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曆史小故事

來源:文書谷 2.74W

故事是傳承歷史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是歷史教學的重要部分,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戰爭故事梗概。

三國曆史小故事

戰爭故事梗概1:陳勝吳廣揭竿而起

趙高、二世準備安葬秦始皇,從各地徵調幾十萬囚犯、奴隸和民夫修理秦始皇在世時已在驪(lí)山下開闢的墳地,把銅化了灌下去鑄成地基,上面修蓋石室、墓道和墓穴,挖出江河大海的樣子,灌上水銀,還有別的花樣説也説不完。大墳裏埋着無數的珍珠、玉石、黃金和不少宮女。為防盜墳,墓穴裏安了好些殺人機關,完工後把所有做墳的工匠全都封死在墓道里。

二世胡亥葬了他父親以後,怕篡奪皇位的事泄露,屠殺了全部十多個哥哥、十來個公主,殺光難對付的大臣,下令建造秦始皇在世時就開始造的阿房(ēpáng)宮。

那時,中原的人口不過兩千萬,被徵發去造大墳、修阿房宮、築長城、守嶺南的差不多就有二百萬人。北方的地區很大,除了駐紮軍隊還得押送大批貧苦農民去防守。

公元前220xx年七月,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的地方官派了兩名軍官,押着強徵來的九百名貧民壯丁,動身到漁陽(今北京密雲西南)去。有一個叫陳勝、一個叫吳廣的貧苦農民也在裏頭。

陳勝年輕時,跟別的僱農一塊兒給地主耕地。一天,大夥兒在地頭上休息,陳勝對大家説:“咱們將來富貴了,大夥兒可別忘了老朋友!”

大夥兒笑着説:“你給人家扛活耕地,哪兒來的富貴?”

陳勝説:“唉!你們怎麼知道有志向的人呢!”

現在軍官督促這一批壯丁往北趕路。他們到了大澤鄉(今安徽宿州東南)正趕上下大雨,沒法走,但誤了日期,就得殺頭。陳勝偷偷地跟吳廣説:“這兒離漁陽還有幾千裏地。就算雨馬上就停,怎麼也趕不上日期,這不是白白地去送死嗎?咱去也是死,起來造反失敗了也是死,一樣的死,還不如藉着楚將項燕的名義號召天下,起來造反。”

吳廣也情願跟着陳勝一塊兒幹。第二天,陳勝替伙伕去買魚,伙伕剖魚從魚的肚子裏剖出了一塊綢子,上面有“陳勝王”三個字。大夥兒仨(sā)一羣兒,倆一夥兒地咬着耳朵聊着。半夜裏,大夥兒聽到野外有狐狸叫:“大楚興,陳勝王!”那是吳廣在荒郊破祠堂裏,學着狐狸叫的。誰知道呢!大家就對陳勝指指點點。

時機到了!早晨,陳勝叫了吳廣一起去見兇惡的軍官,大夥兒也一齊跟了去。兩個人進了營帳,對軍官説:“天下雨,誤了期,就要殺頭,還是讓我們回去種地吧。”

那兩個軍官,一個拔出寶劍就向吳廣砍去。陳勝手疾眼快,一個飛腿,啪的一聲,把那把寶劍踢下來,連忙揀起,順手把他殺了。吳廣奪過另一個軍官砍來的刀,把他的腦袋劈開了。就這麼着,外面的人也都擁進了營帳。

陳勝、吳廣大聲對眾人説:“弟兄們!咱們要活命,就得造反了!”

大夥兒大聲喊叫:“咱們殺出去!”

陳勝叫弟兄們做了一面大旗,旗上寫了斗大的一個“楚”字。大夥兒對天起誓,同心協力,替楚將項燕報仇,大夥公推陳勝、吳廣做首領。陳勝就自己稱為將軍,稱吳廣為都尉。九百條好漢一下子就把大澤鄉佔領了。

大澤鄉的農民一聽到陳勝、吳廣出來反抗秦朝,都拿出糧食來慰勞他們。青年子弟紛紛拿着鋤頭、鐵耙、扁擔什麼的,到陳勝、吳廣的營裏來投軍。人多了,一下子要這麼多的刀槍哪兒來呢?他們就砍了許多木棍做刀槍,砍了許多竹子,梢兒上留着枝子,當作旗子。陳勝、吳廣帶領着這麼一支農民起義軍揭竿而起,浩浩蕩蕩出發去打縣城。“揭竿而起”的成語説的就是這件事。

起義軍打下了陳縣(今河南淮陽),陳勝召集陳縣的父老共同商議大事。陳縣的父老一見陳勝的軍隊不搶東西,不傷害老百姓,個個喜歡。他們説:“將軍替天下百姓報仇,征伐暴虐的秦二世,我們請將軍做楚王。”

於是,陳勝就稱了王,國號“張楚”。陳勝派吳廣帶領一部分人馬去打滎(xíng)陽(今河南鄭州西),派周文帶領另一部分人馬往西去打京城咸陽,又派了幾路人馬去接應各地的起義。

陳勝派到各地去的軍隊都得到當地農民的擁護,原來舊六國的地盤大部分都給起義軍佔領,起義軍沒到的地方也紛紛起兵響應,秦朝的統治眼看就給起義軍推翻了。

起義軍節節勝利,佔領了大片的地方,可戰線越拉越長,號令不能統一,有好多地方反倒給舊六國貴族分子霸佔了。陳勝起兵不到三個月,趙國、齊國、燕國、魏國都有人自立為王,不去支援吳廣和周文他們。後來吳廣在滎陽碰上了秦國的大將李由,周文碰上了秦國的大將章邯(hán),抵擋不住,打了敗仗,都死了。最後,這位首先起義、為天下除害的張楚王陳勝給叛徒殺害了。

陳勝、吳廣雖然死了,由他們點起來的反抗秦朝殘暴統治的那把火越燒越厲害,尤其是在會稽、在沛縣,出了不少英雄好漢。

戰爭故事梗概2:明滅元之戰

1352年,明太祖朱元璋起兵,四年後即位吳王,設置百官。建立政權後,明太祖先後奪取了湖廣、江西、江浙等地,為北上滅元掃平障礙。

1367年十月二十一日,朱元璋命丞相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平章常遇春為副將軍,率領25萬大軍北伐。為了順利北伐,爭取到人民擁護,朱元璋命令將士,出師後所到之處不可殺掠,併發布檄文,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口號,號召漢族各階層同心協力。為了穩固後方保障北伐,他又下令留守江淮的將士加強戒備,以防元軍襲擊。

北伐的明軍主力從江淮北上,僅用了四個多月的時間就攻取了山東。元廷失去山東,就好似失去了左臂,整個戰略上處於了不利的地位。三月,徐達率軍向西進發,兵分兩路攻打河南。一路上從濟寧溯黃河而上,攻打汴梁(今河南開封);另一路則從河南永城、歸德(今河南商丘)攻打許州(今河南許昌)。同時,徐達又下令讓徵南將軍鄧愈率領襄陽、安陸、景陵等地兵馬北上攻打南陽,協助北伐主力共同作戰。明軍一路上接連取勝,相繼在短時間內攻取了汴梁、洛陽以及嵩州(今河南嵩縣)、陝州(今河南陝縣)、陳州(今河南淮陽)、汝州(今河南臨汝)等地,並且不費吹灰之力佔據了潼關。

此時,元大都的屏蔽已經撤走,外援被隔絕,陷入明軍呈弧形的包圍之中。五月,朱元璋親自抵達汴梁,他聽取了前線將領的戰報,並討論下一步的戰略部署。徐達根據當時元廷已經陷入孤立無援的形勢,主張從臨清(今屬山東)直逼大都。

朱元璋同意了他的建議,決定以徵虜右副將軍馮勝留守汴梁,由江西行省左丞何文輝駐守河南(今河南洛陽),鎮國將軍郭興等人留守潼關,而徐達則率領大軍北上攻打大都。

閏七月七年級日,徐達率領的明軍主力從中灤(今河南封丘西南)渡河北上,沿途經過御河(今衞河)、臨清、長蘆(今河北景縣)、通州(今北京通縣),一路所向披靡。大軍直抵大都城下。元順帝看到大勢已去,於二十八日夜裏攜太子、后妃等人從建德門過居庸關逃到了上都開平(今內蒙古多倫西北)。八月二日,徐達率領的大軍佔領了大都,從而結束了元朝近百年來對中原的統治。

佔領大都後,北方的山東、河南、河北等地都為明軍所有。元順帝北逃,使得整個北方戰場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在秦晉的地區的元抵制武裝,陷入了羣龍無首的境地。

朱元璋在明軍攻佔大都後,又及時調整戰略部署。八月十五日,他命都督副使孫興祖、都督僉事華雲龍駐守北平府(今北京),徐達、常遇春繼續率軍向西攻打山西。同時,又命馮勝、偏將軍湯和從河南渡河北上協助攻打晉主力。1369年正月,明軍攻佔大同,進而奪取山西。此時,李思齊、張思道等10多人正在陝甘盤踞。徐達平定了山西之後,迅速攻打陝甘,以便徹底平定這一地區。經歷了10個月的時間徐達率領的眾將士才平定陝甘地區。明軍又乘勝攻克奉元路(今陝西西安)、鳳翔、蘭州、臨洮等重鎮,基本上消滅了這些地區的元軍勢力。至此,朱元璋的北伐滅元之戰宣告結束,此次戰役結束了元朝的統治,確立了明朝對全國的統治。

朱元璋在掃南方各地武裝後,積極準備北伐。他先徵求諸將的意見。平章常遇春認為應率領大軍長驅直入,直逼元廷京都。朱元璋認為這個方案太冒險。他分析元廷在各地的兵力分佈以及各部的實力,認為大都城堅難攻,如果大軍深入一時不能馬上攻破城池,只能在城下駐紮。這樣會致使我軍糧草不濟,若敵軍援軍趕到則進退維谷。為此,他提出了更為穩妥的部署:攻打河南、潼關等地,孤立大都。

朱元璋登基後,曾下令建造功臣樓。軍事劉伯温得知後,趕緊向朱元璋辭官並得到他的同意。劉伯温臨走前告誡徐達一旦功臣樓慶宴,要緊隨皇上寸步不離。功臣樓建成後,皇上宴請開國功臣。徐達謹記劉伯温的告誡,一直盯着皇上的一舉一動。羣臣酒酣之時,皇上忽然起身走向門邊。徐達以護駕的名義跟了出去。不一會兒,功臣樓便陷入一片火海中。滿樓的功臣全部喪生。原來,朱元璋害怕這些功臣謀反而設下了這條毒計。

雖然徐達死裏逃生,但他後來還是由於皇上的猜忌而死。

戰爭故事梗概3:鐘相楊麼起義

南宋王朝一面對金朝屈辱求和,一面加緊對人民剝削,加重税捐,使老百姓遭到重重災難。公元1130年,金兵攻佔了潭州,搶掠了一陣走了。接着,有一個被金兵打敗的宋朝團練使孔彥舟,帶着一批敗兵殘卒在那裏趁火打劫,催糧逼租。

當地百姓忍無可忍,在鐘相帶領下舉行了起義。鐘相是鼎州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在金兵南下的時候,他曾經組織過抗金民兵,沒得到朝廷的支持,就回家鄉組織農民自衞。他用宗教的形式在農民中宣傳,自稱“天大聖”,能夠解救人民疾苦。他説:“現在朝廷的法把人分成貴賤貧富,這不是好法。我行的法,就是要不分貧富貴賤,人人平等。”一些受盡官府、地主壓迫的農民,聽到這些話,怎麼不高興?大家把鐘相稱做“老爺”,要求入“法”的人就越來越多。

當孔彥舟的騷亂激起民憤的時候,鐘相就宣佈起義。他自稱楚王,建立政權。附近各縣的農民紛紛參加起義軍,鐘相分派起義軍攻佔城池,焚燒官府,打擊豪強大户,不出一個月,起義軍就佔領了洞庭湖周圍十九個縣。

南宋朝廷十分恐慌,任命孔彥舟擔任捉殺使,鎮壓起義軍。孔彥舟知道正面攻打敵不過鐘相,就先派一批奸細,假扮成貧民,混進鐘相起義軍隊伍。公元1130年三月,孔彥舟發起進攻,埋伏在內部的奸細裏應外合,起義軍措手不及,打了敗仗,鐘相和他的兒子鍾子昂被捕,遭到殺害。

鐘相被害後,起義軍推楊麼當首領,繼續和官軍作戰。楊麼原來名叫楊太,因為他年紀輕,當地羣眾親密地稱他叫楊麼(麼音yāo,“幼小”的意思)。起義軍在楊麼領導下,在洞庭湖沿岸建立營寨,又在湖裏和各個港汊上集中了大批船隻,平時生產,戰時打仗,隊伍越來越壯大。

南宋王朝又派程昌寓(音yù)擔任鎮撫使,鎮壓起義。程昌寓到了鼎州,不惜工本製造了大批車船,每船可裝載水軍一千人,由人踏車就可以使船進退。有一次,程昌寓指揮水軍使用車船攻打起義軍水寨,水寨灘頭水淺,車船開進港汊,擱在淺灘裏動彈不得。起義軍趁勢發起攻擊,官軍兵士丟了車船逃走,車船全部落在起義軍手裏。

楊麼起義軍在洞庭湖建立了據點,隊伍發展到二十萬人,佔領的地區也越來越廣。公元1133年四月,楊麼擁立鐘相的兒子鍾子儀作太子,楊麼自稱大聖天王,在起義軍佔領的地方,宣佈免除百姓的一切勞役和賦税,人民生活出現了興旺氣象。

南宋王朝把楊麼起義軍看作心腹大患,非把他們鎮壓不肯罷休。宋高宗又派王?(音xiè)帶兵六萬進攻。王?不敢再用大船,改用小船進攻。起義軍用車船迎戰,車船高的有幾丈,來往如飛。他們又在船身前後左右都裝上了拍竿,拍竿上縛着一塊塊大石。官軍的小船一接近,他們就搖動拍竿,發出大石,把敵船打沉。車船上還發出用硬木削尖的“木老鴉”,和弓箭一起發射,打得官軍叫苦連天。

有一天,洞庭湖邊的江上,忽然出現了幾隻大車船,船上既不見旗幟槍械,也不見一個兵士。王?的水軍將士見了,以為起義軍在上游被官軍打敗,這幾條船是順流漂下來的,就指揮船隻靠近空船。兵士們爭先恐後地撐篙拉縴,把空船帶着往上游駛去。哪料到到了湖面寬廣的地方,幾隻大船裏突然發出一陣擂鼓聲、吶喊聲,船艙裏鑽出來的起義兵士踏動車船,橫衝直撞,把官軍的幾百只小船全部撞碎沉沒在水裏,兩名將領落水丟了性命。其餘留在沙灘上的官軍步兵也遭到起義軍攻殺。這一天,就消滅了官軍一萬人,繳獲了大批武器盔甲。

這時候,王?在大營裏等待消息,忽然來了一百多個穿新衣的農民軍,一面走,一面打着鼓板,吹着笛子,拍着氣球,後面還有人用竹竿挑着一卷文書。官軍以為一定是起義軍接受招安,送投降書來了,忙命令兵士不要放箭,派人把文書接過來。宋將把文書打開一看,裏面是被起義軍繳獲的官府告示和印章。穿着新衣的起義兵士看他們上了當,哈哈大笑説:“你們的一萬水軍,前天晚上已經被我們殺得精光,衣甲、刀槍、旗號、錢糧,都是咱們的啦!”説着,都樂呵呵地又吹笛打鼓走了。王?知道了,氣得直翻白眼。

劉豫的偽齊政權在襄陽的官員李成,聽到起義軍節節勝利的消息,派人帶着金帛文書,到揚麼大寨遊説,要起義軍聯合進攻宋朝,説只要攻佔州縣,就封他們做知州知縣,被起義軍拒絕。李成又派了三十五個人帶了官誥、金帶、錦袍來誘降,起義軍不再饒恕,把三十五名偽齊使者用酒灌醉後全部殺死。

南宋王朝和偽齊政權的“圍剿”誘降,都沒有使楊麼屈服,到了公元1135年,也就是起義的第六個年頭,宋高宗派宰相張浚親自督戰,又從抗金前線抽回了岳飛軍隊。由於起義軍將領有人動搖叛變,楊麼大寨被官軍攻破,楊麼被俘後遭到殺害,堅持六年的起義終於失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