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的故事300字

來源:文書谷 3.04W

縱觀歷史傳承,每一歷史事蹟無一不是通過歷史故事源遠流長,從我們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與人類社會的演變過程來看,故事都是整個文明傳承的重要載體,也是將知識傳承的主要途徑。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歷史人物的故事300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歷史人物的故事300字

歷史人物的故事篇一:得寸還尺的宋仁宗

宋仁宗趙禎在位時,高麗國每年都會定期向大宋朝貢。

有一年,高麗卻沒有派人來宋朝貢。在一次朝會上,説起這事,大臣們憤憤不平。

有大臣對趙禎建議:“高麗這幾年的貢物越來越少,今年竟然不來了,分明是不把我大宋放在眼裏。陛下,我們有必要教訓一下高麗國。”

趙禎聽了,馬上否決了這位大臣的提議,他説:“高麗地狹人稀,物產不足,以前每年都向我朝進貢不少,這已經很難為他們的君主了。之所以這幾年的貢物越來越少,也與他們的國力不如以前有關。如果因此而動用武力,遭殃的還是高麗的百姓,他們與我朝無冤無仇,我們為什麼非要這麼做呢?”

這時,兩浙轉運使張逸站出來説:“陛下如果對高麗太仁慈,他們就會得寸進尺,以後再也不會向我朝朝貢了。”

宋仁宗回答道:“高麗之前每年都向我朝進貢,得寸的應該是我們,如果我們因為一點貢物而對高麗大動干戈,那就是我們得寸進尺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非但不能得寸進尺,還要得寸還尺。”

趙禎的話,引起滿朝文武的議論紛紛。

張逸問道:“陛下,那我們怎麼還呢?”

趙禎拿起一份奏摺説:“這是遠赴高麗的使者傳回來的奏摺,高麗國今年發生旱災,百姓顆粒無收,很多人因此餓死。所以,我決定免去高麗國三年的朝貢,並且從糧庫拿出一些糧食運往高麗,救濟那裏的災民。人家送我們一寸,我們就要還對方一尺,這樣對雙方都有好處啊。”

趙禎在位,一直保持着與高麗的良好關係。1620xx年,當趙禎辭世的消息傳到高麗時,高麗國王握着宋使的手失聲痛哭道:“兵革不擾多年,帝寬仁矣!”

人際交往中,我得人一寸,必還人一尺,我們身處的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好,我們的人際關係就會變得更加和諧。

歷史人物的故事篇二:為貓咪寫祭文的明世宗

歷史上愛養寵物的皇帝不少,但明世宗不愛鷹犬猛禽,卻獨獨鍾情於“雪眉”和“獅貓”兩隻漂亮貓咪。

他曾以帝王的身份舉行儀式,封雪眉為“虯龍”,還請大學士為自己的貓咪寫祭文,用黃金給獅貓打造棺材。如此高的待遇,歷史上恐怕再也沒有貓有幸享受了。

明世宗朱厚熜為什麼喜歡貓呢?在中國古代傳説中,貓有九命,所以象徵長壽。這一點正符合明世宗追求長生不老的願望,所以他對貓尤為喜歡。

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一些善於諂媚的官吏便從民間蒐集純種漂亮的貓獻給世宗。最終,兩隻漂亮的貓脱穎而出,贏得了皇帝的喜愛。

其中一隻貓毛色淡青,微微卷曲,但雙眉潔白勝雪,所以被世宗命名為“雪眉”。另一隻有點像我們今天所見的鬆獅狗,兩眼圓睜,不怒自威,頸部的一圈長毛形如猛獅,所以取名為“獅貓”。

明世宗對這兩隻貓的喜愛常常讓很多後宮妃子嫉妒不已,他不但和它們整日嬉戲,同吃同住,還給予了它們無上的尊榮。

據史書記載,明世宗曾經以帝王身份舉行儀式,莊重地封雪眉為“虯龍”。但貓的壽命有限,“虯龍”死後,世宗如喪考妣,幾天幾夜不吃不喝,並命人將它葬在萬歲山,而且立碑刻文以作紀念。

為了“虯龍”碑上的祭文,明世宗還專門召集文人墨客,讓他們比試文筆,選錄佳作。後來,另一隻獅貓也死了,世宗更加悲痛,命能工巧匠用黃金為它打造了一副精美無比的棺材,並舉行隆重的葬禮,還請當朝大臣為它作祭文。

據説侍讀學士袁神的祭文中有一句“化獅為虎”的頌詞深得世宗的歡心,不久袁神就被提升為少宰,時稱“青詞宰相”。

除了喜歡養貓之外,一心想要長生不老的明世宗十分尊奉道教,迷戀煉丹之術,曾經二十多年不上朝,並自封為“靈霄上清統雷元陽妙一飛玄真君”。

歷史人物的故事篇三:唐太宗與冤假錯案

唐太宗被稱為“千古一帝”,他在位期間,朝廷每處決一名重囚犯,他都要求“三覆五奏”,並把死刑的終審權收歸中央,以免出現冤假錯案。

貞觀六年,他讓近400名死囚犯回家過年,體現了他對生命的尊重和對犯人的關懷。

但是,對於開國功臣和社稷重臣,李世民卻多次製造冤假錯案,讓一些有功之臣蒙受不白之冤,賢能之士遭受無妄之災。

盛彥師是一員武將,他剿滅李密、平定王世充,是難得的軍事奇才。徐圓朗叛亂時,李世民有意選派盛彥師為安撫大使,目的是想借助他的威名讓徐圓朗束手就擒,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理想效果。

不料,盛彥師話還沒説上兩句,就被徐圓朗活捉。盛彥師被俘後,面對徐圓朗的威逼利誘,始終大義凜然,表現出了對李世民的耿耿忠心。

然而,徐圓朗叛亂被平定後,盛彥師竟被賜死。李世民賜死盛彥師,與其説是為了發泄對盛彥師的不滿,倒不如説是為了推脱自身責任,掩蓋自己“讓武將當説客”的失誤。

貞觀初年,有人預測姓武之人將篡奪大唐江山,引起了李世民的高度警惕和對大臣們的猜疑。當他得知將軍李君羨小名叫“五娘子”他的封號官職中皆帶有“武”字,李君羨的黴運便接踵而至。他先是被皇帝厭惡,接着被調出京城,不久就被御史彈劾,最後李世民連審都不審,就下詔殺頭抄家,誅滅九族。厄運來得如此迅速,如此連貫,恐怕李君羨至死也弄不清楚自己怎麼得罪了李世民。

刑部尚書張亮出身農民,在輔佐李世民爭奪帝位時立下汗馬功勞,但是唐太宗對他很不放心,卻找不到過硬的證據。

一天,唐太宗突然聽説張亮私下裏畜養500壯士為義子的事,就來了個主觀推斷,對侍臣説:“他養500壯漢想幹什麼,一定是準備謀反。”於是,殺頭抄家,沒有商量。

李世民是一位賢明的皇帝,更是一位賢明的皇帝,更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在他看來,沒有什麼比政局穩定更為重要。平庸之人犯了錯誤,他可以不予追究,一笑而過,但位高權重的臣屬尤其是功臣,哪所有一點點捕風捉影的風吹草動,只要有可能威脅到自身利益和皇家利益,他都會興師動眾,殺氣騰騰。

熱門標籤