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鳳凰古老的傳説故事

來源:文書谷 1.87W

鳳凰代表一種吉祥的意思,是一種神獸。古代就流傳鳳凰。那麼關於鳳凰的傳説你聽説過嗎?鳳凰是怎麼來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鳳凰的傳説故事,歡迎大家觀看。

古代鳳凰古老的傳説故事

鳳凰的傳説故事

聽老人們講,古代有鳳凰鳥,那是既美麗又聰明的鳥,可有誰見過呢?

還真的有人見過,而且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史書記載。《前漢書、昭帝紀): “三年……冬十月,鳳凰集東海,遣使者祀其處。”。這是説,昭帝始元三年,也就是公元前84年的冬天十月裏,有許多鳳凰聚集在東海岸邊的山上,皇帝認為這是了不起的祥瑞徵兆,專門派使臣到海邊祭祀。

傳説鳳凰老家就在東海岸邊連雲港雲台山脈的凰窩山上。而有史以來,這裏的地名、山名就叫做凰窩、凰窩山,民間還—直流傳着許許多多龍鳳呈樣的愛情故事,亦真亦幻,神奇曼妙,動人心絃。這更加印證了連雲港凰窩山就是鳳凰棲息的地方。

鳳凰自古就是人們的圖騰崇拜物,後來傳説其幻化成神鳥不脛而走。鳳凰從品性到形狀,高度地綜合了鳥類的特徵,是鳥類之王。鳥類像人們對自己的兄長那樣,尊敬、擁護,愛戴、敬畏鳳凰。人們還賦於她聰穎的智慧、崇高的思想和優良的品質。她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支,在中國民間文化中扮演着一個集德、義、禮、仁、信於一體的聖物的角色,承載了相當深厚的文化寄託,是天下太平、百姓幸福的標誌,是純潔愛情、美滿姻緣的像徵,是世間美好的吉祥物。連雲港人為有凰窩而自豪,為有鳳凰而驕傲。連雲港也因凰窩而傳揚四海,也因鳳凰而聞名遐邇。

我久聞凰窩山之名,讀了民初張學瀚,“凰窩彷彿桃源境,賞月看花且誦經。”的詩句後,常神往到凰窩山—遊,領略它的山海風貌,特別是那一個個美麗動人的龍鳳傳説,更添了尋祕探幽的情趣。今年“端午節”,我應邀參加中國華文作家協會古典文學創作研討會,和海內外作家齊聚高公島風景遊覽區採風。

遊凰窩山不是作家們的初衷,他們最有興致的是要尋覓龍鳳傳説,更想—睹鳳凰仙女蔚雲的嬌容。我們登上108級“拜風梯”,在氣喘吁吁中終於看到了“棲鳳亭”,是傳説中鳳凰棲息的地方。在此不遠處立有一尊青銅鳳凰像,這就是人們仰慕的鳳凰仙女蔚雲。這地方叫“丹鳳朝陽台”,是鳳凰仙女蔚雲眺望情郎妙臣的地方。相傳玉龍太子妙臣回到大海後,蔚雲思君心切, 飛來這裏,面對大海,望眼欲穿,日出也等,星夜也等,希望有一天,希望下一個雨季能與心上人歡聚。

研究古典文學的作家們為了探究龍鳳的愛情故事,還特別繞有情趣地遊覽了凰窩山之勝景“三潭飛雪”,龍鳳的愛情故事就是由此而來。它在龍潭澗中游,是傳説中玉龍太子妙臣順着龍潭洞從東海來到凰窩山與鳳凰仙女蔚雲相會的地方。相傳東海龍王敖廣的兒子妙臣氣宇軒昂,智慧超羣,他在—次海邊遊玩時,恰巧看到山崖上姿容温雅的鳳凰仙女蔚雲,那天然的風韻和美貌深深吸引了他,她也脈脈含情地凝視。然而天上海中無法相聚,蔚雲執着地飛遍千山萬水銜來樹枝草木,在高高的山谷中築起一道大壩,蓄水積流。有志者事竟成。在又—個雨季來臨時,天水浩蕩,衝出的水流在山谷中形成一條彎彎的

河流匯人大海。妙臣望着澎湃的澗水,萬分激動,順流而上。 初次上山的妙臣在大澗的第一潭“蛤蟆塘”急切地想見蔚雲.可怎麼也見不着。身後只傳來幾聲蛙鳴,正所謂“鳥飛林愈靜.蟬嗚山更幽”。妙臣趕緊來到第二潭“小花鞋”.他看到一少女在哭泣,聽説洗衣不小心沖走了“小花鞋”,就游到海邊為她找回了“小花鞋”。姑娘深表愛意,可妙臣想着蔚雲,毅然回絕。就在這時,姑娘變成了蔚雲,妙臣欣喜若狂。原來姑娘在考驗妙臣哩。後來這地方就叫“小花鞋”了。在此喜結良緣的妙臣與蔚雲幸福歡樂,便攜手相擁上了第三潭“玉龍潭”。這裏飛花濺雪,薄霧浸衣,景色尤佳,成為龍鳳經常嬉戲遊樂的地方。“三潭飛雪”是一處勝景。山石奇狀異形.澗水奔流湍湧,激濺的浪花如漱玉噴珠飛雪漫天。民初鄉土詩人在此留下了摩崖石刻,張學瀚詩云:“山勢崔巍列畫屏,龍潭飛雪遍瓏玲……”張恩沛詩云:“為愛仙源水—方,龍潭幽曲午風涼……泉聲遙接潮聲壯,添助波瀾穩助航。”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凰窩山是鳳凰棲息過的地方,是龍鳳呈樣的樂園。清代詩人王士任詩云:“應是蓬萊原不遠,探幽何必到三峯。”我覺得攬勝蓬萊,只能使人望洋興歎,而凰窩山那迷人的仙境,神奇的傳説,以至於靜穆、幽雅和秀美,真正地堪比蓬萊、方丈和瀛州三神山。

鳳凰的介紹

鳳凰,亦作“鳳皇”,古代傳説中的百鳥之王。雄的叫“鳳”,雌的叫“凰”,總稱為鳳凰,亦稱為丹鳥、火鳥、鶤雞、威鳳等。常用來象徵祥瑞,鳳凰齊飛,是吉祥和諧的象徵,自古就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元素。

鳳凰和龍的形象一樣,愈往後愈複雜,最初在《山海經》中的記載僅僅是“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甚至還有食用的記載,《大荒西經》:“沃之野,鳳鳥之卵是食, 甘露是飲”。而到最後卻有了麟前鹿後,蛇頭魚尾,龍文龜背,燕頜雞喙,成了多種鳥獸集合而成的一種神物。

自秦漢以後,龍逐漸成為帝王的象徵,帝后妃嬪們開始稱鳳比鳳,鳳凰的形象逐漸雌雄不分,整體被“雌”化。

《國小紺珠》卷十:“鳳象者五,五色而赤者鳳;黃者鵷鶵;青者鸞;紫者鸑鷟,白者鴻鵠。”

鳳凰的歷史起源

鳳凰的起源約在新石器時代,原始社會彩陶上的很多鳥紋是鳳凰的雛形,距今約6720xx年的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出土,在象牙骨器上就有雙鳥紋的雕刻形象,這雙鳥紋應是古代鳳凰的最早記載。

根據神話傳説,鳳是從東方殷族的鳥圖騰演化而成。 關於鳳的最早記錄,可能是在《尚書·益稷》篇中。書中敍述大禹治水後,舉行慶祝盛典。由夔龍主持音樂,羣鳥羣獸在儀式上載歌載舞。最後,一鳳凰也來了——“蕭韶九成,鳳皇來儀。

鳳凰(3)

我們面臨的問題是,關於鳳凰的這種種傳説,究竟只是一種神話,還是一種可能的歷史真實?換句話説也就是,鳳凰,在歷史中是否確曾有過一種真實的動物原形?對這個問題,正如對於龍的問題一樣,學術界過去的觀點多傾向於否定。但是我們卻不能注意到,在商代殷墟(今安陽小屯一帶)甲骨文中曾發現過如下一條記載:“甲寅卜,呼鳴網,獲鳳。丙辰,獲五。”(甲3112)。(釋文參看於省吾《甲骨文字釋林》第324頁)

據於省吾説,這條甲骨文的意思是:商王指令臣鳴用網捕鳥,於丙辰這天捕了五隻鳳。“由於系用網埔之,故所獲自是生鳳。”

由此看來,在商代,中國確曾有過鳳鳥。那麼這條甲骨文是否只是一剛孤證呢?否。在早期金文《中鼎》銘辭中,我們還可以讀到如下一則記載:“……歸生鳳於王。”文中所提到的“生鳳”一詞,郭沫若亦曾斷定正是指活鳳凰(《兩週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中鼎”)。據此,則無論甲骨文、金文、都有材料確切無誤地表明,直到商周之際,鳳凰還是一種雖然稀見、但卻並非不存在的鳥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