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傳統的文化故事精選

來源:文書谷 2.49W

歷史以人類的活動為特定的對象,它思接萬載,視通萬里,千恣百態,令人銷魂,因此它比其他學科更能激發人們的想像力。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傳統的文化故事精選,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關於傳統的文化故事精選

關於傳統的文化故事精選篇一:昭君出塞

在中國古代,漢族統治者與少數民族首領之間,為一定的政治目的而通婚,被稱為“和親”。在古代,中國北方生活着一個古老的遊牧民族叫匈奴。秦漢之際,匈奴勢力強大,多次南下威脅中原。漢初國力不強,無法與匈奴對抗,便也採取了和親政策,求得相對的和平。

漢宣帝時,匈奴的勢力衰落了。此時,匈奴內部出現了兩個單(chán)於(匈奴君主的稱號)對抗的局面。其中呼韓邪單于想借助漢朝的支持,統一整個匈奴,於是決心歸依漢朝。他兩次到長安見漢朝皇帝,受到隆重的歡迎,他也表示願協助漢朝政府保護邊境。公元前36年,漢朝派兵攻打了另一個單于,幫助呼韓邪統一了匈奴。公元前33年,他第三次到長安,向當時的漢元帝提出,願意當漢家的女婿,恢復和親。元帝立即答應,並在宮女中進行選拔。有一個叫王昭君的宮女主動提出要去和親。王昭君又美麗又聰明,很受呼韓邪的喜愛,被封為“寧胡閼(è)氏”,意思是將與漢朝建立和平友好的關係。

王昭君出塞以後,生活在匈奴遊牧地區幾十年。在她的影響下,她的子女及周圍的人,都努力維護匈奴與漢的友好關係,使北方邊境出現了少有的安定景象。

關於傳統的文化故事精選篇二:多多益善

韓信是漢高祖劉邦的大將軍。為劉邦奪取天下,建立漢朝,立下輝煌功績。但是,在漢高祖六年之時,有人告密説韓信意圖謀反,劉邦本來就對韓信有戒心,於是設計將韓信捉拿起來。不過,因證據不足,不久又釋放了他。韓信知道,劉邦嫉妒自己的才幹,常悶悶不樂,藉故推説有病而不上朝,閒居家中,進行消極反抗。

漢高祖劉邦也心知肚明,不想丟失了這位良將,所以常同韓信談話聊天,挽回關係。有一次閒聊時,劉邦問韓信:“像我這樣的人,可以帶領多少兵馬?”韓信回答説:“最多也就帶上十萬人。”劉邦又問道:“你要是帶兵可以帶多少呢?”韓信説:“我當然是愈多愈好啦!”劉邦追問:“你可帶的兵多多益善,怎麼會被我抓住了呢?”韓信回答説“這是兩回事了,陛下雖然不可帶兵太多,但是陛下善於使用將帥,所以我才被你抓住了。”自此,“多多益善”流傳開來。

關於傳統的文化故事精選篇三:聲東擊西

秦朝滅亡以後,劉邦和項羽爭雄。有一年夏天,劉邦在彭城被項羽的楚軍殺得大敗,本已歸順劉邦的魏王豹倒戈反漢。

劉邦派韓信領兵去攻打魏王豹。魏王豹得知漢軍進攻的消息,就任命柏直為大將,統率兵馬扼(è)守在黃河東岸的蒲(pú)阪(bǎn),封鎖黃河渡口,阻止漢軍渡河。

韓信帶領漢軍來到前線,看到蒲阪地勢險要,柏直又有重兵堅守,知道從這裏硬攻很難獲勝。經過反覆考慮,他想出一個“聲東擊西”的戰術。他將軍營紮在蒲阪對岸,軍營四周插上旗幟,又弄來一些船隻。白天讓士兵操練、吶喊,夜裏掌燈舉火,調兵遣將,做出要從這裏強渡黃河的架勢。背地裏他卻把漢軍主力偷偷向北移動,選擇了夏陽作為偷渡黃河的據點。

魏軍看到黃河對岸的漢軍,調動繁忙,喊殺震天,以為韓信真要從蒲阪渡河。柏直樂得拍手大笑:“韓信之輩真是一夥笨蛋,我這裏堅如磐(pán)石,固若金湯;再加上黃河水深流急,休想渡過河來!”於是他便放心睡覺去了。

漢軍開到夏陽以後,韓信命令士兵趕緊做木桶。把幾個木桶連在一起,上面拴上木排,倒扣在水面上,就成了渡筏。漢軍乘着這些渡筏,偷渡到對岸。因為魏軍在那裏沒有派兵防守,所以漢軍順利地渡過黃河,攻陷了魏軍後方要地安邑(yì)。魏王豹毫無準備,慌忙領兵迎戰,結果慘敗,他自己也被韓信活捉了。

關於傳統的文化故事精選篇四:平易近人

西周初,周公旦的兒子伯禽封於魯,太公望(姜子牙)封於齊,周公仍在朝攝政輔佐成王。三年後,伯禽入朝向周公彙報政務,周公説:“為什麼來得這麼晚?”伯禽説:“我變革禮俗,費力不小。比如服喪,必得服滿三年方得去除。”而太公到齊之後,五個月就去彙報政務,周公説:“為什麼來得這麼快?”太公説:“我大大簡化了君臣禮儀,一切依從通俗簡易。”太公後來聽説了伯禽彙報政務的情況,長歎説:“魯國後世必定會北面臣服於齊國。政治如果不簡要平易,民眾就不願意接近。平易近民,民眾才會歸附。”

“平易近民”本指政治上通俗簡易。到了唐朝,為避太宗李世民諱(huì),凡言“民”處皆改為“人”,此語就改成了“平易近人”。這樣一改,意思也就變了,從指政治變成指為人處世的態度,有時也指文章風格淺顯易懂。

關於傳統的文化故事精選篇五:毛遂(suì)自薦

春秋時,秦軍在長平一線,大勝趙軍。秦軍主將白起,領兵乘勝追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hán)鄲(dān)。

大敵當前,趙國形勢萬分危急。平原君趙勝,奉趙王之命,去楚國求兵解圍。平原君把門客召集起來,想挑選20個文武全才的人一起去。他挑來選去,最後還缺一個人。這時,門客毛遂自我推薦,説:“我算一個吧!”平原君見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強同意了。

到了楚國,楚王只接見平原君一個人。兩人坐在殿上,從早晨談到中午,還沒有結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階,大喊道:“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簡單而又明白,為何議而不決?”楚王非常惱火,問平原君:“此人是誰?”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門客!”楚王喝道:“退下!我和你主人説話,你來幹嗎?”毛遂見楚王發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跨上幾個台階。他手按寶劍,厲聲説:“如今十步之內,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見毛遂那麼勇敢,沒有再呵斥他,就聽毛遂講話。毛遂就把出兵援趙有利楚國的道理,作了非常精闢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話,説得楚王心悦誠服,答應馬上出兵。不幾天,楚、魏等國聯合出兵援趙。秦軍撤退了。平原君回趙後,待毛遂為上賓。他很感歎地説:“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趙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