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優秀讀後感3篇

來源:文書谷 2.32W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優秀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三國演義優秀讀後感3篇

三國演義優秀讀後感1

《三國演義》寫的是在黃巾起義時,劉備、張飛、關羽三人想為國家效力,結識並拜為兄弟,在多次的戰鬥中,三國勢力形成以及結束的經過。《桃園三結義》作為《三國演義》的開頭,很好的寫明瞭三人的性格,劉備是屬於多層面性格,有時為自己的能力而惋惜,有時又是那麼仁慈正直。張飛是屬於“莽夫”這類性格的,他急躁的性格正好與劉備的冷靜沉着相配,但他卻勇於為國效力,在文章中他的出現讓劉備更加堅定了保家衞國的信念。關羽他集忠於君,善與友,正義,武力,智慧,勇氣,毅力,大志於一身,同時又驕傲,狂妄,自大輕敵。關羽在準備投軍時遇到了劉備、張飛二人,三人相識後對對方都很合得來,便在桃園結拜為兄弟,誓同心協力、保家衞國。這便是《桃園三結義》的故事。

讀完這本書,我能深切的體會到作者在描寫人物性格上花費了許多功夫,能讓讀者清楚的讀懂三人各自不同的性格,在思考與寫作上一定花了不少時間。其實不論是劉備、關羽還是張飛,他們各自的弱點還是集於一身,像劉備,如果沒有日後諸葛亮的幫助,他的驕傲和有時的虛偽肯定會讓不少戰役以失敗告終。張飛,不用説也知道他的暴躁脾氣,在軍隊中對小兵的態度,肯定會給眾多讀者又這樣一個想法:張飛就像一把傷手而鋒利的武器。但張飛對劉備的鼓勵還是讓我感受到這位大丈夫的志氣與雄心。再來説説關羽,在三人中他的重情義讓許多人包括我都記憶猶新,在赤壁之戰時,曹操被諸葛亮的妙計逼得走投無路,最終,曹操進入了關羽的埋伏圈,曹操便下馬向關羽求情。關羽看在舊情的份上放曹操等人過去,要不是劉備的.苦苦求情,關羽早就死在軍令之下。

曹操,三國裏笑到最後的君主。雖然最終三國還是被司馬氏統一,他也沒有親眼看到兒子完成自己的願望,但曹操的才華卻讓許多人欽佩,唯有疑心能讓他不那麼完美。他的疑心讓他誤殺了許多無辜的人,他自己卻還堅持着“寧讓我負天下人,休讓天下人負我”。有些人覺得曹操是代表着野心,但我讀後卻感覺不是這樣,曹操想統一天下也只是自己的一大期望,就像許多人都有自己的目標,雖然他自己也表示過有統一天下的野心,但我覺得這只是一位君主宏偉的成就。

讀完這本書,我好像回到了古代,回到了三國鼎立時期,重新感受到祖先留下的歷史與輝煌!

三國演義優秀讀後感2

三國演義這部書的人物形象性格顯露無遺、活靈活現,也説明了我們每一個人的性格好壞都不能隱埋,所以我們要改掉缺點,每件事做的更好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這首詞寫的是就是三國時期的事情。

三國演義主要講了五個時段:黃巾起義、董卓掌權、羣雄爭割、三分天下、三國歸晉。黃巾起義始於鉅鹿人張角,因為看不慣朝政的.腐敗,因此發動黃巾起義。而劉、關、張就此桃園結義,為朝廷效力。不久就滅了黃巾軍。劉備的力也一天天強起來。皇后的哥哥何進因為誤信他人召了早有造反意思的董卓進京。結果何進被十常侍殺後,董卓就掌權了。曹操曾想殺害董卓,但不成功。董卓為拉攏人心,封袁紹為勃海太守,出讓了赤兔駒給呂布。逼得諸侯聯軍抗董,雖敗軍了,但最後也給呂布所殺。張飛、關羽、劉備三顧茅廬後,請出隱居山林諸葛孔明。諸葛亮提出了聯吳抗曹等計劃,使劉備的大業紮下了結實的基礎。經過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曹操滅了袁紹、呂布,吳、蜀也打退了曹操。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曹操佔據強大的北方,劉備佔據西蜀、荊州等,孫權佔據江東。從而崛起吳、魏、蜀,三分天下。最後,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等逐漸去世。蜀、吳都歸降魏主司馬炎,三國一統歸西晉。這本書刻畫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威風凜凜的關羽,衝動魯莽的張飛,昏庸無能的劉禪,謹慎多疑的曹操。

其中我最喜歡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因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為劉備出謀劃策,建功立業,使他獨據一方,不愧為“卧龍”。可惜與諸葛亮平等的“鳳雛”龐統不幸遇難落鳳坡。

《三國演義》裏的《三顧茅廬》最令我記憶深刻。在這個故事中,我學會了一個道理:一個人只要想學做一件事,就不要怕遇到挫折,要三顧茅廬,只要用你的真誠打動對方,就一定能行。還有一個故事:在劉備起兵七十萬水陸並進攻吳為關羽報仇時,張飛衝動鞭打兩個部將,在晚上兩個懷恨在心的部將因一怒之下殺死了酒醉未醒的張飛,一代虎將死於非命。也告誡了我不要魯莽行事,意氣用事,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這是我讀三國演義後的感想。

三國演義優秀讀後感3

普天之下,誰是英雄?我帶着這個疑問讀完了《三國演義》,但那時的我,依舊沒有搞清楚這個問題,只不過是為《三國演義》中的情節而感動。我為劉關張“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而感動,我為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而感動,我為曹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而感動。可是那時只有感動,卻忘記思考這個問題。現在回想起來,才發現,《三國演義》裏面並沒有英雄。

曹操,他有着説不完的豪情壯志,可惜那劉備孫權的一場大火把他的豪情和壯志燒成了灰,一點又一點地溶解在刺骨的江水中。他的疑心病害死了名醫華佗,他的嫉妒心害死了楊修。這是一個英雄所能做的嗎?

劉備,禮賢下士,重情重義。但是他在我心中算不上是一個英雄。徐州城破了,呂布向他求情,可是劉備卻向曹操講起了呂布的三個死去的義父,還反問曹操願不願意當呂布的第四個義父。呂布的下場不用説了,可劉備呢?他在攻打孫權時,不聽諸葛亮的勸阻,結果,換來了“火燒夷陵七百里”,最終病死白帝城。

諸葛亮不聽劉備的話,任用馬謖為將。張飛性格暴躁,常常隨意打罵士兵……他們都稱不上英雄。可是他們為什麼稱不上英雄?因為他們只是為了自己或自己所支持的一方的利益去努力,而不是為了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那麼他們又怎麼能算上是英雄呢?

對於《三國演義》,我最討厭一個地方,那就是“尊劉貶曹”的傾向太多了。歷史是公正的,不會偏袒劉備,也不會與曹操做對。不像《三國演義》裏面寫的.那樣。羅貫中也許是害怕自己的作品不合百姓們的口味吧!可是司馬遷明知《史記》不合漢武帝胃口,又為何要繼續寫下去呢?説到這裏,也許是羅貫中的錯了,我覺得他不應該在《三國演義》加入過多的感情色彩。可是他加了,名將周瑜成了一個氣量狹小的人,而這只是用來襯托諸葛孔明的智慧!多麼荒唐!

當然,羅貫中能夠把三百多場大小戰鬥,井井有條,絲毫不亂的排列在一起,令我十分佩服。而且,與《水滸》相比,《三國演義》的悲劇色彩更濃、更扣人心絃。

其實,英雄還是有的:虎門銷煙的林則徐、英勇就義的關天培、收復新疆的左中棠、臨危不懼的鄧世昌……他們都是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我覺得在比過去更加強大的新中國,也會湧現許多真英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