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歷史小故事

來源:文書谷 1.35W

歷史故事是國中歷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僅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歷史課堂更有趣味性,將歷史故事引入國中歷史課堂還具有實用性。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經典歷史小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經典歷史小故事

經典歷史小故事篇一:晏殊樹立信譽的小故事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撫州臨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晏殊,從小聰明好學,5歲就能創作有“神童”之稱。

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並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並請求改換其他題目。

宋真宗非常讚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於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遊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裏和兄弟們讀寫文章。

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説:“近來羣臣經常遊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

晏殊謝恩後説:“我其實也是個喜歡遊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遊了。”

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羣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晏殊入朝辦事後,當時,天下無事,容許百官各擇勝景之處宴飲,當時的朝臣士大夫們各自飲宴歡會,以至於市樓酒館,都大設帷帳提供宴飲遊樂的方便。

晏殊當時很窮,沒錢出門遊玩宴飲,就在家與兄弟們講習詩書。

一天皇宮中給太子選講官,忽然皇帝御點晏殊上任。執政大臣不知為什麼皇上選中宴殊,轉天上朝覆命,皇上説:“最近聽説館閣大臣們都嬉遊宴飲,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與兄弟閉門讀書,這麼謹慎忠厚的人,正可教習太子讀書。”

晏殊上任後,有了面聖的機會,皇帝當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語言質樸不拘,説“為臣我並非不喜歡宴遊玩樂,只是家裏貧窮沒有錢出去玩。臣如果有錢,也會去宴飲,只是因為沒錢出不了門。”

皇上因此更欣賞他的誠實,懂得侍奉君王的大體,眷寵日深。

仁宗登位後,得以大用(官至宰相)。

經典歷史小故事篇二:武則天實際稱帝執政多少年

從公元690年到公元720xx年,武則天稱帝20xx年,即親自執政20xx年。而許多資料都説武則天執政達半個世紀之久。

就連唐中宗在即位不久的一份《答敬暉請削武氏王爵表敕》中也説:"則天大聖皇帝,內輔外臨,將五十載,在朕躬則為慈母,於士庶即是明君。""內輔"是指武則天佐高宗治理朝政;"外臨"是説武則天稱帝這20xx年。對唐史有涉獵的朋友自然非常清楚,唐中宗用"內輔外臨,將五十載"八個字來概括武則天的執政時間是比較中肯準確的。武則天參與朝政是從立為皇后開始的,當時逼殺、罷黜長孫無忌、褚遂良等顧命老臣,雖然是高宗下的詔書,但實際上是工於心計的皇后武則天操縱的。

這一事件,也是武則天在政治舞台上的小試鋒芒。從此之後,武則天雖未能象唐代以前的一些皇后那樣懷抱幼主,於簾內執掌朝政,卻己經假手性格懦弱、體弱多病的高宗皇帝,開始在枕上左右政局了,以至終於造成了"政歸中宮"的局面。

到公元664年(高宗麟德元年),唐高宗對武則天的大權獨攬有所不滿,宰相上官儀乘機擬就了一份《廢武后詔》,善於應變的武則天卻經而易舉地使自己從這場危機中解脱出來,高宗不僅未能廢掉武則天,反而讓武則天抓住了把柄,牢牢握住權力不放,以至每當高宗上朝時,武則天便垂簾於後,大小政事,都須讓她知道。所以皇宮內外以"二聖"相稱,這就明確表示當時的朝政由大帝高宗和天后武則天共同執掌。

上元二年(公元675年)三月,高宗頭暈目眩,到了目不能視的程度,不得不於宮中靜養休息,這期間武則天自然成了高宗皇帝的全權代表,所有軍國大事,均由武則天以高宗的名義代為處理。曾經一度高宗還想下詔書公開令天后攝政,但經人勸阻,終沒有這樣。而臨閉眼時,仍不忘叮嚀太子及諸位顧命大臣,"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后進止"。而實際上即是當時高宗不強調,他死後將由武則天執政的局勢業己形成,並難以改變了。更何況武則天耳聞目睹皇宮裏的明爭暗鬥,己經萌發了當女皇的念頭並有意識地開始實施各項執政方案,所以如此算來,儘管武則天是從690年開始當皇帝的,但她實際執政卻應從"政歸中宮"的659年算起。這就是一般資料都説武則天執政達半個世紀之久的緣由。

經典歷史小故事篇三:得寸還尺的宋仁宗

宋仁宗趙禎在位時,高麗國每年都會定期向大宋朝貢。

有一年,高麗卻沒有派人來宋朝貢。在一次朝會上,説起這事,大臣們憤憤不平。

有大臣對趙禎建議:“高麗這幾年的貢物越來越少,今年竟然不來了,分明是不把我大宋放在眼裏。陛下,我們有必要教訓一下高麗國。”

趙禎聽了,馬上否決了這位大臣的提議,他説:“高麗地狹人稀,物產不足,以前每年都向我朝進貢不少,這已經很難為他們的君主了。之所以這幾年的貢物越來越少,也與他們的國力不如以前有關。如果因此而動用武力,遭殃的還是高麗的百姓,他們與我朝無冤無仇,我們為什麼非要這麼做呢?”

這時,兩浙轉運使張逸站出來説:“陛下如果對高麗太仁慈,他們就會得寸進尺,以後再也不會向我朝朝貢了。”

宋仁宗回答道:“高麗之前每年都向我朝進貢,得寸的應該是我們,如果我們因為一點貢物而對高麗大動干戈,那就是我們得寸進尺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非但不能得寸進尺,還要得寸還尺。”

趙禎的話,引起滿朝文武的議論紛紛。

張逸問道:“陛下,那我們怎麼還呢?”

趙禎拿起一份奏摺説:“這是遠赴高麗的使者傳回來的奏摺,高麗國今年發生旱災,百姓顆粒無收,很多人因此餓死。所以,我決定免去高麗國三年的朝貢,並且從糧庫拿出一些糧食運往高麗,救濟那裏的災民。人家送我們一寸,我們就要還對方一尺,這樣對雙方都有好處啊。”

趙禎在位,一直保持着與高麗的良好關係。1620xx年,當趙禎辭世的消息傳到高麗時,高麗國王握着宋使的手失聲痛哭道:“兵革不擾多年,帝寬仁矣!”

人際交往中,我得人一寸,必還人一尺,我們身處的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好,我們的人際關係就會變得更加和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