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孝經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1.79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孝經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優秀)孝經讀後感

孝經讀後感1

關於孝,聽得最多的一句話是“百善孝為先”,在生活、工作中,我也一直推行孝道。除了身體力行,盡己所能;在工作中,也通過各種感恩活動,引力推推孝行孝道。但對於《孝經》一書,曾有耳聞,卻不曾細讀。最近工作清閒,選讀幾本經書,《孝經》便是其一。粗粗通讀兩遍,卻是心愧顏紅汗涔涔。

一為如此經典,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學著作,而我今日才讀,枉為我大學本科文科專業畢業生的稱謂。特別是耳熟能詳的.這些話語:“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竟然不知道是出自此書。汗顏!

二為自己孤陋寡聞,讀之前片面而主觀地以為此書只講孝道,卻不知從孝出發,書中更多講述了立身理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孝”是貫穿始終的主線。“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人之行,莫大於孝”,國君可以用孝治理國家,臣民能夠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祿。認為忠是孝的發展和延續。當然,對於“孝”的要求和方法,書裏也有詳盡論述,主張“孝”要“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書中分別提出各階層人士“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忠順事上,保祿位,守祭祀;”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而今,雖然時代變化,社會大環境與當時有了很大差別,但這些訟述仍是值得深思,值得修為……

三為自己行為差距之大。書中講”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比照自己,實在無語汗顏。

讀《孝經》,才知古人早把道德規範與法律聯繫起來,”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古人已知借用國家法律的權威維護道德秩序和宗法關係,而今我們常回家看看卻也需立法規定,實不知是法治進步還是悲哀?昨夜聽新聞一男子將其母殺死並分屍三段,真可謂窮兇極惡良知點無;再想到現如今社會上眾多拋父棄母、悖行逆德之徒,心生寒意和憤慨!或許我們真的該更多地學習一些古人之言之行了!

孝經讀後感2

最近,我很榮幸拜讀了影響華夏五千多年文明史詩的神聖着作——《孝經》。它恰若無聲的細雨,潺潺流入我的心田,緩緩潤澤了我的人格;又如用今世的水泡了一杯前世的茶,透明清澈的水中,沸騰的是前世的孝行,沉澱的是今世的孝思,氤氲的水汽是一條繩,牢牢的拴住你我的情緣,瀰漫的.茶香是親情的惠澤,默默的陶冶着典雅的文明底藴。

“事親者,居上下驕,為下不亂,為醜不爭。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醜而爭,則兵。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猶為不孝也。”《孝經》中的這句話告訴我們,侍奉父母,即使身居高位,也不驕傲自大;身為別人的下屬,也不為非作亂;身為普通的百姓,也不與別人爭鬥。身居高位卻驕傲自大,最終會招致滅頂之災;為人下屬卻犯上作亂,最終會遭受酷刑的懲罰;身為普通百姓卻總與人爭鬥不休,最終會動刀動槍,互相殘殺。如果居高位而驕、做下屬而亂、處卑微而爭這三種違背常理的不良行為不能去除,就算每天用牛、羊、豬三牲做成的美味佳餚孝敬父母,也不能讓父母安心享用,也不算盡孝道啊!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餘暉,我擁有一縷最温暖的;灼灼紅葉,我拾一片最熱的;萋萋芳華,我摘一束最燦爛的,送給我親愛的父母。曾記得,著名作家畢淑敏告訴我們:“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接觸的鏈條,一旦斷裂,就無法連接,最可貴的是,孝是人們的責任和根基。”我們更應該牢牢的銘記: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兒育女循環理,世代相傳自古今。為人子女要孝順,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貧才能出孝子,鳥獸尚知哺育恩。父子原是骨肉親,爹孃不敬敬何人?養育之恩不圖報,望子成龍自費心。

我們應該讀懂孝經,並把他記下來。而不是簡單單的瀏覽一遍就算了。

孝經讀後感3

《孝經》在中國思想史上有着不容忽視的地位,特別是西漢統治者宣揚“以孝治天下”之後,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裏,它成為人們修養的必讀書目之一。

《孝經》,是古代的聖人孔子的學生曾子所著,它是儒家經典著作中專門談“孝”的`一部著作。《孝經》一共有十八章,每一章都是經典。第一章為開宗明義章,是全文的主旨:“夫孝,德之本也,孝之所由生也。”“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短短33個字就總結了孝之始,孝之終。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別為天子章、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和庶人章,規定了不同地位的人的孝道標準。第七章為三才章,強調了孝的地位和作用:“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利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第八章為孝治章,講聖明的君王如何以孝治天下。第九章為聖治章,講聖人如何用孝道教化百姓。第十章為紀孝行章,講孝子應如何孝敬父母。第十一章為五刑章,講不孝為諸罪之首。第十二章為廣要道章,講孝為什麼是重要的道理。第十三章為廣至德章,講孝為什麼是最高的德行。第十四章為廣揚名章,講孝道與揚名後世的關係。第十五章為諫諍章,講父母有了過錯孝子應該怎麼辦。第十六章為感應章,講孝道與神明的關係,孝道達到極點就可以感應神明。第十七章為事君章,講孝子與事君的關係,孝子事上,“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第十八章為喪親章,講父母去世孝子應該怎麼辦。

《孝經》,短短十八章,卻藴含着深刻的道理。孝道上至諸侯、天子,下到黎民百姓無一不是要遵守孝道的。《孝經》,它不僅能教我們學會孝,還有教我們要效法天地,自然和萬物!

孝經讀後感4

——百善孝為先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孝就像一縷陽光,照射在心田,永遠讓人感到温暖與幸福。讀完這本《孝經》後,我有了很深很深的感悟……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生也”,孝是所有德行的根本。“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所謂:百善孝為先,百行孝為本。孝敬父母,尊敬兄長不就是我們這些晚輩需要做的嗎?如果孝敬父母都做不到,那麼你的一切品行該從何談起?

孝就是在心裏的愛嗎?不,這還不夠,孝還需要在行動上來證明。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孝子敬奉他的父母,平常在家的.時候要儘自己的一切對父母恭敬;奉養飲食的時候則想盡辦法使父母快樂;在父母有病時,要為父母擔憂並細心照料。記得有一次,媽媽吃飯的時候突然説她肚子痛,吃了兩三口飯就不吃了,看媽媽在沙發上難受的樣子,我擔心極了,連連問媽媽用不用去醫院。媽媽説:“不用管我,寫你的作業。”我寫作業時心都定不下來,寫完作業,我又給媽媽端來一杯熱水,媽媽誇我是個好孩子。

接着,我又讀到了“鹿乳奉親”的故事,寫的是一個人的父母患了嚴重的眼疾,需要用新鮮的鹿乳來治。他裝扮成一隻活蹦亂跳的小鹿,來到林中,取到了新鮮的鹿乳。有一次,他差一點被獵人當做真鹿射死,獵人瞭解了事情的原委後,被他的孝心感動,併發誓以後再也不射殺鹿了。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情。大自然中的動物們也懷着一顆孝心,那我們呢?是不是應該更盡心盡力地孝敬父母?孝是我們對父母最真切、真實的的報答,一種最樸實的表現。孝,是不求回報的,因為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

孝敬你的父母吧,這是我們用畢生經歷去完成的一項任務,更是一種使命。“人之行,莫大於孝”,讓這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孝經讀後感5

自讀《孝經》後,“孝”這個字就像清甜的泉水,輕輕的、柔柔的、深深的紮根在我的心裏,讓我讀懂了——孝:它並不僅僅是一個字,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百善孝為先”中國傳統的一個“孝”字,它的上半部分是“老”,下面則是“子”,它的含義就是讓晚輩尊敬長輩。

我們中華民族有着幾千年的文明歷史,尊老愛幼,孝敬父母,代代相傳。一個人,無論他的地位卑微與顯赫,無論他是富有還是貧困,有着傳統的美德,都可以鼓舞他們的一生。

同學們,當我們手拿《孝經》時,不妨從甜甜蜜蜜的生活中拿出一些實際行動給父母,不妨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回報一個父母。比如:在生活中我們不妨幫父母分擔一點生活中的憂愁,生活中的痛苦,讓父母感到温暖。吃東西時,我們首先應該想到父母,看父母吃過沒,讓父母嚐嚐。做每一件開心、幸福的事永遠都應該先為父母着想,讓父母體會到開心與幸福,體會到我們的孝心,我們的愛。用我們的愛去感動父母,去感動他們內心的每一處,讓親情在我們之間傳遞。因為父母幸福的`笑臉,永遠都那麼美麗!

愛——父母的愛,祖父祖母的愛,兄弟姐妹的愛,朋友的愛,師生間的愛,地球大家庭的愛,這些愛重疊在一起,形成一股暖流,温暖人心,形成一個“愛的世界”,讓我們在這個世界倖幸福福,快快樂樂,甜甜蜜蜜的生活。

幾乎所有的父母和長輩都把自己的愛無私的獻給了兒女,但是他們卻根本沒想得到回報;也並沒想把自己的愛給兒女,讓兒女多孝順自己一些,多回報社會。為什麼?為什麼?人間最温暖的親情只是父母想着兒女,而不是兒女想着父母,孝敬父母呢?

當父母辛苦一生,操勞一生,把畢生的精力都獻給我們,把我們養大成人後,他們慢慢的老去後,當父母走到每個人都不想看到的情景,走到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狀態的時候,特別需要愛,特別需要呵護的時候,有些父母可能面對的是寂寞、孤苦、無助與淒涼。

同學們,在我們的甜蜜生活中,不妨想想父母的辛苦,所以,我們更應該想想父母,孝敬父母。

“孝”這個含有傳統美德的字,必將世世相傳,必將一代一代的傳下去。因為,“孝”是一種傳統美德!

孝經讀後感6

其實第一次接觸孝經不是在教室,也不是在圖書館,而是在電視上,當時的電視劇裏出現了這樣一句話: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不知道為什麼,當時就覺得心底一陣感動,由此就把孝經全部略讀了一遍,這句話全句是這樣的:《孝經·開宗明義章》開宗明義章第一:仲尼閒居,曾子侍座。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訓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忠於事君,終於立身。《大雅》雲:無念爾祖,聿修厥德。”雖然很多都讀不明白,但是全文給我的感覺,孝義大於天。

我們與父母有着不可隔絕的親密,是他們造就了我們,如果沒有他們,或許我都不知道我現在是在哪裏。孝道是我們中國特有的一種禮儀,就算忘記了吃飯,忘記了睡覺,我們也不應該忘記它,我們應該時時刻刻做一個孝順的人,做一個敬老的人,這樣一代一代的傳下去,以後的孩子們,孩子們的孩子們,才會知道要怎樣對待自己才是正確的,怎樣對待自己的父母才是正確的。如果我們不重視它的培養,那麼設想一下,等我們年老了之後,身體力行都差強人意,甚至身體殘疾,卻無人贍養,那是多麼蒼涼啊。

孝,是一個人德行的'根本。這句話我深有感觸,我記得有人説過,如果一個人不孝順,那麼就算他再有錢,地位再高,也不是值得人尊敬的。的確,我們燦爛的中國文化歷史遺留給我們的其中一點的祖訓就是要我們尊老愛幼。尤其是尊老、敬老,在中國人們的思想概念裏這是根深蒂固的,如果一個人不孝順,那麼這個人到哪裏都不會被人看好。

我覺得,我國古代那些文化遺產對於現代的人們來説真的很重要,因為它不僅僅是在陳述這樣一個事實,更多的是時時的教導我們、提醒我們,做什麼、怎麼做才是真正正確的。

孝經讀後感7

最近,我很榮幸拜讀了影響華夏五千多年文明史詩的神聖着作——《孝經》,它恰若無聲的細雨,潺潺流入我的心田,緩緩潤澤了我的人格;又如用今世的水泡了一杯前世的茶,透明清澈的水中,沸騰的是前世的孝行,沉澱的是今世的孝思,氤氲的水汽是一條繩,牢牢的拴住你我的情緣,瀰漫的茶香是親情的惠澤,默默的陶冶着典雅的文明底藴。

當我讀的“事親者,居上下驕,為下不亂,為醜不爭。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醜而爭,則兵。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猶為不孝也。”告訴我們侍奉父母,即使身居高位,也不驕傲自大;身為別人的下屬,也不為非作亂;身為普通的百姓,也不與別人爭鬥。身居高位卻驕傲自大,最終會招致滅頂之災;為人下屬卻犯上作亂,最終會遭受酷刑的懲罰;身為普通百姓卻總與人爭鬥不休,最終會動刀動槍,互相殘殺。如果居高位而驕、做下屬而亂、處卑微而爭這三種違背常理的不良行為不能去除,就算每天用牛、羊、豬三牲做成的美味佳餚孝敬父母,也不能讓父母安心享用,也不算盡孝道啊!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餘暉,我擁有一縷最温暖的;灼灼紅葉,我拾一片最熱的`;萋萋芳華,我摘一束最燦爛的,送給我親愛的父母。曾記得,著名作家畢淑敏告訴我們:“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接觸的鏈條,一旦斷裂,就無法連接,最可貴的是,孝是人們的責任和根基。”,我們更應該牢牢的銘記: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兒育女循環理,世代相傳自古今。為人子女要孝順,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貧才能出孝子,鳥獸尚知哺育恩。父子原是骨肉親,爹孃不敬敬何人?養育之恩不圖報,望子成龍自費心。

我們應該讀懂孝經,並把他記下來。而不是簡單單的瀏覽一遍就算了。

湖南益陽沅江市益陽市大通湖農村中心完小六年級:謝琪

孝經讀後感8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我很喜歡《孝經》裏的這句話。要知道生我者父母,養我者父母,父母給予我們一切,沒有父母偉大無私的愛,我們很難健康地成長,父母是我們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父母的眼睛時刻關注着我們,對我們是無微不至,勞而無怨。我們的每一根毛髮都來自於父母,每一寸肌膚都來自於父母,我們要好好保護好自己,不要傷害到自己,這就是孝心的開始啊。

“仲尼居,曾子侍”,這六個字能看出孔子在上課,曾子就侍奉在老師身邊,文字雖然簡單,可是我已經能夠想象出這樣的畫面,説明曾子是個尊敬老師的好學生。不僅如此,他還是個大孝子,在《二十四孝》裏我讀過他的故事。書中記載着,曾子有一天上山砍柴,結果家裏來了客人,他母親一個人在家,不知道怎麼接待,怎麼辦呢?因為過去沒有電話,所以她就咬自己的手指。結果她這一咬,在山上砍柴的曾子心裏就覺得痛,家裏是不是發生什麼事情,就趕緊跑回家裏。回到家裏一看,家裏來了客人。母親告訴他:“兒子,我不知道怎麼找你,只好咬手指,我想十指連心,你一定能夠感受到。”所以你看呀,曾子純孝就有這樣的感應。我就覺得不可思議,怎麼他媽媽咬手指,在那麼遠的距離,他居然能夠有這個感應。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曾子心地純孝,心裏沒有其他的妄念,

只有孝親這個念頭,念想到自己的父母,才有這樣的感應。然而,現在父母經常叫我們別貪玩,好好學習,可我們時常就是玩瘋了,喚不回來。這多有不該呀。

我也要做個尊師孝親的好學生、好孩子,與老師、與父母有心靈的'感應。認真體會《孝經》裏面的每一字、每一句,因為它能教會我做人的道理:烏鴉知反哺、羊羔知跪乳、百善孝為先。《孝經》教會了我怎麼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在以後的生活中,我要多多改善自己的行為,也希望大家多多去背背《孝經》,它能教會你們很多很多做人的道理……

孝經讀後感9

《孝經》讀後感 這個學期我們學習了孝經,它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 我最喜歡的段落是: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和資於事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父以事母,而愛同。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 父以事母,而愛同。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 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後能 保其 祿位,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詩云: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

祿位,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詩云: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它們的意 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產生的根源。 思是: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產生的根源。和用奉事父 親的心情去奉事母親,愛心是相同的;用奉事父親的心情去奉事國君, 親的心情去奉事母親,愛心是相同的;用奉事父親的心情去奉事國君,崇敬之 所以奉事母親是用愛心,奉事國君是用尊敬之心, 心也是相同 的。所以奉事母親是用愛心,奉事國君是用尊敬之心,兩者兼而有 之的是對待父親。 國君就忠誠, 用尊敬之道奉事上級則順從。 之的`是對待父親。 因此用孝道來奉事 國君就忠誠, 用尊敬之道奉事上級則順從。

能做到忠誠順從地奉事國君和上級,祿和職位,能做到忠誠順從地奉事國君和上級, 然後即能保住自己的俸 祿和職位, 並能守 住自己對祖先的祭祀。這就是士人的孝道啊! 詩經小雅小宛》裏説∶ 要早起 住自己對祖先的祭祀。這就是士人的孝道啊! 《詩經小雅小宛》裏説∶“要早起 去做,不要辱及生養你的父母。 晚睡地 去做,不要辱及生養你的父母。”

孝經使我明白的道理是:我們很有必要繼承我們所 應該繼承的孔孟儒學所提倡的合理孝道,以使之符合當今的 社會道德規範併發揚光大!

孝經讀後感10

俗話説:“百善孝為先”。古人説的“孝、悌、忠、義、禮、義、廉、恥”這八德,孝排在第一位,可見“孝”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東西,所以,“孝”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必須做到的。

《孝經》,通過孔子和弟子曾參之間的對話,精要地闡述了儒家對孝道的見解,認為孝才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一切教化得以推行的關鍵。

《孝經》説“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讓我知道一個人的軀體、四肢、毛髮,皮膚,都繼承父母,要好好愛惜,不要隨意毀傷,這是孝行的起點。這句話令我感動。還記得在我我四歲的時候,有一次我玩喜洋洋(就是一元一次的那種搖搖車),一不小心從一米多高的地方摔了下來,我一直哭,媽媽問我是不是很疼啊。我説:“媽媽,胳膊刷壞了,讓您擔心,我才哭的呢。”媽媽摟着我直説我是個孝順懂事的好孩子。

對啊!爸爸媽媽把我養大,費了多少心血啊,我們要是不孝順父母的話,就是大逆不道!所以,我出去吃飯的.時候,總是給媽媽碗裏夾肉,媽媽直説我長大了;平時,我也做家務,去買早餐讓大人吃,晚上放學去買饅頭。讓爸爸媽媽多休息;我還早起晚睡,好好學習,不要因為貪玩耽誤功課讓父母擔心。

《孝經》是孔老夫子留給我們的瑰寶,從《開宗名義章》起,共18章,講了孝的功能、孝的本質、孝的內容,講了從天子到庶人盡孝的標準,講了以孝治天下的原理等等。我喜歡孔子,孔子的覺悟很高,我也想穿越到孔子時代,過一把當孔子弟子的癮。我的好朋友AI博士有一台時空機,我請求他讓我穿越到孔子時代,AI博士二話不説就同意啦!

孔子弟子三千,有七十二位傑出的弟子,我拜孔子為師後,老夫子把我收為他的第521位弟子。之後,我刻苦鑽研《孝經》,成了他得意弟子的第73名,叫小白。在當時,我是世界第二孝。(因為閔子騫比我還孝順)。但是,好景不常。AI博士的時空機只能在時空隧道里呆一天。所以,我又穿越回來了。但是孝道已經在我的心中生根發芽了,直到今天,我在生活中還是很孝順父母。

總之,孝是德行根本,我們一定要孝順父母,做善事,才能做大事。

孝經讀後感11

非常幸運地參加了快樂媽媽讀書會組織的誦讀描摹《孝經》活動,我的初衷是想讓孩子靜下心來,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同時能知義明禮,讓這個寒假裏過得充實、有意義些。

之前我們做什麼事情都是虎頭蛇尾,不能堅持,這次活動直接建了一個羣,挺好的,無形中也督促了我們。和往常一樣,頭幾天孩子興致很高,過完春節就不行了,但每天看到羣裏面的家長和孩子發的圖片和視頻,我們還是堅持下來了,這是我和孩子一起第一次把一件事情做到底,説到這我都有些不好意思,以前總怪孩子不夠聽話、不夠努力,其實是我做的不夠好,總想着“腹有詩文氣自華”,讓她多讀點書,我沒有時間和能力帶她走出去看外面的世界,總想把世界搬回來讓她通過讀書去認識和了解,可孩子並不領情,真可謂是“不讀書時母賢子孝,一讀書就雞飛狗跳”,讀書非但沒給她帶來樂趣反而成了一種負擔!

都説孩子是家長的鏡子,這次我從孩子的身上真的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平時對自己或孩子要求都有點苛刻,以至於現在孩子和我一樣做什事都不自信,她讀書時的語音或視頻從不讓發到讀書羣裏,她總感覺自己讀的沒別人好,怕別人笑話(其實我也沒把我讀書時的語音發到羣裏)。此時才發現造成這樣的結果,很大的責任在我,是我這個榜樣沒做好,這次看到羣裏面有好幾位家長,她們每天不論早晚都堅持讀書,很值得我學習,有這樣的家長、這樣的家庭環境、孩子每天耳濡目染一定也會愛上書的。和這些家長比起來,我真的很慚愧,希望以後有更多的.機會和大家一起讀書!雖然參加這次活動的結果離我們自己訂的目標還有些遠,但我相信,從改變自己開始,努力堅持下去,我的孩子也會愛上讀書的!

今天寫這些偏離主題的感悟,同我對《孝經》內容的感悟一樣深刻,只有先學會讀書,愛上讀書了以後,才能更深刻的體會到書的內容,才能踐行於生活!

孝經讀後感12

中國的孝道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孝道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基本價值觀,關乎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孝指子女對父母應盡的義務,是傳統美德。至春秋時期,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系統的講論孝道。

《孝經》,在中國的思想史上有着不容忽視的地位,特別是西漢統治者宣揚“以孝治天下”之後,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裏,它成為人們修養的必讀書目之一,僅短短的'十八章卻藴含着深刻的道理,下到上至諸侯,下至黎民百姓,無一不是遵守孝道的。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畝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人性至孝,其情可憫。“盡孝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無鳥私情,情理可恕。李密從小父喪母棄,孤苦伶仃,祖母含辛茹苦,促其成長,後來他因孝被舉薦,屢被徵召,祖母卻日薄西山,朝不慮夕。盡忠還是盡孝,李密進退兩難,侍奉新君,焉知福禍?且遠離祖母,情何以堪?辭命盡孝,抱養祖母卻逆君美意,橫禍將至,李密思量再三,婉轉陳詞,懇請皇上准許他先盡孝後敬忠。李密睿智,避而不談轉侍君的憂懼,卻大肆渲染自己對祖母的感情與孝心,感動了皇帝。

“百善孝為先”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子欲養而親不待”則是許多人的遺憾,所以我們無論在什麼條件下都要關心自己的親友,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古人以孝治天下,孝,無論在家還是在中國都是核心。孝的觀念是對中國乃至世界影響最為深重的倫理道德,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之一。

如果一個人沒有孝道,他就不能算是一個人。孝敬父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礎的條件,就是聽他們的話,只要他們説的是對的,就要照着去做,因為這些多少有點好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樣做到由孝及愛,上愛下孝,就可温暖人間,和諧統一。

“百善孝當頭”是的,像是陽光下美好的一種情感,或許我們並沒有在意,或許我們並不知道珍惜,其實世間最純淨的情感一直盪漾在我們的周圍,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人生的真諦。

孝經讀後感13

今天,我有機會誦讀學習了儒家經典《孝經》,明白了很多做人的根本道理。

《孝經》是孔子的弟子曾子寫的。曾子小時候家裏很窮,沒錢買煤,就跑到山裏砍柴。這一天,他正砍着,突然覺的手指特別痛,看看也沒有受傷,心裏也很難受,他就想只有媽媽一個人在家,是不是家裏出事了?就匆匆忙忙的跑回了家。為什麼手突然這麼疼呢?因為他的媽媽身體不好,平時都是曾子照顧家,他七歲起就會做飯了,今天家裏突然來了很多客人,她媽媽着急,就咬破了自己的手指。曾子回家,果然看見來了很多客人,就趕緊好好的招待客人了。媽媽的心和孩子的心真是連在一起的啊,這就是曾子孝行的故事。

為什麼要“孝”呢?“孝,德之本也。”人的根本就是“孝”。“根”是祖先,是父母,我們是他的花朵,沒有根就沒有花葉,樹葉靠根來汲取營養,我們靠爸爸媽媽哺育長大。如果澆花,給花朵澆水是沒用的,要給根澆水,所以要孝敬父母,就是給根澆水。樹葉花朵離了根就會枯萎,如果一個人不孝敬父母,那這個人就沒有任何可取之處了。

孔子説,“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孝的開始是,把自己的'身體保護好,不要損傷身體,比如坐姿不端,就會損害身體,就是不孝。身體雖然是自己的,但是從父母那裏來的。再比如,有的同學到處亂跑,不小心掉到

河裏了,身體受了傷,父母最難受,你讓父母難受了,你就是不孝,不是你的手疼,是父母的心疼,要比手疼的多。

孔子説,“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作為一個人,必須要做到“小孝”,侍奉、照顧父母;用尊敬父母的方式,去尊敬你的老師,同學們,長大後尊敬工作的領導,能夠把天下的人都放到心裏,就是“大孝”;能夠全心全意為全天下的人服務,就是“至孝”,就是聖人,是至孝之人。

動物界,烏鴉老了,飛不動了,小鳥就會飛出去找食物回來餵給媽媽吃,連小鳥都懂的反哺,我們人難道還不如小鳥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