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的勵志文章

來源:文書谷 9.3K

那些當代勵志文章總能讓我們看完之後懂得一些人生道理,那麼當代的勵志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當代的勵志文章

當代的勵志文章:別再為自己的不努力找理由了

文|沈善書

有時候,你貌似好聽的理由只是敷衍。當你因為一件事情想找理由前,能不能換個思維方式思考問題,想想我能拿什麼方法來解決,而不是否定自己。

平庸很簡單,一分一秒就能做到。而想成為人上人,就得花費千倍萬倍的辛苦努力。成長奮鬥的路上不要害怕失敗,此刻的你完成不了的事,並不代表通過自己努力後也完成不了。

別再為自己的不努力找理由了,這些只會讓你越來越甘於平庸。你不知道,你在為完成不了一項任務找理由、想懈怠時,其實很多聰明又努力的人在面對同樣的任務時,他們懂得找方法,而不是冠冕堂皇地找各種理由。

“找理由”哥們兒是我的同事,會計專業,畢業於武漢某高校。剛去上班時,“找理由”哥們兒問我是不是有關係走後門進來的,我説沒有,我們都一樣,都是通過人事局發佈通知報名進來的。

説着説着,“找理由”哥們兒便提到“我一個農村來的,在武漢讀大學時,班上同學為了獎學金爭得頭破血流,為什麼那麼現實”,我説這的確是大學裏的殘酷。但是你説大學裏到處是鈎心鬥角,是因為你自己沒有撈到好處,如果你得到好處,自己就不會這麼認為了。而後,“找理由”哥們兒便説並不是自己沒有撈到好處,是不想使盡渾身解數去爭取,所以大學畢業時,就混得一個黨員榮譽,一次院級獎學金。

工作中,“找理由”哥們兒總喜歡埋怨領導不重視自己,專業不對口,機會少,所以他每天上班都是渾渾噩噩地度過。他説自己的目標是考公務員,可每天上班聽到他説的話是“昨晚我因為煩躁失眠到凌晨才睡着”,下班時聽見他説的是“又過了煩躁的一天”,每天都這樣無所事事。

我説,如果你把心態放好,少找理由,而為工作找機會,就不會覺得煩躁了。你此刻在這裏上班,就得先安心,既要做好工作,也要背書不耽誤自己考試。他聽了後,笑着説知道了,明天開始學着寫新聞。

第二天,“找理由”哥們兒來上班,仍然是戴着耳機無所事事地閒逛。我説你不是準備學寫新聞嗎,他又會找很多理由説明自己不想寫新聞的原因,比如他説過自己從來沒有寫過文章,腦海裏沒墨水。他會説新聞都是模板式的套話,如果老同事能教自己就好了,卻沒有見過他請教老同事。他會説自己在網上看過別人寫的新聞,可總是會因為沒靈感而放棄。總之,“找理由”哥們兒會因為這樣那樣的理由而推託。

當然,各種理由也只會讓人愈來愈逃避問題,不敢正視問題,不敢面對現實。

除了更新電子版新聞,“找理由”哥們兒基本上就沒什麼事情可做了。很多時候我想讓他幫忙,他嘴巴上倒是説得好,馬上做。等過了一會兒再問他時,他卻懶散地説好,我馬上做,不忙不忙。每當聽到他這麼一説,我就自己解決問題了。等我工作忙完了,“找理由”哥們兒才説你需要什麼,我幫你。我説我已經做完了,他會驚訝地説這麼快呀,那我繼續看電視了。所以,“找理由”哥們兒大部分時間都在上網聊天,看電影,聽歌。

有人説積極的環境會造就積極的人,消極的環境只會讓人愈來愈消極。但我卻不這麼認為,我從來不會把自己的失敗歸咎於外界。我讀大學時寢室也各種吵鬧,但我仍然會淡定地看書學習,實在忍受不了便會選擇去圖書館學習。而且通過努力,我拿到了國家獎學金。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寫過:“既然實現你的理想和目標關鍵在於採取行動,那麼就沒有尋找理由的餘地。”

努力奮鬥與專業無關,只要你想改變自己,任何時候你都得學習不同領域專業的知識。記住,貧窮並不是你自甘墮落的理由,還有很多寒門出奇跡的例子。如果你總是為貧窮找理由,而不為改變貧窮想方法,那麼就會一直處在貧窮的現狀。

在競爭激烈的今天,你不要總是為生活找諸多理由,理由多了,難免得過且過,難免不思進取,難免不願花時間為夢想努力。

平淡的生活並不代表平庸,無論你想過怎樣一種生活,都得有一個物質保障的前提。而你所獲得的物質,便需要付出艱辛勞苦去耕耘。

有時候,你貌似好聽的理由只是敷衍。當你因為一件事情想找理由前,能不能換個思維方式思考問題,想想我能拿什麼方法來解決,而不是否定自己。

有些成長,的確需要經歷痛楚與磨鍊才能嚐到青春的酸甜苦辣,才能促使自己更加堅強。但很多時候,我們都可以變得越來越好,變得讓自己都對自己刮目相看。只是,我們常常被奮鬥過程中的那些理由,一點一點地消磨我們的拼勁,讓我們甘於平庸,埋沒於人海中。

當代的勵志文章:執着與固執

文/張宏濤

眾所周知,“執着”是褒義詞,“固執”是貶義詞,但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區別?很多人都説不清楚,因為執着和固執都是堅持己見,不聽從別人的意見。

有人笑稱:如果最後你成功了,那你就是執着;如果失敗了,那你就成了固執。但兩者的本質差異到底在哪裏呢?一位心理學家告訴我:“執着的人,堅持的是自己的方向和目標;固執的人,堅持的則是自己的情緒和做事的方法。”這句話讓我豁然開朗。

我想起了一些朋友,他們屬於執着的人,因為他們心中有夢想。他們是為了實現心中的夢想,才不受他人意見的左右,堅持傾聽內心的聲音,走屬於自己的路。他們堅持自己的夢想,但並不死板僵化,他們會根據實際情況採取靈活多變的辦法去追逐自己的夢想。他們也會適當妥協,但為的是迂迴前進。執着的人,執着的是目標,不是實現目標的手段。他們遵循夢想的指引,而不是受情緒的控制。

固執的人,則是受情緒左右,他們堅持的是自己的手段,而不是夢想。甚至,他們常常沒有夢想,也不會將眼光放得長遠,他們只是受當下情緒的控制,非要按照某種僵化的方法來做某事不可。

比如,有個人在野外走路的時候,不小心撞到了拐角處的一堵牆上,這堵牆是個荒廢的宅子的牆。他大怒,想要把牆給拆了再離開。但是拆牆的時候,他發現這面牆特別結實,同伴勸他放棄,勸他繞路,勸他架梯子過去,他都不同意,他非要拆了牆再離開,這就叫固執。另一個人也在拆牆,但他拆牆是因為他知道牆那面的地下埋着很多金子,只要把牆拆了,就可以得到金子。他是有目標(或者説夢想)的,他不會拘泥於拆牆這種辦法,只是他嘗試過架梯子,但牆太高;也嘗試過繞過去,但四面都是牆,都一樣堅固,他只好繼續拆牆。雖然一樣是拆牆,但這就叫做執着。

又比如:兩個人同時見到一隻兔子撞死在樹上,從此,一個開始守株待兔,另一個則不拘泥於死等,而會同時採用挖陷阱、用網、弓箭等多種辦法來捉兔子。前者堅持的是捉兔子的手段,所以叫固執;後者堅持的是捉到兔子的目標,他的手段更靈活,所以叫執着。

同一個人的同一種行為,在不同的時段也會有固執和執着之分。有個人曾經力排眾議,堅持要生產一種人人都能買得起的質優價廉的汽車。雖然多次失敗,他也不改初衷。後來,他終於成功了,他改變了美國人的生活方式,他就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流水線大批量生產汽車的汽車大王福特,這個階段的他無疑是執着。但十多年後,當汽車已經在美國普及,這種質優價廉但造型不夠豪華、舒適度不高、動力不夠強的汽車已經無法滿足人們日益提高的品味追求了。親人們都勸他轉型升級,生產更適合人們生活的新款汽車時,福特卻拒絕了,還是堅持生產讓他成名的T型車,幾年後,福特公司的效益越來越差,被通用公司一舉超越,福特公司各地的工廠也一度關閉半年之久(直到幾年後推出的新車型才重整旗鼓。)這個階段的福特,無疑屬於固執。為什麼會這樣呢?我想也許是一個人對自己的習慣行為、觀點等都會有感情(特別是過去的經驗讓他成功過),當被別人否定時,就會陷入不良的情緒裏,然後不自覺地就變固執了。

當你堅持己見卻遭遇眾人反對的時候,要先想想:你是在堅持夢想,還是在被情緒所左右,而堅持某種手段?分清執着和固執,更有助於你做出正確的選擇。

當代的勵志文章:控制不了體重,何以控制人生

我的一位女性朋友自從開始健身後,就常常跟我分享她健身方面的事情。比如私人教練的費用昂貴。一週她要去健身房三次,每次都累得跟狗一樣。還有教練讓她做到了很多以前她覺得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像扛着30KG槓鈴做深蹲之類的。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她説起另一位與她一起健身的小夥伴。她比她胖,但是上健身房的次數卻比她少。去了一次因為太累就休息了一整週。健身完就跑去大吃一頓。明明可以走路回去卻要打車走。而我的這位朋友不僅按時上健身房,還控制飲食,堅持運動。結果大家都猜得到:朋友瘦身成功,身體曲線開始展露,身材越來越贊,和她一起健身的小夥伴則改變不大。

聽完她的分享,我的第一個反應是“堅持、毅力“之類的,然後就是“有錢又有閒的人吶!”我自己跑步多年,今年開始練習瑜伽,無論是跑步還是練習瑜伽,想要長期堅持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你常常要和身體的不舒適甚至痛苦呆在一起。就像我的瑜伽老師每次上課都會説這樣一句話:做這個體式時,如果你感覺到身體的哪一部分疼痛,請帶着呼吸跟這個疼痛呆在一起。

除此之外,你買鍛鍊的裝備也需要花不少錢,比如跑鞋,GPS跑表,運動服裝,瑜伽墊等。我不是一個裝備控,但是花在運動裝備上的錢已經有幾千了。不少“裝備控”,和“比賽控”,他們除了花大量的銀子,還花了很多精力學習與運動有關的知識,比如“耐力運動員的飲食”、“新手如何制定馬拉松備戰計劃”等。

如果你要找專業人士指導你運動的話,費用近年也在不斷上漲。一位跑馬拉松的朋友告訴我,他如果陪人進行跑步練習,一節課的費用是500元左右。所以無論是運動本身還是買裝備,學習運動知識,都需要金錢和時間的支撐。

一位當健身教練的朋友,曾和我説這樣一段話:肌肉這東西可不是乳溝,你隨便擠擠就有的,你得花大把的時間在運動上,要堅持不懈地運動,要注重飲食,配合着吃八百塊一桶的蛋白粉,也許你還需要另外花大把的銀子請私人教練,才能擁有那麼幾塊漂亮的肌肉。

聽起來,運動這事情似乎總跟時間和金錢脱不了關係,還跟強大的自律和意志力密切相關。由此我得出一個推論:好身材也許就像奢侈品,並非大多數人能夠擁有。或者説得更直接一點,好身材是屬於富人階級的。這裏的“富人階級”不僅僅是有錢人,他們還是時間和精力上的富人。我稱他們為“真正的富人”。

為了證明我的推論,我舉英國紀錄片《人生七年》為例。導演選擇了14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進行跟蹤拍攝,一些來自保育院,一些是工薪階層之子,一些則是上流社會的後代。每七年,他們的生活都將被追蹤記錄一次,從7歲開始,一直到第八個七年的56歲。

導演拍此片最初的目的,也許是想表達英國社會階級難以逾越,貧富分化,階級分明,窮人的孩子會繼續窮下去,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這一社會現實。這部片子現在拍到他們知天命的年紀,也確實符合了導演的看法:大多數人的人生是一張測繪好的地圖。只有一兩個孩子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其中一個名叫尼克的農家子弟,他考取了牛津大學,後來移民到了美國,成為了著名大學的教授,順利成為精英階級的一員。

這部紀錄片,讓當時的我挺受震撼的,更重要的是我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我發現這些人在三十歲之前的變化並不大。7歲的孩子大多都是天真可愛的,二十幾歲時,女孩都年輕漂亮,男孩都英俊帥氣,但是在三十歲之後,他們發生了相當劇烈的變化,其中之一就是身材。

窮人開始發胖變禿,面容憔悴,20多歲的俊俏模樣一去不復返,身材長相都長殘了,生活也越來越糟糕,他們生下的孩子也是年紀輕輕卻很肥胖。而富人們依然保持着良好的身材,體型修長挺拔,他們甚至比年輕時候的自己看起來更有風度,更優雅,更成熟,更有魅力。尤其是女性,她們不僅身材好,氣質上也顯得高貴優雅。而富人養育的孩子中肥胖的也比較少。

這是不是符合我之前的推論:好身材是屬於真正的富人階級的?

關於這一觀點可以有很多的理論解釋。解釋一是哈佛大學的教授穆來納森的研究結果:“窮人和過於忙碌的人有一個共同思維特質:即注意力被稀缺資源過分佔據,引起認知和判斷力的全面下降。”

一個窮人或者一個過於忙碌的人,為了解決眼前的問題,滿足當下的需求,比如窮人想着下一頓飯在哪裏,忙碌的人要趕緊完成最緊急的任務,所以他們沒有“帶寬”去為將來打算,替自己安排更長遠的發展,比如花時間花精力去運動,為了以後擁有一個好身材並一直保持下去。

解釋二是意志力的有限性。每個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它有一個固定的量,你從同一個賬户提取意志力用於不同的任務。一旦你在A事情上消耗了許多意志力,那麼你在B事情上就會力不從心,難以自控。比如窮人因為花太多的意志力在獲得下一頓飯上,他就沒有意志力用在身形鍛鍊和飲食控制上了。如果我寫了一整天的書稿還做一頓晚飯,你讓我晚上再去跑步,我通常無法做到,因為意志力被消耗光了。

不過心理學家提出瞭解決辦法:降低意志力消耗,提高效率的最重要方法是形成習慣,一件事一旦形成自動檔,對意志力的損耗就會比較小。如果我養成跑步的習慣,那麼當我跑步時,意志力消耗就會少很多。

也許我還可以用以上的兩個解釋,反過來説明為什麼有的人原來跟你差不多,都是屌絲,他後來卻變得有錢有閒還有好身材。因為他不斷努力,擁有良好的習慣,培養起自律自強的精神,讓自己擁有更多的“帶寬”來面對未來。

比如他能夠做到在你刷豆瓣微博微信的時候,去學習英語,去看書,去理財;在你冬天睡懶覺的時候,他能早起跑步健身;在你大吃大喝熬夜上網的時候;他能控制飲食,按時睡覺,形成良好的作息……時間一久,他就與你拉開了距離,成了物質和時間上的富人。不是有句話説,你連自己的體重都控制不了,你如何能有毅力去控制人生呢?那些在體重控制方面成功的人,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是不是也容易獲得成功?

我相信那些能夠控制住自己體重的人,可能家庭條件會比較好,但更重要的是他們有優秀的習慣,良好的自律與強大的毅力,能夠堅持不懈地朝着某一個目標邁進。好身材的背後,極可能是他或她十幾年如一日地控制飲食、按時運動、遵守規律的作息。這反映了一個人的自我約束能力。

所以也有人説,好身材是自我修養的外在體現。年紀越大,維持一個好身材就越需要自律精神。這樣的自律是一種上升力,需要強大的心智力量來支持。而培養出這樣的心智力量,又需要之前許多令人難以想象的付出。所以,那些能夠保持好身材的人,值得大家欽佩和學習。也許當你能夠擁有好身材的時候,你也正變得有錢和有閒起來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