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道之交的成語故事

來源:文書谷 2.63W

成語是漢語中一種獨特的語言形式,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源泉。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掌握成語,既可以豐富漢語詞彙,提高漢語的語言修養,增強漢語的表達能力,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市道之交的成語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市道之交的成語故事

市道之交的成語故事的主人公簡介

趙孝成王(?-前245),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人,東周戰國時期趙國第10任君主。華夏族,嬴姓,趙氏,名丹。趙惠文王之子。前266年即位,在位20xx年。在位初期,孝成王年幼執政,第一年便聯合齊國退走秦軍的進犯。公元前262年,韓國獻上黨郡與趙國,趙王貪戀土地,於是秦軍進犯長平,趙軍45萬精鋭部隊慘遭俘虜坑殺,但戰後在邯鄲之戰中聯合其他諸侯國,進行戰略動員,打敗了秦軍。晚年重用廉頗,多次戰勝燕國,守衞趙國北方。

廉頗,生卒年不詳,嬴姓,廉氏,名頗,山西太原(一説山西運城,山東德州)人。戰國末期趙國的名將,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曾率兵討伐齊國,取得大勝,奪取了晉陽,趙王封他為上卿。廉頗因為勇猛果敢而聞名於諸侯各國。長平之戰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禦了秦國軍隊。長平之戰後,又擊退了燕國的入侵,斬殺燕國的慄腹,並令對方割五城求和。公元前251年,他戰勝燕軍,任以為相國,封為信平君。至趙悼襄王時,由於不得志,他先後投奔魏國大梁和楚國,奔魏居大梁,後老死於楚,葬於壽春。

唐德宗時將廉頗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廉頗為臨城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市道之交的成語故事的典故

秦趙長平之戰爆發了。趙惠文王的兒子趙孝成王拜廉頗為帥,讓他帶着20萬精兵到長平去迎戰秦軍。他到長平後,從戰情的實際出發,採用了“堅壁持久”之策,眼看拖得遠離本土的秦軍已潰不成軍。可就在這時趙孝成王中了秦國的“反間”之計,改用趙括為將,廉頗被罷了“官”。被罷了官的廉頗回到了邯鄲。

這時候,拜訪和奉承的人一個也不見來了。那些朝臣顯貴不來,就是文人賢士也不見來登門。廉頗府上的大門不僅夜間關着,白天也不見開了。因趙括只會“紙上談兵”,長平大敗,一夜之間,秦國坑殺趙國40多萬。這場戰役結束之後不久,燕國的相國慄腹認為:趙國年富力強的人全死在長平,他們的孤幼尚未長大,很可以發兵去攻打。燕王採納了慄腹的計謀,舉兵攻趙。

趙孝成王又起用廉頗為將,帶兵去迎擊燕軍,在高地一帶擺開了戰場。廉頗不愧為名將,高地一仗打得很好,不僅把燕兵打得潰不成軍,而且還殺死了燕國相國慄腹。又乘勝進兵,圍攻燕國都城。結果,燕國提出以割五座城給趙國,作為求和的條件,趙軍才答應退兵。這一仗結束後,趙孝成王把尉文邑封給廉頗,號稱“信平君”,並又使廉頗代行相國的職務。廉頗的聲望又高了起來。這樣一來,那些因廉頗被免職而不再登門的拜訪和奉承的人,又陸陸續續登門拜訪和奉承來了……

廉頗是個正直的人,很看不慣這些人的市儈作風。於是,見那些人又找上門來,便下了逐客令。他説:“喂!諸位,你們還是請回去吧!”這時候,有一個客人站出來對廉頗説:“廉將軍,你得勢時,我們來追隨你;失勢時,我們就離去。天下人以利害相交往,這是很自然的事。你何必怨恨與發火呢?”“唉!”廉頗沒什麼好説,只是歎了一口氣。

市道之交的成語故事的啟示

自古以來,有許多惟利是圖的人,他們在交朋友上往往是顧及利害關係,一旦對方倒了,大家就一鬨而散,這就叫做“市道之交”,如同“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的説法,它和我們平日所説的“酒肉朋友”也是同一個意思。

市道之交的成語故事的延伸

【注音】shì dào zhī jiāo

【出處】宋·高登《送太元》:“胸中翻錦繡;筆下走龍蛇。”

【解釋】作賓語、定語;指勢利小人的交往

【用法】作謂語;形容書法筆勢矯健多姿。

【近義詞】小人之交

反義詞】君子之交

【年代】古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