有了勝利感。後來,兄弟三人經過南征北戰,建立起了兵力厚實的軍隊。

劉備三次拜訪諸葛亮,終於請出了山,開始輔助大業。絕世奇才諸葛亮略出計謀,讓久經沙場的軍隊百戰百勝。從中,我也學到了許多計謀,課外知識也進步了許多,性格開始從孤僻走向開朗,從心胸狹窄變成體面大方。

《三國演義》中的英雄豪邁、出神入化的計謀感染了我,唯有它激越起來,我才有真進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