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史記讀後感5篇

來源:文書谷 3.71K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中史記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中史記讀後感5篇

國中史記讀後感1

近日,我又回顧了《史記》。在這次閲讀中,我的收穫及感受都與上次大不相同。

《史記》這本書,記載了從傳説中的皇帝到漢武帝元狩元年,大約三千多年的歷史,與北宋司馬光所著的《資治通鑑》合稱為史學“雙壁”,文學家魯迅稱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在《史記》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毛遂自薦》。這個故事給我最大的啟發是:不管遇到什麼困難的事,都要有勇氣嘗試,不能連推薦自己的勇氣都沒有。一個人只有盡了100%的努力,就算沒有收穫,也不會留下遺憾。生活中,我也要善於毛遂自薦,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鍛鍊自己,磨練自己,讓自己更上一層樓。

《鴻門宴》這個故事我也同樣喜歡。主要説了項羽想利用吃飯的機會殺劉邦,讓項莊舞劍,意在蓄謀殺害。但項羽優柔寡斷,劉邦識破詭計,借上廁所之機在侍衞護送下逃跑。因為項羽的優柔寡斷,把大好河山拱手讓給了劉邦,最終自己無顏見江東父老而在江邊自刎。我從中懂得了“該斷不斷,必受其亂”的道理。我以後做事要乾脆果斷,不拖泥帶水,練就雷厲風行的辦事習慣。

《勾踐卧薪嚐膽》這個故事我也讀得津津有味。一聽故事名字就可以知道故事的大意。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後,在屋內掛一苦膽,每天都要嚐嚐苦膽的味道,以激勵自己,力圖雪恥。最終勾踐一舉打敗夫差。生活中,我們也要發揚卧薪嚐膽的精神,激勵自己,永遠進取。五年級時,我的英語成績跌入了最低谷,創下了79分的記錄。徘徊、失意之後,我提起精神,在Sarah老師幫助下,雖然沒有天天嘗苦膽,卻時刻提醒自己,要奮發、要圖強。現在已經提升到98分。

《史記》裏面,太多的故事都讓我難忘,太多的故事都讓我深思,它不僅僅是一個個生動的歷史故事,同時也是人生中的一條條讓我受益匪淺的道理。

國中史記讀後感2

《史記》是西漢漢武帝時期的“史聖”司馬遷的著作,記載了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漢武帝時期中國三千年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多方面的歷史,為“二十四史”之首。

我十分佩服司馬遷在史書著作上的創新方式,“二十四史”中大多是使用編年體。以時間順序寫歷史,而《史記》以人物傳記為主,並吸收了編年、紀事等體裁的長處,創造了歷史書籍的紀傳體的新體裁。其它史書記載的歷史都很短,就是著名的《資治通鑑》,也只是記載了從戰國至五代十國的一千多年的歷史。而《史記》卻記載了三千多年的中國歷史,是“二十四史”中記載年代最長的史書。

我更佩服司馬遷那種絕不違背真理的不屈精神。司馬遷雖然是朝廷的史官,但在《史記》中卻並不體現最高統治者漢武帝的意志,司馬遷寫《史記》秉筆直書,他的文章公正,史實可靠,不空講好話,不隱瞞壞事。在某些方面,敢於批評朝廷,這是封建統治者所不能允許的。他在《史記》中直言不諱地記載了漢武帝迷信神仙,千方百計祈求不死之藥的荒謬行為,惹惱了漢武帝。而當時正好發生了李陵兵敗投降事件,李陵攻打匈奴戰敗被俘,司馬遷替李陵説了幾句解釋的話,觸怒了漢武帝,便把他投下監獄處以宮刑。宮刑既殘酷地摧殘人體和精神,也極大地侮辱人格。司馬遷當然不願意忍受這樣的刑罰,悲痛欲絕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殺。可後來他想到,人總有一死,但“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死的輕重意義是不同的,他覺得自己如果就這樣自殺,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無價值的,他毅然選擇了宮刑。他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記》寫完,正因為還沒有完成《史記》,他才忍辱負重地活了下來,最終完成了《史記》。

《史記》中,我最感興趣的是《秦始皇本紀》。我覺得秦始皇做出的最大貢獻是統一了中國,統一了文字、貨幣等,為中華文明的強盛打下了基礎。但他也非常殘暴,焚書坑儒、廢黜百家,修皇陵,活埋了上萬人,是個殘虐的暴君,因此秦朝才短短十五年便滅亡了。

國中史記讀後感3

《史記》是漢代司馬遷所寫的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傳説中的黃帝開始一直到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三千多年的歷史。它既是中國偉大的失血著作之一,又是中國古代的一部文學經,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分為四個部分——本紀,世家,列傳。其中最精彩的便是記敍人物的列傳了。

拿《刺客列傳》來説。提起刺客,一般人可能認為只是暗中偷襲,附和權貴,唯利是圖,卑鄙無恥的小人,但讀了《史記》中的《刺客列傳》後,你會發現完全不是這樣的,在《刺客列傳》中,有着豫讓為智伯報仇的忠,也有聶政報答嚴仲子的義。其中聶政刺殺俠累後為不連累家人,竟自己剝掉麪皮,令人感動。荊軻,曾是一位平民,被燕太子丹器重,後來在明知“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情況下仍為太子丹行刺秦王。

再説説《孟嘗君列傳》。孟嘗君田文,門下賓客眾多,其中不乏雞鳴狗盜之徒,這些被別人認為不務正業,品行不端的人,竟能在孟嘗君遇難時幫他逃脱困境。

其實,在《史記》這部千古著作的背後,還有着司馬遷本人的努力。

司馬遷出生於一個世代史官的家族,自幼受父親司馬談的薰陶。司馬談為漢武帝時太史令,他深感處於國家一統,國力強盛,百廢俱興的時代,卻未能寫出一部像孔子《春秋》那樣的傳世之作。於是臨終前交代司馬遷“汝復為太史,則續吾祖矣”。三年後,司馬遷繼父職擔任太史令,為了撰寫史書,司馬遷可謂是耗盡了畢生精力,他大量蒐集文獻資料,二十歲就開始四處遊歷,足跡幾乎遍佈了西漢王朝的全境,考察過很多古代遺蹟,蒐集了諸多古代逸聞,從而掌握了相當豐富的歷史知識和文學素材。在這期間,他還曾受宮刑的痛苦和恥辱,但這也使他的思想得到了淨化和昇華。從此司馬遷的目光更敏鋭,更有洞察力,也更專注於完成這部卷帙浩繁的史學著作。

國中史記讀後感4

《史記》是我國紀傳體史書的創始之作。全書共有五十餘萬字,作者是西漢的司馬遷。他用簡潔生動的語言刻畫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揭示了歷史變化的規律。

在本書中。我有一個最喜歡的人物,那就是藺相如。他的機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深明大義令我折服。

戰國時期,和氏璧流落趙國,並歸趙王所有。不久,秦王在給趙王的信中表示,願用十五座城池換取和氏璧。這下,趙王可犯了難:換吧,怕這秦國耍賴不給城池;要是不換吧,怕也不成。如果秦國以此事作為把柄與趙國交手,那後者定不是強秦的對手。於是,趙王就召集文武百官商議此事。

就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繆賢推薦了他的門客藺相如。藺相如到達秦國後,秦王在章台接見了他,可秦王一得到和氏璧嘴就咧到了耳根,卻一點都不記得他的許諾。藺相如看到此情此景,計上心來。他謊稱玉有瑕疵,於是就拿回了和氏璧假裝要指給秦王看。

誰知,藺相如一拿回和氏璧就説:“大王根本沒有交換的'誠意,所以我要收回這塊玉,如過您要硬搶,那我的頭和玉就先撞碎在柱子上!”

秦王擔心玉,便把地圖上的十五座城池指給藺相如看。藺相如又道:“我們趙王為了表示對玉的誠意,特意齋戒了五日,那麼您也該表示誠意齋戒五日。”秦王答應後,藺相如就命人祕密地把玉送走了。

五天後,藺相如説明玉已回趙國,並對秦王説:“請您派人向趙王要回和氏璧,趙王定是依您。那您先將城池交出來吧!”秦國當然不依,只好就罷。

為了表彰藺相如不辱使命,完璧歸趙,趙王封他為上大夫。為此,大將軍廉頗很不服氣,他想:“老夫在戰場上出生入死,才博得此名號。他藺相如就是個鼠輩,僅憑他那三寸不爛之舌,能贏得了我嗎”這件事傳進了藺相如耳裏,不知為何,他聽後總是避着廉頗。廉頗得意極了。可之後,他又得知藺相如不是怕他,而是因為他們不能互相矛盾。秦國對趙國之所以有所顧忌,是因為有他們兩個在。他們兩個要是互相矛盾,那麼秦國就能趁虛而入,趙國也就不保了。廉頗為了向藺相如請罪,於是就赤着上身,綁着荊條向藺相如請罪。誰知,藺相如不但沒有怪罪他,反而和他成為了知心朋友。

國中史記讀後感5

讀了《史記》,我最深的感觸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在這些真實發生過的歷史故事裏,令我印象最深刻有幾個。

一個是暴君商紂王,他雖然擁有好的口才,但他把這個才能用於拒絕大臣的進諫,他有強壯的身體,但他把這些力量都用於狩獵、玩樂之中,讀到這,我的心隱隱刺痛,為商朝感到悲哀,明明商紂王有這麼好的資本,完全可以好好地治理國家,讓國力越來越強大。最令我吃驚的是,當忠臣比干勸説他的時候,他卻“靈機”一動,想出一個“好”主意,他對比干説:“我聽説聖人的心有七個孔,難道你是聖人麼?我要看看你的心有幾個孔!”説着,他就拔出劍,剖開了比干的胸膛,把比干的心臟當着眾臣的面挖了出來!讀到這一段的時候,我對商紂王如此暴虐的行為深惡痛絕,可以想象,當時的百姓多麼痛恨這個商紂王。當週國的首領—周武王和紂王交戰時,紂王的百姓、奴隸們竟然發過來攻打商紂王。結果當然不用説了,周武王贏得了民心,大勝而歸。這個故事生動形象地説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道理!

《史記》的第四十二章也講述了類似的道理,鄭國的國君與妻子姜氏生下了兩個兒子,但姜氏偏愛二兒子,厭惡大兒子,因為她生大兒子時難產。當長子生繼太子位時,姜氏就不高興,她想讓二兒子段繼位,於是在生登基時強迫生把京邑封給段,然後,讓段在京邑暗中操練兵馬,然而這一切長子生都看在眼中,但他不動聲色。段聽説他沒反應,便進一步與母親商量他篡位的奸計,準備內外呼應。讀到這,我的心不由緊縮,生怕二兒子段會得逞。結果並非如此,生在段攻打京城時,拿出最精鋭的兵馬和段決一死戰,結果生大勝。段的荒淫無度使百姓非常厭惡他,所以最終生保住了王位!

《史記》中類似的歷史事件很多,他們都讓我領悟到一個真理:正義永遠能戰勝邪惡,得民心者得天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