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三字經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2.8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字經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優秀)三字經讀後感

三字經讀後感1

朗朗乾坤,得萬古之靈氣,孕千年文化之精髓,成千古曠世之奇書,《三字經》橫空出世!小子對此奇書甚有感觸,即書一文,此亦個人之意,又亦兒戲之言,不可當真也!

何謂此書奇之?其一奇,以三言韻句成句,自成一體,易讀易記,通俗易懂;其二奇,孕千年中華文化之精髓,這部僅有一千五百多字的小書,竟融“歷史、地理、人物、天文氣象、詩書禮樂、教育、哲學”於一體。可謂學一書而通萬卷也!但是,我們要把《三字經》與當時的歷史條件聯繫起來思考,正確地認識,主動汲其精華,剔其糟粕。

親情、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孔融四歲就知道讓大梨給長兄;黃香九歲便主動孝順父親而無怨無悔。

重視子女教育和歷史教育亦是優秀的文化傳統。“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玉不琢,不成器”。這體現我國對教育的重視。《三字經》還將整個中國歷史濃縮在一起,易學易記,並且專門談到學習歷史的`方法。

總之,這一切都表現了古代中華兒女的傳統美德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中華兒女的驕傲。

但是,我不得不再重申一遍,由於當時的歷史與政治原因,造成了許多不可忽視的問題,使《三字經》多了幾分糟粕:三綱五常。所謂“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這説明當時的人們愚昧地認為有了“三綱”,就會形成君順臣良,父慈子孝,夫和婦順的社會安定局面;所謂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這是人人都必須遵守這些基本道德底線,不容打破。只是可憐當時的人啊!一心認為三綱五常可以維護家族、國家秩序,所以大肆宣言三綱五常並親身踐行,實際上這不過是富有的統治者對被統治者在倫理道德和法律上施加的緊箍咒而已。作文

總而言之,《三字經》這本奇書,其精華就在於對親情、孝順的張揚,對後天教育和歷史教育的重視。其糟粕亦昭然若揭:以三綱五常為核心的封建道德,兩千年來一直是束縛中國人思想和行為的繩索。

我們一定要記住,《三字經》所體現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們去汲取精華,剔其糟粕,最後發揚光大至世界。

三字經讀後感2

記得那是在我一年級的暑假時,為了增加我們的課外閲讀量,也為了讓我們瞭解一下我國傳統的國學,增強我們的文學修養,學校給我們佈置了一項“艱鉅”的作業---背誦《三字經》。

晚上放學我回到家,打開書架上塵封已久的《三字經》,立刻就垂頭喪氣了——這上邊都寫得是什麼呀,三字一句,三字一句,讀起來似懂非懂,卻根本不明白是什麼意思,而且竟然有整整三大篇!一直拖到晚上,我再也不想看它一眼。媽媽見我這種情緒,就語重心長地對我説:“媽媽知道,對你來説,《三字經》是太難了,媽媽小時候也沒背過,但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來,我和你一起背,看誰背得快好不好?”就這樣,媽媽和我一起開始了艱難的“啃骨頭”歷程。

就這樣,我們把“三字經”分開了一小段一小段的,媽媽一句一句地給我講解,理解了意思以後,背起來就容易得多了。我們按部就班地每天背一小部分,第二天從頭複習鞏固,再背下一段,真的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我背東西的時候總是坐不住,經常喜歡是在牀上翻來滾去的背,每次看我絞盡腦汁地背誦的時候,爸爸媽媽都會靜靜地躲到外邊,以免打擾了我。等到我驕傲地給媽媽背誦的.時候,她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不學不知道,一學真奇妙,原來這“三字經”中的內容竟然包羅萬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文學、歷史、民間故事,每一段都有幾個小故事,真佩服古人的惜墨如金呀,三個字就能説明一個道理或者是引用一個故事。一天,兩天,三天,我完全沉迷到背“經”這件事裏了。走也背,坐下背,躺也背,甚至半夜睡覺嘴裏都念念有詞的。

一個暑假下來,我和媽媽都成了背“經”高手。我們還經常在晚上散步的時候一人一句的接龍,走在路上,常常會引得路人向我們側目而視,直到現在,我們還能背得滾瓜爛熟,在生活中經常會冒出一句,然後我們會相視一笑。

通過對《三字經》的背誦,我不但瞭解了《三字經》中所講的道理和一些常識,讓我對祖國的國學一下有了興趣,對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三字經讀後感3

“人之初,性本善”,耳邊彷彿迴盪着幾百年前,私塾裏的學童正咿咿呀呀地誦讀聲,我就情不自禁地拿起書,有滋有味地看起來。

讀到“玉不琢,不成器”這句話時,我彷彿看到了一塊剛掘出的碧玉,經過工匠長年累月地精雕細琢,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玉器。人也是這樣,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磨鍊、學習、持之以恆,才能成功。可我有時候也不能堅持到底,有些計劃實行一兩個星期就以失敗告終。有一次,我計劃每次寫完作業就要檢查,提高正確率。開始時我還認認真真從頭到尾看一遍,檢查出些小問題。三四天後,就沒耐心了,草草地瞟一眼,看兩下,就做別的事去了。湊巧“屋漏又逢連夜雨”,有幾天作業特別多,我一寫完連看也不想看了,熱情從沸點降到冰點。後來幾天又偷懶,隔兩天檢查一次,最後還是沒能持之以恆。

《三字經》最後的“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值得我們去深思。這句話的意思是:勤奮努力地學習,一定會獲得成功,而天天玩樂、懶惰是沒有益處的。我們要引以為戒,應該勉勵自己努力去學習。這可以説是全文的點睛之筆,它告訴我們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不可虛度歲月,蹉跎光陰。我們是國小生,愛玩是我們的天性,但我們也要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做到勞逸結合,不要整天沉迷於遊戲。學習時也要改掉懶惰的毛病,要一絲不苟、認認真真的學習,不斷地提高學習效率,不要浪費寶貴的時間。回想以前,真是慚愧。有一次,我在做一些奧數題,每一道題就像一座座迷宮,讓人看得一點頭緒都沒有。於是,我就懊惱的丟下它們去看電視了。然而,我的.腦海裏卻一直沒有丟下那一座座迷宮,心情焦燥不安。可是,引人入勝、趣味橫生的電視節目,不久就把我的思緒帶到九霄雲外去了。直到晚上,我才記起奧數題還沒做,心中一陣緊張,沒辦法,只能挑燈奮戰把它們做完了。後來,我才發現其實題目很容易解答,早上卻因為偷懶沒有認真思考。看來真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啊!學習不就在於勤嗎?要是學習不勤奮,再聰明也沒用。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人的一生能有幾個明天呢?懶惰是我們學習中最大的敵人,我們一定要戰勝它,並要持之以恆,不斷的超越自己,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三字經》裏面還有許多精彩詞句,值得我們深思。每天讀一讀,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不斷的鞭策自己,讓我們離成功更進一步!

三字經讀後感4

經歷了多少滄海桑田,經過了多少風風雨雨,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一向毅力於世界之巔,源遠流長。其中以少兒啟蒙讀物《三字經》為代表的作品最為典型。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三字一句、含義簡單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但至今為止還未探索出這本書的作者,即使如此,有些人們也把它譜成曲,讓優美的旋律淨化心靈,昇華個人思想,讓你在體味韻律的同時,獲得並體察到了人生存在的意義以及人的內心世界。

人之初,性本善。

這兩句放在《三字經》的`開頭,一語雙關,既從人的本性開始寫起,結構明確,也闡述了人的本性,即人出生的時候,天性本來是善良的,經過錢文忠教授介紹:最初提出這一觀點的人是儒家思想創立者孟子。在孟子的言論中,重點以“仁”為主,我同意這種看法,因為這種觀點能夠使很多人避免“霧裏看花”,從而走上不歸之路,人性本善,是人類內心世界真是的寫照。

性相近,習相遠。

人的本性差距不大,可是由於受到後天外來環境的薰染,差距越來越大。可見在古代,就有人對“後天環境”做出了評價,認為導致人性不一樣的根本原因是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這句“古訓”一向沿用至今。在這個繁華都市,形形色色的事物,在給人們增添樂趣的同時,也在無形中改變了人們的天性,沉溺於其中,從而便有了教育。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如果不去理解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受到變遷,而學習的根本辦法,就是專一”。這是錢文忠教授對這句話的理解,我對這句話,情有獨鍾,因為人性格的養成是要受到後天教育的影響,對於18歲以下未成年人,他們沒有辨別是非的本事,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上網、打遊戲、逃學、説髒話,這些現象在中學生中已經是很普遍了,而教育就是挖掘他們本性的善良,讓他們有一個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這才是社會發展的要求。

對於學習,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專一。所謂“一心不能二用”。古時,有“江南才子”之稱的唐伯虎。幼時,也因“心不專”而受到教師的教誨,但最終當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時,技藝已經超過了他的教師。是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為什麼有成績好壞之分呢?仔細想想最根本還是自我的心思問題,是不是花心思學習了,是不是“用心專一”了。當機會從身邊溜走的時候,要想想當時為什麼不用心一點兒呢?

《三字經》的經典語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三字經讀後感5

經歷了多少滄海桑田,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一直毅力於世界之巔,源遠流長。其中以少兒啟蒙讀物《三字經》為代表的作品最為典型。這本書最大的特點是含義簡單易懂,還有些人們也把它譜成曲,讓優美的旋律淨化心靈。這本書告訴我們許多關於歷史、天文、地理、道德等許多知識,正所謂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在小時候,我通俗地把它理解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但是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對它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每個人剛生下來時,本性都是善良的。雖然每個人的本性差距並不大,可是,由於以後的薰染,環境的影響,差別會變得越來越大。

從“苟不教,性乃遷。”到“知某數,識某文。”告訴我們許多學習和做人的.道理。其中“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告訴我們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會變壞,而學習的方法,貴在專心。“昔孟母,擇鄰處。”裏面藴含的《孟母三遷》的故事也告訴了我們學習環境的重要。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告訴我們人像玉一樣,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像方仲永一樣:他家世代都是種田人,但是到了方仲永小時候時,方仲永已經會作詩,由此父親感到非常高興,因為很多人都用錢財和禮物求仲永寫詩。於是父親一天到晚帶着方仲永去寫詩、賺錢,不讓方仲永去學習。直到方仲永十二三歲時,寫作才華仍和五歲時的寫詩水平一樣,到了二十多歲時,他的才華已完全消失,跟普通人沒有什麼兩樣了。這不正體現了這句話的意思嗎?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又讓我懂得,做兒女的,從小時候要親近好的老師和朋友。正所謂“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從“一而十,十而百。”到“此五常,不容紊。”告訴了我們十進位算術方法,什麼叫“三才、三光、三光”,告訴了我們“春夏秋冬”、“東南西北”“金木水火土”等四季、四方和五行。從“地所生,有草木。”到“絲與竹,乃八音。”這句話還告訴了我們“花草樹木”、“蟲魚鳥獸”和“稻樑菽麥黍稷”等許多豐富的知識。

《三字經》的經典語句藴含着古人的智慧結晶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三字經讀後感6

我5歲的時候,媽媽就買了一本小小的《三字經》教我背誦。我當時只知道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並不知道其中的意思。6歲上青蘋果幼兒園的時候,錢老師也教我背會了《三字經》的前兩段,我模模糊糊地知道了一點意思,並不完全理解。直到今年暑假的一天,媽媽從新華書店買了一本厚厚的《三字經》,我如飢似渴地讀了幾遍,文中意思才略知一二。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優秀的兒童啟蒙讀物,流傳廣泛,家喻户曉。它代表了中國古代兒童啟蒙讀物的最高水平。古今許許多多讀者給它以高度評價。在《三字經》出現以前,傳統的蒙前讀物主要是四言體。《三字經》的三字一句,短而易讀,符合兒童的閲讀習慣。

《三字經》中包含了種類的'知識,它可以分為六個部分。“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講的是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為人子,方少時。”到“首孝悌,次見聞。”強調兒童懂禮儀、孝敬父母、尊敬兄長。“知某數,識某文。”到“此十義,人所同。”介紹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識。“凡訓蒙,須講究。”到“文中子,及老莊。”介紹中國古代的重要典籍。“經子通,讀諸史。”到“通古今,若親自。”講從伏羲神農到清代的朝代變革。“口而誦,心而惟。”到“戎之哉,宜勉力。”強調學習勤奮刻苦、長大有所作為。

自古以來,我們中華民族都堅信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孩子在兒童時期的記憶力和學習能力非常強,應在此期學習前輩的人生經驗、生活智慧。儘管此時,理解能力也在增強,到了一定年齡,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領悟。

《三字經》共一千多字,家喻户曉,膾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括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方面,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

《三字經》是經過歷史檢驗,經過歲月磨礪而沉澱下來的文學瑰寶。在經典閲讀中,我們不僅能讓自己內心世界獲得更多的光明,也可以感受到文明發展的軌跡和烙印。我很幸運地讀了這本好書,我希望全中國的小朋友乃至全世界的小朋友都能捧着《三字經》在經典閲讀中不自覺得揚起嘴角,享受這些美麗文字帶來的快樂。

三字經讀後感7

《三字經》這本書,是個好東西,很適合兒童背誦,通俗易懂的語言,包含了很多深刻的道理。

比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什麼是義?就是具有高尚道德情懷的為人處事的原則。“學”什麼?學習先賢哲人的著作,從他們的教誨中,懂得什麼是“義”,去膜拜,去效仿。

再比如“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此十義,人所同。”這一段往往最受現代人詬病,覺得這是愚民説辭,尤其是對“父子恩、夫婦從”、“君則敬、臣則忠”這些話不滿,很多人要挑戰這種觀念。勤于思考、敢於批判當然是好事,但要把事物理解透徹才行,不能懂個半吊子,就揮舞大棒子懷疑一切。“父子恩”強調的`是要懂得報恩,父親辛辛苦苦、天天汗滴禾下土,奔波勞累,一口飯一口水把你養大,尤其人還不跟小馬似的,一下生就會跑,人是十月懷胎、十年撫養,再教你做人,幫你成家,而父親只是在年老的時候需要你照顧一下,哪怕伺候個三天五天,也算是對他的回報,這種善良的感恩之心,怎麼可以否定呢?“夫婦從”也不是男尊女卑的意思,倡導的是一種“和諧”,古時候女人不出門,男人在外面討生活,自然就見多識廣一些,也可能因為生計奔波,情緒波動比較大,回到家裏,女人多寬容他,多安慰他,順着他點兒,這不就是和諧之道嗎?多麼深刻的夫婦相處原則,一個“從”字,便體現了精髓。這個“從”,不是受欺壓,而是包容,是愛。“臣則忠”的忠,説的也不是愚忠,不是君要臣死、臣非死不可,那是後來的偏執狂在理解上鑽牛角尖了。忠是忠誠、沒有外心的意思,就是你在騰訊打工,不能給阿里巴巴送情報。在君臣的合作中,忠是一種道德規範,是心往一起想、勁兒往一起使的意思。那種自虐式的愚忠,其實與忠無關,而是自我構建、自己把自己架弄到一個虛偽的道德高度上,陶醉其中,不能自拔。在愚忠的君臣關係裏,臣更在意的是自己的名節,並不是君的得失。

我最喜歡的,是“昔孟母,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一段。孟母從小重視孩子的生長環境,認識到跟什麼人玩耍、交什麼朋友,都對孩子的心靈成長以及道德養成有關係。發現了孩子的缺點,也沒有暴跳如雷,而是用一個簡單的“斷機杼”行為,告訴孩子不堅持學習就會前功盡棄的深刻道理。孟母真是了不起,擱現在來看,也是少有的明白人兒。

三字經讀後感8

聽我爺爺説,我的太爺爺的那個年代私塾先生都很有文化。太爺爺那個年代還沒有我,所以他們不能教我讀書認字,可是生活在現在的社會我也可以做像他們那樣的有文化人,那就是我也要讀很多書。

這天我翻開一本叫《三字經》的書,裏面每句話都是三個字的短句,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以前我都是在電視上聽到過,今天我也讀了這本書,很有用,裏面有很多為人的道理,還有歷史故事,比如“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就是講的孟母三遷的故事。還有“融四歲,能讓梨”就是説孔融讓梨的故事。裏面還有很多關於要我們好好讀書的話,爸爸要我向裏面的人學習,這樣以後才有出息,爸爸還説:“玉不琢,不成器”、這也是《三字經》裏面的句子,真是太有用了,看到這本書我真的很高興,我在裏面學到太多的知識和做人的道理,比我弟弟看那些動畫片的書更有好處,我要好好的讀這本書,等以後我會了也要跟爸爸一樣教教我弟弟讀《三字經》這本好書,讓他也學習更多有用的知識。

爺爺説以前這本書是教學生的。大家都很喜歡《三字經》,我也很喜歡這本書。

我還要繼續努力看這本書,要讀會,因為裏面有好多字我還不認識呢。也有很多話我看不懂,要爸爸和媽媽告訴我才知道,我要自己讀會這本書,就不會佔有爸爸媽媽的時間也不會影響他們的.工作了。

平時我們做家長的工作忙,沒有時間和自己的孩子溝通,這回通過這樣的一個跟孩子一起讀書的機會,我們也感受了很多,也對做家長的教育子女有一些感悟。

這次我們家的汪欣褀要我教她讀《三字經》,其實在教她的過程中也在教育咱們做家長的,《三字經》裏講到五代“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我們做父母的哪個有不是這樣的想法呢?人家五個孩子尚且教育成才,更何況我們兩個呢?這是我們做家長思考的問題,在日後教育小孩這個問題上是否要好好的反思了。

家長和孩子一起讀書,就是一個共同學習和互相交心的機會,也可以獲取孩子們成長的信息,最後感謝老師們給我們這次機會。

三字經讀後感9

請問有沒有一本極其簡約的書既能包羅古往今來又能涵蓋天文地理還可以指導你做人的道理?我的回答是:有。那就是三字經。

這學期我們學習了三字經中的幾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接着老師把整個三字經英給全班,讓我們抽時間背誦。讀着讀着我就知道了:它把我國從古到今的許多故事、知識,以三字經文的方式展示給我們,其中有教我們做人的,有教我們做事的`,還有教我們學習的等等。

下面請我採擷三字經裏面的幾段精彩展示給敬愛的讀者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得就是孟母三遷和孟子逃學後孟母剪佈教子的故事,告訴我們學習不僅要有好的方法,而且要有好的環境,特別是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又比如“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這段話講得是黃香九歲時就懂得孝敬父親,冬天把被窩捂熱後再請父親睡。讀了這個故事,我很受啟發,我要向黃香學習,多為父母做些家務,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三字經還告訴我們天文地理知識:天、地、人是宇宙間最基本的三種物體;太陽、月亮、星星是宇宙間的三種光源;春夏秋冬是一年四季;東西南北是四個方向;金木水火土是天地五行;仁、義、禮、智、信是為人處世應該遵守的基本原則;稻子、穀子、麥子、高粱、玉米是六穀;馬、牛、羊、雞、狗、豬是六畜……

它列舉了許多古人,或頭懸樑,錐刺股;或如卞瑩,如映雪;或如負薪,如掛角等發奮學習的故事。

“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講的是:勤奮努力地學習,一定會獲得成功,而天天玩樂、懶惰是沒有益處的。雖然我們是國小生,愛玩是我們的天性,但也要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做到勞逸結合,不要整天沉迷於遊戲。學習時也要改掉懶惰的毛病,要一絲不苟、認認真真的學習,不斷地提高學習效率,不要浪費寶貴的時間。

總之,三字經裏面還有許多精彩詞句,深刻道理值得我們深思。只要我們“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就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不斷的鞭策自己,讓我們奔向成功的比彼岸!

多麼神奇的書啊!真叫人愛不釋手。

三字經讀後感10

《三字經》它是一部流傳甚廣、家喻户曉的啟蒙讀物,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它短小的篇幅,藴含着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包含多方面的知識,如歷史故事、古今賢文、人生哲理等,勸我們珍惜時間,講文明懂禮貌。它教育我們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禮貌待人、勤奮好學,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文學書籍,它是每三個字一句的詩歌。每一句所表達的意思都不相同。雖然只有三個字,但每句簡潔明瞭,含意深刻,又能讓我們一讀就懂。要想讓孩子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除了靠學校教育以外,更需要家長從小培養和引導。女兒四歲了,我開始了和女兒親子閲讀,給孩子養成閲讀的好習慣。也會慢慢讓孩子體會到閲讀的'樂趣。

《三字經》裏我最喜歡這一句三字經:勤有功,戲無益,節旨在,宜勉力。它的意思是:勤奮好學的人一定會事業有成;遊手好閒、不求上進的人是沒有作為的。年輕人應該經常用這兩句話告誡自己一定要努力學習。一讀這句話,我就想起一個故事:李白從小聰明,但不喜歡學習。一天,他逃學去玩時,見到一個奶奶在磨一根鐵棒。李白問:“奶奶,你磨鐵杵做什麼呀?”奶奶説:“我要把它磨成繡花針。”李白問:“這麼粗的鐵杵能磨成針嗎?”奶奶説:“只要我每天不停地磨,鐵杵一定會磨成針。”李白聽了,後悔自己貪玩而浪費了讀書的時間。從此,李白立志努力讀書,後來成為了大詩人。每看一篇,我都會被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嬴政,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但在許多人心中他同時也是個暴君。可我覺得他只不過是一個順應了“弱肉強食,勝者王,敗者寇”的生活邏輯的人物。他為了統一中國,加強訓練精兵。雖然,每一個訓練,對於士兵來説都是一次生死決擇,但這麼殘酷的訓練卻為日後,統一中國做了奠基。統一中國後,他雖然殘暴,但從此國泰民安。我們現在身處這個美好的社會主義,不是要感謝秦始皇嗎?中國古代文明所做的切是無可抹滅的,這為中國古文明也留下了光輝的一頁。我特別喜歡讀。

三字經讀後感11

《三字經》是我們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必不可卻的入門之書。據材料引見,《三字經》是中國近年來傳佈最廣的啟蒙讀物,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兒童道德叢書》。全文結構嚴謹,文筆天然流利,深入淺出,講究押韻,朗朗上口,很是適合背誦識記,百讀不厭。內容包含了教育、歷史、天文、地輿、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傳説,普遍流傳而又言簡意賅。

如今的每個家庭都只要一個獨生後代,許多青少年社會問題的呈現都是家庭作風不良或教育不嚴而形成的。《三字經》中“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還有“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等都説明了為人父母的權利和嚴格要求後代的重要性。此刻的獨生後代有許多嬌生慣養,以自我為中心的毛病,而《三字經》教育人們孝敬父母,友好兄弟。書中説“香九齡,能温席”,“融四歲,能讓梨”。如果我們的教育以身作則、從國小起,經常給孩子講“漢代的黃香,九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夏天為父母搖扇子,冬天以身體為父母温暖牀蓆。孔融四歲的`時候,就懂得謙讓長輩,吃梨時挑小的,大的讓兄長吃。那這個社會還會呈現那麼多不和諧的現象嗎?

《三字經》雖然重在傳道,可是並非枯燥的説教,它記載了大量的歷史人物和故事,如孟母三遷、孔融讓梨、黃香孝父、孔子拜師、趙普讀《論語》、公孫弘抄書、孫敬頭吊頸讀書、蘇秦錐刺股讀書、孫康映雪讀書等,這讓人在學習中添了不少樂趣,也讓讀者對為人、處事、求學、結交等方面有了更為直觀的體驗。

《三字經》在結尾時提出了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給子孫兒女留下什麼遺產。作者的立場是”人遺子,金滿籯;我教子,獨一經。“他説世人留下許多金銀財富給兒女,我呢?教育後代,唯有一冊經書而已。在教育後代的問題上,很附和現代觀念。

解讀《三字經》能讓更多文化並不高的人也能理解文化,使文化通俗化。讀完《三字經》,能對我國傳統文化有進一步認識,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涵養,弘揚正氣。

三字經讀後感12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樣的三字經對每個人都不陌生,回憶自己的兒時,那時候,對三字經中的所表達的含義都不能完全弄懂,但是依舊會乖乖地一字一句地重複着長者的誦讀,時間久了就能倒背如流了。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魅力讓這本《三字經》在中國流傳上千年,它們又是怎樣能夠成為孩子們的啟蒙之物呢?現在的我又一次翻開幼時的三字經,才發現自己又有新的感悟。

兒時讀《三字經》更多的對裏面延伸的故事感興趣,孔融讓梨,孟母三遷……但是如經發現《三字經》包含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不論是帝王君主的成功失敗,還是平凡百姓的生活瑣事,都是對人性提出的思考。“人之初,性本善”,是全書正文的開頭,一個人的一生之初應是善良的,這樣做出來的事情也會朝着善的方向發展。那麼反過來想,是否有性本“惡”的情況出現呢,中國上下五千年中,有昏君,也有賢明之主,從他們降生的那一刻,並非就註定他們是帶着惡或善的,歷史上也有賢明者最後被權力腐蝕,墮落成昏君的例子,甚至到最後禍國殃民者更是不在少數,他們曾經善過,但同樣也變惡了。這樣還算他們性本善嗎?

人之初時期,嬰兒是沒有善惡之分的,而“性本善”更多的是對幼兒啟蒙時期的一種要求,即一個在幼兒啟蒙時期就要懂的道理,此刻起你要有一顆向善之心,做事要有善的念頭,這也是幼兒啟蒙最關鍵的一點,從小樹立他們的向善之心,善也是需要培養的,而非直接告訴他們人性本就是善良的,這樣告知一樣的結論,在他們長大之後就很容易被推翻。

我想這也就是為什麼《三字經》作為幼兒經典啟蒙讀物地位不可撼動的重要原因之一。結合如今的'社會,家長們在孩子啟蒙時期就灌輸他們一些帶有個人主義,享樂主義色彩的觀念,將培養向善之心完全的拋之腦後,只是淺顯的解釋字面上的意識,而不去深入瞭解《三字經》是無法發揮他們真正的作用的。現代家庭中,孩子們重新拾起國學,識《三字經》,習國禮,又有多少孩子們和家長們是真正將這些經典有意義的人生啟蒙哲理理解到了。

中國國學博大精深,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理解,小小一本《三字經》卻能產生影響人生的重要使命,更需要越來越多的人真正的瞭解國學背後帶來的文化、觀念、意識。

三字經讀後感13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幾句話一年級小朋友都知道,這就是三字經的經典“台詞”。

背誦三字經,人人都會,可誰又知道其含義呢?我閒來無事,隨手拿起了三字經全解。三字經主要是寫人的善、惡、學、孝、禮、儀,體現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以來的傳統美德。

從最經典的幾句開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是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格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其實我覺得人生下來原本都是一樣的,但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因此,人從小就要好好學習,區分善惡,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從這幾句一向到“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一向是告訴我們應好好學習,親近老師和同學並且要不恥下問。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是做人的基礎。

這天讀了三字經我學到了很多,在我們的生活中,顯現出我們這方面的不足,比如:在公交車上,一個孕婦上了車,兩位老大爺正因爭着讓座吵了起來,其他人像看熱鬧一樣,有的還起鬨。結果出來了,但孕婦到站了,她為了知道結果還多坐了一站,但她還是很謝謝兩位老人。司機轉頭説:“我看在座的大都是年輕人,兩位大爺雖然為誰讓座而爭吵,但至少他們有這個想法,為什麼除了兩位老大爺,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讓座呢?”車上的人聽了都默不作聲,慢慢地低下了頭,車內一片寂靜。

這一個簡單的例子就説明了我們不懂禮讓,雖然每個人都知道為老孕幼殘讓座,可誰有動於衷呢?

我們應從尊敬兄長和長輩開始,培養自己的愛心。要以友善的態度對待他人,不就應計較自己的個人得失,才會受到別人的尊重和喜愛,也會感受到他人的温暖。

21世紀,獨生子女有很多嬌生慣養,以自我為中心,而《三字經》教導人們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書中説“香九齡,能温席”,“融四歲,能讓梨”。如果我們的教育從國小開始,經常給孩子講“漢代的黃香,九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夏天為父母搖扇子,冬天以身體為父母温暖牀蓆。孔融四歲的時候,就懂得謙讓尊長,吃梨時挑小的,大的讓兄長吃。”那這個社會還會出現那麼多不和諧的現象嗎?

趕快拿起《三字經》,堅信你的收穫比我更多喲!

三字經讀後感14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的啟蒙教育讀本,記得我上國小一年級的時候,老師就天天教我們唱讀,讀起來真的是琅琅上口。自從學校下發三字經那天起,我都在認真的讀,理解其中的意思,三字經不愧是優秀的傳統文化,它涵蓋了歷史、地理、天文、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説,這麼優秀的傳統文化是需要後人繼續傳承的。

《三字經》裏的每一個字,每一句,都講述着一個個深刻的道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短短的36個子字,概括了當今教育的核心理念,家庭、學校、環境的教育作用,我想只有三者之間形成合力,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學生和自己的孩子。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的是孟母和孩子的'2個故事,第一個故事講的是孟母為了孩子的學習搬了三次家,第二個故事講的是孟子逃課,被孟母用斷機杼的方法來教育他。這兩個故事告訴我們,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環境很重要,為了孩子的成長,必須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孩子天生調皮,活潑,好動,往往會犯下一些小錯誤,這時家長們就會打罵孩子,以至於孩子的心靈受到打擊,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和父母在心靈上產生溝通阻礙,孩子就會不想學習,厭學、怕學、慢慢的放棄自己。所以作為家長,要找到正確的教育方法。

在孟子的成長過程中,母親對他的教育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確實如此。現在很多家庭條件都很優越,把孩子送到學校來就認為是老師,學校的事,家長們都忙着去娛樂。不會關注孩子的學習和身心健康發展。教師還不能體罰他的孩子,只要稍有體罰,動不動就對學校、老師興師問罪。

不管怎樣,我們只能説幹一行愛一行,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在教學方法上應不斷改進。教不嚴,師之惰,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要懶惰,要創新教法,要有一種不怕苦、不怕麻煩的精神,我覺得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是我們應該做的。我們是為人師表,為人父母,應多讀一些經典書籍,在教育後人中才會增加一些説服力,只有這樣,才會向真正的教育目標靠攏,使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三字經讀後感15

小時候,爸爸媽媽為我買了一冊《三字經》。那時,我喜歡看漫畫,這樣的書我一拿起就頭疼。在大人面前,我迫不得已的打開書,哎……還挺有趣的: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使人讀起來琅琅上口。

愛看《三字經》,只不過覺得很有趣,但爸爸一次次抱着我念《三字經》,老闆着個面孔,表情很冷酷。其實,爸爸的真實目的並不是一味地讓我讀。果不出所料,當我念的三字經出口成章時,爸爸便開始誘導地給我講解每一句的含義“人之初,性本善”;人的生命剛開始時,天性原本是善良的,性格脾氣也很接近……。在這些經中原來也有趣的人物和各種生動的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當我真對《三字經》產生濃厚興趣時,爸爸又用實驗和實踐讓我知道它的'含義;一步一步地深入瞭解。

好書不厭百回讀。我開始背《三字經》了,一邊背一邊想它的含義,這樣既牢記了《三字經》的詞句,又能知道《三字經》在生活中對我成長的意義。《三字經》已經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腦海。

三字經的讀後感400字【三】

我們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世世代代我們都誦讀着千古流傳經典的文化遺產。其中《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是古代每個兒童必不可少讀的經典著作。

《三字經》是燦爛的中華文化的精華,是國學經典之一。它易讀、易記、易解。《三字經》內容豐富多彩,有自然常識、有歷史故事、有道德常規、也有人生哲理。它教會我們知識,也教會我們做人做事,還教會我們要認真讀書以及如何讀書。

從小爸媽就教育我們,要多讀書。五歲時,爸媽就特地給我買了一本《三字經》和《唐詩三百首》。我一打開,天啊!全是字,我的頭都大了!上國小的`時候,我才知道要用閲讀來充實自己,當我打開書櫃,拿出《三字經》時,上面有一層厚厚的灰塵。打開第一頁“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還挺有趣的: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使人讀起來琅琅上口。

仔細想想最根本還是自己的心思問題,是不是花心思學習了,是不是“用心專一”了。當機會從身邊溜走的時候,要想想當時為什麼不用心一點兒呢?

《三字經》的經典語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