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成語故事-與虎謀皮

來源:文書谷 1.53W

與虎謀皮意思是跟老虎商量取下它的皮來,比喻所商量的事要犧牲對方的根本利益,一定不會成功,也用來形容與壞人商量,要他放下私利。那麼這個成語是怎麼來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四字成語故事-與虎謀皮

與虎謀皮

春秋末期,魯定公知道孔子才能蓋世,影響很大,想拜他為司寇,就準備與卿大夫們商量此事。這一天,魯定公遇到左丘明,就問道:“我想與卿大夫們商議商議,可不可以讓孔子擔任司寇之職,讓他來管理魯國的朝政呀!”

左丘明對他説道:“國君呀,您要好好想一想!孔子如果當了司寇,掌握國家政權,那些卿大夫就會失去權柄。既然這樣,您與這些人商量能有什麼結果呢!他們為了保住自己手中的權力,一定會添油加醋地説孔子的壞話,為他出任司寇設置障礙。

“我聽説,在周朝有個人,特別羨慕別人的裘皮服裝,準備自己也做一件。他聽人説,狐狸皮做的裘皮服裝最為珍貴,腦子裏就轉開了念頭:山上的狐狸非常多,為什麼不上山去與它們商量一下呢?

“這樣一想,他不禁高興起來,往山上走去。剛上了山,他就遇到一羣狐狸。這個人對狐狸們説道:‘親愛的狐狸們,我想做一件價值千金的狐皮衣,因此來找你們商量一下,請你們把身上的皮剝下來送給我吧!’

“狐狸們見到此人要剝它們的皮,心中非常害怕,紛紛逃竄。一轉眼就在高山深谷中消失了。這個人還覺得狐狸過於無禮,居然不給自己一點兒面子,心中十分生氣。

“過了些日子,這人想祭祀祖宗,可是沒有羊肉。他忽然想起,山腳下常有一大羣羊在那兒吃草。於是,他便又高興起來,來到山腳下,對眾羊説道:‘親愛的羊,我準備祭祀祖宗,盡一儘自己的孝心,卻缺少羊肉。你們能不能急人所難,向我貢獻一點兒羊肉呢?’眾羊聽了,嚇得‘咩咩’地叫個不停,紛紛逃往密林之中。

“這樣一來,這個周朝人十年也沒有做成一件裘皮大衣,五年也沒有完成一次祭祀典禮。這是為什麼呢?只不過是因為他找錯了商議的對象。您想重用孔子,卻要與那些即將失去權力的大臣商議,這與向狐狸要皮、向羊要肉有什麼區別!”

魯定公聽了左丘明的話,才恍然大悟,説道:“你説得太對了!我現在想清楚了,就拜孔子為司寇,不和那些卿大夫商量了!”沒過多久,魯定公真的封孔子為司寇,讓他行宰相之權。

魯國在孔子的治理下,國勢越來越強,威震天下諸侯,連強大的齊國都有些害怕。

後來,人們將“與狐謀皮”改為“與虎謀皮”。這個成語就流傳開了。

◎故事出處

《太平御覽》:“欲為千金之裘而與狐謀其皮。”

◎出處譯文

想做價值千金的裘皮大衣而與狐狸商量要它身上的皮。

簪纓世族

簪纓世族(zān yīng shì zú):舊時指世代作官的人家。出自 唐·杜甫《八哀詩·贈左僕射鄭國公嚴公武》。

唐·杜甫《八哀詩·贈左僕射鄭國公嚴公武》:“空餘老賓客,身上愧簪纓。”

集思廣益

三國時,劉備死後,劉禪繼位,他就是蜀漢後主。由於後主年輕,朝堂中的大小國事,都由丞相諸葛亮來拿主意。這樣,諸葛亮權傾朝野,成了蜀國政權的實際掌握者。雖然諸葛亮的威望很高,功勛卓着,但他從不驕傲,而是經常聽取下級的意見,來改正工作的缺失。

丞相府中,有一位掌管文書事務的主簿官,名叫楊顒。當時,他看到諸葛亮對每一件事情都要過問,就覺得這種工作作風對於蜀國的發展極為不利。

有一次,楊顒對諸葛亮説,處理國家大事,上下之間應該有不同的分工。他還引經據典,列舉了史書上的着名例子,勸諸葛亮不必對一切文書都親自處理,不要為瑣碎的小事而勞神,應該把一些瑣細的事情交給下屬去辦,而自己則履行丞相職責,只抓軍政大事。

諸葛亮覺得楊顒的意見很有道理,因此對他的提醒非常感激。但是因為劉備對自己恩深如海,他唯恐一時不慎,辜負了劉備所託的大事,仍然親自處理大小事務。

後來楊顒染上重病而死,諸葛亮心裏非常悲傷,一連痛哭了好幾天。諸葛亮還特別寫了一篇文告,鼓勵下屬參政議政,多提意見。

這篇文告就是着名的《與羣下教》。

他在文中寫道:“國家大事需要大家共同討論,所以丞相府讓大家都來議論政事,以便集中眾人的智慧和意見,廣泛地聽取各方面的真知灼見,從而振興漢室江山。”

◎成語釋義

形容集中羣眾的智慧和意見,辦事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故事出處

諸葛亮《與羣下教》:“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

◎出處譯文

丞相府讓大家都來議論國事,是為了集中眾人的智慧和意見,廣泛地聽取各方面的真知灼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