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後感(通用3篇)

來源:文書谷 3.07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國演義讀後感(通用3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1

比起四史之一《三國志》,小説《三國演義》雖然缺乏歷史的嚴密性,但他把一位位英雄形象藝術化,將他們的個性更加延展開來,讓讀者印象更加深刻,回味無窮。所以如果有人問我更愛哪一本,我一定不假思索的回答是《三國演義》。愛他,不僅是愛他有名的戰爭寫法,更愛其中數不盡的愛恨分明的真正的英雄;愛他塑造的辯舌施計的文臣儒士,也愛他描寫的舞刀弄槍的壯士猛將;愛那割據一方的君主,也愛那竭力盡智的羣臣。

總之,翻開了這本厚厚的《三國演義》,就看到了滾滾長河向我湧來,山河破碎的畫卷裏,展現了無數英雄的豪情壯志。他們為了自己心中的正義,或統領,或被統領,一起為天下一統作為着。他們之間的恩怨情仇、嘉言懿行,抑或是勾心鬥角、追名逐利,都吸引着我的眼球,讓我欲罷不能。這引人入勝的筆法竟讓我有時忽然忘了這是莊嚴的歷史

譬如赤壁之戰,劉備兵敗,曹操妄圖吞併東吳,諸葛孔明舌戰羣儒,智激周瑜抗曹,而後孫曹對峙,巧施連環計,火燒戰船這一連串驚心動魄的情書掀起了故事的高潮,最後又以曹操兵敗,關雲長義釋華容道這原本出乎人意料卻又讓人欣然接受的結果圓滿地敍述完了這宏大的戰爭。從第四十一回“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到五十回“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感覺就像一場夢,在這夢中,劉備幫我推着農車上坡,趙雲單騎救了我的性命,我還那襁褓中清清楚楚地聽見了他在敵陣中鎮靜的心跳,你可能説我發了痴,但是我真的猶如身臨其境,那張三爺的咆哮使我震耳欲聾,赤壁滿江的大火順着東風燒得夜如白晝??作者在虛構的同時,還注意到了情節的合理性、連貫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虛構,這也就是為什麼讀過之後,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總之,作者在這方面的寫作是相當成功的,而且這些情節也表現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觀願望。

而在人物塑造方面,更可以看出《三國演義》的獨到之處,劉備之仁、關羽之義、張飛之勇、趙雲之驍、許諸之猛、典韋之忠,魯肅之善都被描寫得淋漓盡致,而“寧可教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的曹操的陰險毒辣,“安居平五路”運籌帷幄諸葛亮的足智多謀,還有“降漢不降曹”“義拔雲天”關公的忠義凜然更是被刻畫地入木三分,讀完《三國演義》,掩卷沉思,滿腦是那殺聲陣陣的戰場,個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禁佩服作者自然流暢的文筆和巧妙的構思。那種宏大而一氣呵成的氣勢,使人讀完有種無可名狀的`快感,深深地感受到經典之作無法抗拒的魅力。

《三國演義》能夠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處理的恰到好處,就是因為作者在用筆上不僅有實寫、虛寫、詳寫、略寫、插敍、倒敍,還有作者採用了沿線索來記敍的手法。《三國演義》的主線索就是蜀漢政權的建立以及滅亡直至三分歸晉的過程,其中有穿插有支線索。如,赤壁之戰時期,作者是從劉備、孫權、曹操三條線索來展開敍述的。而這三條線索有互有聯繫,不會在一個章節之中只敍述一條或兩條線索,這樣交織進行,就會讓讀者感到很連貫,而不是隻讀一條線索的宂長與乏味。

寇第斯曾説:“書籍乃世人累積智慧之不滅明燈,”讀三國,就時刻能感受到它的光輝帶來的温暖,它字裏行間藴含着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讀三國,讓人深刻體會到它透露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匡扶社稷,兼濟天下”的思想。這種思想與我內心深埋的理想交織、碰撞,產生共鳴,激盪出串串亮麗的火花,鼓勵我為實現生命的價值而拼搏、前進!

我不信什麼“穿越”,但如果真有“穿越”,我願化身為一條青龍,飛回遙遠的三國,去揮一揮卧龍的羽扇,嘗一嘗子建的酒宴。

三國演義讀後感2

我喜歡看歷史,偏好古代史,尤其對三國的歷史非常感興趣。三國時期是個激動人心的時代。從晉朝到唐宋,民間關於三國的傳説就一直沒有中斷過,以各種形式不停歇地上演着、評説着劉備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無不喜歡,流傳極廣。

《三國演義》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

説到忠,便是自古以來受人敬佩的關羽關雲長了。建安五年,曹操親征劉備,劉備被曹軍擊潰,妻子被俘,曹操接着攻陷下邳,迫降關羽。曹操希望招降關羽,關羽出於對兄長劉備的結拜誓言,以及保護兄嫂不被侵犯,同意暫時歸降曹操。但提出要求,如有劉備消息立即離去,曹操不能阻攔。曹操愛才心切,只得同意,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影響關羽真心歸降。在關羽“歸降”曹操的日子裏,關羽受到了極高的待遇,被封為漢壽亭侯,上馬金,下馬銀,賜予“赤兔馬”。可他都不為所動。後收到劉備書信欲前往尋兄,一路護送兩位嫂嫂,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終回到劉備身邊。關羽的忠心令人欽佩。

説到智,用“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來形容他最合適不過了。大概都能想到蜀國丞相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感動諸葛亮。他對天下的態勢分析讓劉備茅塞頓開,給劉備增加了很大的信心。一個重要的謀士遠遠勝過十萬大軍,他聯合孫權,共同抗擊曹操;在空城之下,司馬懿率十五萬大軍前來攻城,諸葛亮登上城樓,端坐撫琴,司馬懿見此情景,疑有埋伏,即下令退軍。空城妙計,被後世傳頌。然而他竭盡一生最終也沒有完成光復漢室的理想,實在是一個悲情的英雄。後世評價諸葛亮的時候也有人説他是愚忠。但我認為諸葛亮這種對傳統文化思想根深蒂固的人也不會後悔自己的決定。

説到勇,便是大名鼎鼎的常山趙子龍了。長阪坡大戰中,趙雲負責保護甘、糜二夫人和阿斗,但由於戰爭混亂趙雲與之走散,於是帶隨從尋找,救得甘夫人,趙雲將甘夫人託付於張飛後又回頭尋找阿斗,但此時只有他孤身一人,沒有一個隨從,亂軍之中趙雲在一堵矮牆邊尋到了糜夫人及其懷裏的阿斗,糜夫人身受重傷行走不便,於是不顧勸阻投井自盡。趙雲把阿斗背於身上,衝破曹操數十萬大軍。長阪坡七進七出,單騎救主,劉備曾稱讚趙雲“一身是膽也”。

當然,也不乏“智不劃謀,勇不當敵,聞不拿筆,舞不動槍”者,劉備之子劉禪,典型的例子。劉玄德臨終白帝城託孤,半生基業未成,將阿斗託付於諸葛亮,可他卻親信小人,大敵當前,不思漢室之危,最後被囚禁宮中,司馬昭問其“頗思蜀否?”,劉禪曰“此間樂,不思蜀。”然而我卻認為劉禪其實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劉禪的做法其實能夠理解。

如果説三國演義裏面最有名氣的人物,幾乎説有人都知道曹操,他也是我最喜歡的人物。《三國演義》讓曹操的形象深入人心,世人盡説曹操乃千古第一奸雄。在羅貫中筆下,曹操是一個陰險狡詐、好弄權術、殘暴不仁、老謀深算的老狐狸形象。然而,在當時的時代如果沒有足夠的城府早就死了很多回了。曹操有勇氣刺殺董卓,證明他是有足夠的勇氣的。曹操在逃亡的過程中誤殺了呂伯奢一家,卻感慨:“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一段話就讓人對曹操產生痛恨了。然而後來我在易中天的節目中瞭解到,其實曹操説的'是“天下人都負了我,我怎麼不能負人”。這句話表現了曹操其實對誤殺是愧疚的,身為一個逃命的人,是十分敏感的,曹操的做法其實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曹操做一個忠臣,那麼他也只是會被人排擠,那曹操的事業可能永遠無法完成。

《三國演義》是明朝的羅貫中的作品,他的想法和我們現代人明顯會不同。所以身為今天的人我們要做一個對得起自己的人。

三國演義讀後感3

俗話説:“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意思是説年輕人不應該讀《水滸傳》,而老年人則不宜讀《三國演義》。原因是水滸中的打打殺殺太多,會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長;而三國中勾心鬥角太多,會損害老年人的身心。因此,古人才會對這兩本名著發出如此的感歎呀!

不過,説到三國中的勾心鬥角,最精彩的莫過於諸葛亮和周瑜之間的那幾場較量了。

他們二人之間的第一次較量是在周瑜的總部,周瑜因為降曹還是抗曹這個問題糾結了好長時間,結果諸葛亮指出大小喬實乃曹操所欲,又背了一遍《銅雀台賦》,激得周瑜怒髮衝冠,立即發表了:“我與老賊勢不兩立!”這個觀點。從兩人初次交鋒看來,諸葛亮是略勝一籌。周瑜意識到諸葛亮是個人才,就想拉攏過來為己所用。周瑜派諸葛亮胞兄諸葛瑾遊説諸葛亮歸順東吳,結果諸葛亮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險些把諸葛瑾給遊説過來。此局,周瑜又敗。

周瑜見如此優秀人才不能為己所用,就想除了諸葛亮。設了借刀殺人之計,讓諸葛亮去劫糧,想借曹操之手殺了諸葛亮。不想這小小計謀卻被諸葛亮識破。不僅沒上週瑜的'當,又施了個激將法:“周公瑾只善水戰,不能陸戰耳。”周瑜乖乖中招:“何欺我不能陸戰耶!不用他去!我自個去!”諸葛亮笑了:“曹賊多謀,他平生慣斷人糧道,今必以重兵防守,公瑾若去,必為所擒。”諸葛亮隻言片語,周瑜即容納不下,可見周瑜氣量之小。經此事後周瑜搖首頓足曰:“此人見識勝吾十倍,今不除之,後必為我國之禍!”因要合作抗曹操,只好暫壓心頭之火。

接下來,他們的第三次較量便是著名的草船借箭。諸葛亮與周瑜簽下軍令狀,三日之內,造十萬支箭。乃是周瑜心懷妒忌,尋事害孔明。諸葛亮神機妙算,通曉天文地理,算定三日後必有大霧,便駕二十隻輕快小舟去佯攻曹營。不費吹灰之力,就得來了十萬餘隻箭。當魯肅將諸葛亮得箭之法告知周瑜,周瑜大驚,慨然歎曰:“孔明神機妙算,吾不如也!”

周瑜屢次敗給了諸葛亮,心中不平。當蜀吳火燒赤壁,大敗曹操,形成三國鼎立之勢後,周瑜想要乘勝追擊,一舉攻下南郡、荊州和襄陽,但是此時劉備和諸葛亮也想拿這三個城池作為他們的根據地,於是劉備屯兵油江,周瑜看出了劉備和諸葛亮的意思,於是對魯肅説:“吾自去和他説話。好便好;不好時,不等他去南郡,先結果了劉備!”諸葛亮這次又是略勝一籌,看出了周瑜的來意,讓劉備對周瑜説:“先讓周瑜去取;若不下,再讓劉備取。”

結果周瑜與曹仁大戰一場,周瑜自己還受了毒箭之傷,終於擊敗了曹仁,第二日到南郡城下,卻發現城樓上站着一位白袍將軍:趙雲。周瑜於是想強行攻城,但城樓上箭如雨下,他只好退兵。他有派兵去攻襄陽和荊州,卻發現也被諸葛亮派關羽和張飛攻下了。於是周瑜氣得口噴鮮血,暈厥在地。

在此之後,周瑜惱羞成怒,又下美人計迷惑劉備,但這也仍然逃不過諸葛亮的火眼金睛,他給了趙雲三個錦囊,其中有妙計,最終劉備安全脱身。周瑜率兵攻打荊州,卻被諸葛亮部下四面埋伏,周瑜被擊潰了,蜀兵大叫:“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氣得周瑜金瘡迸裂,倒於船上。

周瑜用計不成,便派魯肅去與劉備和諸葛亮商議:待劉備攻下西川,就將荊州還給東吳。周瑜於是又生一計:假意去攻打西川,讓劉備給他們東吳兵一些糧草,乘機攻下荊州。不想諸葛亮又看出了周瑜的如意算盤,派趙雲嚴守城池,又派張飛、關羽、魏延和黃忠四面圍攻周瑜,破了周瑜的假道滅虢之計。氣得周瑜再次金瘡迸裂,回到本營後,諸葛亮又派人給周瑜送來一份帶着挖苦和諷刺的信,周瑜看完後,昏絕又醒,大叫幾聲:“既生瑜,何生亮。”而死,年僅三十六歲。

其實,在我看來:周瑜之死完全是因為他的心胸狹窄,嫉妒人才,根本不能怪諸葛亮。他的死告誡我們不可以因為別人在某方面比自己強就嫉妒別人,要是善於向別人學習,以長補短,才能真正地做到提高自己。同時也要熱心地幫助別人,因為在幫助別人的同時,我們自己也會得到提高。

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